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练习一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

练案61 赏析表达技巧(一)一、(2023·浙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梅花绝句①陆游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其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②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这里所选二首,都是诗人老年赋闲于家乡山阴之作。

②自分:甘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一开篇由“闻道”领起,说明诗人得知梅花已经盛开,但并未亲眼见到,引出后文的内容。

B.其一次句,诗人通过对漫山遍野的大雪情形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C.其二首句写梅花的处境艰难:梅生幽谷,本已是不顺之境,更何况花枝又朝向背阴的北面。

D.其二后两句使用设问手法,对梅的赞美由隐到显,“层冰积雪”为“高标逸韵”作了映衬。

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与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所用手法相似而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3·吉林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湘春夜月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①,剪断心上愁痕。

:指并州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湘春夜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近清明”交代了时间,词人描述的是清明前在湘江边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翠禽鸣声仿佛一首美妙的清歌,本应让人愉悦,但最终“都付与黄昏”,这让词人忧伤之感更显深重。

C.词人想要将自己的心事诉诸柳花,却又担心柳花轻薄,无法理解“伤春”之意,突出了词人愁思之深。

D.下片写景虚实相生,既虚写青山不语、残照当门,又实写了翠玉楼前水波隐隐、水天摇荡,突出整个画面的静寂。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江南曲沈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太平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答案解析:1.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2.①拟人手法。

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

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分)答案解析:1、B.“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错,“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之感,本诗的第一句“东流之外西日微”表达诗人悲伤苦闷之情,没有磅礴之感。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60字)23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赠友别离诗4.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5.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7.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三.思乡怀人诗8.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何“又开封”?的是,“艰辛”又是指。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

(2)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故选D。

2.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揾,擦拭。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咸阳城东楼》和《登幽州台歌》都是登高望远之作,但在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又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方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诗歌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等。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答案示例:《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语文】高考语文考点掘金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

【语文】高考语文考点掘金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

【关键字】语文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真题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但回答时务必联系全诗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

韦诗所表达的是一种潇洒掩盖下的伤感,郭诗表达的是一种主客之间愉快交谈的一种欢愉心情。

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掘金技巧】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用典、对比、衬托或烘托、渲染、动态结合、虚实相生等比较常见,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注意分析效果。

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25、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7、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3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及答案解析:1.(2011•淄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句中有比喻,两句构成对偶。

关于感想,与花开花落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对偶、比喻。

②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

2.(2011•济宁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一、基础题组1.判断下面的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虚写(想象)、夸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借代(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偶、对比(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人(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象征(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象征、比喻(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写法(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对偶、反衬(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衬托(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用典、虚实对比(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动静结合、反衬(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借古讽今(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反衬二、核心题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辨析练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辨析练习

表达技巧鉴赏——辨析练习一、表达方式1、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怡红公子《种菊》)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枕霞旧友《对菊》)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咏菊》)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簪菊》)答案 A解析A项只是叙述种菊这件事。

2.下列诗歌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两项是()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姚鼐《山行》)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李益《隋宫燕》)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答案AC解析A项为借景抒情。

C项为衬托。

3、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借景抒情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4、下列古诗名句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1)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________(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________(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答:(1)哀景哀情(2)乐景乐情(3)乐景哀情(4)乐景哀情、哀景乐情5、试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第23天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杨巨源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

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

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③以点带面。

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错误,这首诗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期盼和平的共同心愿。

没有体现“悲凉”。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颔联“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立马”“望云”“射雕”等,对征人的细节刻画,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秋塞静、晚天晴、秋水美,以具象兴抽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

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练习)(原卷版)

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练习)(原卷版)

第0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注】洪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重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照应标题,交待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花、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 颈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徐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D. 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

★15. 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①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

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鹭鸶贾岛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鉴赏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1

鉴赏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1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托物言志

间 接 抒 情
历史上的人、 事、物
咏史抒怀,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因事缘情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 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 作者通过写满眼的山林,夕阳残照, 和归家的乌鸦这一组意象,渲染了一 种悲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自己思归 之情。 3. 其中,归巢的乌鸦与自己的不能归家 形成强烈的对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 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 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 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 “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 寂和思亲的情感。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

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然而,要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

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些诗歌写景的技巧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练习题一:描绘春天的美景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可以从春风拂面、花朵绽放、鸟儿鸣唱等方面入手,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可以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活力。

练习题二:描写夏日的炎热夏天,是阳光灿烂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夏日的炎热景象。

可以从烈日炎炎、蝉鸣声、汗水滴落等方面入手,展现夏天的热情与活力。

可以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炙热和激情。

练习题三:描绘秋天的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秋天的丰收景象。

可以从金黄的稻谷、丰满的果实、麦浪翻滚等方面入手,展现秋天的丰收与喜悦。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和喜悦。

练习题四:描绘冬天的寒冷冬天,是寒冷的季节。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冬天的寒冷景象。

可以从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等方面入手,展现冬天的寒冷与凛冽。

可以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坚韧。

练习题五:描绘自然的和谐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请你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自然的和谐景象。

可以从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四季更迭等方面入手,展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以上是一些诗歌写景技巧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通过练习,你可以更好地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忘记用心感受自然,用文字将美景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和思考。

祝你写作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表达技巧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请简要分析“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泻尽江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泻尽江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

②关城:潼关、函谷关。

③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四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表达技巧一)答案
1、(1)首联描写了傍晚时分秋风秋雨初停,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

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2)这一联突出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空园白露滴”是以“动”衬“静”,露滴的声音更衬托出长夜的寂静;“孤壁野僧邻”写与野僧为邻,更衬托出诗人处境的孤独。

表现了诗人长夜无眠、孤独无依的凄凉心境。

2、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

将听觉艺术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

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技高,又写出听者品音入微。

3、(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对挚友的亲切嘱咐。

4、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开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俗以身世取人的世故思想。

5、(1)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6、(1)“南枝……,泄露……。

”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

”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表达技巧一)答案
1、(1)首联描写了傍晚时分秋风秋雨初停,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

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2)这一联突出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空园白露滴”是以“动”衬“静”,露滴的声音更衬托出长夜的寂静;“孤壁野僧邻”写与野僧为邻,更衬托出诗人处境的孤独。

表现了诗人长夜无眠、孤独无依的凄凉心境。

2、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

将听觉艺术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

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技高,又写出听者品音入微。

3、(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对挚友的亲切嘱咐。

4、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开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俗以身世取人的世故思想。

5、(1)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6、(1)“南枝……,泄露……。

”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

”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