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我国小学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有哪些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有哪些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概述
1. 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的学科,涉及到小学生的教育理论、实践和方法,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学科之一。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小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

2.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是小学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了解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 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是小学教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小学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教育学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以便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学中的重要支撑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容,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结语
小学教育学的重点知识包括儿童心理发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内容,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能力》必背考点

考点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考点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一、基本特点1. 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 入学年龄:我国小学教育的入学年龄为6岁,也就是学龄儿童的第一年。

小学一般分为六年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3. 统一课程:小学教育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4.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适应性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学习内容、适应学习方法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历史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大力推动普及教育,普及小学教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此阶段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普及,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学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阶段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发展现状1. 教育资源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

2. 课程改革:我国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包括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课程评价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1.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的特点及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入门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心智、道德、智力、体魄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关键内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关键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心理学、教学评价等。

教育心理学方面涉及到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发展、学习记忆等。

教育学方面包括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研究、教育方法等。

课程与教学涉及到课程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学生发展心理学包括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发展规律等。

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评价的种类、方法、原则等。

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教学方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程设置还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5.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评价与考核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评价与考核包括日常评价、周期性评价和高考。

评价与考核应当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

评价与考核应当公平客观,注重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不应当只注重分数和排名。

以上是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的必背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教育的形态:P4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导形态。

三种教育形态的功能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同时他们也有各自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实现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完成教育的整体效应。

P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偏向;2.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出来的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能对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选择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

P5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1.教育者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者要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P61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作用: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④规范了学校管理。

2.激励功能;3.选择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重要依据。

P8小学教育的培养方针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20世纪后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信息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小学生的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小学教育的侧重点有哪些

小学教育的侧重点有哪些

小学教育的侧重点有哪些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育者们通常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小学教育的侧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小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教育也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学校会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

学生在这一阶段接受的价值观念对其未来的发展和行为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教育也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情商等方面。

学校会通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更具优势。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会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学教育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培养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的侧重点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这些侧重点共同构成了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小学教育重点在哪些方面内容呢

小学教育重点在哪些方面内容呢

小学教育的重点方面探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小学教育的重点又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小学教育的核心关注点。

1. 基础学科的扎实掌握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和英语。

这些学科是构建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关键。

在小学教育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理解和掌握上。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科知识外,小学教育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但不限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道德品质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因此小学教育应该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积极的品质,为他们未来的人格塑造奠定基础。

4. 兴趣爱好的培养小学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之外,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结语小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只有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的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重点简短内容

小学教育重点简短内容

小学教育重点简短内容
在小学阶段,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着孩子们的未来。

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
1. 基础学科
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

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育则要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的建立,而英语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 德育教育
小学是学生品行养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3.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同样不可忽视,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自律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艺术教育
除了学科知识,小学生也要接触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5. 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

以上就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全面的教学,小学生将在这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随着2017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渐渐临近,很多考生在忙碌准备中也要掌握技巧,以下华图教育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7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考点3: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客观题】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从其特殊性、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这四个方面理解。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1/2。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历史和发展现状。

一、基本特点1. 统一的课程体系:我国小学教育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2. 综合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3. 个性化教育:小学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德育优先: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历史发展1. 早期教育:在我国古代,小学教育主要由私塾和家庭教育组成。

私塾是由私人或地方官府创办的学校,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

2. 新式小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建立了新式小学。

新式小学注重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教育方法,推动了我国小学教育的现代化。

3. 建国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提高了教育水平。

4. 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小学教育的改善和提高。

三、发展现状1. 教育资源优化: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渐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改善。

2. 课程改革创新:我国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推行素质教育课程、STEAM教育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一、小学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小学教育是指针对6-12岁儿童进行的基础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二、小学教育的教育学重点
1. 学习理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学中,了解学习
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发展心理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了解发展心理学对于教师很有帮助。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教学设计与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
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4. 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师需要灵活运用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
应用等方面。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重要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按照不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学生的特长和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下面yjbys考试网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仅供参考。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民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族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求。

2、义务性,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2、观察3、个案研究4、文案5、比较研究心里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教育性3、矛盾性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预设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有目标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是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来的封闭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喝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

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生命的感悟。

全新的教育观: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药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鼓励他们大胆的提问创造积极和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发展。

认识到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擅长的方面,发展程度各有不同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学生的问题,确立健康的教学观。

,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

小学生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

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是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

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

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下面店铺分享关于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章教育基础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意义及基本步骤;2.教育观察法;3.教育调查法;4.教育行动研究法;5.教育叙事研究;6.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7.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撰写。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新性实践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3.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的概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

小学教育的知识点
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为孩子们奠定了学习生涯
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基础的语言和数学到科学和社会知识等方面。

下面将就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做详细介绍。

语文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包括汉语拼音、词语语法、作文等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语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还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数学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科目之一。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加减法、乘除法等。

数学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
然界的规律和科学知识。

学生会接触物质的性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

社会
社会教育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与道德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国家和人
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学生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的知识点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和社会等广泛领域,不
仅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3我国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3我国小学教育

第三节我国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地位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为: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

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

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教育具有启蒙作用。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

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

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教育基础--单选题解析(新)

教育基础--单选题解析(新)

教育基础(3)--单选题解析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答案A,读、写、算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画考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读、写、算是作为公民所必须的“三基”。

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答案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考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

答案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句话是说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个老师之所以为人师,是因为自己拥有“道”,他要给学生传授“道”,因此这句话表明了教师传道者的角色。

另外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也是教师的传统角色,这些角色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的特点。

4,终身教育是()。

答案A,古代教育的特点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C,近代教育的特点D,现代教育的特点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

答案A,夸美纽斯B,康德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分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一是就教育目的或结果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二是就教育教学的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诸方面都处于主动的地位。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我国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地位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为: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

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

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教育具有启蒙作用。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

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

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方面都具有启蒙的作用。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我国小学教育的真正制度化要到近代。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早在殷、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小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产生,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

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

儒家经典《周易•蒙卦》中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的记载,强调童蒙教育的目的是“养正”。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全国城乡都设立了不少蒙学。

蒙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流传最广泛的蒙学教材。

宋代教育家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为“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99、66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

在中国古代社会,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二)我国近代小学教育1.教会学校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进一步扩展,海外传教事业也随之兴盛。

而兴办学校就成为他们的重要手段。

教会学校带有近代教育的特征,其在教学体制、课程规划、教学方法、考试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别于蒙学教育。

2.壬寅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清末(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又称壬寅学制,以此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

壬寅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起人蒙学堂(4年),10岁入寻常小学堂(3年),13岁人高等小学堂或是简易实业学堂。

3.癸卯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又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该学制规定蒙养院是幼儿教育机构,招收3~7岁幼儿。

儿童7岁人初等小学堂,接受5年的小学教育。

癸卯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阶段与现代小学教育阶段基本吻合。

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4.壬子癸丑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规定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两级共7年,法定入学年龄是6周岁。

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小学教育的制度化,小学教育的义务教育性质出现。

总之,近代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三)我国现代小学教育1.“新学制”——“六三三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1922年的“新学制”规定小学年限为6年,分为初级小学(4年)和高级小学(2年)。

新的课程纲要规定:小学取消修身课,增加公民、卫生课,将手工改为公共艺术,图画改为形象艺术:又将初小的卫生、历史、公民、地理合为社会科;设自然园艺科;将国文改为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体操改为体育。

2.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教育——基本沿袭“新学制”,依时事变化3.新中国的小学教育(1)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原有学制中规定初等学校(小学)修业六年并分为初高两级的办法使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难以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因此,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小学,应给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小学的修业年限是五年,实行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的分段制。

入学年龄以七足岁为标准。

(2)1978年以来的小学教育小学招收6-6.5岁的儿童入学,学制为6年(也可以继续五年一贯制的试验)。

全日制小学的教育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新生一代,使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有个良好的基础。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一)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二)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项重要的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因此,此法的制定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6年6月29日,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三)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它是面向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

四、小学教育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如下: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

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

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