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复习课用课件(2)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1-4单元-共48张-)PPT课件
• 二、革命经过:
• 1、起义时间:1871、3 、18
• 2、公社成立:1871、3 、28
• 三、措施:政治、经济、教育
• 1、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 2、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 实行义务教育; 限制公职人员工资
.
17
• 四、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 五、结果:失败(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 无产阶级不够成熟; 根本: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 当时世界的进步主流)
2)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军事
文化和社 会生活
法律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 为对外扩张创造
军
条件
提倡“文明开化”,实 发展近代教育 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1889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
26
• 三、评价明治维新:
• 1、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 2、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军国主义抬 头,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成为新兴的帝 国主义国家,威胁亚洲和平。
3、莎士比亚(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哈姆雷
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
2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 一、根本原因: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时间:15-17世纪
.
3
•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往. • 2)为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
夺、扩张和侵略.
• 三、《人权宣言》 • 1、基本内容:
.
8
•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 的。
• (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 (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018届中考复习北师大版历史九上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共52张PPT)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P72
俄国1861年农奴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1853年的克里木战争。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1861年改革的原因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克里木战争中俄国的战败进一
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
内矛盾。----直接原因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2消极作用:
农民负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 制没有发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近代
化步伐依然缓慢。
俄国1861年农奴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 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 力。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 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内忧: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威胁了幕 府的统治。
2、外患:民族危机 (美国最先逼日本签 订不平等条约 黑船事件
1868
P85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1、目的: 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想一想:
为什么在19 世纪最后几十年 能够发生重大的 科技革命和工业 革命?
P90第一段小字部分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P90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原因)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表现)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电力的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爱迪生的发明 P91 他被称为“发明大王”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改革 P76 材料分析:
历史:第三单元-近代社会发展与终结复习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划分两个不同 时代的革命: • 1、经济上: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 和垄断组织,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生 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2、政治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 本主义时代;开始调整政策,缓和矛盾,使 社会稳定。 • 3、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 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水平上升,精神 生活亦更丰富多彩。 • 4、不足: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贫富差距悬殊;强国对弱国的侵略、瓜分、 掠夺加剧。
第19、20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世纪末20 世纪初 • 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结果 • 2、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 3、英德矛盾:世界霸权、殖民地问题 •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 初 • 1、帝国主义的焦点:巴尔干半岛 • 2、同盟国:德、奥匈、意 • 3、协约国:俄、法、英(地图)
• 4、(1)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 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 (3)评价: • 积极作用: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 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得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目标 具有积极作用。 • 局限:由于改革是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2、目的: 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改革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师用导学案
课题:九上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总第 24 课时主备:审核: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2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4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及爱迪生的发明,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5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复习重难点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2、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复习过程自主空间一、自主复习:1 、1861年改革(原因、目的、时间、人物、内容、实质、作用)2 、美国内战(原因、爆发标志、初期形势、转折、结果、意义)3 、日本明治维新(原因、倒幕运动、改革时间、性质、目的、内容、影响)4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概念及表现、核心、主要发明家及发明、影响、特点)5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过程、性质、后果)6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标志、作战双方、主要战线、最残酷的战役、结束、结果、性质、影响)二、单元知识梳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德发展最快资本主义政治、第二次工业革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想要列强掀起了争夺霸为在竞争中增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权和殖民地的狂潮实力,战胜对手开始了缔约结盟三国同盟争夺的焦点:一战三国协约地区三、复习检测:1 、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 )A.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C.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课件北师大版
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或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 力。); 消极作用:拿破仑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 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 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前提:1688年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1、1765年,(英)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83年,(英)瓦特改良蒸汽机并与工 作机连接在一起, 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的原因:
英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对印度的宗教歧视引起了印 度全社会的不满。 2、起义的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人物:章西女王,主力:土兵 4、起义的结果:失败告终。1858年开始英国直 接管理印度事务 5、意义: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 精神。
3、1807年,(美)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4、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使人类迈入火车时代。(影响)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1、工业化速度加快;工厂开始集中,工业 城市兴起; 2、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大工厂制度建立。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杜集中学: 陈世光
2017年11月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时间:14-16世纪
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
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延续一千多年,拜占
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
肆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3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阶段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经济、大学兴起 (1)政治:西欧封建制度普遍确立(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早期资产阶级诞生(西欧中世纪城市
柒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知识点1 基督教的兴起
时间 1世纪
创始人 耶稣
诞生地 巴勒斯坦地区
教义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发展 国教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罗马国教。 与传 播 发展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推动基督教的发展。
影响
①基督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利用,形成思想的上的统一, 经济上的协调,从而形成完整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②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③对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如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 文学艺术等。
的兴起和自治城市的出现),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3)思想文化: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促进了学术发展和新思想的萌发;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居特色的拜 占庭文化,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2.中外联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华;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传 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封君封臣制度
形
查理曼帝国
成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文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PPT
欧洲的封建时代:5世纪—1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 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中世纪时期
一、基督教(西欧封建思想)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欧洲文明又被称为 “ 基督教文明 ”
1、兴起: 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巴勒斯坦地区 2、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3、教义: 耶稣就是“救世主”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 斗争方式: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等手段取得“特许状”
• 影 响:形成了市民阶层,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六、中世纪的大学(西欧封建教育)
1、起源:12世纪 教师行会、学生行会
2、代表大学: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3、基本特征:
得到教会或国王的支持
有自主权(大学自治)
有特权
欧洲 中世纪
公元476-公元 1640
政治支柱: 封君封臣制
经济支柱: 庄园经济 瓦解
城市的兴 (形成市民阶层, 起和自治 出现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支柱: 基督教
冲击
大学的兴起
(反映了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要求)
七、拜占庭帝国
八、《罗马民法大全》(欧洲民法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插页
五、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自 由
——德国民谚
自治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 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 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既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
• 类 型: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查理大帝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课件
4.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 5、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上古文明
东方文明 大河文明 农业文明 专制统治
西方文明
海洋文明 商品经济 民主政治
文明古国
位置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西亚】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教义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 生平等”
平等、博爱、互助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安拉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产生背景: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平等、自由、幸福的情况 下产生的。 2.主要教义:大都宣扬忍耐、顺从、修行等主张,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 盾,并被统治者利用。 3.重要影响: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显著 影响,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应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特点 646年,孝德天皇决定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内容: ①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颁给公民;实行租庸调 制度,统一赋税。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重工业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石油 电力、内燃机 (最重要发明:发电机、内燃机) (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电灯等 (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 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89-1794 攻占巴士底狱[1789 7 14]
九年级历史上册综合复习课件北师大版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工
西方列强加紧对
外殖民扩张—
印度民族大起义 殖民地人民(rénmín)反抗
业 —市场、原料
拉美独立运动
革
命
工人运动和社会
(
主义运动产生并
g
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革命
ō
n
第五页,共18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gōngyègémìng)
资本主义国家(guójiā)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德崛起;英法衰落
重新瓜分(guāfēn)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六页,共18页。
1.背景: ①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sīxiǎng)、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 的发展 ②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sīxiǎng)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 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sīxiǎng)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③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 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 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sīxiǎng):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 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sīxiǎng)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 的思想(sīxiǎng)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7.意义: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sīxiǎng)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 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sīxiǎng)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5·东营学业考)下列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结果 C.帝国主义国家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出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 了缔约结盟的狂潮,由此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因此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 结果,故本题选B。
四、人物类 1.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3日,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自上而下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2.林肯:领导南北战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美国发展。 3.明治天皇: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 义发展道路。
4.(2015·南昌中考)“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 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 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 ) A.废藩置县的成果 B.文明开化的影响 C.殖产兴业的成效 D.对外扩张的结果
三、原因、目的类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3.俄国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国内矛盾激化。
4.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5.帝国主义国家结盟的目的——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 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二、之最类 1.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解放黑奴的总统及颁布的文件: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3.最早发明汽油内燃机汽车的是德国人卡尔· 本茨。 4.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的工程师是美国的亨利· 福特。
5.最早发明飞机的是美国人莱特兄弟。 6.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考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核心知识】
【感知中考】 1.(2015· 南通中考)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 资本主义时代 ( )
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对图表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所占殖民地极不相称,英国和法国的工业产量退居世界 第三、四位,但是占有的殖民地却分别居第一、二位;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产量分别跃居 到世界第一、二位,但是占有的殖民地却分别居第五、第四位。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单元复习课 第三单元
【线索导引】
【重点解读】 1.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2)日本和俄国分别通过明治维新和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范围得以迅速扩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加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以电力的发明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2)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A.飞机的发明
B.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火车的问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插图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插图有六条能源开采量曲线: 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题干要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 开采量大幅度上升”,飞机的发明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以“石油”为燃料,A 符合题意。C、D主要以煤炭为燃料。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3)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
一、标志类 1.标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废除农奴制改革。 2.标志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事件——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3.标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明治维新。
1.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 度 (2)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 卖 日本明 (3)实行征兵制,建立警察制度 治维新 (4)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 统治 2.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摆脱了民族危机。也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殖 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五、时间类 1.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2.1861年,俄国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改革。 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4.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1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核心知识】
俄国农奴 制改革
1.措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还能以赎 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获得解放后的农民 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2.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农民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 济包袱,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 的改变
5.(2015· 潍坊学业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 的共同点是 ( ) A.推翻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分析问题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改变了社会性质,俄国与日本从此都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一生之中共有2 000多项发明, 被称为“发明大王”。 5.卡尔·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 6.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幅度提高汽车产量。
7.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 件”。
1.措施: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美国南 2.影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 北战争 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 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 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知中考】 1.(2015· 兰州学业考)1861年,伊凡获得人身自由,同时他交纳了一定的赎金得到了一块 “份地”。由此推断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及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切入点“1885-1890年” “日本明治政府”。“1885-1890年”日本政府正在进行明治维新,材料从“经济方 面”,具体通过“棉纺厂”“纱锭”的数量变化和“棉纱”的产量变化,说明“殖产兴 业”的效果显著。A属于政治方面,B属于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D属于军事方面。故选 择C。
3.(2015· 丹东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本题切入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 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因其 残酷性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选择D。
人类进入“蒸汽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影响 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感知中考】 1.(2015· 吉林学业考)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出行更加方便。下列科技成果属于交通工 具的是( ) ①火车 ②内燃机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5·贵港中考)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 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 D.自卫战争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 国主义掠夺战争,只有塞尔维亚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它不能改变第一次 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4.标志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 应用。 5.标志现代工业的崛起——“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大国——德、法、俄三国。 7.标志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事件——1907年,英国与俄国签订军事协约。
8.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标志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战役——凡尔登战役。 10.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考点2 两次工业革命 【核心知识】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工业革命 标志 主要 国家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
能源
煤
电力、石油
工业革命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第二次工业革命 碳丝灯泡(爱迪生) 汽车(卡尔·本茨) 飞机(莱特兄弟)
重要 发明
基本 特征
改良蒸汽机(瓦特) 火车(史蒂芬孙)
3.(2015·黄冈学业考)150年前,美国内战结束,这场战争结束的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 A.消除了南北方人民的矛盾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消灭了种族歧视 D.维护了联邦统一 【解析】选D。1861—1865年,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属于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最主要功绩是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巩固了统治。故选择D。
3.(2015· 聊城学业考)阅读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