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新课标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1课: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解题技巧
技巧点拨
⑴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⑵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
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⑶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起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
找论点
寻找中心论点或局部的论点,大多是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或中间位置照,也有些需 要读者概括
定论点
结合全文或局部的论述,看是不是全文或局部的核心观点
判正误
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仔细比对选项对全文或局部的论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技巧点拨
(2)论据的判断
看类型
关注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分析,据原文及论据的分类看分析是否正确
把符合考题要求的词句、中心意思从文本中挑选出来。 “整合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第二步,它是依据题干的要求,把经筛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重组、
加工,形成答案的过程。 “文中重要信息”包括:
①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③表达文章中心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⑤文中的过渡句;
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 ④文中的概括句; ⑥文章的标题;
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⑷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
的性质。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解说 “信息筛选”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摘取相关、合适的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高考阅读就是要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 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课件)
• 二.题干解析 • 下列句子中的“××”和文中画横线(或加点)处的“××”,含义(用法 /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比较点:含义、用法或含义和用法 • 三.解题方法 • 1.掌握多义词的义项,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 2.掌握词性,从语境的结构中分析词语的词性,一般词性不同,用法不同, 意义也不同。 • 3.比较语境,分析结构。确定成分,明确用法和意义。 • 4.比较语境,确定语义的范围和对象,弄清特指和泛指。
• 2.引申义 • 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 • a.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 c.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 d.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 切。 • e.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023新高考Ⅱ卷2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 扰也很容易,只需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 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 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应该把握什么“度”呢?医学研究告诉 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 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 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 实上,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还可能逐渐升级。 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4-1-1第一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 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 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 其人”的意思。 【答案】C 【解析】“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 写”的说法过于武断绝对,且“唐人碑版 的书法”也并不全指皇帝、大官所写, “无名书法家的作品”也在此列。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 “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 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答案】B 【解析】原文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 一项是(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 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 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 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 “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 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 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 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 “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 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 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 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 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 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 “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 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类题目 的方法可以用“两个辨明,四个警惕”来 概括。“两个辨明”是指辨明“正确”与 “最为准确”,辨明“不属于”与“不符 合文意”。“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述的 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 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 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 解说;“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文本 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而“不属于”则 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 只要它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章 第1节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课件 新人教版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 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 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 (jiùshì)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 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第四页,共40页。
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 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己 好恶(hàowù)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 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
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 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 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因势利导”因而成为可能,“圣者时 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 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 主观选择和临世态度。
第二十四页,共40页。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 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qǐ lái)的?它们是不 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 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 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 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qǐ lái)的 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第三页,共40页。
(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尚浅说 黄毓璜 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 流变、生活迁移、价值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注,主要是审 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其公众性、盲动性、 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 成就其推进(tuījìn)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指对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统称“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或者在文中有特定的含义。
能否准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概念的内涵,通俗地讲,指的就是概念的含义。
高考考查方式通常为“下列对于×××(某个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如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对“科技黑箱”这一概念的考查就是如此。
须要注意的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
高考对概念外延的考查,通常是要求考生对某一对象是否包含在某个概念当中作出判定,如山东卷第7题(文本见第4页),考查方式通常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某个概念)的一项是”或“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某个概念)的一项是”。
须要注意的是,解答从概念的外延角度命制的试题,仍应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作基础。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常识教育牵涉以下重大命题: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观,塑造基本社会共识;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
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个体,乃至于螺丝钉式的现代“部件人”(工具主义个体),或为学术而学术,为科技而科技,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
常识教育则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40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提要】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包括短语〉在文中的作用说的。
如: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的或者是新的词语,带有某种特定的内涵。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的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意思,而是特定语境中容易发生偏差的含义。
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重要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或新的词语,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
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语,其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的内涵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对概念的外延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的判定,或是分别对若干对象作出是否包含在内作判定。
善于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轻重程度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
设题一般为客观选择,考查科学术语或说明对象的内容特征。
例1 2010年高考试题安徽卷对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的阅读考查题: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课件1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 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 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祗,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 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 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 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 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 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理解概念一般涉及三点:(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2)根据上下文把握重 要概念的语境义;(3)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命题法 结合文本考查概念隐含义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 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 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6)04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0)【考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分析考查角度,明确考查范围“重要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之分,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信息一般集中在文中的某一段落或层次,有比较具体的解释说明。
概念的外延是指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
回答考查概念的外延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准、找全有关信息。
2.联系语境理解,树立整体观念在具体解答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上下文语境,将整体观念贯穿于始终,明确概念的包含或制约关系,掌握概念的含义。
3.多种方式组合,深入理解句子我们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挖掘其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要抓主干,找准主、谓、宾,明确陈述对象。
对于复句,要分清层次,可先找准第一层,然后从分句间的关系这个角度来把握复句表达的核心意思。
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等。
此外,还可以从逻辑关系入手,如偷换概念、扩大概念外延、颠倒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等,或把“果”说成“因”,把“因”说成“果”。
总之,理解重要概念类试题要从多种角度深入文本,明确文本考查方向。
在2025年备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解分析能力。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知识导图整体框架】【主要考法归纳】理解重要概念部分主要有两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理解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在解答的过程中,对于词语作用,我们要关注表意和深意;而对于句子作用,我们则要关注文本中的核心句、关键句等。
【设误类型及辨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三道选择题,大多要求选“非”,即选出设误项。
下面介绍一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设误的选项中常见的几类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题型相当稳定,全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课标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于平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
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立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展评价的根底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根底。
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互相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程度,有文化〞。
“文化程度〞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上下〞的问题。
文化程度关乎的是人的文化才能,包括人的认知才能和创造才能。
假设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程度那么更多地表达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立中。
但本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程度的标高,又必须表达为他对社会文化建立的认知乃至创造才能上。
努力成为高程度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才能都会归结为“文化程度〞。
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程度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程度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一共进的过程。
把“有修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程度〞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
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修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风格的关注。
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
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
文化修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特征。
文化修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教学课件
二、(2009·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血腥背后的人性光辉
由美国导演比尔·古登塔格、丹·斯塔曼 联袂推出的纪录影片《南京》,用沉重的 血色影像与鲜明的西方视角,刺痛了许多 国人的心。
长期以来,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秉持的 基本立场是声泪俱下的控诉与义愤填膺 的声讨。中国影视作品在表现这一屠杀 悲剧的时候,也都通过血泪斑斑的镜头 语言,反复强化了这样的道德立意:日 本战争发动者罪孽深重,必须向中国人 民谢罪,如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 杀》。
(C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蟹的
“簖”相伴的一种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
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
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原文第五段说“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 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 该有两种,而C项只说出一种,故错。
不同于《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 《兄弟连》等传统西方战争题材影片,《南京》 更注重原始的真实。作为纪录影片,它的价值, 除了影片的创作者们通过搜集并呈现在银幕上 的一批新影像素材,更为确凿地证实了南京大 屠杀的历史惨况之外,两位美国导演还邀请演 员来扮演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中国难民的西 方人士,以一种更为人性化和戏剧化的方式, 让这部原本沉重、血腥的纪录片更易为普通观 众所接受。相比于中国纪录片在作品形态上的 粗糙和单调,曾经荣获过奥斯卡奖的导演古登 塔格的确有更丰富的叙事经验与表现手段。
论述类 实用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句子的含义含意(含解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句子的含义含意(含解析)Ⅰ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一、关于考点的理解在实用类文本中,重要词语与概念有时并不是一回事,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对实用类文本中人物、观点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用类文本中重要的科学术语。
但在考试中,实用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考查的是句中的重要词语。
二、理解文中词语、概念的基本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翱翔在蓝天的试飞英雄——记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2006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歼—10飞机终于亮相了。
同时,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中华的情感也少有地波动了起来,兴奋和激动涌动全身,因为歼—10。
多年来,他为这架飞机在天空与地面之间已经无数次地起起落落。
在飞机从图纸变为实体的过程中,他从事的是那个最为艰苦也最为危险的环节——试飞。
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说:“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李中华说自己会选择当试飞员是因为觉得挑战性很大,某个型号的飞机的完善过程,凝聚着试飞员的心血,他们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飞机的制造。
当然,试飞事业也选择了勇于接受挑战的李中华。
李中华,中国歼—10首批试飞员,中国第一个飞出“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中国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失速尾旋专家,目前保持多项国内飞行纪录,并曾作为教官带飞过多个国家的试飞员。
当飞机进入一种漩涡状态,像树叶一样打着旋儿往下飘时,飞快的旋转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离心力令人头昏目眩,这种情况就是“失速尾旋”,又被航空界和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死亡螺旋”。
据统计,在各种训练和实战演习任务中,“失速尾旋”导致的战机失事的比率约为90%。
不服输的李中华挑中了这块“硬骨头”。
在俄罗斯学习的时候,他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苏—27的所有“失速尾旋”试飞科目,并与其中最危险的“眼镜蛇”动作过了招。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新课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新课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叶朗“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
一样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
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
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
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进展的过程出现出了专门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
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专门之处。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假如把这句话将就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能够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
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关于“道”的深广的体验。
中国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观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一般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
“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正是出于那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爽朗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专门表达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
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
中国古代专门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差不多上描画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
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 式上,以议论为主,并且一般会在 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 开篇提出论点。本文开篇,作者
是真进步。
就表明了写作的目的:告诉“有
②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 求学研究之志”的人一个道理。
另外:要有一种全局意识,明确整体和局部 的关系。关键是对文章的整体有把握,考题往 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体的概念,虽然问在一 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 会整体阅读理解。
几个注意事项
一、整体感知,概括提要明大意
1.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 ①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 ②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 答案。
答案:调理心理包括调理心
思和调理心情两个方面;
调理心情是根本,调理好
心情才能调理好心思。
④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 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 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 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 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 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 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 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 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 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 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 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 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 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 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 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第三步,比照分析。就是迅速将选项与锁定的区间内的相 关句子进行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 题干要求;之后,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可采用如下应对方 法: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第三节第1讲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课件新人教版
更容易体现一种以特定地域社区范围的服务,而后者通常有地域范围的不确定 含义或指以人群为基础的功能性社区。
社区中心作为地域性服务设施,是实现人们“积极的闲暇”“终生康 乐”“社区参与”和 “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从服务理念和使命而言,发达国家提出了“积极的闲暇”(有利于健康、学 习和参与的闲暇活动)、“终生康乐”(从儿童到老年的康乐活动)、“社区参 与”(体现公民合作和志愿精神的活动)、“领导力”(体现团队组织的责任心 和才能的活动)等概念,强调社区中心闲暇和康乐活动的发展性和社会性功能, 而不仅是一种个人化的消遣或娱乐。
【解题步骤】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中,社区党组织不仅应该发挥而且必须适应新形势新 情况,正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探索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广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区决策的有效途径。其中,如何科学把握和协调党 建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社区 治理这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首先应该在基层党建这个车头上想办法、下功夫, 精准发力。同时,作为火车头,党组织既不能把资源和职责独揽一身,拖着火车
三、把握内涵理解概念 文章中一些概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述得比较复杂,替代了一些必要的内容, 换句话说,概念的意义不仅有概念本身的意义,同时也蕴含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 范围等。阅读文章时,要分析词语出现的段落的意思,分析具体的描写所阐释表 达的思想意义,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可能对概念所包含的 对象做出错误的判断。
【典例剖析】 【例1】(2018·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 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 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于平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
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
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
“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
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
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
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
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
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
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
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
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
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
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
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
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
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
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选自201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答案】C【解析】“缘自一般人”错,应是“大多数文化人”。
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答案】D【解析】“在改造自我时”错,原文是“在改造客体之时”。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答案】B【解析】A项,“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错,原文是“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
C项,原文中,作者没有否认“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不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项,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错,原文是投身到社会实践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谈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
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人猿发展到人。
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
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
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
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
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
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
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
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
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
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4.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答案】B【解析】A“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
5.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食色,性也。
”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答案】C【解析】“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绝对化了。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可见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答案】A【解析】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整个运动”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话的理性王宪昭有不少神话读者和研究者认为,神话是人类早期的文化创造,是人们通过幻想或想象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事实上,如果过分强调其中的“幻想”或“不自觉”因素,就会忽略神话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因为神话的本质并不像今天有些人所说的,只是一种概念意义上的人类孩童时期所发生的“童话”,相反,在神话荒诞叙事的面纱下却是一种对人类本身自觉的“理性”思考。
大量的神话正是凭借这种理性,才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代传承并积淀下来,有的成为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有的则转化为特定的群体信仰。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神话中对世界物象的解释存在大量的杜撰,但就思维本身而言,神话在许多因果关系的推论方面具有合理性。
一方面,神话在阐释“人类起源”时,应避免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逻辑循环,树立神话有先验性的权威地位,这要求必须设立一个毁灭原有人类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当人类清楚地认识到婚配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后,就不能避开人类产生与婚配的关系。
于是设定世界上原来曾出现过神创造的人或自然存在的人,因为洪水暴发,只剩下一对兄妹或极少的“人种”,通过婚姻传续人类的情节与人们的现世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