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德班之路:气候变化谈判前景展望4p

合集下载

德班气候大会后中国的应对之策

德班气候大会后中国的应对之策

德班气候大会后中国的应对之策海芹2012-06-18 15:13:47 来源:国研视点 2012年2月16日内容摘要:德班气候大会决定保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2020年后面向所有缔约方的全球统一强制减排协议的谈判。

尽管后续谈判难改胶着状态,然而全球减排路径“单轨化”是大势所趋,中国需深化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解,以更加灵活、开放的态度参与国际气候谈判,集中力量攻关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分配方案,认真落实《“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逐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备战2020年后中国碳減排新任务。

关键词:德班气候大会,气候变化,应对之策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通过系列决议后闭幕,大会没有触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2020年全球统一减排协议的实质内容。

德班气候大会后全球气候谈判可能陷入“双僵局”状态,但全球逐渐形成统一的量化减排责任格局是大势所趋,中国需适时调整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内应对策略。

一、德班气候大会在“双轨”谈判下取得了若干进展(一)《京都议定书》轨道下的谈判决定保留第二承诺期,但实质内容尚未确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名义上得以保留。

德班气候大会决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开始于2013年1月1日,结束于2017年12月31日或2020年12月31日。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质内容尚未确定。

首先,尚未确定发达国家具体减排目标,大会要求发达国家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第二承诺期量化減排目标。

其次,没有确定发达国家整体减排目标。

目前对《京都议定书》第三条款有关发达国家整体减排目标的修订仅仅表述为“……发达国家在2013年到2017年(或2020年)的承诺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少X%”。

可见,德班大会将第二承诺期实质内容的确定往后拖延。

(二)《公约》轨道下长期合作行动的谈判决定启动全球统一强制减排新进程《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的谈判经过主要谈判集团的博弈,在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①德班气候大会细化了适应委员会的具体机制安排;批准了过渡委员会提交的绿色气候基金设计报告,决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大会决定技术机制将于2012年充分运行。

最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

最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一、“德班气候大会”的主要进展同时,回顾过去20多年来的谈判历程可以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一直是步履蹒跚,各方矛盾和纷争不断,谈判主导权争夺激烈。

由于约束力有限,一些通过反复讨价还价艰难达成的减排方案在各国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在谈判机制和模式上,发达国家力推“并轨”,以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最终达成单一的协议,进而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双规”谈判,坚守“巴厘路线图”的原则[3](P9-16)。

这表明现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机制越来越显现其局限性,迫切需要创新谈判机制,以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何破解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及其与三个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巴西、印度之间的利益纠葛,避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沦为国际政治新格局的博弈工具,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机制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尽管德班会议及其取得的成果对维护现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机制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欧债危机、“页岩气革命”、“弃核风潮”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的整体氛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与哥本哈根会议前后的“喧嚣与鼓噪”相比,“气候变化”的话题不再热得烫手,而是似有转冷的迹象。

在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有关德班会议的报道很少见诸主要媒体,这与哥本哈根会议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些科学家和政治家将气候变暖由一个边缘概念变为全球主流共识的努力似乎正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4](P36-37)。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应用前景不明朗、相关研究资助力度减弱、公众关注度下降等因素,使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全球减排资金机制和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加剧。

二、“后德班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一)在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下,发达国家资金支持受限2011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并加快向欧盟的核心国家蔓延。

德班气候会议观察

德班气候会议观察

德班气候会议观察:会议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在表示最基本的条件时用“至少”、“最低”、“起码”等词语。

如果不能满足这样“定语”条件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失所望,铩羽而归。

德班会议成功的最低条件是什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资金承诺”是德班会议是否有成效的基本条件,也是成功的标志。

在2007年巴厘路线图通过后,这两个关键议题就被反反复复地强调,经历了翻来覆去的谈判,成了关心气候变化谈判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经过多年谈判,仍达不成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条约,这无疑也是最大的绊脚石。

如果德班会议在这两个问题上能有突破,2012-2013年就很有可能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公约。

在坎昆会议上,日本代表团曾经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放出口风,不做承诺,借以试探各缔约方的态度和反应。

一见时机尚不成熟,方才打消念头。

但今年的谈判过程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成为气候变化谈判的头条新闻和热门话题。

日本受到福岛大地震和海啸冲击后,经济更陷低迷。

加上政府的更迭,日本同加拿大、俄罗斯共同提出不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使京都议定书的谈判陷入混乱和停顿之中。

在今年10月的巴拿马谈判会议上,京都议定书谈判议题全面停摆,进入”休克”状态。

加拿大媒体报道,哈珀政府在今年圣诞节之前将会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对否认京都议定书推波助澜。

加拿大政府将视美国政府为同伴。

日本政府在推动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估计日本政府不会退出京都议定书,但坚持不做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

俄罗斯对气候变化原本就不关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甚微,甚至有正面效果。

俄罗斯退不退出京都议定书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很可能仍将待在京都议定书里。

受到俄罗斯行动的启发和鼓励,原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可能仿效俄罗斯,不做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壮大了反对第二承诺期的声势。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自2007年重返京都议定书之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使澳大利亚走回头路的可能性减少。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谈判来解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多次尝试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所涉及的各方角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

一、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性气候变化谈判是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它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谈判,各国可以就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并确保这些行动得到有效执行。

二、气候变化谈判的各方角色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的角色和作用不同。

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做出选择。

此外,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协议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协议时需要考虑各国的利益和关切。

其次,如何确保协议的有效执行也是一大挑战。

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在执行协议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

此外,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因此,在谈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四、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走自己的路”-写在德班气候变化峰会之前

“走自己的路”-写在德班气候变化峰会之前

“走自己的路”——写在德班气候变化峰会之前Which way to go气候变化谈判是一条漫长的马拉松征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态度,虽然这些态度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

归纳起来无非有三种:一种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第二种是为别人选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三种则是对目前气候变化框架协议下的态度,商量好了大家一起走。

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走法,虽然没有人敢于承认,但确实是一部分人的选择。

至于第三种走法应该是最理想的,但是把大家的手脚“捆在”一起,采取一致的行动,显然也是很困难的。

从1992年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开始,国际社会就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协商,共同前进。

然而,世事无常,2007年以前的世界“歌舞升平”,大家都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虽然美国极不情愿,但还是出台了巴厘路线图,世界开始有了一起走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大家对哥本哈根寄予厚望。

当时的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哥本哈根是气候变化谈判的最后一站,也是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然而,2008年不期而遇的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国都忙做一团,无暇顾及气候变化议题。

今天,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还在持续,虽然全球领袖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和措施方面都高度的一致,却无法把世界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拯救出来。

近来的欧洲债务危机,又加上冰岛的火山爆发、遍布全球的大地震(中国、智利、日本、新西兰、海地、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等都发生了灾难性的大地震)、日本的海啸和核事故,直到今天的泰国洪灾都给世界经济添加变数。

世界领袖们,不论是G7, G8还是G20,最关心的紧迫问题已经不再是气候变化,而是推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抗震救灾、抗洪救灾,让世界从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期望在南非德班会议上大家商量好了一起走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美国正在陷入大选的亢奋之中,减少财政赤字、增加就业成为参选领袖们最重要的牌;欧盟和欧元,尤其是欧元区首要的任务是确保欧盟的统一和防止欧元区解体;日本则是让因海啸和核事故而流离失所的人民尽快的安居乐业;中国也因紧缩政策而造成的经济放缓而忧心忡忡。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路径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路径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展 中国家缔 约方 在议 定 书 下 不需 承 担 此类 强制 性 的减 排
全球 目 标, 2 0 1 2— 2 0 2 0年 问 的减 排 安排 框架 基 本 尘 埃 落
定。
1 . 4 德班平台直指 2 0 2 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安排
2 0 1 1年公 约 大 会 通过 德 班 平 台 , 2 0 1 2年多 哈 气候 变 化 大会结 束 了历 时 五 年 的 “ 巴厘 路 线 图” 谈判 , 从 法律 上
作组 结束 谈判 , 德 班平 台工作 计划 发布 。国 际社 会应 对气 候变 化进 程在 多哈 实现 了平稳 过渡 。从 2 0 1 3年 起 国际气 候谈 判将 转人 到 以 “ 德班平台” 为主 的 “ 一轨 谈 判 ” , 目标 是到 2 0 1 5年 底 形 成 适 用 于所 有 缔 约 方 的 “ 议 定 书 ( p r o t o c o l , 法律 约束 力 强) ” 、 “ 其他 法 律文 件 ( 1 e g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 法律约 束力 未知但 应该 弱 于前 者 ) ” 或“ 经 同 意
进展 情况 由 国内核查 制度来 确定 而不 接受 国 际核查 , 也 没
的责任” 原则 , 既响应 I P C C第 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要求 全球立即行动起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的呼吁, 也
为发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 国家缔 约方 之 间 有 区别 的义 务 性 质
和履约方式定下 了总体基调 。但是, 巴厘路线 图要求发展
目标 , 但 附件 I 国家 可 以通 过 “ 清 洁发 展 机 制 ( C D M) ” 以 资金 和技术 支持 在发 展 中国家开 展项 目级 别 的合 作减 排 。 议 定 书标志 着在 公约 框架 下正式 形成 了发 达 国家 “ 自上 而

全球气候谈判:困境与出路

全球气候谈判:困境与出路

全球气候谈判:困境与出路作者:刘洪岩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2期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生态保护技术范畴,在各国之间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和国际法律博弈等问题2017年6月1日,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的退出会严重削弱多年以来全球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

同样作为碳排放大国的中国将继续履行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缔约方签署的各类补充协议和减排承诺,并由此成为气候谈判和“全球治理”国际新规则的引领者;同时,中国应做好协调各国利益博弈的准备,应对国际法在实践中难以逾越的困境与挑战。

气候谈判趋向深度政治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经成为主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集团密切关注的问题:包括联合国系统的组织在内,气候问题已在8国集团、20国集团、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金砖五国等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非政府组织、国际实业界也在积极探讨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生态保护技术范畴,在各国之间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和国际法博弈等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近20年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呈现出深度的政治化趋向。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公布的《全球绿色新政》报告中确立的目标,当下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是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量和运行能耗,减少所有国际法主体的碳足迹。

与此相悖的是,各个缔约国试图将全球化中的经济、政治秩序等复杂问题与气候变化谈判相捆绑。

发达国家不想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不愿意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而落后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期望获得更多来自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此外,在媒体推动下,这一涉及全球未来命运的重大生态安全问题则成为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人士的脱口秀和噱头。

学术界的一些“谎言制造者”和“怀疑论者”相互指责对方为政治所收买,严重影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进程。

各缔约国在气候谈判中的博弈焦点由于加拿大、日本、新西兰、俄罗斯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二承诺期义务,同时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的美国并未加入该议定书,故此,《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被外界评论为“有名无实”的量化减排协定。

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进展和展望

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进展和展望

)元美亿十(金资候气)元美亿十(金资候封面故事但是总体来看,COP26关于气候资金的议题反映的仍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谈判话语体系。

在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资金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和更为急迫的背景下,大会的气候资金谈判却停留在2009年提出的1000亿美元资金,尽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是需要优先解决的。

另外,会议虽然达成了建立一个帮助遭受灾难性气候事件打击国家的机制的协议,但并没有建立基金以补偿各国与气候相关的损失损害。

对此,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示了对于气候资金谈判结果的失望和不满。

三、COP27气候资金谈判展望埃及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将分别主办今年和明年的缔约方会议(COP27和COP28),北非与中东属于同一地理区域(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MENA),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也非常相似。

回顾49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COP26上所作的发言,气候融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以及主要排放国的减排是非洲大陆的核心关切,其他问题还包括损失损害,以及解决阻碍全面实施《巴黎协定》的瓶颈问题等。

据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称,埃及代表非洲主办COP27,将努力使会议成为“与各方协调的国际气候努力的一个根本性转折点,以造福非洲和整个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中,俄乌冲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了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化肥危机。

非洲和中东地区是粮食危机的重灾区,而且非洲还受到能源危机和化肥危机的严重影响,短期内加剧了脆弱国家的贫困。

叠加上严重的气候危机,资金问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可以预见,埃及和阿联酋将会利用自己发展中国家和东道国的特殊地位,努力推动气候资金谈判达成有效的协议,以造福非洲大陆、中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等全球气候变化热点地区。

美国拜登政府任期内在气候变化政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台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

气候谈判

气候谈判

近日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成为中心议题之一,西方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开始成为多边外交和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张王牌。

多年来,控制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国家内政外交的一面大旗,各种减排计划和法规在国家政策文件和战略报告中频频闪现。

今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关于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目标》文件,倡议在2012年后建立新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制度。

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今年八国峰会东道国德国修订国家气候保护计划,并把气候变化列为此次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核心议题。

在英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今年4月17日首次把环境问题作为讨论内容,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开辩论。

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呼吁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国际政治联盟,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英国把气候变化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进一步增加了环境问题的政治色彩,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政治化趋势上升到了新高度。

西方国家政坛人物和媒体近来也热衷拿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做秀”。

据报道,不久将成为英国首相的布朗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承诺更加注重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他的“竞选纲领中惟一较具体化的部分”,即建造5个“生态镇”的计划。

他宣称,这些“生态镇”都将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标准。

最近,法新社记者发自北京的一条题为《中国媒体低调处理废气排放新闻》的消息,说中国主流媒体对前不久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家会议未作报道,并将此事与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经历40年一遇的非正常高温“挂起了钩”,言下之意,中国媒体在刻意回避全球变暖问题。

不管这位记者用意如何,但其报道反映了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环境问题存在偏见。

实际上,中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将此视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前不久,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并批准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艰难进程与前景展望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艰难进程与前景展望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艰难进程与前景展望摘要: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推进国际社会达成新的减排承诺协定,成为近年来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议题。

由于各方利益博弈,“巴厘岛路线图”确定的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在实际操作中举步维艰,成果寥寥。

本文对巴厘岛会议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粗略梳理,并基于此对将于2011年底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结果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谈判不力的根源所在和研究应对策略之用。

关键词:后京都时代;气候谈判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02一、“后京都时代”拉开帷幕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这已是世界共识。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才有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出台。

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把缔约方分为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

并要求附件一国家承担一定减排承诺,非附件一国家无需承担减排承诺并,具体规定了第一减排承诺期(截止2012年)的减排额度责任和具体额度。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之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

后京都时代气候变化谈判的中心议题将包括建立公平、持久、有效的制度框架,长期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指标,促使美国回到控制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来,说服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等。

二、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的艰难进程为了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能够及时达成第二承诺期协议(后京都议定书),以《公约》缔约方会议(cop)为平台,国际社会展开了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气候谈判。

截至2010年12月的坎昆会议(cop16),虽然在一些重要问题和机制上达成了一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始终未能形成共识,议定书能否存续仍是扑朔迷离,国际社会悲观情绪日益弥漫。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策略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策略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变得越来越重要。

气候变化谈判不仅涉及到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还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制定合理的谈判策略对于各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策略。

一、了解对手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了解对手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对手的立场、利益、目标和优先事项。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手的意图和行为,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此外,了解对手还可以帮助各国在谈判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冲动的决策。

二、建立联盟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建立强大的联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并争取更大的影响力。

建立联盟的关键是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并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

此外,各国还应该寻求与其他国家在技术、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三、寻求共识气候变化谈判通常涉及到众多国家和利益相关者,因此寻求共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谈判中,各国应该寻求妥协和合作,以达成一项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这需要各国展示灵活性和妥协意愿,并寻求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此外,各国还应该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共同推动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

四、关注利益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关注的利益点不同。

因此,各国应该关注自己的核心利益,并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

这需要各国在谈判中保持灵活性和妥协意愿,并寻求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此外,各国还应该关注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五、制定灵活的谈判策略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灵活的谈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各国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利益需求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策略。

灵活的谈判策略应该包括制定多个备选方案和策略,以便应对不同的情势和挑战。

此外,各国还应该避免过于激进或保守的立场,以免失去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历程及主要经济体的态度与政策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历程及主要经济体的态度与政策

l ・ 3
中 国 人 口 - 源与 环 境 资
21 00年
第 6期
鼐协定 ”、气 候变 化与 可 持续 发 展 德 里部 长 宣 言》等 重 要 文 黟 《
中图分类号
X 2 文献标识码 2
A 文章编号
10 20 (o00 一加l —0 d i 0  ̄6/. s.02 1421.6 03 02— 142l)6 3 9 o: . 9jin 10 —20 .000 .0 1 s
气候 变 化 问题 是 当 前备 受 关 注 的全 球 性 问题 之 一 。
参与者。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 了重大转变 , 奥巴马总统 将气候 变化政 策作为重点政 策领 域之一 ; 欧盟与 日本则 一直积极推 动全球温 室气体减排 : 发展 中经济体也积极参与国际气候 合作 。 印度 已制订 了《 如 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 。作为发展 中国家 。 国不 需承担气 中
体 排 放减 少量 化 任 务 . 仍 积 极 参 与 这 一 历史 进 程 。 出 了 自己 的贡 献 。 但 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 国际 谈 判 ; 合 国气 候 变 化框 架公 约 ; 都 议 定 书 联 京
动上取 得 了新 的进 展 , 长期 目标 、 金 和行 动 透 明 度 问 在 资
l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
11 历 史进 程 .
2 世 纪 6 、0 代 , 0 07年 科学 研 究 发 现 , 类 活 动 产 生 的 人
二 氧化碳加 剧 了 自然界 中 的“ 室效应 ” 温 。自 2 0世纪 8 0年
代起 , 国际社会 日益认 识 到气候 变化 问题 的严 重 性 。为应
国际气候 制度框 架 以及其 他 国家 的 气候 政 策 会 对我 国 的

德班气候大会

德班气候大会

德班气候大会即将开幕解振华阐述中方立场和期待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28日将在南非德班举行,关于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11月22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再次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有关情况,并阐述国际谈判基本立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白皮书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政策、措施、行动和取得的成效,也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确定的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

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参与德班会议的原则立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

据了解,以解振华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已为此次气候变化大会做好准备,首批成员24日启程赴德班参加预备会。

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要有第二承诺期希望欧盟发挥领导作用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结束,第二承诺期是否存在以及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成为此次德班会议的最大焦点。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希望继续巩固《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保障发展权益和排放空间;另一方面,也希望发达国家继续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

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特别坚持《京都议定书》要有第二承诺期,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多边机制非常关键、焦点的问题。

解振华说:“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公约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以及坎昆协议的要求,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妥善地解决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问题。

”解振华指出,少数发达国家提出愿意坚持京都议定书,但是不愿意再有第二承诺期,理由主要是强调环境的整体性问题。

曼谷日记通向德班的路有多远

曼谷日记通向德班的路有多远

曼谷日记:通向德班的路有多远作者:杨富强来源:《绿色中国》2011年第05期编者按:2011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的第一次预备会于4月3日至8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2010年底的坎昆会议使热度骤降的气候变化谈判重回正常的谈判轨道。

2011年人们正拭目以待,看看2011年底的南非德班会议(COP17)有什么进展。

作为曼谷会议的亲历者,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北京办事处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了自己在曼谷会议的感受。

它告诉了我们,气候变化谈判的艰难和通向南非德班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

发达国家减排行动的回顾和介绍(4月3日)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会场,熟悉的面孔,曼谷气候变化谈判的第一天开始了。

与往常唇枪舌战的辩论开场不一样,在2011年第一次会议上,缔约方会议主席团商定,2011年4月3日至8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两个特设工作组的正式届会和会前研讨会。

4月3日和4日举行会议前研讨会,3日和4日分别由附件1国家和主要结盟小组,以及发展中国家介绍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的行动。

这种研讨会的形式尽管内容大都已叙述过,新意不多,但把国家行动方案再次集中介绍,无非是强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干出来的,要实施具体的行动。

这在谈判桌上靠嘴皮论战,其用意不言而明,其目的耐人寻味。

在今天的附件 1国家介绍中,除美国、法国、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瑞典、日本、波兰、英国、冰岛等发达国家外,欧盟、77个国家集团加中国、小岛国联盟、印度和玻利维亚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做了介绍。

发展中国家集团在发言中继续强调指出,即使将附件1国家的全部承诺和发展中国家所作出的国家行动方案加起来,本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2℃的要求,在2020年仍有70亿吨-60亿吨CO2排放的差距。

发达国家必须要做更多的减排,才能给发展中国家留出有限的发展空间。

在目前行动方案的总减量中,发展中国家占到56%以上,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附件1 国家的发言中,老调重弹的多,新意较少。

气候谈判,未来可期

气候谈判,未来可期

气候谈判,未来可期作者:沈丁立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12期六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被认为是一次失败的会议。

现如今,同样的一幕应该不会在巴黎再次上演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按计划,一项新的全球协议将于年底在法国首都巴黎达成,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

围绕这份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190多个缔约方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交流和磋商。

虽然各方仍未完全消除分歧,但随着最后期限临近,协议雏形已越来越清晰。

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按照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决议,新协议将具有法律约束力,适用于《公约》所有缔约方,在2015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于2020年生效。

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年到期。

这意味着,能否在巴黎达成新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截至目前,已有约50个国家提交了各自的减排计划,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2015巴黎气候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

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

这意味着,抑制碳排放将成为会议的核心内容。

2015年6月30日,中国正式公布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确定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新目标。

分歧不小从2012年5月开启谈判至今,《公约》各缔约方已围绕新协议开展了多轮磋商。

随着交流深入,各方共识逐渐凝聚,但各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依然有难以消除的分歧。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与我国气候谈判的路径分析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正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推动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一直以来气候变化议题都具有“全球性、政治性、长期性、不确定性”等显着特点(P267-268),这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调格外复杂和艰难。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机制的重要平台,气候变化谈判不仅事关全人类的命运,而且还与谈判各方的经济政治利益密切相关(P111-120)。

然而,从哥本哈根到德班,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形势和舆论氛围悄然生变,直接影响各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取向和谈判策略。

本文在梳理德班气候大会主要进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情况、新动向,提出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一、“德班气候大会”的主要进展20XX年底,第1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以下简称“德班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

虽然会议期间出现了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等事件,但总体而言,与会各方表现出更为理智的态度和务实的谈判策略,按照“巴厘路线图”推动谈判的意愿也比较清晰。

经过反复磋商,德班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

从中方的角度来看,德班会议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本实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坚持双轨制的谈判模式,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达成妥协,这无疑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三是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在减排资金安排上有所突破;四是在20XX年坎昆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减排技术、能力建设以及透明度等方面的机制。

另外,德班会议还对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公约》的实施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设定了相关进程。

然而,德班会议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会议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坎昆协议和德班会议成果的落实也尚需时日,而发达国家自身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政治意愿仍明显不足,这成为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主要障碍。

低碳发展共识造就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成果

低碳发展共识造就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成果

中国财经报/2011年/12月/20日/第002版财经纵览低碳发展共识造就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成果傅平温刚正应了中国“事不过三”这句老话,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经历了2009年哥本哈根的失落和2010年坎昆的僵持之后,今年在德班最终没有让国际社会放弃希望。

虽然德班会议也是一波三折,甚至一些国家的公开立场比在哥本哈根和坎昆更为保守和倒退,但是在这个决定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谁都不再愿意担负阻挠气候谈判进展的罪名或责任,会议进入少见的“加时赛”。

在最后的30多个小时内,谈判峰回路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做出了让步,会议终于取得了各方可以接受的成果:就《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做出安排,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设立关于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谈判进程等。

其中,前三项成果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关切,第四项成果是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发达国家同意前三项成果而做出的妥协。

可以看到,德班会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在德班扮演了建设者的角色,对会议取得进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中国通过现场新闻发布会表明在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

这五个条件都是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关切,都是站在发展中国家整体立场上的,既向发达国家表明立场,又团结发展中国家。

其次,中国在美国、欧盟、基础四国、77国集团等之间积极斡旋,反复多边或双边磋商,努力弥合各方分歧。

再其次,中国在关键时刻同意设立关于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谈判进程,做出了必要让步,同时发展中国家争取到了主要关切。

应注意到,德班会议一揽子决议的内容,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从不同程度和角度体现了国际社会成员对全球低碳发展的认识与行动。

案例37从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性

案例37从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性

案例37 从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性(一)德班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本次南非德班气候谈判大会主要围绕四个核心议题展开: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

大会目标艰巨,各个国家之间分歧严重。

从2010年末的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上一轮气候变化大会上虽然认可《京都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却没有设计出有关这一承诺期的具体时间表,针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表述措辞也模糊。

《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即将于2012年末到期,此次德班气候大会也是到期前的最后一轮气候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第二期承诺存续议题分歧严重,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保留二期承诺期,而部分发达国家却拒绝这一提议,比如加拿大,日本。

还有一些发达国家,诸如美国,他们签署第二承诺期的前提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必须承诺量化的减排指标。

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文本草案实质内容非常少,几乎只是一个空架子。

该草案将第二承诺期开始日期定在2013年初,截止期定在2017年底,但只是笼统地提了一句到2020年减排 25% - 40%的老目标,没有明确各国的减排指标,对于履行约定的机制也没用涉及。

而像日本、加拿大也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没有承认《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就意味着在这份草案上签字的几乎只有欧盟国家,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额只占全球排放总额的12%左右。

《京都议定书》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法律文本,对全球减排的实际贡献微不足道。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自身的贫困与落后,在应对本国内部的财力匮乏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已经无暇顾及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

再加上本国技术落后,没有很好的措施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减排。

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做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需要发达国家进行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方可实现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走过了20年的历程,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领域和各国、特别是大国角逐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新切入点。

2010年底的坎昆会议推动了气候变化谈判进程重归务实理性,但未能消除各方在一些核心问题上的重大分歧。

随着谈判渐入“深水区”,这些核心争议问题将无法回避。

将于今年底举行的德班会议仍面临诸多挑战,前景并不容乐观。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通往德班之路:气候变化谈判前景展望文/黄惠康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这是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艰苦谈判,来自194个国家的代表最终达成了被称为“坎昆协议”的一系列决议。

坎昆协议反映了目前各方所能达成的最大共识,但未实质性解决诸如《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谈判中的核心问题。

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到期,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今年的南非德班会议能够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即将面临“大考”。

坎昆会议的积极意义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争拗,使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蒙上阴霾,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多边谈判框架面临信任危机。

即使在坎昆会议召开之前,也仍有不少人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已陷入僵局,坎昆会议前景暗淡。

但坎昆会议汲取了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坚持了公开、透明原则,坚持了合作与妥协的精神,在东道国墨西哥政府积极推动和各方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取得了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并在一些仍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上保持了相向而行的谈判态势,消除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框架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各方对谈判前景的信心,受到了与会各方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其产生的积极政治效应是坎昆会议的最大贡献。

坎昆会议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重归务实理性。

气候变化谈判事关各国的发展权利和切身利益,谈判议题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纵横交错,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制衡,谈判任务十分艰巨。

哥本哈根会议欲“毕其功于一役”,但结果适得其反。

对于坎昆会议,从东道国到主要谈判方,均降低了预期,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致力于在不触及各方底线前提下先就已取得较多共识的问题达成相对平衡的一揽子协议。

这一策略缓解了各方压力,增加了各方回旋余地和空间,改善了谈判气氛,为会议达成积极成果创造了条件。

南北两大阵营、三大主要谈判集团增进了互信和良性互动。

这有利于继续务实推进“巴厘路线图”谈判。

坎昆会议坚持了公约和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并在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转让、森林和减缓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质性进展,达成阶段性成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坎昆协议明确规定,同意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继续按照缔约方大会的授权尽快完成谈判,以“确保《京都议定书》第一和第二承诺期之间不出现空档”。

坎昆协议还敦促发达国家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发达国家2020年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40%的中期减排建议,尽快提高减排力度。

因此,坎昆会议虽称不上气候变化谈判的“里程碑”,但发挥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德班会议最终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德班会议面临的挑战坎昆会议落下帷幕后,谈判各方的注意力开始聚焦将于今年12月召开的南非德班会议。

由于坎昆会议未能消除各方在一些核心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可以预见,通往德班之路并不平坦。

随着谈判渐入“深水区”,谈判中的核心争议问题在今年的谈判中已无法回避。

德班会议能否为气候变化谈判承担起历史性责任,目前看,前景并不容乐观。

个人认为,德班会议将面临三大严峻挑战:首先,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决心和政治智慧。

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将继续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

1990年到1997年,是发达国家利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时期,也是中、东欧经济开始转型的时期,这为先后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供了经济上的助力。

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弥久,眼下世界经济“乍暖还寒”,全面恢复尚需时日。

受高失业、高赤字、高债务、低增长等后危机时期深层次矛盾的困扰,西方发达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急迫性和重要性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意愿严重不足,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制衡增多,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气候变化立法相继搁浅。

这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未能取得如期进展的主要政治障碍。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也孕育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机遇,科技革命正酝酿新的重大突破。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新领域。

这无疑将为气候变化谈判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各国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尤其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球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和诚意,携手推进气候变化谈判进程。

其次,《京都议定书》特别是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

这是德班会议必须要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可以说,能否坚持《京都议定书》、特别是能否就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具体量化减排指标达成协议,是德班会议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大挑战之一。

一些发达国家主张,《京都议定书》已经“过时”,应予废弃,并以新的全球性减排协议取而代之。

这种主张是片面的、不公平的、有害的。

我们认为,公约和议定书凝聚了多年来国际气候变化艰苦谈判所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进一步谈判的行动指南。

公约和议定书并未过时,应当长期坚持。

以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的主张不符合“巴厘路线图”授权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立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具体模式,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和公平原则,是当前唯一为发达国家确定具体量化减排义务的国际条约,发达国家必须切实兑现《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减排义务,并继续在第二承诺期率先减排。

这是发达国家应尽的法律义务,不仅关系到发达国家的政治信誉,更关系到“巴厘路线图”谈判的成败。

可以断言,没有第二承诺期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

至于一些发达国家所关注的所谓“环境整体性”和“全球参与”问题,也只能通过坚持“巴厘路线图”双轨制谈判来加以解决。

事实上,“巴厘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已经就此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案,即,《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2年后的第二承诺期继续率先减排;非《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在《公约》下承担与《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可比”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公约》下自主采取适当国内减缓行动,并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

这是一个公平、合理、可行的方案。

最后,如何全面平衡地贯彻落实坎昆会议所达成的各项协议,其中包括科学合理地界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细化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以及提高减缓行动透明度的机制和安排等问题。

还有,德班会议乃至整个“巴厘路线图”谈判成果的最终法律形式。

坎昆协议只是一个框架性协议,一些难题还有待于破解,许多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进一步谈判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达成协议也绝非易事。

但是,只要谈判各方继续坚持在坎昆会议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妥协精神,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坚持民主、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多边主义,德班会议的成功还是大有希望的。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谈判各方的政治互信,理性务实地处理分歧,保持谈判进程的积极势头,推动德班会议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防止对坎昆协议采取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更不能任意曲解。

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并按照各自的责任和能力,通过国际务实合作,全面有效落实公约、议定书和缔约方大会已达成的各项决议,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其承诺,尽快就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转让做出具体安排。

要不断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科学合理地确定长期减排目标,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在确定长期减排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合理的发展需要,确保其发展权的实现。

从国际政治博弈看气候变化谈判前景自1990年起,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已历经20个年头。

在科学认知与外交谈判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达成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等里程碑式文件,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逐渐超越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范畴,上升为国际政治议程的焦点。

究其原因,气候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跨领域、综合性的发展问题,关涉各国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军事等各方面利益,已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领域和各国、特别是大国角逐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新切入点。

气候变化谈判启动以来,一直体现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的较量。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为融合两大阵营利益而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建基原则。

20年来,尽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南北两大阵营的基本格局和界限并没有改变,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也没有根本改变。

一些发达国家为转移谈判焦点、转嫁减排责任,试图否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模糊南北界限,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既不符合当前国际关系的现实,也为气候变化谈判制造了巨大障碍。

因此,正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努力寻求公正合理的权利和责任划分方案,对于德班会议的成功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问题牵动大国关系调整。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谈判力量逐渐形成了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和“77国集团加中国”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

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对谈判议题有不同的立场和主张是正常的,无可厚非。

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国际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唯一出路。

各国在谈判中应同舟共济,遵循联合国多边机制的基本原则,本着对人类共同利益负责和合作与妥协的精神,积极建设性地参与谈判,显示最大的合作诚意与灵活。

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个谈判集团能继续其在坎昆开始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