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教师版
2013届诗歌鉴赏专题(四)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四)(教师版)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考点分析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因此,诗歌对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抒情方法上。
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其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直露,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
本考点近几年出现频率仅次于间接抒情,要特别注意。
间接抒情往往依托于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含蓄隽永。
常见方式包括: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主观感情,感情附着于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既描写景物,又表达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即物抒情: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蕴含深厚,情深意远,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人格、观点等寄托在某种细致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就是咏怀,两者合二为一,这类诗歌常称为咏物诗。
咏物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一首诗只咏一至两个对象;二是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做到“神似”。
这种委婉含蓄的言志方式能将不便或不愿直说的情感表达出来,隽永深刻,耐读而有深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资料课件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描写:
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环境、细 节、语言等。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 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 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 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 投降的决心。
•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 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 夏之交乍暖 忽寒
• 通过典型春细节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 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托物言志)
托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言 志 和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
借
景
抒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情
爱好、愿望、要求等。
的 区 别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 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语言鉴赏类专项练习(教师版)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语言鉴赏类专项练习(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把握炼字题型的解题技巧。
2.把握分析句题型的解题技巧二.典型例题炼字型(1)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
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方法】(1)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
(2)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
(3)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
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 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方法】(1)确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2008福建卷)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2008浙江卷)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5、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画堂春秦观(2008山东卷)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6、(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7、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修辞小练习2(教师)
诗歌鉴赏之修辞小练习2(教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修辞小练习2(教师)诗歌鉴赏表达手法之修辞练习2(教师)2015-05-14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一、试一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4、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这种辞格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中最常用的。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句采用虚写(想象)的写法。
(点手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虚写(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析手法)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既显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明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实写别离伤情,虚写以前在京城相聚之美好,反衬别时之伤,又虚写别后相思,烘托别时之悲.比喻。
上片写别时人如云边的孤雁,水上的浮萍,下片写别后相思时如飞尘追随快马,又如明月追逐飞舟形象地写出离别之愁,思念之苦。
(也可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作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析。
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3)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教师版)(附加练习)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教师版)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5-6-22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问题: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在天上的明月吧(步骤一)。
浑然天成,意境雄浑壮阔(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象征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情景交融③托物言志)(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抑扬、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手法。
(3)指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公式:①技巧+②分析+③感情、作用、效果例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采用了“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的手法(步骤一)。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步骤二) 。
诗歌赏析技巧及练习(教师版)
❀诗歌❀❀诗歌鉴赏的步骤:一、通读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二、掌握诗歌运用的意象及表达技巧的作用。
☆一、把握诗歌主旨——即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把握诗歌主旨要做到“四读”——读作者、读注释、读题目、读内容。
1.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2.读注释——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如:同是烽火战争-唐朝安边创立功业,南宋收复失地悲壮。
3.读题目——(1)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2)分清诗歌类型,将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诗歌类型: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咏物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叙事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教师用 诗歌鉴赏指导(附答案)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一、诗歌的艺术手法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描写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篇章结构、情感特征、语言特色等。
1.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2.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3.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4.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5.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 感情特征: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 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附:部分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强化训练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强化训练教师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译文】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春风得意前途顺畅。
如今好友相继离世,忧愁疾患倍觉凄凉,回想往事,倍觉光阴飞逝。
如今鬓发虽已渐白,然初心不改,席上仍旧把酒饮乐。
耳边传来旧时歌曲,再次倾听,好像还是当年醉里听过的一样。
【答案】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
(从衬托角度来谈亦可)②前后对比的手法。
用十年前的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次年,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写了一首诗给他。
欧阳修以这首诗作答。
译文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已是三月这山城怎么看不见春花?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颔联通过什么手法描绘“橘”和“笋”的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残雪压枝犹有橘”用反衬的手法写残雪能让万木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绿橘,突出了绿橘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
②“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诗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限时训练(五)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别:_______一、日积月累,巩固背诵《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二.巩固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杨慎《词品》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
”这里的“感慨”和“见道”是指什么?并对此词思想感情作简要概括。
(5分)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词的内容对其中两点作具体分析(6分)【答案解析】1.(1)(5分)“感慨”和“见道”是指此词表现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体现了诗人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
(2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1分)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1分)③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在的生活。
(1分)2.(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专题05 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
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轮习题(教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轮习题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其中包含修辞手法。
但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不同,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提问模式:1、这首诗(句、联)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请赏析这首诗(句、联)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请分析这首诗(句、联)的修辞手法。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1、(2014广州二模)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杜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
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④。
【注】①党项:西北少数民族。
②金仆姑:箭名。
③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
④殳:兵器(2)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
[4分。
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1625~1682)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
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
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
②堵:座。
③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④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勇猛、矫健也可)的形象。
(定稿使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09.11高三语文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过程【自学质疑】【精讲点拨】★表达技巧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见《步步高》第147页★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鉴赏〃修辞【自学质疑】【精讲点拨】【例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步骤三)请概括答题步骤: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2009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1)借代,反问【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练习)(原卷版)
第0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注】洪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重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照应标题,交待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花、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 颈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徐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D. 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
★15. 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①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
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鹭鸶贾岛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句采用虚写(想象)的写法。
(点手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虚写(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析手法)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既显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明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实写别离伤情,虚写以前在京城相聚之美好,反衬别时之伤,又虚写别后相思,烘托别时之悲。
比喻。
上片写别时人如云边的孤雁,水上的浮萍,下片写别后相思时如飞尘追随快马,又如明月追逐飞舟形象地写出离别之愁,思念之苦。
(也可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作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析。
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3)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
b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B全诗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富于生机的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
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
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请分析第二句的表现手法。
诗人将流水与青草拟人化,写出他们不管人事的变迁流水照样无情地流淌,草空自碧绿。
渲染了冷清萧条的氛围。
烘托诗人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无限伤感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挑:捉。
②篱落:篱笆。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①借景抒情。
一二两句描绘了秋风瑟瑟、寒气袭人、梧叶飘飞的画面,渲染了凄凉萧条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他乡、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②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童均是写动,漆黑如墨,无边黑夜,这是写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拟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
写出梧叶、秋风不解诗人思乡之苦,送来寒风催生诗人的客愁。
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
④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天真的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这让诗人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曾如此天真浪漫,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的喜爱“春雨”的理由。
答案:杜诗:①春雨来的及时;②春雨默默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案: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宋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帝都,此指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两句:言终南山高大,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
(1)这首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终南山?诗人笔下的终南山有何特色?答案:诗人主要采用夸张的手法,多角度描绘出终南山的高峻雄伟,气势磅礴,境界壮阔。
(2)尾联“隔水问樵夫”这一细节描写奇妙无穷,请从两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一是从侧面描写出终南山的壮阔,其景观非同寻常,使人流连忘返;二是反衬出终南山之幽寂、空旷,山远人稀。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 [1] 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 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 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免,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答: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角度举例:a、作者触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
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
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的氛围,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烧”字的使用,是化静为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是心理描写,明抑暗扬。
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
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
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结合诗句分析到位)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咏示客陆游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钳)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②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答:诗人在首联使用了反衬手法表现手法,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中来的感慨。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
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
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李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