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诗句赏析1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教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3b73e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b.png)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歌颂了那些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揭示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
1. 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2.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运用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
4. 诗歌朗诵指导: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朗诵技巧指导,是否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5. 拓展延伸:教师是否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6.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力量。
7. 教师素养: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专业知识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表现如何。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评价,我们可以对《有的人》一课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带有人字的诗句
![带有人字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0901182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6.png)
带有人字的诗句1、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2、同是天涯沦落人。
——唐白居易《琵琶行》3、昔人已乘黄鹤去。
——唐崔颢《黄鹤楼》4、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5、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6、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试问卷帘人。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8、养在深闺人未识。
——唐白居易《长恨歌》9、中有一人字太真。
——唐白居易《长恨歌》10、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李白《蜀道难》12、嗟尔远道之人。
——唐李白《蜀道难》13、吾观自古贤达人。
——唐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14、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5、不知乘月几人归。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人有悲欢离合。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7、但愿人长久。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空留风韵照人清。
——宋苏轼《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19、人画竹身肥拥肿。
——宋苏轼《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20、六人吟笑水云乡。
——宋苏轼《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21、破镜重圆人在否。
——宋苏轼《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22、双凫飞去人千里。
——宋苏轼《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23、缺月向人舒窈窕。
——宋苏轼《浣溪沙》24、糜鹿逢人虽未惯。
——宋苏轼《浣溪沙》25、菊花人貌自年年。
——宋苏轼《浣溪沙》26、天气乍凉人寂寞。
——宋苏轼《浣溪沙》27、今宵人在鹊桥头。
——宋苏轼《浣溪沙》28、小院黄昏人忆别。
——宋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29、人前深意难轻诉。
——宋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30、冷透人衣袂。
——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31、影也把人抛躲。
——宋李清照《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32、人比黄花瘦。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47547abcd126fff6050b25.png)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
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
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
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①修竹:修长的竹子。
《佳人》是一首五言古诗。
这两句写佳人孤高,绝世而立——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见佳人穿着薄薄的翠衫,静静倚在那修竹旁边。
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很像那经寒不凋、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
借物喻人,曲折委婉地包含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六年级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有的人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d3dda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9.png)
六年级课文《有的人》的笔记如下:
一、背景介绍
《有的人》是一首现代诗,写于1946年。
这首诗是作者鲁迅逝世三周年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而写的。
二、内容概括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崇高的敬意。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写作特点
1. 对比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2. 排比句式:这首诗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
3. 形象描写:这首诗通过形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五、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有的人》,我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时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d2bf4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044d5a29b89680202d82527.png)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赏析:经典重温——臧克家《有的人》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2d15aba1aa8114431d97b.png)
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汉字变脸。
乔(桥梁)(矫健)(娇小)(轿车)夸()()()()尧()()()()三、找规律,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生死优劣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明白抬举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对号入座(人体器官及比喻义)。
眼线心腹心肝心血骨肉肺腑眉目咽喉血肉面子心脏骨干脑筋胃口手腕口齿()喻“口才”;()喻“侦探”。
()喻“宝贝”;()喻“精力”。
()喻“亲信”;()喻“亲人”。
()喻“手段”;()喻“内心”。
()喻“欲望”;()喻“内容”。
()喻“线索条理”;()喻“身份光彩”;()喻“中坚力量”;()喻“险要之地”;()喻“要害部位”;()喻“思想意识”。
五、择优录取(词义辨析,填序号)。
牛马:①牛和马②供役使的人③受奴役而艰苦劳累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2.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牛马生活。
()3.草原上,牛马成群。
()抬举:①使抬升②培养③称赞;提拔1.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把他交给你,希望你好好抬举。
()六、字斟句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七、默写填空。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77b0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1.png)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在教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研读了课文内容,并参考了相关教学资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的人》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品文,内容有趣,富有哲理。
然而,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充分兴趣。
我应该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可以使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配图、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应该利用投影仪,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我也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电子版阅读资料,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与本课文相关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再次,我在布置作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应该布置一些既能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业。
例如,我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者设计一幅插画,展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这样的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偏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发问,对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授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布置作业,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fa7f0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f.png)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
创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纪念活动,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
“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先生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
”于十一月一日写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主题
这首诗在怀念鲁迅先生的同时,还描写了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通过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14—16):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26—27):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有关托物言志的诗句10首
![有关托物言志的诗句10首](https://img.taocdn.com/s3/m/c6c5d9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9.png)
有关托物言志的诗句10首1.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1、《青松》现代·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求托物言志诗5首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https://img.taocdn.com/s3/m/0f5f5b1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4.png)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要:《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以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为多。
宋代郑樵说《风》是地方特色的歌谣,为“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喜唱,朱熹也认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所以《风》的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的批判。
本文将对《风》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分类赏析,以便比较清晰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婚恋生活,并从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早产生于商代,其他大多数属于周代,最晚的大约创作于春秋中叶,总共历时五六百年。
今本《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160篇,朱熹《诗集传序》中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可知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
程俊英主编的《诗经注析》例举了《风》中的77篇婚恋诗,可以知道160篇《风》中有一半的诗歌都是婚恋诗。
这些婚恋诗展现了诗经时代男女之间比较自由的恋爱生活,里面有率真大胆的表白,也有对不合理的婚姻的批判,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的恋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描述了在婚恋生活里的忧喜得失,变化离合。
我从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的婚恋感情的角度,把《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的诗歌作品,从恋爱到婚姻的各个阶段作一个简单大致的分类,以便欣赏。
一、男女约定婚姻之前的阶段。
(一)对于女子到了适当年龄尚无爱人,唯恐耽误了美好青春的心理。
《召南·摽有梅》里描述的非常真切: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在古代民间的仲春时节有“会男女”的风俗,《周礼·媒氏》中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2021年《有的人》语文教案
![2021年《有的人》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c767ebceb19e8b9f6bab7.png)
2021年《有的人》语文教案2021年《有的人》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有的人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五、安排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赞美一个人有才华的诗句
![赞美一个人有才华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d46d0d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赞美一个人有才华的诗句
1、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话文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释义: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3、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自唐代:杜甫《不见》
白话文释义: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4、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出自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
白话文释义: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5、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咏竹》明-朱元璋
释义:赞美竹子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的品质。
同事暗喻了诗人不屈服的昂扬斗志。
有关桥度诗句
![有关桥度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9611e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5.png)
有关桥度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衍生注释:1. “枯藤”:干枯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这里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景象。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座小桥横跨在潺潺流水之上,旁边有几户人家。
这是比较温馨的画面,与前后的凄凉景色形成对比。
3.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嶙峋的马,表明路途的艰辛和游子的疲惫。
二、赏析:这首小令简直绝了。
马致远就像一个绘画大师,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你看前面“枯藤老树昏鸦”,那是多压抑多凄凉的画面啊,就像一个走在黑暗中的人,周围全是冰冷的东西。
突然来了个“小桥流水人家”,哎呀,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灯光,有了点温暖的感觉。
可是呢,这温暖不属于那个漂泊的游子,他骑着“瘦马”,走在“古道”上,迎着“西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更加觉得自己孤苦伶仃,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断肠人在天涯”,把那种思乡的、漂泊的愁苦一下子就写尽了。
三、作者介绍: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他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他的散曲风格豪放洒脱,又有清逸苍凉的一面,在元代散曲家中有很高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旅行,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那是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里。
村子里有一座破旧的小桥,桥下的水缓缓地流着,旁边有几户人家烟囱里冒着烟。
我当时就想起了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
我跟朋友说:“你看,这就跟马致远写的一样呢,不过咱们这是出来游玩,还能回家。
要是古代那些漂泊在外回不了家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得多难受啊,就像那‘断肠人在天涯’。
”朋友听了也连连点头,说这景色虽然美,可一想到那些游子,还真有点惆怅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成事需要先后顺序的诗句
![成事需要先后顺序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c1067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1.png)
成事需要先后顺序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成事需要先后顺序的诗句: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赏析:这句诗句强调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它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和恒心,逐步积累,才能达到目标。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赏析:这句诗句进一步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如果不积累小的进步,就无法达到遥远的目标。
它告诉人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大的成就。
3.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赏析:这句诗句指出事物都有本末之分,事情也有开始和结束。
了解并遵循事物的自然顺序,就接近了道的本质。
它提醒人们在做事
时要明确先后顺序,遵循规律,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成事需要先后顺序的重要性。
它们提醒人们要有耐心、恒心,注重积累和细节,遵循事物的规律,才能逐步实现目标,取得成功。
朝花夕拾第一章笔记赏析
![朝花夕拾第一章笔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2c327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6.png)
朝花夕拾第一章笔记赏析朝花夕拾第一章笔记赏析篇1《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儿童时期的各种经历的事情。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一个人运用了许多描写,那便是带领鲁迅先生的女工“长妈妈”,她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还要对她说:“阿妈,恭喜恭喜!”等等。
有一次她踩死了我最喜欢的老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虽然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认为“阿长”是个粗鲁的人,但她有善解人意的一面。
“阿长”知道“我”很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因为“阿长”所做的一切,鲁迅先生十分感动在‘阿长与《山海经》’结尾表达了他对长妈妈的爱。
这一个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受尽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
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高科技的电脑,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
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伙伴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
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从这也能看出鲁迅先生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反对当时社会的压迫。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名著,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的一个思想。
朝花夕拾第一章笔记赏析篇2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
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古诗词中有美人的诗句
![古诗词中有美人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fe3827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6.png)
古诗词中有美人的诗句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2.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硕人》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5.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6.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延年歌》7.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8.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9.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1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11. 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
——李洞《赠庞炼师》12.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韦庄《秦妇吟》13.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西施》1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15.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李白《清平调》16.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17.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1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9.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20.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牡丹》21. 似神仙离碧宵,可意种来清醮,猛见了倾国倾城貌。
——关汉卿《普天乐》22. 所以倾国倾城人,如今如今不可得。
——贯休《拟君子有所思二首》23. 晚妆才罢,见栊丝匀玉,一团娇秀。
——赵长卿《念奴娇·碧含笑》24.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晏殊《踏莎行》25.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曹雪芹《红楼梦》(26.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7a2f6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1.png)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赏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首联赏析1. 内容解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的清幽洁净。
“茅檐”点明了居所的简陋,但“长扫净无苔”却显示出主人的勤快和高洁的生活情趣。
“苔”这种植物,在阴暗潮湿且少有人打理的地方容易生长,这里“净无苔”说明庭院经常打扫,一尘不染。
庭院中的“花木成畦”,表明花木种植得整齐有序,而且是湖阴先生“手自栽”,一个“自”字体现出主人对庭院的精心打造,也反映出他热爱田园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特点。
2. 艺术手法从描写手法来看,这是直接描写,诗人通过对庭院中茅檐、花木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清幽整洁、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象。
二、颔联赏析1. 内容解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的视角从庭院内部转向庭院外部的山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中的“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看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像一位忠诚的卫士环绕着绿色的农田。
“绿”字在这里既指农作物的颜色,也暗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两山排闼送青来”更是神来之笔。
“排闼”是推门而入的意思,山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说两山推门而入送来青翠的山色。
这不仅将山写活了,赋予了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而且把山色写得富有动感,好像是主动与人亲近。
2. 艺术手法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这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山水的灵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描写的空间来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的描写,先写庭院近处的水,再写远处的山,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湖阴先生居所周围的山水环境。
三、全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1.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意境。
庭院内的洁净和庭院外山水的灵动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