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四、宇宙探秘》教案_22
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学案例
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学案例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内容多数知识牵涉到的具体内容,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识范围,教师以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依靠单方面讲授和展示课件,而忽视了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
课本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对宇宙整体理解上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勾勒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另一条线索是按时间的顺序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等更深入的认识历程。
同时展现人类认识过程是与思维和科学仪器同步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多比较零碎。
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我采用“历史追溯法”,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宇宙的相关知识,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同学去认识宇宙,感受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教学环境分析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知道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过程与方法3 体会人类在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的科学态度,重视观察和科学推理。
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知道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对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预习过程】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1、选择分子模型[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
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例如:。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7、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能,例如。
1nm= m8、阅读课本,你能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吗?【当堂反馈】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宇宙中有哪些星体,以及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2.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难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 课堂讲解:(1)讲解宇宙的组成: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讲解宇宙中的星体:星体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3)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 课堂互动:(1)提问: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宇宙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宇宙中的星体:恒星、行星、黑洞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天圆地方说→航天技术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
答案: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 请列举宇宙中的几种星体。
答案:恒星、行星、黑洞等。
3. 请简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答案: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教学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7.2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案 (新版)苏科版
7.4 宇宙探秘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过程成语“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叙述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已经成功发射了许多人造地球探测卫星,去观测在地球以外的星体的有关情况,我国也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将拉开我国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又一篇章。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在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物质的分子世界,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基本粒子构成的。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去走出地球,到物质世界的另一极——宇宙中去看看。
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古代人的宇宙观?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对于古人来说,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它从不远处自上而下,和我们的地面融为一体。
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2.哥白尼的“日心说”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呢?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所了解的呢?学生活动:讨论,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做补充以及最后的总结3.运动的恒星提问:当你仰望浩瀚的星空,仔细观测,发现大部分的星体的相对位置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大部分的星体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结论:相对位置不变的星体称为------提问:这些恒星是绝对不动的吗?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他们的相对位置其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用很精确的天文仪器已经观测到它们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密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由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
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每一X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两大学说
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某某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探索
③重点句: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是一个持续膨胀的过程。
-恒星经历了诞生、演变、死亡的过程,是宇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宇宙尺度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广阔无垠。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板书设计:
```
宇宙探秘
1.宇宙起源
-大爆炸理论
2.恒星演变
-诞生→演变→死亡
3.宇宙尺度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宇宙的起源、发展及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演变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学会使用望远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天体运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会在项目导向学习中,运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深入探索宇宙奥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4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宇宙的奥秘展开,引导学生从课本基础知识出发,探索宇宙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通过讲解、讨论与互动,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宽对宇宙的认知视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苏科版教材,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理性思维与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宇宙探秘,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这与新教程要求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新版苏科版_
7.4 《宇宙探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你能从以上的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托勒密)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地心说这一学说从表面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日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量天尺的单位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m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m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四、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我国人们努力的探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遨游115.5小时,。
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和神秘莫测。
2. 恒星的一生:讲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以及恒星死亡后可能形成的中子星、黑洞等。
3. 黑洞:介绍黑洞的定义、性质和黑洞的辐射现象。
4. 宇宙大爆炸理论: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恒星的一生,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掌握黑洞的定义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2.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宇宙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讲解恒星的一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过程。
(2)讲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黑洞的辐射现象。
(3)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2. 恒星的一生3. 黑洞4. 宇宙大爆炸理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恒星的一生。
2. 请解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
3. 请阐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讲解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了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原子的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和族的含义。
(4) 化学反应: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4. 化学反应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 请解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答案: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学案新版苏科版7.4(宇宙探秘)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宇宙天体的结构2.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3.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简史二、导学流程2022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期而至,重庆、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全都欣赏到了漂亮的日冕现象,在日全食的时间,整个全日带就像是黑夜,古时候人感到恐慌,认为太阳被天狗吃掉了,而现在我们为能遇到这样的时机感到幸运和无比的冲动,同学们,你们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关于宇宙的神秘,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宇宙神秘吧!活动一:阅读课本P34-35页,了解历史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1. “地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上网查阅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星空世界,学生交流汇报对宇宙天体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哥白尼等人为坚持“真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随着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创立以及望远镜的问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更远更深了,同学们已经了解太阳有八大行星,那么你了解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吗?赶快上网查询资料吧!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四:我们了解太阳是恒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那么恒星就真的不动吗?宇宙中的恒星只有太阳一个吗?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呢?分析:我们了解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亿颗,而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也有1千亿个,那么这些星系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样子呢?赶快查询资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五:阅读课本P36页,了解长度单位之----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1光年,1光年=_____________m活动六:阅读课本P36页,了解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对依据谱线“红移〞现象提出了宇宙产生与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活动七:人类在持之以恒的探究着宇宙,从嫦娥奔月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再到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游览太空,完成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也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智慧和胆识,同学们认识他们〔航天员〕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4、宇宙探秘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原理。
3.理解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
4.学会使用天文工具观测宇宙。
教学内容1.宇宙的概念和组成2.地球的运动和原理3.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4.天文工具的使用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逐步引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宇宙的概念和组成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等方式展示宇宙的构成,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地球的运动和原理教师给学生讲解地球的运动和原理,包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四: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教师介绍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动规律和月亮的特点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等方式,给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些运动和特点,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步骤五:天文工具的使用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天文工具,如望远镜、天文摄影等,并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观测宇宙。
教师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体验使用天文工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步骤六:小结和展示课堂结束前,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宇宙的印象。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引导他们提出疑问和思考。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亲身感受宇宙的壮丽景象。
2.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科普视频,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天文观测,如观察星星、夜空等。
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苏科版
从粒子到宇宙[教学目标]1、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1、学生自主复习,自己归纳第七章所学的知识。
2、查资料,了解纳米技术、加速器和我国已有的航天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1分钟引入:本节课我们进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复习板书:第七章复习学生进入课堂准备直接切入主题8分钟复习展开1:检查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本章知识框架的归纳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师:请同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所归纳的知识框架。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并介绍自己所归纳的知识框架?(利用实物投影)师:请同学们对这个知识框架进行评价。
(有何特色。
有何不足,有何建议。
)教师小结,并展示教师归纳的知识框架。
(见附表)学生交流、展示、评价体现合作学习5分钟知识的理解与辨析投影:问题一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美味佳肴放在餐桌上,香气扑鼻B、晒衣服时,衣袖上的水蒸发后变学生经过思考,用手指表达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夯实知识基础干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D、在白开水中放入一勺糖,白开水会变甜投影:问题二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水分子之间有空隙B、水分子之间有引力C、水分子之间有斥力D、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全班讨论,逐一说明理由,得出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1)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2)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见有空隙(3)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见有引力。
9分钟复习展开2:帮助学生体会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师:人类在探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些辉煌成果?(电子——质子——中子——夸克)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通过观察人们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第七章 四、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解宇宙的层次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层次结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理解黑洞、星系等复杂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宇宙的PPT和图片。
2. 准备天文望远镜或天文模型。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天文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阅读。
4.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宇宙。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物理课程《宇宙探秘》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2. 理解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3. 掌握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科学思维。
下面是详细的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首先,用一段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或图片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接着,简单地介绍一下宇宙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知识讲解:a.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包括时间和空间、宇宙的膨胀等。
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b. 讲解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组成、运动、能量等。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c. 介绍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等。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的应用。
3.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科学思维。
可以设置一些与宇宙相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们互相解答,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宇宙的小作文、制作一张天体运动的思维导图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两片铝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观察书本的“敦煌星图”例如: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可见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识还很有想象,探索还很漫长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造了“地球中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完了自己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着。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后,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它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
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他说,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过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一个小石头球而已。
空间是辽阔的,宇宙是无限的,星星都是一些遥远的太阳。
教会将布鲁诺关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
布鲁诺坚强不屈,不断揭露教会的无耻和黑暗。
他们把布鲁诺送到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的火刑堆。
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坚定而勇敢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在临终前他还说:“他们可以把我烧死,但地球照样转个不停。
”年以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第一次指出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谷斯教堂的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四、宇宙探秘》课件_22
大利思想家、自 然科学家、哲学 家和文学家。
被烧死。是捍卫真理 的殉道者。
古人凭借肉眼观察星空图
敦煌星图
对探索宇宙帮助最大的发明是什么? 天文望远镜! Nhomakorabea伽利略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
中国造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二、星空世界
“量天尺”的单位 ①光年(l.y.):光在真空中行进
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光年。 1l.y.=9.461×1015m ②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 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认为:大地是 平坦的,天像 一把伞覆盖在 呈正方形的平 直大地上。
浑天说——汉.张衡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 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浑天说比盖天说进了一 步,它认为天不是一个 半球形,而是一整个圆 球,地球在其中,就如 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1AU=1.496×1011m
仙女星系
是距银河系最近 的大星系。是肉 眼可见的最遥远 的天体之一。
• 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渡 河相会的神话故事在我国恐怕是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织女 星正好位于天河的两边,在夏夜特别 显眼。牛郎星和织女星真能一年一度 相会吗?
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 离十分遥远,是16光年, 最快的光和电从牛郎星到 织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 16年,假定这两颗星上真 的住着牛郎和织女的话, 他们想打个电话互相问好 ,这个长途电话单程就得 16年!可见,牛郎织女两 颗星要在一夜之间“相会 ”是不可能的。
宣夜说
认为所谓“天”,并 没有一个固定的“天 穹”,而只不过是无 边无涯的气体,日月 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 游动。因此,宣夜说 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 的无限宇宙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学案
【预习检查】
1.古代人利用观察星空,绘制星图,如敦煌星图。
命名了许多星座,并赋予美好的想象。
2.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说,该学说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3.16世纪初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说,该学说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后来,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
4.现代科学家借助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请阅读课本P35星空世界,了解现代科学家的宇宙观是
5.阅读课本P37宇宙从何而来,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观点是。
阅读课本P4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选填“托勒玫”或“哥白尼”或“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目标展示】
1.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知道宇宙模型及基本知识
【新知研习】
研习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最早人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_________,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提出了______说。
研习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恒星_______(填“是”或“不是”)静止的。
银河系是由_________组成的?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星系。
他与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大概是________.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约有___________个.
宇宙是一个________的天体结构系统。
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_________。
1光年(ly):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习3:宇宙从何而来
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______。
根据哈勃发现的_________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归纳总结】
【巩固拓展】
1.人们认识宇宙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人类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__________的天体系统。
2.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__________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______________(上升/不变/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恒星、行星、
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3.有四位探索宇宙的科学家:①牛顿,②托勒玫,③哈勃,④哥白尼.按由古代到近代顺排列的次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4.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B.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由几百个星系组成
D.银河系是一个仅仅由群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6.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7.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1AU=1.496×1011m,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方向传播到地球的,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s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9.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预习指导】内容:复习教材P23-39“从粒子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