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之一: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一、中央官制:1、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制,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分管政务、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三公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4、明清: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中期,中央设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后来权利上升。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
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利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互相制约。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二、地方官制1、分封制:西周实行,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护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疆域。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战争的进行,分封制逐渐崩溃。
西汉初期,曾部分使用分封制,但很快形成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
2、郡县制:最早在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制,汉代沿用,略有变化,汉初地方既有郡县制,又有封国制,东汉郡下设县,乡、里为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以郡县制为主,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形式。
2.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于完善,郡县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地方行政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尤其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更加趋于规范化和官僚化,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渐完善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指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中,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分为郡县制和州县制两种。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将一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郡县,郡作为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县作为地方行政的次高单位。
郡官由地方统治者担任,负责管理本郡的政务。
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辅助郡官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郡县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具有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体系。
郡县制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机构主要包括郡,县,乡和村四级。
郡是郡官的办公地,具有最高行政权力。
郡政府下设多个县,负责管理和监督所辖区域的各项行政事务。
县政府下设乡、村,乡负责管理乡级的行政事务,村负责管理村级的行政事务。
在地方居民中,村级单位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居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主要依据。
州县制是隋唐代以后由郡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隋唐之后,中国的州县制度逐渐完善,并且接近现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州县制的主要特点是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到县一级。
州作为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负责对所辖的县进行监督和指导。
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单位,负责实施具体的行政事务。
州、县设立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州县制在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和官僚体制。
地方政府的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
地方官员拥有较高的行政权力,同时也有较大的财政支配权。
他们负责管理地方的经济、军事和民政事务,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地方行政制度也不断调整和完善。
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机构依然对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期造成了割据,削弱了奴隶制);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赋税制度,也是户籍管理制度)。
3.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辽—蕃汉分治(辽实行“蕃汉分治”,南面官任汉契人,统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是契丹人,统治契丹少民人;北面大于南面官);金—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4.明清: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中央统治→→改变落后纷争→→促进民族交流→→国家巩固发展);清—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表现为“郡县制”,即将一定范围内的地区划分为“郡”和“县”两个行政单位,由官员担任地方行政管理职责。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中国封建社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
1. 郡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在秦汉时期是一个大型行政单位。
郡府设在郡治,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郡守是郡的首长,负责掌握郡内安全、经济和民政等方面的事务。
郡守由朝廷任命,现任皇帝认可之后,可以上任。
郡府及郡守的权力至关重要,他们管理城市和乡村,在维护治安和组织防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发展经济和文化也拥有决定性的作用。
2. 县县是中国古代的小型行政单位,行政级别较低。
县官掌管县政,须向上级官员汇报工作,县府驻地称为县治。
县官主管民政,管理本地区的实际治理和维护公共秩序,同时也负责农业、税收和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县级官员包括县令、县长和县丞等等。
县令负责县政的全面管理,有权下令征收税收、检查质量和卫生、监督治安等;县长则负责农业、灾害和工商管理等相关事务;县丞则负责县域的公共卫生和教育事务。
3. 职官制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的职官制,是一种一级条块结构,由上至下从郡、县、乡、村分层。
它是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组成,这些官员都是在朝廷或宫廷上工作的。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状况不同,朝廷采用职官制,通过任命地方官员来处理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职官制以官员的数量和级别决定行政区划的数量和级别,对于地方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郡县制”和职官制,官员被任命为中国各地的管理者,以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尽管这些制度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和变化,其中的某些元素依然影响着现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复杂的话题。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1.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的中国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被分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由诸侯统治,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诸侯国内设有各级官员,如司马、司徒等,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制度(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诸侯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演变。
诸侯国内设有官吏,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如司马、司徒、司空等。
同时,各国内设有县、乡等地方行政单位,由县令、乡官等负责管理。
3.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度。
国家被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
郡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郡守、县令等。
这一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牧、州刺史、县令等。
这一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规范性。
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618年至1912年):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沿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官、县官等。
然而,在不同朝代,官员的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封建制度、诸侯国制度、郡县制度、州县制度等不同的阶段。
这些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也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这些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改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高效化。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之一: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一、中央官制:1、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制,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分管政务、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三公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4、明清: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中期,中央设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后来权利上升。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
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利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互相制约。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二、地方官制1、分封制:西周实行,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护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疆域。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战争的进行,分封制逐渐崩溃。
西汉初期,曾部分使用分封制,但很快形成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
2、郡县制:最早在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制,汉代沿用,略有变化,汉初地方既有郡县制,又有封国制,东汉郡下设县,乡、里为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梳理1、先秦:周朝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秦朝:郡县制。
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为36郡,后增加到46个郡,每郡设若干县。
行政区划制度正式确立。
3、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
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域的州逐渐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州刺史的权力大大加重。
4、辽朝:蕃汉分治制度。
5、金朝:猛安谋克制。
6、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时,我国开始对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实施行政管辖,应特别予以注意。
7、明朝:僧官制度。
8、后金和清:八旗制度。
9、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10、清朝:清朝沿用和发展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分为18个省。
在边疆地区设立理藩院管理蒙、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另派将军、大臣驻该地监管。
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新疆设伊犁将军,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西藏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辖。
东北地区则由满族将军治理,盛京、吉林、黑龙江各设将军一人,分驻各地,统管军民之政。
二、升华认识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
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古代地理行政区划
古代地理行政区划
古代的地理行政区划随着时代和朝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州、郡”时代。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同时增设了州作为监察区。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道、路”时代。
在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曹魏的州、郡、县三级制,东晋南朝的郡、县二级制,隋朝的州、县二级制,唐朝的道、州、县三级制等。
3.宋元明清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行省”时代。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明清两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每个时期的行政区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您了解古代地理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四级制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四级制
一、郡县制度
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实行四级制,即州、郡、县、乡。
这种四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开始实行,一直沿用到清朝。
1.州
2.在秦朝时,全国划分为36个州,后来逐渐演变为100多个州。
每个州设刺
史或州牧,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3.郡
4.郡是比州更低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也由最初的100多个逐渐增加到
后来的几百个。
每个郡设太守或刺史,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县
6.县是比郡更低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最多。
每个县设县令或知县,为
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7.乡
8.乡是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也最多。
每个乡设乡长,为一乡的最高
行政长官。
二、官僚制度
在古代中国,地方官员的任免和升迁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各级地方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或其他选拔方式获得资格,然后由中央政府任命。
地方官员的任期一般为三年,到期后根据表现进行升迁或调任。
1.知府
2.知府是府一级的地方长官,负责管理府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
知府
一般由中央官员担任,或由皇帝特旨任命。
3.知县
4.知县是县一级的地方长官,负责管理县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
知县
一般也由中央官员担任。
5.县丞
6.县丞是知县的副手,协助知县处理县内的各项事务。
县丞一般由举人或贡
生担任。
7.主簿
8.主簿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文职官员,负责处理文书、档案和财务等事务。
主
簿一般由举人或贡生担任。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地主为核心的世袭制。
封建时期的地方行政单位以县为基本单位,由县令或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地方官员以封建地主的家族成员为主。
2. 中央集权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于一元化。
唐代开始实行县、州、府等多级行政区划制度,地方行政单位逐渐增多,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机构的任命与监督也更加严格。
3. 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改革。
例如宋代开始试行州县制,对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明代进一步强化了州县制,并设立巡抚、提督等地方行政官员,提高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4.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在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西方行政制度的元素。
清朝实行省、府、州、县等多级行政区划制度,设立巡抚、总督等地方行政官员,但地方行政权力依然受到中央政府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发展,再到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一些西方行政制度的元素。
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的变迁,
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
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也随之演变,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
以下将对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进行详细阐述。
1. 郡县制度的产生与演变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在这一制度下,地方行政单位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随着秦朝统一六国,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
汉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并对郡县进行了细分和调整。
此后,郡县制度一直沿用到唐朝。
2. 刺史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起源于汉朝,主要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的职权逐渐扩大,不仅负责监察,还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到了唐朝,刺史制度逐渐演变为州县制度。
3. 行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实施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沿袭了行省制度,并对之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到了清朝,行省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4. 土司制度的兴起与衰落土司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时期,为了更好地管理边疆地区,开始在西南地区实施土司制度。
土司为当地少数民族头人,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司势力逐渐坐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清朝时期,政府对土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加强了对土司的管理和监督。
5. 府州制度的演变府州制度起源于唐朝,是介于郡县和行省之间的地方行政单位。
府州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明朝时期,府州制度进一步发展,府州数量大幅增加。
清朝时期,府州制度逐渐衰落,被行省和州县所取代。
6. 乡里制度的演变乡里制度是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单位,起源于春秋时期。
乡里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演变,但基本职能是管理基层事务、征收赋税、组织军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里制度逐渐演变为保甲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制度等形态。
7. 都护府制度的演变都护府制度起源于唐朝,主要是为了管理边疆民族地区。
都护府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期造成了割据,削弱了奴隶制);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赋税制度,也是户籍管理制度)。
3.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辽—蕃汉分治(辽实行“蕃汉分治”,南面官任汉契人,统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是契丹人,统治契丹少民人;北面大于南面官);金—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4.明清: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最高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中央统治→→改变落后纷争→→促进民族交流→→国家巩固发展);清—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行政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 唐 358州,1,551县。
• 州县均分为上、中、下三等。 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 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 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 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 县,其余为下县。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1820.8.18Tuesday, August 18, 2020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41:0623:41:0623:418/18/2020 11:41:06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1823:41:0623:41Aug-2018-Aug-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3:41:0623:41:0623:41Tuesday, August 18, 2020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8.1820.8.1823:41:0623:41:06August 18, 2020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下午11时41分6秒23:41:0620.8.1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0年8月下午11时41分20.8.1823:41August 18,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11时41分6秒23:41:0618 August 要自强不息。下午11时41分6秒下午11时41分23:41:0620.8.1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0年8月下午11时41分20.8.1823:41August 18, 2020
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中国古代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方制度。
地方制度,作为治理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框架,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包括郡县制、州郡制和乡里制等,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郡县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地方制度。
它建立在中央政权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之下,将国土划分为多个郡县,每个郡县设立相应的官吏来管理和治理。
在郡县制中,县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而郡则是县的上级单位。
郡的设置通常依据地理、经济和行政要求来确定,一般辖有数个县,其官吏由中央政权任命。
郡官在所辖地区负责军事、财政、法律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务。
县作为郡的下级单位,负责实际管理和执行各项政策。
在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免由中央政府负责,确保了地方官员的廉洁和公正。
郡县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有效地提供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郡县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通过官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效率。
二、州郡制除了郡县制,中国古代还采用了州郡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的一种形式。
州郡制以州为单位,辖若干郡县,更加强调对地方行政的层级管理。
在州郡制中,州是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由州官负责管理和治理。
在州下面是郡,郡依然是地方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郡的设置和管理与郡县制类似,负责实际执行政府的政策。
与郡县制相比,州郡制在地方行政上更加精细和组织化,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州郡制的引入为地方行政提供了更加严密和有序的管理框架。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其管理层级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的效率和责任。
三、乡里制乡里制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重要地方制度。
在乡里制下,中国的农村地区按照村落和社区划分为不同的乡和里。
乡是乡村的最小行政区划,而里则是乡内的社区单位。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该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逐渐演变和完善。
这个制度为中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关于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详细介绍。
在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由中央政府负责。
官员的选拔通常通过举荐、考试和推荐等方式进行。
他们的任期一般为三年,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评定。
如果考核结果良好,他们有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否则将被降级或者罢免。
地方政府的权力较为独立,能够行使许多政治和行政的职能。
地方行政的职责主要包括税收征收、土地分配、法律实施、警察管理、军队组织和军事防御等。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协调社会事务,处理民众的诉求和纠纷,以及监督官员的行为和处理地方事务的能力。
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也相对完善。
在郡一级,有太守作为地方最高官员,直接负责执政事务。
在县一级,有县令或知县作为地方政府的负责人。
此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属于官员的助手和辅佐人员,协助处理事务。
另外,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经济和军事事务。
其中,地方行政的财务部门由户部或度支使负责,负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军事部门则由都督或节度使领导,负责地方的军事组织和防御。
虽然地方政府在财政、军事和行政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权力,但它仍然受到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指导。
中央政府通过巡视和巡回官员的方式来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并确保地方政府的遵守和执行中央政策和法律。
总之,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确保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地方社会的正常运转。
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在历史上长期存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行政制度。
尽管它在演变和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依然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和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三⼤地⽅⾏政制度中国古代三⼤地⽅⾏政制度
⽐较点分封制郡县制⾏省制
不同点盛⾏的
时代
奴⾪社会的⾏政制度,
盛⾏于西周
⼏乎盛⾏于整个封建
时代
确⽴并盛⾏于元朝
和中央
政府的
关系不
同
诸侯国相对独⽴于中央
政府,并且权⼒和地位
可以世袭
郡县是中央下属的地
⽅⾏政机构,郡县的
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
免
⾏省只是中央最⾼
⾏政机关---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其⾏
政长官直接对中书
省负责
作⽤和
影响不
同
在⼀定时期对巩固疆域
产⽣了积极的作⽤,但
长期以来其残余势⼒破
坏了国家的统⼀和社会
的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
了国家的统⼀,⽽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
充,其积极作⽤愈益明显
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政制度
2.⽬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3.结果都在⼀定时期内产⽣过积极作⽤
每周两⼩时,坐在家⾥请名师-----⾼考历史远程视频教学,容量⼤,题型新,紧贴⾼考,⾯对⾯互动,事半功倍提分快。
适合全国各地学⽣。
免除晚间补课路途奔波的⾟劳,尤其⼥⽣可以避免晚间路途安全的担忧,家长当场监督学习。
流程:1。
QQ或电话报名,获取软件、账号、密码,免费试听2⼩时。
2。
缴费、预约上课时间(每天晚19:00—21:00,任意选)。
联系:QQ:714352922 TEL:130********(上课期间不接电话,先信息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春秋时诸侯争霸D.周代分封制崩溃
06.C从郡县名称可以印证。
07.A从诛大姓皇甫氏的作用思考。
08.D布政使司管地方的民政和财政。
09.C从“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思考。
10.C从题中文字可知是西周初年开始实行的分封制。
11.A图③春秋时,图④秦汉时,图②唐朝时,图①元朝时。
12.B从军事、行政、司法、财政权分立及地方官名称作判断。
A.西汉刺史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D.明朝承宣布政使司
09.(200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10.(2009年北京文综12)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赋税制度,也是户籍管理制度)。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熟悉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产生方式。
02.C从通判与知州的设置时间得出结论。
03.B“蕃汉分治”(南北两面官制)为辽代制度。
04.B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元代地方管理机构。
05.B奴儿干都司为明朝管辖女真族地区的地方机构,非三司。
二.规律小结
1.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矛盾。
2.中央是否能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地方,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巩固的关键点。
3.很多地方行政制度都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分封制、刺史制度和“改土归流”。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各朝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03.“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所说的“体制”是指C
A.分封制B.皇帝制
4.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1)汉朝: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五.新题预测
01.清朝时期黑龙江将军的主要辖区在唐、元、明时期的行政管辖机构分别是C
A.瀚海都督府、辽阳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B.黑水都督府、岭北行省、奴儿干都司
C.黑水都督府、辽阳行省、奴儿干都司D.忽汗州都督府、岭北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
02.AtisasofWorldHistory一书中写道:“Theoldfeudal(封建的)systemofgovernmentwasabolishedandasystemofprefects(官员)wasintroducedbyQinShiHuangdi(秦始皇).”这里的“feudalsystem"指的是A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影响:①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1.(2009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12.(2009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4.明清: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最高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中央统治→→改变落后纷争→→促进民族交流→→国家巩固发展);清—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期造成了割据,削弱了奴隶制);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二)新课标版
1.夏商的地方行政制度:侯、伯等的设立。
2.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度。它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分封制的特点:第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第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第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第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C.郡县制D.内外朝制
04.贾谊《治安策》中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B
A.削夺王国的封地B.颁行推恩令
C.夺去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0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6.(2007广东历史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的下列哪一项事实?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07.(200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08.(2008重庆文综18)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2.如何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具体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高考的冷点,也是难点。
四.高考题例
01.(2004全国文综三套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02.(2006年重庆文综12)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03.(2005年江苏历史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
04.(2006四川文综12)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C.宣政院D.理藩院
05.(2006四川文综13)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3.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辽—蕃汉分治(辽实行“蕃汉分治”,南面官任汉契人,统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是契丹人,统治契丹少民人;北面大于南面官);金—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