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4)一、科学探究 (5)二、科学内容 (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7)一、教学建议 (17)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建议 (2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 (32)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32)二、行为动词说明 (33)三、科学探究实例 (33)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内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内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物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步认识物质世界。

识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3. 能量――――――――――――――――――――――――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二、行为动词说――――――――――――――――――――――三、科学探究实――――――――――――――――――――――第一部分前言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宏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前言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世界为目的的科学。

物理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参与各种产业的改进与创新,拓宽了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现代文化和科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适应和引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快实施普及素质教育,本标准建立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基本物理科学、物理实验、物理与技术、物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探究类选学等五个主要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体验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物理思想及实验方法,熟悉物理基本量和单位,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并初步了解物理在现代科学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基本物理科学(45学时)1)物理学及其发展史2)物理基本概念及其运用3)运动、力、功和能量4)电学基础5)光学基础6)热学基础7)物理实验基本技能2. 物理实验(16学时)1)测量学基础2)常用物理实验3. 物理与技术(8学时)1)物理与材料2)物理与电子技术3)物理与机械制造4. 物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6学时)1)平衡、稳定和运动的影响2)物理与健康3)物理与环境保护5. 探究类选学(5学时)1)量和单位的探究2)物理问题解决的探究3)物理与文化四、教学要求1. 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物理思维能力,鼓励探究性学习。

2.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3. 着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与实际生活存在的联系。

4. 关注环境保护,强调物理学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5. 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方式1.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本文档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标准,旨在指导学校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2.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3.1 物理学科概述3.1.1 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1.2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支3.2 运动学3.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2.2 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3.2.3 弹性碰撞和不完全弹性碰撞 3.3 热学3.3.1 温度和热量3.3.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3.3.3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和折射3.4.2 光的反射和成像3.4.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5 电学3.5.1 静电场和电场力3.5.2 电流和电阻3.5.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3.6 声学3.6.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3.6.2 声音的合成和声强的调节 3.6.3 超声波和音叉的应用3.7 基本实验技能3.7.1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3.7.2 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3.7.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4.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4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

5、教学评价与考核5.1 学业水平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

5.2 学科能力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等。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完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 本标准以“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为 “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 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 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 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 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 为每个学生的学习 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 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 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 为以后 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在 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 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 而是为了帮助教
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 以便教师进 一步参考。
第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 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 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 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 世界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它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旨在明确物理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章课程目标1.1 发展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1.1.1 提高观察能力1.1.2 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1.1.3 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1.2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2.1 了解物理与科技的关系1.2.2 培养科学精神1.2.3 培养科学伦理和安全意识1.3 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3.1 发展动手能力1.3.2 培养工程设计和创造能力1.3.3 发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运动与力2.1.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1.2 力的概念和力的效果2.1.3 物体的力学性质和测量:::2.2 能源与能量转换2.2.1 能量的概念2.2.2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2.2.3 能源与社会发展:::2.3 光学与光学仪器2.3.1 光的反射和折射2.3.2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原理2.3.3 光的衍射和干涉:::(更多章节内容)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探究式教学3.1.1 实验教学3.1.2 问题引导3.1.3 实践活动3.2 讨论式教学3.2.1 学生讨论3.2.2 小组合作3.2.3 情景模拟3.3 归纳式教学3.3.1 探索总结3.3.2 学习任务3.3.3 知识归纳(更多教学方法)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所附附件请联系相关教材出版社获取。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为保障教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介绍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3. 能量――――――――――――――――――――――――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宏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注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提出的需求等。

《标准》确定了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物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交叉与渗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

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融于物理教学。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不断进步和物理课程的逐渐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1.《标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继承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良传统,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3.《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其中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这些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4.“内容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分别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为一级主题,对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在每个一级主题下划分了若干二级主题,在每个二级主题下又列出了若干三级主题。

每个三级主题都是对全体学生的具体要求,这些三级主题灵活地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5. 为进一步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内容标准”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主要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兴奋感及成功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分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2.认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家的事迹与成果,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及其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影响;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学习从收集的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不断改进的意识;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尝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中的样例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扩展,活动建议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

下表为“内容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主题式的呈现形式不代表教科书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

教科书编写者可以根据《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内容标准”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不是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其他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