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审出于寒微_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

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 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梁:膏,肥肉。

梁,精米。

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少提一剑去乡里 ( )(2)位极将相 ( )2、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1)离开 (2)至或“到”或“到达”2、围绕“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回答。

3、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

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

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

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李存审出镞教子翻译

李存审出镞教子翻译

李存审出镞教子翻译
文言文《李存审出镞教子》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子孙皆诺。

【注释】
1、出:出身。

2、寒:贫困。

3、微:低微。

4、尝:曾经。

5、少:年轻时。

6、去:离开。

7、乡:此指家乡。

8、极:达到。

9、破:剖。

10、镞(zú):箭头。

11、凡:一共
12、因:于是
13、授:授给,给予。

14、命:命令
15、藏:收藏,保存
【翻译】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子们都答应了。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存审戒子》《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存审戒子》《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共8分)【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存审戒子《资治通鉴》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丙】范仲淹传《宋史》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镞(zú),箭头。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意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尔曹生于膏粱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虞我诈C.生于忧患舜发于畎亩之中李存审出于寒微D.苦其心志仲淹刻苦自励何苦而不平16.下列选项中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国内如果没有凭借法家思想来辅佐国君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会永远灭亡。

理解:这句话从治国理政的层面强调了逆境中得生、顺境中灭亡的道理,体现了奋发有为、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

B.原文: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翻译: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们,命令他们把箭头收藏起来。

理解:李存审认为这支箭头可谓当年经历的缩影,收藏是为了让后辈铭记现在优裕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吉林省长春市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

长春市2006语文中考试题(甲)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10分)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范仲淹是我国北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1分)l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谪守巴陵郡 (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被贬)) ②百废具兴 (同“俱”)③朝晖夕阴 (日光) ④去国怀乡 (离开)11、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 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法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12、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3分)“内容和写法”写一方面即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求面面俱到。

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李存审出镞教子》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李存审出镞教子》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原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上海市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二)《家教有方》

上海市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二)《家教有方》

例题李存审诫子存审①出于寒微,常诫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②将相,其间出③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④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⑤,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

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粱:膏,肉;梁,精米。

泛指富贵人家。

【文言知识】1. 释“微”。

上文有“存审出于寒微”,其中“微”指地位低下,句意是:李存审出生在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人家。

“陈胜微时,为人佣耕”,大意是:陈胜在地位低微时给人家种田做雇工。

“微”又指“无”。

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 第二人称代词。

古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尔、若、汝、乃等。

上文“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尔曹生于膏粱”及“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中的“尔”,都是第二人称,相当于“你”,“尔曹”指你们“汝为何人”,意为你是什么人“若不知乎”,意为你不知道吗?陆游的《示儿》诗:“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即你们的父亲。

【启发与借鉴】主题:忆苦思甜。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存审的子孙可以称为是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

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

这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教育。

对现今教育的意义?现在的初中生,太多存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父母的呵护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安乐,作为长辈应该让他们知道往日的艰苦,作为晚辈也应该多听听长辈艰苦奋斗的家史。

【全文翻译】李存审出身贫寒,地位低微,常常告诫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握着一把剑离开了乡里,四十年后,地位达到将相,这中间多次经历过万死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

”于是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课外训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①,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②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燕赵儿女既有慷慨..悲歌的家国情怀,又有不甘落后的进取意识,更有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

西柏坡精神、唐山抗震精神、塞罕坝精神、李保国精神……燕赵儿女每一次艰难超越,每一次唱响奋进(kǎi gē)的背后,一种“千难万险何所惧”的气质愈发光彩夺目,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更加熠熠生辉。

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新时代的河北青年更应朝气(péng bó)地投入到建设美丽河北的伟大进程中。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kǎi gē)②(péng bó)(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慷慨②坎坷(3)文段中的“燕”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文段中读音应为。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国情怀(甲)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乙)是时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线天祥面对威逼利诱,不改其志;谭嗣同甘愿以死换国人觉醒,天下大治⋯⋯回溯过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B.既也C.因为所以D.无论都(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语段后拟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南宋忠臣文天祥,任凭风雨磨折益坚其志;下联:,。

(3)以下是同学们对爱国的感悟,有语病的一项是()A.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B.我国有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
李存审出身贫穷寒微,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死里逃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

”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子们都答应了。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jpg
注释:
1、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2、出:出身。

3、寒:贫困。

4、微:地位低下。

5、尝:曾经。

6、少:年轻时。

7、去:离开。

8、乡里:此指家乡。

9、极:达到。

10、破:剖。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诸子皆诺。

选自《资治通鉴》。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使驱田中雀: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

B.无遗亡者:没有漏掉的。

C.躬耕诵书:(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读书。

D.见而异之: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主题是勤奋好学。

B.顾欢的父亲和同郡的顾恺之都是阻拦顾欢学习的人。

C.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论》”。

D.短文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好学,任何困难都可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三)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卖骏马者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资治通鉴》后唐纪二

《资治通鉴》后唐纪二

《资治通鉴》后唐纪二壬子,新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卒于幽州。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幽州言契丹将入寇,甲寅,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充东北面行营招讨使,将大军渡河而北。

契丹屯幽州东南城门之外,虏骑充斥,馈运多为所掠。

壬戌,以李继?严为凤翔节度使。

乙丑,以权知归义留后曹义金为节度使。

时瓜、沙与吐蕃杂居,义金遣使间道入贡,故命之。

李嗣源大军前锋至潞州,日已暝;泊军方定,张廷蕴帅麾下壮士百馀辈逾堑坎城而上,守者不能御,即斩关延诸军入。

比明,嗣源及李绍荣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悦。

丙寅,嗣源奏潞州平。

六月,丙子,磔杨立及其党于镇国桥。

潞州城池高深,帝命夷之。

丙戌,以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留宿卫,宠遇甚厚。

帝或时与太后,皇后同至其家。

帝有幸姬,色美,尝生子矣,刘后妒之。

会绍荣丧妻,一日,侍禁中,帝问绍荣:"汝复娶乎?为汝求婚。

"后因指幸姬曰:"大家怜绍荣,何不以此赐之!"帝难言不可,微许之。

后趣绍荣拜谢,比起,顾幸姬,已肩舆出宫矣。

帝为之托疾不食者累日。

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内外马步总管。

秋,七月,壬寅,蜀以礼部书许寂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孔谦复短王正言于郭崇韬,又厚赂伶宦,求租庸使,终不获,意怏怏,癸卯,表求解职。

帝怒,以为避事,将置于法,景进救之,得免。

梁所决河连年为曹、濮患,甲辰,命右监门上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塞之。

未几,复坏。

庚申,置威塞军于新州。

契丹恃其强盛,遣使就帝求幽州以处卢文进。

时东北诸夷皆役属契丹,惟渤海未服;契丹主谋入寇,恐渤海掎其后,乃先举兵击渤海之辽东,遣其将秃馁及卢文进据营、平等州以扰燕地。

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乙亥,以长直马军使林思谔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以备唐。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

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

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考试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考试题集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汇编已整理,无重复12.【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答案】15.(4分)(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2)使……痛苦(3)通“增”,增加(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16.(4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09顺义区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劳.其筋骨④曾.益其所不能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北京市海淀区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阶段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阶段语文试卷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检测语文2022.01一、基础·运用(共16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能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一)下面语段是对八大处公园自然风景的介绍。

请阅读语段,完成1-3题。

(共6分)八大处公园,地处太行之西山余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方圆三百三十二公顷,最高峰海拔464.8米。

三山呈环绕状,形似一把巨大的太师椅,形成了八大处特有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得益于这种特有的小气候,八大处林木秀颀.,四季风景如画:春天,山花遍地,纷纷盛开,团团簇簇,煞是好看【甲】夏天,峰峦叠翠,俯仰生姿,鸟啼鹃啭,流泉汩汩;秋天,满山流丹,曲径通幽,苍松翠柏,qiú()枝盘曲;进入寒冬,林客萧条,雪晴云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八大处之名源自三山环抱中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刹得来,又以自然天成的“十二景”闻名遐.迩,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乙】赏景之人四季络yì()不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木秀颀.(qí)闻名遐.(jiǎ)迩札枝盘曲络驿不绝B.林木秀颀.(qí)闻名遐.(xiá)迩虬枝盘曲络绎不绝C.林木秀颀.(yí)闻名遐.(xiá)迩札枝盘曲络绎不绝D.林木秀颀.(yí)闻名遐.(jiǎ)迩虬枝盘曲络驿不绝2.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有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江天一传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1)。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2)。

尝语人曰(3):“士不立品者(4)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5),每试辄拔置第一(6)。

年三十六,始得诸生(7)。

家贫屋败(8),躬畚土筑垣以居(9)。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10)。

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1)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

(2)具:通“俱”。

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3)尝:曾经。

语:对??说。

(4)立品:树立良好品德。

(5)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1628—1644)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6)试:指童生岁试。

(7)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

(8)败:破、坏。

(9)躬畚(b 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

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

此作动词用。

(10)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

(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戒子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就离开了家乡四十年里官位达到将相这之间脱离死亡获得生命的情况不止一次剖开骨头取出箭头的情况共有数百次之多
李存审戒子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 “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 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 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 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 镞,命藏之,曰:“尔曹生 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 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存审戒子 翻译
李存审出身于贫寒,他经常训诫 他的孩子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 只带一把剑就离开了家乡,四十年 里,官位达到将相,这之间脱离死 亡获得生命的情况不止一次,剖开 骨头取出箭头的情况共有数百次之 多。”因此他授给孩子们取出的箭 头,命令他们收藏说:“你们生在 富贵人家里,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 是这样起家的。”

李存审教子文言文翻译

李存审教子文言文翻译

李存审教⼦⽂⾔⽂翻译李存审教⼦⽂⾔⽂翻译 李存审出⾝寒微,凭借战功官⾄极品。

他深知“⽣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留给后⼈⼀份最宝贵的遗产“破⾻出镞者凡百余”,他希望这些从他⾝体取出来的箭头能时时告诫后代:今⽇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活。

下⾯是⼩编整理的。

李存审教⼦⽂⾔⽂翻译,欢迎阅读! 原⽂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尔⽗少提⼀剑去乡⾥,四⼗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者⾮⼀,破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尔曹⽣于膏粱,当知尔⽗起家如此也。

” 翻译 李存审出⾝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们说:“你的⽗亲年轻时带⼀把剑离开家乡,四⼗年⾥,地位到达将相之⾼,在这中间,九死⼀⽣的.情况绝不⽌⼀次,剖开⾻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在富贵⼈家,应该知道你们的⽗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们都答应了。

注释 1、出:出⾝。

2、寒:贫困。

3、微:地位低下。

4、尝:曾经。

5、少:年轻时。

6、去:离开。

7、乡⾥:此指家乡。

8、极:达到。

9、破:剖。

10、镞(zú):箭头。

11、凡:⼀共。

12、因:于是。

13、授:授给,给予。

14、命:命令。

15、藏:收藏,保存。

16、尔曹:你们。

17、膏粱:膏,肥⾁。

梁,精⽶。

表⽰精美的膳⾷。

本⽂指富贵⼈家。

18、皆:都。

19、诺:答应。

20、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将。

中不可忘本,要努⼒有所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存审出于寒微阅读附答案
9分)
李存审出于寒微①,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②,四十年间,位极③将相。

此间出④万死获一辈子者非一,破骨出镞⑤者凡百余。

”因授⑥以所出镞,命藏⑦之,曰:“尔曹⑧生于膏粱⑨,当知尔父起家如斯也。

”子孙皆诺⑩。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寒:穷困。

微:地位低下。

②乡里:此指故乡。

③极:达到。

④出:脱离。

⑤镞(zú):箭头。

⑥授:授给,给予。

⑦藏:珍藏,保留。

⑧尔曹:你们。

⑨膏粱:膏,肥肉;粱,精米。

表示精美的膳食。

⑩诺:答应。

2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尝戒诸子( ▲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 )
③因授以所出镞( ▲ )④命藏之( ▲ )
22.将以下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此间出万死获一辈子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译文:▲
(2)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斯也。

译文:▲
23.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富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1.①同“诫”,告诫②离开③因而,就④它们,指代箭头(2分,每空正确0.5分)
22.(1)这中间虎口余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掏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屡次了。

(2)你们诞生在富贵人家,应当晓得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4分,每一个分句1分)
23.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巨,在安适的糊口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练,有所作为。

忆苦思甜。

(2分,意对便可)附【译文】李存审出生贫困卑下,他曾训戒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故乡,四十年了,地位达到将相之高,这中间虎口余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掏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屡次了。

”因而,他把所掏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储藏起来,说:“你们诞生在富贵人家,应当晓得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子们都答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