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六章(高职高专)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卤代烃1.回答下列问题(1).在CH3CH2Cl(I),CH2═CHCl(II),CH≡CCl(III),C6H5Cl(IV)四种⼀氯代烃中,按C-X键键长次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IV< II < III(2).将四种化合物(A) CH3CH2CH2F,(B) CH3CH2CH2I ,(C) CH3CH2CH2Br ,(D) CH3CH2CH2Cl的沸点从最⾼到低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B> C> D> A(3).四种化合物(A) CH3CHClCH2OH,(B) CH3CHNH2CH2Br ,(C) HC≡CCH2Cl,(D) CH3CONHCH2CH2Cl 中,哪些能⽣成稳定的格⽒试剂?为什么?解: D(4).⽐较(A) CH3CH2CH2CH2Cl,(B) (CH3)2CHCH2Cl,(C) CH3CH2CH(Cl)CH3,(D) (CH3)3CCl四个氯代烃,它们发⽣S N2反应情况如何。
解: A> B> C> D(5).将①苄溴,②溴苯,③1–苯基–1–溴⼄烷,④1–溴–2–苯基⼄烷四个化合物按 S N1 反应的反应活性顺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③>①>④>②(6).不活泼的⼄烯型卤代烃能否⽣成格⽒试剂?为什么?解:由于卤原⼦与双键间的 p-π共轭效应,使C-X键之间的键能增加,难以断裂。
(7).化合物:(A)正溴戊烷,(B)叔溴戊烷,(C)新戊基溴,(D)异戊基溴分别与⽔反应⽣成相应的醇,讨论它们的反应速率的差异?解: A> D> C> B(8).⽤极性溶剂代替质⼦溶剂对(A) S N1,(B) S N2,(C) 烯的亲电加成, (D) 醇的失⽔反应有何影响?解: 极性溶剂有利于S N1反应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的进⾏,不利于S N2反应和醇的失⽔反应的发⽣。
(9). 2–氯环⼰醇的反式异构体可以跟碱反应转化成环氧化物, 但顺式异构体却不能, 为什么?解: 2–氯环⼰醇的反式异构体跟碱反应时,进⾏反式消除,热⼒学能量低,反应速率快, 顺式异构体则不能。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思考与练习6-1写出下列醇的构造式。
⑴ CH 3CH 2CH 2CH 2CHCH 2OHCH 3⑶ HO -: #-C 2H 56-2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醇。
⑵2-甲基-2-丙醇 ⑶3-乙基-3-丁烯-2-醇6-3将巴豆醛催化加氢是否可得巴豆醇?为什么?巴豆醛催化加氢得不到巴豆醇,因巴豆醛中的不饱和碳碳双键也会被加氢还原。
6-4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按其变化规律由高到低排列。
⑴ 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 ⑵ 正己醇>正戊醇〉正丁醇6-5将下列物质按碱性由大到小排列。
(CH 3)3CONa > (CH 3CH 2)2CHONa > CH 3CH 2CH 2ONa > CH 30Na 6-6醇有几种脱水方式?各生成什么产物?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醇有两种脱水方式:低温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高温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6-7什么是查依采夫规则?查依采夫规则是指醇(或卤代烃)分子中的羟基(或卤原子)与含氢少的 氢脱去一个小分子(H 2O 、HX ),生成含烷基较多的烯烃。
6-8叔醇能发生氧化或脱氢反应吗?为什么?叔醇分子中由于没有 a -H ,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氧化或脱氢反应。
6-9从结构上看,酚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些什么影响? 酚羟基与苯环的大 n 键形成p-n 共轭体系,使苯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 易离去。
6-10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对氨基苯酚⑵邻氯苯酚⑶2,3-二硝基苯酚6-11将下列酚类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⑵〉⑷>3)>⑴ 6-13完成下列化学反应式。
第六章醇酚醚⑷2-苯基-1-乙醇 ⑸2-溴丙醇⑹2, 2-二甲基-1,3-丙二醇CH 3⑵ CH 3CH=CHCCH 2OHCH 3CH 3CH 3⑷ CH 3—C C —CH 3I IOH OH⑴2, 4-二甲基-4-己醇伕碳原子上的也使羟基上的氢更6-12试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⑴FeCl a蓝紫色⑵ClFeCl 3蓝紫色H 3ClOHOH AI l| + NaOHI Cl ONa+ H 2OTCl6-14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但实验室中一瓶已开封的苯酚试剂呈粉红色。
大学化学 第6章

异裂反应一般是在溶剂中进行,溶剂的极性对反应的活性影响很大。 溶剂的极性大,可使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中间体稳定,有利于 反应,通常叫溶剂化作用。 异裂反应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要加入催化剂,它对反应的活性和方向
起着重要作用。
催化剂往往是广义的路易斯酸或路易斯碱。 这类反应在本课程中是主要内容。
魏能俊
主讲教师:曹瑞军
均裂反应一般是在高温或光照下发生的,往往需要加入一种能在热 和光的作用下容易分解产生自由基中间体的物质,叫引发剂。
当然有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
魏能俊
主讲教师:曹瑞军
有机化学
30-28
7.2、异裂反应
共价键断裂时,电子对转移到一个原子上,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常有正负 离子中间体形成。如:
极性溶剂 催化剂
认为成键不是轨道的重叠, 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
同样认为
分子轨道的能级之和等于原子轨道的能级和。 形成分子轨道的数目等于原子轨道的数目。 进行线性组合的原子轨道必须能级相近。
反键分子轨道 Ψ2= φ1-φ2 E= - E= E= +
原子轨道
φ1
φ2
成键分子轨道 共价键的键能 (2 + 2) — 2
CH4、 CH3-CH3 、 CH2=CH2 、 HCΞCH 、 CH3-OH
主讲教师:曹瑞军
魏能俊
有机化学
30-13
对于环状化合物和长链化合物,甚至将C、H都略去,
2.3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与无机化合物相同,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之间也是通过化
学键连接在一起,也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价键等三种类型
种类繁多
无机物几十万种
1950年 200万种 性质上的特点:
高职化学答案

高职化学答案【篇一:无机化学高职书答案】物质及变化 ....................................................................................................... ..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 13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30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39 第六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 44 第七章配合物 ....................................................................................................... ........ 49 第八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54 第九章铝锡铅砷锑铋 ................................................................................................... 58 第十章氢稀有气体卤素 ......................................................................................... 62 第十一章氧硫氮磷碳硅硼 ........................................................................................... 66 第十二章铜锌副族 .......................................................................................................68 第十三章铬锰铁钴镍 (70)第一章物质及变化gzp14-1.在30℃时,在一个10.0l的容器中,n2,o2,co2混合气体的总压为93.3kpa。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解析

砖红色Ag2CrO4 沉淀所需的浓度为7.1×10-3mol/L。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铬酸钾指示剂法
[Ag+] = [Cl-] = KSp, AgCl
10 = 1.5610 =1.25×10-5mol/L
= 如果此时恰好生成砖红色 Ag2CrO4沉淀,则所需浓度为:
[CrO2 ]= 4
K sp , Ag 2 CrO 4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铬酸钾指示剂法 (二)0.1mol/L AgNO3滴定液的标定 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NaCl 0.12g,置 于250ml锥形瓶中,加纯化水50ml使其溶解,加5% (g/ml)K2CrO4指示剂1ml,用0.1mol/L AgNO3 滴 定液滴定至混悬液呈浅的砖红色,即为终点。平行 实验3次。正确记录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 铁铵矾指示剂法 终点前 Ag+ +SCN终点时 Fe3+ +SCNAgSCN↓(白色)
[Fe(SCN)]2+(棕红色)
滴定时,溶液的pH一般控制在0~1之间。在 滴定过程中,由于AgSCN沉淀吸附作用很强,部 分Ag+会被吸附在沉淀表面,所以滴定时,必须充 分摇动,使被吸附的Ag+ 及时地释放出来,以防止 终点过早出现,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 铁铵矾指示剂法
1.直接滴定法测定Ag+
直接滴定法是在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为指 示剂,用KSCN或NH4SCN滴定液滴定Ag+溶液的 银量法。在滴定过程中, Ag+ 首先与SCN-反应生 成AgSCN白色沉淀,当Ag+ 沉淀完全后,稍过量 的滴定液SCN-与Fe3+结合生成[Fe(SCN)]2+配离子, 使溶液呈现棕红色,即表示到达滴定终点。
分析化学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① 温度。Na2C2O4 溶液加热至 70~85℃再进行滴 定。不能使温度超过 90℃,否则 H2C2O4 分解,导致标 定结果偏高。
② 酸度。溶液应保持足够大的酸度,一般控制酸度 为 0.5~1 mol/L。如果酸度不足,易生成 MnO2 沉淀,酸 度过高则又会使 H2C2O4 分解。
2. 标 定 标 定 KMnO4 溶 液 的 基 准 物 很 多 , 如 Na2C2O4、H2C2O4·2H2O、(NH4)2Fe(SO4)2·6H2O 和纯铁丝 等。其中常用的是 Na2C2O4,它易于提纯且性质稳定, 不含结晶水,在 105~110℃烘至恒重,冷却后即可使用。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三、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 2.间接滴定法测定 Ca2+ Ca2+、Th4+等在溶液中没有可变价态,通过 生成草酸盐沉淀,可用高锰酸钾法间接测定。 以 Ca2+的测定为例,先沉淀为 CaC2O4 再经 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于热的稀 H2SO4 溶液中, 最后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 H2C2O4。根据所消 耗的 KMnO4 的量,间接求得 Ca2+的含量。
分析化学
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编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3.了解其他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导读
理论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 的因素。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在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随着标准溶液的不断加入
高职高专 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九章
一、物质名称
醇
酚
醚
醇的命名: R-OH 酚的命名: Ar-OH 醚的命名: R-O-R′, Ar-O-R
二、物质制备
醇的制备:1烯烃与水加成,2卤代烃水解,3醛、酮还原 酚的制备:卤苯水解 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
三、物质性质
醇的反应:1、与Na,2、脱H2O消除,3、氧化 酚的反应: 1、与Na,2、与溴水, 3、与FeCl 3 显色反应 醚的反应: Ar-O-R与浓HI,HBr共热
三、物质性质
烷烃、环烷烃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 bp,mp, s, d, n) 烷烃、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氧化,裂化 裂解,小环加成)
第三章 烯烃 炔烃
一、物质名称
烯烃的命名,炔烃的命名,烯炔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烯烃的顺反命名和Z—E命名
二、物质结构
乙烯CH2=CH2的平面结构(sp2杂化) 乙炔CH≡CH 的直线结构( sp杂化)
第一章
绪论
一、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含C,例外) 二、共价键的形成及其属性 (共用电子对) 三、有机反应类型 (均裂和异裂)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开链/闭环/杂 环) 五、常见的、重要的官能团(12种)
第二章 烷烃 环烷烃
一、物质名称
烷烃的命名,环烷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二、物质结构
甲烷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 环烷烃的立体结构
三、物质性质
烯烃(C=C)反应:1.加成 2.聚合 3.氧化 4. α-H的反应 炔烃(C≡C)反应:1.加成 2.聚合 3.氧化 4.炔H的反应
四、重要的烯烃及其聚合物(塑料)
第四章 二烯烃(共轭)
一、物质名称
共轭二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大学科目《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

3
芳香烃的性质
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共轭体系和电子离域效应,容易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的命名与分类
芳香烃的命名
01
以苯环为母体,根据取代基的不同进行命名,如甲苯、二甲苯
医药化学
研发新药、合成药物中间体等, 用于治疗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
农业化学
合成农药、肥料等,提高农作物 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环境科学
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 化和治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
02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形成链状或 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的剩余价键 均与氢原子相连。
卤代烃的反应与合成
反应类型
卤代烃的反应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亲 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与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 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构 建碳碳键、引入或转化官能团等。
VS
合成方法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 过烃类的直接卤化反应得到相应的卤代烃; 另一种是通过烯烃或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 反应得到卤代烷。此外,还可利用醇与氢 卤酸的取代反应制备卤代烃。在实际合成 中,需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03 烯烃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01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nH2n。其结构特点
包括碳碳双键的存在以及与之相连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02 03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和双键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随着分子量的 增加,烯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逐渐升高。双键位置对物理性质也有影 响,如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通常高于反式异构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体系。
α 8
β7
α 1
2β
β6 5 α
3β 4α
萘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二元取代物两取代 基相同时有10种,不同时有14种。
2.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C2H5
CH3
C2H5
SO3H
1,6-二乙基萘 ; 4-甲基-1-萘磺酸
Br Br
1-溴萘 2-溴萘 α-溴萘 β-溴萘
3.萘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萘的取代反应较易发生在α位。
⑤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例如:
+ CH2 CH2 AlCl3 + CH2CHCH3 H+
OH
C2H5 CH(CH3)2
(2) 酰基化反应
O + CH3C
Cl
AlCl3
O CH3 + CH3 C O AlCl3
CH3 C O
C CH3 + HCl O
CH3
C CH3 + CH3COOH
O 甲基对甲苯基酮
环的α位。如:
NO2
混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O2 NO2
NO2
+
NO2
二、其它稠环芳烃
8 91
7
2
9 10
8
1
6
37
2
5 10 4
65 43
芘
3,4-苯并芘
蒽
菲
所以,也可用下式表示苯的结构:
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和同系物一般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大多为0.86~0.93。
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结构的对 称性有关,通常结构对称性高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芳香烃一般都有毒性,长期吸入它们的蒸气,会损 害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
第五节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一、取代反应
1. 卤代反应
+ Cl2
FeCl3 或 Fe
+ Br2 Cl
+ Cl2
FeBr3 或 Fe
FeCl3 或 Fe
Cl + HCl
Br + HBr
Cl
Cl
Cl +
+ HCl
Cl
烷基苯的卤代
CH3Cl
CH3
+ Cl
CH3 + HCl
苯氯甲烷 苯二氯甲烷 苯三氯甲烷
CrO3,CH3COOH 10~15 ℃
O
O
V2O5
O
400~500℃
O
(1) 环上有邻对位定位基
由于邻对位定位基的致活作用,取代发生在同环,
并且第二个基团进入这个定位基的邻对位中的α位。
例如:
CH3
CH3
混酸
CH3 混酸
NO2 NO2
CH3
(2) 环上有间位定位基
由于间位定位基的致钝作用,取代主要发生在异
此反应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AlCl3,此外 FeCl3、BF3、 无水HF、SnCl4、ZnCl2、H3PO4、H2SO4等都有催化 作用。 ② 当引入的烷基为三个碳以上时,引入的烷基 会发生碳链异构现象。例如:
+ CH3CH2CH2Cl AlCl3
CHCH3 + HCl CH3
H
或简写为
H
苯的分子模型
二、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
现代物理方法表明,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 形构型,键角都是120°,碳碳键长都是.1397nm。
H 0.1397nm
120°
H
H
120°
H 0.110nm H
0.1397nm H
正六边形结构 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C-C键长都是0.1397nm C-H键长都是0.110nm 所有键角都是120°
COOH
三、加成反应
Ni,P + 3H2
180~250 ℃
光
+ 3Cl2 50℃
Cl H
H
Cl
Cl
H
H
Cl
Cl H ClH
六六六
第六节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一取代苯有两个邻位,两个间位和一个对位, 在发生一元亲电取代反应时,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决 定了第二个取代基进入苯环位置的作用,也影响着 亲电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我们把原有取代基决定 新引入取代基进入苯环位置的作用称为取代基的定 位效应。原有取代基称为定位基。
1,2-二甲苯 1,3-二甲苯 1,4-二甲苯 3-叔丁基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间叔丁基甲苯)
第二节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1.按照“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表,选择优先官能 团为母体,将与母体官能团相连的苯环上的碳原子 编号为1; 2.根据“最低系列”原则,给苯环上的其他碳原 子编号; 3.最后按“较优基团后列出”将取代基的名称和 位次写在母体名称之前即得全名。例
酰基化反应的特点:产物纯、产量高。
二、氧化反应
1.苯环氧化
苯环一般不易氧化,在特定激烈的条件下,苯环可 被氧化破环。例如:
O
2
+ 9O2
V2O5 450℃
HCC
2 H
C
C
O + 4H2O + 4CO2
O
2.侧链氧化
CH3
KMnO4 H+
COOH
CH2CH3 CH(CH3)2
K2Cr2O7 H+
COOH 间苯二甲酸
①卤化
+ Cl2 FeCl3
Cl + HCl
②硝化
混酸 30~60℃
NO2
③磺化
80℃
+ 浓 H2SO4
160 ℃
SO3H SO3H
(2)还原反应
萘比苯易加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发生部 分或全部加氢。
H2,Ni 加热,加压
H2,Ni 加热,加压
1,4-二氢萘
十氢化萘
(3)氧化反应
萘比苯易氧化
O
SO3HSO3H
CH
CHCH3 CH3
2-甲基2--4甲-苯基基-4己-苯烷基己苯烷甲酸苯甲酸 苯磺酸苯磺酸
COOH
SO3H
CH CH2
苯乙烯
基己烷 苯甲酸
苯磺酸
苯乙烯
2.二元取代苯的命名
取代基的位置用邻、间、对或1,2; 1,3; 1,4 表示。
例如: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CH3)3
第一节 芳烃的分类与命名
一、芳烃的分类
1、单环芳烃 如:
2、多环芳烃 如:
苯 联苯
3、稠环芳烃
如:
萘
二、芳烃的命名
苯基,用ph表示。
CH3 (C6H5CH2-)苄基(苯甲基)
CH3
邻甲苯基(2-甲基苯基)
1.一元取代苯的命名
(1)当苯环上连的是简单烷基或环烷基(R-),-NO2, -NO, -X等基团时,则以苯环为母体,叫做” 某某苯”。 例如:
2.间位定位基
使新引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基团间位(间位 产物大于50%),且钝化苯环,使取代反应比苯难 进行。
B
B 的定位能力次序大致为(从强到弱)
-NR 3, -NO2, -CF3 , -CCl3, -CN, -SO3H
-CHO, -COR,-COOH, -CONH2。
二、取代定位效应的应用
1. 指导选择合成路线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是脱水剂。
NO2 + 发烟HNO3
浓H2SO4 100℃
NO2 + H2O NO2
烷基苯比苯易硝化
CH3 + HO NO2 30℃
CH3
CH3
NO2 +
+ H2O
NO2
3.磺化反应
80℃
+ HO SO3H
SO3H + H2O
SO3H + H2SO4(发烟) 200~250℃
“母体官能团优先次序”表: -NO 、-NO2 、 -X、 -R、 -OR、>C=C<、 -C≡C- 、 -NH2、 -OH、-SH、 -OH(醇)、 -COR、-CHO、 CN、-CONH2(酰胺)、 -COX(酰卤)、-COOR (酯)、-SO3H、 -COOH
CHO
1
6
2
5 4 3 OCH3
CH2CH2CH3 CH3
正丙苯
甲苯
NO2 硝基苯
Cl 氯苯
(2)当苯环上连有-COOH,-SO3H,-NH2,-OH,
-CHO,-CH=CH2或较复杂-R等基团时,基团为母体,则把
苯环作为取代基,叫做”苯某某”。例如:
CH3CCHH2C3CHHC2HC2HCCHHC2HC3HCH3 CH3 CH3 COOHCOOH
例1:
CH3
COOH
必须先氧化后硝化
CH3
KMnO4
H+ ,
NO2
COOH
混酸
COOH NO2
例2:
C2H5 NO2
C2H5Cl AlCl3
C2H5
H2SO4
C2H5
混酸
SO3H
C2H5
水解
NO2
SO3H
C2H5 NO2
第七节 稠环芳烃
一、萘
1.萘的结构
平面结构,所有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的,是大π
原因: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发生重排,产生 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后,再进攻苯环形成产物。
CH3CH2CH2Cl AlCl3
CH3CH2CH2 重排 CH3CHCH3
③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元阶段,通常在反应中有 多烷基苯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