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1示范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一课时)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本课的中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材由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入手,指出我国已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需要实现全面小康。
由此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本课结构安排由现在到未来、由抽象到具体,一步步揭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学方法1.调查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讨论法。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及新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5.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6.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7.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工作。
8.结合经济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走进新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多媒体显示: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相关图片),此目标实现。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公开课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名师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征,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新要求。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问题驱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学生周围还有很多家庭比较困难,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本课学习来寻找答案,增强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难点: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学方法】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
”因此,本节课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古往今来话小康。
播放视频《小康社会》,让学生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经典文献中对“小康”的解释,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小康水平”,再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使大家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所向往的“小康社会”,其内涵是如何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第二环节:继往开来奔小康。
1.分组讨论:同以往相比,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请大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变化,谈谈总体小康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并将结论拍照上传到智慧课堂平台和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总体小康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大家明确了解我们所处的阶段,进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期待和信心。
高中政治 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高一政治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一框一、教学要求1、基本目标:(1)懂得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小康目标(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二、基础知识(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消费迈进。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加。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总体小康的特点:、、的小康。
3、奋斗目标(远景目标):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国家整体实力方面),②成为_______________、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生活方面),③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政治权利素质方面),④成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社会制度方面),⑤成为_____________、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国际责任方面)。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①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
②人民生活。
③建设文明。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三、思考问题1、全面小康的实现是同时、同步完成的吗?四、深化拓展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的小康,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的小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全面程度偏重于消费的小康,不全面更全面,、、全面发展的小康。
高一政治教案: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中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7(人教版必修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教学目标: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二、重点、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3、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三、导入新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知道了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四、讲解新课: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和后果:①表现:②后果:(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含义)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作用):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②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 原因(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
B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措施)a,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b,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A 原因(必要性):a,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b,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挑战。
4.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1.小康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2.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主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重要意义。
2.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挑战1.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
2.面临的经济挑战及应对策略。
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1.选择合适的经济发展路径。
2.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策略。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指标。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和引入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思考。
3.2 学习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经济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3.3 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理清思路,并对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3.4 讲评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解答疑惑。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
2.分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问题解决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互动和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评估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小组评价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 第十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
第十课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使学生识记: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③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最新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最新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过程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教师导入:我的微信群里发来一个链接,是关于寿光这三十多年变化的图片信息。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1.2 1981年寿光中心大街与今天寿光中心大街(渤海路)3.4 80年代初期的百货大楼与今天的百货大楼(全部元中心店)探究活动1根据上述图片展示结合个人的感受跟同学们的交流一下,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主要从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用、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教师活动:这些显著的变化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幻灯片展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教师活动:为了实现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创新教案】4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指的是当前我国提出在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的、科学发展的小康社会。
其核心内容是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理解它的关键是运用当前的时事政治解析。
学生已经学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当前我国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之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为理解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和历史史实,运用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事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教学目标识记:总体小康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特点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运用:结合我国及所在地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和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二)目标解析1、识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就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要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差距、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2、理解全面小康的特点就是指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实现有效的发展。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紧密地联系现实经济生活,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进而阐释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和举措,提升教学成效。
四、【教学条件支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PT幻灯片展示有关图片和数据。
因为使用PPT 幻灯片展示或者链接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所学知识。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2篇Lesson plan of the economic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 perous society in an all round way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2篇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2、篇章2: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过程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教师导入:我的微信群里发来一个链接,是关于寿光这三十多年变化的图片信息。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滨海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一、课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中政治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建成全 面小康社会时将成为基本实现、
显著增强、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明显改善、 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 、具有更高和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把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把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把作为根本方法。
3、课堂训练: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生活的追求目标。而今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必须保持各地区平发展
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A.B.C.D.
四、小结
做一做
构建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科学发展观
1、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要求:
2、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2)核心立场
(3)基本要求:(4)根本方法:
作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结升华
了解学习任务
读书填空,把握基本知识点
熟记这四句话;
了解“五位一体”
“五统筹”
练一练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屈子】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我们会遇见什么?有人说,高中政治就是比初中政治的内容要深一点,对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最常见的“诚实”为例,初中学习中,强调领会诚实的可贵、诚实的复杂性,会讨论是不是要放弃隐私、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说出真相等等具体话题;而高中学习中对诚实的学习,可以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可以是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等更富有学理的知识;也可以观察“诚”字的流传演变,自篆而隶、自繁而简,思考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哲学与文化角度的追问。
学懂政治而非记住政治古语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的“切问近思”,就在提倡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高中政治的四本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而哲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哲学方法的指导。
关于经济从多角度解读生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学问。
有限的经济资源,要用于发展商业住宅还是建一所公立学校?一个种梨的果农,如果暴雨减少了苹果的收成,增加了梨的收成,他该高兴吗?为什么北京商场里的服装比周边小城市的服装更容易打折促销?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人民币发行越多越好吗?我们将会了解价格、供给、需求、替代品、弹性、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生活问题。
关于政治深度把握教材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政府的工作报告给人们带来创业新机遇,英法美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给经济带来重大利好,股市因执政党的会议公报而全线上涨……我们置身于政治生活中。
政治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经济,政治生活内容更多的涉及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并为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
新课标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教案: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教材梳理:(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全面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小康社会的经济指GDP方面的目标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缩小三大差别目标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二)知识要点: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从此得到解决。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迈进。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
我国终于告别了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的、的、发展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2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情境探究型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认识总体小康的不足。
2.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理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各项举措。
(重点、难点)二、学情分析心理特征和思维品质:高一年学生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具有较强烈的成就意识、表现欲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渴望。
但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
学习需求:要求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与民主监督相关的资料、正反面案例。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有什么不同?在经济上有什么新的要求?现在我们就研究这一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政治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1)
——说明我国已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都寻在很大差距。
总结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2、通过一系列图片和材料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康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使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此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要实现现代化,要建设小康社会后,又制定出要实现该目标的“三步走”战略,那这三步是哪三步呢?
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十一课一框)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课型
授新课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教材地位分析
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今天为止,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
2、前一章内容介绍完我们国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经济活动之后,教材接着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介绍我国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安排有助于让学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章概述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新课标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101页“名词点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
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
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
(四)实例探究[例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答案:B[例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1)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基本实现现代化(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A.(1)(2)(4) B.(2)(3)(4) C.(1)(2)(3) D.(1)(3)(4)答案:D[例3]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答案 A★课余作业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