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课件(30页,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

征验、表现
后喻。 了解、明白
指在国内
辅佐君王的贤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守法度 的大臣
指在 国外
势力、地位 相当的国家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 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 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 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 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 路。 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 思。
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狱官
集市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优课】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3张PPT)

【优课】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3张PPT)

1.指出文中四个通假字的意义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所以动心忍性
通假字 1.曾,通“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 所不能 2.衡,通“横”,梗塞,不顺 例句:衡 于虑 3.拂,通“弼”,辅佐 例句:入则无 法家拂士 4.忍,通“韧”,坚韧 例句:所以动 心忍性
6.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事 例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成就了《史记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 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 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 国外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明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9.这一节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
正面论证: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 错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 的不足 反面论证:作者由个人推广到一个国家,如果内无 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 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 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的磨练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 举 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 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 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1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1张PPT)

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主旨探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 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国家 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 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 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 前进。文中处处运用了辩证思维,给我们分析问 题以有益的启示。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 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 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 样的人。
• 2.下面是上文中所写对“是人”进行磨练的几个方面,用原文填写几
• 方面的具体内容。 • ①思想方面: 苦其心志
• ②生活方面: • ③行为方面: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 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 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三、词类活用。
1、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2、 饿( 使......饥饿 ) 其体肤 3、 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4、 所以动(使......惊动 )心
5、 忍( 使.......坚韧
)性
6、 行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其所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21 《孟子》二章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21 《孟子》二章 (共22张PPT)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理解填空】 1.文中“ 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 。”与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六位经受磨难,成就事业的人物事例是为了证明 “ 生于忧患 ”,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文言默写】 1.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解释下列 使……屈服 )
(2)戒.之曰( 告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 使其屈服意志。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 祸害,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 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为“四书”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优秀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优秀课件(共23张PPT)

我会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 证论点的?(2分钟)
首先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举例论证)
接着
引出“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然后
从正面论证
个人身处逆境 努力奋发
从反面论证 国家无忧患 易灭亡
(中心论点)
最后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会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 补充一些例子,并说说你 的看法。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弼”,辅佐
3.通假字。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衡于虑。 • 衡,通“横”,梗塞,不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通“弼”,辅佐
4、古今异义词
1、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2、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方法 今义:因果关联词 4、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接着
引出“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然后
从正面论证
个人身处逆境 努力奋发
从反面论证 国家无忧患 易灭亡
(中心论点)
最后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寄语
•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 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 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 瞄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我会读——读准字音
• 畎亩( quǎn ) 傅说( yuè) • 胶鬲( gé ) 管夷吾( wú ) • 孙叔敖( á o ) 行拂乱( fú ) • 曾益( zēng ) 法家拂士( bì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 处世态度)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 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 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 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征: 表现
喻: 了解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
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
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入: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出:在国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 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 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 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 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字词总结 1.词类活用: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孟子: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 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 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 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 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 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 交、军事斗争。 •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 、秦两国兼并弱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 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连 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 ,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 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孟子: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 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 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 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价值。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有大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