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能让物体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鸡蛋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鸡蛋站起来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让鸡蛋从水平变为竖直状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幼儿了解一些科学原理,如重力和平衡等。
活动准备:1. 鸡蛋若干个2. 各种小物品,如纸片、木棍、橡皮泥等3. 一个平整的桌面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鸡蛋,问:“鸡蛋是躺在桌子上的,你们能想个办法让它站起来吗?”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二、动手实践(10分钟)1. 教师示范:将纸片放在鸡蛋下方,轻轻一吹,鸡蛋便站起来啦!2. 幼儿尝试:请每位幼儿选择一个物品,尝试让鸡蛋站起来。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三、小组讨论(5分钟)1. 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纸片能让鸡蛋站起来?2.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原来,纸片轻,能托住鸡蛋,使它保持平衡而站起来。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木棍和橡皮泥,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让鸡蛋站起来吗?”2. 幼儿动手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 教师小结:通过改变物品的形状和质地,我们可以让鸡蛋站起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原理。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本节课通过让鸡蛋站起来这一有趣的实践活动,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动手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了让鸡蛋站起来的乐趣。
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环节也有效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让幼儿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为“让物体站起来”。
通过该活动,学生将探索不同物体如何能够保持站立状态,理解平衡和稳定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平衡,认识到物体保持站立状态需要稳定的支撑。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物体保持站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塑料瓶、纸杯、小球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塑料瓶、纸杯、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不稳定的物体,如一个倒置的纸杯,提问:“大家看,这个纸杯为什么站不起来呢?我们怎么帮助它站起来呢?”2. 探索活动(10分钟)(1)小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如何让自己的学具物体站起来。
(2)实践操作: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使物体保持站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典型例题,如“如何让一个倒置的塑料瓶站起来?”,讲解物体平衡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让物体站起来2. 主要内容:平衡的概念物体保持站立的方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需要保持平衡的物体,并说明如何保持平衡。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一个倒置的纸杯站起来,并解释原理。
2. 答案:(1)生活中需要保持平衡的物体如:自行车、椅子、桌子等。
保持平衡的方法:稳定的支撑、重心降低等。
(2)方法一:将纸杯底部剪去一部分,使其重心降低。
方法二:在纸杯底部放入一些小石子,增加重量,提高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使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平衡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反思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球体、圆柱体等。
2. 平衡木、斜板等辅助工具。
3. 记录表和画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形和特点。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让物体站起来,鼓励他们使用平衡木、斜板等辅助工具,观察和记录物体的稳定性。
3.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物体的稳定性,如在家中尝试让家具站起来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探索区域,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造。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相关的科学教学活动,如制作稳定的建筑物等。
六、活动重点:1. 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稳定性与形状、大小、重量等因素的关系。
2. 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 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
七、活动难点:1. 幼儿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角度和支撑点,使其保持平衡。
2. 幼儿如何观察和分析物体稳定性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八、活动步骤: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让物体站起来,记录结果。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思考如何使物体更稳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幼儿分组进行第二次尝试,使用辅助工具和自己的方法,让物体站起来。
5. 各组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总结。
九、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安全地操作物体。
2.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示范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让物体站起来
示例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让物体站起来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体验力对物体的影响,能够通过运用自己的力量,让物体站立。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力的概念;2.体验力对物体的影响;3.运用自己的力量,让物体站立。
三、教学内容1.导入:师生问答,引出力的概念;2.外出实践:在庭院里找不同大小的石头,感受不同大小石头的重量;3.回归课堂:让幼儿通过实验,掌握自己的力量对物体的影响;4.小结:总结力对物体的影响,让物体站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先问大家:从小到大,有哪些力让我们生活变得轻松了?2.让幼儿在交流中会出现力带来便利的例子,比如打扫卫生可以使用扫帚,搬运物品可以使用推车。
3.学生根据讨论得出的结论,再引出力的概念。
2. 外出实践(20分钟)1.带领幼儿到庭院里,寻找不同大小的石头。
2.要求幼儿根据石头的大小,感受石头的重量。
3.让幼儿将石头丢在地上,听声音辨别大小。
4.在比较大小的同时,让幼儿在心中形成物体和力量的概念。
3. 回归课堂(30分钟)1.老师给每位幼儿一个小球,要求他们使用手掌,在桌子上施加力量。
2.让幼儿比较小球受到的力量大小的不同,分析受力的因素。
3.数次试验后,定下一个实验目标:让小球站起来。
4.让幼儿整合自己的知识,特别是力量的概念和实践,运用力量让小球站起来,看看谁先行成。
4. 小结(10分钟)1.回顾今天的课程,再次强调力量的概念;2.让幼儿总结掌握的实验结果;3.激励幼儿在生活中勇敢运用自己的力量,让物体站立。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设计融合了教师讲授、外出实践和课堂实验等环节,让幼儿在自我实践中得到更深入的教育体验。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体验力对物体的影响,并能够通过运用自己的力量,让物体站立。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性评估:1.是否理解了力及其概念;2.是否通过实践体验了力对物体的影响;3.是否运用自己的力量成功让物体站立。
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物体的稳定性”,主要围绕“让物体站起来”的活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物体的稳定性,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何站起来,以及如何运用辅助工具增加物体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稳定性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稳定的物体,什么是不稳定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能够探索出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辅助工具增加物体的稳定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以及辅助工具(如胶带、沙子、海绵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积木、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以及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不稳定的物体,如圆柱体,提问:“为什么这个圆柱体站不起来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物体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形状、底面积和重心来让物体站起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让不稳定的物体站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让物体站起来”2. 内容:物体稳定性:形状、底面积、重心方法:调整形状、增加底面积、降低重心辅助工具:胶带、沙子、海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个不稳定的物体,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它站起来。
(2)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能让物体站起来吗?2. 答案:(1)略。
(2)可以尝试改变物体的重量、增加支撑点等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中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教案一:观察和探索课时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孩子们发现物体能够自己站起来的规律。
教学准备:1.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木块、球、书等。
2. 平整的桌面。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和孩子们讨论一些物体是站起来的,如人、树等。
2. 引导观察:给孩子们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尝试把它们放在桌面上,观察它们是怎样放置的。
3. 引发思考:询问孩子们是否发现了一些规律。
例如,圆形物体滚动时,会停在一个位置;长方形物体有时可以竖直放置。
4. 探索实验:给每个孩子一个物体,让他们试着让物体站起来。
观察和记录不同方式下物体的状态,如竖直、倾斜、平躺等。
5. 分享发现: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引导他们总结出能够使物体站起来的规律。
6. 结束活动: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孩子们学到的规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案二:两条平行线的作用课时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孩子们体验平行线对物体站立的作用。
教学准备:1. 两根可以用作平行线的棍子或细长的物体。
2.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醒孩子们物体可以通过一些规律来站立。
2. 引导思考:向孩子们展示两根平行线,让他们尝试将物体放在平行线之间。
观察物体的状态。
3. 探索实验:给孩子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尝试将物体放置在两根平行线之间。
观察和记录物体的状态。
4. 分享发现: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在两根平行线间站立。
5. 引导总结: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并归纳出物体在两根平行线间站立的规律。
6. 结束活动: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更多的事物。
教案三:重心的作用课时目标:通过探索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重心对物体站立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木块、球、书等。
2. 平滑的表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找出使物体站起来的最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小车,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1. 使用积木2. 使用纸杯3. 使用棉花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使小车站起来。
作业答案:可以使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分享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物体站立起来的例子,如人、动物、植物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具体细节如下: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车,并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引发幼儿对物体站立起来的兴趣。
2. 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中班主题让物体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让物体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是针对中班幼儿的一堂自然观察活动,旨在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属性等,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探究它们能否站起来的原因,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对物体的形态、结构、属性的认知,为他们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会:1.了解物体的形态、特征和属性等基本性质;2.了解物体的结构、体积、重量等因素对它们能否站起来的影响;3.培养观察物体、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不同形态的物体,如球、圆柱体、长方体等;一块平整的地面;2.环境准备:宽敞明亮的教室;3.学生准备: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活动(5分钟)先让幼儿接触一些不同的物体,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性?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给出提示:“能不能自己站起来呢?为什么?”带领幼儿们进入到活动主题中来,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步骤二:观察物体外形(10分钟)扩大幼儿的视野,让他们观察到更多不同形态的物体,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个物体的外形、边缘及其他特征,提醒幼儿注意每一种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并让他们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们可以逐步认识和理解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及其性质。
步骤三:探究物体能否站起来的因素(15分钟)通过进一步观察和探究,让幼儿们理解物体的结构、体积、重量等因素对它们自身能否站起来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物体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让幼儿们选取几种不同的物体,进行亲自实验探究,控制变量、观察差异、总结规律。
帮助幼儿们找到物体的坐落点,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平衡物体。
同时,解释物体的表面积和重量对它能否站立的影响。
步骤四:小结总结(5分钟)让幼儿进行小结,概括所观察到的规律,并帮助他们发现背后的科学原理,让他们掌握有关物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形状、属性、重量、体积等,并加深对实验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品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品站起来中班科学教案:让物品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形态。
2. 学生能够探索不同物品的重量和稳定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品站起来的原因。
4.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二、教学准备1. 不同形态的物品(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不同重量的物品(如小石块、玩具车、玩具熊等)。
3. 平坦的表面(如桌子、地板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5.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放置不同形态的物品在桌子上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关于物品形态的问题,如“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它的特点有哪些?”通过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引导他们认识到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2. 实验探索将不同重量的物品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物品能否站起来。
鼓励学生们用手轻轻推动物品,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物品能够站起来,而有些物品不能?它们的重量有关系吗?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教师提供一些讨论的指导问题,如“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你发现物品能否站起来和物品的形状和重量有关系吗?”鼓励学生们互相倾听和尊重彼此的观点。
4. 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和归纳实验的结果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认为物品站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依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理解重量和形状对物品站立能力的影响。
5.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物品进行类似的实验,进一步巩固他们对重量和形状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你认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能够站起来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拓展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他们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参与情况,记录学生的表现。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探索如何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2. 学会观察和思考,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平衡木、磁铁、图卡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平衡木、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倒下的积木,提问:“这个积木为什么站不起来呢?”(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对力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如何利用力让积木站起来,并解释力的概念。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让积木站起来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力让积木、小球、平衡木等物体站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1)每组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力的世界——站起来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3. 实践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力让身边的物体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1)利用磁铁吸住小铁片,使小铁片站起来。
(2)将小球放在凹陷的布料中,使小球站起来。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八、课后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身边可以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例子。
2. 家园共育:与家长共同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力的现象,分享发现。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纸站起来(精选7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纸站起来(精选7篇)中班科学活动:让纸站起来篇1一、活动内容:科学:纸站起来了二、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寻找让纸站立与叠高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主动参与讨论,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ppt图片数量多的纸相机记号笔四、活动过程: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出示刘谦的图片,这是谁呀?(刘谦)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魔术)请幼儿来说说看他所知道的关于刘谦的事。
他厉害吗?(厉害)你想和他一样厉害,变成一个出色的魔术师吗?(想)老师也想。
要不今天我们也来变一变魔术,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关于纸的魔术。
"让幼儿观察白纸,说出白纸的一个特点——软,立不起来,好象没力气一样的。
"软软的纸站得起来吗?(站不起来的)那现在请你自己动动脑,动动手,来试一试,变一变,让纸站起来,好吗?"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教师记录幼儿将纸站立的方法。
提问: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立在桌子上的。
(请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
②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纸站在桌子上呢?③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纸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④有不一样的方法吗?⑤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3.幼儿第二次尝试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纸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①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②为什么?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纸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纸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纸,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纸来变变变,搭房子,看看谁是神奇的魔术师,房子搭得又高又稳。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14篇)《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篇1活动目标: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多种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
2.愿意分享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积木、夹子、橡皮泥、纸宝宝人手一张,大记录表,记号笔,展板,相机,多媒体设备,黑板,音乐《快乐舞会》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感知纸的特性。
师:小朋友,这是一张纸宝宝,今天这纸宝宝想和你们玩游戏,等一会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回位子上拿一张纸宝宝,和纸宝宝玩什么游戏呢?你们可以先看看、摸摸这纸宝宝,多多认识他,现在请你们回位子上吧!(音乐声想起,孩子们坐回位子上)师:你们和纸宝宝都玩什么游戏了?(自由回答)刚才我和你一起我们是怎么玩的?幼:我在想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二、引题:纸宝宝闯关,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
师:朋友们请纸宝宝参加快乐舞会,但是纸宝宝用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站起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出示闯关板) 师:纸宝宝出发了,他来到第一关。
(出示记录表)师:请小朋友们猜猜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师:我猜夹子能让纸宝宝站起来,我就在这里做记录,到底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呢?请小朋友们动手试试吧。
师:请小朋友们把夹子和纸宝宝送回篮子里去,坐回位子上。
师:你成功了吗?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你是怎么做到的?(个别展示)师:那我们就在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这里做一个记录,打一个勾。
恭喜大家,第一关闯关成功。
三、参加快乐舞会,活动自然结束。
师:恭喜大家第三关闯关成功,纸宝宝在你们的帮助下顺利来到舞会,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篇2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材料: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过程:(一)引起兴趣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重力的作用;2.能够通过实验方法体验重力的作用;3.能够让物体保持平衡和稳定。
二、教学准备1.物品:小球、铁成圆珠笔、塑料瓶(含水)、硬纸板、绸带、纸巾等;2.工具:剪刀、胶水、胶带等;3.教学投影仪、幼儿园标配的活动场地。
三、教学过程1. 游戏:小球落地在教学区域准备好一些小球,询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重力,通过让孩子们把小球从自己手中掉落,告诉孩子们重力可以让物体往下掉;在确认孩子们理解重力后,提问孩子们如何让小球不掉落。
2. 实验:利用重力制作铁球支架和硬纸板人教师现场制作出铁球支架并展示给孩子们,再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制作铁球支架。
教师把铁球支架横放,让孩子们观察铁球支架受力情况,再让孩子们一起探讨如何让铁球支架站起来。
让孩子们用硬纸板、绸带和胶带来制作一个小人,帮助小人站起来并保持平衡。
在孩子们探究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提示和引导。
3. 观察:水平面的作用让孩子们尝试在水平面上掌握物体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方法,如让小球从玻璃上悬挂和绑在皮筋上等。
4. 总结在活动的结束,让孩子们总结学到了什么,并让他们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要点1.帮助孩子了解重力的作用;2.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方法体验重力的作用;3.让孩子们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方法。
五、教学总结通过学习,孩子们对重力的认知和理解有所增加,掌握了让物体平衡和保持稳定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探究知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教师要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中班《让蛋宝宝站起来》科学教案例文5篇
幼儿园中班《让蛋宝宝站起来》科学教案例文5篇幼儿园中班《让蛋宝宝站起来》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鸡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2、在游戏中,探索让鸡蛋宝宝站立的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幼儿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发现鸡蛋通过借助材料获得支撑才能站立起来。
难点:幼儿通过对辅助材料的简单改造,使鸡蛋站立起来。
活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份。
辅助材料:米、积木、瓶子、瓶盖、杯子、橡皮泥、药片壳、雪花片、扭扭棒。
活动过程:一、创设小鸡宝宝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参加探索的兴趣1、师讲述故事:鸡妈妈有许多的小宝宝,他们是谁?(鸡蛋宝宝)鸡蛋宝宝现在还没有孵成小鸡,但是蛋宝宝很想学走路的本领出去玩一玩,你瞧!蛋宝宝排好队伍准备走啦-----咕噜咕噜咕噜,怎么了?(摔倒了)2、提问:蛋宝宝为什么站不住呢?(教师可引导幼儿摸摸桌面、摸摸鸡蛋)3、教师小结:因为桌子和鸡蛋的面都是光滑的;鸡蛋是椭圆形,两头尖尖的,所以无法自己站立。
二、幼儿寻找在平面上让鸡蛋站立的方法1、教师:蛋宝宝很想站起来,我们要怎样帮助它?有什么方法?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蛋宝宝准备去试一试。
瞧!它们正要经过一条大米铺成的小路,你们觉得蛋宝宝可以站起来吗?(个别幼儿操作)3、师:哇!蛋宝宝站起来了,真开心!为什么现在蛋宝宝可以站起来呢?(引导幼儿摸摸大米,面是粗糙的)4、教师小结:大米铺成的小路是粗糙的,在大米的面上压个坑,这个坑的大小正好支撑住了蛋宝宝,蛋宝宝就站立起来了。
三、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蛋宝宝站立的方法(一)第一次操作: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尝试站立的方法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哇!蛋宝宝现在能站起来,它还想到更多的地方玩,它来到了材料乐园,碰到了积木、瓶子、瓶盖、杯子、橡皮泥、雪花片、药片壳2、教师:蛋宝宝在这些材料的帮助下,能站得更稳吗?请小朋友带着蛋宝宝去试一试。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352.省示范幼儿园让物体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
让物体站起来】让物体站起来(科学)让物体站起来(科学)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幼儿自由玩)(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亲子游戏:钓鱼游戏周末,年轻父母不妨陪孩子在家里进行一场钓鱼游戏吧。
它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哦!利用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9篇
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9篇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1活动目标:1。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每人一张纸、空的橡皮泥盒、各类积木、操作盒、牙膏盒、夹子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小朋友,请你们把小眼睛闭上老师来变魔术了。
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折纸、写字……)2。
刚才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
可是今天的纸宝宝很不开心(出示苦着脸的纸宝宝)为什么呢?来听纸宝宝说话:哎,我呀每天都是躺在这儿,很难过。
要是我也能像小朋友一样站起来。
那该多好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自由回答)3。
"对,小朋友真聪明,除了用固体胶,那么还能请谁来帮忙呢?(积木、玩具……)(二)第一次操作。
(用辅助物体)1。
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他们也很想和纸宝宝一起做朋友,请你们找到一样东西后,可以在桌子上试一试,看看它能不能帮助纸宝宝站起来?2。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一下,你是请谁来帮忙的?(边说边示范)3。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的是用积木来帮忙让纸站起来,有的用橡皮泥盒帮忙站起来了,有的靠瓶子让纸站起来,你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三)第二次操作。
(不用辅助物体)1。
小朋友们都让纸宝宝站了起来,纸宝宝可高兴了。
(出示开心的纸宝宝),听听纸宝宝又是怎么说的:刚才小朋友请了其他材料来帮忙,让我站起来了,我真开心。
要是你们不用这些材料,也能让我站起来,那该多好呀?(幼儿自由讨论)师:恩,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就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物体的稳定性”,具体内容为让物体站起来。
本章详细介绍了物体稳定性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影响物体站立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稳定性的概念,认识影响物体站立的因素;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表达和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响物体站立的因素,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塑料杯、小球、方形纸片等;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教具,供幼儿操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不稳定的物体,如一个倒置的塑料杯,让幼儿想办法使其站起来。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导幼儿关注物体的稳定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影响物体站立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重心、底面积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尝试让不稳定的物体站起来。
教师在旁观察,给予指导。
4. 分享与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让物体站起来2. 内容:物体稳定性概念影响物体站立的因素:形状、重心、底面积等操作方法:调整形状、改变重心、增加底面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些家中的物品,尝试让它们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体稳定性现象,如家具的摆放、建筑物的结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分享与讨论等环节的设计;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简洁性;6.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性和开放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能让物体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能让物体站起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物体的重心概念;2.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3.发现周围常见的物体都有自己的重心。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板书工具;2.物体(例如积木、球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问学生:常见的物体如书、球、积木为什么能够站立而不倒下呢?引导学生思考及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特点,为引入物体重心概念做铺垫。
2、探究物体重心1.让学生手拿一本书,询问他们如何让书能够竖着摆放并不倒下?2.再让学生试着拿住书的不同位置,观察书是否会倒下。
引导他们发现书重心是存在于其中某个位置。
注:为了避免学生透露答案,可以让老师或同学帮忙找到书的重心。
)3.展示关于物体重心的课件或板书,简单地介绍重心的概念及重要性。
重心是一个物体内部的点,以这个点为支点物体上下部分所受的合力相等,从而保持物体平衡。
3、掌握使物体竖立的方法1.展示一些对称物体如球、正方体或长方体(如积木),让学生试着摆放这些物体并找到它们的重心。
2.对于一些不太容易找到重心的物体,可以进行模拟或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的重心。
强调物体重心的重要性:重心是物体保持平衡的关键,找到重心并使其处于支持物体的位置可以让物体竖立不倒下。
3.教授简单的使物体直立的方法:将物体竖直放在一个支撑面上,并将重心放在支撑面正上方。
即,支撑面在重心下方,支撑(如手指)在重心上方,使物体保持平衡,然后慢慢松开手。
4、对物体重心进行分类1.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许多简单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都有确定的重心位置,并教授如何确定其位置。
2.让学生通过模拟或演示,找到一些日常中常见的物体的重心位置,例如书、椅子、杯子等。
强调这些物体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的关系,总结:支撑面在重心下方,物体稳定;支撑面在重心上方,物体不稳定。
5、练习巩固让学生逐步完成以下任务:1.手持物体,试图找到物体的重心位置;2.用物体、积木等竖放在桌面上,观察各个物体的稳定性,并寻找重心位置,不能借助支撑物体的方式使其直立;3.用积木或者其他物品来组合出一个新的立体物体,找出它的重心位置,并让它保持楼出平衡的状态。
2024年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站起来”,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了解平衡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索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掌握平衡的概念。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小球、平衡木、教学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平衡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两位学生上前来演示“站起来”的姿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他们能站起来?2. 讲解力的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和教学图片,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10分钟)用积木和小球举例,讲解如何通过力的作用使物体“站起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积木、小球、平衡木尝试使物体“站起来”,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和平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平衡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身边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尝试使它们“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只要物体能保持平衡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力的作用和平衡的概念,但部分学生对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风能使树叶飘动,人能推动物体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引发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这是优秀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主题优秀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幼儿自由玩)(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活动反思: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物体站起来(科学)让物体站起来(科学)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幼儿自由玩)(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
“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5)、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
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