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艺术性
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
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作者:刘曲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7期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 1931-)是当代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
门罗自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小说以来,迄今已创作发表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均获得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艾丽丝·门罗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吉勒文学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诸多国内国际大奖。
2013年,82岁高龄的素有“加拿大契诃夫”美誉的门罗,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的小说质朴清新且叙事独到,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洗去铅华后的自然回归之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罗风格”,但是较之于欧美评论家进行的深入而有系统的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似乎显得苍白而匮乏,而且大多数集中于整体印象式的批评研究,针对于具体的主题表达、语言特色、写作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则少之又少。
本文即试图结合艾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小说《逃离》,探寻其独到的叙事风格。
《逃离》(《逃离》,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以多维的叙事视角和纵横交错的叙事手法深刻表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困境和百般犹豫之后的逃离与回归,揭示了女性善良敏感天性中的隐忍与坚强。
一、《逃离》中的多维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即“叙述故事时的观察角度”。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逃离》采用全知视角模式,通过空间视角和人物心理视角的综合应用,不但成功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盲目憧憬但又对过去情感及生活无限留恋的复杂而无奈的心情,同时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充分地描绘出卡拉试图挣脱丈夫束缚但又最终选择回归的迷惘。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开放包容的性别艺术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2359(2018)01—0084—06
20世 纪 60— 80年 代 “后 学 ”兴 起 ,“后 学 ”拆 谈 及 一篇 小说 从 女 眭的视 角来 讲述 是 否会 对 她 而 解 了逻 各 斯 中心 主 义 (1ogocentrism),颠 覆 二 元 对 言更 重要 时 ,门罗也 坦言 :“我认 为 这并 不 重要 ,但 立等级思想 ,强调多元性 、边缘性 与异质性 ,后 女 我也 一直 明 白 自己是 个 女人 。”弗 雷 德里 克 ·詹 姆 性主义也在这股浪潮 中呈现多元 、动态 、不确定的 逊 (Frederick Jameson)认 为 “一 切 文 学 ,不 管 多 虚 发 展 态势 。活跃 于此 时文 坛 的加拿 大 著名 短 篇 小 弱 ,都必定渗透着我们称之为的政治无意识 ,一切 说 家 艾 丽 丝 ·门罗 (Alice Munro,1931一)在 作 品 中 文学 都 可 以解 作 对群 体 命运 的象 征 性沉 思 ”_2l印。虽 聚 焦 于女性 ,用 细腻 深情 的笔触 描 摹 了普 通 女性 然 门罗不 认 为 自己是 女 性 主义 者 ,但 她 也毫 不 避 作 为 妻 子 、情 人 、女 儿 以及母 亲 的生 活 ,表 达 了 她 讳 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于是 ,作为女性作 对 女 性生 存状 态 和未 来 发展 的独特 思 考 。作 为 一 家 ,她对女性群体的命运进行了辩证思考。她小说 名主要讲述女人们的故事的女性作家 ,读者总是 中的 女性 或 追 求 平 等 ,向往 自由 ,反抗 男性 压 迫 ; 倾 向于将 其 与女 性 主义作 家关 联 ,挖 掘其 作 品 中 或 着 迷 于女 性 自身 魅 力 、依 恋 家 庭 、牵挂 孩 子 ;亦 隐含 的女 性 主义 思想 。然 而 ,门罗本人 却 极力 反 对 或娴 熟 地游 弋 于家 庭 与事 业 之 间 ,这一 切 均反 映 这 种 贴标 签 的做 法 。她在 接受 访谈 时 明确 指 出 ,她 了门罗 对女 性 生存 状态 的关 注与 哲 学反 思 ,也 体 在 写 作 时从 未想 到任 何 “女 性 主 义政 治 观 点 ”【1】13 , 现 了其谦 逊 含 蓄 、非 教条 式 的 “后 ”女性 立场 。她 颠 而 只 是 关注 “故 事 要讲 述 什 么 ”【1] 。尽 管 如此 ,在 覆了传统男女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打破 了传统 、
爱丽丝·门罗:14部小说集,82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
爱丽丝·门罗:14部小说集,82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当代国际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自少女时代,门罗便开启了伴随她一生的写作生涯,先后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将爱丽丝·门罗评为“世界一百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2013年,瑞典文学院将该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82岁高龄的爱丽丝·门罗。
爱丽丝·门罗由此成为第110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该奖项第13位女性得主,并且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
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并称“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
1968 年,爱丽丝·门罗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备受好评和关注,并将当年的加拿大总督奖收入囊中。
至此,爱丽丝·门罗逐渐确立了她在加拿大文坛的地位。
之后,门罗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艺术水平更为精进。
1976至1990年,门罗先后出版了《你以为你是谁?》《木星的月亮》《爱的进程》和《我青年时代的朋友》四部短篇故事集。
其中,1978年出版的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为她赢得第二座加拿大总督文学奖,1986年出版的小说《爱的进程》为她赢得第三座加拿大总督奖。
可以说,爱丽丝门罗,凭借精湛的写作和短篇小说成就,在加拿大文坛上演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帽子戏法”。
20世纪90年代之后,年届六旬的门罗依然笔耕不辍,又陆续出版了《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石城远眺》《太多欢乐》和《亲爱的生活》等七部短篇故事集。
2009年5月,由于作品一贯的极高水准和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毫无争议地荣获第3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于2004年隆重出版,读者好评如潮,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
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
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摘要】《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其艺术特色体现在情感细腻、人物描写细腻、叙事流畅和深刻揭示人性方面。
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刻画了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叙事风格自然流畅,读者仿佛置身感受着故事的发展。
故事中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结尾处,小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赋予读者启示,展现了艾丽丝?门罗卓越的写作技巧。
通过对这些艺术特色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带来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逃离》,艺术特色,情感细腻,细腻的人物描写,自然流畅的叙事风格,揭示人性的深刻,深刻的思想内涵,赋予读者启示,展现艾丽丝?门罗卓越的写作技巧。
1. 引言1.1 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她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逃离》中的角色形象生动而真实,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被刻画得深入且细腻,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挣扎和矛盾。
门罗的叙事风格自然流畅,行文间自如转换,不拖泥带水,让读者沉浸其中。
她巧妙地展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情感交织,让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逃离》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人性的鉴赏品。
通过揭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挣扎,门罗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会在故事中找到启示和思考。
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她卓越的写作技巧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为读者带来了一场感性与理性的碰撞,让人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和反思。
2. 正文2.1 情感细腻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情感细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纷繁复杂。
在《逃离》中,主人公艾米丽经历了种种变故和挣扎,她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困惑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艾丽丝·门罗的消解艺术
乐影子之舞》 荣获加拿大 总督 文学奖 ,此后 门罗 因其作品频频获奖 而声名鹊起 ,直到 2 0 1 3年斩获 诺 贝尔文学奖更是将门罗推上了短篇小说女王的神 坛之 上 ,门罗受 到 了更 多 的赞美 和 关 注 。艾 丽丝 ・ 门罗 和契 柯夫 一样 ,都 迷 恋于无 法 逆转 的时 间 以及 它给我 们带 来 的令人 悲 伤 的无 力感 ( G a r a n H o l — c o mb e ) 。她 的作 品 风 格 简 练 纯 粹 、细 腻 感 人 并 且
,
LI U Ho n g—y u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D e p a r t m e n t ,X u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 2 1 1 1 1 ,C h i n a )
接 近人 性 。 门罗 常怀着 一种 悲悯 之 心讲 述着一 个个 满 含悲 伤 的故 事 ,其 中 自有 一股 暗 流涌 动去启 发读 者 凿开 文 字 的壁垒 探究人 与人之 间微妙 曲折 的种种 关 系 ,窥见 人 心深 处 隐秘 的伤痛残酷绝望、孤独清冷都赤裸呈现 ,带给
c l o s e t o h u ma n i t y w i t h d e l i c a t e p u r i y t f r o m f e ma l e 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 t h e i r i n n e r wo r l d . Mu n r o ma k e s a n e x p l o r a i t o n o f
第3 7卷 第 4期 2 0 1 5年 4月
爱丽丝·门罗作品的特色
爱丽丝·门罗作品的特色人事无常情事如烟——爱丽丝·门罗作品的特色由于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门罗得到“当代契诃夫”的美誉。
不过,二者的写作风格并不相同。
门罗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要展现她们的内心世界。
小说在叙述上,也常打乱时空顺序。
小说中的人物都来自同一个小镇,也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乡。
所以,也有人将她与一些乡土作家并列。
但是,她的作品并不展示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
她描写的小镇人际关系,更具开放性和普遍性。
因此,有评论者认为,她更接近美国作家福克纳,以及将中国带入世界的鲁迅。
门罗的小说不按时间顺序叙述,有时从后往前叙述,有时故事在中途结束。
据说,这正符合她对世界的看法。
她认为,人们生活中的事件从不是按情节线索那样发生的,而是不明不白地突然就发生了。
读她小说时,你不知道故事中的人物会发生什么事,就像真实生活中常会出现的那样。
她的故事提示读者,生活是反复无常、不定形和不稳定的。
机会、幸运、偶然的选择等,常会对一个人的生活起重要作用。
在她的小说中,有的人不放过能使自己脱离单调日常生活的机会,而另一些遇到这种机会的人,却担心自己要失去熟悉的一切。
个人的意志愿望和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之间产生的复杂影响,是她作品常见的主题。
在一些故事里,门罗探索社会压抑的来源,或揭示自认正确和自我中心人物的不安全感。
她让读者看到,事情往往比表面上显示出来的要复杂,而且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
疾病与死亡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门罗作品中也频频出现。
对于每个人物来说,亲人的疾病和死亡都是突发事件,都给她们带来不可避免和难以预料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发生突变,在亲密和疏远之间摇摆:有时亲密关系突然降临;有时关系又突然变疏远。
有时爱情像雷霹一样发生,而且还带有恶兆;有时,从未预想过的性吸引改变了主人公的整个生活。
人物的内心变幻不定,充满神秘。
有的人物先是对自己本身充分肯定,可逐渐对自己赖以生活的基本假设产生怀疑;有的人物的行为让人感到惊讶,但同时又让人觉得非如此不可。
爱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的叙事艺术
53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第 32卷 第 5期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不确定性;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非线性叙事 中图分类号:I71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8)05005304
《亲爱 的 生 活 》是 门 罗 的 最 新 作 品,讲 述 了 平 凡生活中的逃离与回归、意外与偶然、生命与死亡、 伦理与责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 斯特伯格认为 《亲 爱 的 生 活 》是 “最 具 门 罗 个 性 的 作品”。门罗自己也表示,这是她最好的作品。这 部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小说所体现出的独一无二 的现实感,更在于独特的“门罗式叙事”艺术。
《漂流到日本》中的有妇之夫的两次出轨都源 于偶然性事件的发生。格丽塔在一次作家聚会上 偶遇 哈 里 斯,两 人 相 谈 甚 欢,此 后 对 他 念 念 不 忘。 格丽塔突然受邀去多伦多小住,偶然有了再见哈里 斯的机会,格丽塔去信给哈里斯希望再相见,于是 有了故事开头的月台送别。谁曾料想,火车上居然 遇到了瑞格,两人在车厢厮混,导致女儿走失。格 丽塔内疚无比,深受内心伦理道德的谴责,决定改 邪归正。天不遂人愿,火车到站,等待她的却是心 心念念的哈里斯。一系列偶然性事件让格丽塔的 人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连她自己也无法掌控自己 的人生轨迹。正如迈克尔·特拉斯勒所言:“门罗 笔下的人物最终发现他们对个体自制的渴望和对 统一的个人叙事风格的追求都因难以预料的环境 和无法控制的事件而受挫。”[5]
课题研究论文: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
97803 艺术理论论文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在加拿大文学界,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当代契诃夫”著称。
门罗所写的都是些生活琐事,故事大多发生在加拿大南安大略的偏僻小镇上。
她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向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微观缩影,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捕捉生活中令人绝望的真相,因为门罗所写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她用女性的敏感关照人的内心世界,于善恶中洞见人性的幽微。
在这里主要分析门罗小说《逃离》的写作特色。
一、纯粹的女性视角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是近乎纯粹的女性世界,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讲述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故事,展现女性的婚姻状况、思维方式和精神情感,所截取的都是一个女性生命中重要的横断面,如:相遇、爱情、死亡等。
门罗笔下的众多女性都具有现代进步性,她们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反抗,渴望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这些女性身上也存在诸多矛盾,坚强与懦弱、崇高与欲望同时存在于她们的个性中,并最终影响了她们人生的轨迹。
这也使得门罗作品中的女性大都充满了悲情色彩,她们在琐碎平庸的生活中挣扎,最终却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例如,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就塑造了一个想要逃脱自己婚姻和窘境的女性形象,她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与抗争,可是在脱离了原本的生活之后,她却对未知的新生活感到巨大的恐惧,无法找回自我。
最终,她还是回到了以前受压制的不自由状态之中。
门罗笔下多有这样的女性角色,而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生活的无情。
同时,年长女性与年轻女性之间的关系,也是门罗作品的关注点。
她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联系,在门罗的小说中被处理得微妙而复杂,超越了一般作品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相对单一化的联系。
例如,在小说《激情》中,比起女主人公格蕾丝的未婚夫,格蕾丝与她的婆婆相处得更加融洽、温馨,婆婆似乎更了解格蕾丝的内心世界。
这些女性之间的关系也正是门罗作品中值得深深思考的地方,无疑为作品的内涵增加了无限的外延。
从《好女人的爱情》看艾丽丝·门罗的叙事艺术
摘 要 : 《 好 女 人 的 爱情 》是 作 者 在 叙 事 技 法 上 的 一 次 创 新 。从 时 空 交 叉 的 叙 事 结 构 、 多元 并 存 的 叙 事
分 析 了小 说 的 叙 事 艺术 。作 品通 过 独 特 的叙 事 手 法 表 现 了人 在 现 实 面 前 的挣 扎 与 妥 协 ,使 读 者 感 受到 看 似 平 静 的 现 实生 活 背后 的 暗 流 涌 动 ,在 主 题 和 风格 上 突破 了浪 漫
小说 的局 限 , 增 添 了成 长 小说 和 哥 特 小说 的要 素 ,实 现 了作 家创 作 上 的 突破 。
关 键 词 :时 空 交 叉 ;浪 漫 小说 ;成 长 小说 ;现 代 主 义
中 图分 类 号 : I 7 1 1 . 0 5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3 0 7 9 ( 2 0 1 7 ) 0 4 — 0 0 7 9 - 0 5
《 好 女 人 的爱 情 》是 加拿 大诺 贝尔 获 奖 作 家艾 丽 丝 ・门 罗迄 今 发 表 的 “ 最 大胆 的小 说 集” I _ I _ ,是 门罗 创作 生 涯 中重要 的转 折 期作 品 。小说 集 “ 以精 彩 的细 节和 坚定 的勇气 ,奠定 了 门罗作 为 当代 最 出 色小说 家 之一 的 地位 , , E 2 ] 1 4 4 。加拿 大 门罗 研 究 专 家达 菲 认 为 ,小 说 集 “ 是 门罗 的代 表 作 ,它 所 蕴含 的 深 意 、复 杂 的 内容令 这部 作 品引人 入 胜” l _ 3 l J 1 。小 说集 的首 篇 即 同名 小说 《 好 女 人 的爱情 》 ,主题仍 然
A V i e w o n A l i c e Mu n r o ' s N a r r a t i v e A r t B a s e d o n t h e L o r e o f a G o o d Wo ma n
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评《公开的秘密》
- I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林 产 工 业BOOK REVIEW书 评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评《公开的秘密》王 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发展,哥特风格逐渐从宗教领域走向自然化、大众化道路,被广泛应用于雕塑、绘画、文学、影视等艺术领域。
艾莉丝·门罗是当代哥特艺术风格小说家的代表,他将这一风格引进加拿大,通过文字赋予其加拿大风情,创新发展了这一艺术手法。
《公开的秘密》(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是艾莉丝·门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书充分展现了哥特式艺术风格特征,体现了作者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概括:一、以反差和矛盾的书写手法制造故事情节的张力感如果读者稍加留心,便可发现该书的书名就蕴含着一个矛盾。
“公开”和“秘密”是冲突的。
秘密之为秘密恰在于它是未被公开的。
作者通过拟定这样一个书名,制造一种思维张力,第一时间将读者带入某种不确定、不愉悦的状态,这正是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
其次,构成该书的八个短篇故事都采用了制造反差的方式安排故事情节。
一方面,不断允诺要向读者公开秘密,但另一方面,每到即将公开的时刻,作者便刻意闪烁其词,让秘密在看似被揭晓时又被隐藏起来。
整部小说中充满了这种“显-隐”的反差情节,故意将不相协调的情节放置在一起,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让人不仅在理性上觉得不可理解,而且在情感上备受冲击,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体验状态。
二、以刻画平凡女性的悲伤遭遇营造故事内容的阴郁感《公开的秘密》八个短篇故事都以平凡女性为主人公,用平淡而细腻的文字,描绘她们的不幸爱情和凄苦遭遇,并以此为主线索串联其他故事情节。
然而,作者的描绘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相反,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往往善于掩饰,将自己的伤痛深深埋藏在心底,只有在不经意的瞬间才会真情流露。
例如在《真实的生活》中,本来对婚姻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的主人公米莉森特和穆丽尔却竭力劝说多丽·贝克远嫁澳洲,和仅有一面之缘的老男人结婚。
艾丽斯·门罗《逃离》中书信的艺术价值
2020年2月第37卷 第1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eb. 2020Vol. 37 No. 1艾丽斯·门罗《逃离》中书信的艺术价值何晶晶(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1844)【摘要】门罗的小说集《逃离》包括八个短篇,每篇都有书信穿插其中,构成了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书信出现在小说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既制造了悬念,又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是叙述的手段,丰富和加深了读者对作品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关键词】《逃离》;书信;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0)01-0026-05收稿日期:2019-06-07作者简介:何晶晶(1982-),女,湖南新田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艾丽斯·门罗《逃离》中书信的叙事功能研究”(SCWY19-02)。
艾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集《逃离》发表于2004年,获得了加拿大吉勒文学奖,是门罗写作风格的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逃离》包括八个短篇:《逃离》《机缘》《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拨弄》《法力》。
纵观学者们的研究,虽然从叙事策略、写作风格、语言特色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对小说进行了探究,但都集中于开篇之作,鲜少提及其他篇目,在广度上稍显欠缺。
首先,叙事学是研究《逃离》的一个重要视角,傅琼从叙事及文体两个方面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及其心理[1]94-97;谭敏、赵宁论述小说双线交错的叙事进程和停顿、重复、省略等叙事技巧的运用[2]48-52;赵军涛分析了小说中的叙事顺序、叙事节奏和叙事频率[3]69-76。
论艾丽斯门罗《漂流到日本》的时间艺术
论艾丽斯门罗《漂流到日本》的时间艺术作者:陆烨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5期摘要: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在叙述时间方面极具特色。
门罗采用错乱的时序、张力十足,反差巨大的时距节奏和多样化的频率技巧,将小说编织成立体流动的文本。
小说家们打碎时间,重构一种新的,甚至是“无序”的逻辑,是对人类“存在”与“进步”,“真实”与“虚构”的反省、质疑和思考,也是对文学秩序、规则的突破和重建。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漂流到日本》叙述时间艾丽丝门罗以其卓越的编织技巧和对短篇小说敏锐精准的把控能力被誉为“当代契诃夫”。
虽然评论界对其小说多有研究,但大部分都聚焦在“女性主义视点”和对《逃离》等具有某种典范意义的文本的伦理解读上,忽略了形式的纵深探索。
在2014年出版的门罗小说集《亲爱的生活》里,第一篇小说《漂流到日本》非常显著地运用了时间错综的艺术手法,不论是从单纯的审美体验来说。
还是从对小说哲学意蕴关涉的角度看,都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文学功能。
本文将以叙事学理论范畴下的“叙述时间”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小说叙述时使用的时间技巧及其意义。
一、时序:在两个叙事维度间错落交替小说的开端是彼得在火车站台与妻子女儿挥手告别的场景,从第二段就拉开了倒叙的序幕。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我们可以据此将叙事文本分为两个维度,在自然时间中发生的是“第一叙事”;而与此相对,“倒叙”或“预叙”构成“第二叙事”。
门罗并未把所有倒叙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时间片段和清晰的层次,而是采取了第一叙事(将之命名为A)与第二叙事两条线索交叉展开的呈现方式。
以“过去——现在——过去”的模式生成时间序列并不断循环。
小说第二段从火车站的场景一下“闪回”到了“彼得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结构上极具跳跃跌宕的张力,从故事中断到第二叙事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跨度为几十年。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艺术特色论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艺术特色论
朱宾忠;杨文慧
【期刊名称】《长江学术》
【年(卷),期】2014(0)4
【摘要】加拿大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在我国研究渐热,好评如潮.从阅读感受和短篇小说的相关理论来看,其短篇小说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长”、“慢”、“窄”、“淡”.这些特点,有的是优点,有助于提升其作品的表现力;有的是不足,有损于其作品的吸引力.
【总页数】6页(P83-88)
【作者】朱宾忠;杨文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英文系,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英文系,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精彩纷呈的门罗体下的顿悟——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的多维解析 [J], 李雪
2.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 [J], 陈丽秋
3.逃避自由?
——也说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 [J], 王秋实
4.婚姻伦理观照下的女性书写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婚姻伦理观 [J], 毛春华
5.逃避自由?——也说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 [J], 王秋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开放包容的性别艺术
The Open and Inclusive Art of Gender in Alice
Munro's Stories
作者: 沐永华
作者机构: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出版物刊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4-89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门罗 多者并存 性别艺术
摘要: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作品中用细腻深刻的笔触描摹了普通女性作为妻子、情人、女儿以及母亲的生活,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哲学反思。
她颠覆了传统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打破了传统"性别文本"对女性特质的界定与规训,又对激进女权主义进行了反拨,回避"非此即彼"(either/or)的社会价值定位,采用"多者并存"(both-at-once)的多维视角重构了女性动态发展的多元身份,反映了其谦逊含蓄、非教条式的"后"女性立场。
总之,门罗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女性话语的独特性而非中心性,凸显女性多元的生存体验,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展现了其开放包容的性别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艺术性作者:高阳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将绘画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在门罗的作品中她善于将文学与艺术巧妙的结合起来,体现了她对艺术美学的深刻理解。
门罗运用俄国画家夏加尔的绘画来揭示人物心灵深处对父母及家乡的爱,巧妙地展示了其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门罗;《唯余收割者》;《匆匆》;夏加尔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
她的小说语言简练、精确而清晰,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内心转瞬即逝的无意识片段,连续地加以动态化描写,将人性中最隐秘、最不容易捕捉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付诸笔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物心灵的深度,通过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动和变化来预示人物的命运。
作品《唯余收割者》和《匆匆》两篇小说中,文学艺术的真实性通过对绘画艺术的独具匠心的运用得以体现,作者将文字描述精妙地转化为画,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同时透过具体的画面艺术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一、门罗创作的艺术性艾丽丝·门罗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的小镇,这也是她故事经常发生的地理环境。
童年的乡村小镇生活对门罗写作有很大的好处。
她的小说多以乡村小镇为背景,反映小镇乡土人情和其居民的家庭琐事,善写平凡人的普通生活,表现她们的悲欢离合。
门罗的作品都深深的根植于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
门罗由于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描写,使得评论者们常拿她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和奥康纳相比较,写作的地域性使得门罗的作品真实可感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再加上门罗对自己童年回忆自传性的写作使得门罗的作品独具艺术特色。
门罗自传性写作散见于她的许多作品之中,自传和虚构式的写作背后,潜隐着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门罗的写作艺术颇具特色,她的作品大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等相关内容。
研究者詹姆士·卡斯卡伦在他作品《另一个国度: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写作模式》中称门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背景、情节和主题的原型可追溯至但丁、莎士比亚以及米尔顿等文坛巨擘。
可见门罗小说创作蕴含较强的文学性。
门罗于作品中运用绘画来表现其作品的艺术性,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门罗在作品中早已将绘画艺术巧妙融入她的小说之中,例如她小说中人物没有完整的肖像描写,只有关于人物头发、肤色和服装颜色性等等的描写。
这些印象式颜色性的描写使得人物好似画中人物,鲜明独特。
如《有蝴蝶的那一天》门罗描写那些小孩子们“他们都有一张椭圆的,光滑的长脸……他们黑色的眼睛上,眼皮似乎从来没有全抬起过。
他们都长了一张困乏的脸。
他们看起来像中世纪画里的孩子,崇拜的或是祈求神灵的模样。
光滑的面孔有老人的神态,驯服,神秘,难以言说。
”小说中的人物像画里的人物,门罗绘画艺术和写作技巧巧妙结合,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去海滨》是门罗写于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小说集中的一篇故事,故事开始门罗巧妙的描写“地图上,这个地方叫黑马,……幽深悦目的榆树林和枫树林被一片稠密却不甚宜人的桦树、白杨、云杉和松树的林子取代——在午后的炎热中,路尽头的尖树变成蓝色,透明,消隐在远方,仿佛一众幽灵。
”景物描写和大量色彩的配置使得门罗用文字给我们描述一幅感觉印象中的一幅图画,这段文字的描述更能体现出视觉图画感,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色彩感强的图画。
不仅如此,门罗写于1998年的《好女人的爱情》作品中的《唯余收割者》和写于2004年《逃离》中《匆匆》两篇小说门罗运用俄国画家马克·夏加尔的绘画艺术来表达作品的艺术性及内心复杂的情感。
二、梦幻与真实《唯余收割者》和《匆匆》两篇故事是门罗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两篇故事都运用了夏加尔的画来表达作者的艺术审美。
故事都讲述了主人公对自己童年家乡和亲人的深深地爱,特别是在当她们已为人母后,那种对母亲和家人的爱的理解。
《唯余收割者》门罗巧妙的运用夏加尔奇特、梦幻的作画风格来蕴含自己对童年记忆和对家乡及母亲的爱。
门罗以巧妙精准的文字来描绘画家夏加尔奇特、梦幻的艺术:“经过小巷口,她注意到那两根门柱。
它们很不寻常,形状有点像尖塔,装饰着雪白的鹅软石和彩色玻璃片。
两根门柱都歪歪扭扭,几乎隐身在秋麒麟和野胡萝卜当中,看起来一点也不像门柱,倒像是被遗忘的某出粗俗小歌剧的道具。
一看到它们,伊芙就想起了别的什么东西—一面嵌着图案的洁白院墙。
都是些生硬、异想天开、孩子气的图案。
带尖塔的教堂,有塔楼的城堡,有歪斜的黄色方窗的方形房子。
三角形圣诞树和热带色彩、几乎有树一半大的小鸟儿,一匹腿儿细细、眼睛火红的肥马,缎带一般的卷曲的蓝色河流,月亮和一些歪歪倒倒的星星,肥胖的向日葵在许多房顶上点头。
所有这些都是由嵌进水泥或灰泥中的彩色玻璃片组成的。
”当作者以小说主人公回忆童年和妈妈在一起看过的墙壁镶嵌画,来审视自己对母亲的爱,无不是作者也在回忆童年的自己和审视自己对母亲的复杂的爱。
《匆匆》故事中门罗再次运用夏加尔童稚、梦幻的绘画艺术来表达作者及故事主人公对童年的回忆及对父母和家乡的爱。
这里门罗也是运用精准而到位的文字来描述夏加尔的《我和村庄》这幅画。
门罗于作品中描述道“两个侧面彼此相对。
其中之一是一头纯白色小母牛脸的一侧,有着特别温柔安详的表情,另外的那个则是一个绿面人的侧面,这人既不年轻也不老,看来像是个小公务员,也许是个邮差——他戴的是那样的制帽。
他嘴唇颜色很淡,眼白部分却闪闪发亮。
一只手,也许就是他的手,从画的下端献上一棵小树或是一根茂密的枝子,上面结的果子则是一颗颗的宝石。
”“画的上端是一片乌云,底下是坐落在一片凹凸不平的突破上的几所歪歪斜斜的小房子和一座玩具教堂,教堂上还插着个玩具十字架。
土坡上有个小小的人儿(所用的比例要比房子的大上一些)目的很明确地往前走着,肩膀上扛着一把长镰刀,一个大小跟他差不多的妇人似乎在等候他,不过她却是头足颠倒的。
”“里面还有别的东西。
比方说,一个姑娘在给一头奶牛挤奶,但那是画在小母牛面颊上的。
”故事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十三个月大婴儿的母亲,当她看到这幅印刷的画时她决定要买下作为圣诞节送给她父母亲的礼物。
因为“它使我想起了他们。
”这幅画让朱丽叶想起了“我”父母亲的生活。
两则故事都运用夏加尔奇特、梦幻的绘画艺术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
门罗利用绘画艺术中构图这一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以上描述不仅体现了作者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这两项绘画家所具备的特质,更体现了门罗运用象征和隐喻、丰富和强化作品的艺术创作原则,绘画艺术的借鉴使门罗的小说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马克·夏加尔(1887-1985)俄国画家,他的作品中包括一些镶嵌画。
他经历立体派、超现实主义、印象派、野兽派和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对构图样式和色彩语言的新的理解帮助他打开了梦想世界的大门。
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加尔的绘画艺术有着梦幻和抒情般的美好,是现代艺术中先于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批表现心灵状态的绘画。
他的作品,让人们好像进入了一种如梦的美妙境界,让人在心情最为沉郁时获得一种深沉而亲切的温馨之感,人们喜欢沉醉于他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中,感受他老练和童稚兼具的绘画风格。
夏加尔的绘画风格浪漫抒情,多表现对童年和青年时代故乡生活的回忆,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不同的瞬间和不同的场合同时出现于画面中,表现自由的幻想。
他画中的鸟、时钟、情侣、花束、牛羊、人等都是乡愁与爱的意象。
三、故乡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我和村庄》是夏加尔的代表作,图画的背景是典型的俄国农舍和教堂的塔顶,作品中的牛头、人面、农夫、土地,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倾注了他对俄国乡村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夏加尔从对亲人的怀念到对家乡诗意的情结,以他充满爱的心境和动人的情绪以一种乡愁的象征主义达成了他纯粹艺术的品质。
在他的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别具一格的梦幻与纯真的诗意表达,这一特性要归功于他对童年经历的真挚感受以至于在人生感受与艺术领悟中,能以真诚与诗意的心境来感受对象。
在1950年代,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媒介来表现艺术,玻璃镶嵌画是一个主要方向,夏加尔的彩色玻璃窗作品极为出色。
他的玻璃镶嵌画主要运用明快的红、黄、绿色配合着蓝色的主旋律,简单、稚拙的笔触赋予画面以纯朴、愉悦的感觉。
《唯余收割者》中门罗描述夏加尔玻璃镶嵌画的艺术,精准而传神,异想天开、孩子气的图案,黄色方窗的方形房子、火红的肥马、树一般大的鸟儿、蓝色的河流及月亮和星星,这些都是夏加尔的艺术元素,它们是艺术家的灵魂更是艺术家的梦想世界。
对故乡的深沉怀念强烈地影响了夏加尔的艺术创作。
19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文艺评论家丹纳曾说:“的确,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风俗习惯‟对于夏加尔来说就是他从孩童时代起直到成年在白俄罗斯土地上所经历的一切。
这种生活的影子直接折射到艺术家的创作中。
艺术家创作直觉的诞生往往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的处境息息相关,童年的回忆与某些特殊时代的记忆会影响创作者本身的个性与人生观,也会转化成他们从事创作的题材和元素,成为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雏形。
成长环境对作家自身艺术特色起着决定性作用,门罗作品鲜明的地域性和小镇平民家庭生活特性为故事文本,为其作品自身独具的艺术特色做了基垫。
门罗将她自身的亲身生活感受充分而直观地表现出来,以记忆和幻想的方式,搜索着脑海中的家乡生活印迹。
独具艺术特色的门罗小说,将爱的主体完整而美妙的表达出来。
四、结语绘画同文学本来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
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所描写的物体是通过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而文学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由记忆和想象来构造整体。
当作者把他的对象写出来,生动如在眼前,使得我们意识到这对象比意识到他的语言文字还更清楚,她所下的每一笔和许多笔的组合,都是具有画意的,都是一幅图画,因为它能使得我们产生一种逼真的幻觉,也就是关照物质的图画时所最容易地最快地引起的那种逼真的幻觉。
对读者而言,绘画手段的运用能更为直接地激起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这种共振加强了读者的感官冲击,将读者的注意力从表层故事情节转到深层次的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深层思想意识的探索,加强了人物的典型意义,使之具有更强大的社会批判力量,扩展、加深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使作品十分引人入胜和富有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1](加)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M].张小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艾丽丝·门罗.好女人的爱情[M].殷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3]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4](法)H.丹纳.艺术哲学[M].张伟,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