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合集下载

财政常见术语

财政常见术语

财政常见术语
财政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通过收入和支出活动进行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政术语:
1. 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预计的收入和支出计划。

2. 税收:是政府依法从居民和企业征收的强制性贡献。

3. 公共支出:政府的支出,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或转移支付给其他实体。

4. 赤字:当政府的支出超过其收入时出现的情况。

5. 盈余:当政府的收入超过其支出时出现的情况。

6. 国债:政府借款的总额。

7.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8. 直接税:基于个人或企业的收入、利润或其他特定资产征收的税。

9. 间接税:基于商品或服务的购买征收的税。

10. 增值税:一种消费税,基于商品或服务在生产、分销和销售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

11. 关税: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

12. 资本支出: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如建筑、机器等的支出。

13. 经常支出:用于日常运营的支出,如工资、办公用品等。

14. 财政赤字:当政府的支出超过其收入,需要借款来弥补的情况。

15. 财政盈余:当政府的收入超过其支出,有剩余资金可以储蓄或
用于减少债务的情况。

这些术语涵盖了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活动,有助于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和政策方向。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

组成
从预算管理角度看,国务院各部门、其他中央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中央政府预算,地方政府各部 门、其他本级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本级政府预算,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政府总预算组成本级 总预算。因此,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都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具体方面和具体环 节,都是国家财政收支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三,国家财政具有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的作用。科教文卫都属于事业单位,他 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有限,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
第四,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谢谢观看
第二,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 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 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国家财政:是指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它 既是国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宏观的 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和收入形式。
综观我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古籍,可以看到“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一类用词,都是关 于当今的“财政”即政府理财之道的记载,还有“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一类用词,则是有关当 今财政管理部门的记载。我国使用“财政”一词,如今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该词汇开始使用却只有百年的历史。 据考证,清朝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 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

财政所职能职责

财政所职能职责

财政所职能职责
财政所作为一个财政行政机关,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财政预算、税收、财政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财政所的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

财政所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本地区的年度财政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2 .征收和管理税收。

财政所是税务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税收政策的执行、税收收入的征收和管理、税务监督和税收征管等工作,确保税收体系的健康运转。

3 .管理和监督财政资金。

财政所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建设和政府债务等方面,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4 .财务管理。

财政所负责本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和透明。

5 .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

财政所承担着对本地区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支持和参考。

6 .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财政所需要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协调和沟通,以实现公共财政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财政所的职责是保证公共财政的合理管理和使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财政所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对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征税、支出、借款等手段,管理和运用其财政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财政的一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收入(Revenue):-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征收税收、收取各类费用和其他财政性收入,以及从国有资产中获取的收入等途径获得的资金总和。

2. 财政支出(Expenditure):-指国家或地区在实施政策和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开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3. 财政赤字(Budget Deficit):-当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时,形成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通常需要通过借款或其他手段弥补,以维持财政平衡。

4. 财政盈余(Budget Surplus):-当财政收入超过财政支出时,形成财政盈余。

财政盈余可以用于还债、储备或其他投资。

5. 征税(Taxation):-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向公民和法人征收税款,以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6.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7. 财政体制(Fiscal System):-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管理组织结构、法律法规、征税制度等方面的体系。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财政体制。

8. 国债(Government Debt):-是国家通过发行债券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国债通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国家可以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学作为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国家财政功能的理解

国家财政功能的理解

国家财政功能的理解
国家财政功能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管理财政资源,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目标的能力和任务。

具体是指:
1. 收入管理功能:国家财政通过征收税收、非税收入等方式,收取财政收入。

收入管理功能既是国家财政的基本功能,也是国家财政的起点和保障。

2. 支出管理功能:国家财政通过安排和执行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目标。

支出管理功能是国家财政的核心功能。

3. 资本管理功能:国家财政通过投资和融资等手段,管理和运作国家资本,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和发展。

资本管理功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

4. 调节功能: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应对经济周期变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分配功能: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对财富、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 约束和监督功能:国家财政通过预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对财政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防止财政资源浪费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国家财政功能的实现需要政府、税务机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监管机构等多个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同配合和有效运行。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02
财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
03
越重要的作用。
02 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1 2
3
定义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将 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个领域,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进行的监督。
05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的定义和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定义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定在各级政权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责关系的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
包括分税制、转移支付、财政层级、财政权责等方面的制度。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建国初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 制,地方财政收支纳入中央统一计划。
财政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01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是对公共财政收支的常规性监督,专项监督是对特定项目或领
域的专门性监督。
02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内部监督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实施的监督,外部监督是由审计、纪检等部
门实施的监督。
03
手工监督与信息化监督相结合
手工监督是指传统的纸质审核方式,信息化监督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number {01}
目 录
• 财政概念 • 财政职能 • 财政政策 • 财政监督 • 财政管理体制
01 财政概念
财政定义
财政定义: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 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财政基本知识

财政基本知识


关于财政改革
• (3)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 性质,下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 • (4)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 同功能和政策目标,以综合反映政府职能 活动,支出的内容和方向。 • (5)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 性质和具体用途。下设类、款两级科目。
关于财政改革
• 6、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 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 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质是财政管 理方式的改革。 • 坚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 使用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 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
关于财政政策
• (三)、财政政策的分类 • 1、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可分为扩张性财 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 • 2、按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可分为宏观财政 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 3、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期财政 政策和中长期财政政策。 • 4、按财政政策运用的主动性,可以分为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
• 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 的总和。 • 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活动 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
(五)、财政收入
• 2、财政收入的分类 • (1)、税收收入 (按税种设20款):是国家依据其政治 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主 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 性三大特征。 •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失 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其他保险 收入。 • (3)、非税收入。分设7款: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 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 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通常指国债, 是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国债具有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弥补财政赤 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6、转移性收入。

财政是什么意思

财政是什么意思

财政是什么意思
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一种公共财政。

1,财政是一国政府选择某种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过程,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债,支出主要有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支出。

2,财政还有观点认为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

3,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是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效率准则和公平准则在财政活动中被广泛运用。例如,效 率准则中就有税收效率、政府投资效率、经费分配效率均可作 为资源配置效率。又如:公平准则,有税收的公平、政府收费 的公平、转移支付的公平等等,可作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理论概述
1、效率的概念 所谓效率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在价值量上
从财政支出角度看: 纯公共需要------->全部由财政支出 准公共需要------->部分由财政支出 私人需要---------->财政不予支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的概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在市场经济运行 中,由于存在着各种阻碍和限制,自发产生出各种矛盾和 弊端,影响市场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的概念和目标 按照西方财政学家下的定义,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
能,是指政府通过取得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对国民 收入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达到社会认为“公平、正义” 的分配状态。
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 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 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个人的劳动投 入与劳动报酬相对称。我国现行政策明确规定要实行按劳 分配和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应该说符合市场经济 的要求。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经济稳定是与经济波动相对立的概念。市场失灵的重要
表现开工是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这些因素都会引起 经济波动(忽高忽低,不是平衡发展)那么,所谓经济稳定, 就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平衡发展,不产生大的波动, 基本经济稳定的目标要求:①充分就业;②物价基本稳定; ③国际收支平衡(不出现大的顺差或逆差)。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一词的来历与含义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考察,财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财政活动自古有之。

但“财政”一词属于外来语。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财政”这个词,却有属于财政范畴或接近于财政范畴的术语。

文献中说“乘其财用之出入”,在这里“乘”是计算的意思,“财用”是指货物和货币,“出入”实际上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

除此之外,诸如“国用”、“国计”、“邦计”、“理财”、“度支”、“计政”等也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财政的思想。

诚然,同现代术语相比,上述各种用语都没有较全面、恰当地概括财政的含义和当时的财政活动。

现代术语“财政”一词的英译词通常是Finance。

据考证,Finance 一词在公元13-15世纪起源于拉丁语Finis,意思为货币支付,表示当时一切货币关系的总和。

后来,伴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Finis又演变为Finare,有支付货款、裁定款项等含义。

16世纪末期,法国政治家布丹在其所著《共和国六讲》一书的第六讲中,论及财政问题。

书中布丹使用了财政一词,并且将它由拉丁文的Finare写成法文Finances,专指财政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

到了18世纪,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之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其中的第五篇专门论述了财政问题,也提出了许多财政方面的术语,其中就有Finance 这个词。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政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关于财政一词,其采用了法国的Finances 这个词,在翻译和使用时,吸收了我国汉字所固有的“财”与“政”这两个字,将它们合并起来创建了“财政”这个术语。

同时日本在1882年官方文件《财政议》中,第一次使用了“财政”这个术语。

在我国,最早使用“财政”这个术语时间是1898年(光绪24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是官方使用“财政”一词的开始。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
过程和结果。

2.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
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等。

3.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资金支出,
包括常规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

4. 财政赤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
赤字可以通过借贷、发行国债等方式进行弥补。

5.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平衡的状态。

在财政平衡下,政
府的支出能够通过正常的财政收入来覆盖。

6.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组合方式,对国
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7.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税收
是指由国家依法征收的各种税款,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等。

非税收入指政府从非税收渠道获取的资金,如土地出让金、
罚款等。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特定收入来源用于特定支出的收入,如
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等。

8.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国防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9. 财政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包括预算编制、决算审计、财务管理等。

10. 财政改革是指对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旨在
提高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财政管理效能等。

11. 财政可持续是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平衡和稳
定的状态,避免财政危机和债务问题的发生。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财政财政是指政府的财政部门通过征收、支出、预算和决算等手段,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运用的活动。

财政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其核心是财政收支的平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从社会各方面筹集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资源。

其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国债、收费、捐赠等。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进行的资金分配和使用。

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国防等领域的支出。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政策。

二、税收税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或劳务进行征收和管理的活动。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1、税收种类:税收的种类繁多,按照课征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所得税是以个人和企业的收益为征税对象,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

2、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等原则。

3、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纳税人的确定、课税对象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的规定等内容。

三、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通过税收手段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税收也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进行差别化税率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此外,财政支出也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

..,Xn,Y1)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得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得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得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就是指在既定得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与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她人不受损.3、市场失灵:就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得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与满意得收入分配得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得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得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资本得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就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得波动特征,有意识得采取特定得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就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得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7、非排她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她得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就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得消费不会减少其她任何消费者得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得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就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她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得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得生产函数)所包含得变量就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得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Xn,Y1)即活动主体a得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得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得影响。

11、矫正性税收:就是实现外部性矫正得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得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就是指人们在一定得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得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得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就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得多个备选议案就是不可能达成均衡得,而就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得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得偏好程度较高,对其她议案得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得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就是递减得。

财政的定义

财政的定义

财政的定义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的经济行为理解财政的概念应掌握那几个基本点1财政分配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总产品3财政分配的一部分是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利4财政分配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财政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1强制性2补偿性3无偿性4非营利性财政的含义及其基本职能?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配置资源职能2公平收入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的职能的范围1配置资源于社会公共部门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包括国防警察环保水利气象等公共产品配置资源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医疗保健等部门配置资源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导致竞争无效的行业和部门即因存在\规模效益递增易形成垄断导致市场配置无效或低效的如铁路邮电电力公共煤气自来水等部门配置资源于基础产业如农业原材料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以及风险大而难以预期收益的新型产业技术开发等财政收入又成国家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或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身份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是用货币表示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价值财政支出又成国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管理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对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的支付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总水平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不同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诡规模的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总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经济体制不同的影响国家干预经济程度强弱的影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税收收入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告需要凭借政治权利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的征收而取得一种财政收入.税收效率税收收入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应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税法规定勾出项目的余额房产税是以房子为课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1.增值税一班采取多个流转环节增收若采取萍发票抵税的办法可以使相关企业之间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行为]2.由于采取按增值额纳税若某一产品最终售价一定该产品的总税收额于流转环节无关3.上以特点决定了增值税能够避免\在多次征收的过程中发生重复征收从而促进生产规划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同时也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营业税的特点71也。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财政,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与调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财政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并探讨其与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关系,以及财政对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财政的定义与起源财政一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ragmat éia",意味着国家的财务事务。

在古代,财政主要是指帝国或国家的金融管理和资源调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的含义逐渐扩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国家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财政的重要性财政在现代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具体而言,财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调节和资源分配:财政通过税收等方式调节收入,将资源从社会中收集起来进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2. 经济运行调控:财政通过调节财政政策,如控制通胀、促进就业、调节经济周期等方式,对国家经济进行运行调控。

3. 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财政的收入用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公民提供基本保障和福利。

4. 国家安全和国防:财政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5. 促进社会发展:财政通过投资和支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和经济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

财政作为国家经济管理和调节的手段之一,对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经济的增长会推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增加,从而提高了税收收入。

2. 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稳定经济的增长。

3. 投资和经济发展:财政的投资支出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政府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研究等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4. 货币政策与财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2011年3月17日来源:新华社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201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在此基础上,财政发展改革稳步推进,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开始试编,预算完成情况较好。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

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

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

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

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

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

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

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如下:1.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

这两项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

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

国内增值税15895.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4.2%。

国内消费税6071.54亿元,完成预算的115.8%,增长27.5%。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46亿元,完成预算的130%,增长35.7%;关税2027.45亿元,完成预算的128.3%,增长36.6%。

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7327.31亿元(账务上作冲减收入处理),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3%。

企业所得税7794.25亿元,完成预算的96.7%,增长2.3%。

个人所得税29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114.2%,增长22.6%。

证券交易印花税527.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3%,增长6.6%。

车辆购置税1792.03亿元,完成预算的133.9%,增长54%。

非税收入1968.01亿元,完成预算的94.8%,下降22.9%。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

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使用。

2010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2010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各项重点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增长28.6%。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720.9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826.38亿元。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出731.8亿元,全国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22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

免除290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免除44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等,共支出209.09亿元。

启动新一轮“985工程”建设,推进“211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共支出606.63亿元。

加大对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支出200.67亿元。

(2)科学技术支出1728.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4.3%。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61.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67.04亿元。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出302亿元。

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等基础研究,支出244.39亿元。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应用研究,支出904.13亿元。

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支出200亿元。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0.1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65.87亿元。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

全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743家。

大遗址、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强化新闻媒体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4)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16.7%。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73.5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411.79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120元,中央财政共补助560亿元。

支持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63亿元。

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补助94亿元。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出225亿元。

在60%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支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补助295.69亿元。

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4.8%。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28.2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3356.74亿元。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24%,补助资金120亿元。

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标准达到1400元,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共补助1561亿元。

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支出633.01亿元。

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出215.62亿元。

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适当提高因灾农户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中央补助标准,支出137.69亿元。

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相关工作,补助资金71.75亿元。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行以工代赈,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返乡农民工等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扶持范围。

(6)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增长15%。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86.48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739.25亿元。

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764.86亿元,增长38.9%。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支出352.16亿元。

(7)农林水事务支出3879.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5%。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87.8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3491.77亿元。

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农作物良种补贴覆盖地域和品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增加到12大类180个品目,共补贴1074.9亿元。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优势特色和安全高效农业发展,支出114亿元。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9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411.72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11.2万吨。

农业林业保险保费补贴支出67.77亿元,累计参保农户达到1.3亿户次。

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补助资金260亿元,覆盖扶贫对象3597万人。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352亿元,完成第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规划任务,启动第二轮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450个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重点工程以及农村电网改造。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扩大到27个省份,支出102.67亿元,5.3亿农民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