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有理数、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代数知识、有理数、函数等。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对一些概念、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解不等式的方法还不太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以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以及应用;2.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教案、练习题等;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提前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函数内容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能够描述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和位置。

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够解释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

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2.一次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相关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和位置,总结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操作,改变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观察图象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关系,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线性规划、成本计算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数学教材分析是根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分析,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总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位移与转动》本章将在小学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认识平面图形的位移与转动,积极探索位移,转动的性质,重新认识并观赏位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总结创建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自学分式的化简表达式、求解分式方程及列于分式方程求解应用题,能够化解直观的实际应用领域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积极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方式,实验等几何辨认出之旅,享用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目标:1、经历积极探索、悖论、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小说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认定定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8.1.3《 三角形的中位线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8.1.3《 三角形的中位线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8.1.3《三角形的中位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几何章节的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例题,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仍有一定难度,对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理解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引导学生探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加深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中位线模型和教具,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具有什么性质?”让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位线的作法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其他三角形的的中位线,并观察中位线与边长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除法》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运用。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二次根式的除法》这一课时,我了解到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时,可能会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不当,比如分母为零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殊情况,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特殊情况下的二次根式除法运算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二次根式的除法》时,我将采用讲解法、示例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进入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学习。

2.讲解新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除法》1.二次根式相除的法则(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负整数根式,二次根式相除的值为原来的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引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国内中学数学教材的一种,在初中三年的研究中呈现出较为统一的风格和总体设计。

本文主要从教材的编排、内容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评估该教材的优缺点,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教材编排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共三册,分别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每册教材均由若干章节组成,按照数学学科的不同分为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单元。

每章的开篇都明确标出了本章要点,使学生对研究内容有了大致的认识和预期。

对于难度较大的概念和重要定理,教材会在正文中重点突出,配以尽可能多的例题、题和解析,以此提供学生自我研究和巩固知识的途径。

另外,教材还根据研究进度设置了一些自测题和复题,以检测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掌握情况。

内容设计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代数单元中,学生不仅研究了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比例与相似等基本概念和算法,还引入了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在每章末尾,教材都会提供一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似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此外,教材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一些探究题和思考题的设置和组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学策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策略上也有一些创新点。

首先,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力求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容易误解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其次,教材在例题和题的设计上也非常注重思维启发和能力培养。

通过一些常见问题的演示和推导,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题方面,除了基本的计算和应用题,教材还设置了很多需要综合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综合题和探究题,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内部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实用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法》(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法》(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法》(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法》(第1课时)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以及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乘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时,容易出错,对乘法运算的规则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二次根式乘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二次根式乘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乘法运算中,如何正确处理根号下的乘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根式乘法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二次根式乘法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二次根式乘法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则。

3.讲解:对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根号下的乘法运算。

4.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乘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探究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二是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对平行线、垂线等基本几何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部分学生在几何证明方面还稍显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几何证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了解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折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

2.教学难点:特殊角和黄金矩形性质的证明,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彩纸、剪刀、直尺、铅笔等。

2.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折法及应用实例。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折纸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16章二次根式,17章勾股定理,18章平行四边形,19章一次函数,20章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其他四边形的性质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矩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性质与平行四边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发现矩形的独特性质,并加以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矩形性质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矩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矩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矩形性质的图片、动画和例题的PPT。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矩形的图片和生活实例,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挑选一些有关矩形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矩形的概念,如教室的窗户、门等,引导学生观察矩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认为矩形有哪些性质呢?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矩形的性质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法》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为学习二次根式的进一步运算奠定了基础。

此章节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规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教学PPT。

2.例题及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例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例如,计算下列式子:√2×√3√4×√9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通过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性质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知识。

但是,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难点:如何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的设计、自行车的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给出的三角形图形,进行操作和观察,验证中位线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刻,容易与其它四边形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并通过举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等内容。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的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如电梯、滑梯等,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掌握。

3.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的存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发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练习题库: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阐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中位数》是统计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它是一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本节课通过中位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求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众数等统计量,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过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中位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能运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中位数的求法,以及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

2.讲授法:讲解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中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用于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15。

提问:“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幂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幂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幂函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幂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征,以及如何应用幂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幂函数的定义和特点;2. 熟练掌握幂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3. 能够应用幂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幂函数的图像特征。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 介绍幂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讲解幂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增减性等。

2. 幂函数的图像绘制(20分钟)- 演示如何根据函数的指数和底数绘制幂函数的图像;- 练绘制几个简单的幂函数图像。

3. 幂函数的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幂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说明幂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人口增长、物体重量等。

4. 综合例题讲解(15分钟)- 选择几个较有代表性的综合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分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技术支持1.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示范和练;2. 技术支持: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的图像和公式。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练、作业和小测验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研究方法和提升研究效果。

七、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 参考书目:- 《数学教学辅导与评价》;- 《幂函数教学指南》。

以上为《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幂函数教案》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幂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升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据的波动情况。

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方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但是,对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方差的意义,并通过逐步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差的概念,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方差来分析数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方差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例子、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稳定性问题,引出方差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方差的含义和计算过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方差来分析数据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巩固对方差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4.练习与讲解: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方差的概念、方差的计算方法和方差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正方形(一)是本册内容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与其他图形的性质比较。

本章内容在学生已有矩形、菱形等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正六边形等复杂图形的性质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学习本章内容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加深理解;2. 正方形性质的证明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接受;3. 学生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 难点:正方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方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与区别;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方法,探究正方形的性质;4. 性质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巩固提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形性质的重要性;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方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正方形性质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a.四条边相等b.四个角都是直角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邻边垂直3.正方形的判定4.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掌握程度;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总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16章二次根式,17章勾股定理,18章平行四边形,19章一次函数,20章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
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
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
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
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学后总结,
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
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
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
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
他们都等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
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
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
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小学二(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做好两操。

6、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
坐如钟站如松快如风静无声
班规:
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
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
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
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
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
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加分标准
扣分标准
注: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