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精品教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3)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史铁生在“母亲”身上读懂了“苦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也为所爱的人更坚定地生活下去。
他从母亲身上读懂了生命的意义。
“母亲”理解儿子,儿子读懂“母亲”,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一起来看看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吧,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1、体悟母爱的伟大与艰辛。
2、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想]课型定为诵读课,采用的手段以诵读为主。
这段选文的语言也是很值得品味的,但是在这堂课里只能忍痛割爱,目的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情感和认识方面得到提升。
[过程实录][PPT1:课题名称及史铁生照片,背景音乐为满文军的《懂你》营造一种气氛]师: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但他一定有过母亲。
史铁生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去问“我”为什么要出生,不再去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不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
这当中除了地坛给予的启示之外,还有“母亲”伴行他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
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母亲”用她的爱和生命支撑起史铁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天我们与作者一同去感受母爱的伟大与艰辛吧。
[PPT2:呈现教学目标:诵读全文,感受母爱,读懂母亲,感悟生命,启迪人生。
]师:大家先自由朗读选文(二),把你认为最能感动你的句子或细节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生:第三开头这个细节很感人。
(读)“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正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师:你刚才念“看见母亲正站在原地”,与原文一致吗?生:原文是“仍站在原地”。
师:你觉得是原文的好还是你改的好?生:原文好。
师:为什么?生:“仍”表示站的时间长。
生:“仍”字体现“母亲”对“我”去地坛不放心,还在出神地想事,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师:这事一定与“我”有关,对吧!(停顿)是啊,一个“仍”字,我们可以看出母爱就是一份牵挂,一种担忧。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精选12篇)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精选12篇)《我与地坛》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一)语文学问1、把握文章脉络线索。
2、品尝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二)语文力量1、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布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2、体会瘫痪后那些简单难言的真实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熟悉。
3、解读地坛和母亲在坚韧求索中的作用,理清“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德育培育同学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坚韧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查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简单情感。
2、解读地坛和母亲在坚韧求索中的作用,理清“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对全篇的感悟,引导同学分析,诵读和争论相结合,在对全文的详细熟悉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鼓舞同学形成自己的看法。
课时支配 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师:有这么一个长跑运动员,他一心想出名。
他的愿望是:自己的照片被展现在街头的宣扬栏里,由于自己长跑成果突出。
他坚韧地跑呀跑,当他跑了第十五名时,宣扬栏里展出的是前十名的照片;当他跑了第七名时,宣扬栏里展现的是前六名的照片;当他跑了第四名时,宣扬栏里展现的是前三名的照片;当他跑了第三名时,宣扬栏里展现的只是第一名的照片。
他最终跑了第一名,可宣扬栏里展出的是这次竞赛的群众场面!这个一个多么不幸运的“人”啊!(板书“人”)。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比这更加不幸的人,同学们看黑板上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由于它有一撇一捺,由于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一个大大的人,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那么,假如严格人失去了双腿,他又该靠什么来支撑他的世界呢?本文的史铁生,在他最风华正茂的年龄上被命运之神残酷地夺去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倒坍,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英勇地站立了起来。
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内心深处的世界,专心灵去丈量他从苦痛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读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与反馈 • 教师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史铁生简介
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强调他在中国当代文学 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与地坛》的创作背景
阐述《我与地坛》的写作起因、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更新 和完善教学内容,以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加强对学生阅读、写作和 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发展的期望
希望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 习的习惯,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 神追求。
课后作业与反馈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阅读《我与地坛》全文,并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对文章主题、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进行阐述。
学生作品展示
01
02
03
学生作品1
《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读<我与地坛>有感》
学生作品2
《感悟母爱——从<我与 地坛>看母爱的伟大》
02 学生阅读基础
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经验和阅读兴趣,以 便因材施教。
03 学生需求与期望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参与度。
02
课文解读
《我与地坛》内容概述
总结词
简述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作者:许凤霞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3期内容摘要:《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
本文针对入选教材《我与地坛》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谈谈看法。
关键词:《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能概括出地坛景物的特点,说出地坛在作者心路历程中的作用。
2.能借助诵读文本、鉴赏语句,体会文本的写作特点。
3.借助对细节描写和对富有诗意的哲理语句的分析,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项目情境、任务《朗读者》《我是演说家》《中国诗词大会》《一堂好课》等文化综艺类节目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今天,我们以《我与地坛(节选)》为推荐文本,策划一期《朗读者》节目。
(项目设计说明:有效整合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加强实践性,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构建与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二.学习活动《朗读者》每期节目都选用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嘉宾访谈和朗读,采用“(主题)开场白+嘉宾访谈+朗读+轻解析+综艺节目”的形式,使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众的情感有机融合。
活动一:寻找朗读者(指向“阅读与鉴赏”)在本期节目中,你想推荐朗读《我与地坛》的哪一段?推荐理由是什么?在书旁边的空白处简单记下你的推荐理由。
1.学生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
在书旁边的空白处简单记下推荐理由。
(准备5分钟)2.学生展示我推荐段,推荐的理由是。
学生互相补充,教师相时点拨,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手法进行总结。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粤教版 教案
我与地坛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高一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围绕以“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为重点的单元学习要点,我们本着学生已经在教师的两篇课文的讲读教学下,来充分认识这篇课文的地位与价值,他完全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的一篇典范之作。
该篇作者史铁生将十五年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感受,用他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我们的学生。
这种传达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会从某一点入手,找到与作者心灵触动的契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学习过程。
这种沟通其实正是学生开始学会从自己的个体需求去阅读、去学习。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篇课文所饱含的母爱之情足以感动每一位血肉之躯。
希望学生能从中反思自己是否已珍视与母亲共处的每一天。
这种情感撞击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最宝贵的东西,他足以唤醒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激发他们去自我寻找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提高研究性阅读能力。
此篇课文仅为节选的一、二部分,读本上还有剩余的三至七部分。
相应的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均可以拿来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体会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智慧认识。
2、理清本文两条线索并行交织的结构。
3、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
情感目标:1、、体悟地坛所给予作者的特殊意义。
2、体悟作者设身处地设想母亲的种种心理。
3、体悟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超越态度。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优美或平淡的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自己,获得启示,阐发感受。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本课作为自读课仅有一课时的时间,教材处理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地坛给予作者的特殊意义。
找出对地坛中几处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每处描写的情态,体会描写中包含的意味及所折射的作者当时的心态。
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让他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
而在第二部分的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摘要:生8“世界另世界”两“世界”如何理,生3前指“现实”指逃避现实“精神世界”,不管我们怎样理总而言地坛使史铁生从绝望看到了希望地坛给了史铁生二次生命地坛成了史铁生无言母亲导入新课师史铁生是位不幸作正当生命灿烂活得狂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沉重打击──双腿残废他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己是世界上不幸人”是他附近地坛这荒凉、冷落古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世界另世界”史铁生这古里浸泡了十五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里草木没有人比他对子感受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这里浸泡、思考结晶节选课共包括两部分写己写母亲表达了作者痛苦、复杂、深沉感情下面我们学习节听课朗诵切入三段师三段完成填空分析史铁生心理变化历程双腿残废不到出路失魂落魄焦躁不安地坛曾富丽堂皇(浮夸琉璃、炫耀朱红、富丽玉砌雕栏)历了四年风雨如今破败了但草木依然茂盛得坦荡太阳依然亘古不变子显得很沉静他从看到了流逝与永恒历史沧桑与悠久心灵渐渐平静下师生共完成填空把握史铁生心理曲线辅导与思考德国诺贝尔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说当我们不幸候不能再生忍受生活候颗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那么地坛要是能说话它会对史铁生说些么呢?如你是地坛你会对史铁生说些什么?生平息心烧起对命运神怒火生人是挫折不断长生3你将从我身上感悟到些什么呢?生人生难免有我这样破败候但然总是生生不息生5对着空空裤管我希望你能对他说没有你我依然能起师每人都会有己独到理要把己身心都放到我们再遍三段师史铁生残废焦躁不安失魂落魄悲观失望他从有四年沧桑历史地坛从苍劲古柏树身上从坦荡野草荒藤从亘古不变太阳和宇宙里懂了生命真正义获得了灵魂上安静失魂落魄史铁生心世界已趋平静这就具备了细心观察昆虫草木心理基础加上他又不能由活动生理原因因只昆虫片叶子滴露水都能深深地感染他打动他下面学习五段先出心句然分组问答再举行全班问答比比看谁问得精彩看谁答得精彩学生分组问答全班交流生6()什么说忽然什么也不到了?生7既是遭遇不幸更主要地是被击昏了头生8“世界另世界”两“世界”如何理?生3前指“现实”指逃避现实“精神世界”生9驱赶那些和我样不明白什么要到这世上昆虫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师没有学回答铃还须系铃人呀你说说你己理吧生9我想是焦躁二是病相怜三是你们有什么活头我又有什么活头师你思考得很深入二三都很有道理实际上精彩答案往往是属提出问题学生0()蚂蚁想透了什么?生实际上是写史铁生己想明白了“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可以辩论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事实”“死是件不必急成事死是必然会降临节日”生0“疾行而”有什么含义?生想了做想了马上做作者有想到了生活出路也有种“疾行而”狂热生3写“瓢虫”象征着什么?生5我觉得这是写作者思考状态想累了歇会儿忽然走神了师想象精彩生“蝉蜕”?生8这可能是写作者思想斗争历了场思想“蝉蜕”种新生痛苦新生生5露水句含义?生6露水生命短暂但也有它坦荡也有它辉煌生3史铁生痛苦挣扎地活下念头终压弯了软弱、颓废、沮丧“草叶”而放出万道金光师精彩生还写出了作者精神幻觉我们精神发呆或特别专候就会有这种感觉生7什么能听到草木生长响?生8是用心听到因平静下了感到生命顽强、可敬、可爱有这样心理基础他才能听到师表现可让老师平静不下了可是史铁生要平静我们也要平静马克思也说宁静是唯能够产生成熟实土壤下面让我们平静下齐五段师下面我问答基础上谈谈我人对这些写景理它是史铁生心挣扎形象表达他心理忽而很稳定忽而想透了什么忽而又很不耐烦头脑发热忽而想到深深寂寞忽而又想到出路心里爆发出万道光芒总痛苦飘忽不定然而又有种生欲望种生还要有义生欲望非常真实也可以这样看然充满变化人生如草木昆虫变化发展、生长那么己苦难也是充满变化人生然事苦难新生机降临也是然总地坛向我展示了鲜活灵动生命世界让“我”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生命主体都有它身价值都有属它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生命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体生命都有属己那份生命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地坛给了史铁生心平静地坛使史铁生认识到生命顽强、可敬地坛还给了史铁生人生哲理思考提升了史铁生人生境界所以他这样写道 (配音乐、幻灯示朗“十五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子里”) 师这六譬如就如六幅画看到这六幅画你想到了什么?生7对幅我想到“夕阳无限‘正因’近黄昏”;也让我想到坎坷是灿烂对强者说生9对四幅我想到了老师刚才说两句话那获诺贝尔奖作和马克思师哦是德国诺贝尔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说当我们不幸候不能再生忍受生活候颗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马克思说是宁静是唯能够产生成熟实土壤生0我也想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生我想是二幅让暴风雨得更猛烈些吧引发对生命惆怅、伤悲、思考生六幅秋风扫落叶落叶却飘摇歌舞坦然安卧使我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想都很艺作品就应该是这样能够激发者挥动想与想象双翅;高水平也应该是这样挥动想与想象双翅石门落日容易伤感史铁生却看到光辉灿烂落寞他看到是雨燕高歌;冬雪覆盖切看不到生机候孩子们脚印却让他产生了丰富想;苍老而孤独古柏树让他看到了亘古不变宁静美;暴雨骤临他闻到了灼烈与清纯;秋风忽至似乎满目凄凉然而他看到落叶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总他是从凄凉看到美看到人生丰富正如《我与地坛》七部分说但是太阳它每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这面熄灭着走下散尽苍凉残照际正是它另面烧着爬上山巅布上烈火朝晖这方看是落日另方看却是旭日;悲观看是落日悟出了人生哲理人心里和眼里看到却是旭日东升另外我认这部分还可以有另种理写是史铁生人生不幸所体味出人生真正种沧桑味不管我们怎样理总而言地坛使史铁生从绝望看到了希望地坛给了史铁生二次生命地坛成了史铁生无言母亲下面总结下景物描写作用有衬托作者心境作用;二作者思考提供了特定“情绪背景”那样安谧、沉寂、荒芜背景上容易展开对生命思考;三景物描写身实际上也是作者对“生命”对“世界”(世界身也是生命)外化老师提寓言故事说枯井里驴子主人无法救它只埋它结局可能是什么呢?生爬了上驴子把埋葬己土块变成了提升己阶梯生悲观绝望地死主人都不要我了我还有什么活头生3主人都没有办法了我还能怎么办师让我们齐“把埋葬己土块变成提升己阶梯”作精彩课精彩结束吧堂课思路和主要容湖北省水湖学戴厚老师瑾以致谢编辑短评教学实录很生动如亲临教学现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新课程特师生对把握得非常精准而深刻凸显了人涵表述语言也很优美、流畅只是对语言直接感知少了些。
粤教版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教学难点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贝多*,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历史上象贝多*这样勇敢与厄运抗争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二、品读探究(一)品析第一部分:我与地坛的故事“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作者认为自己和地坛之间有“缘分”,有“宿命的味道”,如何理解他和地坛之间的关系?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古园的?明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地时候。
2.“最狂妄年龄”指什么?明确:“最狂妄年龄”指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幻想,对幸福充满渴望的年龄。
3.“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时候才是我该来的时候?明确:“这时候”指“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地坛“剥蚀——淡褪——坍圮——老柏树——野草荒藤”的时候,也就是说地坛以已褪去昔日的荣华显耀,略显沧桑,但这种沧桑恰恰是某种生命力的显示,“老柏树、野草荒藤”正是暗示这种生命力的具体意象。
失魂落魄的作者这时来到地坛必然会得到某种慰藉。
这正是作者“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思考自己命运的起点。
如果不是一个“沉静的”而是一个“炫耀、浮夸”的地坛在等待作者,那对于处在“最狂妄年龄”的作者意味着什么?4.“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明确:生命的暗示5.“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有几处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明确: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与地坛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我与地坛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我与地坛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我与地坛是一部由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编写的散文集,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2我与地坛(节选)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与地坛》是粤教版必修一《我与地坛》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单元选编了五课六篇散文,这是第五篇。
本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的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作品,写于1989年,全文共七各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文章内容涉及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深邃而透辟,在感情处理上沉郁而厚重,文笔优美而坦诚,提供了品读分析的多种资源。
课文分析可以考虑以作者感情为中心。
全文的整体感情是:追寻,解答。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和第六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追寻的开始,后半部分是答案的初现。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级学生,在初中也学习了散文,可是对文章的深层次解读的能力还是欠缺,因此老师要把握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就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了。
教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揣摩,不仅要联系上下文的关键语句,还联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倾向细心领会,从画面出发,读出话里的意思,读出深藏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1.以标题为切入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以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关键语句,仔细品读文章,读出深藏其中的情感。
3.通过赏析文章的景物描写,让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体会借景抒情的文章特色及其作用。
四、教法选择:1.从文章标题入手。
一部好的作品,标题犹如画龙所点之睛,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
因此,在赏析理解文章时,抓住标题的关键词“我”、“地坛”以及“与”三个关键词,理清思路,抽丝剥茧,把握文章内容。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1、课前放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课前准备,创设情景)2、上课铃响,音乐声由强减弱,随音乐导入:同学们,这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他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握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强音。
可以说他是生活的强者,生活的英雄!今天我们接触的也是这样一位生活的强者,他,就是史铁生。
(板书:史铁生)他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万念俱灰,失魂落魄。
但他最终战胜了命运,走向了生,并用自己的双手扣开了文学之门。
在这段由死走向生的人生历程中,家附近的那个荒芜冷落地坛,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时,他母亲那毫不张扬的爱陪伴着他走过这段最痛苦的日子。
作者将自己十五年中感悟到的宝贵东西,用恳切、优美的文字传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
(板书课题。
音乐停)(动之以情,渲染气氛)出示教学目标二、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维纳斯双臂的失去,引来无限遐想,但是21岁的正在清平湾挥汗如雨的史铁生,这个生活在现实里的活生生的人,他突然双腿残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面对的,可是大家看史铁生的照片(屏幕展示),他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开朗,他究竟是如何走出这条黑暗的精神隧道的呢?他的心路都留在了他的字里行间,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我与地坛》,在音乐声中品读这篇文章。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我与地坛》课堂实录《我与地坛》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该谁演讲了?(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张清走到讲台上(不自信地)说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先给大家赏析……(没有投入但学生还是给以掌声)师:好,张清同学能抓住这首诗的精髓,尤其是尾联: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大家一块儿读一下。
生:齐读李白《将进酒》。
师:读诗要读出诗味。
下面同学们一块背诵一下上节课学的《我的空中楼阁》。
生:齐背《我的空中楼阁》。
(朗朗书声)师:空中楼阁是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桃花源,刘禹锡的精神家园是陋室,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 生:地坛(齐声说)。
师:史铁生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个残疾的作家。
师:他怎么残疾?生:双腿残疾。
师:他什么时候残疾的?生:二十一岁。
师:对,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疾了双腿,同学们,你们想想假如让你在这个年龄残疾了双腿,你如何感受?生:(低头不语,一种极不愿意接受的表情)。
师:那么,史铁生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假如我就是史铁生,你想了解我的内心世界吗?生:想(齐答)。
师:好。
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访谈,你们就是记者,而我就是史铁生,咱开始好吗?生:好(很兴奋)。
师:因为我的双腿残疾,所以我必须坐下。
马凯,请给我一个凳子。
生:(把凳子递给我,含有同情的眼神看着我)。
师:好,从我坐下这一刻起,我就是史铁生了,访谈开始。
生1:请问史先生(学生笑),在你残疾后,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师:我第一个念头是--------我还会不会有媳妇?(生大笑)。
生2:当你残疾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师:我曾经一度想到死,并且这个念头很强烈,但最终我没有这样做。
生2:是你怕死吗?师:非也,是因为我觉得我已悟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师:(展示奥运赛场的视频)美国著名运动员卡尔·刘易斯以9秒99的速度夺冠,卡尔·刘易斯是数届奥运短跑冠军,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但卡尔曾经对一个中国作家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比我更强大!”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的传奇作家——史铁生。
在一个文人相轻的传统社会中,史铁生却得到异口同声颂扬,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关于史铁生,同学们了解多少,谁来谈谈?生1:我知道他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作家,但却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师:什么优秀的作品,能够列举一些吗?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遥远的清平湾》,还有《我与地坛》。
师:好,说得不错。
知道史铁生名字的含义吗?生(齐声):不知道。
师:要知道,作家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常常影响到我们对他们作品的认知。
作为当代最有思想的作家之一,史铁生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
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
”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把课文默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厚情感和哲思。
师:好,都读完了。
我提一个问题,平常一篇散文,你们如何阅读?生2:一般先是抓住文章的标题,把握住话题和整体。
师:好的,就依你的方法,你觉得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如何把握整体?生2:《我与地坛》,应该是写地坛和我的关系,或者说是地坛对我的帮助和启示。
这从第一部分很容易看出来。
但第二部分好象是写“我与母亲”……师:说得不错,但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呢?这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解决了它我们就可以一马平川。
现在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请你们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说出道理。
生3:我觉得这两章是紧密联系的,从内容上来看,前者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后者地坛成为背景,写“我”与母亲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基本上还是发生在地坛中;也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多的地方,“车辙”和“脚印”的重合就是一个证据。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同学们,关心父母,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对有些同学来说,即使只是让他们少操点心,少生点气也好啊。
一起来看看《我与地坛》教学实录吧。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上课前一直在播放洞箫曲《忆故人》,借以营造气氛)师: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
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多媒体展示:课题与作者)二、整体感知师:课文节选的,只是《我与地坛》的一、二两个部分。
那么,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我”与什么的关系来写的?生:主要是围绕“我”与地坛的关系来写的。
师:“我”与地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一会儿再来讨论。
快速浏览第二部分,看看这个部分又主要是围绕“我”与谁的关系来写的。
生:主要是写的“我”与母亲的关系。
师:“我”与母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生:“我”双腿残废以后,母亲疼爱“我”,并能理解“我”的痛苦、消沉,甚至颓废。
生:最初,“我”并没有为母亲作想;等我明白并理解了母亲的痛苦和担忧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我”感到无尽的悲凉和深深的遗憾。
三、教学第一部分(一)地坛特点师:我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
那么,“我”为什么要去地坛?其目的是什么?请大家用原文回答。
生:“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师:“我”为什么要逃避?生:“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
【教学设想】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速读——带问题迅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信息,并归纳。
问题1:“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颓废、迷惘问题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
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
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三、详读——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1、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
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2、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
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
当然,人也不例外。
3、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
尽管十五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
无论的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
17、我与地坛-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17、我与地坛-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材介绍《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是粤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书中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散文,内容涉及人生哲思、时代评述、自然抒怀等方面,是一本启迪思想、感悟情感的书籍。
本文选自教材中的一篇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形式和特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悟和写作意图。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形式。
2.理解作者对地坛文化和城市文明的思考和评价。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预习课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本篇散文,并根据以下问题做笔记:•作者是如何走进地坛这个地方的?•地坛文化是什么?•作者对地坛文化和城市文明的评价是怎样的?•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导学课在上课前,教师将本文的概要制作成PPT,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思想情感世界。
可以适当扩充教师导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一步,展示文学家徐志摩所写《地坛》的文字描述,引发学生对地坛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呈现地坛的图片,介绍地坛和地坛文化的来历。
•第三步,解释文中的词语和文化背景,如“曲径”、“露台”、“唐朝三百六十庙会”等。
•第四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地坛写作,让学生自己解释上文中出现的“你”,并在本文中找出其他批判城市文明的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悟。
3. 深度探究通过PPT展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本文中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并自行寻找其他例子。
•第二步,指导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写作特点,如自然、客观、反思、深入人心、优美、流畅等。
•第三步,让学生回忆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思考如何将自身思考和情感体验的文字化。
4. 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类似的现代散文作品,挑选一篇收集阅读并分析。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将其整理成散文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实录台州中学[教学目标]1、体悟母爱的伟大与艰辛。
2、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想]课型定为诵读课,采用的手段以诵读为主。
这段选文的语言也是很值得品味的,但是在这堂课里只能忍痛割爱,目的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情感和认识方面得到提升。
[过程实录][PPT1:课题名称及史铁生照片,背景音乐为满文军的《懂你》营造一种气氛] 师: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但他一定有过母亲。
史铁生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去问“我”为什么要出生,不再去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不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
这当中除了地坛给予的启示之外,还有“母亲”伴行他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
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母亲”用她的爱和生命支撑起史铁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天我们与作者一同去感受母爱的伟大与艰辛吧。
[PPT2:呈现教学目标:诵读全文,感受母爱,读懂母亲,感悟生命,启迪人生。
] 师:大家先自由朗读选文(二),把你认为最能感动你的句子或细节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生:第三开头这个细节很感人。
(读)“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正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师:你刚才念“看见母亲正站在原地”,与原文一致吗?生:原文是“仍站在原地”。
师:你觉得是原文的好还是你改的好?生:原文好。
师:为什么?生:“仍”表示站的时间长。
生:“仍”字体现“母亲”对“我”去地坛不放心,还在出神地想事,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师:这事一定与“我”有关,对吧!(停顿)是啊,一个“仍”字,我们可以看出母爱就是一份牵挂,一种担忧。
这一细节看似平淡,可在这平淡当中蕴含着的是浓浓的爱意。
你的生活当中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吗?生:有,我每次回校时,妈妈都要送我上车,而且总是唠叨个不停。
现在,我发现原来这“唠叨”就是爱。
师:我也有跟你一样的生活体验。
自己的年岁在一年年增大,父母的白发也在逐渐增多。
每年假期我都要回义乌看望父母。
每次回来,母亲都要亲自送我到车站,车不开就不肯回家,等车快要开时,她又到大门外站着,看着我们远去。
我转过头,总是看见她张望的情景,然后是小心翼翼地横穿马路去等公交车。
每每到这情景,我都有一种欲哭的感觉,这是一种幸福。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
第二节最后“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我喜欢这句,是因为它写出了母亲是毫不张扬的,是平凡的。
母爱就在点点滴滴、平平凡凡之中。
生:我选的是第三段中的这一句,“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原来,母亲的爱是要去设想的,母爱是“痛苦的”、“艰辛的”。
生:我找的是“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自己平时也从来没有为母亲想过,现在我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艰辛和痛苦。
生:我选的是最后一句,“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走到哪儿,母爱就跟随到那儿,母爱是无处不在的。
师:说得很好,“我”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我”成长进步的每一寸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师:从同学们找的句子看,我们可以发现,你们找的都是“母亲”这条线,“母亲”是如何爱儿子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母亲”的爱都体现在哪。
生:“母亲”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儿子”的理解上。
师:具体说说。
生:如第二节中,写“母亲”无言地帮“我”准备,又目送“我”去地坛时,连用了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深爱,“无言”二字包含着浓浓的爱意,一切皆在不言中。
师:是啊!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节所体现的是“母爱”的深沉,在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语气和语调?生:应读得深沉含蓄,充满深情,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应略读重音。
(生有表情朗读第二节,同学们评价说他语气语调都把握得不错。
)生:“母亲”的爱还体现在矛盾、痛苦之中。
如第三节,“我”到地坛以后,“母亲”一个人在家里胡思乱想。
师:“我”怎会知道“母亲”在家想些什么?“母亲”对“我”的爱,是否一开始“我”就明白,就有深彻的体会?生:不是的,是“母亲”去世以后,“我才有余暇设想”,“母亲”在家里担忧“我”,是“我”猜出来的。
师:“母亲”在家怎样,日日夜夜怎样想,这是看不到的。
不去设想,那是体会不到母爱,也不能完全懂得母爱。
通过对“母亲”的矛盾、痛苦、担忧的描写,来体现出“母亲”的坚忍与伟大。
“母亲”的爱有多深,“母亲”的痛苦就有多深。
母爱总是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方式总是平凡的,母亲的心总是深沉的,往往要靠做子女的去体察,去设想,去感悟,才有深切的感受。
那么第三节该怎样去朗读?生:应读得深沉,“设想”后面略快略重,要读出“母亲”的矛盾与痛苦的心理。
师:那你试试。
[生朗读第三节,声情并茂,但过激昂,同学们提议再深沉一些。
]生:“母亲”爱“我”,还体现在常常到地坛找“我”。
师:为什么要找?怎么找?生:因担心“我”到地坛去会做傻事,怕“我”自杀,虽然“母亲”在家已作了最坏的打算,但总是要当心的,所以要找嘛。
怎么找?就是悄悄地找,不让“我”知道。
找到了就悄悄、缓缓地离开,找不到就“四处张望”“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步履茫然又急迫。
”师:“母亲”为什么不让“我”知道她在找“我”?生:因为“母亲”理解儿子,一方面担心儿子,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儿子的自尊心,不能伤了儿子。
师:说得太好了。
“母亲”懂得儿子的心理,可儿子在那时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
有一回,“我”还故意不让“母亲”找到“我”。
多年后,我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真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时,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现在想起来,悔恨之情无以复加。
朗读这节语气语调该怎样?生:读的时候应深沉、缓慢,读出“母亲”的焦急及“我”的悔恨。
[生朗读第八节,同学评价,大多数同学说还可以,读出了感情。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
如“母亲”四处张望的情景,及找到“我”后“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读的时候应慢点、轻点。
[生朗读,同学评价说还是前面那同学读得好。
]师:有时,脑子里想的同实际做的有点距离,我们能听出别人读得好不好,但自己不一定能读好,因此,要想朗读好文章,是要经过长期的练习的。
[PPT3:母亲:1、帮“我”上地坛:无言目送2、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3、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读懂: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师: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母亲”是爱儿子的,难道儿子就不爱他的“母亲”吗?生:不是的,其实儿子也是很爱“母亲”的。
爱是双方的,正因为有爱,所以儿子才会去设想“母亲”的心理,才会去痛悔自己的倔强和羞涩,才会想写小说回报“母亲”,让“母亲”骄傲,才会在事业有成后到地坛去,整日地怀念“母亲”。
[PPT4:我:1、设想母亲的心理2、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3、写小说回报母亲4、整日怀念母亲 ]师:史铁生在“母亲”身上读懂了“苦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也为所爱的人更坚定地生活下去。
他从母亲身上读懂了生命的意义。
“母亲”理解儿子,儿子读懂“母亲”,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PPT5:读懂母亲儿子理解 ]师:命运无情,但生命有情。
现在我根据大家刚才的建议,以及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深沉、深情、悔恨、思念等感情来诵读全文(节选的第二部分)。
[PPT6:一幅画面,上面两个字“魂牵”,配乐《沉思曲》](配这一画面,这一音乐,再加上老师感情的投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这一情境中去。
学生也轻声地一起跟着老师读。
当读到第五节“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他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时,老师眼含泪珠,语调呜咽,读不出声了。
学生也已全融入到这氛围中去了。
当全文诵读完毕,已有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
)师:(音乐继续)有人说“母爱是一种没有道理没有代价的爱。
”那种爱无边无际,随时准备为儿女牺牲一切,却又不要什么回报,只管无怨无悔地付出。
面对史铁生的母亲,面对我们自己的母亲,不管你的母亲在还是不在了,你将对她说句什么?[PPT7:母亲,我想对您说…… ]生:母亲,请原谅我以前的无知和幼稚。
生:母亲,我想对您说以前是我错了。
您工作那么辛苦,可我还向你耍脾气(哭),还跟你顶嘴,妈妈,请你原谅我,我以后一定不会这样了。
师:你母亲一定会很高兴的。
生:(哭,说不出来,停一会后说。
)妈妈,我知错了,我不该那样做,那样伤你的心……(说不下去。
这位女生在这学期开学第一天就离家出走,一星期后才被父母找回来,回校后一直很压抑,今天,她把这压抑通过眼泪发泄出来。
)师: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妈妈早就原谅你了,你自己也应从中解脱出来,好好地学习,这才是你对母亲的最好的回报,对不对?(生使劲点头。
)生:母爱是深沉的,含蓄的,我将用我的一生去报答母亲。
师:那么,读完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生:平时,我们要多体谅母亲。
师:(结束语)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不要等到失去才去体会她的珍贵,好好地爱我们的母亲吧。
下课!(掌声)[PPT8:再见!谢谢(配乐《懂你》)]教学反思:这堂课的目标定位就是体悟母爱,感悟生命,课型设计为诵读课。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是篇有很厚重的沧桑感的散文,节选的第二部分主要还是体现在对“母亲”的解读上。
当时设想就是想通过诵读去理解去感悟,想要在“读”字上下功夫的。
但选文较长,读完一遍需12分钟,一堂课也只能读三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作了如下安排:第一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让学生找出感动你的句子。
第二遍为分线取舍朗读。
重点读了文中第二、三、八节,以体现母爱为主线的。
让学生体悟母爱的伟大就体现在“点点滴滴之间,平平凡凡之中”。
第三遍是教师的配乐朗读。
目的是引领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
在前面三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得到提升。
此时“母亲,我想对您说……”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因为有了前面那么多的感情铺垫和渲染,学生们正沉浸其中,因此,才会那么动情,流着眼泪,发自内心地诉说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能让学生读出眼泪,是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