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_双师型_教师教学质量研究_结构与影响因素_许凤玉
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探讨
响学生的优劣。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
的 “ 双师型”教师 队伍培养培训体系。
一
、
高素质 “ 双师型 ”教师 队伍 匮乏
近 年来 ,我 国高 等 职业 教 育 得 到 了快速 发展 。
二、 构建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 培养培训体 系的对策
加强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 以高职院校 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为 目的 ,构建合理 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
1 . “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要有针对 I 蟠口 适应- 陛
据统计2 0 1 2 年我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 校共有 l 2 8 8 所 ,在校生人数 已达 l 0 0 0 多万 ,高等 职业教育事业取得 了突破性发展 。 然而面对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剧增 , 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 ,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强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
・
3 7・
。C 职 A R 歆 E E R 论 H O 坛 R I 酬
职 业 时 空
引入末位 淘 汰的竞 争机 制 。专业课 教师 教学 实践任 务 完成与否 ,将作 为 “ 双师型 ”教 师考 核合格 的 重 要 指标 。对 “ 双师 型 ”教师 的科研 考核 ,不 应 以完 成 论文 、 著作多 少为衡 量标 准 , 而应 以专业教 学 、 实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特 别强调 要 “ 加 快 发展现 代职
培养 方案 。“ 双 师型 ”教 师认定 往往 是教师 取得讲 师
业教育” ,为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 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 略。如何使现代职业教育适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 合格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在教师。而高职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发布时间:2021-03-26T11:46:37.463Z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作者:张君怡张琛[导读]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以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路径的研究较少。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张君怡张琛摘要: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以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路径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首先明确我国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与能力要求,其次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本文所做研究可为提高中职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力要求;途径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加重要。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主体,双师水平的高低成为了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等相关教育机构也更加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1]。
2019年,教育部联合四个部门共同颁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以及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需求与要求。
可以说,如何面向当前的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1.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根据文献查阅,“双师型”教师一词提出的时间较早,但从国内外的学者与政策文件来看,此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研究
队伍 中有一批有理 想、能吃苦 的知识精英 ,他们 有创新精神 ,工作积极
主动 ,但 由于经济 负担较重 ,工作及 生活压力 较大 ,理想与现 实的差异 明显 ,学校为培养 教师的成长创 造 良好 的环境 ,努力培养 老师 自我提升 的意识 和责任 一 t l , ,这是学 校朝着 高层次 、高水平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 。 2 . 重视 职业技能 培养 ,提高教学 与职业技 能水 平。现在高 职院校强 调产 学研一体 化 ,这种办学路 子是培养 “ 双 师型”教师 的关键。我们逐 步实 现老师能够从 知识型 向技 术 、技能型转 变 ,努力做到 高职既 出人才 又 出成果。鼓励老 师积极参加实 训室的建设和 新实验 ,积极参 与到学校 的实训项 目的开发 ,主动 到单 位企业寻 找综 合毕业实践课 题。教学是教 师 的根本 ,学校必 须有 计划 、分层 次 、有 针对性 地对教 师进行 教育 学、 心理 学 、教学方法 与技巧等方 面的专项培训 ,可以请校外 的专 家或是有 丰富经验 的教 师进行经验介 绍与授课示 范 ,反复听课讲评 ,甚至可 以用 视频推荐 给教师学习 ,以达到培养优秀教师的 目的。 3 . 完 善和 创新激励 机 制 ,调动 教师 的积极 性。“ 双师 型”教 师是理 论 知识和实践 能力都有较高水 平 的教师群 体 ,着一般教师更 为繁重 的工 作 任务 ,因此 ,诮制定 “ 双师 型”教师 的奖励政策 ,例 “ 双 师型 ”老 师 在晋 升职称 、出国培训 、工资津 贴等方 面享 有相对优厚 的待遇 ,以保证 “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4 . 聘请 兼职教师 ,开辟多元化 的师资来 源渠道 。国外 的高等职业 学 校都 有一套严格 的教师管理制 度 ,其共 同点是大量聘用兼 职教师 。建设 支实践能力 强、教学水平高 的的兼职 老师队伍 。兼职教 师主要应从 与 学校相对应 的单位及社会 上的专家 、高 级技术人员 中聘请 。他们熟悉 教 学 ,热爱教 学 , 对 青年教师可以起到帮带作用 。 总之 ,培养 “ 双师 型”教师 队伍 是一项任重道 远的系统工程 ,它 也 影响着高职 院校未来 。学 校要从本校 的实际 出发 ,结合 自身特点 ,探 索 “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新途径 、新模式 ,从而提高学校 的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培训机制,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改进。
部分高职院校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影响了他们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教学效果。
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学观念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如何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其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师队伍的构建中,双师型教师既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特长,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部分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更注重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而忽视了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引导,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使得教师缺乏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动力。
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0507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武汉市新洲区高级职业中学王米玉胡晶【摘要】:打造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任重而道远,需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双师型”教师,已成落实职教方针的关键所在。
我校作为“双师型”教师成长主战场,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双师型”教师集普通教师素质和技师素质于一体,须具良好素质:一是高学历层次。
虽学历不与能力等同,但这是具一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反映个体受教育程度;二是扎实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基本要素,又要随时了解本专业前沿信息;三是兼有相关专业知识。
现代科技知识在发展中相互渗透、交织、融合,要教好本专业,就须有相关专业知识支撑;四是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
这是由中职教育特点和中职生需要决定的;五是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
任何教师教育教学须懂得如何才能最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如何帮学生建立职业品德、如何最大限度地促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形成;六是掌握和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辅助教学设施,并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致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行业经历普遍不足。
以我校为例,约95%的“双师型”教师是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且职后锻炼机会少,来自生产一线专任教师凤毛麟角。
“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
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不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最新职教精神,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基于SWOT模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探析
基于 S WO T模 型的高职 院校 “ 双师型 "教师培训探析
郑 思, 古翠凤
(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6 )
摘 要 :高职院校 “ 双师型”教师培训是一项 系统而庞杂的工作 , 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无 法顺利完成的。因此 ,利用 S WO T分析方法探 索高职院校对于 “ 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优势、劣势、 机会和威胁这四个维度的现 实情 况, 有助于我们找寻真正 系统的 “ 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对策 , 在充 分发挥本校在教 师培训方面的优势条件 、 克服劣势条件的同时, 调动起 包括政府 、企业、兄弟院校 等社会 因素协助办培训的作用,构建 “ 双师型”教 师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S O WT模型;高职院校 ;教师培养;企业 中图分类号:G 7 1 5 文献标识码:A
一
、
S WOT模 型
( 一 )S WO T模 型 概 述
S WOT分 析法 采用 “ 优势 ” 、“ 劣势 ” 、“ 机会” 、“ 威胁 ”这 四个词 的英 文首 字母 缩写 组成 ,此 方 法 源 于哈 佛商 学 院 K・ J ・ 安 德鲁 斯 于 2 0世 纪 中后期 所著 的 《 公 司战 略概念 》一书 。…该书 把面 临竞 争 的企业 所 处的 环境 分为 内环 境和 外 环境 , 其 中 内部环 境分 析 由优势 与劣 势分 析 构成 ,而 外部 环境 分
由于 “ 双师型 ” 教师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决定着高职教育未来 的高度和广度, 这使得我国高职院
校 优质 的 “ 双 师 型 ”教师 逐渐 呈现 出供不 应求 的状 态 。加 之 目前我 国 “ 双 师型 ”教 师 队伍 中仍存 在 着 大量 未 能达 标 的专职 教师 ,因此 社会 各 界对此 类教 师 的培 训工作 都给 予 了越 来越 高 的关注 。 而现 今 学 术界对 我 国高 职 院校 “ 双师 型 ”教师 培训 的 定位不 清 ,各种 相关 培训 策 略也未 能基 于 系统全 面 的 “ 双 师 型 ”教师 培训 现状 的基 本 模型 上 。鉴于 此 ,基于 哈佛 商学 院 K・ J ・ 安德 鲁斯 的 S WOT模 型 视 角 ,对 我 国 “ 双 师型 ”教师培 训 现状进 行 探析 ,试 图找 寻 系统 的 “ 双 师 型 ”教师培 训对 策 。
高职院校_双师型_教师建设与管理有效性探究
高校管理P .086 人力资源管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与管理有效性探究肖宪龙 禹采蓉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给予高效有序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目前高职“双师型”教师管理中存在着“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一,高职教师无技能准入“门槛”,缺乏长效的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等问题。
我们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能力建设,点面结合、优化结构,专兼适度、校企共建”原则的基础上,从“高职教师准入机制、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以及高职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找提高“双师型”教师管理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管理现状 管理原则 实现途径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教育家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一所学校要想站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
”人才是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体,名师出高徒,“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模式,加快培养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科学、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给予它以高效有序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现状分析1、“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模糊,“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双师型”教师是一个新型的具有独特职业特色的教师群体,既涵盖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又从本质上体现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特征。
自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一直处于探讨和争议之中,至今尚无统一的科学定义。
十多年来,关于“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界定,出现了许多本质接近但表述不一的提法,如“双职称”教师、“双证书”教师、“双资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双能力”教师等等。
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作者:余福姑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4期在职业院校中,“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弘扬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职业教育要办出质量和特色,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发展历史短,原来基础差,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尤其缺乏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明显特长的师资。
可以说这是目前的普遍现象。
职教专业师资现状堪忧,职教师资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所以急需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
首先,要制订师资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教师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多措并举,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制定规划,明确目标。
我校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要求每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除必须达到本科毕业的合格学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胜任本学科教学外,文化课教师必须熟悉一门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必须掌握1~2种专业技能并获得一种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每个专业组的专业教师中应有5~10名中级工技术职称,有3~5名高级工技术职称,有1~2名学科带头人,并规定在福利待遇等方面给其特殊的优惠政策。
健全激励机制,制定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规划,并付诸实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更重要的是,使教师的动手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实践性教学得到了加强。
健全对教师的考核管理制度,将教师的考核结果全部与评优、聘、降、奖、罚挂钩。
考核方法包括学生考评、教师师德建设委员会测评、教务科考评及教研组考核,有明确的考核方法和合理的考核标准。
严格规范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命题考试卷、阅卷、教科研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检查制度,并对检查内容进行具体量化,对检查方法进行科学规范化,使检查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知识文库 第17期20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李细妹 谢庆华打造一支符合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和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是培养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核心因素,也是我国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为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的有效建议策略。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优化升级的需求,对于会计教育教学而言,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人才培养任务,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不但应具备的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并且需要较强的职业化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高职高专“双师型”会计教师应根据其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各类行业数据来设计实践案例,并把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引入教学当中,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
1 高职“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数量和力量不足现阶段,许多职业技术院校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虽然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正在提升,但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建设。
此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院校学生和教师比例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教师难以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参加职业化培训,也很少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会计工作实践,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影响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1.2 培训经费投入较少与本科院校相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的投入普遍较低,主要依靠院校自筹培训经费。
而高职院校的主要资金都投在硬件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上,很少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培训经费资金短缺严重,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策略研究
120囱0工科技2019年•第4期高职喘校"玫师型"養师刃、任建彳殳创薪克略硏宅◊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丁万霞薛博文目前国家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制度上完成了从原来只强调人数与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向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及与企业合作方向上的转变,如今正不断按照国家高职院校专业“双一流”要求中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方向上努力,即按照“双一流”专业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应有培养出梯队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实践与理论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他们既能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迈向“双一流”中人才储歸要的基础,更是培养高素技能心的彌。
经过统计:2018年国家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到了60.14%,职称比例从助教到教授系列中,讲师的比重占到了41.26%,具有相关企业职称的教师比例仅10.05%,离“双师型”教师(教师职称与企业职称比例均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难以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双一流”专业教师团队发展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除此之外,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仍存在的问题有:职称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非专业型教师培养标准缺失及管理体系制度欠缺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及专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也会制约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
因此,目前应对所存在问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进行创新,保证高职院校"双一流”专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储备和服务企业的能力,此外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仅可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发展方向的规划,而且还可为高职院校专业“双一流”的建设培养教师梯队,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1创新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准入制度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准入制度,既是作为对其完善和加强的首要条件,而且也还可作为动态建立“双师型”教师国家标准与认定办法的有效手段和方向。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的路径探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的路径探究作者:董玉倩魏淑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8期[摘要] 高职院校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几年来大规模快速扩大,在规模扩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同步得到提升。
而提升教育质量,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因此,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的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素质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的现状,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优化教师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探尋解决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88-03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的现状“双师型”教师具有相关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前提下,明确新时期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赋予“双师型”教师的新内涵,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
201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中就提出了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达50%以上。
同年9月教育部等印发的“职教师资12条”中再次强调了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上述目标,并要求用5~10年时间建成一支德技双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比较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但从目前看,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仍需规范、实操能力欠缺、培训体系仍待完善、科研能力不足、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有的文献当中并未明确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可行对策,改善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环境,健全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是本研究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法的建设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法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办者,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因此,如何评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特点“双师型”教师即以职业技能为基础,又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和强大的专业素养,是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中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他们也具备优秀的行业背景和扎实的实践经历,对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拥有这样的素质,他们能够把自己获得的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有机结合,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高效传授。
“双师型”教师不同于一般的高校教师,除了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教育理论知识外,他们更多的是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出色。
而他们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扎实的实战经验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求“双师型”教师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实践经验。
因为职业分工日益细化,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技能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规避实践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2.优秀的职业素养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求“双师型”教师有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需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存量。
同时,他们还需积极参与学校和行业的各种活动,在团队中能够有效开展协同工作。
3.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众多职业教师中,只有那些不断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们聪明、卓越、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模式,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又能够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倡导“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学质量质的变革和提升。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思考要素、困境与路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Apr.2021/No.2教育研究“双"计$下翩院校“双*型”教*的专/0思考#3素、5境与89谭宇,卢德生(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08)摘要:“双高计划”背景下,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知行合一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双师型”教师面临着培养体系不健全、认定标准和聘用制度不完善、身份认同缺失、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失衡等现实困境。
从现实困境出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可以从培养体系、评定制度、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双高计划;“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854X(2021)02-0100-07“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板块与核心内容$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明确提出“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011。
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化不足的问题。
在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须从“双师型”教师的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等核心要素出发,厘清“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困境,探寻打造专业化双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双高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21作者简介:龙艳妮(1991— ),女,汉族,重庆人,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职院校“双师”教师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3509)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对“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既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限制,也可以更加科学的对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科研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展现,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丰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对具体的教学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等相关社会主体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师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而切实可行的推动本校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一、“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概述其理论概述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同的层面。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在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出发,对具体的政策内容进行优化,也要结合各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优化。
一般来讲,主要分为双证书、双职称等这几种不同的认定标准。
比如,对于双证书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职称证书,也要根据不同专业具备一定的技能等级证书,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双师进行认定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后续能力的评价机制路径当中,而没有从准入阶段把控的角度入手,对其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进行构建和完善,在新工艺、新流程应用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全面的对现代化教育内涵进行更新。
整体来看,动态化标准构建不全面,在动态考核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面构建。
(二)影响“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因素首先,在对“双师型”的教师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其深受社会需求的影响,优秀人才培养与教师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也就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丰富,也深受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性的影响,学校层面如果不注重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双师型”人才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引进,也会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讨作者:陶艳玲黄莺张淑芝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认证制度和标准不一、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标准体系、创建校企“产教融合”兼职互聘平台、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师研修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层级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健全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1+X”证书制度试点队伍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76-03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后,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具备教学与培训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49.8万人。
其中,“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9.7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占比偏低”,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实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师数量和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研究:结构与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研究:结构与影响因素许凤玉;钱丽丽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4(035)010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服务质量理论为基础,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后认为,社会需求、学生期望、学校设施、教师能力以及从业经验是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为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需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资质认证,完善教学设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渠道提升学校形象.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许凤玉;钱丽丽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内涵与结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 [J], 左彦鹏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J], 孙泽文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J], 孙泽文;
4.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J], 李永;段琼辉
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J], 龙艳妮;谭春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研究摘要:随着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结合当今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校级教师竞赛制度建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等措施,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师型”教师具有产业和教育的双重资质,具备联结产教两端的跨界能力,最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的鲜明类型特征。
卓越的师资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力是在职教师,通过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有效引导,激发在职教师的积极性,从师德、素质、技术、结构等各个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1.1双师型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从企业引进技能人才困难,面对专业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硕士、博士等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再进行技能培养。
企业兼职教师又面临着时间不足、地域限制、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数量较少,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
1.2双师型等同于双能型。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各高职院校基本上自行认定。
基本上都是根据双证书或双经历的模式进行认定,高职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资格证或者拥有在学校和在企业工作经历都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层次高低不一,而高职院校真正欠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人力资源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吴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本文为温州市科技局资助工程。
摘要:分析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国家为了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花大力气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虽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案质量有待提高,办学体制机制不畅。
因而重新审视和探究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探索人才培养途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得到迅猛发展,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补充跟不上规模的扩张,因此高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1.“双师型”教师进人渠道比较单一。
一方面,从教师补充渠道看,可选择范围很小。
调查表明,从应届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是目前高职院校补充教师的最主要来源,而从行业企业或科研院所一线的工作人员补充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相对较少。
在行业企业工作的人才,一般人员高职院校没有意愿引进,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待遇对其没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从人员流动政策上看,存在政策壁垒。
目前人员流动顺序为行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排在前面的单位可以直接办理调动手续到后面单位,反之则不行。
受传统的计划体制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人事调动权,学校在教师引进问题上没有自主权,并且在人员流动上又存在不畅,高校无法直接从企业引进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2-12作者简介:许凤玉(1981-),女,山东博兴人,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教学模式;钱丽丽(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审计教学模式和服务质量。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10GG154);滨州学院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与实验室教学资源整合研究》(BZXYSYXM201305),主持人:许凤玉。
No.10.2014Vol.35General No.7522014年第10期第35卷总752期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一、理论基础与适用性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社会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程度,是教育工作固有的特性[1]。
由于教育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具有服务的属性和特征,因此,教学质量可以纳入服务质量框架体系,服务质量理论为教学质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朱国平、孙顺利等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研究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路径[2],而且朱国锋、刘进高等还将此研究具体到高职教育[3]。
然而,这些研究多以“教育服务质量”作为研究对象,没有采用“教学质量”这一关键词。
就“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而言,通常的理解是,教育的范围更为广泛,其除了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外,还包括价值构建,而教学的范畴相对狭窄,更多地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等,这些内容更多地强调了专业技能的要求。
由此可见,教学质量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质量,但其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
既然服务质量理论适用于教育范畴,而教学是教育的子范畴,因此,服务质量理论适用于教学质量研究。
二、“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构分析(一)服务质量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服务管理领域,Gronross 构建了服务质量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研究:结构与影响因素许凤玉1,钱丽丽2(1.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2.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摘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以服务质量理论为基础,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后认为,社会需求、学生期望、学校设施、教师能力以及从业经验是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此,为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需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资质认证,完善教学设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渠道提升学校形象。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高等职业院校;结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4)10-0070-0570概念模型[4],指出服务质量是服务期望与服务绩效比较的结果。
服务质量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考查,即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
技术质量是顾客从服务中实际得到的东西,功能质量指服务是传递给顾客的方式。
在服务过程中,顾客通过对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评价,形成感知服务,然后与期望服务比较,其结果就是服务质量。
在服务系统中,企业形象会影响顾客期望的形成,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同时服务质量也会影响企业形象。
在此基础上,PZB提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服务期望与感知服务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细化,指出服务质量取决于四个方面[5]。
一是服务管理者不能准确感知顾客期望所形成的差距,这主要受到服务者认知能力的影响;二是服务标准制定不当所形成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企业的资源限制导致的;三是服务传递与服务标准不符所形成的差距,这主要受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的影响;四是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企业过度承诺和缺乏沟通所导致。
上述服务质量的结构分析表明,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传递的互动过程中顾客形成的心理认知,其既与顾客的期望相关,也与服务企业的资源、能力相关。
在服务系统中,服务企业可以从提高认知、规范标准、优化传递、加强沟通四个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二维结构分析基于Gronroos的服务质量概念模型,“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解构为“过程+结果”的二维结构。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专业知识教学,二是实习指导。
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则、掌握分析方法;实习指导中,教师要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启发或协助学生完成相关的课程任务。
两部分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分析如图1所示。
图1中,在专业教学环节,教学结果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其功能质量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
在实习指导环节,教师除了要体现教学能力,还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的操作能力、实践经验也会对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产生影响,这些体现培训能力的因素构成了“双师型”教师教学活动中特有的功能质量。
专业教学和实习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技术属性最终体现为“就业率”。
二维结构下,学生及社会会通过学生成绩、学生就业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职业技能和从业经验对其教学质量进行判断。
而且上述因素会影响到“双师型”教师的形象,当上述因素均表现较好时,“双师型”教师形象得到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反之,“双师型”教师的形象就会弱化,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形象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双师型”教师持有“双职称”证明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强化教师形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五维结构分析PZB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分析了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指出了服务质量十方面的决定因素,后将其简化为五要素,形成SERVQUAL量表,用于服务质量的测量[6]。
根据SERVQUAL量表框架,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如下。
(结图1“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二维结构71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是无形的,但是承载服务的工具是有形的,如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的资质等。
外界可以通过对学校的基础设备,学校拥有的称号、实习基地的情况、教师的数量和资质等来评价学校的实力和服务质量。
2.可靠性教学中要向学生准确、及时地传授知识、技能。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新是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
如在会计教学中,会计准则变更、“营改增”税收政策变更等要及时地纳入专业教学;ERP的应用和推广要与实习培训密切联系,让学生掌握ERP系统下会计职能的操作。
因此,“双师型”教师知识的前沿性、准确性,技能的标准化、精细化会影响其教学质量。
3.响应性教学具有较强的互动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疑问,教师也会随经验的丰富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技能。
即便是同一门课程,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
是否能够“因材施教”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体现。
4.保证性服务管理中,保证性更多地体现在供求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上。
“双师型”教师要合理地划分专业教学和实习培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从而建立“教学相长”的信任关系。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习培训会导致操作的机械化,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实践导向的专业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5.移情性服务质量中的移情性体现了对顾客的关心和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特点、爱好、背景等,将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数据分析的内容;如果是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可在教学中突出复式记账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除了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外,还要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和知识、技术的创新变革。
(四)“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鉴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构分析,根据高职教学活动的特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应从教学准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绩效管理三方面展开。
1.教学准备管理教学准备管理源于教学质量的“有形性”特征,学校及教师的外在形象是高职教学质量的外在体现,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中要突出“硬”资源与“软”资源的结合。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积累有助于职业培训的社会资源,创建实习实训基地,配备教学和培训中必备的教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切实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加强教师实践教学培训的同时,积极引进实践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活动,形成“双师”教学管理模式。
因此,教学准备质量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管理和评价:教具的先进性与完备性,教学实训基地的数量,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人数,教师的来源与职称。
2.教学过程管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过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教学中要在满足“可靠性”“保证性”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响应性”和“移情性”的质量要求。
与一般教学活动相比,实践培训是“双师型”教学的突出特点,而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
因此,教学过程管理中应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
即一方面由教师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培训要素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由学生对上述教学要素进行评价,在分析二者评价差距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其中,教学态度上要考查教师对于“双师”身份的认同感;教学内容上要考查知识和技术的前沿性和可靠性;教学方法上要考查“针对性”、“互动性”、“情景化”特征。
3.教学绩效管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绩效更多应体现在“就业”指标的考核上,这种“就业”指标不仅仅是某一时点上的“就业率”,还应包括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指标。
由于竞争和变革的加剧,职业与工作内容的转换日益频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是保证职业发展的关键,这难以通过某一时点的“就业率”指标得以体72现,而需要长期追踪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
综合以上分析,“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应从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评价,教学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可以借鉴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量化指标实施,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借鉴感知质量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来实现,而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质量管理可以将就业率这一显性指标与体现就业能力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等隐性指标相结合进行管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