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六章
有机化学第六章烯烃
CH3
CH2CH3
CC
H
H
顺-2-戊烯
H
CH2CH3
CC
CH3
H
反-2-戊烯
Z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同侧。
E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异侧。
(优)CH3 C
H
CH2CH3(优)
CH3
C
C
CH3
(优)CH3CH2
CH(CH3)2(优) C
CH2CH2CH3
(Z)- 3-甲基-2-戊烯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68% 17%
Br + C6H5CH CHCH3
-Br 环正离子
C6H5CH=CHCH3 Cl2
+ Cl C6H5CH CHCH3 Cl-
*
碳正离子
Cl- Cl
+
C6H5CH CHCH3
离子对
一般情况,加溴通过环正离子中间体 进行。
加氯通过环正离子中间体、碳正离子 或离子对进行。
立体选择性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0.33 0 /10-30 c.m 4oC -138.9oC
反式异构体对称性较高,熔点高于顺式异构体。 顺式异构体极性较强,沸点高于反式异构体。
第五节 化学反应
(一)催化氢化 (二)亲电加成反应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四)硼氢化反应 (五)氧化反应 (六) -氢卤代反应 (七) 聚合反应
(一) 催化氢化
顺式烯烃
H
H
C C Br2
CH3
CH3
H
H
Br
CH3
a Br-
CH3 b
Br
有机化学第六章芳香烃
Y
可见,凯库勒式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苯的真实情况
现代物理方法(射线法、光谱法、偶极距的测定)表明,苯分子是 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键角都是120°,碳碳键长都是0.1397nm。图 示如下: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6个C-Cσ键组成一个 正六边形,每个C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H的1s轨道沿对称的方向重叠,形成六 个C-Hσ键,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C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垂直于与碳环平面σ键的P轨道,彼此侧面重叠,形成一 个封闭的共轭体系,每个P轨道上有一个P电子,组成了π66大π键。由于共轭效应使π 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 因此,苯的电子云是一个整体,分布在环的上、下方,并且是完全平均的,所以苯分 子中每个C-C键都有π键的性质,并且是完全相同的,故邻位二元取代物也应当只有一 种。 应当注意且要牢记,苯环中并没有一般的C-C单键和C=C双键。
( 2 )体系能量降低,氢化热(208.5 kJ·mol-1)比环己烯氢 化热的三倍低得多( 3×119.3-208.5 = 149.4 kj·mol-1 ),这 149.4 kj·mol-1即为苯的共轭能。
苯现在的表达方式
价键式
分子轨道离域式
共振式
自旋偶合价键理论 (1986年Copper等提出)
+ Cl2 + Br2
Fe 或 FeCl3 55~60℃
Fe 或 FeBr3 55~60℃
+ 2Cl2 Fe 或 FeCl3
反应历程:
Cl
+ HCl
Br
+ HBr
Cl
+
有机化学-第六章
按与烯烃加成的试剂不同,可把加成反应分成若 干类型进行研究。
一、催化加氢反应
烯烃与氢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加氢反应,又 称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很大,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难 发生,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能顺利进行,故 称催化加氢。
4.应用 用硼氢化、碱性氧化水解制备醇的另一优点是烯烃的碳 架不发生重排,这在有机合成中很有意义:
5.反应的特点 气体的硼烷和高挥发性的低碳烷基硼对空气极敏感,在 空气中自燃,硼氢化反应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烯烃硼氢化反应是间接水合生成反马氏产物,是高区域 选择性、高立体选择性、不发生碳架重排的反应。烷基硼 对氧很敏感,遇氧燃烧,但对水很稳定,可以用水洗的方 法纯化烷基硼。
3.质子酸酸性的影响
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 的活性: HI > HBr > HCl
酸是弱酸如H2O和ROH,则需要强酸做催化剂,如
四、加次卤酸反应
烯烃与卤素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卤代醇。例:
丙烯与氯的水溶液反应,生成1-氯代-2-丙醇, 又称β-氯醇。后者脱HCl,是工业上制备环氧丙 烷的方法。
写成通式:
三、烯烃与质子酸反应的立体化学——碳原子 的构型
在前面讨论了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中,讨论了C原 子的构型,在烯烃与质子酸加成反应中,C原反应得到的活泼中间体及产物的 构型。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一、硼氢化反应
烯烃与硼烷加成反应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 化反应。 这个反应是美国化学家布朗发现的,因此布朗获1979年 Noble化学奖。最简单的硼烷应是甲硼烷(BH3),但硼和 铝一样是缺电子的,甲硼烷很不稳定,两个甲硼烷结合生 成乙硼烷:
有机化学第六章(高职高专)
键体系。
α 8
β7
α 1
2β
β6 5 α
3β 4α
萘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二元取代物两取代 基相同时有10种,不同时有14种。
2.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C2H5
CH3
C2H5
SO3H
1,6-二乙基萘 ; 4-甲基-1-萘磺酸
Br Br
1-溴萘 2-溴萘 α-溴萘 β-溴萘
3.萘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萘的取代反应较易发生在α位。
⑤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例如:
+ CH2 CH2 AlCl3 + CH2CHCH3 H+
OH
C2H5 CH(CH3)2
(2) 酰基化反应
O + CH3C
Cl
AlCl3
O CH3 + CH3 C O AlCl3
CH3 C O
C CH3 + HCl O
CH3
C CH3 + CH3COOH
O 甲基对甲苯基酮
环的α位。如:
NO2
混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O2 NO2
NO2
+
NO2
二、其它稠环芳烃
8 91
7
2
9 10
8
1
6
37
2
5 10 4
65 43
芘
3,4-苯并芘
蒽
菲
所以,也可用下式表示苯的结构:
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和同系物一般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大多为0.86~0.93。
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结构的对 称性有关,通常结构对称性高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芳香烃一般都有毒性,长期吸入它们的蒸气,会损 害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
有机化学 第六章 芳香烃
(一)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 苯的结构 (三) 单环芳烃的来源 (四)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五)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六)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七) 稠环芳烃 (八) 芳香性 (九) 富勒烯
第六章 芳烃 芳香性
• 芳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含有苯环的一 大类C、H化合物。 “芳香”二字的含义:
1,2,4,5-四甲苯
(2) 命名
命名时,一般以芳环为取代基,也可以芳环为母体。具
体情况,具体对待:
CH=CH2
CH=CH2
苯乙烯
对二乙烯基苯 CH=CH2
CH2Cl
CH2OH
苯氯甲烷 氯苄
苯甲醇 苄醇
• C6H5- 苯基(Ph-) ;
C6H5CH2- 苄基 ;
Ar- 芳基(芳环上去掉一个氢后,所剩下的原子团);
O
慢
H
SO3-
快 HSO4-
+
σ-络合物
SO3- 快
H3O+
SO3H + H2O
(丁) 烷基化反应机理
苯环烷基化反应中,AlCl3的作用是与卤烷起反应, 加速R+的生成:
RCl + AlCl3
R+ + AlCl4-
亲电试剂
+ R+
R
+H
σ-络合物
AlCl4-
R + HCl + AlCl3
苯环烷基化反应时,产生异构化的原因:
Br
p-二溴苯
注意:第二个卤素原子进入第一个卤素原子的邻、对位。
(乙) 硝化
+ HNO3
浓H2SO。4
50-60 C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
+
H2 O ( C 2 H5 O H)
( C 2 H 5 O -)
第六章 卤代烃
36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醇或醚
R1 HOR C H2 R1 R2 R C H2 C+ R2 C 2H5OR C H2 C R2 O C 2H5 醚 R1 C OH 醇
E2表示。
第六章 卤代烃
34 15:49
单分子历程(E1)
首先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R1 慢 R C H2 C R2 X R C H2 C+ R2 R1
+
X
下一步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六章 卤代烃
35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H HOR1 快 RCH C+ R2 RCH C R2 R1
9 15:49
亲核取代反应:起始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 反应(99页)※
Nu:-
+
+
R C
X R C : Nu
+
:X
亲核试剂
底物
离去基团
※三个概念:亲核试剂、底物、离去基团(99页) 第六章 卤代烃
10 15:49
①:被羟基取代:NaOH或KOH水溶液中共热, 生成醇。该反应被称为卤代烃的水解。
21 15:49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的一步,反
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来衡量。上述历程
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决定于C-X
键的断裂,与作用试剂无关,所以叫做单分子历程。
有机化学第06章 芳烃
第六章芳烃在有机化学发展初期,曾把从天然树脂、香精油中得到的一类性质上和脂肪族化合物明显不同,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C/H高),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称为芳香烃,简称芳烃。
因当时发现的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经递降后最终得到苯,故人们把苯及其衍生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又发现了一些非苯构造的环状烃,它们与苯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相似,成环原子间的键长也趋于平均化,性质上表现为易发生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被氧化,它们的质子与苯的质子相似,在核磁共振谱中显示相似的化学位移。
这些特性统称为芳香性。
后经研究发现,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符合休克尔规则。
所以近代有机化学把结构上符合休克尔规则,性质上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芳烃不一定具有“香”味。
根据是否含有以及所含苯环的数目和联结方式不同,芳烃又可分为如下三类:(1)单环芳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如苯、甲苯、苯乙烯等。
CH3CH CH2(2)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结构,如联苯、萘、蒽等。
(3)非苯芳烃:分子中不含苯环结构,但含有结构和性质与苯环相似的芳环,并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共同特性。
如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等。
+(一) 单环芳烃最简单的单环芳烃是苯,其分子式为C6H6。
现代物理方法测得苯的结构为: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C-C键长0.140nm,C-H 键长为0.108nm,键角∠CCH及∠CCC均为120º。
(缺图)图6-1 苯分子环状结构及π电子云分布图(1)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状态,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以及与一个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C-Hσ键,而没有杂化的p轨道互相平行且垂直于σ键所在平面,它们侧面互相重叠形成闭合大π键(图6-1)共扼体系。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
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2-二甲基-1-溴丙烷(2)2-甲基-4-氯戊烷(3)2-甲基-2-溴丁烷(4)(Z)-1-氯-1-丁烯(5)3-甲基-4-氯-1-丁烯(6)4-溴环戊烯(7)苄溴(8)2-苯基-1-氯丙烷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3.完成下列反应式(1)(反应符合马氏规则)(2(第一步,强碱/醇条件下发生β消除)(3)(4(5(Cl离去生成稳定的苄基碳正离子)(6(优先生成π-π共轭产物)(7)(由于乙醇钠写在反应式左侧,应该为反应原料,因此发生威廉姆森反应生成醚;如果写在箭头上方表示为碱,加热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8(注意硝酰氧基的正确写法,不能写成-NO3)4.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1)(2)(3)5.按要求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排序(1)C6H5CHBrC6H5>CH3CHBrCH3>CH3CH2CH2Br (依据碳正离子稳定性)(2)1-溴丁烷>2-溴丁烷>2-甲基-2-溴丙烷(根据位阻大小来判断)(3)(前面两个都是烯丙型,后面两个都是乙烯型,活性肯定是烯丙型最高因为烯丙型碳正离子更稳定,乙烯型活性最差。
作为离去基团,溴的离去活性相对于氯更高,因此可以得出以上活性排序)6.试判断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卤代烷水解是属于S N1机理还是S N2机理(1)S N2 (2)S N1 (3)S N2 (4)S N17.完成下列转化。
(1)(2)(利用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来增加一个碳原子)8.推断题9.推断题。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卤代烃是一种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F, CL, Br,I)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一般可以用R-X表示,X代表卤原子。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子决定,因而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一节卤代烷烃一.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一)卤代烷烃的分类1.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氟代烷:如CH3-F氯代烷:如:CH3-CL溴代烷:如:CH3-Br碘代烷:如:CH3-I2.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好卤原子的数目的多少,卤代烷烃分为:一卤代烷:如:CH3CL, CH3-CH2-Br二卤代烷:如:CH2CL2,多卤代烷:CHCL33.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 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 R-CH 2-Br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CHXR 1R 2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CXR 1R 2R 3(二) 卤代烷烃的命名 1. 普通命名使用范围: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用普通命名法 命名:原则: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和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烷基 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CH 3CL CH 3CH 2Br CH 3CH 2CH 2CH 2I CH CH 3H 3CCH 2CLCHBrH 3CCH 2CH 3CCH 3H 3CCH 3CL甲基氯(氯甲烷)乙基溴(溴乙烷)正丁基碘(正碘丁烷)异丁基氯(异氯丁烷)仲丁基溴(仲溴丁烷)叔丁基氯(叔氯丁烷)2. 系统命名法范围:复杂的卤代烷烃一般采用系统命名法。
原则: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进行命名。
方法: 1)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 2) 将支链和卤原子均作为取代基;3)对于主链不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 4)对于主链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最低系列规则”; 5)把取代基和卤原子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烃的名称。
有机化学第六章单环芳烃
付氏烷基化反应的特点
•易重排 •反应可逆 •易多取代 •苯环上已有–NO2、-SO3H、-COOH、-COR等取代基时反应 不再发生。
其它产生碳正离子的物质也可作烷基化试剂。
+ CH2 CH2
A lC l 3 /H C l
C H 2C H 3
。 95 C
CH3 CH3
+ C H 3C H
CH2
A lC l 3 /H C l
2
+ 9O 2
V 2O 5 450℃
2
HC
b. 加成反应(了解)
Cl
光
H Cl H Cl H
+ 3 C l2 50℃
H Cl H Cl
H Cl
3、苯侧链反应
a. 侧链氧化
CH3
K M nO 4
COOH
烃基苯无论链多长 都氧化成苯甲酸
CH3 H 3C C CH3
K M nO 4
叔丁基苯无-H
例
CH3
H
120
0
1 20
0
H
1 20
0
H
0. 13 96 n m
H H
H
二、苯的结构的近代观点
•每个C都是sp2 杂化,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
构。 (碳碳键长都是0.1396nm , C–C–C键 角都是120°) •每个C上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苯环平 面, 彼此相互平行, 从侧面互相重叠。
苯 的 分 子 模 型
由于酰基化反应无重排,如把芳酮进一步还原,可得到直 链烷基苯。
O C H3C H 2 C Cl
O
Z n — Hg
C C H 2C H 3
浓 H Cl
C H 2C H 2C H 3
有机化学第6章
.. Br : Fe Br3 ..
慢
+ Fe Br4-
Br
Br
+
Fe Br4
快 + HBr + Fe Br3
烷基苯的取代反应
CH3
Br 2 Fe ,
CH3 Br
CH3
+
Br
硝化
• 以硝酸和浓硫酸(混酸)与苯共热,苯环上氢 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
NO2
+
HO NO 2
H2S O4 50-60 C
o
第6章 芳香烃
芳香烃的概论
• 芳香烃最初是指从天然香树脂、香精油中提取 出来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所以叫芳香烃。 • 芳香烃:是指符合Hü ckel规则的碳环化合物及 其衍生物的总称。
• Hü ckel规则:成环原子共平面的环状共轭多烯 化合物,当其分子中л电子数符合4n+2(n=0, 1, 2, 3,…正整数)时,体系具有芳香性。
H2O
+
+
NO 2 + HS O4+
H3O
总反应 2H2S O4
+
HNO3
H
H3O
NO2
+
+
NO 2 + 2HS O 4
+
+
H
+
+ NO 2
慢
NO2
NO2
+ HS O4-
快 + H2S O4
磺化
SO3H
+
H2S O4 (98%)
+
H2O
CH3
CH3
CH3 SO3H
+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 第六章 芳香烃
H
O
X
CR
卤代反应
NO2
SO3H
R
酰基化 反应*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
上页 下页 首页
18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三、性质)
动画模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机制
1. 亲电试剂(E+)带正电性的部分进攻苯环, 生 成σ配合物。中心碳由sp2转为sp3, 芳香结构被破坏。
H
H
120o
H
上页 下页 首页
5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一、苯的结构)
结构及性质特征: 所有原子共平面; 形成环状大π键 碳碳键长全相等; 环稳定、难加成、 难氧化、上易页取代下页 首页 6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一、苯的结构)
虽然苯的结构在今天已得到完全阐明,但苯的结 构式仍然采用当初Kekulé提出的式子。或用圆圈代 表环闭大π键的苯结构式。
多苯代脂烃 CH2
芳烃
多环芳烃 联苯和联多苯
稠环芳烃
非苯型芳烃:
H
N
HH HHH
H
上页 下页 首页
2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一、苯的结构)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
一、苯的结构
(一) 苯的 Kekulé结构式
H H CC CH HCCCH
H
碳为4价
H H CC CH HCCCH
H
简写为:
上页 下页 首页
3
苯环上连接复杂烷基或其他官能团, 则可把侧 链当作母体, 苯环当作取代基, 称作“苯某”。
CHCH2CH3 CH3
CH CH2
有机化学-第六章不饱和烃
KMnO4 H2SO4
R-COOH HCOOH
羧酸
CO2 + H2O
R′
KMnO4
C CHR''
R
H2SO4
R′ CO
R
酮
R''-COOH
羧酸
烯烃高锰酸钾氧化产物与烯烃结构的关系为:
烯烃结构
高锰酸钾氧化产物
CH2=
CO2 + H2O
R CH=
R COOH
RR1C=
R COR1
2、臭氧化反应(用含有臭氧6~8%的氧气作氧化剂)
常用催化剂:Pt、Pd、Ni等。 其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HH
HH
C3H C3H HH
CH 3C3H
HH
CH 3C3H
HH
吸附
活泼氢原子
烯烃与被吸附 的氢原子接触
双键同时加氢
完成加氢
脱离催化剂表面
1 mol不饱和烃催化加氢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不饱和烃的氢化热↑,说明原不饱和烃分子的内能 ↑,该不饱和烃的相对稳定性↓。
C2H -C2H BrBr
Br
Br
溴 褪 色 ( 黄 无 ) 实 验 室 里 , 常 用 此
反 应 来 检 验 烯 烃
卤素的反应活性次序: F2 > Cl2 > Br2 > I2 。
氟与不饱和烃的加成异常猛烈,而碘与不饱和烃的加 成较为困难。因此,加卤素通常指的是加氯和加溴。
②与酸的加成
C=C
H-Nu
H
H
C=C
CH 3
C6H5
C=C
HH
顺,顺_1_苯基_1,3_戊二烯 (1Z,3Z)_1_苯基_1,3_戊二烯
有机化学 第6章 立体化学
CH3
HO
H
(–)–2–丁醇
CH3 HO C H
CH2CH3
CH3
CH2CH3
C
H5C2
H
OH
Fischer 投影式的特性:
• 将投影式在纸面上旋转90°,得到它的
对映体:
CH3
CH3
H Br
Br H
CH2CH3
CH2CH3
S-(+)–2–溴丁烷
R-(–)–2–溴丁烷
沿着纸平面旋转 90° Br
CH3 CH2CH3 H
比旋光度的数值要标明测定时的条件。
例:
果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
[α]20
D
=
92.8(。水 )
( ) 2 丁醇
CH3 HO H
CH2CH3
[α]
20
D
=
13.25 。
(+)2 丁醇
CH3 H OH
CH2CH3
[α]D20 = +13.25。
6.4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构型
6.4.1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性质
手性中心(不对称中心): ——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
CH3 CH3CH2 C Br
H
2–溴丁烷
COOH H C CH3 HO
(–)–乳酸
CH3
1
6
2
5 *3
H4 C
CH2
CH3
柠檬油精
含一个手性中心的分子具有一对对映体
CH3
D C* H
Cl
CH3
*C D
Cl
H
H2C C* H O CH3
COOH OH
HC CH3
(R)–(–)–乳酸
有机化学第六章芳烃
第六章芳烃芳烃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
一般情况下,把苯及其衍生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的芳烃叫做单环芳烃。
芳香二字的来由最初是指从天然树脂(香精油)中提取而得、具有芳香气的物质。
现代芳烃的概念是指具有芳香性的一类环状化合物,它们不一定具有香味,也不一定含有苯环结构。
芳香烃具有其特征性质——芳香性(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第一节单环芳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一、单环芳烃的结构苯是单环芳烃中最简单最重要的化合物,也是所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1. 凯库勒构造式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
仅从苯的分子式判断,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
通常情况下,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
1865年凯库勒从苯的分子式出发,根据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事实,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
这个式子虽然可以说明苯分子的组成以及原子间连接的次序,但这个式子仍存在着缺点,它不能说明苯既然含有三个双键,为什么苯不起类似烯烃的加成反应?环己烯的氢化热为119.6kJ/mol,如果苯的构造式用凯库勒式表示的话,苯的氢化热为环己烯氢化热的三倍。
119.6×3=358.8KJ/mol 。
实际上苯的氢化热是208.4KJ/mol,比预计的数值低150.4KJ/mol。
2.闭合共轭体系根据现代物理方法(如X射线法,光谱法等)证明了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键角都是120℃ ,碳碳键的键长都是0.1397nm。
按照轨道杂化理论,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C σ键,组成一个正六边形。
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H σ键。
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有机化学课件第六章芳香烃
芳香烃可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医药 等精细化学品,以及各种功能性材料, 如导电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
芳香烃可用于生产溶剂和化学助剂, 如稀释剂、催化剂、稳定剂等。
芳香烃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01
芳香烃可用于合成各种 药物,如抗生素、镇痛 药、抗癌药等。
02
芳香烃可用于制备药物 的中间体,提高药物的 合成效率和纯度。
硝化反应
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 酸中,苯可被硝化生成硝 基苯。
磺化反应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可 被磺化生成苯磺酸。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亲电取代反应
苯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通常需要借助亲电试剂(如卤素正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的作用,使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
电环化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苯环上的碳碳键会发生电子转移,导致苯环发生电环化反应,生 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烯单元。
蒽型芳香烃
蒽是由三个环己二烯稠 合而成的芳香烃,具有
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菲型芳香烃
菲是由四个环己二烯稠 合而成的芳香烃,具有 一个庞大的共轭体系。
芳香烃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根据芳香烃的结构特点,采用“ 邻”、“间”、“对”等字眼来 命名,例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等。
系统命名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IUPAC命名规则 ,根据芳香烃的结构特征和取代 基的位置、数目、名称等信息来 确定化合物的名称。
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等饱和烃。
聚合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苯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03
苯环上的取结词
取代基对苯环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方式。
有机化学第六章立体化学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非对映异构
6.2 手性和对称性
6.2.1 分子的手性 对映异构 对映体
当一个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时,分子在空间有两种 不同的排列方式。
两个分子为实物和镜像的关系:如同人的左、右手。
2−溴丁烷
一些概念:
非手性分子 (achiral molecule)
(±)–3–苯基丁酸 手性底物
一对非对映异构体,数量不等, 可用常规方法分离
6.10 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立体专一性(stereospecific)反应
(Z)–2–丁烯 (E)–2–丁烯
Br2
一对对映体
Br2
内消旋体
反应物: 互为立体异构体 :A 和A’ 反应条件: 相同
产物: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A只生成B, A’只生成B’
对映体的特点
具有相同的分子构造 两者的关系为:实物与镜像 不能相互重叠 物理性质相同 化学性质相似 对偏振光有不同旋转方向
手性分子一定有其对映体,对映体也称旋光异构体.
2–丁醇
6.2.2 对称因素
(1) 对称面 (σ):
2–氯丙烷
对称面把分子分成互为影象的两部分。
平面型分子
6.4.2 构型的表示法
(1) 透视式
(+)–乳酸
(–)–乳酸
(+)–2–丁醇
(2) Fischer投影式
用平面形式表示的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立体模型。
规则:
如:
将最长的碳链置于垂直的位置上;
将编号最小的碳原子置于顶端;
两线的交点为手性碳原子;
竖线两端上的基团在纸面的下方;
横线两端上的基团在纸面的上方。
有机化学第六章 芳香烃
① 亲电试剂的产生
R X + A l C l 3
R + + A l C l 4 -
R O H + H +
R + + H 2 O
C C +H +
CC H
由于生成了正碳离子,因此可发生异构体即正碳粒子的重排。
3°R+>2°R+>1°R+
② 常用的催化剂
AlCl3、FeCl3、ZnCl2、BF2、H2SO4、HCl等。 ③ 反应速度
OO
K2Cr2O7 H+
CO2H CO2H
剧烈氧化
2.2′-二羧酸联苯
蒽和菲为什么9、10位易发生反应? 因为9、10位发生反应所得到的产物中保留了两个完整的 苯环结构,这样对蒽来讲只损失了12kcal/mol共振能。对菲来 讲只损失了20 kcal/mol共振能。如进攻两侧的苯环,产物应保 留一个萘的结构,分别损失了23和30 kcal/mol共振能.显见两个 真正的苯环比萘环要稳定。
a. 亲电取代
b. 氧化
K2SO4 H+
Br B r/C C l4
Cl C l/Fe
NO2 混酸
H 2SO 4 60℃
S O 3H
H 2SO 4 165℃
C H 3C O C l A l C l 3 ·C S 2
C lC H 2C O 2H A lC l3
O [O]
O
SO 3H
COCH3 +
C H 2C O 2H
2. 9、10位的加成和取代反应 Br
Br
-H
H+
取代
高温
Br+
Br Br
Br加成
B756-有机化学 第六章 芳香烃
H
O
X
CR
卤代反应
NO2
SO3H
R
酰基化 反应*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
上页 下页 首页 18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三、性质)
动画模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机制
1. 亲电试剂(E+)带正电性的部分进攻苯环, 生成 σ配合物。中心碳由sp2转为sp3, 芳香结构被破坏。
EH
+ E+
催化剂 慢
s配合物
2. H+离去, 形成取代产物,这时中心碳
由 sp3 又转为 sp2, 恢复芳香结构。
EH
E
催化剂 快
+ H+
上页 下页 首页 19
第六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三、性质)
1.卤代反应
苯在三卤化铁或铁粉等催化剂作用下, 与氯 和溴作用, 分别生成氯苯和溴苯以及卤化氢。
第六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四、定位效应)
3. 二取代苯的定位效应
(1) 两个基定位效应一致时,第三基 进入苯环的位置由定位效应决定。
CH3
CN
空间位阻
OH ×
CH3
NO2
NO2
OCH3
CH3
上页 下页 首页 31
第六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四、定位效应)
(2) 两基团定位效应不一致时, 第三基进入位置 主要由强定位基决定(定位能力: 致活基> 致钝基)。
苯分子中6个C都是sp2杂化, 每个C都以3个sp2杂化轨 道分别与2个相邻的C和1个H形成3个σ键,构成平面正六边 形碳环结构。每个C还有1个未杂化的p轨道,均垂直于碳 环平面而相互平行。每个p都可与2个相邻C的p侧面重叠, 形成一个包含6个原子6个π电子的闭合“大π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反应有如下特点: 1.转化率接近100%,产物容易纯化(实验室中常用 来合成小量的烷烃)。
2.加氢反应的催化剂多数是过渡金属。
3.加氢反应难易与烯烃的结构有关。双键碳原子上 取代基多的烯烃不容易进行加成反应。
4.一般情况下,加氢反应产物以顺式产物为主,因 此称顺式加氢。 下例反应顺式加氢产物比例为81.8%,而反式产物 为18.2%。
加成反应:在化学化应中,烯烃双键中π键断裂 ,在原双键的两个碳上各连接一个原子或基团的 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按与烯烃加成的试剂不同,可把加成反应分成若 干类型进行研究。
一、催化加氢反应
烯烃与氢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加氢反应,又 称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很大,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难 发生,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能顺利进行,故 称催化加氢。
四元环 果.
的过渡态,B-H健断裂得到顺式加成结
3.烷基硼的氧化反应 在碱性条件用过氧化物氧化烷基硼生成烷氧基硼,后者 水解得到醇: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分离出三烷基硼,而是将烯烃直接 加入硼烷的醚溶液中与BH3进行加成反应,然后加入碱性 的过氧化物,接着就水解成醇。
α-烯烃经硼氢化、碱性氧化水解得到的是伯醇,这与 烯烃直接水合得到的是仲醇不同。
由此推导得到烯烃与质子酸加成反应的相对活性顺 序为:
这与前面中不同结构的C4烯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氢酯,需要的硫酸浓度不同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马氏加成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质子酸的亲电加成,作为中间体是 稳定的烷基碳正离子。
因此马氏加成规则可进一步扩展成普遍规律:
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加成反应,试剂带部分正 电荷的部分加到双键带部分负电荷碳上,而试剂 带部分负电荷的部分加到双键带部分正电荷的碳 上。
第二步亲核性负离子与烃基碳正离子结合完成 反应:
按照静电学原理,带电体的稳定性随着电荷的分 散而增大。烷基是给电子基,碳正离子上连结的 烷基越多,越稳定:
在烯烃加成反应中,第一步形成烷基碳正离子是 反应控制步骤,整个加成反应速率取决于烷基碳 正离子的形成速率。
因此加成反应表现出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 而且烯烃不对称性越大,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越 明显。
由此得出直链烯烃热力学能
(E)-2-丁烯 <(Z)-2-丁烯 < 1-丁烯
烯烃的热稳定性的一般规律:
RCH=CHR' >RCH=CH2 > CH2=CH2 R2C=CR2 > R2C=CHR > R2C=CH2 > RHC=CH2
二、加卤素反应:
烯烃容易与卤素发生反应,是制备邻二卤代烷 的主要方法,丙烯通入液溴中即生成1,2一二 溴丙烷:
7.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称氢化焓,不同 结构的烯烃氢化焓有差异。 例 1.
反应物: ΔHr/kJmol-1 126.6 119.5 115.3
例2.
反应物: ΔHr/kJmol-1 126.6 119.1 112.4
各种甲基丁烯热力学能比较: 每组的产物相同,吸收H2一样多,氢化焓反映了 烯烃的热力学能。
制备硼烷时通常在醚的溶液中进行的,市售的硼烷是醚 溶液,醚与硼烷形成络合物,H3B·OR2,一般在使用时不需 要分离出纯的H3B。
BH3可以与三个烯烃加成;分别形成一烷基硼、二烷基硼 和三烷基硼。例:
1.加成方向 在硼氢化反应中,硼烷的H原子加到烯烃双键含氢较 少的碳原子上,硼加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符合反 马氏规则。
由此提出烯烃加溴反应经过环状溴正离子(鎓离 子)的分步机理。 以乙烯为例说明:
Br原子半径大,有孤对电子,在π电子偏到一个 碳原子上与Br成键的同时,孤对电子与双键的另 一碳原子成键;
第二步,Br-只能从空间位阻小的鎓离子Br的对面 进攻鎓离子的两个碳中的一个,最后得到反式加 成产物:
在第二步Br-进攻时,若Cl-、I-、-ONO2等存在, 会与Br-竞争与鎓离子反应,形成实验事实(3) 中的产物:
一、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机理——分步、反式 的亲电加成机理。
1.烯烃与溴反应,积累了下列实验事实:
1)干燥乙烯通入无水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红 色不褪去,当加入几滴水后,溴的颜色迅速褪去 。
2)在玻璃瓶中反应很顺利,放在内壁涂了石腊的 玻璃容器中,反应不易进行。
3)乙烯分别通入含有NaCl、NaI和NaNO3的溴的 水溶液中,不仅得到1,2-二溴乙烷,还分得到了 1-氯-2-溴乙烷,1-氯-2-碘乙烷和硝酸-2-溴乙酯 :
反应机理的建立:对反应进行研究,积累了 一些实验现象和事实,根据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假 设,提出可能的一些基元反应步骤,能圆满地解 释现有的实验现象,并能予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和 事实,这种理论假设称为反应机理。 实践中发现新的现象不能被反应机理解释, 要对原有的机理进行补充,修改、甚至重新进行 理论假设,提出新的机理。反应机理是相对的, 是在发展的。
3.质子酸酸性的影响
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 的活性: HI > HBr > HCl
酸是弱酸如H2O和ROH,则需要强酸做催化剂,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加次卤酸反应
烯烃与卤素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卤代醇。例:
丙烯与氯的水溶液反应,生成1-氯代-2-丙醇, 又称β-氯醇。后者脱HCl,是工业上制备环氧丙 烷的方法。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易极化。 CH3CH2CH3 μ =0 CH3CH=CH2 μ =1.17 X 10-30 C· m
二、烯烃的分类
按碳架分为链烯烃和环烯烃。 按双键的位臵链烯烃分为端烯烃(又称α-烯烃) 和内烯烃;直链端烯烃又称正构烯烃; 按双键的数目分为单烯烃,二烯烃,多烯烃等。
6.2 烯烃的物理性质
写成通式:
三、烯烃与质子酸反应的立体化学——碳原子 的构型
在前面讨论了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中,讨论了C原 子的构型,在烯烃与质子酸加成反应中,C原子的 构型如何?
练习
写出氯与顺-2-丁稀反应得到的活泼中间体及产物的 构型。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一、硼氢化反应
烯烃与硼烷加成反应生成烷基硼的反应称为烯烃的硼氢 化反应。 这个反应是美国化学家布朗发现的,因此布朗获1979年 Noble化学奖。最简单的硼烷应是甲硼烷(BH3),但硼和 铝一样是缺电子的,甲硼烷很不稳定,两个甲硼烷结合生 成乙硼烷:
烯烃能与质子酸进行加成反应:
1.不对称烯烃加成规律 当烯烃是不对称烯烃时,酸的质子加到含氢较多 的碳上,负性离子加到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称为 马尔科夫尼科夫经验规则,也称不对称烯烃加成 规律。
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规律越明显。
2.烯烃的结构影响加成反应
可以得到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烯烃与溴化氢反应的过氧化物 效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在空气或过氧化物存在下,烯丙基 溴与溴化氢生成的产物为1,3-二溴丙烷:
是反马氏加成产物,把这种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
一、1-丁烯与溴化氢反应
1-丁烯与溴化氢反应有两种情况:
没有过氧化物效应的反应进行得很慢,而有过氧化物效应 的反应进行得很快。在光照射下,也得到过氧化物效应的 产物。只有溴化氢有过氧化物效应,而氯化氢和碘化氢无 过氧化物效应。
1.这个反应在室温下就能迅速反应,实验室用它鉴 别烯烃的存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红棕色,溴 消耗后变成无色)。
2.不同的卤素反应活性规律:
氟反应激烈,不易控制;碘是可逆反应,平衡偏 向烯烃边;常用的卤素是Cl2和Br2,且反应活性 Cl2>Br2。
3.烯烃与溴反应得到的是反式加成产物:
三、加质子酸反应
若在水、醇溶液中反应,则有溶剂竞争反应:
若与次氯酸反应则形成下列中间体,并转化成产 物:
在第二步反式进攻时,亲核的电负性基团进攻两 个碳的机会相等。 如环烯烃加溴反应,形成等量的(S,S)-二溴环 烷烃和(R,R)-二溴环烷烃:
二、烯烃与质子酸的反应机理——对马尔科夫 尼科夫规则的解释
烯烃与质子酸反应,两反应物接近也形成质子与 烯的π络合物,质子体积小又无孤电子对,不能 形成三元环氢离子,只能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质子与双键哪个碳结合,取决于那个碳原子上负 电荷,确切地说取决于形成烃基碳正离子的稳定 性,稳定性大的烃基碳正离子容易形成。
第六章 不饱和烃
6.1 烯烃的结构与分类 6.2 烯烃的物理性质 6.3 烯烃的加成反应 6.4 烯烃的聚合与共聚合反应 6.5 烯烃的氧化反应 6.7 烯烃的α-氢的反应 6.8 炔烃的化学性质 6.9 二烯烃的分类及结构 6.10 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 6.11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6.1 烯烃的结构与分类
产物顺反比例受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等影响。
5.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 能。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H2和烯烃同时吸附到催 化剂表面上,催化剂促进H2的 σ键断裂,形成两 个M-H σ键,再与配位在金属表面的烯烃反应。 6.加氢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石油加工得到 的粗汽油常用加氢的方法除去烯烃,得到加氢汽 油,提高油品的质量。又如,常将不饱和脂肪酸 酯氢化制备人工黄油,提高食用价值。
4)乙烯与溴反应分别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反应,还 得了1-甲氧基-2-溴乙烷和2-溴乙醇:
5)环烯烃与溴在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液中加成反 应得到反式-1,2-二溴环烷烃。
• 实验事实(1)和(2)说明在无光照射条件下, 烯与溴反应需要极性条件,说明反应离子型的反 应。 • 实验事实(3)和(4)可假设反应分步进行。先 加成上一个Br+,然后亲核性基团竞争加到双键的 另一个碳原子上。 • 实验事实(5)能假定第一步从双键的一侧加上一 个Br+,亲核性基团从溴的对面(或双键的另一侧 )进攻双键的另一个碳原子,完成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