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终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d32d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b.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指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中,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分为郡县制和州县制两种。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将一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郡县,郡作为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县作为地方行政的次高单位。
郡官由地方统治者担任,负责管理本郡的政务。
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辅助郡官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郡县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具有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体系。
郡县制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机构主要包括郡,县,乡和村四级。
郡是郡官的办公地,具有最高行政权力。
郡政府下设多个县,负责管理和监督所辖区域的各项行政事务。
县政府下设乡、村,乡负责管理乡级的行政事务,村负责管理村级的行政事务。
在地方居民中,村级单位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居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主要依据。
州县制是隋唐代以后由郡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隋唐之后,中国的州县制度逐渐完善,并且接近现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州县制的主要特点是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到县一级。
州作为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负责对所辖的县进行监督和指导。
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单位,负责实施具体的行政事务。
州、县设立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州县制在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和官僚体制。
地方政府的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
地方官员拥有较高的行政权力,同时也有较大的财政支配权。
他们负责管理地方的经济、军事和民政事务,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地方行政制度也不断调整和完善。
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机构依然对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ec0c4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b.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度。
它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分封制的特点:第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第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第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第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①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4.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1)汉朝: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cfb8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6.png)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首先,封建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统治者通过“县令制”来管理地方事务。
县令是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负责管理行政、经济和军事等事务。
县令下设县级行政机构,如县署、县衙等,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
县令还要监督村社自治,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统治。
除县令外,还有县丞、县尉等官员参与地方行政管理。
其次,地方自治制度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地方自治制度由村、乡、邑组成。
村是最基层的自治单位,由村长和村民组成的民选组织负责村庄内部事务管理。
村落按人口多少分为小村、大村、聚落等不同等级。
乡是由若干村庄组成的行政区域,乡长负责乡级事务。
在乡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单位,设有官派官员,如乡令、乡丞等,协助乡长管理地方事务。
邑是在乡级基础上设立的更高级的行政单位,类似于县,由邑长和邑民组成的组织负责邑级事务。
另外,士族管理制度也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士族在地方行政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士族是指有世袭贵族地位的士人,他们担任地方行政职务,参与地方政治决策。
士族具有特权,可以享受封地、世袭称号、特殊待遇等特权。
他们作为地方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影响着地方行政管理,加强了地方行政的封建性。
总结起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自治制度和士族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
虽然这些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迁,但基本上沿袭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eb8f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6.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对地方政府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因此政府需要有效地管理和治理各个地方。
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期,中国的政权分裂并处于不断的战乱状态。
为了稳定局势、统一政权,各个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地方行政制度。
国家的首都设立郡县,进行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
这种制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秦朝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立县,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地方政权的管理效率,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汉朝时期,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汉朝设立了更多的郡县,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丞相、太尉等中央行政职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指导和控制。
这一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也逐渐扩大,除了管理行政事务外,还包括经济和民生事务的管理。
隋唐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唐朝时期,坊制成为地方政权的主要组织形式。
坊制是指将城市按照一定的规模划分为坊,每个坊设立坊官,负责管理和治理坊内的事务。
随着坊制的实施,地方政权的管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宋朝设立了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进一步细化了地方政权的管理。
这一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逐渐规范化,为后来的元明清三代奠定了基础。
元代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发展,实行了行省制。
行省是指将全国划分为几个行省,每个行省设立都察院,负责管理和监督行省内的事务。
行省制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为后来明朝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ad744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e.png)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该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逐渐演变和完善。
这个制度为中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关于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详细介绍。
在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由中央政府负责。
官员的选拔通常通过举荐、考试和推荐等方式进行。
他们的任期一般为三年,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评定。
如果考核结果良好,他们有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否则将被降级或者罢免。
地方政府的权力较为独立,能够行使许多政治和行政的职能。
地方行政的职责主要包括税收征收、土地分配、法律实施、警察管理、军队组织和军事防御等。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协调社会事务,处理民众的诉求和纠纷,以及监督官员的行为和处理地方事务的能力。
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也相对完善。
在郡一级,有太守作为地方最高官员,直接负责执政事务。
在县一级,有县令或知县作为地方政府的负责人。
此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属于官员的助手和辅佐人员,协助处理事务。
另外,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经济和军事事务。
其中,地方行政的财务部门由户部或度支使负责,负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军事部门则由都督或节度使领导,负责地方的军事组织和防御。
虽然地方政府在财政、军事和行政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权力,但它仍然受到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指导。
中央政府通过巡视和巡回官员的方式来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并确保地方政府的遵守和执行中央政策和法律。
总之,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确保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地方社会的正常运转。
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在历史上长期存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行政制度。
尽管它在演变和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依然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和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d59f5d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7.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为了统一、有效地管理整个国家,对其所辖领土按地域进行的区域划分。
行政区划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产生国家以后的一种现象,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域而不依氏族划分部落,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的基本特征。
在阶级社会里,行政区域的划分首先取决于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疆域大小、地理环境,以及管理、经济、社会、人口、民族和国防等方面的需要。
因此,行政区划既因国家统治阶级需要的不同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因管理疆域、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的某些需要的相同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历程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制度,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行政区划的萌芽阶段,郡县制的发展及州、郡、县制的产生,州、郡、县制的发展阶段,道、路制的产生及发展阶段和行省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的阶段。
(一)行政区划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体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没有稳定的行政制度,当时的“方国”、“诸侯国”等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与王朝之间仅是松散的臣属关系。
在此情况下,统一的行政区划就成为无稽之谈。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一些诸侯国的日渐强大并开始有了中央集权,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才开始有了萌芽。
春秋末年,周室颓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凭借对外征战,不断开拓新的疆域,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和县,并由君主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至此萌发了郡与县的行政区划单位。
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
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仍是主体政治体制,全国还未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仅是作为其补充和改革。
展开剩余85%(二)郡县制的发展及州、郡、县制的产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始皇下令废除了自西周以来持续了八百多年的“封藩建卫”制,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
精选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精选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4a2c25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0.png)
州知州: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 。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职事,称判某府、州、军、监。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
诸曹官 录事参军掌州院庶务,纠诸曹稽违;户曹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
县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3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1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
内 容
秦汉郡县制唐宋州县制元明清行省制
秦汉郡县制
郡县的来源县:春秋初期,晋、楚等国把新兼并的地区设置为县。郡:春秋末期,最初设在边地,面积比县大、地位比县低。
秦商鞅变法:“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 。前328年,魏国割让上郡、前315年,设汉中郡。秦始皇统一,普设郡县,分全国为36郡。
都指挥使司:掌各省之军事。都指挥使一人, 正二品 都指挥同知二人,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四人。 正三品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都、布、按三司鼎立之制,虽能防止地方权力之扩大,但又不免酿成运用不灵之弊。所以明中央又派遣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各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
唐 358州,1,551县。州县均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近京之州称辅州,京都所在县名赤县,京之旁邑谓畿县,此外还有雄、望、紧、上、中、下等级,一般也是按户口多少而定的。
州刺史 上州 从三品、中州 正四品上、下州 正四品下 别驾一人, 从四品下。 长史一人, 从五品上。 司马一人, 从五品下。 录事参军事一人, 从七品上。 录事三人, 从九品上。 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 从七品下。 经学博士一人, 从八品下。 医学博士一人, 正九品下。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d14afd360cba1aa811dacc.png)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梳理1、先秦:周朝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秦朝:郡县制。
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为36郡,后增加到46个郡,每郡设若干县。
行政区划制度正式确立。
3、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
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域的州逐渐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州刺史的权力大大加重。
4、辽朝:蕃汉分治制度。
5、金朝:猛安谋克制。
6、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时,我国开始对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实施行政管辖,应特别予以注意。
7、明朝:僧官制度。
8、后金和清:八旗制度。
9、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10、清朝:清朝沿用和发展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分为18个省。
在边疆地区设立理藩院管理蒙、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另派将军、大臣驻该地监管。
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新疆设伊犁将军,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西藏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辖。
东北地区则由满族将军治理,盛京、吉林、黑龙江各设将军一人,分驻各地,统管军民之政。
二、升华认识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
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07abe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9.png)
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其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和宋朝的州县制。
在秦朝之前,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主要以诸侯国的封建制度为主。
不同的国家以诸侯为首,实行各自的独立政权。
但这种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失去了效力,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国家疆域的划分也变得混乱不清。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将中国的疆域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郡县制的实施,使得全国的行政管理更加统一,有力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郡县制还推行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数均分给农民,增加了人民的稳定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秦朝的行政制度也有其弊端。
郡县制对地方官吏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而且,秦朝的统治方式过于专制,对百姓施行严厉的暴政,引发了许多民众的不满和抵抗。
因此,秦朝的行政制度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反叛,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行政制度的特点是各国独立,封建制度依然存在,但在国家治理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例如,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实行了分封制,将国家领土分为九个部分,每个部分下设若干个侯国。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集权造成的问题。
到了汉朝时期,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汉朝实行了州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县。
州县制的推行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
同时,汉朝还对行政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宋朝时期,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
宋朝实行了州县制,将国家划分为州县,并且对官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
宋朝还设立了行政单位盐业、钱府等,专门负责盐业和货币的管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的繁荣,使得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经历了郡县制和州县制的发展演变,这些行政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实施中各有利弊,但都对中国古代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历史地方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f50d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0.png)
中国历史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夏商时期实行的是封国建藩的地方行政体制,诸侯虽然具有地方长官的属性,但仍保留着相对的独立性。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不仅表现为中央政权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且还表现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由中央对地方的统属关系所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称为郡县制。
西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
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在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曾出现过: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州、郡、县,或路、府、县,或道、府(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县,或省、道、府、县四级制。
由于县一级的行政权力机构有千余个,中央难于一一控制,因此,在县以上再设一级政权,以监督县的工作,对中央负责。
这样,就形成了犹如一张大网,逐层布下,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的三级或四级政权形式,而提控网纲的是皇帝。
在地方权力的分配上,历代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都是:分割地方权力,使之各有其主,并且使地方官吏之间互相制约。
比如,秦代在郡中设有守、尉、监,把行政、军事、监察诸权分立;省设正、副两名长官相互制约。
在正、副长官之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分别设置相应的官署机构,在长官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
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长官要由中央任命,有规定的任期和籍贯回避。
明朝行政制度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既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充分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4d73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f.png)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范文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涉及到地方行政组织、行政职权划分、行政机构设置以及行政处理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为例,进行详细的探讨。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有州、县、乡三级行政单位,其职能范围逐级递减,权力逐级分散。
之所以选择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作为探讨的对象,是因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完备,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
首先,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的最高级单位是州。
州本是古代中国大行政区划的最小领域,州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和控制。
州的行政机构主要有州长、司理、参军等,这些人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
州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中央政府维护地方治安,管理税收和财政,承担区域内的军事组织与动员等。
此外,州还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传达政令以及对下级行政单位进行指导与督促。
其次,县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的第二级单位。
县是州下设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古代中国的基层行政单位,其辖区相对较小。
县的行政机构主要有县令、主簿、主事等,同样由中央政府任命。
县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地方治安、土地管理、税收征收、司法审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县还负责对下级乡镇进行指导与监督,并向上级州报告工作,传达政令,并协助州政府完成各项任务。
最后,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的最低级单位。
乡属于县的下级行政单位,其辖区相对较小,人口相对较少。
乡的行政机构主要有乡长、书记、财务官等,同样由县政府任命。
乡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地方治安、土地管理、税收征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乡还负责协助县政府对村级组织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并向县政府报告工作,传达政令。
除了行政机构的设置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还有一套成熟的职权划分体系。
根据古代政治学者所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权力可以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多元解释,并不一定都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因为多元并不等于相悖。
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历史是一体多面的,多层次的,对待历史应当是谦 虚谨慎的。 历史学习可以以小见大,但不能以点概面,否则关 于历史的认知和解释只能是傲慢与偏见。 鼓励同学们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持之有据,言 之有理的解释。
3
嬗变
行省设置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借鉴汉制, 适应新形势。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 立的政权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行省制度的意义: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
深远。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
1
创新
2
嬗变
3
3
嬗变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 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 侯,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 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 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 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
嬗变
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 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 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 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 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 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2.汉初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有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充分开发各 地的自然资源,从而推动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3
时代
嬗变
地方行政体制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现代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 古代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 了。”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能否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 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 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 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 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 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 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 惊叹不已。” ——易中天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据材料,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 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诸侯国直属中央。
消极: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无疑 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
1.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 这时诸侯王国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 济区域,故为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 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结升华】
• 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 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 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总结升华】 •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 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 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 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 情况在宋、明两朝尤为突出。
重细节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 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 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 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 ——柳宗元《封建论》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 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制度;中央 分寄部分权力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纵横联系】
比较点 时代 拥有权力 分封制 奴隶社会,盛 行于西周 拥有封地和统 治权 诸侯国有很强 的地方独立性 有利于稳定当时 的政治秩序,但 也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 郡县制 行省制
31.(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 年份 内容 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016.4· 浙江高考· 1 以地图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 6 分)
2017.4· 浙江高考· 31 史料考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非选择题) (2016.4·浙江高考·1)周初分封 2016.10· 浙江高考· 1 考查郡县制的作用 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
缘起
1
缘起
含义:
燕
原因:
齐
即封邦建国
为了巩固西周政权
晋 周
楚
卫
宋
鲁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内容:周天子提供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
侯为其守土、纳贡、作战 (积极)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 影响:政治秩序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 天子权威
吴
演变
春秋时瓦解,秦始皇用郡 县制取代分封制
近四年浙江省高考真题(部分)
作用和影响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 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 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 是春秋;图④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斯和柳宗元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各是什么 ?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
1
创新
2
2
创新
材料:(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 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 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他职,不 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 考课县令(长)。
分封制
郡县制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省 道 府
战国开始,盛行 封建社会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确立于元朝,沿 用至今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与中央关系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 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实现了地方权力向 中央集中,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有 利于巩固和扩大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统治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明确;郡县官吏必须服从中央 统一调动;定期对郡县官吏实行分级考核。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1、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2、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重要标志; 3、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
游徼(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 法赋税)
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4、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 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
柳宗元:《封建论》
历史解释
……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史实是确定的,但围绕史实的解释是主观的,可能 是多元的。 多元解释体现了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历史 学习更多的视域和维度。
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 2017.11· 浙江高考· 1 以史料切入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017.4· 浙江高考· 2 2018.4· 浙江高考· 5 考查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2018.4· 浙江高考· 33
以史料切入考查秦皇“秦制”的特点(非选择)
高频考点
重史料
重书本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 起
1
创 新
嬗 变
3
2
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演变的认识。
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 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参考资料: 史料实证
【总结升华】
• 3、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与 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