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变成了幼苗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变成了幼苗 PPT课件之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变成了幼苗 PPT课件之一
在活动手册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怎样观察 到种子的变化 过程呢?
试一试:
种子发芽情况观察记录表
种子名称 播种地点 播种日期 说明
月日 观 月日过程观察记录表
观察 内容
月日
苗高
叶片 数
颜色 变化
其他
凤仙花的样子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 册课件
种子变成了幼苗
观察种子
你能找出凤仙花种子吗?
(有胚乳)种 子 的 结 构
种子的萌发
胚芽 胚根
提供营养
茎和叶 胚轴
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石头 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装进细土。
用手指在泥土中按一个小洞,深 度约1厘米左右,在洞里放一粒种子, 再用泥土盖住洞口。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三年级学生即将学习本学期的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在该知识点中,涉及到了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本堂课将围绕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展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理解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种子生长的过程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图片或录制的视频,介绍种子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表达对该过程的思考和想法。

2.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思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步骤所对应的内容与所需的知识。

第二步:观察实验1.对比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让学生关注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2.配合种子发芽的情况,让学生绘制实验记录表格,并完成实验报告。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确定种子变成幼苗的关键因素。

4.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并探讨探讨。

第三步:巩固与扩展1.教师出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帮助学生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思考不同植物之间各自的特点。

4.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自然现象,并帮助学生整合这些发现。

教学时间与地点本次公开课的实施时长计划为60分钟,地点为教室。

二、教学反思科学知识的引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先模糊的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主动者,进行了一次观察实验,以自己亲身的经验感受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增强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呈现的环节,通过实验记录,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梳理整个实验过程,理解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过程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过程。

2.教学难点:种子发芽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

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种子发芽的条件(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1.老师提出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条件。

3.老师演示种子发芽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交流分享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种子发芽的过程。

第二课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发芽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

(二)探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1.老师提出问题:种子发芽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种子发芽过程中,能量从种子内部转移到外部。

3.老师解释能量转换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三)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1.学生继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关注种子发芽速度、颜色变化等。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交流分享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分享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第三课时:种子的成长(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幼苗,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外部特征。

(二)探究幼苗成长的条件1.老师提出问题:幼苗成长需要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幼苗成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3.老师演示幼苗成长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幼苗在不同条件下的成长情况。

教科版《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优质版1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4课。

主要的知识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的第2点“生命的共同特征”中的内容。

这课虽有涉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但主要是侧重“绿叶能制造营养”这方面的知识,对“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一知识只是略略介绍。

虽说“绿叶能制造营养”对将来建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做了铺垫,但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认识“绿叶能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有意义,原因在于:⒈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知识中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个角度切入“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

⒉充分认识这部分内容,更能让学生理解植物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植物、爱护植物的主动性,初步建立植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的意识。

因此,作者对课标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要求做了拆分,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内容,并拟了一个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课题——《叶子为什么冒泡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⒈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听说过“光合作用”这个名词,个别学生也可能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但对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认识还比较模糊。

⒉能力方面:我校从二年级就开设科学课,经过一、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合作习惯。

另外,学生从一年级就有信息技术课,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⒊年龄特点: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分析“光合作用”是一个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本课教学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一个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图:四、教学策略分析任务驱动策略: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驱动性问题——“在阳光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会冒泡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为了幼苗》教课设计4.种子变为了幼苗【教材剖析】种子出土此后,子叶枯败,茎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愈来愈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要点是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科书第一安排了沟通活动。

一是沟通前三周察看、记录到的凤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沟通生长了周围的凤仙花的样子。

进行本节课教课时,植物的样子已经零落,并且长出了很多真叶,并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教科书将学生的沟通和察看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植物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

可是要想经过察看、试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成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经过采集和阅读剖析资料对问题获取合理的解说,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植物的绿叶能够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散布有益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依据察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经过查阅资料的方法采集信息、找寻问题的答案。

感情态度价值观:领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梦想。

【学情剖析】:到此刻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抽芽已经有 4 周左右的时间,好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摆列的比较旺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对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假如条件不够同意,教师也能够要点培育一个小组,率领这个小组实时察看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课要点】: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散布和垂直散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表示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周围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课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栽种的凤仙花已经变为了幼苗,此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要点沟通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状况。

种子变成了幼苗

种子变成了幼苗

种子变成了幼苗种子发芽是一件惊奇的事情。

当种子在它们合适的环境下受到足够的水和阳光时,它们开始发芽,并变成幼苗。

这个过程十分神奇,每个阶段都需要正确的环境因素和适当的照料,以便幼苗可以健康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种子如何变成幼苗。

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种子吸水。

这个过程通常由雨水或灌溉引起。

当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后,种子就会膨胀,开始流出种子的酶。

这个酶会分解种子的淀粉质,使得种子内的能量可以被使用。

然后,种子开始发芽。

第二阶段是发芽。

当种子膨胀并开始流出酶时,它们也开始释放出激素。

这些激素称为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

它们有助于幼苗的生长。

当种子发芽时,幼苗从种子中伸出。

它们首先会伸出一个小的根系,然后是一个极短的茎。

这个极短的茎在土中生长,它被称为胚轴。

第三阶段是根系的形成。

当种子的胚轴变长时,它会在土中形成根系。

这个根系是幼苗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的主要途径。

因此,一个强大的根系对幼苗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最初的天数里,幼苗还不能够从叶片中吸取能量,因此,它依靠根系吸取营养和水分。

第四阶段是真叶的出现。

当根系建立后,幼苗开始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这些养分有助于叶片的生长。

第一组出现的叶片通常被称为初生叶或种子叶。

它们是种子中保存的养分,通常比继续生长的叶子小而圆。

第五阶段是幼苗的稳定生长。

当幼苗开始真正成长时,它们需要合适的光照和水分。

如果光照不够充足,或者水分过不足或过多,幼苗的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阶段,如果幼苗没有值得注意的病虫害,它们将渐渐地成为健康的大植物。

幼苗的照料在幼苗发芽和稳定生长期间,正确的照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光照幼苗需要足够的光照才能健康生长。

如果光线不足,幼苗可能变得佝偻或者发育缓慢。

给幼苗提供充足的阳光或者使用人工光源,可以帮助幼苗保持健康。

水分保持适当的水分也很重要。

土壤应该保持湿润,但不应过于湿泡或干燥。

如果土壤变得太过湿润,那么幼苗可能会受到根腐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

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变成了幼苗》公开课课件_7

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变成了幼苗》公开课课件_7

一、教材分析《种子变成了幼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4课,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凤仙花来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本课是种子变成幼苗后的第一节观察课。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风仙花幼苗的特征,尤其是观察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特点;(二)我们的思考,这部分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问题的焦点是叶子的作用;(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这部分是研究光合作用,包括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这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教科书安排了“收集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这个活动,这样能够使小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光合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感兴趣,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松懈的情绪。

为了督促学生继续观察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交流“出土后幼苗的变化”这部分。

三、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的绿叶能够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排列特征。

教学难点:研究叶子的光合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或凤仙花课件、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六、教学突破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播放课件中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在直观上了解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用语言、画图拍照等方式记录凤仙花茎和叶的特征,研究叶的光合作用可启发学生联想生活现实中的植物。

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光合作用知识。

《种子变成了幼苗》课件

《种子变成了幼苗》课件

较硬


茎的硬度
1cm 2cm 3cm 6cm 12cm 18cm
茎的高度
当凤仙花不再长 高时,就开始出 现花蕾
果实是绿色的,呈纺锤形, 有白色的茸毛,
当轻轻一碰,果实就会自 动裂开,
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奇特的植物
捕蝇草
捕蝇草因为其特 殊的结构而成为 最著名的肉食植 物。这种植物能 猛地吸住任何毫 无戒备之心的苍 蝇。使这种陷阱 闭合的机制包括 植物细胞质中的 弹性、渗透压力 和生长之间的相 互作用。只要被 碰触,它就会快 速地闭合!
长大了的凤仙花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 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 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茎 的 高 度 ( 厘 60 米 ) 50
40 30 20 10
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观察凤仙花茎的 高度变化统计图, 我们发现:
含羞草
含羞草的叶子 在受到碰触或 者摇晃时,就 会自动的闭合, 然后会在几分 钟内再重新开 启。它们原产 于南美和中美, 不过现在已经 随处可见了。 植物也是有感 觉的,你知道 吗?
忘忧草
忘忧草有时又 被称作热带猪 笼草,是遍布 亚洲的一种食 肉植物。昆虫 等动物一旦爬 进这种植物中, 就会落入水淋 淋的陷阱里被 淹死。
氧气
因为绿色植物中的 叶绿体能够利用光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化成养料,并释放 出氧气来。
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现在 我们是否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 最主要的条件?
植 物
1、适宜的温度
生 长
2、充足的阳光

条 3、适当的水份

《种子变成了幼苗作业设计方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作业设计方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成为幼苗的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发芽过程;3. 幼苗的发展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种子;2. 实验用培养皿;3. 实验用土壤;4. 实验用水壶;5. 实验用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种子发芽成为幼苗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记录观察结果;3. 分析: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种子发芽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幼苗的发展特点;5. 拓展: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植物种子进行实验,观察其发芽和发展过程;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分享实验心得。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2.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报告质量进行评分;3. 参与度: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拓展延伸:1.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发芽情况,比较它们的发展特点;2. 钻研种子的保存和珍爱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种子资源;3. 参观植物园或农场,了解不同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习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实际需求;2.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周密;3. 学生进修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4.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发展的奇异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责任感。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2.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发芽的种子、种子图片、种子结构模型、种子发芽条件卡片。

2.学具:放大镜、记录表、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发芽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怎么变成幼苗的吗?”(二)探究种子结构1.教师展示种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吗?”(三)观察种子发芽过程1.教师展示种子发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吗?”(四)了解种子发芽条件1.教师展示种子发芽条件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吗?”(五)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份发芽的种子和观察工具。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六)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种子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观察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种子发芽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一张种子的剖面图,指着图中的各个部分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图中的每一部分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可能会指出种皮、胚芽等,教师确认并解释每一部分的功能,如:“很好,种皮就像种子的‘外套’,保护里面的胚芽。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ppt课件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ppt课件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通过对比分析,能概述单 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提升动手操作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3、通过总结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变化及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新课导入
绿色开花植物的成长
证明了种子成分中有淀粉
面粉揉挤后剩下的柔韧性物质
向黄白色的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 发现面筋变成红褐色,说明种子里 含有蛋白质
新知学习
将小麦种子在酒精灯 上烘烤一会儿
说明种子内含有脂肪
新知学习
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没有水、常温 缺氧、常温 少量水、常温 少量水、低温
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 什么样的种子萌发能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认识种子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新知学习
一、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在种子萌发和形成幼 苗的过程中,我们看 到种子发生了一系列 变化。这些变化是怎 样发生的?
新知学习
一、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3)B烧杯中的三粒种子会不会萌发? 不会 ,原因是 没有适宜的温度 。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种皮
课堂检测
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因为清明前后雨水充沛,为种子的萌
发提供了( A )
A光照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空气 D.一定的水分
4、右图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④组成 B. ④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能够供胚发育 C.种子萌发时,③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D.与大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中没有④

三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三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三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答案【篇一:三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p21.(1)种子,根,茎,叶(2)放大镜2.(1)abcd (2)c3.第一种方法: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种方法:将种子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p41.(1)空气,温度(2)选种(3)春天3.略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61.(1)没有(2)水分,矿物质(3)固定3.略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p81.(1)提供养料(2)子叶,真叶(3)交叉生长3.答:有利于接收更多的阳光。

第五课茎越长越高p101.(1)根(2)叶(3)茎3.答: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p121.(1)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花,种子3.略第七课我们的大丰收p141.(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阳光,空气,水,温度(3)种子2.(1)√ (2) √3.略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一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p171.(1)卵,生命(2)蜕皮(3)桑叶3. 342615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p191.(1)4(2)头,胸,腹(3)气门3. 略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1.(1)茧,茧(2)蚕丝2.(1)c(2) b3. 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第四课蛹变成了什么1.(1)10,,15(2)成虫,雌蛾,雄蛾(3)雌蛾2.(1)√(2) √ (3)√3. 略第五课蚕的生命周期1.(1)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生命周期,49—56(2)卵,幼虫,蛹,成虫(3)幼虫,成虫,死亡2.(1)√(2) √ (3)√3. 略第六课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1)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生命周期(2)物种,物种(3)卵生,胎生2.(1)√(2) √ (3)√3. 答:周而复始的生命周期,能使物种代代相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3.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3.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环节调整、修改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业设计
课余观察植物幼苗
教后反思
学生对凤仙花苗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较乱,语言描述也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叶的作用较抽象,掌握不好。
3.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3.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植物的生长变化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收集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 是植物的绿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结束
《种子变成了幼苗》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我们的思考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从种子到幼苗,我们已经记录了许多凤仙花生长变化 的事实,现在交流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吧!
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
凤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 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 刚出土的凤仙花叶的样子。 凤仙花长出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从种子到幼苗,我们已经记录了许多凤仙花生长变化 的事实,现在交流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吧!
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现在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或拍下来。 描述茎的颜色,测量它的粗细和高度。 数一数,植株上有多少片叶子。 观察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凤仙花的第一对叶子——子叶; 子叶淡绿色、无明显叶脉; 在凤仙花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
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子叶张开约一周后长出真叶; 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 茎明显变粗。对真叶(播种后约24天)。 叶子交叉生长。

子叶变黄(播种后约29天)。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快速生长阶段(播种后约38天)。 茎变红。

我们的思考
思考下面的问题并讨论。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经过科学家多年 的研究发现,多数植 物能自己制造“食 物 ” —— 养 料 , 满 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这 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 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 能量,利用二氧化碳 和水而制成的。

种子是变成幼苗的 读后感

种子是变成幼苗的 读后感

种子是变成幼苗的读后感《<种子是变成幼苗的>读后感》当读完“种子是变成幼苗的”这一表述时,其实心里有挺复杂的感受。

读到这里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简洁却又充满深意的表达。

种子变成幼苗,看似简单的一种自然现象的陈述,却让我想到了很多。

最初,我只是直观地理解这是在描述一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从一颗小小的、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种子,慢慢破土而出,长成嫩绿的幼苗。

它就像一个开启我们对自然界生命循环思考的小钥匙。

特别触动我的是这其中蕴含的变化与希望。

比如,我曾经种下过一颗向日葵的种子,刚把它埋进土里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期待。

那时候的种子对我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颗粒,毫不起眼。

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当看到那一丁点儿绿色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惊喜是难以言表的。

这让我明白,一颗种子到幼苗的转变,是一种新生力量的诞生,是大自然给予生命神奇的展示。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植物生长的表面现象,更像是在寓意着很多事物的开端与初始发展。

它可以类比到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其实都像是一颗种子。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颗种子饱含潜力,但不为人知。

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冲破层层困难,如同种子冲破土壤,展露出新的生机,开始向着阳光成长,就像种子变成幼苗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这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创业故事中的人。

那些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最开始就像种子一样,被埋在一片充满未知的土壤里。

他们身边有各种问题,就像种子周围复杂的土壤环境。

但是只要他们坚持,不断汲取知识、资源如同种子汲取养分水分一样,最终会开始自己的初步成长,就像种子长成幼苗,整个创业构思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后来我明白了,种子变成幼苗这个过程,重点在于它的渐进性和必然性。

在合适的条件下,只要种子自身是健康的,它必然会踏上成为幼苗的道路。

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只要自己怀揣着希望,有着内在的动力并且身处适宜发展的环境,不要害怕当下的渺小,也不要急于求成。

比如我们学习一门新的技术,刚开始是像种子般一无所知,但是经过一点点的积累,总有一天我们会像幼苗一样,有了新的技能根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3日(发芽)(播种后第13天)
刚出土的颜色?
淡绿色、 嫩绿色
刚出土的凤仙花叶的颜色? 这是凤仙花的第一 深绿色、 对叶子——子叶 (也就是种子里面 表面光滑, 的子叶) 无明显叶脉。 子叶深绿色,圆 形,表面光滑、 无明显叶脉。 在凤仙花种子萌 发的过程中,子 叶的作用是提供 营养。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 /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 /shiti/ PPT论坛:
果实 (内有) 开花 (传粉 受精) 形成
成熟植株
植物养料的来源
1 凤仙花出土后长出的第一对叶片是由子叶发 育来的,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也就是子叶 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的生长所 需要的养料依然主要来于子叶,绿色的茎和 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 2 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育而来的,称 为真叶。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 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用于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收集整理我们发布的免费资源后,刻录光碟销售。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 /ziliao/ 范文下载: /fanwen/ 教案下载: /jiaoan/
想一想:为什么植物的 叶子都是平展的,且在 植株上是交叉生长、还 伸向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的叶子平展、 交叉生长(互生)是 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 阳光的照射,进行光 合作用。
5月16日(长出花蕾,也就是花芽)
花蕾长在叶 腋部位, 凤仙 花出现花蕾时, 植株就不再长 高或者增长缓 慢了。
判断:凤仙花出现 花蕾时就不再生长 了。× 理由:凤仙花从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也是生长过程,只 是植株高度变化不明显了。
5.植物自己制造养料的过程中,从气孔吸入 ( 二氧化碳 ),排出( 氧气 )。 6.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大部分是 ( 绿 )色。 子叶 )发育 7.凤仙花出土时的第一对“叶子”由( 而来。 8、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叶子的作用是 (为自己提供养料) 9、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称为( 子叶 ),第二对和 以后的叶称为( 真叶 )
氧气 + 养料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
发现绿色植物的叶片里,
有一种叫叶绿体的物质。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这 一过程叫“光合作用”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养料 + 氧气 叶绿体
因为绿色植物中的叶绿 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 释放出氧气来。
5月23日(开花,播种后两个月)
凤仙花 开花了
凤仙花盛开 后凋谢,花 的一部分逐 渐发育,长 出果实。
凤仙花生长 到一定阶段 会出现花与 果实同株的 现象。
凤仙花的 果实椭圆 形,绿色 (成熟后 变成黄 色),外 面有白色 的茸毛。
6.24(结果:播种后三个月)
轻轻碰一下 成熟的果实, 里面的种子 会被弹射出 来。
植物为何想获得更多的阳光? 植物的叶子和幼苗时的茎为什么大部 分是绿色的?
植物要依靠阳光来制造养料 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们的叶片里, 有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叶绿素,它是植物细 胞叶绿体中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限次数的用于您个人/公司、企业的商业演示。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4月12日 (长出第一对真叶) 子叶张开约一 周后长出真叶, 真叶是凤仙花真 正的叶子,长椭 圆形,边缘锯齿 状,绿色,有明 显的叶脉。
茎明显变粗。
真叶(凤仙花真正的叶子)
4月14日 (长出第2对真叶)
4月19日 (子叶变黄)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叶子平展、交叉生长(互生)
4月28日(快速生长阶段)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表1
凤仙花的观察日记 (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项 目 凤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 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 观察到的现象
刚出土的凤仙花叶的样子。 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3月23日(播种)
1.凤仙花芽出土时,长有( 1 )对叶子,而且叶子 表面( 光滑 )。这对叶与其它叶最大的区别是没 有(明显叶脉)。 2.1771 年英国科学家( 普里斯特利 )发现绿色植 物可以更新空气。 3.植物给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叶 )。 4.植物叶片( 交叉 )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 是为了( 接收阳光 )。
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现在 我们是否知道了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最主要的条件?
植 物 生 长 的 条 件
1、适宜的温度 2、充足的阳光
3、适当的水分
4、流通的空气
二氧化碳 + 水
阳光
氧气 + 养料
光合作用
除了光合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植物的生活史
种子的循环
种子(萌发成) 幼苗(生长)
植物根的作用
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根的 作用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
根的生长方向
1、种子萌发先( 长根 ),再 ( 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 下 )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很快 )。 2、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 向( 没有 )关系。
你能找出凤仙花种子吗?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 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种皮
我们的大丰收
种下一粒种子可以收获几百粒种子,这是我们 的大丰收,同时也说明凤仙花的繁殖能力是很 强的。
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胚芽——茎和叶 胚根——根 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收水分 2、转运营养 3、发育、伸长出 茎、根和叶
植物生长发展所需的养料从哪里来

二氧化碳 + 水
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