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
学方法简便 , 教学语言简洁 , 教学手 分析学生的起始点 ,哪些 内容会了, 突显 文本 的特 点 , 匹配文 本 的内容 。
、
清 晰 目标 —— 找 准简 约有 效 缺位 。
课堂 的方 向
教学 目标 是 教 学 的 出发 点 和 归 学 提 出 了具 体 的要求 : 养 朗读 和默 课 文 , 到能 理解 , 感情 朗读 , 出 培 做 有 说 宿 点 , 定 着 教学 内容 的安 排 、 学 读 能 力 ; 味词 句 的能力 ; 握 课 文 布 鲁 斯 王子 取 得 第 八 次 战 斗 成 功 的 决 教 品 把
舍弃 与补充 。 分考 虑 , 出客 观 分 析 , 可 能 地 拟 载 的教 学 目标 应 带 有该 文本 特有 的 对 课文 内容 作选 取 、 作 尽
怍 者简介】 金立叉 , 副校长 , 中学高级教师 , 江苏省骨干教师 , 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 南京 苏教版教 材编写委 员会评价组核心成 员。
话 ” 构建 简约有 效语 文课 堂的谋 略 。删繁 就 简 , 是 守望 简 约 , 让语 文课 堂返 璞 归真 , 发 出本真 的 清 散
香, 应是 每一 个语 文教 师孜孜 不倦 的追求 。
【 关键词 】 明确 目标 ; 选 内容 ; 效对话 精 有
当今的语文课堂 目标模糊 , 内容 定 出有 助 于提升 学 生语 文 素养 , 促进 印 记 。 庞杂, 对话 低效 , 待改革 。 师应 当 学 生发 展 的教学 目标来 。 亟 教 教 师在 制 定 教 学 目标 时 要 明 白 追 寻 简约 有 效 的课 堂 :教 学 目标 简 首 先要 了解 学 生 理 解 课 文 的重 教 材 的 重难 点 、 言 的增 值 点 、 者 语 编
呼唤“简约”的语文课堂
呼唤“简约”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课堂的“简约”,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者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删繁就简,以约驭博,以少胜多。
这样,才能充分凸现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留充足的时间予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简约语文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诠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你没有境界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你的境界高点了,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等你的境界高得够了,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正如这人生的“三重境界”:(一)就教材讲教材的循规蹈矩课堂;(二)运用手段的花式繁多课堂;(三)惜时如金的简约化课堂。
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即是这第三重境界:惜时如金的简约化课堂教学。
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略、”“节俭”。
我们理解的“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
“简约”给人的应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的同时却保留了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
我们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的教学另起炉灶,并不是脱离教学的一般原理而重新建构,可以用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句题画诗来概括,“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
也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深入浅出,以少胜多。
一、教学语言的“简约”,是实现“简约”课堂的基石一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在语文课堂要解决“导入新课,探究学习,情感升华,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
如果教师的语言”罗嗦”、“口头禅”太多,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的“罗嗦”、“口头禅”的次数事件,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简约化的教学语言,即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言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
试论初中语文“简约化教学”
习 目的, 让学生明确这个学 习 目的, 其余 的学 习过 程 , 让学生 自
己调节 、 自主学 习。
实际的应用 中却显得花俏不够简练 , 教师使用大量 的教学方 法 ,
不仅 没有起到让学生 自主学习的效果 ,反而使学生更不知道怎
发现 自己学习结构的不足 ,学生就会在完成学 习 目的时弥补 自
己学 习结构 的缺陷。
・ 7 2 ・涪 数外学司 ・ 教 学参考
给学生提 出很多学 习目的 ,学生 面对那么多的学习 目的感到很 茫然 , 他们觉得 自己要要 掌握这么多的知识心里就先畏怯 了, 就 不会愿意 自主学 习。学生不愿意 自主学 习,教师的教学效率就 很难保证。 简约学习 目的 , 就是用抓大放小的方式 , 提 出一个最终的学
地学 习, 就去 阅读大量的现代教学书籍 , 从 教学 书籍 中他们掌握
教学 中过于繁琐的现象提 出的。有些教师为了提 高语文课堂效
率, 便在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 给予学 生大量的学习 目标 、 不 断变换教学 内容 , 然而这样 的教学方法效果却不 如人意 。教
师对 这样 的现象感 觉很 困惑 , 认为 自己都是 照着 先进的教学方 习 内容。 比如教师为了 了解 学生字词掌握 的情况 , 要在课 堂上
比如教师在 引导学生 学习鲁迅 的《 藤野先生》 这篇文 , 教师 样 学 习 。
希 望学 生能掌握课 文里的生字生词 、 明白课文 中涉及 的时代背 景、 了解这篇文里的思想 内容 。教师提出的要求点太多 , 使学生 无所适从 , 学生就会不愿意 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要理解 , 引导 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学 习《 长征》 组歌时 , 先引导学生看 多
崇尚“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
崇尚“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教者总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单元的整体性、全册的整体性,还要落实好字词句段篇,除了要思索篇章的整体性读写训练等,还得考虑每篇课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太多、太杂的教学任务,使阅读教学课容易走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
而在阅读教学中,该怎样简单轻松地来进行阅读教学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看法:一、阅读教学:应以各学段目标为向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到底要训练学生的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应弄清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各个学段的目标: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中年级学生,弄清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高年级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重点语段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落实各学段教学目标入手,紧扣学段目标,才不会与课标脱轨。
以中年级为例:在我们的众多阅读教学观摩课上,教师让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已是少见。
殊不知,段落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中年级的学生巩固字词句训练,又能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做铺垫。
我想:教师只有明确各个学段的大目标,把大目标当成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指示灯,我们才能着眼于各个子目标,这样才能把阅读教学做扎实、做到位。
二、阅读教学——简化环节、设计很重要1.简化教学环节(1)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脉络值得推崇。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那么在阅读教学时,如若能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教学脉络,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就能取得较圆满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全文,感知大意、品词析句,而后回归全文。
这种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课中属于常用的、脉络清晰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较易理解掌握课文、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且在教学中可避免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
教育科研 论愤 ・iYK a u a J Y n n a e n o LT
追 寺 简约 的 话 又 课 竺
一 尚 菊 红
要 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 率 , 教师必须追求 简约有 效 的教学 , 最大 限度地 实现课 堂教学 的最 优化 。如何 追 寻简约 的语文课堂 , 笔者进行 了以下方面 的探索 。 简 明教学 目标 1 中有 生。学生是 课堂 的主人 , 师服 务 的对 . 心 教 象 。教师在 制订 目标 时对学 生 已有 的知识 、 识和学 认 习能 力等应该 给予 充分考 虑 , 出客 观分 析 , 可 能 做 尽 地拟定 出有 助于提升学生语 文素养 、 促进学 生发展 的 教学 目标来 。 首先要 了解学生理解课文 的重点 、 难点 、 兴 趣点 、 盲点 在I , t 然后分 析学生 的起始点 , l UL 哪些 内 容会 了 , 哪些 内容不会 , 困难 在什么地方 , 最后 针对学 情 , 准学生 的最 近发展 区 , 订 出符 合学 生学 习实 找 制 际的教学 目标 , 尽可能地促进学生 心 语文 课程标 准是教学 的指导性纲领 , 教 师在制订 教学 目标 时只有 充分解读课标 , 且心系 并 课标, 明确年 段要求 , 才能定位 准确 , 不越位 , 不缺位 。 比如课标对各个 学段 的阅读教学 提 出了具体 的要 求 : 培 养 朗读 和默 读能力 ; 品味词句 的能力 ; 握课文 主 把 要 内容 的能力 ; 领悟表达方法 、 体会 课文情感 的能力 ; 学 习不 同文体 的能力 ; 搜集处 理信 息 的能力 。这些 要 求 为教师研制 教学 目标提供 了依据 , 教师只有认 真研 读 了课 标 , 才能保证教学 目标清 晰准确 。 3 中有本 。一篇课文如 同一个 人 , . 心 特点鲜明 , 富 有个性 。因此每一篇课文所承载 的教学 目标 应带有 该 文本 特有 的印记 。 教师在制订教学 目标 时要 明 白教材 的重 难点 、 语言 的增 值点 、 编者 的意 图 , 这样制订 出的 教学 目标 才能凸显文本 的特点 , 匹配文本 的内容 。 二、 简约教学 内容 1 读课标 。语 文课程标 准 中的总 目标 、 . 解 学段 目 标 , 引着 、 指 蕴涵 着 课程 与 教学 内容 , 但毕 竟 只是 目 标, 而不是 内容。 “ 如 流利地 朗读 ”就是要做 到停顿 自 , 然恰 当 、 语气连贯 畅通 , 要达到这样 的 目标 , 各学段 分 别要侧重教 些什么?学 生要依 据哪些 内容来训练?教 师要 带着 这些 问题 , 教学具 体 的一篇课 文 时 , 断 在 不 地 寻找适合教 的内容 。由此 , 语文课程标 准应该 时刻 摆在 我们 的案头 , 时时研读 、 比照 , 照亮我们重构语 文
浅谈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是“遗憾的艺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有些课堂却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性,变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把握文本脉搏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文章。
有的教师惟恐顾此失彼,一节课制定了许多教学目标,而教学下来却没有很好地完成一个。
很多老师,面对一篇课文,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教什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正如王荣生老师所指出的“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抓住“爱”这条主线设计了三个目标进行教学。
1.要求学生读通课文,体会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并思考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这两种爱。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爱、母爱的理解,进行写话练习。
围绕以上目标,在操作层面中,我引导学生紧抓重点段进行批注学习。
以关键词“歧途”为钥匙,打开文本的大门;以对父母爱的深刻理解,触摸到了文本的生命脉搏。
学生顺着课文的脉搏,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这样,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内化,情感得到了积淀,理解得到了升华。
这种内化语文素养的过程,正是丰实语文教学本色的体现。
二、简明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词”加强对文本的感悟相对于数学设计的”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的预设往往让人觉得“千头万绪一团麻”。
面对经典,教师可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文字层面的,思想层面的,似乎哪样也割舍不得,于是我们往往会倾其所知,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但尽管都是精华,学生却无法消化。
守望简约读后感许慧娟
《守望简约我的小学语文观》——读后感许慧娟“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
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感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
读了《守望简约我的小学语文观》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地评价和调整。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
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
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
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心系课标,明确要求,定位准确,要明白教材的重难点、语言的增值点、编者的意图,制定出的教学目标能突显文本的特点。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力求做到少而精,小而实。
学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把众多的教学目标整合成一两个核心目标。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
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
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
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是课文信息又是丰富的,要想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
教学内容,必须精选。
“简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简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简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简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诸方面均已“脱胎换骨”,呈现出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融合各科优势的崭新之貌。
然而,语文教学中的“矫枉过正”现象也随之而来:课堂上的各种“非语文”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学逐渐地空泛和虚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实践者,笔者深有感触。
通过反思和探索,现提出如下一隅之见,仅为抛砖引玉。
语文教学的的“简约化”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在多边教学活动之中。
我们提出的“简约”并非一味地“减少”,而是要删除那些本不属于语文范畴的“条条框框”,要去掉那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面“大做文章”。
主要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简洁明了简洁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指向,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之中。
教师的智慧,首先是要将每次的教学目标制定得简洁、明了、具体。
比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1、正确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并把它写下来。
整节课紧紧围绕这三个学习目标进行教学。
去掉繁杂的其他课堂教学环节,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教学,点滴之中见真功,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课时,根据课文教学的具体情况,如需要导语则事先预设好,如非必须,则直接导入新课。
如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只是说了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学习一篇新课文,好吗?”接下去,听写词语,且每个词语只说一遍。
整个教学过程也极其自然简单,毫无矫揉做作之嫌,但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却抓得很实在。
这就是“大道至简”。
二、过程简约有效曾几何时,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花样颇多。
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
教育研究2016.7~8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灵活开放的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有些课堂也渐渐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性。
那么,到底哪条路才是真正指向阅读教学的理想回归呢?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我们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要在实现语文课堂本色回归的同时,让课堂散发出诗意灵性的语文味。
一、简明目标,体现人性关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精选”就是要削枝强干,集中目标,突出最要紧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语文课程中什么才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张庆老师点了“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七个字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下大力气打好语文基本功。
面对一篇课文,许多教师不知道要教什么,随着对文章的研究越深,教学目标多而杂,恨不能倾囊相授,生怕学生不能全部掌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不能根据年段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正如王荣生老师所指出的,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
教学目标要以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主,其他为辅,彰显语文本质的同时不失其多元性,使目标立体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少则得,多则惑”,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才能抓得比较实在,使学生学必有得。
时间是个常数,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反而让整体教学四分五裂,让学生忙忙碌碌不知所云。
目标的简明应服从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要以用教材学语文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落实听说读写的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二、简化设计,孕育弹性预设相对于数学设计的“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的预设往往使人觉得“千头万绪一团麻”。
守望简约有效的课堂
守望简约有效的课堂美国中小学“简约务实”的教育着实让人羡慕,动态生成也好,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罢,一切都必须回归到教育与教学的世俗意义:简约的课堂去掉了许多浮华和急功近利,删除过多的繁文缛节,让学生在课上得到他应得到的东西,让孩子课外回到他自已的活动世界,让学生拥有自已的童年。
一直以来,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各种主张、理念、各种尝试……于是我们看到繁芜在课堂里膨胀,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
课堂变得浮躁而复杂,知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被挤压成一张薄片在课堂上悄然飘落。
终于,课改华丽丽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但这决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更应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觉。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中即有涉及“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教育思想,自古就是教育的至理。
大文学家苏轼也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顾明远先生将教师分为四种“浅入浅出型教师”“浅入深出型教师”“深入深出型教师”“深入浅出型教师”。
而我们为之追求的“深入浅出型”,不正是课改所追求的复杂中的简约吗?轻负担、高效益的根在课堂。
“我们的课堂要想从冗繁走向凝炼,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走向——“简约教学”简约不等于简单。
一、简约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回归沉淀。
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而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沉淀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简约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
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简约应成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
四、简约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的思维习惯。
这种习惯将会使教师和学生在彼此承认和信任中,以一种最为自然轻松的状态开展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将是安全的,学习者也将是有尊严的,学习状态将是持续的。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语文教学需要不断追求复杂和花哨,而忽视了其本质的简约。
实际上,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简约的语文教学并非简单化,而是在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提炼,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过多的冗余和繁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聚焦于核心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要实现简约的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具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他们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
通过精炼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也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概括和总结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另外,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简约的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简约而高效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实效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实效的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4-054-02三尺讲台上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
当秋风再起时,我再次接到一年级的孩子,孩子们踏着满脸的笑容和希望向我走来。
我面对这群孩子们心中满怀期待,期待着我教育的孩子们能阳光向上,积极生活。
期待着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到底该怎么做呢?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做为一线教师的我,这种困惑常常伴随着我,尤其是在课堂中面对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时,真的很希望孩子们能敞开心扉,露出笑容,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他们自己课堂的快乐。
短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的动作、微妙的神态暗示和富于情感性的激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孩子们内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刚走入校园的孩子们,他们对老师有着更强的情感依赖,此时教师使用激励语言要注意选准时机,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住情感的切入点。
让情感能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教师的激励评价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教学课文《爷爷和小树》教师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绿色的小伞啊?"生回答"绿色的小伞就是树的叶子。
"我及时用肯定性的话语评定孩子"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真是好样的"。
学生答得好时,要注意及时"强化"评价。
这批一年级的孩子们个个自尊心都特强,肯定的话语对他们而言入沐春风。
学生回答问题时,结果准确,声音响亮,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真聪明,回答得很准确"、"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真是好样的"等。
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近日,在教学语文公开课《影子》这首儿歌时,课堂中巧妙利用灯光让孩子们互相找对方的影子,这样的情景创设让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并且布置这样的课堂作业:模仿《影子》自己简单的说几句儿歌。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近年来,守望简约已经成为了国内不断涌现的一种教育理念。
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它深受许多人的喜欢和追捧。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守望简约的理念引入语文教学中,打造出一流的语文教育课程,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守望简约?守望简约是一种以简洁和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理念,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
它强调的是“减法”,即“最少代价,最大产出”的教育模式。
它力图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富有创意。
二、守望简约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1、精简教材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的准备。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材往往繁琐复杂,充斥着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学生们很难产生自我认同。
因此,守望简约的思想就应该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发挥作用,教材应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精选含量高、质量好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2、精简课堂教学在守望简约的语文教育中,课堂应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落实,例如PBL(问题式学习)、小组交流、学生演示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注重学习结果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课堂内容,只是因为老师讲得难以吸引他们。
守望简约的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结果,即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在语文教育中,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守望简约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在语文教育中,守望简约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它强调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再次,它也能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
总之,守望简约的理念不仅适合于语文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追求简约丰赡的语文教学
追求简约丰赡的语文教学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合作、探究等一些自主学习方式吹入了语文课堂,辩论、表演、配音等新颖的课堂学习形式也备受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整合……种种新理念、新形式充斥着我们的头脑,也影响着语文课堂。
当我们感受着语文课新鲜、热闹的同时,却隐隐地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
要做到既简约又丰赡,应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追求目标。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教学环节整体把握我们知道,母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
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的把握。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文本,应该有不同的解读。
有的抓住文章的一条线――情感变化线,就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方向,如名师游彩云教学,她抓住“我”得意一急切一大声争辩一哭一乞求一沮丧一启示这一线索,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来处理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他提出了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读完课文,你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总理一夜的工作呢?学生汇报出许多词语:伟大、劳苦(辛苦)、一心为民、俭朴、认认真真、敬爱忙碌。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把握,学生就能从重要的词语中学习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的:或是“披文以入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或是“入情以披文”,明了高质量的思想是借助高质量的言语形式来表达,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艺术化的训练,促使人的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措施是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简洁洗练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守望简约,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提问
守望简约,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提问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
本文从“简约”这个方面,结合一些课例,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追求有价值的提问,构建简约有效的课堂作出一些理性思考,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问的误区有价值的提问构建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开拓思维闸门,揭示教材重、难点,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构建简约有效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活动,我对“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提问”,构建简约有效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以《九色鹿》教学中的提问为例:第一位教师课堂教学提问:1、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2、他们之间谁先认识谁呢?3、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个故事?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5、调达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6、调达受到国王的惩罚后心里会想些什么?……教师的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
教师把这些提问当作“万能钥匙”,不结合课文特点,不顾学生实际,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的目标。
第二位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教师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朗读结束后,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气氛下也迫不急待地举起了手,他提出的问题是:1、九色鹿有哪九种颜色?2、九色鹿为什么会说话?我怎样才能拥有九色鹿?这显然不是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对课文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弄清哪些问题和主要内容有关,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把握课文的重点,老师引导又没有到位,一节课下来,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加简约,更加有效地传递知识与智慧,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关注点。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旨在打破繁琐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加高效、精简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
本文将从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一、课堂设计1.简化教学内容。
在布置课堂作业和阅读材料时,应避免过多繁琐的内容。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简明扼要的经典文学作品,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节省学习时间。
精简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核心知识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点上,如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等。
通过直抵核心,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有质疑精神的思考。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和解答,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这样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逐渐成长。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板书、多媒体课件等,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效果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5.引导课堂互动。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倡导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提高学习成效。
二、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与指导。
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师可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片段,或借助录音、视频等形式,带领学生体验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
2.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运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让语文在教学这个文化样态下更规范、更普及、更丰富,学生既已掌握了并不算少的语言规范、语言内容,我们就应坦然地简简单单地让他们去简简单单地习得。
简约的语文教学——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让我们共同守望这片需要多彩、排斥纷繁的天地。
“在各种文明或者文化的高峰期,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人类都试图使自己从多余和繁琐中解脱出来。
从这些繁琐中解脱出来就是一个成熟的过程。
”这一段话本是一位记者针对建筑艺术而发表的慨论。
然而,以这样富有哲思的语论来观照我们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也令人思绪万千。
新课程改革己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小学语文的决策者、研究者、实验者,毕聚全力,以高涨而真诚的热情进行着课改实践。
改革与实验的建设性、创新性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及其研究的又一个高峰期。
巅峰时刻,既要领略无限的风光,又要回望历程的弯曲。
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历经四年多,这“弯曲”之处更多地在于课堂教学实践对课程理念的曲解与泛化,以及在此支持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的繁琐和无度。
只有回归简约,语文课改才能真正地走向成熟;语文教育实践者也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望简约,语文教学方能返朴归简。
一[现象]假生发,真矫情语文课程观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文本的某一触点,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外壳上烙下文本传递的“未白”情感,并由此生发阅读主体建构于此的若干相关情感。
但是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生发”而“生发”,让人感到无病呻吟。
深究之,其实质是“矫情”。
有位老师在执教《槐乡五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槐花之香的陶醉,作了以下的安排。
师:同学们,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
生自由读文、画句。
师:读一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1: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
师:找得很好!还有吗?生2: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薰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师:找得太准了!同学们,“薰醉”是什么样的感觉?生1:被薰得像喝醉酒一样。
师:对!生2:槐花香把小朋友薰得就要醉倒了一样。
师: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被槐花香薰醉的场面,好不好?生齐:好!师(拿来槐树模型):同学们,这是槐乡的一棵槐树,谁来站在它底下被薰醉一下?请你。
生1站在“槐树”旁,望着“槐花”,闭上眼睛。
师:同学们,他有点醉了,但醉得还不够,谁再来。
生2来到槐树底下,使劲嗅了嗅,然后摇晃着倒在了地上。
师:这才是真正的醉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被薰醉吧!生齐站立,不约而同地嗅了嗅鼻子,而后或趴在桌上,或仰卧于后面课桌上。
[剖析]耗时费力,情感生硬五月的槐乡充溢着洋槐的花香。
这花香一度使作者醉心、沉迷,使作者思乡情愫经久缠绵。
“醉”是思乡之源,爱乡之泉。
教者抓住了“薰醉”是对的,但关键是,学生体验“醉”感是否要通过多达三次耗时五分钟之多的表演呢?教者课前得准备大槐树模型(估计要花2个小时),课上还要场内场外跑,拿来和搬走大槐树。
课堂上的组织量(时间人数)又很大。
如此高耗下的细节处理,效果又怎样呢?显然,学生对“醉”字理解有失偏颇,这里的“醉”岂是醉酒之醉?更无失去知觉般“醉”倒在地之理。
学生对这个其实是“陶醉”之“醉”的情感表现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矫情”,决非真心流淌,真情流露。
[建言]诵读体味情感,涵泳生情周一贯老师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他认为,诵读到位则学生自然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以“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扬声诵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反复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各异的读中会文义、品情感,从而油然生发、融合了文本情感、作者视界和阅读主体情感。
《槐乡五月》中“薰醉”一词的体悟可以这样简单地处理:一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洋槐花香的句子;二读重点句,理解“薰醉”:“薰醉”可以用什么词替换,那么为什么不用“陶醉”‘沉醉”呢?“薰”更能说明什么(花香袭人、沁人心脾)?三读重点句,体会“悠香、弥香”之感:读“薰醉”时的轻飘,读“傻乎乎”时的谐趣;四读重点句,体味作者恋乡、爱乡之情:悠然回忆,如入其境,如闻其香。
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文字的意蕴、创作者的思维,需要多数敲击阅读主体下意识表层才能显现,与主体意识共合。
四次关于语言文字的诵读有力地敲醒了学生固有的“醉”像,顺应了文本新递的“醉”的图式,使学生在涵泳中体味了作者的情思。
简单而又浑然,真实而又柔和。
二[现象]假多维,真割裂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三维界定是课程文化走向多维与和谐的重要里程碑。
在课程改革中,把着力点置于传统上所忽略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成为一种矫枉的需要,匡正的必然。
顺延直线和传统的思维,矫枉容易过正,我们惊讶而不诧异地发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生硬地把后两维目标似“万润油”般强加于本应牢牢夯实、扎实达成的“双基”目标中,三维成为粗暴的拼凑,拼凑致使三维目标割裂,“双基”及其他目标的达成弱化、缺失。
再审视一个课例——一位教师执教《天鹅的故事》的片断:师:天鹅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令人撼动。
同学们,其他的天鹅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
生读。
师:其他的天鹅是怎么做的?生1: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
生2:很快整体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之中。
师:你们从中感受到天鹅们怎样?生1:天鹅们很勇敢!生2:天鹅们比较困难!生3:天鹅们不怕困难。
师:从“它们干得那样欢快”中还能感受到什么?生:它们破冰时快乐无比。
师:是快乐,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生默然。
师:它们破冰苦吗?生齐:苦!师:那么这到底是以什么为什么?生1:以苦为乐。
师:对!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生2:不怕苦。
师:是什么主义的精神?生3:乐观主义。
师:这说明团结代表着什么?生1:快乐。
生2:力量。
生3:胜利。
师:对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希望![剖析]缺乏深研,叠加维度老天鹅以身破冰,以身垂范,凄美的壮举暗示着生命的不屈,召唤着同伴的支撑。
整群天鹅的加盟是对老天鹅之举的回应,是生灵间感化和协同心理的表征。
透过文本勾勒的表象,引领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以渐进的方法悟得天鹅们群力破冰中所蕴含的团结的深远意义,无疑应成为《天鹅的故事》一文“三维”的教学点。
在上述课堂实录中,教者意在指向给学生一个悟得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价值观——团结的无穷力量。
可是,在学生对其他天鹅举动还未深研的情况下,匆匆要求学生说出团结的丰妙内涵。
学生言之无据、赞之无感。
这就出现了在老师的艰难牵引下,学生才答问式地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的现象。
“这是什么样的快乐”,假若不对天鹅破冰同伴艰辛有一番深解,如何说出“以苦为乐”“乐观主义”?对文字只读却非解读,情蕴怎能凸现?老师发出了十来个问,学生才答出所需,这样的悟情过程是虚幻的、生硬的,悟得的情是孤立的、突兀的,三维目标自然是割裂式的叠加而非悄然地融合的了。
[建言]训练催生颖悟,自在整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设立应该是平行的,无主次之分。
果真要给出排位的话,倒是知识与技能应处于三维之基。
否则,语文教学就成为我们常说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夯实“双基”,既是语文教育的基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
更多的课程实践者形成这样一种思考:抛却硬靠死贴式的人文灌通,踏稳和凭借知识与技能的基石,在言语训练中催生人文精神的颖悟,实现三维目标自在无痕的整合。
魏南江教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伴随着知识能力的反思、批判和应用所实现的个人倾向性的提升,是一个隐性、渗透性的目标。
这更说明强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显性化是失之偏颇的。
对于引领学生感悟团结的涵义和效果这一教学环节,还是应回归到训练思路上来:首先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给语段加个标题;其次根据标题(一般集中于“团结”、“凝聚”等词语),给出一个句式“团结就是”,再品语段后填充;第三步想像团结的号子中隐藏着怎样的语言,以天鹅的身份说一说;最后再读第5自然段,读出雄壮的味道。
这种加标题、练句式、拟说人物语言的教法目标简明,步骤简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训练中定会参悟人物的伟大精神、团结的巨大作用,三维目标的达成了然无痕。
三[现象]假综合,真偏离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也提出,语文教育的视角应扫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教学还承载着道德感化、生命激发、审美熏陶、广纳信息等二级任务。
可见,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中体现与落实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适时适度地强化综合性。
在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推助理解文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综合性教学的定式。
但是,有的课堂教学光着力于打破学科界限,卖力地将其他学科的资源引进过来,让这些资源主宰着语文课堂,导致“语文”改名换姓,不再姓“语”,不再属“文”。
《捞铁牛》是一篇老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中至少“居住”了二十年。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出新意?一位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瞄准了文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决定用科学实验来贯穿全课堂: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大家表现很出色,这节课老师决定奖赏大家,让大家都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高兴吗?生齐:高兴!师: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只小玻璃水缸、两只小木船模型、一块小铁块、一根细绳、一量杯沙子。
请同学们以玻璃缸为黄河,以铁块为铁牛。
一边读课文,一边做捞铁牛的实验。
生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课文边做实验,师巡视。
其间不少小组为实验的步骤,做法或争论不休,或请教老师。
师一会儿挨组辅导,一会儿让学生停下来听他讲解实验。
实验时间大约为15分钟。
师:同学们,实验做成功了吗?生:成功了!(也有回答:还没有)师:相信大家对怎样捞铁牛一定弄明白了。
谁来讲讲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生答。
师:那么,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工作?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生读、思。
(时间约3分钟)师:怀丙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出发点又是什么呢?生先后5人未说准,后因时间关系师告诉了学生各项准备工作的意图。
然后带领学生读课丈,赞怀丙后结束全课。
[剖析]嫁接变异,本性缺失《捞铁牛》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弄清怀丙和尚是如何把铁牛捞出来的,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
教者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并努力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初旨是正确的。
不过,搞清实验过程、明白科学道理不是仅通过亲自实验一条路径来实现的。
而这堂课把近一半的时间耗在了学生做科学实验上,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先钻进文本,再做实验,而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实验、讲解实验,甚至在结束实验后还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