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八年级《15.5 等腰三角形》课时教案(第二课时)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可能仅限于直观感受,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例和证明来加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教学素材: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引发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冀教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第五节<<等腰三角形>>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二、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学法分析八年级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教法分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模式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学具 :练习本铅笔白纸剪刀五、教学流程设计(一)观察思考:1、多媒体展示埃及金字塔、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两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2 、对等腰三角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它的有关知识.(点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感谢您的欣赏。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所以BAD≌CAD(SSS).所以∠B=∠C.[生乙]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所以BAD≌CAD.所以BD=CD,∠BDA=∠CDA=∠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141练习1、2、3.练习1.如下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答案:(1)72°(2)30°2.如右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3.如右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P138~P14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47─1、3、4、8题.(二)1.预习课本P141~P143.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Ⅵ.活动与探究如右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果:证明:延长CD交AB的延长线于P,如右图,在ADP 和ADC中ADP≌ADC.∠P=∠ACD.又DE∥AP,∠4=∠P.∠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E.板书设计§14.3.1.1等腰三角形(一)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2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现实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比比皆是.所以,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从思想方法和知识储备上,为今后研究“四边形”和“圆”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几何论证过程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重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个角相等”等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重点:1. 让学生主动经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2. 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本年级的学生已经研究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强,善于与同伴交流,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准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相异构想,这也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的一点.三、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3.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经历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类比迁移的能力.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和质疑,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2.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3.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四、教法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采取了激疑引趣——猜想探究——应用体验——建构延伸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已研究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让你联想到等腰三角形?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学段的几何图形都是按一般的到特殊的顺序研究的.通过学生描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剪纸游戏你能利用手中的这个矩形纸片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注意安全呦!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对折纸片,再“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可能还有的同学会利用正方形的折法,获得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能还有同学先画图,再依线条剪得.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活动更加深入,课堂充满愉悦和温馨.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力求让学生关注剪法的理性思考.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的? 为的是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折叠”就是为了得到“对称轴”,“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由“重合”保证了“等腰”.这样就建立了“操作”与“证明”的中间桥梁.从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的方法,也为发现“三线合一”做了铺垫.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性质?请提出你的猜想,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在学案上.合作小组活动规则:1、有主记录员记录小组的结论;2、定出小组的主发言人(其它同学可作补充);3、小组探究出的结论是什么?4、说明你们小组所获得结论的理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学情分析: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相异构想,数学猜想的初始叙述不准确,甚至不正确,但我不会立即去纠正他们,而是让同学们不断地质疑﹑辨析、研讨和归纳,逐渐完善结论.让他们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通过设置恰当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这种探究的学习过程,恰恰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在此环节中,我的教学要充分把握好“四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不怕学生说不好,不怕学生出问题,其实学生说不好的地方、学生出问题的地方都正是我们应该教的地方,是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增长点.(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巩固知识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0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内化知识1.如图1,在△ABC中,AB=AC,AD⊥BC,∠BAC=120°你能求出∠BAD的度数吗?知识迁移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简单地叙述理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拓展延伸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AD=AE,你能说明BD=EC?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基础、经验和能力的差异,我为学生提供了层次分明的反馈练习.将练习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逐步掌握知识,使学困生达到简单运用水平,中等生达到综合运用水平,优等生达到创建水平.畅谈收获总结活动情况,重在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从本课学习中所得到的新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回顾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反思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基础性作业:P65 习题1、2、3、4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他们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等腰三角形模型、图片、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剪刀、直尺、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判定方法。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黑板和粉笔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17.1 等腰三角形 第二课时教案 .docx
17.1等腰三角形(二):
1.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 例题2
2.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
课后反思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一个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课题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一节《等腰三角形》中第二课时。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性质,等边对等角性质之后,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提供一条判断的依据。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打下基础,在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熟悉几何说理题的基本格式,为后面所学的几何证明题做好垫铺。
学情分析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上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有一定的方法,但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获取一定的数学新知识,但在数学的说理上还不规范,几何演绎推理能力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例题解析
例题2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a和h。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BC=a,AD=h.
学生试着自主做题,并相互交流。
通过学生自主作图,将知识深入化。
活动四:巩固练习
BO、CO分别平分∠ABC与∠ACB,MN∥BC,若AB=36,AC=24,则△AMN的周长是(A)
A.60 B.66 C.72 D.78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冀教版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大家好,老师们。
我今天说的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一)第15章第5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客观分析、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这门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因为它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以实现三角形的等边和等角之间的变换。
等腰三角形沿底边的高折叠的完全重合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线段将来垂直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合作和交流等能力。
2.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探索和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应用这些性质计算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逐渐具备观察、猜测、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操作和猜想能力,但思维缺乏灵活性和灵活性,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中进行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观察、发现、实验操作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指导评价-实际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教具:三角形多媒体学习工具:练习本,铅笔,白纸,剪刀5。
教学过程设计(1)观察与思考;1.多媒体展示埃及金字塔和人字形框架。
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两幅图中哪个几何图形。
2.我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所以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它的相关知识。
(指出我们今天需要学什么)(2)动手操作并揭示主题。
让学生做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使基本知识=基本知识。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不透彻。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缺乏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初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多边形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他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和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用语言描述定理的内容。
同时,配合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定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
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大家共同评价答案的正确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2.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2.2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验证。
3 专家建议4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合作学习、操作、演示、讲解。
5 教学用具剪刀、纸板、圆规、三角板、等腰三角形教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利用轴对称性剪出等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作准备.6.2 探究性质问题2: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追问1: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追问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并同伴交流,最后互动、交流得出性质1、2通过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三线合一”的含义.结论画出图形,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吗?问题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你能根据轴对称验证性质1和性质2吗?(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已知:如图,△ABC 中,AB =AC.求证:∠B =∠C.追问: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问题4: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BC 的中线.求证:∠BAD =∠CAD ,AD ⊥BC .性质1、2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什么?问题5: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证明方法,并在全班内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所述,板书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让学经历完整的的命题证明过程中,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进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转换.重新回顾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与轴对称的知识进行整合.6.3、应用提高练习1: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1)如图1,△ABC 中, AB =AC, ∠A =36°, 则∠B = °;(2)如图2,△∠B =36°, 则∠A =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2、3,并组内交流、班内汇报.练习2:(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BAC =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C,∠BAD,∠DAC 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2):如图,△ABC 中,AB =AC,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求△ABC 各角的度数.练习3:课本中P77页练习第3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6.4、课堂小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4°,则腰与底边上的高的夹角为()A. 43°B. 53°C. 47°D. 90°2.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A. 7cmB. 3cmC. 7cm或3cmD. 5cm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以上结论都不对4.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则其腰长x的范围是。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7.1《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份等腰三角形模型、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例,如:金字塔、梯子、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课件(第2课时)
12
D
1
A2
B
B
D
C
∵∠1=∠2 , ∴ BD=DC (等角对等边).
∵∠1=∠2, ∴ DC=BC (等角对等边).
错,因为都不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如图,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
证明:∵ AD∥BC,
∴∠ADB=∠DBC. ∵ BD平分∠ABC, ∴∠ABD=∠DBC, ∴∠ABD=∠ADB, ∴AB=AD.
A B
a 作法:1.做点A关于a的对称点A'. 2.连接A'B,交a于点
点
A'
知识讲解
★ 练一练
2.已知: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点D,BE⊥AC 于点E.
求证:AC=AB.
证明:连接BC, 因为点D,E分别是AB,AC的点, 且CD⊥AB,BE⊥AC, 所以CD,BE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AC=BC,AB=CB, 所以AC=AB.
∵ DE//BC,
D
E
∴ ∠ADE= ∠B, ∠ AED= ∠C.
B
C
∴ ∠A= ∠ADE= ∠ AED.
∴ △ADE是等边三角形.
获取新知
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例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如图,已知线段a和 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BC=a,高AD=
提示:先作出线段BC=a,再作
a
出BC的垂直平分线.在这条垂 直平分线上截取点A,使点A到 BC的距离=
作法: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D,垂足为D.
3.在DM上截取DA=
B
4.连接AB,AC,则△ABC即为所求.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会运用其进行推理和证明.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四、相关资源长方形纸片折叠动态演示,与教案一致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条件: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结论: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二)探究新知1.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是什么?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或底边的中线,将一个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两个角相等.3.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你能选择一种来证明这个命题吗?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AC .证明:过A 点作AE ⊥BC ,垂足为E .∴∠AEB =∠AEC =90°.在△ABE 和△ACE 中,B C AEB AEC AE AE ∠=∠⎧⎪∠=∠⎨⎪=⎩,,, ∴△ABE ≌△ACE (AAS ).∴AB =AC .4.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能作底边BC 上的中线吗?仿照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还可以作∠BAC 的平分线进行证明,但不能作底边BC 上的中线进行证明(找到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SSA ).由上面的推理证明,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表示:在△ABC 中,∵∠B =∠C ,∴AB =AC .(三)例题解析【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此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几何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AD ∥BC (如图).求证:AB=AC.学生先思考,再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接下来,可以找∠B,∠C与∠EAD,∠CAD的关系.证明:∵AD是△ABC的外角的平分线∴∠1=∠2∵AD∥BC,∴∠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B=AC(等角对等边).设计意图: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这一重要的作图方法.(四)课堂练习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答案:∠1=72°,∠2=36°.等腰三角形有:△ABC,△ABD,△BCD.设计意图: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答案:是等腰三角形.如图可证∠1=∠2.设计意图:考查运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平行线性质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证明:∵OA=OB,∴∠A=∠B(等边对等角).又∵AB∥DC,∴∠A=∠C,∠B=∠D.∴∠C=∠D.∴OC=OD(等角对等边).设计意图:考查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平行线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六、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是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时,应注意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七、板书设计13.3.1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简称“等角对等边”)对的边也相等。
【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冀教)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从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紧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展开的。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猜想、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及圆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证明、建模、创新等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量出AC的长,就可知道河的宽度AB。
你知道为什么吗?2、想一想: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也相等)二、探究新知(一)呈现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几何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1、已知:在△ABC中,∠B=∠C(如图)。
求证:AB=AC。
请同学们思考、交流。
证明:如上图,过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在△ABD与△ACD中,∠1=∠2,∠B=∠C,AD=AD∴△ABD≌△ACD.∴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C是等腰三角形.2、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可以过点A作高AD吗?可以取BC的中点D,并连接AD吗?可以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吗?(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冀教数学八上《等腰三角形》同课异构教案 (2) (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滦南县周各庄中学八年级数学学教案 1001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合作探究1.在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画一任意△ABC,要求∠B=∠C= °(角度任选只要能组成三角形即可)2.找出BC边的中点D,连结AD3.沿AD折叠,观察AB与AC是否重合我们发现:AB与AC ,所以AB AC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也相等.(简写成“”)二、等腰三角形识别的应用1.如图,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东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达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东76°的方向上.(1)求∠ACB的度数.(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2.如下图所示,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试说明AB=AC三、谈谈你的看法1.如果一个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课题17.1等腰三角形2 课型:展示课授课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地理执笔人杜小花审核人:张景福领导审核:赵朋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逆向思维猜想,经历实验操作的探索活动,发现并归纳:等角对等边;2.能力目标经历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形式化说理过程,体会直观感知与理性思考的联系,“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研究方法;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等腰三角形的识别难点等腰三角形的识别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节前预习学具准备:白纸.量角器节前预习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填空.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简称 .2.等腰三角形的 . . 重合,简称 .上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是,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明或验证;设计意图(纠错与拓展)12B CEDA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交流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如右图,△ABC,∠A=∠B=∠C,试证△ABC为等边三角形.CAB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吗?和同学说说你的看法.四、展示交流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3:3:2,则这个三角形为()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2.下图中,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3.把一张长方形纸条,象图示那样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五、小试牛刀1.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他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2.已知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教学过程效果评价△O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试证明.B CAE D3.如图,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你的理由.B CA D六.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布置作业课本P68习题1.3学习整理课后反。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冀教)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从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紧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展开的。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猜想、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及圆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证明、建模、创新等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量出AC的长,就可知道河的宽度AB。
你知道为什么吗?2、想一想: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也相等)二、探究新知(一)呈现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几何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1、已知:在△ABC中,∠B=∠C(如图)。
求证:AB=AC。
请同学们思考、交流。
证明:如上图,过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在△ABD与△ACD中,∠1=∠2,∠B=∠C,AD=AD∴ △ABD≌ △ACD.∴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2、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可以过点A作高AD吗?可以取BC的中点D,并连接AD吗?可以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吗?(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精品教案设计)
双塔初中 八 年级 数学 科 导学案 课题 《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 时间: 月 日 班 姓名:学习目标: 会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重难点:【教学重点】证明有关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教学难点】得出合作探究三的两个结论。
一、知识回顾(3分钟,提问3、4号学生,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组长组织交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
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_________、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
(简称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提问3号学生。
学法指导: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一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 证明:∵AB =AC ,∴∠ =∠ACB(等边对等角). ∵∠1= ∠ABC,∠2= ∠ABC, ∴∠1=∠2.在△BDC 和△CEB 中,∠ACB=∠ABC,BC= ,∠1=∠2. ∴△BDC≌△CEB(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探究二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相等吗?(如果相等,证明一个即可)三、合作探究(用时20分钟,学法指导:2号学生展示,其他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三:在△ABC 中,AB==AC,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1) 如果∠ABD = 31∠ABC ,∠ACE =31∠ACB ,那么BD=CE 吗?(如果相等,写出证明过程)(2) 如果∠ABD =41∠ABC ,∠ACE =41∠ACB 呢?(猜想)(3) 如果AD=12 AC ,AE=12 AB ,那么BD=CE 吗?(如果相等,写出证明过程) 如果AD=13 AC ,AE=13AB 呢?(猜想)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四:证明定理: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四、课堂小结(2分钟,提问3、4号学生) 五、当堂检测(15分钟,学法指导:写在学案背面,独立完成,教师批改1,2号,学生交流改正) 1、随堂练习12、练习册P5第11题 六、拓展提升(学法指导:课下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轴对称
15.5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2.处理方位角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数学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自学:阅读课本P66~P67,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
二、学情诊断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机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方位角的概念
三、师生互动
(一)回顾旧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用符号语言来表示:
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其作用是:用于说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重合,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也称之为“三线合一”).
其作用是:可说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二)我们是用折叠的方法,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探索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自学我们知道同样用折叠的方式可以得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
找同学试着用全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已知:在△ABC中,∠C=∠B.
说明:AB=AC.
[生]:要说明AB=AC,就要建构AB、AC所在的全等三角形即可
[生]:方法一:过点A作AD⊥BC,垂足为D.利用“HL”可说明Rt△ABD≌Rt△ACD.从而得出AB=AC.
[生]:方法二:过点A作∠A的平分线AD,交BC于D(SAS).
[生]:方法三:作BC上的中线AD(SSS).
(三)师生共析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用定义识别: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推理格式:△ABC中,若∠B=∠C,则AB=AC
结合课本P67“大家谈谈”总结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有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ABC中,若∠A=∠B=∠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
△ABC中,AB=AC,∠A=60°(∠B=60°或∠C=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四)应用(鼓励学生讲解教师提供的例题.例题的设置是分层的,安排不同基础的学生尝试讲解,教师予以补充)
1. 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NBC=84°.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
(学生可仿照例题的形式表达)
2说明: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说明:AB=AC.
四、补充练习
作业P67~68习题
〖分层练习〗
基础知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线合一.
B .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C .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的腰大于底边的一半.
(2)一个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等边三角形,它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总数共( )条
A .9 B. 7 C. 6 D. 3
2.(1)如图①,若AD 平分∠BAC ,CE ∥DA ,则△ACE 是________三角形;
(2)如图②,若AD 平分∠BAC ,DE ∥BA ,则△ADE 是________三角形
;
(3)如图③,若AD 平分∠BAC ,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E ,则△ACE 是______三角形;
(4)如图④,若AD 平分∠BAC ,AD ∥EG 交AB 于F 点,则△AEF 是_________三角形; 通过上面4小题有什么结论?用一句话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O 与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BC=12,
OE ∥AB ,OF ∥AC ,则△OEF 的周长为________.
综合运用
4.若△ABC 的边长为a 、b 、c,且满足等式ca bc ab c b a ++=++222,则△ABC 的形状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5.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
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
说明:AE =CE
〖答案提示〗 A
B O
E
F
1.(1)A (2) B
2.(1)~(4)都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配平行线可构造等腰三角形.
3.12 提示:证OE=BE ,OF=CF ,△OEF 的周长=BC
4.ca bc ba c b a ++=++222
所以0222=---++bc ac ab c b a
所以022*******=---++bc ac ab c b a
()()()0222=-+-+-c a c b b a
所以a=b, b=c, a=c, a=b=c 故本题应选D .
5.说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
在△ADP 和△ADC 中.
⎪⎩⎪⎨⎧∠=
∠=∠=∠A D C A D P AD
AD 21 ∴ △ADP ≌△ADC
∴ ∠P =∠ACD
又∵ DE ∥AP ,
∴ ∠4=∠P
∴ ∠4=∠ACD
∴ DE =EC .
同理可证:AE =DE .
∴ AE =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