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和微波在肺癌热消融中的同与及异

合集下载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大肝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穿热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8%,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肿瘤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经皮热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小肿瘤的大小。

标签:经皮热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五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根治肝癌的主要手法为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多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多中心、容易复发等特点,手术根治受限。

处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仅有10%~30%,故多种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近些年来多模式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不宜手术切除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等,以上局部微创疗法均可提升肝癌治疗效果[1]。

经皮热消融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射频和微波消融,本文为探究该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大肝癌(至少一个肿瘤大于5cm)患者,其中男女例数各为55例和35例;年龄范围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50.2±3.2)岁;肿瘤直径范围在5.8~9.8cm,平均直径为(7.3±1.9)cm。

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分析

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分析

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波消融(MW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对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进行分析。

方法:对相关电子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并确定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有关MWA与RFA治疗HCC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前瞻性及回顾性对比研究。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对危险度以及95%可信区间。

MWA组与RFA组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年及3年总生存率、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果:不同大小HCC亚组分析显示,对于≤5cm的HCC,MWA组与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MWA对于HCC的疗效与RFA相当。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改良后的MWA在今后应用前景可观。

【关键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肝细胞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影像学介导的经皮消融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HCC的临床治疗,其中以射频消融开展较为成熟。

微波消融近年来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温度消融和化学消融两种.温度消融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冰冻消融等;化学消融包括酒精消融和醋酸消融等。

本文从消融治疗的原理等多方面来评述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并对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4月我医院运用超声引导瘤内穿刺消融治疗肝癌80例,其中40例采用RF技术(RF组),40例采用MCT技术(MCT组)。

RF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7±13.2)岁。

肝细胞癌35例,转移性肝癌13例,其中4例为肝癌术后复发。

肿瘤结节60个,直径0.8~6.4 cm。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与xx射频消融之间的比较肿瘤的局部热消融治疗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方法主要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某种能量导入体内,作用于肿瘤组织,使治疗区温度达到60℃(即刻)或54℃(3分钟),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射频、微波、激光及海扶均属局部热消融治疗,在各种热消融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除具有其他热消融技术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电流传导影响、受碳化及血流灌注影响小、温度上升快、消融范围大等特点。

1、消融肿瘤大小:多极射频采用伞状多爪的电极形式,目的是为了有效扩大消融范围,一改单极射频消融范围小的缺点。

目前进口多极射频理论上最大消融范围在5cm左右。

而微波消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目前2450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已稳定在5cm以上,915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可达8cm。

2、消融时间:微波在消融同样大小肿瘤的情况下,基本只需要多极射频一半左右时间。

而术中多极射频因为要多次打开和收回伞状电极所以这过程将大大增加手术时间。

所以微波的手术时间大大优于多极射频可有效降低麻醉的风险和其他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上述两点在国际上以已得到广泛认同。

3、电极穿刺操作中的复杂程度:首先微波电极是不需要Pad(负极板)的,而多极射频一定要在病人的大腿或臀部贴一个Pad。

Pad贴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多极射频的消融范围。

并且要求病人体内不能有供心脏使用的仪器。

其次相对于微波电极的一针穿刺到位,多极射频在术中要多次反复的打开和回收电极,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复杂度。

又因为在肿瘤组织内伸缩电极,因肿瘤组织质的的不同,电极的形态不可能像在空气中打开一样完美,所以必然影响消融形态。

4、两种消融方法在现有影响引导方式下的风险不同:现在引导方式,无论CT、超声或其他方式都是在2D的图像下进行引导。

微波的单针电极在2D图像下完全没有风险。

而多极射频的伞状电极是立体打开的,所以在2D图像下医生不能完全撑握所有电极的伸展方向。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针对肺癌或其他肺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高温或低温等物理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达到治疗和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目前,肺部肿瘤消融术已经成为肺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根据不同的消融技术和治疗原理,肺部肿瘤消融术可以分为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消融术都有其适应症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向肿瘤组织引入高频电流产生高温进行灭活的方法。

射频消融术具有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小肿瘤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其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是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消融术方法之一。

其次是微波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微波能量对肿瘤组织进行加热灭活的方法。

微波消融术相较于射频消融术具有穿透能力强、治疗速度快、造影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大肿瘤和深部肿瘤。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微波消融术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通过低温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的方法,常用的冷冻介质包括氩气和氮气。

冷冻消融术相较于热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最后是激光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的方法。

激光消融术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小肿瘤和表浅肿瘤。

除了不同消融技术的选择外,肺部肿瘤消融术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考虑患者的肿瘤类型、病变位置、病变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在选择消融术方法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肺部肿瘤消融术在肺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不同类型的消融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肺部肿瘤消融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演示稿件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究演示稿件
冷冻消融
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射频消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胸腔积液、肺部感染 等,但多数症状也较为轻微。
05
结论
研究总结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在治疗肺 癌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但两者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 存在差异。
射频消融在局部控制率方面优 于冷冻消融,而冷冻消融在肿 瘤细胞杀灭速度方面更快。
两种治疗方法在并发症发生率 方面相似,但冷冻消融的并发 症相对较轻。
03
冷冻消融治疗肺癌
冷冻消融原理
冷冻消融是一种通过低温冷冻技术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 。在肺癌治疗中,冷冻消融通常使用冷冻探针插入肿瘤组织 ,通过制冷剂如液氮或二氧化碳降低局部温度,使肿瘤细胞 死亡。
冷冻消融过程中,肿瘤组织内的水分会形成冰晶,进一步破 坏细胞结构。随着温度升高,冰晶会融化并重新分布,导致 细胞死亡。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治疗肺 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研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 冷冻消融治疗肺癌 • 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
效果对比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
不下。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是两种 常用的微创治疗肺癌的方法 ,但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晚期肺癌,射频消融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安全性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 。
常见的操作过程中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和心律失常等,而术后并发症则 包括发热、疼痛和肺炎等。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有一定的风险,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安 全性得到了不断提高。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消融术是治疗肺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部肿瘤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内部导入特定的能量源,将肿瘤组织加热或冷冻,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能量源和技术原理,肺部肿瘤消融术可以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和冷冻消融等不同类型。

一、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肺部肿瘤消融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一根细的射频电极,利用高频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最终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肺癌、肺转移瘤等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二、微波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肺部肿瘤治疗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微波天线,产生高功率微波能量,使肿瘤组织受热、坏死。

微波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相比,具有穿透性强、治疗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直径较大的肺部肿瘤。

三、激光消融术激光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激光光纤,产生光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局部受热、坏死。

激光消融术具有精准、创伤小的特点,适用于小肺癌或肺转移瘤的治疗。

激光消融术通常在内窥镜引导下进行,操作技术要求高,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四、冷冻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导管,通过液氮或氩气等冷冻剂使肿瘤组织受冻、坏死。

冷冻消融术适用于直径较大或较靠近大血管的肺部肿瘤,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冷冻消融术在治疗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肺部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肿瘤消融术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融技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肺部肿瘤消融术将会更加精准、便捷,为肺部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篇示例: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肺部肿瘤的技术,通过高频电热、冷冻等方式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一文读懂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

一文读懂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

一文读懂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引言: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最高,早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因缺乏明显症状,导致患病前期不能及时发现与防治,随着病情的加重使患者自身的各项条件无法满足手术治疗标准,直接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研发力度的加强,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热消融技术,也是目前肺癌治疗中效果佳、安全性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肺癌治疗中常用的热消融技术肺癌治疗的根本意义是破坏细胞组织结构,根据癌症类别、特点、发展规律等针对性治疗,在热消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受热效应影响,使细胞在高温条件下细胞凝固性坏死,临床治疗中较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均有较强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着肺癌临床治疗效果,也是当前大众重点关注的医疗内容,引起医疗研发部门的重视,能从技术手段方面入手全面创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地保护大众生命安全。

(一)射频消融从临床治疗角度分析,射频消融主要原理是在肺癌组织内施加一定频率的射频电流,形成高频率电磁波,在高度震荡下使肺癌组织的分子相互摩擦,热能转化的过程中局部温度高达120℃,因肺癌组织不耐高温,最终细胞凝固性坏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防止癌细胞转移,经炎性反应分析,进一步导致肺癌坏死,增强患者身体机能免疫力,抑制肺癌生长。

射频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高,属于一种微创手段,能对肺癌局部进行重复治疗,适合应用的患病群体较广,并为后续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提供有利条件。

(二)微波消融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中对肺癌疾病的治疗应用微波消融技术,是以915MHz、2450MHz频率为主,受微波电磁场作用影响,使肺癌组织中的极性分子高速振动,使其相互摩擦、碰撞,提高温度,引发细胞凝固性坏死。

与其他消融技术相比较,微波消融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温度达到150℃,效果直接,消融范围大,灭活病灶原位的过程中保证气肺组织不受影响,修复能力较强。

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

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

微波、射频与激光微波、射频和激光都是通过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

目前临床上一根治术为主,但并非所有实体肿瘤都适合根治术,有些年龄叫大或者合并其他比较严重疾病者不一定适用,一般晚期癌症患者也不适合根治术。

以较小的创伤达到同样的疗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微创医学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肿瘤不予切除而采用原位灭活是现代微创治疗医疗的一个重要思想。

微波:微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GHZ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具有内外同时产生热的优点。

微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量,作用可达5--8厘米,可穿透衣物和石膏等体表覆盖物,直达病灶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水中吸收和新肉芽生长。

一种是微波从体外照射进去,另一种是把微波送到患部直接照射肿瘤,这二种治疗方式可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

但有一个共同要求是:必须使病变的温度保持在42.5-43.5℃的范围内,温度低了对肿瘤治疗无效,温度高了将造成对病变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因此微波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肿瘤部位的温度。

微波进行切割的原理的把双极辐射器送到患部,进行瞬时放电,把病变组织固化。

这个治疗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微波的趋肤效应,把病变组织从表面逐步向内的烧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但必须注意定位准确,治疗部位要有及时采取冷却措施。

单针消融面积大于射频,可达到更高的治疗温度,电极所形成的凝固体呈锥形,不适合消融类圆形的肿瘤。

照射治疗5~10W,每次15-20分钟,20分钟,手术进行切割25~35W,最高可达50W,切割止血的作用。

缺陷:容易造成灼伤,有心脏起搏器或者内置金属类的禁用。

射频: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及肿瘤。

其工作原理为: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460KHZ)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细胞产生热凝固性坏死和变性。

现有的技术可以产生直径约为3-5cm大小的球形或椭圆形凝固灶,并可控制所需凝固病灶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