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Ξ
浅谈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浅谈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利益的调整,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群体性事件在一些地区呈上升势头,在农村尤为突出,不仅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容易使人民丧失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甚至使群体性矛盾被敌对势力所利用,演变为政治性矛盾。
当前,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稳定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解决好群体性事件,化解社会矛盾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发的,形成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事件。
(一)因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而酿成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开展各种税费的征收、计划生育罚款的追缴、义务工的摊派等工作中,不注意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善于做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遇到个别一鸣惊人对立升格,造成多数人参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二)因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所酿的群体性事件当前有相当部分群众认为二轮土地承包前村集体所发包的土地承包期过长,面积过大,价格过低,在小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的煸动下,认为可以随意更改合同,而乡、场一级政府无权解决从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因农村金融组织不规范经营而酿成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大量吸收群众存入人股金,而基金会在经营中不规范或违法经营,导致股金单到斯不能兑付。
群众手持股金单却不能兑付为现金,也存在强迫农户入股现象或变相强迫农户入股,即不入股者不发放贷款等手段,从而侵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群众则往往聚集在一起上访,甚至冲击基金会或有关部门闹事,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四)因企业转制而酿成的群体性事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部分乡镇企业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存活的能力,大量职工下岗,生活没有保障,特别是离、退休的老职工失去生活依靠,加上个别企业负责人违法乱纪、挥霍浪费,使得许多职工聚集起来上访,遇到煸风点火的或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化,也极易使工人集体上访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农村群体性事件浅析0
农村群体性事件浅析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经过长期积淀而成。
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影响农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努力探索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及社会秩序状况,其实质是一种应得权利和供给、政治和经济、公民权利和经济增长的对抗。
它是利益冲突加剧、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基层组织权威流失严重和法治程序意识薄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1、利益冲突加剧。
一切利益冲突都与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利益失衡有关。
目前的社会冲突和群体性事件主要源于利益分化和分化了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首先,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存在,破坏了城乡原有的正常联系,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这种结构使农民所占有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相对于城市市民和农村工薪阶层而言,农民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并且,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控制农业经济出现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多年上升,农产品相对市场价格下降,乡镇企业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各种各样的种植业、养殖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致使农业的总体性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因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客观上导致了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制约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就使农村社会的利益冲突超越了农村或农业这个范围,并表现为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冲突及农产品与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交易之间的冲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很容易造成农民心理上的挫折与失衡,再加上各种坑农、挤农、害农事件的频繁发生,更增加了农民心理上的不平与失落。
其次,国家财税分配格局不合理。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县乡基层政府机构臃肿,招聘和临时编制人员众多,而国家不断出台增支政策,支出逐年增多,如国企职工下岗和社会保障金、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给干部职工增加工资,都由县财政承担。
浅议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策略
浅议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策略县公安局陈彦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城市拆迁、小集镇建设及道路扩建拆迁、医疗纠纷、环境污染问题、争水争地、邻里纠纷等原因,经常会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成因日趋复杂,处臵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因控制不力、处臵不当,由此引发的集体上访请愿、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非法游行示威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影响大、处臵困难,已成为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给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不安定因素,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做到妥善处臵,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维护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下面,对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一分析。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在这些利益冲突中,大都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
从当前农村发生的群体性闹事特点分析,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事件的突发性。
事件往往会因某种事由在短时间内突然诱发,并迅速扩大升级。
二是人员的扩展性。
参与的外延扩大,但仍以工人、农民为主,数量递增,规模呈扩大化趋势。
事件发展迅猛,行为相互影响和效仿。
许多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参与者往往怀着“法不治众”的心理,迅速蔓延、恶性发展,瞬息间造成妨碍社会管理的严重后果。
一是参与群体性事件人们之间的情绪感染,当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发展为过激的群体性行为;二是外部条件的催化,当前有许多社会因素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并存,其中就潜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危机;三是被他人吸引,参与者开始只是围观或出于好奇,随着事态的发展,致使人们的判断力和是非观念受到削弱甚至是扭曲,由同情、支持变为积极参与。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引言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在某一时刻突然发生的,涉及大量人群的事件。
这类事件常常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我们需要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复杂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社会不公与不满情绪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主要动力之一。
当一部分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上遭受不公正待遇或面临重大利益损失时,不满情绪逐渐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2. 信息传播与引导信息传播与引导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这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一旦有人散布“假新闻”、“虚假信息”或恶意煽动不满情绪,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动荡。
3. 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也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成因之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失业率上升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增加,从而酿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4. 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当政府的管理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存在时,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二、对策措施为了应对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件的发生,并有效化解事件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策措施:1.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通过加大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改善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增强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有效降低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
2. 健全管理机制与法制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并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同时,加强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与效能。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进而演变为大规模集体上访,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成因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使党和政府的旨意得不到群众的接受,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超前意识不强,没有通过排查及时掌握信息;三是存有侥幸心理,即使提前掌握了信息,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化解。少数群众对现状怀有不满。一些群众生活不如意,加之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情绪往往转移到政府身上。群体性事发生后,群众受不满情绪影响,把当地政府视作对立面,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竟然是古老的口耳相传,不可避免地带很多信息的失真。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对当地政府信任感的群众,想方设法“把事情闹大”,以引起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个别人素质低下。突发性群体事的主体通常比较复杂,有的不懂法规,不守法纪,遇事喜欢聚众“斗狠”;有的不听劝阻,不服教育,一意孤行;有的煽动组织,利用一些善良不明是非的群众以实现自己私利。二特点行为过激。突发性群体事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相对比较激烈,主要表现为围堵冲击机关企业,拉标语挂横幅堵塞交通要道,甚至毁坏物打伤机关工作人员。人数众多。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突发性群体事当事人为扩大声势,往往相互鼓动,组织串联,采取大规模行动,人数众多,有的上百人,有的上千人。处理棘手。由于人数众多,情绪激动,当事人的怨气和期望值随之升高,往往提出一些不现实不合理的要求,解决难度甚大。由此往往容易形成大规模集体上访,甚至重复集体越级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政府无原则的迁就,满足其要求。三对策如何把突发性群体事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的机制和方案,包括对突发事的预警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各种成套方案,既可以起到社会矛盾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可以做到从容应对,有条不紊。从实践看,为及时控制局势,笔者认为还可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指挥中心。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不能只靠哪一个系统和部门,要设立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的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快速进行现场处置,要在较短时间内聚合各种有效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领导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中,群众往往要求面见领导。领导靠前指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可以给群众一种安慰感,有助于缓解群众的情绪,并且有助于领导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准确度和决策效率。根据经验表明,领导亲自接待处理的群体性事,还有助于提高一次处理到位率。果断做出决策。只有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的主动权,将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应当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立即解决;应对解决而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对于无理取闹的,要晓之以理;对严重违法的,要果断处理,决不手软。要善于选择最佳处置方案,防止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及时开信息。政府要及时布有关信息,树立开平正的形象。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为的不规范不妥当不严肃所导致的不稳定。决不能刻意压制一些问题,否则反而会激起群众的疑虑和不满,夸大失真的信息趁机传播,越将事情推向对立方面。做透思想工作。从实践证明,做群众思想工作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发号施令,通过适当的感情投入,可以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理解。如某纺织企业职工因待遇偏低引发集体罢工,在厂方决策层多次与职工代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采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的方法,走访了所有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真诚换取了职工的理解和谅解,从而在短期内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雷 同。那些 颇具 影 响 力 的事 件 , 乎 无不 是 由群 众 几 的合 法权 益长期 得 不 到有 效 保 障 、 府部 门对 群 众 政
民对 社会 、 对政府 的不 满 , 致 心 态失 衡 为 内因 , 导 以
政府干部执行任务时某个环节考虑欠周为诱 因。这
个诱 因不 一 定 要 很 “ 殊 ” 特 。可 以是 政 府 干 部 下 乡 抓计 划生 育与 对象 户 的 一点 小 摩 擦 引起 的 , 可 以 也
或单位表达意愿 、 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 、 形成过
程 中的 串联 、 聚集 等活 动 。
益重组所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 日渐增多, 成为影
响社 会稳 定和 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因素 。因此 , 主动 预
群 体 性事 件 的广义 解 释 认 为 , 体 性 事件 是 指 群 利 益趋 同的民众 , 表 明主 张 、 大影 响 、 现 目标 为 扩 实
的群体性事件及原因, 使农村群体性事件得 以有效解决, 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 关
定。
关键词: 农村群体性事件 ; 基层政府 ; 防机制 ; 预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0 5 2 D 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7 3 0 ( 0 1 1 — 0 5— 5 1 2— 6 D 2 1 ) 1 0 6 0 6
防、 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事件 , 缓解农村 社会人民内部矛盾 , 是维护农村稳定 , 保障三农健 康、 稳定 发展 的重要 任务 。在这 一 时期 , 如何正 确认 识、 预防和处置农村 群体性事件 , 于维护社会稳 对
定, 构建 和谐社 会无 疑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农村 群体 性事件 是指 我 国整个社 会特 别是农 村
浅析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111
浅析沙湾县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把握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在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法律的角度采取措施,防范、控制、处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概念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定性,我国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
例如由于海子湾水库泄洪通道开挖所引起皇渠庙村、新户村、沙门子村村民联合上访导致此项工程延误等问题。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当前,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多发、高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它根源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总体上看,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和过程上讲,是不可避免的;就农村具体而言,大到农村财务、征地拆迁等引起的,小到邻里纠纷、环境污染等,在过去看来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如今均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其中以征地拆迁、土地互换及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村务公开不到位,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等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这几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在整个群体性事件中的比例最大,概括起来,农村当前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村务公开不到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重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因素。
在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五模版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一、事件背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经常会发生各种群体事件,如土地纠纷、村务管理不公、民生问题等。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压力和难题。
因此,分析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事件的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更好的生活保障。
许多农民与土地、资源等问题相关的纠纷也可能由此诱发。
另外,农村贫富差距加大,致富门路狭窄,造成了一些群体事件。
2.社会原因乡村社会的变革、村务管理不透明、自治水平低、民主参与程度低等社会问题成为了农村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群体事件在乡村社会存在时常和规模上的不确定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执法机关的治理能力。
3.环境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和破坏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造成的问题成为了引发群体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类事件问题广泛,蔓延面广,持续时间长,情况十分危急。
三、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原因,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与处置农村群体事件,降低事态升级的风险。
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注重农村社会治理。
改变农村落后局面,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2. 改进社会治理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和村务公开,提高村级干部的治理能力,并多样化群众参与途径,增强对农村社会的把控力度,保障农民的经济、社会权益。
3. 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维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定期监测环境质量,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4. 快速反应及妥善处理事件政府应及时派遣工作人员走访和调查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和心理因素,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的风险,同时加强对事件的调查,依法处置违规行为,维护农村稳定。
5. 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宣传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可以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农村基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起因和应对
浅谈当前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预防处置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往往由某种或几种矛盾达到临界状态而突然爆发,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妨害经济建设,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离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和谐社会构建设就无从谈起。
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建设富裕型小康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新”战略,既出现了大量适应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又出现了因产业调整、转制并轨、土地征用补偿、房屋拆迁等引发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特别是近年来,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处臵难度不断加大、对稳定和谐的危害在加重。
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
深入探索,积极预防,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严峻问题,成为构建设和谐社会和各级党政机关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与此同时社会不满以及表达不满的群体性事件也有惊人的增长。
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这类群体性事件由1993年的1万起增加到2003年的6万起,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数年平均增加12%。
由73万多人增加到307万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993年1400起增加到2003年的7000多起。
一份官方资料指出,1995年,在30多个城市里发生的与工人有关的示威活动中,参与人数超过了100万,1998年参加这类示威的工人数上升300多万人。
同时,全国各省(区市)县级以上的的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上访的批次和人次迅速增加,2000年分别比1995年上升了2.8倍和2.6倍。
仅国务院信访局受理集体上访的批次和人次,2000年比上年上升了36.8%和45.5%,2001年又比2000上升了36.4%和38.7%。
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从处理牛冲岭事件中破题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集中突显,虽然各阶层、集团利益争夺在变革中得到一定的磨合。
但农村具有其特殊性,自中央提出工业反脯农业后,农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类矛盾,各阶层、集团利益争夺更加激烈,群体性突发事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下面笔者就从处理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牛冲岭事件中破题,谈谈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意见,供大家参考。
牛冲岭位于泮头乡双罗行政村故村、冲头、下罗三个自然村之间。
一听“牛冲岭”这名字就让人感觉到具有很强的霸气和争议,它的确不俗,平静了几十年的山岭于2009年4月突然热闹起来。
现正在建设中的京珠高速复线途经牛冲岭。
2009年4月底完成了征地补偿工作,补偿款为70余万元。
从天上掉馅饼,谁不想把它一口吞掉?于是三个自然村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冲头人认为:自己开村最早岭应该归自己所有,但村子小只要多少分自己一份就可以了,没有胆量去一口吞掉那块馅饼。
下罗人认为:虽然冲头人到这定居比自己早,但不知什么时候该岭已归自己所管了,馅饼应归自己吃。
故村人认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有村干部(下罗村人)许诺把牛冲岭无偿让给故村、冲头人种树,前两年还卖了树也没见下罗的人干涉过,自己应把馅饼吃一大部份只留一小份给冲头。
6月三个自然村分别向乡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乡里把钱下拨自己手中,各自然村到乡里的人不是来两、三人提建议,而是一来就三、四人来向政府施压,乡政府也曾多次派人到村里调解都未果,补偿款暂时由乡财政所代管。
10月下罗村向林业局提出确权,由于关系复杂等种种原因林业局也迟迟未做裁决。
2010年3月9日,故村人终于耐不住了,聚众到牛冲岭高速公路征地的红线外两旁去种树苗,下罗的人知道后马上聚集了一大群人到山上扯树苗,双方发生了一点摩擦,后被及时赶到的乡干部分别劝回。
3月10日清晨,下罗、故村各自聚集了自己的叔侄、亲友上百人持刀架炮,经县、乡干部,公安干警极力劝阻无效,双方还是发生了械斗,所幸当时两村的力量悬殊(下罗人多些)双方只有3个人受了点小伤就退出了械斗。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与防范对策研究
农村群体性 突发事件 的原 因与防范 对策研 究
谢 晓 棠
摘 要 : 村 群 体 性 突发 事件 是 我 国转 型 时期 社 会 农 中突的 重 要 表 现 形 式 . 致 群体 性 事件 发 生 的原 因既 有 经济 层 面 的 . 导 也
有 制 度 层 面 的 , 有农 民 自身 的原 因 。 通 过 建 立预 警 机 制 、 还 应 拓展 农 民 利 益 表 达 渠道 、 高农 民组 织 化 程 度 、 育现 代 农 提 培
民 法 治 意 识 、 强 基 层 执 政 能 力 建设 等 方 式 , 止 和 减 少农 村 群 体 性 事件 的发 生 . 护 农 村 社 会 的 稳 定 . 进 农 村 社 会 加 防 维 促
和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 词 : 村 ; 体 性 事 件 ;32 ” 城 事 件 ; 警 机 制 ; 制 建 设 农 群 “. 感 3 预 法
短 时 间就 能 聚集数 十 人甚 至数 千人 参 与 感城 事件 的
直 接起 冈是 两名 中学 生打 架 . 是 一起普 通 的治安 纠 本 纷。 纠纷 后来 发展 为群 体 事件 . 及多 方面 因素 : 涉 当地 村 民法 制 观念 淡薄 .群 众普 遍 对 当地治 安秩 序 不满 .
民在 党和政 府 的领 导教 育下 , 步成 长为 社会 主义新 逐
型农 民 。改 革 开放 后 . 随着 国家 民 主与法 制进 一 步完
善 . 大农 民群 众 的 民主意识 和 法律 素质 得 到 了一定 广 程 度 的提 高 。但 由于我 国封 建历 史 长 统思 想 影 响 传 力 过 大 . 治 至上 的“ 本位 ” 了 中 国人 意识 结 构 中 政 官 成 的主 导价值 观 。加 上农 村普 法宣 传不 够深 入 , 法积 学 极 性 不高 . 民 的法 制 观念仍 然 淡薄 。在 自身利 益受 农 到损 害 时 . 他们 也 往 往 不懂 、 会 运用 法 律 武 器 或通 不
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处置对策探索(五篇范例)
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处置对策探索(五篇范例)第一篇: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处置对策探索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处置对策探索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指农村群众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行为。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而且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并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因而,对农村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努力探索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提高预防与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对于做好新时期农村的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正确了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思想、道德、管理体制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新时期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型期社会引发的不同矛盾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根源。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资源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及群众的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
而这些转变必然会引起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反应,群众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逐渐由单一趋于多元,一些人政治观念经济化、宗旨观念利己化、纪律观念自由化,对党和政府不信任。
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往往采取闹事、聚众上访、阻断交通、围攻基层政权机构等极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过分要求。
群众合理诉求未能及时得到解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强烈要求解决现实中包括农村财务不清、土地承包争议、政府有关部门承诺不能兑现及有关部门为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征地、毁青苗等强制性行为等问题。
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蒋曼茹【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11【摘要】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rural mass disturbances caused by benefit differentiation, benefit conflict and benefit regroup are increasing.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itiatively prevents, promptly reconciles and properly handles the rural mass disturbances, and mitigates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farmers, are an important matter to maintain rural stability and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of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stably and healthy. During the period, how to correctly recognize, prevent and handle the rural mass disturbanc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中国所处的转型期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摘要: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县乡镇政府毫无疑问都会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要地位来抓,并作为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与此相对应,农村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易发和多发时期,如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和谐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基于此,从政府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农村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行为的得失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利于明确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为实现政府善治和现代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群体性事件;宗族势力;防范对策一、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其发展的速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拉大、阶层贫富悬殊、部分政府官员腐化堕落、农村增收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得我们面临着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的增大增多。
作为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总爆发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在社会呈现出高发态势,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形成了直接的冲击,已经成为面临的最大社会风险。
群体性事件在发案数量和参与人数方面均有上升的趋势,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扰乱了社会秩序,强烈冲击社会稳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要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村社会各种事务的治理能力,妥善解决农村社会各种矛盾的冲突,降低农村社会风险。
有效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也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我国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经济利益是根本的因素,很多事件背后都充满着广大农民对富裕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对策。
第二,在我们调查的案例中凸显了我国政府“小社会、大政府”政治环境下地方政府在农村治理问题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反映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对于化解农村矛盾、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方面的积极意义。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长效治理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12XIANGCUN KEJI 2018年2月(上)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长效治理对策谢迪(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县域治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以乡村关系紧张、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两委与村自组织之间关系不顺、村庄选举混乱丛生和村庄民主监督乏力等为表征的乡村治理体系失衡,是农村群体性事件暴发的深层根源。
造成失衡的原因包括规则体系不完善、多元利益博弈、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观念浓厚以及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等。
通过完善规则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协调村两委关系、建立制度化的村庄吸纳机制、强化村庄公民权利教育以及完善村庄监督机制等措施,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可以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化解村庄矛盾的深层次诱因,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乡村治理体系;农村群体性事件;防范[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4-12-3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仔细剖析这些群体性事件可以发现,尽管诱因复杂,却无不折射出在农村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理念、方式落后和治理水平不足等现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为此,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借助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耦合来整合资源和促成联合行动,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进而就防范群体性事件从系统层面为基层政府提供新思路。
1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乡村治理体系是对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行为、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行为和关系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的统称。
乡村治理体系失衡主要指乡村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行为不协调、关系不平等、权责不明确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等,这已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失衡主要表现如下。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汇报人:2024-01-06•引言•农村群体事件概述•农村群体事件原因分析目录•应对农村群体事件的措施•结论01引言背景介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矛盾加剧。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社会关系受到冲击,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农民在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等方面权益保护不足,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引发群体性事件。
农村群体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农村群体事件需要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入手,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助于促进农村发展。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群体事件的发生与政府治理能力密切相关,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而聚集在一起,通过集体行动表达诉求或发泄情绪的事件。
力冲突。
农村群体事件类型- 经济型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保等不公,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由于农民对政府政策或官员腐败的不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政治型社会型农村群体事件的参与者多为自发聚集,组织程度较低。
组织程度低情绪化明显诉求明确由于农民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不满情绪高涨,容易引发过激行为。
农村群体事件的参与者诉求明确,多涉及经济利益、社会公正和政治参与等。
03020102农村群体事件概述经济因素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导致农民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土地征收与流转土地征收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和补偿不足问题,引发农民的不满情绪。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民对子女教育的不满。
医疗保障不足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
社会因素民主参与不足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有限,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较低。
官员腐败问题部分基层官员的腐败行为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制。
工作心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工作心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期,至今这一进程仍在深化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在综合国力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往往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关口,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涌现。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在所有的这些问题中,各种形式的社会冲突无疑是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在各种形式的社会冲突中,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尤为值得关注。
如果说在新千年之前大多数人对此还缺乏了解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爆发的几件大规模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则使其逐渐向人们揭开了群体性事件曾经神秘的面纱。
一、农村群体性事件概述(一)概念分析对于这个概念,本文在采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的概念的基础上这样界定: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与农村或农民有关但事件发生地点不一定在农村的群体性事件,指在我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的转型过程中,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者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经过长期积淀而积累、激发,由一定数量的公众参与,有一定的组织和目的,采取静坐请愿、群体上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围堵党政机关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二)性质分析在性质上,农村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在多数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农民的行为在出发点和目标诉求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据公安部调查发现,目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有80%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合理的。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形成原因及对策探析_基于安徽某市两村间群体冲突的思考
Theory Research学论理★★★★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某市Y 镇A 村和B 村因为土地纠纷发生群体性冲突,A 村村民集体到B 村在A 村山地上开垦的土地上闹事。
Y 镇进城务工人员并不多,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在家务农。
因Y 镇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经济作物牡丹,且丹皮的价格对普通家庭来说还算不错,以至于村里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垦荒山以种植牡丹来赚取生活来源。
A 村人多地多,但B 村人少地少,以至于B 村村民在A 村的山地上开垦荒地以种植农作物,这样就减少了A 村的土地,从而引起了两村之间的纠纷。
A 村村民拔去B 村在A 村的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B 村因人少不服,一纸诉状告上法院,最终,在A 村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A 村十几人被抓并集体被判刑一到两年结束这场纠纷。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一)根本原因———利益矛盾引起的纠纷从上面述说的A 村和B 村之间的冲突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其根本原因还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土地争用矛盾。
“在一个利益导向的社会里,许多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着欲求不满,希望通过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1]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然而,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集体所有,B 村在A 村的荒山上开垦土地,就是一种对A 村土地使用权的侵犯。
然而,A 村对B 村所种农作物大面积的毁坏,构成了一种法律上的犯罪。
A 村和B 村之间的这种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是引发冲突事件最为根本的原因。
(二)基层政府的预防和协调机制不到位在A 村和B 村发生冲突的前前后后,Y 镇政府始终并未出面协商解决此事,最终,而是B 村以一纸诉状告上Y 镇所属市人民法院才平息此事。
在事件发生之前,Y 镇政府并未制定出很好的预防机制,甚至在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之后,也并未及时的给出处理和解决意见,Y 镇政府无疑是失职的。
(三)农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淡薄在A 村和B 村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之前,A 村群众本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但A 村群众法制观念的淡薄,最后却选择通过聚众闹事的方法来解决此事,这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后其它自然村很可能会效仿A 村来解决此类问题。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论文 2006-12-29 03:31 阅读498 评论0字号:大中小内容提要: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转型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了国家是否可以顺利地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本文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原因,并提出了减少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给社会带来的震荡的对策。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稳定危机管理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村民们在少数人的领导和组织下,或集体上访;或高举横幅牌匾、呼喊口号示威游行;或封锁高速公路或交通要道;或采取静坐等方式围堵党政机关,拦截领导车辆;有的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住所进行打砸烧、甚至暴力伤害党政干部和执法人员的人身。
这些事件作为转型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了国家是否可以顺利地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因此,如何减少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给社会带来的震荡,是所有转型国家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与其它领域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不同历史时期而言,这些事件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一,政治型事件增加,冲突主题较为集中。
有研究者通过对近20年来全国农村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农村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是纠纷型事件,一般发生在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因争夺资源或宗族矛盾发生的群体性械斗。
而自90年代中期始,农民之间纠纷型群体性械斗事件急剧下降,而针对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
1[1]这些事件的具体诱因各有不同,有的因为在上交提留时,发生了暴力行为或死人的恶性事件;有的是村民们认为农民负担太重,由少数人出面组织上访进而发生冲突;有的因为土地等资源被政府侵占而得不到合理补偿问题;有的因村民选举时出现了“非法”的情况,村民们为要求行使“民主权利”而集体上访;有的是由于村民们认为村级财务不清,村干部有贪赃枉法行为而采取集体行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4期V ol.25N o.42004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Institute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Ξ王斌1,2,杨志林1,李志敏1,徐寅峰2(1.青岛理工大学数理系,青岛266033;2.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摘 要: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农村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结果表明,如何限制、约束博弈双方采取不同策略的收益是决定其采取何种博弈策略的关键,并据此提出了避免突发性事件产生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演化博弈,演化稳定策略,群体性突发事件,弱势群体中图分类号:F224.3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经济矛盾.尤其是在农村,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和执法监督的不得力,侵农、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这充分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冲突激化的现状,是农村社会失序的重要信号,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巨大,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能否顺利完成.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有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对突发性事件的研究中,大量文献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原因、机理等[1~4],一些文献也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发生机理和处置措施加以分析[5].博弈论的诞生为分析多个参与者的决策相互影响的冲突提供了新的数学分析工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不同群体间利益冲突的加剧所导致的利益失衡.而利益的失衡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当利益失衡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而引起爆发.笔者利用演化博弈的原理和方法,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起因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收益值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Ev 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ESS),揭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1 我国农村利益群体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结构变革的转型期,农村利益主体的分化进一步加剧,农村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加剧.由于对农村社会秩序最具影响的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从单一的国家利益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依赖于国家而又具有独立于国家利益的社会行动者,因而形成了以先富裕起来的人和部分乡镇干部、村干部等为代表的农村强势群体,而数量众多而又分散的农民成为了弱势群体.各利益群体都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和意识,但由于强势群体处于权力和其它资源的垄断地位,在农村利益的争夺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具体表现就是农民负担长期居高不下,贫富差距加大.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博弈模型以农村强势群体A和弱势群体B做为博弈的双方,构造了一个非对称的“鹰鸽博弈”模型,其收益矩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371094)编辑部约稿收稿日期:2004-10-19阵如表1所示,其中A 1,B 1分别表示两个群体采取斗争策略,A 2,B 2分别表示两个群体采取妥协策略.表表1 “鹰鸽博弈”收益矩阵B 1B 2A A 1A 2v 1-c ,v 2-c v 1,d 2d 1,v 2kv 1,kv 21中第一项为A 的收益,第二项为B 的收益,c 为成本,0<k <1,c ,v i ,d i ,(i =1,2)均非负.下面,采用演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机制来分析突发事件演变的原因.“复制动态”是模拟生物进化中由较多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其前提条件是摒弃了传统博弈中的“完全理性”假设,而代之以“有限理性”的假设.这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人不可能总是能够完全理性的思考一切问题,必须考虑到人的决策还会受到很多暂时性的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从而破坏人们的理性预期.此外,由于信息总是不完全的,因此在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就可能有很大的理性局限性.所以,博弈参与人一般无法满足“完全理性”的前提假设,而是在实践中遵循“试探、学习、适应、成长”的行为逻辑.“演化稳定策略”(ESS )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纳什均衡”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基本含义是:在一个均衡状态下,若其中某一博弈方有微小的偏离这一均衡的行动时,最终仍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中[8~10].假设强势群体A 中采取斗争策略A 1的比例为p ,弱势群体B 中采取斗争策略B 1的比例为q ,则A 方采取A 1策略的平均收益为u A A 1=q (v 1-c )+(1-q )v 1=v 1-cq ,A 方采取A 2策略的平均收益为u A A 2=qd 1+(1-q )kv 1=kv 1+(d 1-kv 1)q ,A 方总平均收益为u A =pu A A 1+(1-p )u A A 2=p (1-k )v 1-pq (c +d 1-kv 1)+(d 1-kv 1)q +kv 1.假设一个战略的增长率等于它的相对适应性,只要一个战略的适应性比群体的平均适应性高,那么这个战略就会发展.由此得采用斗争策略的强势群体的增长率为:d p d t =p (u A A 1-u A )=p (1-p )[(1-k )v 1-b 1q ]=F (p ,q )(1)类似可以得到弱势群体采用斗争策略的增长率为:d p d t =q (u B B 1-u B )=q (1-q )[(1-k )v 2-b 2p ]=G (p ,q )(2) 其中b i =c +d i -kv i ,i =1,2.(1),(2)两式就构成了两博弈群体的动态复制系统.3 演化均衡策略的稳定性分析显然上述动态复制系统有平衡点E 1(0,0),E 2(0,1),E 3(1,0),E 4(1,1),当d i -(v i -c )>0(i =1,2)时,E 5((1-k )v 2b 2,(1-k )v 1b 1)也是一个平衡点,记为E 5(p 3,q 3).命题Ⅰ 当d i -(v i -c )≥0(i =1,2)时,p 3,q 3∈(0,1),E 2,E 3为ESS ,E 1,E 4,E 5为不稳定点.命题Ⅱ 当d 1<v 1-c ,d 2≥v 2-c 时,p 3∈(0,1),q 3|[0,1],E 3为ESS ,E 1,E 2,E 4为不稳定点.命题Ⅲ 当d 1≥v 1-c ,d 2<v 2-c 时,q 3∈(0,1),p 3|[0,1],E 2为ESS ,E 1,E 3,E 4为不稳定点.命题Ⅳ 当d i -(v i -c )<0(i =1,2)时,p 3,q 3|[0,1],E 4为ESS ,E 1,E 2,E 3为不稳定点.下面,仅给出命题Ⅰ的证明,其余命题的证明完全类似.证明:5(F ,G )5(p ,q )=5F 5p5F 5q 5G 5p 5G 5q =(1-2p )[(1-k )v 1-b 1q ]-b 1p (1-p )-b 2q (1-q )(1-2q )[(1-k )v 2-b 2p ]所以5(F ,G )5(p ,q )=|E 1(1,0)=-(1-k )v 100(1-k )v 2-b 2.101第4期 王 斌等: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 此矩阵有两个特征值λ1=-(1-k)v1和λ2=(1-k)v2-b2=v2-c-d2.因为d2-(v2-c)Ε0,所以当d2-(v2-c)>0时,λ1<0,λ2<0,根据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知[7]E2(1,0)为渐近稳定平衡点.若d2-(v2-c)=0,(即(1-k)v2-b2=0),令x=1-p y=q,则(1)、(2)式化为d xd t=-x(1-x)[(1-k)v1-b1y(3) d yd t=b2xy(1-y)(4)E2(1,0)为式(1)、式(2)的稳定平衡点等价于(0,0)为式(3)、式(4)的稳定平衡点.构造Liaponov函数V(x,y)=x+y,则V(x,y)在[0,1]×[0,1]上为定正函数,当x、y充分小时,d Vd t=-x(1-x)[(1-k)v1-b1y]+b2xy(1-y)Φ0,从而(0,0)为式(3)、式(4)的稳定平衡点,即E2(1,0)为式(1)、式(2)的稳定平衡点.同理可证,当d1-(v1-c)Ε0时,E3(0,1)也为渐近稳定平衡点.又因为5(F,G)5(p,q)=|E5=0-b1(1-k)v2b2[1-(1-k)v2b2]-b2(1-k)v1b1[1-(1-k)v1b1]0,该矩阵有一个正特征值,(1-k)2v1v2[1-(1-k)v1b1][1-(1-k)v2b2],故E5为不稳定平衡点.同理可证E1(0,0)、E4(1,1)也为不稳定平衡点.证毕.4 突发事件的起因分析一切利益冲突都与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利益失衡有关,突发事件的产生也是利益的冲突导致利益失衡的结果.由第三节得出的命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命题Ⅱ知,若(1)d2≥v2-c2,即弱势群体采取妥协策略的收益不小于采取斗争策略的收益;(2)d1<v1-c1,即强势群体采取妥协策略的收益小于采取斗争策略的收益时,(斗争,妥协)是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即在两个群体长期的博弈中,即使弱势群体中有少数个体采取斗争策略,该策略也不会在群体中引起广泛的扩散效应,整个群体最终仍会在(斗争,妥协)中达到平衡.命题Ⅲ则说明,若命题Ⅱ中的收益条件发生颠倒,则(妥协,斗争)是唯一的ESS.而命题Ⅰ则说明,当两个群体采取妥协策略的收益均大于等于采取斗争策略的收益时,即d i≥v i-c i,i=1,2,(斗争,妥协)和(妥协,斗争)均为ESS.在实际情况中,掌握权力等各种资源的强势群体,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往往有将其权力运用到极限的条件.因此,强势群体采取斗争策略的收益绝大部分情况下大于采取妥协策略的收益(v1-c>d1),并且强势群体还会采用一些安抚策略或运用权势迫使v2-c>d2,故命题Ⅰ、Ⅱ、Ⅲ中最可能出现的ESS是强势群体采取斗争策略,弱势群体采取妥协策略的E3(斗争,妥协).然而,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的总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强势群体成员数量及贪欲的恶性膨胀,对弱势群体的掠夺会不断加强,长期采取忍让妥协策略的弱势群体的收益d2将越来越小,最终会出现d2<v2-c,这就出现了满足命题Ⅳ的条件.在农民负担普遍加重的情况下,他们会感到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普遍产生十分强烈的挫折感,使弱势群体的心理整体产生失衡.所以一旦有具体事件的诱因,尽管最初可能是弱势群体中的少部分人采取斗争策略,但由命题Ⅳ得知:(斗争,斗争)是演化稳定策略,因此,最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就不可避免.5 应对措施由上节的成因分析可以知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成因在于博弈双方均采取了斗争策略.要避免出20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第25卷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减少采取斗争策略的收益,重点是减少强势群体采取强硬手段的得益.这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和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对违法乱纪者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其采取斗争策略的成本,减少其采取强硬手段的利益诱因.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财政支出,适当地提高强势群体的和平收益(即d 1).三是采取实际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即增大d 2的值).四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社会预警机制和快速有效的社会危机处理体系,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疏通农民和各级政府的联系渠道.一般而言,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它作为社会矛盾的释放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如它可以暴露一些单位和部门在管理及决策方面的一些严重不足和重大失误,反映了我国普法教育和教育普及程度的落后等等.如果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并妥善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避免对社会造成大的危害.参考文献[1] 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5):25229[2] 于建嵘.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J ].决策咨询,2003,(5):42244[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2,(5):627[4] 冯文权,苏江.经济系统突发事件的机理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86291[5] 董有尔.处置萌芽状态突发事件的数学模型探讨[J ].灾害学,1995,10(3):35236[6] 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社,2002.2812325[7] 廖晓昕.稳定性的理论、方法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8] Friedman D.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 olutionary game theory[J ].Ev olutionary Econometrics ,1998,8:15242[9] Friedman D.Ev 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 ].Econometric ,1991,59:6372666[10] A oki M.T owards a C om 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M].S tan ford University ,2001The Evolutionary G ame Analysis on C ause ofU nexpected Mass I ncident in CountrysideWang Bin 1,2,Y ang Zhi 2lin 1,Li Zhi 2min 1,Xu Y in 2feng 2(1.Qingdao T 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2.Management School of X 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 i ’an 710049)Abstract :“The C 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 ”problem is now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 ociety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 in countryside by use of ev olutionary game m odel ,and obtain the ev o 2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ESS )for rural strong population and weak population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It i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key to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game strategy lies in how to limit both play sides to adopt differ 2ent strategic profits ,on this basis ,proposals are raised as well on how to prevent the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s.K ey w ords :ev 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ev 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ESS ),unexpected mass incident ,weak popu 2lation作者简介:王斌,男,41岁,副教授,博士研究生301第4期 王 斌等: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