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狼来了”之后的金融安全——中国银行业开放与安全之辩
( )资产规 模增 长迅速。 一 截 至2 0 0 5年底,在华外资银 行的资产总额 8 7亿美元,虽 7
然 仅 占我 国 金 融 机 构 资 产 总 额 的 18 %,但 增 长 速 度 快 。入世 .9
四年来 ,在华外 资银 行总资产 平均增速为 2 %,广东更是 高达 3
来 源等方面的限制将 全面取消。随着我 国银 行业全面开放大限
的 临近 ,关 于银 行 产 权 “ 卖 论 ” 和金 融 安 全 “ 胁 论 ” 的 辩 贱 威
论 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么,外资银 行的全面进入对 中资银行 会 产生多大 的冲击、 问是否蕴含 着影 响我 国金融安全的新风 其
险 呢?
“ ” 来 了 吗? 狼
20 0 5年以来, 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增长 和网点扩张速度加 快 ,呈现出一副 “ 狼来 了” 的架势。 ( )机 构数 量扩张加快 。 一 截至 20 0 5年末 , 共有 2 个国家 和地区的 7 1 2家外资银 行在 中国设 立了分支行,仅广东 ( 不含深圳 )就有来 自 l 9个 国家 和地 区的 4 6家外 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 。外资银行在 中国加紧 了网点部署,2 0 0 5年广 州外 资银行机 构新 增 l 0家,增加 的数 量超过 了 l 9- 0 1年问的总和 ( 9720 5年问仅增加 了 7 家外 资银
j
维普资讯
∞
比例, 中行上市 后其股份 比例将 出现下降 。
( ) 二 中资银 行股权售 让并不必 然 “ 贱卖” 国有资 产。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 ,关于 国有 银 行股权被 “ 贱卖”的声音甚嚣尘上,争论焦点集 中在 引入战略投资者时的股权转让 价格 。按照市场规律,最 终的成交价格 由市场决定,国有商业银 行的股权转让价
1979-2009:中国银行业改革回顾
1979-2004:中国银行业改革回顾前言:关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如果将视角仅仅集中在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热情于海外上市的话,可能会使我们得出过于片面的结论。
因此,我们认为要把握当前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就需要对整个金融业改革的历史脉络和改革进程做一个清晰的梳理。
银行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银行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和侧重点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整个的改革历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表现出的是一条沿着市场化改革道路逐步的艰难探索。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是为适应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银行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时期。
此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中央银行仅作为财政出纳的金融角色,打破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构建规范的双层银行体制,推行了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立。
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据此通知,农业银行总行于1979年3月30日正式办公。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同意并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专司外汇业务,同时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
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此后改称中国建设银行。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据此决定,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管辖下的四大专业银行体系的初步形成,由此也基本完成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银行体系的重建。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93年中国银行业在这十年间所表现出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府促进银行业竞争的意图开始显现,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势头开始显现。
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一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
1987年至1988年的两年间,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创立。
争辩“国有银行贱卖论”
提及银 行改 革的进程 ,还应该从 20 03年开始讲起 。 当年 。 一届政府 决 新 定加大 银行业改革的 力度 。在之前 的
几年里 ,中国陆续批准 了几起外商投
引进 外资为哪般 ?
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充
环境下 ,直 接到海外证券市 场上市的
1 %的 股份 。8月份 , 高 盛 为 首 的一 0 以
中国国有银行体 系改 革的一个基 本思路是 。通过 国家 注资与剥离坏 账 进行大规模财务重组 。以尽可能快 地
解决历史存量问题 ;通过 股份化包 括
业界却引发 了一场 不小的争论 :中国 是否贱卖 国有银行股 权?外资是否 拥
于 国际 战略投 资 者进入 中国 银行业 ,
的股份 ,刨 下迄 今为止外 国公司对 中
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 资。随后 , 新加坡 国家投 资公司淡马锡也与 建行签署 了 投 资 1 美元 购入 建行 51 4亿 . %股权 的 入资协议。7月份 , 以苏格兰皇家银行 为 首 的 一个 财 团同 意收 购 中 国银 行
股份制改造、 吸引战略投资者、 境
外上 市 是 奏 响 目前 国 有银 行 改 革 的
万美元。 0 5年 6月份 , 20 美洲银行宣布
投资 3 O亿 美元购买 中 国建 设银行 9 %
章地成为下一个通过 引入 海外战略投
资者促进改革的对象。
“ 三大舞步 ” 。股份 制改造是 前提 , 一个 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的加 盟 ,则为银 行 顺利上市打下丁 良好的基础 。然而 , 对
想法就显得 十分困难 。而如 果能吸收
实银行资本金、 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吸
国有银行的危机
国有银行的危机国有银行的危机国有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着负责金融调控、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有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导致了其出现了危机。
本文将从国有银行的监管不力、利益矛盾及市场竞争不足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国有银行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之道。
首先,国有银行的监管不力是导致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有银行面临着庞大的资金规模和复杂的业务环境,需要有效的内外部监管来规范其运作。
然而,由于监管部门一直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国有银行内部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
例如,一些国有银行存在违规放贷、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监管不力还导致了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国有银行与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对接不够顺畅,进一步加剧了其面临的危机。
其次,利益矛盾也是国有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有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履行使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平衡。
然而,在现实中,国有银行的利益矛盾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国有银行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承担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和强大的实力,也面临着一些利益输送、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银行在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等方面存在着固化和不公平的现象,导致银行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了危机的发生。
最后,国有银行市场竞争不足也是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
国有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垄断地位的存在,也导致了其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国有银行对于竞争环境的陌生、市场监管的不公开和不透明等问题,导致国有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较强竞争压力时容易出现失策和危机。
与此同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压力也导致了国有银行对于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其面临的危机风险。
针对国有银行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对国有银行的监管和监督,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和工具。
看戏与贱卖银行之争
代p 制 町行吗
但在法理上,特别是在不少国民的心 目中,政府毕竟 总还只是受托人。 “ 超级公司”的F t 常管理可以交给政府打 理, 或由政府再委托给政府任命的 “ 代理人的代理人”。问
题是 ,涉及到股权 转卖这样 的事 项 ,也可 以由代理 人决定
了 ,可是为 什么还是争 议四起 ?而政 府大 员为什么还要纷
的 “ 全民所有制企业 ”,一夜之阳就变成 了 “ J 国有企业” , 甚至没有人发现。
金融机构——纵然不是名花也个个有主, 他们当然不乏各自 的 “ 主观估计”。问题是作为国有的卖家, “ 主观”之主究
竟是准人?是 “ 全民”吗?十几亿人的主观估计怎么可能 相
同?要是不同,以谁的估值 为准?是政府吗?已经那样做
本无从操作直接的 “ 全民所有 ”,才出现 了代理制—— 由党
收 入 流贴现 值 的主 观估 汁 ,不 同的 “ ” 当然有 不 同的 主 “ 主观估计” , 以才需要 资产交 易这样的市场过程 ,大 所
家讨价还价一番。
此 次国有商业银行 的部分股 权转 I ,买家们一一 外国 j =
领导的政府代表人民来管理全民财产。所以,讲了那么多年
制企业最简单一~每位股东都可按公司章 程规定的办法举手表决 ,也可以 “ 抬脚投 票 ”,把 自己的股份一一无须其他股东同
意—— 卖掉 了事 。
是决策投票按一人一票计 , 但收益分红按出
资 多少为凭 ;也可 以搞 “ 股份经济 ”。
当然 ,这家戏院也可以搞成以消灭私产
为基础 的公有制。就是说 ,任何私人都不 可
麻烦就大了。这是说 , 不同的所有权安排 , 涉及转让就有明显的区别。不是谁好 、谁 坏、姓 “ 社”姓 “ 资”,而是转让费用—— 交易费用是也——高低会有很大的不同。
论国有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
时 电将 为 中 闰 商业 银 行 走 向 国 际 市 场 提 供 一 个很 好 的 平 台 。
反对 的观 点 大 致 有 =种 :一 是 “ 三 贱卖 论 ” 认 为 以 目前 已 经 ,
中 外 金 融 资本 对 接 的 过 程 .实 际 上 也 是 政 府 管理 层 与 外
国 战 略 投 资 者相 互 不 断 博 弈 与 妥 协 的 过 程 。 认 为 国 有 商 业
成 交 的 价 格 来 看 , 出售 股 权 给 战 略 投 资 者 的 总 收 益 小 于 总
成 本 , 国 有 银 行 股 权 有 贱 卖 之 嫌 : ¨是 “ 融 安 全 威 胁 _ 金
银 行 被 “ 卖 ” 的分 析 有 一 定 道 理 。 国有 商 业 银 行 所 具 有 贱
求 。 国有 商 业 银行 被 “ 卖 ”的 争议 冈此 而起 。 贱
平 ,为 国有商业银行 提供技术 和网络 支持 ,促进商 业银 行
营 运 的 基 础 条 件 发 生 根 本 变 化 ,促 进 国 有 银 行 的 商 业 化 、
市场化步 伐 ,提升 国有商业银 行的竞 争能力 。最终 达到促
将就这些争议进行分析。
一
其 未 来 的 经 营影 响 程 度 会 有 多 大 等 因素 。都 构 成 了 外 国战
略 投 资 者 人 股 国有 商业 银 行 时 谈 判 的 筹码 。 上 市 和 商 业 谈 判 的 最终 定 价是 一 项 技 术 性 很 强 的 工 作 ,
、
国 有商 业银 行 是 否 被 贱 卖
者 进 入 国 内商 业 银 行 是 否 为 贱 卖 ,如 果 仅 仅 凭 定 价 来 看 待 问题 可 能 存 在 偏 颇 。一 是 价 格 能 够 说 明 的 问 题 有 限 。二 是 不 同 的 考 核 目标 、不 同 的 计 算 标 准 、不 同 的 时 间 测 点 等 会 导致 不 同 的结 论 。 三 是 由 于 投 资 者 人 股 面 临 的 诸 多 的 不 确
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定价的合理性
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银监会成立后,2003年12月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从资产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持续性等方面明确了境外投资者的资格条件,同时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了投资比例,将单家机构入股比例从15%提高至20%,所有机构入股比例从20%提高至25%。
总体看,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18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30亿美元。
从投资方看,既有国际金融组织也有商业银行,既有大型机构也有中小型机构;从被投资方看,既有国有银行也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既有沿海和东部地区的机构也有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机构。
外资机构和中资银行均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一、“国有银行贱卖论”2005年,建设银行在首次公开发行前,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分别购买了建行9%和5.1%的股份,购买价格分别相当于建行2004年底每股净资产的1.15倍和1.19倍。
在10月27号,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家赴境外上市的银行,融资达92亿美元,股价不断攀升,已达账面价格的3.7倍。
这又引起了新的一轮的有关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外流的探讨,许多学者引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贱卖论”。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定价偏低,赴境外上市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理由有:(一)按净资产定价不合理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吴念鲁日前表示,如何评价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得失,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双方如何定价。
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价格为每股1.86元,美洲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每股1.17元,苏格兰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价格为每股1.22元,工商银行的定价只有1.15元,“价格越来越低”。
他表示,不仅要按照净资产来算股权出让价格,还要考虑这几家银行的品牌、客户、市场和产品,以及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利弊分析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利弊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1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有银行为了寻求更好的机遇与发展,开始走上股份制改革之路并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通过引入大量海外战略投资以充实资本充足率,完善经营管理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国有银行股份“贱卖”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有必要权衡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所带来的利与弊,以便为今后的改革之路指明方向。
关键词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境外战略投资者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对大型商业银行进化改革的决定。
进入2003年,国家通过核销已实际损失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投资、境内外发行上市这“四部曲”,正式拉开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序幕。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首先举起改革的大旗,在香港成功上市,筹资近77亿美元,紧接着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也相继完成上市工作。
两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也最终实现ipo,至此,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暂时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但是改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争议最多的当属国有银行股份“贱卖”这一舆论焦点,究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做法是利是弊,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一、股份制改革为国有银行带来新的春天1. 充实资本充足率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很快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率高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上市之后,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5.67%提高到了13.09%,建设银行从6.88%提高到了12.58%,中国银行也提高到了13.34%,可见,引资结果非常喜人,大大提高了我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使之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 改善经营管理当初国家提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两大目的,一是依托国外企业雄厚的资金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二就是希望通过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各大银行的管理能力。
银行贱卖论
银行贱卖论21世纪中国应对入世的承诺,以银行上市,引入外资战略合资者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对“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
从网上很多数据看,国有银行每股价格相对于股市上其他股票确实低了很多。
但这是否就是银行贱卖了?随着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市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导致了中资银行资产贱卖的声音再次响起。
专家们在对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后,得出的结论是:“贱卖论”根本不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认为,“贱卖论”真正的危害是会阻碍国有资产发展。
贱卖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从以后一个时点的高价来看之前的交易。
等价交换、公平交易有一个基本的基础,是时点投资,在这个时点上搭起的这个交易是等价公平。
不能用不同的时点讲同一件商品,因为在不同时点,它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时点抽掉,没有时、没有点,谁都谈不上贱卖还是贵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的股份时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价格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讲要盘活国有资产,应该按照市场原则来运作,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该按照等价交换。
如果每件事都在追究后来的时点的价格比前一个时点价格高,那么那个价就认为是贱卖,可以这样说,由于后来的时点是无限的,可以在后来选出任何一个高点,国有资产价格都是下降的,就无人敢介入,最后国有资产在这运作过程就僵化或者固化了。
所谓贱卖,不是股票上市时股价便宜了,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本来是全民所有制的产物,但现在却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收购。
为什么要贱卖呢,说白了,还是因为是全民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原所有者不是一个人,而是10亿个人,一人只有一点,所以卖少了大家都不心疼,卖多了购买者却会心疼国有银行上市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巴不得多卖点钱呢,把股市搞牛了才上市就是这个目的。
关键是未来的法人股、职工股的分配才是是否贱卖的关键首先我们不要总盯住别人的腰包,别人在我们这拿回了多少的钱。
而是要看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占了多少比例。
论国有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及相关争议
20 0 6年 8月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o NTEM pO RAR Y EC O N O M Y & M A N AGEM EN T
Au 2 6 g.00 VO1 . No. 28 4
第2 8卷 第 4期
■ 金融 与证券
Fn n ea dS o k ia c n t c
论 国有银行 引入外 国战略投资者及相关争议
费伦 苏
(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 07 300)
【 摘 要 】国有 商 业银 行 在 股 份 制 改造 中是 否 需 要 引入 外 国
资 者 可 能 会 导 致 外 资 控 制 中 国 金 融 产 业 , 终 使 中 最 国 经 济 受 制 于 人 ; 四 是 认 为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能 否 真 正 从 外 国 战 略 投 资 者 那 里 学 到 我 们 需 要 的 先 进 技 术与 管理 经验值 得怀 疑 。 对 于 以 上 争 议 ,笔 者 认 为 , 其 关 键 在 于 如 何
银 行 业 从 内部 封 闭 式 改 革 转 入 国 际 开 放 式 改 革 。
通 过 外部 监 督 与 外 部 技术 等市 场 因素 推 动 国有 商
业 银 行 成 为 未 来 全 球 一 体 化 市 场 的 规 范 主 体 。对 国有银 行 的未来 发展具 有重 要意 义 : 1建 立 多 种 股 权 相 互 制 约 的 公 司 治 理 , 善 金 . 完 融 运 行 微 观 机 制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可 以 说 ,阻 碍 国 有 银 行 向 现 代
战略 投 资 者 , 国有 商 业银 行 资 产 是 否被 贱 卖 、 是 否 会 影 响 国 家金 融 安 全 、 国 有 商 业银 行 能 否真 正 学 到 外 国战 略 投 资
重庆一国企老总暗箱操作把国有资产按“白菜价”卖
重庆一国企老总暗箱操作把国有资产按“白菜价”卖作者:曾奇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9期一家停产国有企业全部资产只卖出215万元,有人称这在国有资产转让中算“白菜价”。
但时隔7年后,用“白菜价”购买的国企在拆迁补偿时,却被开出1.2亿元的天价。
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接到国企老总与拍卖人员勾结低价贱卖国企的举报后,查处了蚕食国有资产的多条“蛀虫”。
前不久,此案主犯柳中全因犯私分国有资产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索要天价拆迁补偿款2009年,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开始启动龙头港码头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然而,在拆迁时遇到了一个“钉子户”。
这个“钉子户”开口就要出了1.2亿元补偿款的天价。
相关部门了解到,开出天价的是一家企业老总魏少华。
这家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是魏少华在2008年买过来的,全称叫重庆市涪陵东凯斯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凯斯公司)。
就在与东凯斯公司的补偿谈判陷入僵局时,2010年初涪陵区有关部门和涪陵区检察院同时接到举报,称魏少华是从柳中全手中购买的东凯斯公司,东凯斯公司的前身是涪陵丝绸集团公司下属国有企业北拱丝厂,柳中全在国有企业改制时通过暗箱操作将该厂由“国”改姓“私”。
柳中全何许人也?他原任涪陵丝绸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2年企业改制时,北拱丝厂因经营不善停产,他提出对该厂进行关闭清算,当地政府任命他为清算组组长。
“多年来,一直有群众在举报柳中全,但我们都因没有找到有力证据,无从下手。
”2012年8月17日,涪陵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侦查科长李洪说,这次收到的举报,成了查处柳中全的关键线索。
为此,涪陵区检察院从2010年6月开始对柳中全进行立案侦查。
两字之差上演瞒天过海北拱丝厂要清算,需要先评估。
评估报告出来后,涪陵区财政局会同审计局、劳动保障局对该厂处置财产进行了审核。
最后,涪陵区财政局下文表示,整体处置北拱丝厂资产,资产包括固定资产308.7万元、无形资产84.2万元和存货29.2万元。
陈志武: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还有一年 的锁定期 ,这些都对 战略投资者的资 本构成风险 。在 美国 ,上市前战略 投资者付 的
股 价 一 般 为上 市 交 易 后 股 价 的 三分 之一 到 一 半
左右 。 建行 当初 以12 .倍净资产价格 卖给 美洲银
行 .到现 在 股 价 为 净资 产 的 2 6 .翻 了一 倍 , .倍 这 与 美 国 证 券 市 场 以 往 的 经 历 一 致 。 如 果 用 事
国有银行卖得并不亏
( 人) 《 法 ) :我 们 注 意 到 ,汇 丰 银 行 入 股 交通
银 行 价 格 为 每 股 18 元 , 洲 银 行 入 股 建 行 的 .6 美 价 格 是每 股 1 1 元 ,苏格 兰银 行 入 股 中 国银 行 .7 价 格 为 每 股 12 元 , 商银 行 的 定价 只 有 1 1 .2 工 .5 元 ,从 价 格 来 看 ,越 来越 低 。 那 么 ,在 引 资和
一
学术 主 席 ,著
名 经济学家,
耶 鲁 大 学金 融 经 济 学 家终 身
教 授
方 式 并 不能 从 根 本 上 改 造 中来算股权 出让价格 的方
式是 否合 理 ? 我 们 充 分考 虑 到 国有 银 行 巨大 的 网络 、 品牌 、 客 户 等 无形 资产 了吗 ? 国有 银 行 有 没 有 贱 卖嫌 疑 ?
维普资讯
茹嘲
I TERVI N EW
访 谈
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中国的金融安全是否会受到境外投 资者的冲击?这些争论的 实质是对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一种质疑
陈志武 :国有银行没有被贱 卖
◎ 文/本刊特 约记者 舒烨 20 年 岁末 ,随着中国建设银行 的香港 上 05
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引发的冲击与应对措施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第6期·70·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引发的冲击与应对措施∗李炳炎王小刚【内容提要】近年来,外资开始大量迅速进入我国金融业。
我国金融市场毫不设防的过度开放、提速开放,为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外资银行轻而易举地控股我国商业银行,必将酿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经济的概念并不过时,所以必须对我国的银行业进行保护。
由于我国金融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情况下,我国的银行业和金融安全受到严重挑战。
因此,银行业开放必须谨慎,且必须抓紧准备好相应对策。
【关键词】银行业 外资银行 金融体制改革 对策作者李炳炎(1945-),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特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江苏南京 210004);王小刚(1976-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镇江 212003)。
2005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改,纷纷吸引战略投资者赴海外上市。
2006年,我国遵守WTO协议中的《服务贸易总协议》的规定,对外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保证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平等竞争等。
2007年,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抢滩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南京已有渣打、恒生、东亚、摩根士丹利、比利时联合及瑞穗实业等六家外资银行。
其中前三家纷纷从原来的“藏在深闺”转变为设立“临街店铺”,除了继续开展对公业务外,也和内资银行一同面向南京市民及在宁外籍人士全面开拓对私银行业务,只是门槛和经营项目有所不同。
2008年刚开头,南京银行业已是热闹非凡,先是东亚银行南京分行抢占新街口黄金地段,接下来是邮储银行江苏分行挂牌。
笔者从江苏省银监局了解到,2007年是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全年共设立外资银行分行3家,设立外资银行支行4家。
据统计,到目前,南京的中外金融机构数量已突破20家。
关于建行贱卖
孙涤——《世界是平的与银行贱卖论》世界真是平的吗?中国国有银行上市时是否贱卖?作者以学者的视角,以自身参与的中国建行重组上市的过程为例,对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诠释月前美国的《时代》周刊有一则题为“19000”的数字故事,饶有趣味。
19000表示在伦敦餐馆吃到的大虾是在苏格兰捕捞之后运抵伦敦港的航程公里数。
为什么大虾并不直接运往几百公里外的伦敦港,而是先送到泰国剥头去尾?因为处理大虾的人工在泰国是每工时半美金,而苏格兰工人的薪酬则为11美金/小时,为此苏格兰有120个工人得下岗。
供应链在当今世界是如此的有效,博得了“地球是平的”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而当它成了一本畅销书的书名时,竟引起国内热烈的争论。
世界市场是不是平的?平坦到何种程度?不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我们借用这则小故事为楔子,是要引入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否存在隐蔽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类潜在的价值的讨论。
2006年是我国银行业的好年头,其实这种令国际同业艳羡的状况已持续了数年,但去年的斩获的确丰饶。
年尾时几个上市银行由于股市的认同,无论在规模、市盈率、市净率都大大超越全球的先进同行,令几乎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于是两种说法重又抬头而行其道。
一是股市的非理性投机和泡沫;二是国有银行遭贱卖;分别有着各自的支持和反驳者。
从市场过高估值的角度,或许有偶然的运气,比如国有银行上市时的窗口时机甚佳,国际资本对大市处乐观状态等等;或许有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股权分置改造的顺利推展,人民币升值空间的吸力等等;或许有流动性的推助,比如投资渠道和工具的缺乏,民众的高储蓄积累而存款利率过低,房价高企加上政府打压引起对其风险的顾虑等等,这些因素固然不同程度降低了银行类股票的机会成本,却肯定不是银行业股发飙的主因。
把成熟的行业银行的股票的暴涨斥为“非理性泡沫”有失偏颇。
“投机”向来构成着股市交易的泰半,股市参与者的常态,也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
从另一角度,对国有银行上市时真实价值被严重低估,即“贱卖”的指责,也很少有中肯和切中症结的。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
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
(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
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2)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某些人为保护一己之私,将公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谈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谈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摘要:关于国有银行“贱卖论”不时有听闻,国有银行正走在改革的路上,过去的成就人们褒贬不一,但是国有银行当前现状仍不太过于乐观,改革之处有阻力,看国有银行如何走出困境,走出改革成功之道。
关键词:国有银行;改革;误区;阻力;现状;建议1 改革不是“贱卖”,是必经之路还记得前几年,因美国银行使期权购买中央汇金公司部分建行股票一事再度引发了国有银行贱卖与否的争议,同时相关讨论还引致对国家金融安全的担忧。
这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仍未走出次贷危机影响、国内面临人民币升值、股市大跌、房地产市场调整、通胀压力高企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使很多人对国有银行的改革路径和成效产生了一些怀疑。
但是对于由此产生的“贱卖论”是不正确的,是一种狭隘的片面观点。
这个观点犯了一些有关于金融学的一些基本观念的错误。
1.1 错误理解期权的交易完成日导致进行了错误的价格比较。
和原生品不同,衍生品有交易日和交割日两个时点,在前一个时点上,交易即告完成,后一个时点只是盈亏的实现。
因此,贱卖与否,必须用交易日的价格跟交易当时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行比较,而不能用行权价和交割日(行权日)的市场价格比较。
我们知道,均衡价格是通过竞争来发现的。
建行当时在引进“战投”时的世界一流的境外询价对象多达20多家,美国银行提供的条件是最优的。
交易日时的期权预定行权价显著高于当时均衡价,如何谈得上贱卖?1.2 错误理解套利的概念所谓套利,一定是指在市场出现价格失衡,原生品和衍生品之间的平价关系被破坏,在交易日同时建仓,对被高估的做空,对被低估的做多,从而来套取无风险利润。
美国银行一方面在行权日(交割日,而非交易日)行权增持股票,一方面可能在未来减持部分股票,只能是认为两个独立的交易活动。
其中,前者是实现其期权投资的收益,后者则是调整它的资产流动性结构,原因与其在次贷危机中遭遇比较大的资产损失有关,并不代表它对建行看空,更非套利行为。
1.3 错误以为期权定价大家检索建行的招股书可知,这个期权安排实际上是一个组合产品,其对价既包括一部分建行原始股的价格,也包括期权费,还附带了美国银行的战略协助承诺,更重要的,它还注入了其无形资产,它是有价值的。
关于国有银行改革过度依赖境外资本及其市场的反思
20 0 6年 9月
・
金融与 保险 ・
关于 国有银行改革过度依赖 境 外资本及其市场 的反思
陈 新 平
( 政 部 财 政 科 学 研 究 所 , 京 10 3 ) 财 北 0 0 6
摘
要 : 已经 完成 改 制 上 市 的 国有银 行 所 走 的 路 径 来 看 , 从 它们 所 遵 循 的基 本 上 是 “ 务 重 组一 引进 境 财
核心 领域 的入 场券 , 因为从 短期 看 , 是 他们能 从被 投 资 国有银 行上 市后 的股 权溢 价 中获得 相 当可观 的 回 报 。从 长期看 , 目前 小 比例入 股 中资 大 型银 行 对 外
、
过 度依 赖 境外 战略 投 资者 。 有银行 改革 路 国
径严重 趋 同
康 发展 带 来 的 不 确 定 影 响 。
关 键词 : 国有 银 行 改 革 ; 外 战略 投 资 者 ; 司治 理 ; 外上 市 境 公 海
中 图分 类号 : 8 0 2 F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3—7 1 ( 0 6 0 —0 0 10 2 7 2 0 ) 5 0 8—0 5
国现 阶段经 济体 制改革 的 重头 戏 。无论 是从 广度 还
是从力 度来 看 , 两 年 都 是 国 有 银行 改 革 步伐 最 快 近 的时 期 。先 有 2 0 0 5年 交通 银行 、 国建设银 行在 香 中 港 的成功上 市 , 是今 年 6月 份 中 国银 行 相继 完 成 后 H股 及 A股 的发行 工 作 。另 外 , 国工 商 银行 的改 中
一
趋平 息 之时 , 们 仍需 对 国有 银 行 改 制 上 市 过程 中 我 的若 干重 大 问题 进 行 理 性 分 析 , 为 国有 银 行 的 改 因 革将 直接 影响 国家 金 融 体 系 的 稳 定 与 安 全 , 响 到 影 国 民经 济的持 续健 康发展 。
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建议
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建议一、充分认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科学涵义国有资产保值存在多种表现形式:1.企业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不断增值,这是国有资产增值的最佳表现。
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有些企业博浪奋进,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增加盈利,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企业总资产迅速扩张,国有净资产也不断增加。
对这类企业要大力扶持,培育成大集团经营,在把企业的蛋糕做大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份额的增加。
2.企业正常运转,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安置职工成绩显著。
有些劳动密集型的三产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虽然创利不大,国有资产增值也不明显,但安置了大批职工就业,对社会稳定作出贡献,体现了国有资产存在的意义。
3.资产置换,价值形态改变。
因改革需要,对国有资产采取转让、置换、拍卖等形式,使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用于解决企业改制急需,减轻社会的震动,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资产置换必然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置换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产生货币增量,这当然是国有资产增值;二是置换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产生减量,对此要作客观分析。
只要不存在舞弊行为或贱卖黑洞,资产的置换价值接近市场价值,则是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
4.计提改制成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职工安置分流。
国有企业改制时在净资产中计提安置分流职工的改制成本,从账面看国有资产减少了,甚至消亡了,但是以国有资产用作分流职工的安置补偿金,这是保障职工权利的合法合情合理的社会责任。
5.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行国有资本有序退出。
在众多一般竞争性的中小型企业中,国有资本应该有序退出,甚至完全退出,通过退出来促进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劳动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退出国有资产也得到了保值,这是利国利民,稳定社会的善举。
6.经营业态转换,继续发挥国有资产营运作用。
不少国有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生产经营业态,改制又妥善安置分流了大批职工,而原有的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尚以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美国银行以每股约2.42港元的行权价格增持60亿股建行H股,就这一事,再次引爆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这已是2003年国有银行改制启动以来第二次引发“贱卖论”。
按照08年6月的交易所报价来看,建行A股的每股价格为6.35元,建行H 股的每股价格为6.7港元。
与美国银行出售的每股2.42港元相比,美国银行的出价仅为市价的3折左右,建行“贱卖”看上去似乎相当成立。
但是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呢?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不同体制、机制的模式选择,已经看到非市场化、国际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即将走到自身历史的终点,再不脱胎换骨,难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满后的全面开放和竞争。
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2005年建行上市后,于2006年率先公开发布了上市后的财务报告。
报告指出:2005年建设银行实现税前利润553.64亿元,比2004年增加41.65亿元,增幅达8.1%。
净利润为470.96亿元,比2004年同期微降4%。
建行04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1%,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21.59%。
贷款质量继续提升,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底的3.92%下降至2005年底的3.84%。
而衡量一家银行实力如何的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建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3.57%,较04年提高2.28%,在国内同业和全球新兴市场中均处于较高水平。
在看一看2009年3月末建行银行发布的2008年年报。
2008年,实现净利润926.4亿元,增长34.0%;资产总额破1万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4.5%。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上升6个基点至3.2%;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达到1.3%和20.7%,较上年增长 0.16和1.18个百分点,居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
资本充足率为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均保持在管理目标之内。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建行在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给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募资上市。
2、有助于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
我们要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国有银行并不是转让所有股份,国家仍然占大头。
2001年底我国政府才放开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限制,单家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15%,所有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0%。
2003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同时调高投资比例,单家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15%提升20%,所有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20%提升至25%。
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会威胁到国有银行。
所以我们不能仅从净资产定价、境外投资者收益、股权交易对等性等方面的对比就认为国有银行被贱卖,我们应当看到引进境外投资者对国有银行发展的好处,从多方面认识。
在看一看韩国银行业引进外资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施了非常积极的银行业外资战略,到2004年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比例已经从1997年以前的不足1%增加到30%,而不良贷款率则从1999年的8.3%下降到2002年的1.9%,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
韩国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是更积极地引进外资,让外资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担心外资将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所以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