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三大改造 (1)措施 ①农业:参加农业 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 的高潮。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结果:1956 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
2.城市 (1)背景: 农村改革 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 城市 ,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3)内容:增强 企业活力 为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第3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 “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 五”计划的重点是在 A.东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析]
“ 一五” 计划是在苏联帮助下制定实施的,主要
在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东北地区实施,这从“一 五”的建设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方面也可以推断出来,故选 A 项。
第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复习本专题要结合必修一的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设和祖国统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必修三的 专题四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有 机结合起来。最好是将新中国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新中国 建立初期、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 期,并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放在一起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

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
根本原因是
()
每5年机器和工具平均年进口值 单位:1 000海关两
时间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具中所占比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因此 C、D 两项不符合材
料体现的数量增长的主旨; 1912~1916 年和 1917~1921 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农机具进
口呈上升趋势,但此时国民政府还没成立,故 A 项错误。 形成材料反映的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虽产生并取得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
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寻
中国现代化建 (2)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
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设道路的探索 (1978 年至今)
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 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优越性
经营方式落后,个 不仅调动了农民的
体力量薄弱,无法 积极性,也有利于改
发展后果不同 采用农业机械和 革农业经营结构,有
新技术、束缚了生 利于我国农业的商
产力的发展
品化、现代化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例1 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最深刻
的变化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重泛滥开来,造成___________ 社会生产力 的极大破坏。
(2)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 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4. 启示 :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 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
A.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解析 答案
)
B.土地改革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由“为钢而战”、“土炉”等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 C
练1 再现历史场景考查经济建设的曲折 (2017· 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 )某一时期有位中国村干 部对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看 你走哪条,要走社会主义的在桌上签名入社。”“谁
【时空坐标】
【认读要领】 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 :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1949~ 1956年 )、全面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956~1976年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新阶段(1978年至今)。 四大重点:“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八大”与“大
正是经济建设 “ 左 ” 倾错误产生发展时期,可知 C 项符合 题意。 答案 C
练3 史料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7· 金华十校期末调研)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冷战到全球
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
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 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 位相吻合的是( )
提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即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精练· 选考题组]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营企业建立并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

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第21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提示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考点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实事求是②经济规律③改革开放④包产到户⑤联产承包⑥企业活力⑦深圳⑧秦皇岛⑨开放区⑩浦东考点二①生产力②发展③市场经济体制④邓小平理论[巧学妙用]1.图示解史——十一届三中全会2.构图解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图示解史——对外开放格局4.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5.图示解史——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6.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图说历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考法1 对经济体制改革特点的认识【考题1】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 C『方法突破』解答表格型选择题要全面分析,例如该题,回答变化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从1979年到2003年;二是注意指数的变化总趋势是增长。

第21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 第21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 信息化 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 1.原因: ___________ 政府 进步; ___________ 大力支持。 1995 2 .概况: ___________ 年始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 务。
成才之路 ·历史
岳麓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 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岳麓版 · 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四单元 第21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随 堂 演 练
第四单元 第21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1.阅读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你能得出(
)
第四单元 第21课
镇化、互联网三个方面阐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四目“时尚中国”主要从生活观念以 及服饰、居住、语言方面阐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 变化。 本课主干知识体现了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
第四单元 第21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第21课
小康 _________ 迈进。 (3)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第四单元 第21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岳麓版 ·历史·必修2
4.经济发展的目标 十六大 (1)2002 年 , 中 共 “ ___________ ”提出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力争在 ___________ 优化结构 和 ___________ 提高效益 __________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采取保护中农 和小土地出租 者,稳定民族 解放了农村生 资产阶级,废 产力,为农业 除地主阶级的 生产的发展开 封建剥削的土 辟了道路 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原因 (1)小农经济难 以满足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 (2)革命时期的 成功经验证明 依靠合作社的 统一经营可以 形成新的生产 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
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原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目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过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业失去了活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
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 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
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
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律。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领导人思想转变及影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 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 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 的思路。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解 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体制改 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0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02
03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04
政治制度完善与民主法治进步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领导水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 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0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邓小平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阐 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典型案例分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 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 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灾难性 破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含解析)

第21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名师导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少量的非选择题;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及影响、国企改革的背景、对外开放的影响。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____________办事。

(4)做出实行____________的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___________。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___。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____________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要点突破] 要点一 三大改造的完成
史料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变化
[识图解史] (1)图示显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占了 绝对优势,图示体现的重大史实是什么? 提示: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的根本变革,社会主 义制度基本建立。 (2)实现对个体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提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抓住时间是“1953年”这一关键信 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正文中抓住“老孙归社”这一信息 理解。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老 孙归社”是指老孙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A
练2 考查表格数据里的历史信息 (2014·浙江学考)阅读下表: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 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 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 宝贵的发展机遇。
[要点突破] 要点一 中共八大的召开
史料 (2016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 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 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 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 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 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 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解析 1966~1968年处于“文革”时期,工业总产值和 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处于下降趋势,很明显是受当时政治 形势的影响。C、D两项只是当时“文革”动乱的某一方 面;严重自然灾害主要是在1960年。 答案 A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后取得的。

中国近代以来,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落后保守的社会政治制度,从1840~1949年,百年之间的经济进步微不足道,整体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充分表明,要推进经济进步和工业化,首先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

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危害 • 1)大跃进运动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2)人民公社化运动 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 2、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3、1959——1961我国经 历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时期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水 平不相适应
由亍纠“左”迚程癿中断,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地 撕毁合同和严重癿自然灾害,因而出现了1959— 1961年违续三年癿严重经济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 了丌应有癿灾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 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癿初步基 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迚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 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丌能造。”

“大跃迚”癿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 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癿高速度。

这种完全远反客观经济规律癿盲目 蛮干,丌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癿巨大浪 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
民社……人民公社癿特点叫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癿合作 社幵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癿人民 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 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
1966---------1971------1975-------1976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调 整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
地球人都知道
(1969年癿)7月21日,美 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 这一重大事件癿时候,大多数 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 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 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 为“亚洲四小龙”癿香港、台 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 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 癿阴影,开始了经济癿复苏。 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癿重要 时期,中国癿脚步却停滞了整 整十年。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话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相得益彰2013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保证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年底前将国有、集体企业等“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基本完成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落实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的政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
提示
2.改革开放后民众物质生活的变化 材料 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 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 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 的特点。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3)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提出实施 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
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趋势: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形。主要有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
提示Leabharlann 3.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立的标语。
史料解读 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时间”“金钱”“效率”“生命”进行分析。
问题思考 材料中的标语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何变化? 提示 标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也说明现 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 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创 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3.理解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生活
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带来的变化。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 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总量与最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1)1990年在世界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2)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3)2006年跃居世界第四。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梳理 第21课时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梳理 第21课时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教版)

第21课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必修2P50~53)1. 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1953~1957年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意义: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三大改造(1) 时间:________年。

(2) 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走________道路。

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④结果:到________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⑤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3. 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 时间: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主要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训练1.“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2.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股息红利”“定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内容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D项与此相关,故选D项。

答案 D3.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

”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中共八大召开时B.三大改造完成时C.“一五”计划结束时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答案 B4.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956年初,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商店开业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B.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D.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解析根据“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高考历史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必修21.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析:选B。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的集体经营,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A项不是解决当时的问题的措施,故A项错误;B项解决的是改革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C项是农村改革内容,但不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故C项错误;我国农村改革只是改革土地的经营方式,仍保持土地公有制,没有“变革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

2.“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

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

由“签订合同”“多劳多得”可判断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

“土地改革”是改变土地所有制,不是生产分配关系。

“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会出现“多劳多得”现象,故B、C两项错误。

3.(2016·温州模拟)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解析:选D。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1980年9月,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真题体验
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五” 计划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主干知识上。试题坚持能力考查,同时呼 应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以真正达到学以 致用、以史为鉴的目的。
制粮食市场与农村政权建设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说明国家将农民的经济生活纳入到了国家计划体制之中,这是计划经济体
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国家控制粮食市场有利于工业化建设,但与劳动力
资源无关,故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特点与成就 6.(2018课标全国Ⅱ,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 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 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
住宅建设投资比重下降,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不代表
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被大力压缩,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
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真题体验
名师点评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 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 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过度重视往往会造成 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是轻工业出现问题。 这两个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最后导致了苏联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训练1.“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
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2.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
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
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
的变化,主要因为( )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股息红利”“定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内容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D项与此相关,故选D项。

答案 D
3.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
达了社会主义社会。

”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一五”计划结束时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答案 B
4.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1956年初,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商店开业
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B.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D.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解析根据“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6年3月宁波模拟)“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文中的“大会”指的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解析从“主要矛盾变化”“工作重心转移”等信息可判断为中共八大。

故选B项。

答案 B
6.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解析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故C项错误;八大属于经济探索会议,与革命经验总结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6·温州十校高一联考)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
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关于这一指标
评价准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判断,这一时期应是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工业的高指标,从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会促进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这一做法违背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故B、D两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
8.(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读下图。

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
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根据时间“1958年”,以及“超过英国”等内容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因此
它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答案 A
9.(2016年9月嘉兴教学测试)“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
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

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
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解析材料反映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流行口号。

答案 B
10.(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
气息。

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解析①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②反映了“大跃进”时期,③反映现在社会生活,④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 C
11.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
解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

答案 B
12.“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但在1971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

出现这一历史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解析“文革”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A项出现于60年代初;“文革”(1966~1976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除B、C两项。

答案 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1)材料一两图反映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图示显示的大会中心内容是什么?有何地位?与材料一有何联系?
答案(1)事件: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

(2)内容:客观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地位: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探索。

联系: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八大召开的背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解析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背后隐藏的规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答案(1)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