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导论第六章
机器人学导论第6章1
解:该例非常类似于机器人臂和伺服电机驱动器,该 手臂和集中质量块在旋转中心上的总转动惯量为:
1 I 负载总 I 臂 I 质量 m臂l 2 m质量 l 2 3 1 2 30.5 (2)(0.5) 2 0.75kg m 2 3 1 1 (a ) I 总 2 I l I m (0.75) 0.015 0.098kg m 2 N 9 1 (b) (0.75) 0.015 0.0158 m 2 kg 900 T 8 (a )m m 82rad / s 2 I 总 0.098 T 8 (b)m m 506rad / s 2 I 总 0.0158 最大角加速度为 rad / s 2 530
§6.3 液压驱动器
特点: 功率-重量比高,低速时出力大,适合微处理器及电子 控制,常用于极端恶劣的外部环境。存在泄漏问题,功 率单元非常笨重昂贵。 相关计算: 直线液压缸能输出巨大的力,其大小为F=P×A磅, 式中A代表活塞的有效面积,P为工作压强。例如,工 作压强为1000psi,也就是液压缸每平方英寸产生1000 磅的力。对于旋转液压缸,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输出 的是力矩:
dA t dr T p r dA p r t dr pt
r1 r1 r2 r2 r2 r1
1 2 2 r dr pt(r2 r1 ) 2
式中p是液体压强,t是旋转液压缸的厚度或宽度,r1和r2分 别是旋转液压缸的内径和外径。
液压系统中的所需液体的流速和容量为:
齿轮齿条平行手爪夹持器
柔性工具连接器
末端执行器关键部件: (1)末端工具; (2)手爪快速更换装置; (3)控制功能部分。
§ 6.2 驱动器
1 驱动器的概念
机器人学导论第6章1PPT课件
液压系统具有最高的
注意:对液压系统,重量由液压驱动器和液压功率源两部 分(驱动器起到驱动机器人关节的作用,而后者起到提供能量 的作用)组成。同时对于液压系统来说,工作压强越高,功率 越大,维护越困难,越易产生危险。
2 规划子系统
包含建模、理解处理和规划智能处理过程。在建模阶段, 来自传感器的数据用该任务的数学模型融合并形成一个参 考模型。使用这个参考模型,理解处理阶段选择策略以执 行该任务。规划阶段将这些策略转换成机器人控制程序。
3 控制子系统
执行上述转换的程序。
4 电气子系统
对于电动驱动器,将来自控制子系统的驱动器数据输入 给电气子系统。而一般的液压和气动驱动器一般是由电动 控制阀控制,也可以用电动驱动器控制方法实现。这个子 系统也包含计算机、接口和动力源。
5 机械子系统
这些驱动器驱动机械子系统中的机构以使该机器人在一 定环境下工作并完成给定的任务。
6 传感子系统
机器人和环境参数由传感子系统监测。传感器信息被用 于控制回路的反馈控制,探测危险环境、确定任务是否被 正确执行等。
§6.1 机器人机械系统及构成
(一)机器人操作臂
模仿人类手臂运动的操
作器叫做关节臂。
我们假设通过一组减速比为N的减速齿轮将惯量为 I l 的 负载连在惯量 I m(包括减速齿轮的惯量)的电机上,如 下图所示:
电机及负载上的力矩及速度比为:
Tl NTm
l N1 m以及l N1 m
列出系统的力矩平衡方程,可得: TmImmbmmN 1Tl ImmbmmN 1(Ill bll)
Immb
如图所示的PUMA机器 人就是一种最为普通的关 节臂。
机器人学第六章(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
第六章 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6.1 引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操作机的研究集中在仅考虑动力学上。
我们研究了静力位置、静力和速度,但我们从未考虑过产生运动所需的力。
本章中我们考虑操作机的运动方程式——由于促动器所施加的扭矩或作用在机械手上的外力所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之情况。
机构动力学是一个已经写出很多专著的领域。
的确,人们可以花费以年计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领域。
显然,我们不可能包括它所应有的完整的内容。
但是,某种动力学问题的方程式似乎特别适合于操作机的应用。
特别是,那种能利用操作机的串联链性质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天然候选者。
有两个与操作机动力学有关的问题我们打算去解决。
向前的动力学问题是计算在施加一组关节扭矩时机构将怎样运动。
也就是,已知扭矩矢量τ,计算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Θ、Θ和Θ。
这个对操作机仿真有用,在逆运动学问题中,我们已知轨迹点Θ、Θ和Θ,我们欲求出所需要的关节扭矩矢量τ。
这种形式的动力学对操作机的控制问题有用。
6.2 刚体的加速度现在我们把对刚体运动的分析推广到加速度的情况。
在任一瞬时,线速度矢量和角速度矢量的导数分别称为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即BB Q Q BBQ Q 0V ()V ()d V V lim dt t t t t t∆→+∆-==∆ (6-1)和AA Q Q AAQ Q 0()()d lim dt t t t t t∆→Ω+∆-ΩΩ=Ω=∆ (6-2)正如速度的情况一样,当求导的参坐标架被理解为某个宇宙标架{}U 时我们将用下面的记号U A AORG V V = (6-3)和U A A ω=Ω (6-4)6.2.1 线加速度我们从描述当原点重合时从坐标架{}A 看到的矢量BQ 的速度AA B A A Q B Q B B V V BR R Q =+Ω⨯ (6-5)这个方程的左手边描述AQ 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所以,因为原点是重合的,我们可以重写(6-5)为A AB A A B B Q B B d ()V dtB B R Q R R Q =+Ω⨯ (6-6) 这种形式的方程式当推导对应的加速度方程时特别有用。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1简介:1作者简介2机器人控制器和程序设计3简介:3机器人制作入门篇6简介:6作者简介6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8简介:8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作者:Ricky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年05月03日打印此文浏览数:2370 SlidesforSecondEdition(Beta)Chapter1:WhatareRobots?.pptslidesandthepdfversion(goodaquicklook) Chapter2:Telesystems.thepdfversionChapter3:BiologicalFoundationsoftheReactiveParadigm.pptslidesandpdfversion Chapter5:TheReactiveParadigmChapter6:SelectingandCombiningBehaviorsChapter7:CommonSensorsandSensingTechniquesChapter8:DesigningaBehavior-BasedImplementationChapter9:Multi-AgentsChapter10:NavigationandtheHybridParadigmChapter11:TopologicalPathPlanningChapter12:MetricPathPlanningChapter13:LocalizationandMappingChapter14:AffectiveRobotsChapter15:Human-RobotInteractionChapter16:WhatCanRobotDoandWhatWillTheyBeAbletoDo?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于感知、导航、路径规划、不确定导航等领域的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俩大部分。
机器人学导论
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牛顿-欧拉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
凯恩方法
雅可比矩阵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
运动学:研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动力学:研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力和力矩信息 运动规划:根据任务要求,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控制: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运动规划
机器人的感知与感
05
知融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机器人学概述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能 够自动执行任务 的机器系统,具 有感知、决策、
执行等能力
机器人的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 结构形式、智能 化程度等不同, 机器人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工业 机器人、服务机 器人、特种机器
人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领域
机器人设计:研究机器人的结构、 运动学和动力学
机器人的感知技术
添加项标题
视觉感知技术:通 过摄像头获取环境 信息,识别物体、 场景等,实现机器 人视觉导航、物体 识别等功能。
添加项标题
听觉感知技术:通 过麦克风获取声音 信息,识别语音、 音乐等,实现机器 人语音交互、音乐 识别等功能。
添加项标题
触觉感知技术:通过 触觉传感器获取接触 信息,识别物体的形 状、大小、硬度等, 实现机器人触觉导航、 物体抓取等功能。
执行器作用: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移动、转动等
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传感器类型:视觉、听觉、触觉等 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触觉反馈等 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导航、目标识别、物体抓取等 感知系统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精度、稳定性、安全性等
机器人的运动学与
04
动力学
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机器人学课件
e m
:电气时间常数; :机械时间常数。
Robotics 控制
6.2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6.2.1 直流传动系统的建模
1、传递函数与等效方框图 由于 e m ,有时可以忽略,于是
m (s)
V f (s)
k0 s (1 m s )
而对角速度的传递函数为:
m
(s)
k0 1
V (t ) T (t ) C (t ) (t ) X (t )
Robotics 控制
6.1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6.1.1 基本控制原则
3、主要控制层次 分三个层次:人工智能级、控制模式级、伺服系统级 1)人工智能级 完成从机器人工作任务的语言描述 生成X(t); 仍处于研究阶段。 2)控制模式级 建立X(t) T(t)之间的双向关系。
6.1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6.1.2 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1、液压缸伺服传动系统 优点:减少减速器等,消除了间隙和磨损误差,结构简单、 精度与电器传动相当。同样可以进行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力 的反馈。
Robotics 控制
6.1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6.1.2 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典型的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s
比例微分积分PID补偿:
E ( s ) ( k d
i
s
)E (s)
测速补偿时:E ( s )
E ( s ) t s 0 ( s ) i ( s ) (1 t s ) 0 ( s )
Robotics 控制
6.2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6.2.2 位置控制的基本结构
s 2 n s n 0
机器人学导论作业答案
机器人学导论作业答案作业一一、问答题1.答: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合有:(1) 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危险工作;(2) 在特殊作业场合进行极限作业;(3) 自动化生产领域;(4) 农业生产;(5) 军事应用。
2.答:工业机器人(英语:industrial robot。
简称IR)是广泛适用的能够自主动作,且多轴联动的机械设备。
它们在必要情况下配备有传感器,其动作步骤包括灵活的转动都是可编程控制的(即在工作过程中,无需任何外力的干预)。
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3.答: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原则:(1) 不伤害人类;(2) 在原则下服从人给出的命令;(3) 在与上两个原则不矛盾的前提下保护自身。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4.答:机器人研究的基础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 空间机构学;(2) 机器人运动学;(3) 机器人静力学;(4) 机器人动力学;(5) 机器人控制技术;(6) 机器人传感器;(7) 机器人语言。
5.答:按几何结构分:(1) 直角坐标式机器人;(2) 圆柱坐标式机器人;(3) 球面坐标式机器人;(4) 关节式球面坐标机器人。
6.答:通常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执行机构、驱动单元、控制系统、智能系统。
7.答:一共需要5个:定位3个,放平稳2个。
8.答: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有通用性、适应性。
决定通用性有两方面因素:机器人自由度;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和操作能力。
9.答:工业机器人的手部是用来握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
大部分的手部结构都是根据特定的工件要求而专门设计的。
机器人学导论第六章
现在我们定义一组参量,给出刚体质量在参考坐标系 中分布的信息。图6-1表示一个刚体,坐标系建立在刚 体上。惯性张量可以在任何坐标系中定义,但一般固 连在刚体上的坐标系中定义。 坐标系中的惯性张量可用 3×3矩阵表示如下
对单个连杆的力平衡,包括惯 性力
最后得到
应用这些方程对连杆依次求解,从连杆n向内迭代 一直到机器人基座。 在静力学中,可通过计算一个连杆 施加于相邻连 杆的力矩在Z方向的分量来求得关节力矩。 移动关节
牛顿-欧拉迭代动力学算法
由关节运动计算关节力矩的完整算法由两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每个连杆应用牛 顿-欧拉方程,从连杆1到连杆n向外迭代计 算连杆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二部分是从连 杆n到连杆1向内迭代计算连杆间的相互作 用力和力矩即关节驱动力矩。对于转动关 节来说,这个算法归纳如下:
机器人学导论
第6章 操作臂动力学
第六章 操作臂动力学
6.1概述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研究了操作臂的运动 学。我们已研究了静态位置、静态力和速 度;但是从未考虑引起运动所需的力。在 本章中,将考虑操作臂的运动学方程—— 由驱动器施加的力矩或施加在操作臂上的 外力是操作臂运动。 与操作臂动力学有关的两个问题有待解决。 和 第一个问题,已知一个轨迹点 ,
可以看出惯性张量是坐标系位姿的函数。众所 周知的平行移轴定理就是在参考坐标系平移是 惯性张量如何变化的计算方法。平行移轴定理 描述了一个以刚体质心为原点的坐标系平移到 另一个坐标系是惯性张量的变换关系。
《人工智能导论》第6章-机器学习
研究目标有三个:
(1)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研究人类学习机理的 认知模型,这种研究对人类的教育,以及对开发机 器学习系统都有重要的意义。
(2)通用学习算法。通过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探 索各种可能的学习方法,建立起具体应用领域的通 用学习算法。
(3)构造面向任务的专用学习系统。研究智能系统的 建造,解决专门的实际问题,并开发完成这些专门 任务的学习系统。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系统能把学到的信息用 于对未来的估计、分类、决策和控制。
4.能提高系统的性能 提高系统的性能是学习系统最终目标。通过学习,
系统随之增长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 完成原来不能完成的任务,或者比原来做得更好。
由此看来: 学习系统至少应有环境、知识库、学习环节和执 行环节四个基本部分。一种典型的学习系统(迪特里奇 (Dietterich)学习模型)如下图所示。环境向系统的学习 部件提供某些信息,学习环节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增 进执行部件的效能;执行环节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 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件。
1.归纳学习的双空间模型
归纳学习的双空间模型如图所示。
执行过程描述
首先由施教者给实例空间提供一些初始示教 例子,由于示教例子在形式上往往和规则形式不 同,因此需要对这些例子进行转换,解释为规则 空间接受的形式。然后利用解释后的例子搜索规 则空间,由于一般情况下不能一次就从规则空间 中搜索到要求的规则,因此还要寻找一些新的示 教例子,这个过程就是选择例子。程序会选择对 搜索规则空间最有用的例子,对这些示教例子重 复上述循环。如此循环多次,直到找到所要求的 例子。
多概念学习与单概念学习的差别在于多概念学习方法必 须解决概念之间的冲突问题。
机器人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机器人三守则: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将受害而袖手旁观;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是为人类做出牺牲。
2.机器人的定义共同处:1)像人或人的上肢,并能模仿人的动作;2)具有智力或感觉与识别能力;3)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3.机器人的主要特点:①通用性:机器人的通用性取决于其几何特性和机械能力。
通用性指的是执行不同的功能和完成多样的简单任务的实际能力。
通用性也意味着,机器人具有可变的几何结构。
②适应性:机器人的适应性是指其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即所设计的机器人能够自我执行未经完全指定的任务,而不管任务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没有预计到的环境变化。
这一能力要求机器人认识其环境,即具有人工知觉。
4.机器人系统的结构:一个机器人系统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机械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机械手是具有传动执行装置的机械,它由臂、关节和末端执行装置(工具等)构成,组合为一个互相连接和互相依赖的运动机构。
环境是指机器人所处的周围环境。
我们把任务定义为环境的两种状态(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别。
计算机是机器人的控制器或脑子。
5.机器人的自由度:物体能够对坐标系进行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物体所能进行的运动包括:沿着坐标轴ox、oy、oz的三个平移运动T1,T2,T3;绕着坐标轴ox、oy、oz的三个旋转运动R1,R2,R3。
自由度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是由机器人的结构决定的,并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机动性。
6.机器人的分类:①按机械手的几何结构来分:1)柱面坐标机器人2)球面坐标机器人3)关节式球面坐标机器人②按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分:1)非伺服机器人:工作能力有限,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顺序工作2)伺服控制机器人: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反馈控制系统③按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分:1)一般机器人,不具有智能,只具有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2)智能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又可分为传感型机器人、交互型机器人、自立型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Ch6 机器人动力学
基本概念
23
2.
机器人动力学
24
2.
机器人动力学
I xx c I 0 0
0 I yy 0
0 0 I zz
25
一、牛顿-欧拉法
• 牛顿方程
c F mv
• 欧拉方程
I N I
c c
26
一、牛顿-欧拉法
• 牛顿方程
c F mv
机器人动力学25000000xxcyyzziiii???????????一牛顿欧拉法?牛顿方程?欧拉方程26cfmv??ccni?i???????建模步骤1确定各杆速度和加速度2利用牛顿欧拉方程求各杆惯性力力矩3利用力系平衡确定各关节反力和等效关节力矩27?牛顿方程?欧拉方程cfmv??ccni?i??????一牛顿欧拉法1向后递推i
解:
33
(a) 向后计算运动变量
i
R i 1 g [0
i 1
Ri
1
i 1
Ri
T
0
gc
0]
杆1
杆2
34
(b) 向前计算关节力矩
设
杆2
杆1
35
i q i , q i , q i
关节力矩
36
二、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能量函数 动能
动力学正解,运动仿真
20
2.
机器人动力学
– 用于计算机仿真 – 用于控制器设计 – 用于评价机器人结构
C. 动力学建模方法
D. 动力学建模方法
牛顿-欧拉方法:基于力系平衡的矢量方程 拉格朗日方法:基于能量的标量方程 泛函极值法:利用高斯原理建立约束方程 Kane法:偏速度矢量,偏角速度矢量,广义力和广义 惯性力 – …… – – – –
机器人学导论
使用的符号与图7.1.1的相同。方程式(2)和方程式(3)反映了单个连杆的动力学特性。 用两个方程式评估所有的连杆,i = 1,· ,n,得出整个机器人的完整方程式组。 7.1.2. 闭合动力学方程式 牛顿-欧拉方程式并不适用于动力学分析和控制设计。与运动学、静力学分析不同的是,这 类方程式不能直观地描述输入-输出关系。本节将对牛顿-欧拉方程式进行改进,以便得到 确切的输入-输出关系。牛顿-欧拉方程式包括合力和耦合力矩fi 1,i和Ni 1,i。根据式(6.2.1) 和式( 6.2.2 )的结果,代表对机器人联接输出入的关节转矩 τi ,包含在合力 / 耦合力矩里 面。但是,牛顿-欧拉方程式并不直接包含τi。此外,合力和耦合力矩还包含无功约束力, 这个约束力是内力,因此单个连杆运动受机械结构的几何形状约束。为了直观地表现输入输出之间的动力学关系,需要将输入关节转矩从约束力和力矩中分离出来。牛顿-欧拉方程 式是用单个机械臂连杆的质心速度和质心加速度表示的,但是单个连杆的运动并不是独立 的,而是与连接耦合在一起,在几何形状的约束下,必须符合某种运动学关系的要求。因 此,由于质心不是独立的,不能用单个质心位置的变化来描述输出的变化。 因此,适用的动力学方程式应当包含用独立位置变化和输入力(即关节转矩)描 述的方程式,将这些项纳入动力学方程式,使动力学方程式变换为能够直接描述输入-输出 关系的闭合动力学方程式。根据前一章的内容,关节位移q是一组定位整个机器人机构的完 整独立的广义坐标,关节转矩τ是一组与约束力和力矩分离的独立输出。因此,用关节位移 q和关节转矩τ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就是闭合动力学方程式。 例 7.1 图7.1.1是二自由度平面机械手,在以前的章节中讨论过。先建立两个连杆的牛顿-欧 拉运动方程式,然后用关节位移θ1、关节位移θ2、关节转矩τ1和关节转矩τ2列出闭合动力学 方程式。由于连杆机构是二维的,
《机器人学》课件 第6章 动力学
(6.17)
& & − m2d1d2Sin(ϑ2 )ϑ ϑ2 1
∂L &2 & & = −m2d1d2Sin(ϑ2 ) ϑ +ϑ ϑ2 − m2 gd2Sin(ϑ +ϑ2 ) 1 1 1 ∂ϑ2
(6.18)
(
)
(6.19)
于是关节2的力矩为
2 2& & & T = [m d2 + m d1d2Cos(ϑ2 )] &1 + m d2 ϑ2 ϑ 2 2 2 2
&2 + m2d1d2Sin(ϑ2 )ϑ + m2 gd2Sin(ϑ +ϑ2 ) 1 1
将式(6.16)和(6.20)重写为如下形式
(6.20)
&& && &2 &2 & & & & T = D ϑ1 + D ϑ2 + D ϑ1 + D ϑ2 + D ϑ1ϑ2 + D ϑ2ϑ1 + D 1 11 12 111 122 112 121 1
&& 关节 i 的加速度使关节 i 产生的力矩 Diiϑi
Dij — 关节 i 与关节 j 之间的耦合惯量(Coupling inertia)
&& && 关节 i 或关节 j 的加速度分别使关节 j 或 i 产生的力矩 Dijϑi 和 Dijϑj
& Dijj — 由关节 j 的速度产生的作用在关节 i 上的向心力 Dijjϑj 2 系数
0o
90o
180o 270o
上面三个表格中,靠右两列表明关节1的等效惯量。表6.1说明, 对于无负载的机械手来说,θ2 从 0°变为 180°,在锁定状态情况 下,等效惯量IL的变化为 3:1。同时,在θ2=0°时,锁定状态( IL ) 和自由状态( If )等效惯量的变化也为 3:1。 从表6.2可以看出,对于加载机械手,θ2从 0°变为 180°,在 锁定状态情况下,等效惯量IL的变化为 9:1。而自由状态等效惯量If 的变化为 3:1。 对于表6.3所示的负载为100的外太空机械手,在不同状态下惯量 的变化竟为 201:1。这些关联的变化情况对于机械手的控制问题将有 重要的影响。
机器人学导论chapter6
机器人学导论chapter6Manipulator DynamicsOutlineIntroduction运动学控制Why do we need to study the dynamics 4Given a set of force or torques applied the manipulator, try to calculate how the manipulator Given a desired trajectory, try to find out the desired torque inputs to cause this motion. E.g.: ControlContents of Dynamics:5RobotTwo methods for formulating dynamics model :OutlineAcceleration of a Rigid Bodycalled linear acceleration /angular acceleration :Vectors of linear acceleration / angular accelera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different reference frame1.Linear acceleration of rigid body:9frame {A} and frame {B} have coincident origins, the velocity This form of the equation will be useful when deriving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equation.1.Linear acceleration of rigid body:10By differentiating1.Linear acceleration of rigid body:11origins are not coincident, we add one term which gives the origin of {B}:The above equation will be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linear acceleration of a manipulator (both revolute joint and prismatic joint). 2.Angular acceleration of rigid body: Consider that frame {B} rotate with respect to frame {A} with and frame {C} rotate with respect to frame {B} with , we can obtain:By differentiating:Applying equation (6.6):This equation will be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angularacceleration of the links of a manipulator.Outline Mass DistributionMass Distribution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matrix form:whereMass moments of inertia Mass products of inertia Mass Distribution16As note, the inertia tensor is a functionof the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reference frame.{C}Where {C}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mass of the body.Mass Distributionwhereparallel-axis theorem:If the reference frame {C}(body frame) are selected such that theproducts of inertia being set to zero, the axes of this reference frameare called “principal axes(主轴)”, and the mass moment arenoted as “principal moments of inertia(主惯性矩)”.Outline1. 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19rate of change of the linearmomentum is equal to theapplied forceLinear Momentum (动量) 1. 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20Angular Momentum (角动量)Inertia Tensor1. 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where m is the mass of a rigid body, represent inertia tensor , F C is the external force on the center of gravity, N is the torque on the rigid body, v C represent the translational velocity , while ω is the angular velocity .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2.1 Compute velocities and accelerations Angular velocity from link to link:By differentiating:When joint i +1 is prismatic: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The linear velocity of each link-frame origin:By differentiating: When joint i +1 is prismatic:The linear acceleration of the center of mass of each link: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The torque-balance relationship for link i :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26Rearrange the force and torque equations:These equations are evaluated link by link, starting from linkn and working inward toward the base of the robot (inward force iterations ).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As in the static case, the required joint torque are Found by taking the component of the torque Applied by one link on its neighbor: prismatic: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28Outward iterations: i: 0→n29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 Inward iterations: i: n →1移动关节转动关节2. Iterative (递推)Newton-Euler Dynamic Formulation32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All mass exists as a point mass : The vectors that locate the Center of mass for each link:The inertia tensor for each link:33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 There are no force acting on the end-effector:The base of the robot is not rotating:To include gravity force, we will use:34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 The rotation between successive 35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iteration for link 1:36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iteration for37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iteration for 38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 The outward iteration for 39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Example:Step 4: The outward iteration for link 2:40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 The outward iteration for link 2:41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 The inward iteration for 42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44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torque: Written in Matrices Form: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Example:有效惯量(effective inertial):关节i 的加速度在关节i 上产生的惯性力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耦合惯量(coupled inertial):关节i,j 的加速度在关节j ,i 上产生的惯性力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向心加速度(acceleration centripetal)系数关节i,j 的速度在关节j ,i 上产生的向心力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哥氏加速度(Coriolis accelaration)系数:关节j,k 的速度引起的在关节i 上产生的哥氏力(Coriolis force)Newton-Euler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重力项(gravity):关节i,j 处的重力Outline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51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522-links manipulatorand Potential Energy 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53Example:2-links manipulatorKinetic Energy K 2 and Potential Energy P 2 of link 2:where 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542-links manipulator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55OutlineFormulation Manipulator Dynamics in Cartesian Space The above dynamic equations is developed interms of the manipulator joint angles (jointspace).We could use the serial-link nature ofmechanism to advantage in deriving theequations.Sometimes, it might be desirable to express thedynamics with respect to Cartesian variablesform.57Formulation Manipulator Dynamics in Cartesian Space58 whereSummarySummarize steps to form Lagrangian Equation of n-link。
机器人学导论课件
如,atan2(-2,-2)=-135,而Atan2(2,2)=45
9
等效轴角坐标系表示法
r11 r12 r13
A
B
RK
r21
r22
r23
r31 r32 r33
Acos r11 r22 r33 1
2
Kˆ
1
2 sin
r32 r13 r21
r23
r31
r12
10
第二章作业:2.4, 2.6, 2.12, 2.13, 2.21, 2.22 , 2.27,2.32,2.37
(4){P}沿zi轴移动di得到坐标系{i};
RZ ( i )
DZ ( di )
T i1 i
RX
(i1) DX
(ai1) RZ
(i ) DZ (di )
{P}
相对于 动坐标 系,遵 循“右 乘”
15
3.6 典型机器人运动学举例
1.确定D-H坐标系
2.确定各连杆D-H参数 和关节变量
i ai-1
nx ox
06T
01T
61T
ny
nz 0
oy oz 0
nx c1[c23(c4c5c6 s4s6 ) s23s5c6 ] s1(s4c5c6 c4s6 )
ny s1[c23(c4c5c6 s4s6 ) s23s5c6 ] c1(s4c5c6 c4s6 )
ax px
ay
p
y
sP1 s X1, sY1, sZ1 T
mP2 m X 2 , mY2 , mZ2 T
sP2 s X 2 , sY2 , sZ2 T
mP3 m X 3, mY3, mZ3 T
sP3 s X 3, sY3, sZ3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向外迭代法
为了计算作用在连杆上的惯性力,需要计算操作 臂每个连杆在某一时刻的角速度、线加速度和角 加速度。首先对连杆1进行计算,由第五章知识
由式(6-15)可得连杆之间角加速度变换的方程:
当第i+1个关节是移动关节是,上式可简化为
应用是(6-12)可以得到每个连杆坐标系原点的 线加速度:
当第i+1个关节是移动关节是,上式可简化为
同理,应用式(6-12)可以得到每个连杆质心的 线加速度:
假定坐标系Ci 固连于连杆i上,坐标系原点位于连 杆质心,且各坐标轴方位与原连杆坐标系{i}的方 位相同。由于式(6-36)与关节的运动无关,因 此无论是旋转关节还是移动关节,式子对于第i个 连杆都是有效的。
置。其余的惯量矩和惯量积都可以通过式(6-25) 交换x,y和z的顺序计算而得。平行移轴定理有可 以表示成为矢量——矩阵形式
6.4 牛顿方程和欧拉方程
牛顿方程
图6-3作用于刚体质心的
力F引起刚体加速度 vc
欧拉方程
图分别6-4为所示、 为 一。个此旋时转由刚欧体拉,方其程角可速得度作和用角在加刚速体度
第一个问题,已知一个轨迹点 ,和
期望求出期望的关节力矩矢量τ。这个运动 学公式对操作臂控制问题(第10章)很有 用。第二个问题是计算施加在一组关节力
矩的情况下关节如何运动。也就是已知一 个关节矢量τ,计算出操作臂运动的
,和 。这对操作臂的仿真很有用。
6.2 刚体的加速度
在任一瞬时对刚体的线速度和加速度进行 求导,可分别得到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即
对式(6-5)求导,可得到 B Q 的加速度在坐标系 {A}中的表达式:
对上式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应用是(6-6),则(67)右边成为:
整理得
最后,为了将结论推广到两个坐标系原点不重合 的一般情况,我们附加一个表示坐标系{B}原点线 加速度的项,最终得到一般表达式:
值得指出的是当 B Q 为常量时,即
同速度一样,当微分的参考坐标系为世界 坐标系{U}时,可用下列符号表示刚体的速 度,即:
线加速度
式(5-12)即
描述了坐
标系{A}下的速度矢量 B Q ,当坐标系{A}的
原点与坐标系{B}的原点重合时,速度矢量
B Q 可表示为
左边描述的是矢量A Q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由于两个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因此可以把 式(6-5)改写成如下形式:
作用在连杆上的力和力矩
对单个连杆的力平衡,包括惯 性力
最后得到
应用这些方程对连杆依次求解,从连杆n向内迭代 一直到机器人基座。 在静力学中,可通过计算一个连杆 施加于相邻连 杆的力矩在Z方向的分量来求得关节力矩。
移动关节
牛顿-欧拉迭代动力学算法
由关节运动计算关节力矩的完整算法由两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每个连杆应用牛 顿-欧拉方程,从连杆1到连杆n向外迭代计 算连杆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二部分是从连 杆n到连杆1向内迭代计算连杆间的相互作 用力和力矩即关节驱动力矩。对于转动关 节来说,这个算法归纳如下:
6.3 质量分布
在单自由度系统中,常常要考虑刚体的质 量。对于定轴转动的情况,经常用到惯量 矩这个概念。在一个刚体绕任意轴作旋转 运动时,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表征刚体质量 分布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引入惯性张量, 它可以被看作是对一个物体惯量的广义度 量。
现在我们定义一组参量,给出刚体质量在参考坐标系 中分布的信息。图6-1表示一个刚体,坐标系建立在刚 体上。惯性张量可以在任何坐标系中定义,但一般固 连在刚体上的坐标系中定义。
机器人学导论
第6章 操作臂动力学
第六章 操作臂动力学
6.1概述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研究了操作臂的运动
学。我们已研究了静态位置、静态力和速 度;但是从未考虑引起运动所需的力。在 本章中,将考虑操作臂的运动学方程—— 由驱动器施加的力矩或施加在操作臂上的 外力是操作臂运动。 与操作臂动力学有关的两个问题有待解决。
坐标系中的惯性张量可用 3×3矩阵表示如下
式(6-16)
图6-1描述物体质量分布的惯性张量
矩阵中各元素为
式中刚体由单元体dv组成,
单元密度ρ。每个单元的
位置由矢量
AP确x定yTz,
如图所示
Ixx,Iyy和Izz称为惯量矩。其余三个交叉项称为惯
量积。对于一个刚体来说,这六个相互独立的 参量取决于坐标系的位姿。当任意选择坐标系 的方位时,可能会使刚体的惯量积为0.此时参考 系的轴被称为主轴,而相应的惯量矩被称为主 惯量矩。
上的力矩N引起刚体的转动为
式中 c I 是刚体在坐标系{C}中的惯性张量。刚体 的质心在坐标系{C}的原点上。
图
6-4
6.5 牛顿—欧拉迭代动力学方程
现在讨论对应于操作臂给定运动轨迹的力 矩计算问题。假设已知关节的位置、速度 和加速度,结合机器人运动学和质量分布 方面的知识,可以计算出驱动关节运动所 需的力矩。
计及重力的动力学算法
令 0v0 G就可以很简单地将作用在连杆上的重力因 素包括到动力学方程中去,其中G与重力矢量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6.6 迭代形式与封闭形式的动力学方程
已知关节位置、速度、加速度,应用方程 (6-45)~(6-53)就可以计算所需的关节 力矩。这些公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进 行数值计算或作为一种分析算法用于符号 方程的推导。
可以看出惯性张量是坐标系位姿的函数。众所 周知的平行移轴定理就是在参考坐标系平移是 惯性张量如何变化的计算方法。平行移轴定理 描述了一个以刚体质心为原点的坐标系平移到 另一个坐标系是惯性张量的变换关系。
假设{C}是以刚体质心为原点的坐标系,{A}为任 意平移后的坐标系,则平行移轴定理可表示为
式中 PCxcyczcT表示刚体质心在坐标系{A}中的位
然而,我们经常需要对方程的结构进行研 究。这是需要给出封闭形式的动力学方程, 应用牛顿-欧拉方程递推算法对 ,进和行 符号推导即可得到这些方程。
在这种情B}以角速度AB 相对于坐标系 {A}转动,同时坐标系{C}以角速度BC 相对 于坐标系{B}转动。为求AC ,在坐标系{A} 中进行矢量相加:
对上式求导,得
将式(6-6)代入上式右侧最后一项中,得 上式用于计算操作臂连杆的角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