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美版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美版
2020/10/27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2020/10/27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
动词。把几个动词连起来,讲述词的内容。
立、看、怅、问、忆、记。
2、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你能 根据内容给每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 这首词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
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 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020/10/27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 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 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 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 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 的命运?
2020/10/27
2020/10/27
看 万 山 红 遍
2020/10/27
层林尽染
漫 江 碧 透
2020/10/27
2020/10/27
百舸争流
2020/10/27
鹰 击 长 空
2020/10/27
鱼翔浅底
2020/10/27
万类霜天竞自由
“意象”简
释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
人的怎思样想的感感情。情倾呢注?了词人对战斗过的

1《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词人从哪几方面刻画“同学少年”这一群象? 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5、诗人为什么要追忆这样的青年 革命者?
借此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 表达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 的凌云壮志。
4.写作背景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形 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 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 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疯狂的镇压。谁将成 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 点。
5.文学常识

1.概念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 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 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分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 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 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文学常识
3.词牌与词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 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 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 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 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 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感情基调:
深沉豪迈、慷慨激昂
节奏:时而舒缓从容, 时而轻快急促
感知诗歌
问题1:根据词的写作特点,说说上片和下片写作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

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

朗读正音
1、朗读:注意正音,注意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2、注音 ng 携 xié u 舸 ɡě 怅 chà 稠 chó 峥嵘 zhēng róng 遒 qiú 遏è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 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赏析意象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远眺:万山红 遍 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 透 百舸争流 (静、动) 仰视:鹰击长 空(动) 俯瞰:鱼翔浅 底(动)
总看:万类霜 天竞自由 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
整体感知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 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改变旧世界、创造新 天地的壮志豪情。
赏析上阙
湘江秋景图 1. “看”字总领下面哪几句?从哪些 不同角度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组成 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描写这幅图 画有什么作用?
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 5、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沁园春·长沙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沁园春·长沙
①“独、寒”——两相呼应,寒秋独立,显示了词人忧虑革命前 途的内心波涛,正如眼前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 ②“万、遍、层、尽、漫、百”都在数量、范围与程度上,写出 了“寥廓”“鲜艳”“明丽”与“生机”,不似以往诗词的一派 肃杀之气。
③“争、击、翔、竞”四个字(词)写出了舟船竞发、互不相让,
苍鹰直冲云霄,鱼类自由自在畅游,万类竞现活力的状态,生动
内容没有必然关系,不能以词牌名来理解词的思想感情。一般
情况下,词没有题目,随着创作的发展,便慢慢有了题目。如 《沁园春·雪》。
(3)词类: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也叫“慢词”,就是
长篇词)。小于58字为小令,介于58字到91字之间的为中调, 大于91字的为长调。常见的词为中调,分为上、下阙(也叫 “片”)。 (4)词风:词作分为两大类,代表着不同的美感类型,就 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秦观
传神,耐人寻味;尤其是“击”与“翔”,鸟鱼错位却恰如其分, 给人以逼真如在眼前的感觉,奇哉妙也!
④“怅、苍茫、主”恰好与前面“独、寒”相呼应,完成 一阕,结构完满;而且“独、寒”与“怅、苍茫”相呼应
的疑问与结果归于“主”,显示了词人内心思想情感的迅
速转变,也暗示了上阕结尾句“谁主沉浮”并非简简单单 的“疑问”,而是自问自答,答案蕴于其中。
抑扬顿挫、张弛有致。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 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 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明确目标,学会学习!
养成习惯,提高素养!
• 第一课时 现在先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重温一下《沁园春•雪》和《卜算子 •咏梅》的大气磅礴与坚定乐观,而后让我们走进“毛泽东 诗词艺术的海洋”,领略一下传统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带给我 们的别样美。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共56页)

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共56页)
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景);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俯瞰——鱼翔浅底(动景);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 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立 眼 前 景 看 心 中 情 问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关于词
词初起时称“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 “乐府”。 特点:词在形式上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如《满江红》、《沁园春》等。从结构上看由上下两 片构成。 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五 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 一字以外为长调。 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 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 李清照等。
注意读音
鉴赏提纲: 1.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 练的文字加以概括。 2.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这大好秋 色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3.诗句中哪些字富有表现力?请加以 赏析,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练的文字
加以概括。
①独立寒秋图
小结

上阙
写景 -- 绚丽壮美 生机蓬勃 提问--- 谁主沉浮
(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阙 抒情 -- 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 回答 --- 同学少年主沉浮 (直抒胸臆 )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霖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更有气势,更有力道,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 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

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 的自在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 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方显水浅。
精当巧妙的词语

极言山之多,写出群山重叠之态

极言红之广,树木红的彻底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整体感知
动态
静态
万总 类写 霜 天 竞 自 由 。
鱼俯 翔瞰 浅 底 ,
鹰仰 击视 长 空 ,
百近 舸观 争 流 。
漫近 江观 碧 透 ,
层远 林眺 尽 染 ;
看远 万眺 山 红 遍 ,
精当巧妙的词语
染 击
用拟人手法,写出层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 漫山遍野的枫叶像火一样红,很容易使人联 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 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风华正茂 壮志凌云
奋发有为 斗志昂扬
整体感知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通过他的回忆,同学们觉得这是 一群怎样的青年?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热血沸腾 才华横溢 身怀正义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飞舟?
整体感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题目
点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 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知人论世
•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 的诗词雄浑豪迈,气势恢宏,艺术性强,充满革命豪情。 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 诗词集》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七 律·长征》等。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沁园春长沙课件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沁园春长沙课件

诗人 领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 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 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 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 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 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 扬奋进的立 意契合。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以壮景抒豪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首曲和毛词所选取的意象 断肠人在天涯! 有何不同?分别营造什么意境? 各自抒发什么感情?
返回首页
返回
“ 领字 ”的常识
• 领字又叫“一字逗”。它只有一个 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 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 • 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 • 常用的如“看”“惜” “恰”“怅” 等。
“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怅 寥 廓 ,
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下一页
诗词分析 上阕:
见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动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生机勃勃之景
生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济世沧桑之情

《沁园春·长沙》PPT精品课件(完美版)

《沁园春·长沙》PPT精品课件(完美版)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拓展链接】 一、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成就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至
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 首。后来,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 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 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1925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经过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秋景,忆往昔峥嵘岁 月,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词。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 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 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 我,我必犯人!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 沁 园 春 · 长沙》 PPT精品 课件
【初读任务】 1.“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代的诗词中通常充 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 样子的?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二、背景回眸 橘子洲头抒豪情
时隔数载游长沙,橘子洲头忆年华。秋意盎然抒豪 情,勇担重任主天下。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和早期 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青年毛泽东曾与同学激扬文 字,畅谈国事,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后因被通 缉,离开长沙。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领导湖南农民 运动,创办韶山特别支部。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返回
回目录页

“忆” “岁月稠”

“忆”,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的
都是往昔的的事。“峥嵘岁月稠”,
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
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
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
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
返回
回目录页

作用

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 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 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
发,豪情奔放。纵论国家大事,
挥笔书写揭露黑暗、颂扬真理
的文章,把当时的反动势力一
概都视为粪土。
返回
峥嵘岁月图
回目录页

人物形象

“恰”字统领,直贯而下, 显得气势磅礴。形象地概括了 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气概。
返回
回目录页
赏 朗读下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六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返回 回目录页
赏 析
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

四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体会“忆”“岁月稠”等词语的表现 力。
三、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阐释

就在这橘子州上,诗人曾经和 许多革命战友游览聚会,畅谈 国家大事,度过了许多不平凡 的岁月。
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了
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的
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广阔
无垠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
清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深
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

词朗读时的节拍停顿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
(2)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 红遍;恰/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问题。 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 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 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 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 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 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 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沁 园 春 长 沙
• 有这么一位诗人, 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 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 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 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 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于是我们跟随 他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③风格:相比较而言,《沁园春·长沙》没有 《沁园春·雪》那么大气磅礴,感情也没有那 么波澜壮阔。
课后作业:(1)背诵全词 (2)创新设计配套练习 (3)预习第二课的内容
击此处添加内容
正是这些“中流击水”的
青年才俊代表着主宰世界
的新生力量。形象概括了
早年革命者的战斗形象和
以天下为己任的战斗精神。晚年依旧在“中流击水”的毛泽东

XUE XI REN WU ER
学习任务二
TAN SUO YU BI JIAO
探究与比较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1936年2月
试比较这两首词在结构、表现手法、情感主旨、风格 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结构: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描绘景 色,下片抒发雄心壮志。《沁园春·长沙》上片 描绘“湘江秋景”图,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表现了作者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社会的革命精神 和壮志豪情。《沁园春·雪》上片描绘北国风光, 下片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5.在上片中找出包含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分析他们的特点。
意象:万山、层林、江、百舸、 鹰、鱼、万类 特点: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满 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千帆争发 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
3.读准领字 请找出全词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字,看看该如何诵读。

1_沁园春·长沙精品课件

1_沁园春·长沙精品课件
李清照《声声慢》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问题三: 作者笔下的秋景有什么特点?与传统秋词有何不同?
明确: 传统秋词凄婉忧伤,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处处 给人以广博、宏伟、雄壮、绚丽、竞相向上、昂扬向上、 自由奋发、大气磅礴的感受。

总结

“立”、“看”、“问”、“忆”将整篇词 都贯穿起来结构非常清楚。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浑然天成,同学们梳理 一下,看作者是怎样把两者连接起来的? 独立寒秋”的作者在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壮丽秋景时,提出了“谁主沉浮”之问。下片, 作者作了巧妙的回答,应由“百侣”来“主沉 浮”。因“百侣”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所 以足堪大任。虽然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但是写 景、叙事无不是为了抒情。
问题六: 作者笔下的“百侣”是什么样的“百侣”?这“峥嵘岁 月”又是什么样的“岁月”?(也就是说,在岁月里做了什 么事?)用原文回答。

明确:
百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峥嵘岁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问题五: 请你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毛泽东笔下秋景的特点。
明确:
竞相、并相、共同

问——所抒之情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意象特点 山多,红得范围广 ① 树林层层叠叠,被染得程度深 ② 江水满溢、碧绿、清澈 ③ 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 ④ 迅捷、矫健、有力 ⑤ 轻盈畅快、欢愉自在
画面特点 阔大无垠,无比壮美
(2)观察角度变化:上阕中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这眼前大好图景的?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写景语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
句内停顿 较快


《沁园春 ·长沙》情感示意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总结——诗歌写景角度有哪些
1.空间角度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 2.时间角度顺序 3.色彩角度 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 效果 4.感觉器官角度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漫江碧透

近观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疏通字词的意思。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沉浮( fú ) (6)挥斥方遒( qiú ) (7)浪遏飞舟( è )
《沁园春 ·长沙》朗读技巧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 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诗经》:“诗言志。”
诗品如人品。
诗人品格、胸襟、气度决定诗歌境界!
•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 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 2、本词上阕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阕抓住了哪些 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描绘的?
• ①景物有: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飞鹰、游鱼 • ②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
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 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 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 2、本词上阕写景,你能说出词的
上阕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 来写的吗?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 序来描绘的?
• 3、试概括上阕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 4、上阕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 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提出了什 么问题?
• 1、上阕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 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竞”字写出了万物都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
“都”只显示了一种状态,不能体现这种竞争性。
赏析上阙
思考:品读上片后三句,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 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 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 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 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 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 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 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抒心中之情
谁主沉浮?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桑梓,指家乡)
•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 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 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 泽东的大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作者 青年时代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远大抱负。
•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景 色,不禁触景生情,和自然的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从而进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 应该由我们一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 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得如同粪土。
解 读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


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
而来的小船?
小结下阕
1、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有承上启 下的过渡作用。其中“曾”和“忆”在表达时间上有什么作 用表?示从上阕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的意思。 • 峥嵘岁月:指不寻常的斗争岁月.
大意是:回忆过去,我和我的好友们,在 这里游览聚会,度过无数不平凡的岁月. 诗人用这一整句,从上阙(旧地重游)过 渡到下阙(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春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 长 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 沙 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导学生朗读,先不配乐,要求读出节奏、强弱,读出徐疾疾
升降,读出快慢变化。要求学生如下朗读(红色字体皆须重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此三句开阔苍茫,似有问题 萦绕心头,语速较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读出“看”独 领作用,后节奏稍快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前两句与前紧连,后
词已经成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同样“毛泽东/毛 泽东诗词==中国”,大家说对不对?!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 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 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牌“沁
园春”的格式,知道韵脚,并尝试用这个词牌填词。做到学 以致用,用以强学,体验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质,以期达到 提高写作能力的之目的。②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 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朗读感知熏染审美
1、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感知词的美,边听边联想关键词语, 用以概括自己的感受 。 关键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豪迈雄壮、坚定苍茫、气势开 阔、色彩明朗、景物非凡
【明确】这些词语都反映的是“阳刚美”“雄奇美”“崇高
美”“雄浑美”,以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术语概括言之——刚 美也,与柔美相反。刚美者,有力刚劲,往往体现为体积庞大, 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凛然不可侵犯等,表现自我对宇宙、自 然、人生的征服与把握。
鉴赏词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突破审美屏障,培养审 美能力,初步感知“阳刚美”及其概念,能列举类似风格
的诗文;第三节分析“沁园春”词牌格式、韵脚,掌握的
该词牌的特点,学以致用,按“沁园春”词牌填写一首词, 表达当代内容和思想感情。
2、习惯、素养目标:①教法趋向学法,以“读”为主,
读出阳刚、豪壮、雄浑,读出情感起伏和节奏感,做到
【明确如下】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三境也。 现当代词,受新文化影响,创作一度衰落,但是这一时期,仍然不
乏钟爱古典诗词的词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诗词的行家
胸襟。柳亚子先生曾经撰写诗词,夸赞毛泽东诗词是:“推
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对喽,这就是毛泽东, 这就是毛泽东诗词!有句著名的文学论断“风格即人”嘛! 有什么样的人,
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就有 毛泽东诗词,就有毛泽东诗词艺术。毛泽东诗词是中
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毛泽东和毛泽东诗
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
代表作家。
两宋词蔚为大观,恣肆汪洋,代表作家众多,重要的有:范仲 淹、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姜夔等。名家名作灿若星辰,不可尽数。初中、小学学过的古
诗词里,宋代词人的作品就很多。(谁能列举一些,诗也行?) 【明确如下】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王安石的《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 先生壁》,苏轼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
抑扬顿挫、张弛有致。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 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 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明确目标,学会学习!
养成习惯,提高素养!
• 第一课时 现在先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重温一下《沁园春•雪》和《卜算子 •咏梅》的大气磅礴与坚定乐观,而后让我们走进“毛泽东 诗词艺术的海洋”,领略一下传统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带给我 们的别样美。
苍鹰直冲云霄,鱼类自由自在畅游,万类竞现活力的状态,生动
传神,耐人寻味;尤其是“击”与“翔”,鸟鱼错位却恰如其分, 给人以逼真如在眼前的感觉,奇哉妙也!
④“怅、苍茫、主”恰好与前面“独、寒”相呼应,完成 一阕,结构完满;而且“独、寒”与“怅、苍茫”相呼应
的疑问与结果归于“主”,显示了词人内心思想情感的迅
江晓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陆游的《
示儿》等等。
元代词衰微,但有大家元好问,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的词句“问世间 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雁丘词》。明代词依然衰微,
最著名的词人是夏完淳,大家也比较熟悉。词至清代,较前繁荣,
出现了一些大家,如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尊等,其中纳兰性德 屡上银幕,同学们可能了解一些。 近代词,主要在晚清时期,创作成就不高,但词派林立,词学理论 颇有建树,这一点同学应该知道。其中最为切要的是王国维《人间 词》,及其词学理论著作《人间词话》,尤其是理论著作《人间词 话》,是一部划时代的词学论著,关于艺术三境界之论,想必同学 们都比较熟悉。(谁知道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注意】提问:这两句是一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一句渐慢,后三字拖腔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读出“怅”“问”独领作用, 读出自问自答语气
携来百侣曾游,/ “携来”快读,紧连上阕,重读“百侣”,志 同道合者多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紧连,“峥嵘”拖腔,“岁月 稠”渐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读出“恰”独 领用,后四句较快
谁 主 沉 浮
问 苍 茫 大 地
怅 寥 廓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 华 正书 生 意 气
激 扬 文 字
指 点 江 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浪 遏 飞 舟
曾 记 否, 到 中 流 击 水
书 法 手 迹 欣 赏
比较《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美感异同。
子),词都有→词牌,不一定有→题目;词牌表示→音乐,
后来表示→格式;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少于→58字 为小令,多于→58字少于→91字为中调,多于→字为长调; 以词风来看,词有→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人 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欧阳修、
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4、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 →清,复兴于→现当代。
是自然引出词人胸中忧虑后的坚定回答。
引导鉴赏字词,深化内容、结构理解
①“独、寒”——两相呼应,寒秋独立,显示了词人忧虑革命前 途的内心波涛,正如眼前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 ②“万、遍、层、尽、漫、百”都在数量、范围与程度上,写出 了“寥廓”“鲜艳”“明丽”与“生机”,不似以往诗词的一派 肃杀之气。
③“争、击、翔、竞”四个字(词)写出了舟船竞发、互不相让,
前者色彩更明朗,底色为洁白;情感上更自信乐观/而后 者则色彩绚烂,底色为火红;情感上除了自信乐观,还蕴 藏着沉重与冲击,富于张力。 前者“雄奇”,后者“雄壮”;前者“飘逸”,后者“沉 重”;两词同属豪放,但美感仍有不同,概不同革命阶段 心境不同之故耳。
第一课时小结 1、毛泽东诗词 胸怀→包蕴寰宇
气势→突兀磅礴
第二课时
一、让一生配乐背诵全词,其他学生品评。 【注意】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术语品评,如:节奏、快慢(徐 疾)、抑扬、阳刚、雄壮等。 二、学生自主合作,分析词的内容与结构,然后分组展示结果。 (一)大体展示为如下两种: 第一种:上阕,写景,景色壮丽,充满活力;下阕,忆旧,激
昂慷慨,勇于担当。
第二种:上阕,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壮丽明艳;下阕,回 忆了一段风华正茂的青春往事,激昂慷慨。
自 铸 雄 奇 瑰 丽 词
推 翻 历 史 三 千 载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诗词若干,特别是《沁
园春·雪》,还有《卜算子·咏梅》,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 刻的印象。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 突兀磅礴的气势,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壮阔的深邃意 境,以及毛泽东本人热情乐观、从容淡定、吞吐大荒的阔大
里手,尤其是毛泽东,他老人家成了这一时期最伟大的词人,他的 词一出,便震惊世界,使古典诗词在现当代发扬光大。尤其到了今 天,新诗的衰微,注定了古典诗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高考 中以古典诗词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令人刮目相看!
词的一般知识
(1)词牌:词是特殊的诗体,句子长短不一,故有“长短句” 之称,另有别名诗余、曲子词、曲子、乐府、乐章等。 (2)词题:词最初可和乐歌唱,后来与音乐渐渐脱离。词有词 牌,表示音乐,与音乐脱离后,表示词的格式,规定着句数, 字数。所以“写词”一般不不叫“写词”,叫“填词”,按照 规定的句数、字数来填写,还得按照平仄要求写。词牌与词的
等。毛泽东诗词应该归于——豪放派。
【注意】豪放与婉约就这么绝对么?
其实,这是就某个词人词作的主要美感来说的,但并不 是说他的词作全都是豪放的或婉约的。大家都熟悉李清 照的《夏日绝句》,写项羽的。(谁能背诵一下?) 【明确】派别不是一刀切,它反映词人、词作的主要艺 术风格和美感。豪放派可能也有婉约词,婉约派可能也 有豪放词。
(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下阙的结构内容,把思维引向深
入,明确如下:
1、上阕:写景,景色壮丽,充满活力。分为三层,恰好是三 个“领字”(单个字,使节奏错综变化,也是内容上变化转接 的标志)所领起的内容。 (1)立:点名地点、节令,滚滚北去的湘江,不就是词人内
心翻腾的思绪么?!

回顾词的相关知识 1、词史概略
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故俗称“宋词”。我国文学史往往“唐
诗、宋词、元曲(诗体)”(另有“唐诗、宋词、汉文章”之并 称)并称,可见词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晚唐词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世称“温韦”,其词收入著名 词集《花间集》。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开
速转变,也暗示了上阕结尾句“谁主沉浮”并非简简单单 的“疑问”,而是自问自答,答案蕴于其中。
2、下阕:忆旧,激昂慷慨,互相激励,勇于担当。依然分为
三层:恰好是四个“领字”所领起的内容。 (1)携、忆:表明词人当年与众青年曾经就在橘子洲头、湘 江之畔,留下过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干过许许多多鼓吹革命 的不凡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