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行人”问谁?问了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杏花村
小朋友,请问 哪里有酒家?
偏旁识字
mù
牧 这一笔变成提。
牧童 放牧 牧羊
理解诗意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轻声读。 重读。
清明
语速要缓慢,
[唐]杜 牧
这首诗描写 清明 时节的天气 特征和情景,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
。 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 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 (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 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 生字,读好节奏。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中的会写字吧!
学写字
上下结构,形旁 是竹字头,与竹 子有关。
fú
符
符合 桃符 符号 交通符号
结构梳理
元
点燃爆竹 饮屠苏酒
万 象
更
日
开门迎新 换新桃符
新
主题概括
《元日》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点燃爆竹,
,
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开,门充迎分新表现出年节的欢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以前理解 古诗诗意有哪些方法。
借助注释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借助书中插图等
元日
王安石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诗人。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
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
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
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 5)师生交流。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伸( 分钟
)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 日”,迁移学习,让学生
师生读)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
2. 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 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 意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 10):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学课件
9 古诗三首
本诗中的会认字你都会读了吗?
学认字
hún 冤魂
魂 鬼魂
加一加:云+鬼=魂
jiǔ
酒
+=
会意字。用水和粮食 酿造的酒精饮品。
9 古诗三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9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9 古诗三首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中的会写字吧!
学写字
上下结构,形旁 是竹字头,与竹 子有关。
fú
符
符合 桃符 符号 交通符号
9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元
点燃爆竹 饮屠苏酒
万 象
更
日
开门迎新 换新桃符
新
9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元日》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的即 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 竹, 饮屠苏酒 , 开门迎新 ,换新桃符,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
诗人会思念自己的兄弟。
9 古诗三首
“口”上 宽下窄。
xiōng
兄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一种有浓烈香 气的植物,据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可辟邪。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 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 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9 古诗三首
重阳登高
借助注释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借助书中插图等
9 古诗三首
元日
王安石
9 古诗三首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诗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资料(古诗、课文、日积月累)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2课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备课相关资料两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备课相关资料两篇第一篇:说说茱萸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乎人人熟记成诵的小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让许多少年产生美好的憧憬,也让许多教师颇费思量。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
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萸做的饰物。
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
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其言,举家上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
’今世人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
”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间。
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
终归不免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
茱萸因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不同心境。
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最。
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古诗拓展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中描写的节日情景。(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难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时,他随父到南 北各地游历,了解民间疾苦。1070年,王安石被 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不顾大 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 被迫辞官,之后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 题的诗文,他常常运用散文的句法写诗,诗歌遒 劲清新,修辞凝练,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等。元日》写于他拜相推行新政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 青等习俗。 纷纷:多而杂乱。 欲断魂(hún):形容伤感极深, 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询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 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 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目录: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三衢道中[宋] 曾几第 2 课燕子(第 4 页)第 3 课荷花(第 6 页)日积月累(第 14 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第 5 课守株待兔(第 16 页)日积月累(第 30 页)第 9 课古诗三首(第 34-35 页)元日[宋] 王安石清明[唐] 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日积月累(第 46 页)第 13 课花钟(第 48 页)日积月累(第 58 页)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第 18 课童年的水墨画(第 72 页)日积月累(第 84 页)第 24 课火烧云(第 91-92 页)日积月累(第 96 页)日积月累(第 115 页)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 2 课燕子(第 4 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 3 课荷花(第 6 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旧jiù(怀旧、新旧、念旧)符fú(符号、相符、符合)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魄)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喝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妹、师兄)独dú(单独、独自、孤独)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自行车)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讲解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xōnɡ)魂(hún húi)屠(fútú)
苏(shūsū)异(yìì)欲(yùyǜ)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二、结合诗句,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A.太阳落山时B.天刚亮时C.傍晚时分
2.每逢佳节倍思亲。()
A.加倍B.一倍
三、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主题: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同步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主题:《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注解: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鉴赏: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
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1
《元日》译文:
2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3
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4
换下旧桃符。
5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6
信的感情。
7
《清明》译文:
8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9
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10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12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13
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4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2课燕子(第4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一、生字组词旧ji(怀旧、旧事、念旧)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二、多音字行hng(银行)x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家。
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首诗写的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清明节。
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重阳节。
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注意字音】屠苏(tútǔ)瞳瞳日( tóng dòng)桃符(fúfǔ)酒家(jiǔsǎ)欲断魂( hún huí)【形近字】独(独自) 佳(佳节) 酒(酒家)浊(浑浊) 挂(悬挂) 酒(洒水)兄(兄弟) 何(何处) 借(借给)只(只有) 河(河水) 惜(珍惜)【诗句解释】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桃符换掉旧桃符。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点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这两句诗描写的春节风俗有:燃爆竹、饮屠苏酒,渲染了节日热闹欢乐的氛围。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是远的意思,在这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遥”点明了空间距离的远。
诗人问的是酒家,而牧童却用行动回答了杏花村不但很有情趣,而且极富画面感。
杏花村是美的,在诗人看来,杏花村就是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是一个可以借酒消愁的地方。
这样结尾,不但回答了诗人的问题,引出了美好的杏花村,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开阔的想象。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写诗人想到家乡兄弟们登高、插戴莱萸欢度重阳节,却唯独少了自己。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怀亲之情。
【篇章整体】1.《元日》通过对春节热闹欢乐气氛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2.《清明》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烟雨迷蒙,以及诗人内心忧伤欲借酒消愁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处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高度概括了自己思乡怀亲的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我会写: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三首《元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诗,描写了新年的喜庆氛围和新的一年带来的美好希望。
这三首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元日》和《长恨歌》。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知识点一:背景知识古代士人常会将自己的感慨、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诗成为了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本课中的三首诗均为唐代的作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些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
知识点二:《登鹳雀楼》知识点三:《元日》知识点四:《长恨歌》知识点五:古诗的特点古诗的特点是句式简洁、意象丰富、言简意赅。
它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知识点六:赏析古诗的方法赏析古诗可以从字词理解、情感揭示和诗意领悟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要理解诗中的字词的意义,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诗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揭示诗中表达的情感,体验诗人的情绪和思考;最后,我们要领悟诗意,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和意义。
知识点七:古诗的背后故事每首古诗都有它的背后故事,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元日》的背后故事是唐代文人在元旦这一天常常相互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贴近这些古诗,增强欣赏的乐趣。
知识点八:写一首古诗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写古诗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可以在学习这些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名师配套课件)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 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和暖的春风吹来 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 都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热闹 欢乐 祥和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 一岁除), ( 春风送暖 )入屠苏。 千门万户( 曈曈日), ( 总把 )新桃(换 )旧符。
小组交流: 1.借助注释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 2.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并体会作者 的心情。
除:去,有除旧布新之义。
爆竹声中一岁除,
旧的一年过去了,暗示着王安石实施 新政、变法伊始的新气象。同时表达了诗 人致力于改革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
03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最早的爆竹只是将
竹子放入火中焚烧,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 称爆竹。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 “响鞭”、“鞭”。 除夕夜放爆竹,在我国已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了,老百姓燃放爆竹一是迎接新年的到来,二 是借以驱邪,希望新的一年喜庆吉利。
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后由唐 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相传孙思邈每年腊月, 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 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以后,经过历代 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统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9 古诗三首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 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2.借助注释进行理解,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认读音
tú sū 屠苏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
3. 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祖国文化。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ú(单独、独自、独立)
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屠:tú(屠刀、屠户、屠杀)
苏:sū(苏醒、复苏、紫苏)
倍:bèi(几倍、加倍、事半功倍)
五、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
六、理解诗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七、问题归纳
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节。
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
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
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八、课文主题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