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认识容量和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一、教学设计背景容量和升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生活中常常涉及到的概念。
通过对容量和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容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2.掌握容量和升的单位换算;3.能够运用容量和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容量和升的定义;2.容量和升的单位换算;3.容量和升的运用。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容量和升1.引入教学:通过展示容器中的液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容器的容量是如何计量的。
2.讲解容量和升的定义:采用示例的方式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
3.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选取不同容器进行测量,并进行容量的比较和排序。
活动二:容量和升的单位换算1.引入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饮料时的不同容量选择,引出容量的单位换算问题。
2.讲解容量和升的单位换算:介绍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实例演示。
3.练习和巩固: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换算不同容量单位来得出正确答案。
活动三:容量和升的运用1.引入教学:通过分发食材包装上的容量信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容量应用情境。
2.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能够确保容量准确的实际操作方案,并演示出来。
3.学生互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自己的容量应用方案,分享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问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活动一中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容器的操作情况。
2.检查学生在活动二中容量单位换算的练习中是否能够准确地计算。
3.评估学生在活动三中设计和演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更多的容量问题,如不同容器的填充方式、不同液体的密度等,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广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作为容量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估测等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容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容量大小,并进行简单的容量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容量的测量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1. 容量的概念2. 升作为容量单位3. 容量的测量方法4. 容量单位换算教学方法1.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容量的测量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容量单位(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容器,了解容量的概念。
(2)介绍升作为容量单位,让学生了解1升等于多少毫升。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容器装水,观察1升水是多少。
(2)让学生用容器装其他液体,如牛奶、果汁等,观察不同液体的容量。
4. 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容量。
第二课时:容量单位换算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容量和升的概念。
2. 探究容量单位换算(1)引导学生观察1升水和1000毫升水的关系,理解升与毫升的换算。
(2)让学生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容器装水,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升的基本概念,即1升=1000毫升;2.能够说出同等容积的物体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表现;3.能够画出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容器,并估算出该容器的容积大小;4.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容量计算。
二、教学重点1.升的基本概念和换算;2.同等容积物体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表现;3.容器的绘制与估算。
三、教学难点1.容器的绘制与估算;2.容器容积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瓶子、杯子、桶等,让学生根据外形判断它们可能装的水的多少,并给出估算的理由。
2. 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们:“你们小时候经常看到什么温度计?” 学生们一般会回答:“水银温度计”。
教师会向学生们介绍升这个单位,并告诉他们1升=1000毫升。
3. 教学过程1.通过多组实物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同等容积的物体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表现,弄懂容器表面积和容积的关系。
2.根据教师的示范,邀请学生绘制出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容器,并用升表示容积大小。
3.引导学生完成基于升的容积计算练习。
4. 知识运用让学生们完成以下练习:1.某杯可容纳200毫升的水,那么可以装多少个同样容量的杯子?2.如果家里有一个长4cm、宽2cm、深3cm的水杯,那么它可以容纳多少升的水?5.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容量和升的知识;2.播放相关视频并与学生互动交流;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答题,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掌握不太好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和夸奖掌握不错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难度适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的概念,并且在容积计算中也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实物来学习,所以可以多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杯、水瓶等,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容积的概念。
此外,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单位换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1升=1000毫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容器和量杯,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容积的含义和单位。
2. 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3. 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掌握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建立1升的概念,毫升与升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量杯、容器、水、沙子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容器和量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容器?这些容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容器可以装东西,装东西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容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容器,比较它们的容量大小。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的含义。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教师出示量杯,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了解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
(3)1升=1000毫升的换算。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将水从量杯倒入容器中,感受1升水的多少。
然后让学生用毫升量杯量出1升水,观察需要量几次才能量完,从而理解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容器和量杯进行容量的测量和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容量单位。
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杯、瓶、罐等日常容器单位及其容量。
2.掌握升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使用升来度量液体体积。
3.能够进行简单的液体体积比较和换算。
二、教学重点1.容器单位及其容量的认识与掌握。
2.升的概念及其使用。
三、教学难点1.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液体体积的换算规律和方法。
3.演示法:通过流程演示或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日常容器(如杯子、瓶子、罐子等),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用途和容积大小,并询问学生对液体体积的认识。
2. 深化(15分钟)① 让学生通过观察容器和液体量来判断它们的容积,并尝试用合适的单位表达出来。
② 活动:学生自带不同的容器,分小组互相交换,通过观察等方式猜测容器的容积,并用升表示出来,最后交流讨论。
③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容器的单位及其对应的容量大小。
3.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含量的液体,体验容器对液体体积的限制作用,并与同桌讨论液体体积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 讨论(15分钟)① 感知升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对液体的倒入、倒出、倒满等操作,掌握升的概念及其与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如何通过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③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并强化记忆。
5. 演示(20分钟)① 液体体积的比较: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将不同容量的液体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液体体积大小的关系。
② 液体体积的换算: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通过运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计算。
6. 提高(5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升是度量液体体积最常用的单位之一。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活动等形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液体容量和升的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进行液体体积的比较和换算。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容量的概念,理解“容量”是用来表示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数量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读写“升”这个单位,并知道其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等操作,初步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认识容量的概念;2.知道“升”这个容量单位,并能够与其他容量单位进行比较;3.通过课堂操作感受和认识容积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10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理解“容量”这个概念。
2. 认识容量和升 (20分钟)•引导学生看图片,体验液体或散装物体所能装下的不同数量的概念,并逐渐理解容量的概念。
•介绍“升”这个容量单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利用课件、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升”与毫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 练习测量容积 (30分钟)•利用物品(如小盒子、水杯等)进行容积测量,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猜测它们的容积。
•让学生用量杯、毫升杯等实际操作工具,对物品的容积进行测量,加深对容积概念和“升”这个单位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容积的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巩固对容积大小比较的认识。
4. 拓展练习 (10分钟)•利用课件、故事等教具,拓展学生对容积的认识,如介绍不同物品的容积、比较不同物品的容积大小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容量和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
结合教学,我认为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如水杯、盛水的容器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有更深刻的感受。
同时,在带领学生感受、认识容积的过程中,需要在语言上更加细致,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能够在本节课中比较好地实现,但在加强课堂互动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的1.了解“升”这一容量单位的定义;2.学习使用升对物品的容量进行计量;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含义;2.掌握使用升对物品的容量进行计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容量数值转换为升单位。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大小;2.竞赛法:在游戏中竞争,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3.案例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顺利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随后,将升作为新的容量单位引入,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第二步:呈现1.通过性质的呈现来引导学生理解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2.以物质的形式呈现不同大小的容器,让学生根据观察判断大小;3.让学生自己猜测不同容器的容积,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容积数值的概念。
第三步:实践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进行实践操作,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容量数值转换成升的单位。
具体操作如下:1.环节一:老师呈现一些实物,比如杯子、瓶子,让学生估算其中的容积,从小到大排序,并标记在表格上;2.环节二:老师给出一些数值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数值转换成升的单位,答对得分,答错扣分,统计分数最高的学生获胜。
第四步:归纳总结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讲解和练习,学生对升作为容量单位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老师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第五步: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回家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容器,推算容积数值,并转换成升的单位。
教学后记认识容量和升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生活中必备的实用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含义,还促进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word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活动: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一)认识容量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
第1单元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量器的基本形态和量程,了解几个容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理解升的单位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容量单位,了解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能够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升的概念。
2.教会学生进行简单的容量换算。
四、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态和量程的量器,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观察量器上的刻度,并教授不同的容量单位“升”、“毫升”等。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受容量。
2.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按实物容量大小顺序排列。
3.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量杯比较实验,让学生体验容量的大小和变化。
3. 讲解新知(20分钟)1.从学生的实验结果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升”的概念。
2.讲解升的定义和基本换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做简单例题。
4. 练习巩固(20分钟)1.在黑板上出简单的换算题,让学生做出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升水可以装多少毫升?”等。
5.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相关练习或考试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容量单位和了解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容量的概念和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到容量的大小可以用升来表示,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容量概念,初步掌握容量的大小关系。
2.掌握常见的容量单位(毫升、升)及其换算。
3.学会借助物体的相对比较判断其容量大小,并基本操作毫升、升的换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注意观察问题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大小可用升来表示;2.掌握常见的容量单位及其换算;3.利用容量单位估算物体的容量大小。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容量的实际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如何使学生初步掌握容量概念,并形成容量概念不同的学生之间尽量同步;2.培养学生判断容量大小,并操作毫升、升的换算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1.容量的认识和大小的表示;2.常见的容量单位及其换算;3.物体容量大小的估算。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容量1.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容量?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容器有哪些?如何表示容器的大小?”2.教师将学生的回答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探究容量的概念;3.教师介绍容量的定义和“升”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升的大小;4.教师用米桶和饮料瓶分别展示升的大小,手动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容量大小的变化。
同时让学生观察其他容器,思考其中容量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毫升、升的换算1.教师以日常使用的玻璃杯为例,让学生感知和比较毫升与升的大小;2.借助图表和示范,让学生初步明白毫升和升之间的基本换算关系;3.让学生可以手动操作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4.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探究和总结更多的换算方法。
第三课时:估算容量大小1.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物体(如瓶子、玻璃杯等),让学生利用升和毫升计算出它们的容量大小;2.让学生通过物体的相对的比较来判断其容量大小;3.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完成容量大小的估算,如汽车油箱的容量、酱油坛的容量等。
江苏省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认识容量和升(高乃国)-word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不过那时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
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
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四、感知1升有多少。
1. 通过量杯认识1升。
课件出示量杯,介绍量杯。
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 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
⑴出示正方体的容器,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
学生第一次活动:把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
⑵设疑:师出示一个小得多的正方体,问:“我这个正方体容器能装1升水吗?”“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
⑶学生第二次活动:
①出示活动要求:
⒈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想一想,量里面还是量外面。
⒉把量得的数据填在记录纸上(结果取整厘米数)。
②全班交流。
③得出结论:
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 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
(标准的纯净水桶是5加仑,换算后等于18.9升)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
容量单位升L (Liter)。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容积”、“升”等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2.能够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大家喜欢喝水吗?喜欢用什么量杯来倒水呢?”•“你们用过升这个单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升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学习和练习第一部分:认识“容积”和“升”•讲解概念:什么是“容积”?什么是“升”?•举例解释:如果一个水杯可以装2升水,我们可以用2个1升的瓶子去倒满它。
这就是容积的概念。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的水杯,让学生用“升”来描述其容积。
第二部分:升的应用和换算•讲解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来计量和比较容积的大小。
而其他常见的容积单位还有哪些呢?•举例解释: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来快速计算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用“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来描述其容积。
3.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杯水有300毫升,那它相当于多少升的水?•如果一个盆子可以装10升水,而一个桶可以装50升水,那么5个桶可以装多少升水?•让学生自行想出其他相关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教学要点•认识“容积”和“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 = 1000毫升。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四、板书设计名词容积含义容积容器内能够盛放的东西的多少升最常用的容积单位之一,等于1000毫升毫升、立方厘米容积的其他常见单位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类比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容积”和“升”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
2.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并能将常见的液体的容量用升表示。
3.了解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
2.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
难点:了解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容器和容量的概念。
2.在教材图示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升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知道容器和容量的概念。
2.了解液体的量的大小。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升的概念。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启发学生对“水”和“容积”的认识。
2.展示实物,引导学生探究由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容量有什么不同,介绍升的概念。
3.小结回顾课堂内容,并采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要点。
第二课时: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用升表示不同容量液体的方法。
2.掌握常见液体的容量用升表示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用升表示容量的方法。
2.让学生能准确用升表示常见液体的容量。
难点:液体的容量的大小和液体的比较大小。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液体的不同容量来引发学生学习“升”的知识。
2.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升的表示方法,了解常见液体的容量。
3.配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能够对液体的容量进行比较,理解液体的容量的大小。
4.小结回顾课堂内容,并采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要点。
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小组探究活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同时融入游戏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细节观察、小组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个别化调整。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的概念;2.掌握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3.能够解决容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容量的概念;2.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3.容量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容量的概念(10分钟)容量是一个物体所能容纳的液体的多少。
介绍容量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杯子、罐子、瓶子等具有一定容量的物体。
步骤二:介绍常用容量单位及其换算(20分钟)1.所有容量单位都是以升(L)为基准进行换算的,所以首先要引入升的概念,并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mL),1升等于10分升(dL),1升等于100厘升(cL)的关系;2.接着介绍常用的容量单位,如千升(kL)、升(L)、分升(dL)、厘升(cL)、毫升(mL)等,并让学生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步骤三:进行容量单位换算练习(30分钟)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逐步提高难度;2.强调换算时,要将单位换算为相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然后再换回题目中的单位。
步骤四:解决容量问题(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容量问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解决;2.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容量单位换算来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容量的概念,并能够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容量问题。
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容量的应用,加深对容量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容量单位换算的步骤和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通过合理设计的练习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容量和容积单位升、毫升。
2. 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3. 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容量展示实物(如瓶子、箱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容纳能力,引出容量的概念。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积单位,并在生活中找出具体的应用。
(3)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如:量筒、瓶子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容量的概念,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容量和升》篇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
(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想。
巩固练习: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生猜测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生进行推理,得出:第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
小结:(略)。
(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2)师出示图片: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 来表示。
2、认识一升:(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在实物中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具有对容量的直观认识。
2.认知杯、桶、斗等容器并掌握它们的常用容量单位。
3.知道什么是升,并掌握使用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容器的种类及其常用容量单位。
2.什么是升,如何使用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自然引入首先,展示教室里准备好的几个铁质容器,让孩子们发现它们的差别所在,并引导他们去观察、体验、测试容量,并让他们注重直观的认识容量。
2. 认识容器及常用容量单位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容器,并向他们介绍各个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
同时,观察杯、桶、斗等容器的材料、形状、大小等,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3. 认识升及使用升教师拿出含有1升的杯具进行示范,让孩子们翻阅课本看到升的标志,并讲解升的大小以及使用升来计量液体等。
接着,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于1升的容器,并让孩子们用升来计量它们。
4. 练习巩固将教室中的几个容器随意摆放,让孩子们练习掌握自己的计量能力,掌握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然后再让他们使用升来计量每个容器的容积。
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些练习题来让孩子们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容器,并引导他们掌握不同容器的常用容量单位,并且使孩子们掌握使用升的方法,其中重点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计量能力。
不难发现,呈现直观化的实物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实物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形式的设置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思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升”及其它容量单位的概念;2.能够正确选择容器,并估算物品的容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1.容量和升的概念;2.如何正确选择容器并估算容量。
教学准备1.课件:容量和升的介绍,容器的图片;2.准备不同大小的容器、水杯、漏斗、米、小苏打等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容器大小,并讨论容器的运用。
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容量和升”。
2. 认识容量和升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升”到底是什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商品包装,解释了升的概念。
及时用容器演示和让学生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的概念。
比如:展示一瓶1升水、半升牛奶和一份5升汽油来巩固学生对大中小容量概念的理解。
然后制定了一套测量程序,让学生接近到不同的器皿去测量它们的容量。
3. 容器的选择和估算老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容器,启发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
并就如何估算物品的容量展开讨论。
老师会给学生以相似环境的情景,比如“杂货店的叔叔请你帮忙估算两个玻璃瓶的容量,你该如何做?”这样的环境建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4. 在游戏中学习从学生中选出两位学生,让他们互相猜一些物品的容量,而其它学生可支持正确性的判定,也可提供参考的建议。
比如:瓶子里有多少气体?这个瓶子有多少空间?这些问题可以在互动对话、游戏竞争中逐步锤炼出学生的技能熟练度和对容量单位概念的认识。
课堂小结本节课是认识容量和升的内容,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在生活中用到,并发现生活处处都在用数字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1.练习1:完成《数学课》P3——4上的练习;2.练习2:上网查询并了解更多容量单位的概念,并分别列举出几种常见货物的容量大小。
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有了更丰富的容量单位和容器的应用知识,而且也懂得了一些手算的技巧。
此外,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学生们会发展其团队协作和接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科的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量杯,正方体容器,水,饮料瓶,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指出:老师的杯子能盛的水多,说明老师杯子的容量大。
板书:认识容量。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容量。
问: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
3. 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以下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结果有:
⑴甲壶容量大
⑵乙壶容量大
⑶两个壶容量一样大
提问: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
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
动画演示甲壶向乙壶倒水,提问:估计一下,倒水的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估计的结果:
⑴甲壶倒完了,乙壶没装满
⑵甲壶没倒完,乙壶已满了
⑶甲壶倒完了,乙壶正好装满。
追问:每种情况说明它们的容量哪个大?
动画演示最后的结果。
4.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3个容器,哪个的容量最小,哪个的容量最大?
先演示倒水的动画,再让学生用写有A、B、C的小纸片代表三个杯子的容量,在桌子上按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通过交流明确:B>A>C。
5.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下面3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倒水的图片,让学生用小纸片按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通过讨论、交流明确:A杯容量最大,B杯和C杯一样大,用数学表达为:A>B=C
【二】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你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
明确:标准不统一,不容易比较。
指出: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容量单位
提问:你以前学过什么单位?
生:米、厘米……〔长度单位〕
克、千克……〔重量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容量单位。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
1. 从带来的饮料瓶包装上找到容量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2. 生活中还可以在这里见到容量单位,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的历史。
课件演示,配音朗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不过那时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
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
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四】感知1升有多少。
1. 通过量杯认识1升。
课件出示量杯,介绍量杯。
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 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
⑴出示正方体的容器,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
⑵设疑:师出示一个小得多的正方体,问:〝我这个正方体容器能装1升水吗?〞〝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
⑶学生第二次活动:
①出示活动要求:
⒈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想一想,量里面还是量外面。
⒉把量得的数据填在记录纸上(结果取整厘米数)。
②全班交流。
③得出结论:
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 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
出示正好是1升的饮料包装〔学生带的,师自带的〕
指出:这些容器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里面装的液体都是1升。
4. 通过自己的杯子认识1升。
估计:你喝水的杯子,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
学生第三次活动:
每组选用1个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五】应用拓展。
游戏:〝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即判断不同容器的容量〕:
图1图
2图3
1.出示实物:大瓶饮料〔
2.5升〕如上图1
直接让学生估计。
2.出示实物:盆〔8升〕如上图2
让学生先估计,再把每组的1升水集中倒入一个盆内。
可在倒入4升后让每组调整一下自己的估计。
3.出示实物:纯净水桶〔标准的水桶容量为18.9升〕如上图3
容量较大,学生不易估计出,可适当引导。
提问:为什么偏偏是18.9升?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标准的纯净水桶是5加仑,换算后等于18.9升〕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
容量单位升L 〔L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