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王维

合集下载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篇1《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竹里馆》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竹里馆》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

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王维的生平简介以及诗词鉴赏

王维的生平简介以及诗词鉴赏

王维的生平简介以及诗词鉴赏生平简介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

任大乐丞。

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

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

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

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

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鉴赏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

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正确解读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正确解读

在古代我国儒家思想中,“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为即使不知道而不感到愠怒,难道不也是具有君子风度的表现吗?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宽容包容、谦逊谨慎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这种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如何理解这种处世准则,以及在社会风气中如何反思这种思想。

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待人宽容、有涵养的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映了儒家对待他人错误或无知时的包容态度,是一种不以成见怒视他人的修养。

这种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自省和自律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不快,但如果能够不因不如意而产生怨怒,不仅有助于减轻个人情绪压力,也能树立起一种成熟、稳重的个性。

无论是对待交通拥堵、排队等待还是对待他人的无理行为,都可以通过深入理解“不知而不愠”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不知而不愠”更显重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性格、观念不同的人打交道。

有时他人的无知、冒犯甚至攻击会触及到我们的底线,这时候如何保持理性和平和心态就成为考验。

儒家“不知而不愠”的态度告诉我们,当他人的言行触及到自己时,首先要冷静思考对方的立场和动机,不要因表面的冲突而失去理性,更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这样的处世态度,既能保护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避免因小节不会影响他人和睦,更能传递出一种宽容理解的价值观,给予他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社会风气中,对“不知而不愠”的正确解读还应该引起我们对人性与社会伦理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难免存在。

一味地用严厉与愤怒来对待那些无知、无理或无礼的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分歧与对立。

而孔子所提倡的“不知而不愠”则提醒我们要更多地从人性和善的角度去审视他人的过错,即使不能容忍也应宽容,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宽容与理解的温度。

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

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

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王维,生于唐朝初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画家。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清新的形象、富有哲理的诗作而闻名于世。

尤其是他的古诗作品更是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通过描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观,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和对人生不断追求的精神。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远行的朋友的情景。

通过渭城清晨的雨水和垂柳的新绿,呈现出别离的忧伤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和沉痛的离别之痛。

3.《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以描绘山居秋夕为题材,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

诗人通过描写明亮的月光、流动的清泉以及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4.《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是王维的一首离别之作,诗中抒发了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由的思考与反思。

5.《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恋之情。

通过描绘红豆生长的季节和形态,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

以上所列的诗歌只是王维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分,每一首诗作都充满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王维的古诗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卓越的成就,更对后来的文人雅士和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也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孙权劝学的古诗

孙权劝学的古诗

孙权劝学的古诗引言劝学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古代文人常常以诗词的形式传达对学习的重视和鼓励。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同时也是一位儒学爱好者,他的劝学诗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学习的态度,更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期望和承诺。

孙权劝学的背景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吴国虽然相对于魏国和蜀国来说算是比较弱小的,但孙权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深知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

因此,他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劝告吴国的百姓要重视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孙权劝学的古诗孙权的劝学诗被称为《劝学篇》。

这部诗共分为八首,每首都以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孙权对学习的看法和对学子的期望。

以下是其中的几首诗节:《劝学篇·其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首诗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通过不断地学习,人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能力。

而且,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结识到来自远方的朋友。

此外,孙权还强调了学习的谦虚态度,说人们不知道的事情,不应该感到愤怒或尴尬,而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

《劝学篇·其二》登高而招,致广而警。

思则有备,悔则能改。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首诗告诫学子们要保持广博的学识,同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热情。

孙权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堆积知识,还要能够思辨和反思。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强化自己的准备,从而避免悔恨。

此外,他还提到了切问和近思,这意味着要勇于提问,保持思考的态度。

《劝学篇·其四》年富力强,意气洋洋。

忽若匹马,暮而望行。

烈如霜雪,惨如风雨。

悲备往来,详留人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有为的人,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满怀自信的气焰。

然而,孙权提醒我们,人生犹如匹马。

忽然之间,年轻人也开始迎来衰老,慢慢变得不再如初。

孙权希望年轻人能够认清生活的无常,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就自己的事业。

王维《送别》赏析

王维《送别》赏析

王维《送别》赏析《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名《送别》,送别诗一般会写送某某人,而王维这首诗却没有提到送什么人,身份也就不清楚。

从诗中的“南山”来看,应该是从长安城送出来的,因为以王维的经历,这“南山”应指“终南山”。

王维送的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朋友呢?我们来感受原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字词典故“之”:【往,朝某方向去,到......去。

】赏析王维说,我们下了马,坐下来共饮您带的酒。

我问您,将来欲往何处去?这“下马饮君酒”是坐在地上吗?除非有铺上垫子,不然以王维的身份和修养,似乎不太可能。

难道是站着?也不像,哪有到最后一刻才问人去向的。

大概率是找家酒馆坐下来,点的菜是酒馆的,而喝的酒是朋友带的。

王维的朋友要离开了,拉他到酒馆里喝上两杯,做临行前最后的告别。

从这位朋友会随身携带酒,多少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坐定之后,王维才问他,您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城啊,这是准备到哪里去?朋友怎么回答呢?:“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字词典故“得意”:【1.指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管子·小匡》:“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2.犹得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日月所照,舟舆所载。

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归卧”:【谓辞官还乡。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陲”:【边,边缘。

《广韵》:“陲,边也。

”】赏析王维说,您说自己人生不得志,日子不快活,准备往终南山边去归隐。

“归卧”这个词的意思不少,问题是从哪里“归”?以什么身份去归。

在长安,一般都是谋仕途的。

“得意”这个词也不一定单指“得志”,比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所以,我们揣测王维的这位朋友,是一位在长安谋仕途而无果的文人,当时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所以,既可以说他是不得志,也可以说是不快活,不开心。

2011-2022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11-2022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11-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汇编:名篇名句默写1、【2011年·湖北卷·15】填空。

(6分)(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2)日本作家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情景交融。

解析:(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日本作家川瑞康成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情景交融。

2、【2012年·湖北卷·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5分)(1)窈窕淑女,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贺《李凭箜篌引》)(3)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4),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风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8)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解析:(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有关王维的古诗

有关王维的古诗

有关王维的古诗有关王维的古诗诗人王维是田园诗人代表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王维的古诗,欢迎参考阅读!《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

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池上流过。

浣女穿梭在林间,发出刷刷的响声。

小鱼穿梭莲中,莲花摇摆着。

渔夫放下船,满载而归。

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这句话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即使遇到别人的不理解或者冒犯,也应该保持冷静和宽容,不轻易动怒或发脾气,这样才符合君子的修养和品德。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核心理念。

儒家认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能够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即使遇到不理解或者反对,也能够保持冷静和宽容,以平和的态度处理问题。

这句话也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注重沟通和理解,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处世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扩展资料:《论语》中还有许多类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经典语句,以下是其中一些: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这些语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如仁爱、智慧、诚实、自省、学习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王维的故事(精选13篇)

关于王维的故事(精选13篇)

王维的故事关于王维的故事(精选13篇)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王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的故事篇1王维,字摩诘。

在梵语中“维”是降伏,“摩诘”是妖魔,于是王维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

如果大家都以字称呼他的话,其实是在喊妖怪——这是文人的幽默。

但是,在佛教中“摩诘”本意为“净名”、“无垢尘”,是说王维乃一位居士,可与佛平起平坐。

王维是位早慧的诗人,九岁能属文,十七岁就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脍炙人口的佳句,他最拿手的是山水田园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欣赏着山中夜景,却不忘让我们也享受其中之乐,景美如画,诗美如画!画史上,王维以南宗画派开创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画的始祖而备受后世文人称道。

米芾素颠,然于王维之画却不吝一分赞美;秦观才子,睹王维之画几日竞觉病愈;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于维也敛衽无间言”,看过王维和吴道子的画后,觉得吴道于的画虽妙绝,“犹以画工论”,但王维则得之于象外,如“仙翮谢笼樊”。

除却诗画,王维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一幅画——《按乐图》,王维看了一眼,笑了笑,说:“这是《霓裳羽衣舞》第三叠第一拍。

”此人不信,然而再次看此舞之时,却惊讶地发现,第三叠的第一拍竟然和这幅画如此相似……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王维在岐王的带领之下来见太平公主(有说是玉真公主)。

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呢?“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文雅而不失灵活。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反复吟咏的,以为是出自古人妙笔的佳作却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然而,王维的表演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不仅有着诗情画意,还是位音乐家。

一曲《郁轮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满座动容。

诗、画、乐俱工俱佳,这样的极品文人,以这样的才华,解头(解元)自然非王维莫属——其实,这才是他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张九皋那个事先定好的“解头”一争高下。

王维积极向上的诗

王维积极向上的诗

王维积极向上的诗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抒情婉约著称,但他也有积极向上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一篇正文和拓展: 正文: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被誉为千古名句,这句诗展现了王维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孤独静谧的追求。

但是,王维并不是一味地沉迷于自然之中,他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例如,他的《将进酒》诗中,他借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言,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

王维的积极向上的诗歌还体现在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上。

他的《渭城曲》中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他
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于生命的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但是,他同时也有着对于未来的期许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在《登高》诗中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他对于自我奋斗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拓展:
王维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画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据传,他善于弹奏古琴,他的诗歌也常常配以古琴曲,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他善于运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他的《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他用桂花落地的声音来形容深夜的寂静,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王维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对于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例如,他的《相思》中写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表达了他对于宗教和哲学中“红豆”所代表的相思之情的理解和感悟。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1] ,弹琴复长啸 [2]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深邃阴暗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篁:竹林。

[2]长啸:撮口而出声。

《诗经•召南•江有汜》:“其啸也歌。

”成公绥《啸赋》:“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每晨夜从容,抱膝长啸。

”可知长啸与歌咏一样,是古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论仲弓》一章,是孔子对仲弓的赞赏之词,也是对君子风范的赞美。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内涵,以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

1. 人不知而不愠的内涵人不知而不愠是指在受到委屈、冤枉或不公正对待的时候,能够保持镇静、不为所动,内心不受干扰,不表现出愠怒的情绪。

这种态度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品质和胸怀。

在现代社会,这种境界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宽容和宽大。

2. 不亦君子乎的思考孔子用“不亦君子乎”来赞美仲弓的行为,他把能够“人不知而不愠”视为君子的表现。

君子在古代是指有志向、有修养、有风度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君子也被看作是德高望重的人。

从孔子的赞赏中不难看出,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

3. “人不知而不愠”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遇到种种不公平和委屈。

有的人会因为遭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而愤愤不平,而有的人则能够保持冷静和淡定。

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种态度不仅能够让人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能够让人更加宽容地看待他人,更好地维系人际关系。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也时常面临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我会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让外界的因素左右自己的情绪。

我深知愠怒不会改变现实,只会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泥淖中无法自拔。

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对我来说是一种修养和哲学的体现,也是我在追求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总结:“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表现,能够做到这一点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品质和胸怀。

在当今社会,“人不知而不愠”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让人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能够让人更加宽容地看待他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人不知而不愠,是孔子对君子道德修养的要求之一。

君子可以理解为具备崇高道德品质和高尚行为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宽容守纪、诚实正直、自我悔改、礼仪谦恭等优秀品德。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君子的含义。

首先,君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应该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精神修炼。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君子始终能保持平静和从容。

君子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不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立场,保持内心的稳定和正直。

即使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君子依然能保持崇高的品德,不会因为别人不知道而产生不正当行为。

其次,君子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智慧。

君子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君子不仅关注个人的修养和发展,还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君子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而不仅仅追求权力和物质。

另外,君子还应该具备宽容和善良的心灵。

君子能够包容他人的不足和过失,理解别人的立场和处境。

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过错而生气和怨恨,而是会给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帮助对方实现自我提升。

君子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快乐,乐于助人并始终保持善良的心态。

君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人,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除了以上几点,君子还应该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行。

君子应该坚持正直、诚实、忠诚、公正等价值观念,处理各种问题时始终遵循道德和伦理准则。

君子承担责任,守信用,勇于担当,不回避困难和挑战。

君子重视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同时也重视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综上所述,君子不知而不愠是对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的要求。

君子应该具备顽强意志力、广博知识和智慧、宽容善良的心灵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行。

君子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他人,为社会建设和谐、进步的环境。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君子始终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稳定,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产生不当的行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汉语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汉语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汉语意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受到冤屈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动怒,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风度,像君子一样。

这句成语的核心是“人不知而不愠”,其中“人不知”指的是外界对于个人的无知或误解,而“不愠”则表示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这句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不被理解或冤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冷静和宽容的心态。

这句成语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一个人的情绪控制和修养,表达了君子风度的高尚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公平待遇或误解,如果能够像成语所描述的那样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不动怒、不计较,就能够展现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风度。

这句成语的背后蕴含了一种人生哲学。

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是一个人品格和修养的体现。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这种品质,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宽容的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理解、不公平待遇或冤屈,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成语来提醒自己。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不动怒、不计较,就能够展现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风度。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可能会被别人忽视或误解,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不为一时的不公平而动怒,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会被认可和回报。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时候我们会受到他人的误解和指责,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不为他人的无知和偏见而生气,相信真相终将会被揭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也会被认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句表达高尚品质和风度的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受到冤屈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动怒,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风度,像君子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这句成语来提醒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宽容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价值最终会被认可和回报。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原文: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注释:①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

②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③安穷:安于穷困。

④扣舷:手击船边。

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⑤和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⑥澹(dàn)尔:恬静安然的样子。

蒹葭(jiān jiā):荻与芦苇。

⑦顽疏:愚钝而懒散者。

这里用作自谦之辞。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译文:很久不受朝中重视,我被弃置的情形与你相同。

天命如此因而从无怨色,人生于世常有清高的风格。

想必你辞官拂衣而去后,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恬静安然。

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居处僻远,也无法上达天听。

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我还是从此归隐,做一个春耕秋收的老农吧。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

綦毋潜是王维的好友。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

”著作郎官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

人不知而不愠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翻译为:即使别人因为不理解我而误解我,我也不会生气。

语句出自论语,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其原文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的解释:
这个愠就是生气的意思。

这句话整体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说人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缘由,那么他肯定是不会生气的,因为不知道你就不应该怪他,不知者不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有的时候我在不明情况的。

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去怪别人,因为他根本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个去生气的。

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怨天尤人。

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该如何改进等。

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自己的心灵就会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

终南别业王维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王维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王维翻译及赏析《终南别业》通过对诗人隐居后的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的豁达心境。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终南别业王维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翻译: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王维《送别》这首诗的意思

王维《送别》这首诗的意思

王维《送别》这首诗的意思《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送别》这首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送别》这首诗的意思古诗《送别》年代:唐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赏析【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韵译】:能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就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并不得志,所以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了,白云无穷尽是足以自娱的了。

【评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还有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相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王维
今天,我也来谈谈王维的名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们先看王维诗作的背景。

王维,出生成长于盛唐时期。

唐朝皇帝自唐高祖至玄宗,包括武则天都尊崇佛教,这种尚佛之风传自前代隋朝文帝。

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在研读佛经佛理方面相当出色,写下千古名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首偈诵水平,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都来钻研佛理,出仕之人以及想出仕的学子,若想做个合格的臣子,尤其是在朝伴君的臣子,哪有不学佛的道理?所谓“投其所好”嘛,试想皇帝问近臣:那个谁谁谁,你给朕讲讲“观自在”是什么意思。

这时臣子竟无言以对,那是什么局面?不仅皇帝会让他靠边站,越远越好;再说也扫读书人的颜面不是。

所以自魏晋至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佛教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非常兴盛。

读书人和仕宦大夫都争相研究佛经佛理,要是哪个读书人没有一两个出家僧人做朋友或者研习佛教经论,他都不好意说自己是读书人。

王维生而聪慧好学,稍一接触佛教,便能入道。

王维虽处盛唐,却遭遇安史之乱,在世人眼中仕途不顺,四十多岁就过起半官半隐的生活了。

可是凡俗之人谁又能很好的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呢。

王维早年就参禅悟道,官场不顺,对他而讲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他终于可以卸下凡尘枷锁,专心修佛去了。

古之高僧大德,不论是顿悟禅机还是专修念佛,莫不是临终之时还意识清醒,活动如常,交代安排好后事才安详入寂。

我了解到王维临终之时,预知时至,头脑意识清清楚楚,还写书信给亲朋好友道辞别之情,之后无任何痛苦静静离世。

我们看普通人死亡之际或恐惧或悲伤或昏睡,有几个是头脑清楚明白走的呢。

佛家讲凡是临命终时清醒明白的走,要么是佛菩萨再来,要么是开悟得定有功夫的大德。

了解了以上背景,那这首《竹里馆》我们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了。

诗里面没有一点点孤独寂寞冷清的意思,通篇皆是悟道之后,醍醐灌顶的清凉与欢喜。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心无旁骛,了无牵挂,弹起古琴,放声高歌一曲。

”曹操诗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们普通人遇到什么高兴事不也爱哼一首小曲儿嘛助助兴嘛。

诗人王维这是学佛参悟了佛理,明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讲这叫“离生喜乐”,是真正的快乐。

得到了真正的快乐,遂高歌一曲,以舒胸臆。

哪里有一点苦闷,不满,或悲伤,或冷清嘛。

孔老夫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维正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无愧于天地鬼神君亲师及天下百姓。

有没有知音对王维来说不重要,参禅悟道之后,得到无牵无挂出世的大快乐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这种寂静之乐,外人不好体会,不懂佛法的人也确实没法理解。

王维已经看破——世间芸芸众生惟“名、利”二字驱使奔忙;他已经放下——七情六欲的红尘牵绊,隐居在辋川别墅得出世的自在了。

自古评价修
行人道行高低,不论形式论实质,无论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都以心出为上。

王维是在家修行人,心出身不出,心已经把这个红尘世界完全放下了,没有一丝一毫牵挂。

所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不要以为月亮是无情之物,她也有灵,连“水都知道答案”,何况明月呢。

“这个时候,我心就是这轮明月,不论有没有乌云遮挡,不管人间看不看得见,明月还是这轮明月,朗朗光辉长在!”可见王先生真是大彻大悟之人。

我不谈诗里的字词文墨,因为前人后辈无数的人把诗的字词都分析的太透彻了;我讲的是诗人的德行感悟,现今懂的人是少之又少。

传播正能量: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学校,是教育,是人生最美满幸福的教育。

想学习佛法,请到佛教经典中学。

我知见有粗陋浅薄之处,欢迎有缘的朋友批评指正,求之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