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课前练习题及答案(2)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课前练习题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鳞.()遂.()寝.()庭.()藻.()荇.()柏.()2、文言字词解释(1)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 ) (3)五色交.辉()(4)四时俱.备()(5)晓雾将歇.()(6)夕日欲颓.()(7)实.是欲界之仙都()(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1)怀民亦未寝.()(12)相与..步于中庭()(13)盖.竹柏影也()(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欣然..()..起行()(16)月色入户.()(17)积水空明4、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5、《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陶弘景放弃宰相这样的高官,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写出描山绘水的词语——8、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初中语文全套试题8上:27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2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作业导航1.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
北宋___文学___家,____书画____家。
和父亲__苏洵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对偶对偶7.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测试题积累·整合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鸿儒(yú)案牍(dú)B、西蜀(shǔ)亵玩(xiè)C、濯洗(chuó)清涟(lián)D、淤泥(wū)泯然(mǐn)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B、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C、濯清涟而不妖(清水)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爱莲说》中,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其中写菊花是()A、正衬B、反衬5.《陋室铭》的主旨是颂扬()A、陋室不陋B、鸿儒C、德馨D、陋室6.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A、同予者何人?译: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B、有仙则名。
译: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濯清涟而不妖。
译: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
拓展·应用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不为六一乎?”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⑴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⑵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⑶常置酒一壶。
⑷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⑸六一何谓也。
8.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是为五一尔,奈何?”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语段的内容。
三、探索·创新1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凿壁偷光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 2.水中藻荇交横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5.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7.念.无与乐者()8.相与..步于中庭()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西湖游记》,完成下列题目。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八上语文27课课堂作业本答案短文两篇
八上语文27课课堂作业本答案:短文两篇篇一: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7课答案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7课答案积累运用一:1:职业 2:憎恶 3:兴起4:这二:B三: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男有分,女有归3:外户而不闭阅读理解四:矜寡孤独闭而不兴五:1:通“举”,推举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六:1:因此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七: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能够“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嘟24 大道之行也1.(1)职业、职守(2)憎恶(3)兴起(4)这 2.B3.(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外户而不闭。
4.鳏寡孤独谋闭不兴5.(1)通“举”,选拔(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6.(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7.有三个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8.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1.信 2.高兴 3.假如4.难道10 1.齐王派使者访问赵威后2.我奉使命出使赵威后11 本指平民百姓,末指贵族12她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篇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答案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的答案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tuí )②与奇者(yù )③藻、荇交横(zǎo)(xìng)....④怀民亦未寝(qín )⑤念无与为乐者( yǔ ) .2.解释加点字。
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 形容水的澄澈⑨ 争相跳⑩(窗户)3.文学常识填空。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解.衣〔〕夕日欲颓.〔〕亦未寝.〔〕绝〔〕承天寺.〔〕襄.陵〔〕二、讲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飞漱.其间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4、沉鳞..竞跃5、回清..倒影6、四时..俱备7、实是欲界..之仙都三、翻译以下句子。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四、阅读文段,回答以下咨询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依照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1、高处景色:2、低处景色:3、写色彩:4、写声音:5、写静景:6、写动景:〔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短文中描写夜景专门有特色,请用你的话描画一下文中写到的夜景。
2、文中的〝闲人〞指谁,什么缘故讲是〝闲人〞?答案一、jiě tuí qǐn yǎn sì xiāng1、冲荡 2考虑,想到 3、共同,一起 4、潜游在水中的鱼5、回旋的清波6、四季7、人间三、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如此清闲的人罢了。
2、庭下像积满清水一样澄澈,水里飘着纵横交错的水草。
四、〔一〕1、高峰入云2、清流见底3、西岸石壁,五色交辉4、猿鸟乱鸣5、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沉鳞竞跃〔二〕1、银色的月光下,庭院里就像一泓池水,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投下婆娑的倩影,就像池中的藻、荇,交错茂盛。
啊,今夜的月色真美!2、〝闲人〞指作者自己和张怀民。
因为作者被贬黄州,无法实现自己积极进取的政治思想,心情愁闷,相关于奔忙的官宦之人,因此自称〝闲人〞。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2.讲明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相与步于中庭〔〕〔〕⑨积水空明〔〕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
谢中书即。
②苏轼,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伙儿〞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
4.翻译以下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讲讲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什么缘故会想着夜里去寺院游玩?12.作者是如何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如何样的感受?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显露出作者如何样的感情。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语文学习认真听讲记常规,目光专注随师转,关注板书多思考,精彩问答适当记。
小偏整理了《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1.根据拼音将相应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shēng mìng生命liúdòng流动yǒng yuǎn永远bùiǔ不朽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dí)bēi(卑)微牛犊(dú)róng(茸)毛繁zhí(殖) 凋谢(diāo)遏制(è) 濒临(bīn) 俯kàn(瞰)星辰(chén)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枯萎凋谢凋零)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遏制制止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我渴望(希望渴望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了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增强”。
5.请简要概括《永久的生命》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最后发出感慨,感谢生命,赞美生命。
6.你们班围绕下面这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DOC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为下列字注音颓()鳞()遂()荇()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 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3.()竞跃: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二)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
练习(2)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27课《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语文期末复习短文两篇1、默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2、解释下列词句五色交辉..俱备()..()四时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古来共谈..以来()..()自康乐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4、填空(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 __,___ __朝人。
他隐居句曲山中。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 _______”。
(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文中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5)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的句子是:。
(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 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3、解释加点的词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盖.竹柏影也()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从文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7、此文共分三层:8、贯穿全文线索的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句?9、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10、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7 短文两篇基础导练1.给下列字注音。
颓()鳞()遂()荇()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2)“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5.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使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能力提升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八上语文27课课堂作业本答案-短文两篇
八上语文27课课堂作业本答案:短文两篇:篇一: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7课答案八上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7课答案积累运用一:1:职业2:憎恶3:兴起4:这二:B 三: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男有分,女有归3:外户而不闭阅读理解四:矜寡孤独闭而不兴五:1:通“举”,推举 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六:1:因此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七: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能够“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嘟24 大道之行也1.(1)职业、职守(2)憎恶(3)兴起(4)这2.B3.(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外户而不闭。
4.鳏寡孤独谋闭不兴5.(1)通“举”,选拔(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7.有三个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8.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1.信2.高兴3.假如4.难道10 1.齐王派使者访问赵威后2.我奉使命出使赵威后11 本指平民百姓,末指贵族 12她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篇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答案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的答案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tuí)②与奇者(yù )③藻、荇交横(zǎo)(xìng)....④怀民亦未寝(qín )⑤念无与为乐者( yǔ ) .2.解释加点字。
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 形容水的澄澈⑨ 争相跳⑩(窗户)3.文学常识填空。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27.短文两篇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水中藻荇交横()()2.说明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相与步于中庭()()⑨积水空明()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
谢中书即。
②苏轼,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伙儿”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朝的、、,和唐朝的、。
4.翻译以下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二、阅读(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个字去写?共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5.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什么缘故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2.作者是如何描述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3.文中对月夜的描述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如何的感受?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达标试题A卷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短文两篇》达标试题B卷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
北宋___文学___家,____书画____家。
和父亲__苏洵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对偶(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短文两篇》达标试题C卷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晓雾将歇.()陶弘.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人语响D.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③才辞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4、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6、揣摩加点字含义,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的成语。
①沉鳞竞跃.()②月色入户.()③怀民亦未寝.()④念.无与为乐者()⑤相与步.于中庭()7、填空①《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
时人称他为“”。
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号,是(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之中。
③《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写四时“山川之美”的句子是,早、晚“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④《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写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二、阅读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五色交辉..:_____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 10、翻译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画面?试写一段赏析文字。
13、《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书写游山之感,为什么要与“康乐”相比?(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贯穿全语言的线索是。
15、作者在“中庭”所欣赏到的美景是(用原文回答):。
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7、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关于月的诗句。
(不少于三句)18、《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19、同事写景,但《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A卷1.①tuí②yù③xìng2.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3.①陶弘景②宋苏轼三苏【能力提高】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月光竹柏影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开放探究】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
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B卷1、略2、c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对偶7、3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1、借景抒情。
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C卷1、tuí、yù、qǐn、xìng、xiē、hóng、2、D3、(1)对偶(2)拟人(3)比喻(4)比喻(5)反问4、A 5、①参与,这里指欣赏②考虑、想到③共同,一起④形容水的澄澈6、(1)跃跃欲试(2)门当户对(3)废寝忘食(4)一念之差(5)步履维艰7、①陶弘景、华阳隐居、山中宰相②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③天山之美,古来共谈。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