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学时》导学案.doc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
本文还提出了哪些观点给加点字注音。
可以得出不同的(一)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踢醒沉睡之星》和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二)拓展阅读玩出来的发明任何一项创造与发明都离不开创造灵感。
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玩耍,在发明者看来,却有许多无价的瑰宝,创造的火花。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嘴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
恰巧一个叫希希曼的音乐家路过并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小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笛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把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也来自儿童玩耍的启示。
一天,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人家去诊病。
由于病人过于去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
回家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圆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去,竟听到了圆木那端清晰的声音。
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却得益于儿子的过失。
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皮特打落在地。
比斯特正待发作,可皮特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
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
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碎镜片脱离镜架还能看见东西,如果把它装在眼球上,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列举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般的规律,人们大都局限于这一观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其所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是我们所要学的文章的标题(板书课文题目),那么,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讲得有没有道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先在课上各自诵读全文,同时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认真阅读书中注释并使用工具书。
老师检查自读情况。
(3)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观点的论述,分析概括文章层次。
让若干个学生依次诵读全文,同时复习生疏的字音和词义;然后让学生先在组内表达各自的理解情况,再统一意见,回答问题;最后经过老师指导和修正后,投影显示:第一部分: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3段)第二部分: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第4—8段)第三部分: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第9—13段)(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的,讲得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发挥;老师自然恰当地引导并归纳。
)(5)作业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请你予以解答,并且找出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中的事例,把它写出来。
二教学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自读导言]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
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自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理解下面的问题:①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③完成课后习题。
4.完成相关迁移训练。
学习重点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解说:确定自读要求的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从而克服学习中常常犯有的“舍近求远”的毛病。
而学习重点的凸现旨在诱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深入思考。
)[自读程序]1.初读课文。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约翰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②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③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解说: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解释“推敲”一词时可涉及到相关典故;在解释“锲而不舍”时可涉及到荀子的有关名言。
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
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
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
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自读点拨]1.关于“推敲”的典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9七课《事物的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课件共37页
持之以恒
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想让人 们做一个怎样的人?
有创造性的人
怎么才能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呢?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基于此,作者 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 端?
3 怎样寻求多种答案? 4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有什么?发挥创造力的关
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 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 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事物的正确答案 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
提出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分析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有无创造力的区别
解决问题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 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 自然段) ——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 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 的梦;能买书,不能买记忆;金 钱能___,不能____;……
仿照“生活是一 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句。
生活是一本自传,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 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 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支梭,穿透了人生的层层壁垒。 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生活是一场梦,模拟着人生的虚虚实实。 生活是一幅画,临摹出人生的红黄蓝绿。 生活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的善恶美丑。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①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②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学习重难点: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1. 认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写法。
恭.喜()渊.博()汲.取()关键.()机械.()孜.孜不倦()根深蒂.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2.联系词语前后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不言而喻:锲而不舍:根深蒂固:3.朗读课文,想一想,题目与课文是什么关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展开的?【合作探究】细读文章,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请举例简析。
4.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对不对?为什么?5.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6.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拓展训练】1.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
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就“1+1=?”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至少写出两种答案。
3.仿照形式,写句子。
(不少于三句话)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贴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D 是,是;E是,是;F是,是;G、H、I、J……4.用“皇帝”、“小偷”、“白菜”、“恐龙”几个词,调动你的思维编一个小故事。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2019/9/14
6
莎士比亚
贝多芬
2019/9/14
爱因斯坦
7
创造灵感的产生:
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 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 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充实而形成的。
2019/9/14
8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 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 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019/9/14
9
第三环节.创造火花 :
材料: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
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2019/9/14
10
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
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
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
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见于《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
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2019/9/14
11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锲:雕刻 镂:雕刻)
2019/9/14
14
2019/9/14
3
问题 ---观点 ---论证方式
2019/9/14
4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环节:交流见解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1.渊博的学识
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2019/9/14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渊.博(yuān)压.榨(yà)根深蒂.固(dì)B.汲.取(jí)思维.(wéi)锲.而不舍(qì)C.恭.喜(ɡōnɡ)对称.(chèn)孜.孜不倦(zǐ)D.模.式(mó)创.意(chuànɡ)持之以恒.(hénɡ)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举办的义乌海洋世界海底魔术节,真是让人大。
开眼界、叹为观止,丰富奇妙的魔术变化简直不言而喻....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D.徐州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
....3.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九年级(1)班拟举办一次“跳出习惯思维怪圈”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变换角度谈一谈】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
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立意:②从齐宣王角度立意:③从齐湣王角度立意:④从三百同事角度立意:(2)【仿照示例做一做】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中国汉字表形表意的无穷魅力。
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
(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
)丰-干林-木甲-由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8段,回答4、5题。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章的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制造力的人。
2、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3.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明白得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重点难点: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制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方法: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地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依照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咨询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差不多技能1.看一段小品,只是出题的不是我,而是闻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
大伙儿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形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形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形下不等于2。
〞赵本山咨询:〝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什么缘故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
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咨询:〝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内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什么缘故?〞范伟答:〝因为车内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内有的是空座。
〞】学生交流:1.范伟答错了吗?2.什么缘故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讨论归结2.认真阅读课文(1)列出本文的论证提纲〔2〕分析本文是如何样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
〔3〕找出文章的过渡段、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4〕完成课后习题。
〔5〕完成相关迁移训练。
三、自我测评1.讲明词语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2.将文句后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恰当位置。
只是,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
〔〕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 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教课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教课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裕创建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帮助学生确定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的思想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建力之间的关系,鼓舞学生正直态度,踊跃投身到创新的大水中去。
要点难点1.要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课过程:一 .导入:播放:歌曲《春季在哪里》,活跃一下氛围,从而为讲堂教课打下感情基础。
讲堂:由课前的歌曲发问:春季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从而发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季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季是什么?师:有 3 个学生回答了不一样的答案。
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只一个。
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当作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说:每一种事物都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察看,察看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同样。
二.整体感知请用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思虑: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以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纳了什么论证方式?2.用浪线划出惹起你思虑的警语,并联合自己说说会。
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看法作好记录。
学生念书 2 分钟,而后自由沟通: 4-5 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师能够参加到此中的一组中去。
二.沟通看法第一题指导回答下列问题的思路:问题 --- 看法 --- 论证方式问题一:创建性思想又有哪些必要的因素呢?(看法 1.渊博的学问 2.有探究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锲而不舍地进行各样试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案例 (第 8 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案例 ( 第 9 自然段 )-- 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问题二:创建思想能否任何人都具备呢?能否存在富裕创建力和缺少创建力的差别呢?(看法 411.任何人都有创建力,创建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x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型:新授课主备:詹艳审核:赵元阳时间:2013.11学习目标:1. 理清文章思路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出作者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示标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 , 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把成语补充完整。
汲取()根深固孜孜不倦()持之以_____ _____ 而不舍不言而_____1. 解释下列词语。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三、(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这种文体有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三要素,____________ 是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
其中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相应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据此我们来理清课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o2、你知道的常见的论证方法有()o3、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分别指的是: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此我们来分析这篇课文。
课文论述思路清晰,首先提出问题:由文章开头设置的_个有趣问题,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话题;然后分析问题:先分析了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的条件,继而用两个设问句过渡到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地总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恰当地运用过渡词,是本文过渡自然的一个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学时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一)自由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1、给加粗字注音。
对称.()汲.取()根深蒂固()
模式()渊博()孜孜不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根据蒂固:
(2)孜孜不倦:
(3)持之以恒:
(4)锲而不舍:
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重点字词或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写下来。
重点字词:
精彩语句:
4、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写出你已经掌握的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理清思路。
(二)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除了中心论点,本文还提出了哪些观点? (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读了本文,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你能设计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课堂探究:
(一)快速阅读课文,反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
⑵议论文的结构:
⑶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二)小组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
(2)形成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①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②先了解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找出相关的段落。
)
(3)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4)交流展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
)
(三)学习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链接生活
你在半夜突然听到邻居家小孩的啼哭声,你认为小孩啼哭的可能性有哪
几种?
2、实践探索
“自古英才出少年”,司马光少时,与一群孩童一起玩球,球掉进了一个
树洞中,洞很深。
儿童们束手无策,司马光灵机一动,叫儿童们端来一盆
盆水,水流进洞中,球终于浮了出来。
(认真地思考一下,也可以和同学进行商讨,一定会想出很多的方法。
)
(1)如果洞底是砂地,灌水法行不行?
(2)如果洞底恰好与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认为最经济的办法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汲.取(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 )
(2)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 )
(3)实行起来有成效。
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 )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
3、本文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
然后层层
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最后得出结
论:。
4、本文为了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
两个事例:一是;二
是。
5、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
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龟兔赛跑》的故事还记得吗?
请把你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写在下面。
(至少两个)
学习反思:
(一)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
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踢醒沉睡之星》和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二)拓展阅读
玩出来的发明
任何一项创造与发明都离不开创造灵感。
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玩耍,在发明者看来,却有许多无价的瑰宝,创造的火花。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嘴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
恰巧一个叫希希曼的音乐家路过并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小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笛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把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也来自儿童玩耍的启示。
一天,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人家去诊病。
由于病人过于去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
回家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圆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去,竟听到了圆木那端清晰的声音。
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却得益于儿子的过失。
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皮特打落在地。
比斯特正待发作,可皮特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
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
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碎镜片脱离镜架还能看见东西,如果把它装在眼球上,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17世纪初,荷兰一个小镇上的眼镜店里,主人叫利贝斯海,有三个孩子。
家里穷,孩子没有钱买玩具。
一天,最小的孩子一手拿一块近视眼镜片,另一手拿一块老花眼镜片,一前一后,重叠起来往外看,忽然看见了很远很远的教堂,连窗子的木格都看得很清楚。
他惊奇得不得了。
他脱开镜片用肉眼看教堂,却很模糊。
三个孩子都被这新奇的东西迷住了,争着看。
在孩子们的启示下,利贝斯海用一个筒子,做成了第一个望远镜。
1608年,利贝斯海取得了荷兰政府的专利权。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闪耀着发明创造的火花,只要你有敏锐的眼睛和善于发明的心,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