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

浅谈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

浅谈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些经典唱段久兴不衰,广为传唱。

本文通过对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剖析,明晰了其唱腔、语言特点、音乐风格、美学特点,进而解析了其地域文化属性;探讨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总结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型经验。

标签:夫妻双双把家还;风格;地域文化;活态传承黄梅戏于18 世纪末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农村,从最初萌芽时的“乡间小调”到跻身全国五大剧种之列,只历时一百年多年,因而被称为“黄梅现象”。

今日所说的“黄梅戏”是指以安庆怀宁为中心的黄梅戏,被称为“怀腔”。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黄梅戏剧目《天仙配》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由时白林作曲,创作于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原唱是严凤英和王少舫,之后又被韩再芬、熊成龙等戏曲名家演唱过。

该唱段是黄梅戏戏曲唱腔专业创作的范例,因内容贴近生活,旋律的优美,成为老少皆宜的戏曲唱段。

一、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一)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腔和语言特点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那家还》,唱腔清秀、优美、典雅,结构严谨有序,具有黄梅戏唱腔的“依字行腔”的特点,展现了黄梅戏的“音韵美”,唱词的语调与音乐的旋律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

安庆人日常讲话就像在唱黄梅戏,而《夫妻双双把家还》中就有几句既像在唱又像在念白的乐句,如第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旋律起伏较小,近似在用安庆人的语调在念唱,由女生来唱,唱腔甜美,有点像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

(二)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风格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调优美且简单、易学,唱段开始采用的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男女对唱的形式。

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女生唱的,只在这两句的第二小节做了一下“加经过音”旋律装饰处理,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加花处理,不仅保证了旋律的统一性,还保证了其鲜活生动性。

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音乐《夫妻双双把家还》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及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黄梅戏剧种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形式的原因。

【难点】学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三、教学过程环节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全班起立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环节二: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剧种?生:(京剧)2.那么除京剧外,我们今天来欣赏一个新的剧种,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剧照,同学们来猜猜这是哪个曲目呢?3.猜出来的同学能唱两句吗?(生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二句)——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环节三:新课教授1.首先,我们完整的来听一遍《夫妻双双把家还》。

多媒体示范《夫妻双双把家还》。

2.请同学们谈谈关于这首歌的相关故事。

2.教师总结黄梅戏的相关知识以及《天仙配》的剧情。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在董永当长工满期,与七仙女一同回家时的对唱,故此一也叫《满工对唱》。

还有以唱词开头的几个字为名,而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该唱段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在不当长工、取得自由后的欢乐感情。

唱词以上下两个七字句为基本单位,句式简洁工整。

开头是一个优美深情的笛子做引子,接着是情绪欢快的男女对唱,该曲牌在传统的黄梅戏中称为“花腔对板”,其基本格式是男女一人一句,以相互呼应、对称的上下句为基础,节奏规整、旋律朴实、结构方整。

结尾采用了男女声二重唱的新形势,两个声部之间用自由模仿的形式构成对比,增添了音乐的色彩变化。

3.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跟着示范带一起来欣赏这个唱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黄梅戏天仙配词

黄梅戏天仙配词

黄梅戏天仙配词一、介绍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

它具有丰富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之一。

黄梅戏的天仙配词是其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天仙配词是黄梅戏中的一种独特唱腔,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

传统的天仙配词通常围绕着神仙、天界、仙人和爱情等主题展开。

它以其高亢激昂的声音、灵活多变的唱腔、细腻生动的表演和美丽的舞蹈,深受观众喜爱。

二、艺术特点天仙配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点:1. 唱腔优美动听天仙配词以其独特的唱腔而著名,其音域广泛,音色柔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

演唱时,演员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技巧,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天仙配词通常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声乐技巧,以能够准确地演绎出复杂的唱腔。

2. 表演生动传神除了唱腔技巧外,天仙配词还注重表演的生动表达。

演员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动作,在演唱时精准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演员的动作要求细腻、流畅,能够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性格和动作要求。

3. 舞蹈优美华丽天仙配词常常伴随着精美的舞蹈表演。

舞蹈动作通常柔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演员通过舞蹈的形式,动态地展示情绪和故事情节,使观众感受到视觉上的享受。

三、经典剧目黄梅戏中有许多经典的天仙配词剧目,其中一些是广为人知且经久不衰的。

以下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剧目:1.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黄梅戏中最经典的天仙配词剧目之一。

该剧以著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天仙配词的唱腔和表演,生动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

黄梅戏中的《白蛇传》以唯美的天仙配词展现了白蛇和许仙的深情爱情和坎坷命运。

3. 《东游记》《东游记》是一部以唐朝诗人李白为主人公的黄梅戏剧目。

天仙配词中的《东游记》通过生动的唱腔和表演展示了李白的豪情和他在人世间的奇遇。

四、结语黄梅戏中的天仙配词凭借其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精湛的舞蹈,成为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音乐【粤教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音乐【粤教版】

梨园奇葩之乡音黄梅—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课题:《夫妻双双把家还》年级:七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打击乐器、电钢琴、多媒体教材分析:中国的戏曲文化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黄梅戏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戏曲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新课标提倡学唱京剧和地方戏曲曲艺长短以加深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传承。

黄梅戏作为地方戏曲文化的瑰宝对于“黄梅故乡”安庆的孩子们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让孩子们从小听黄梅、唱黄梅、爱黄梅从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让孩子们通过“乡音”的学习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通过欣赏、学唱黄梅戏唱腔片段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的表演,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黄梅戏剧种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唱戏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安庆本土歌手慕容晓晓的歌曲《黄梅戏》,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为切入点,由歌曲中的黄梅戏元素导入新课。

二、简介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名家名角。

介绍黄梅戏伴奏乐器并展示一些打击乐器,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

三、欣赏感受聆听《夫妻双双把家还》,介绍黄梅戏《天仙配》剧情并让学生试着模仿演唱唱段感受黄梅戏特点。

四、学唱1.播放视频音乐,学生哼唱熟悉曲调。

2.弹奏伴奏,教唱旋律。

3.学唱戏词。

4.分男女对唱,磨合二声部演唱部分。

五、表演拓展分小组进行表演唱加入一些基本的舞台动作,如兰花指。

拓展黄梅戏表演中的“念”,并带学生根据视频范例模仿。

六、小结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情感染观众。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走近黄梅戏、爱上黄梅戏!(打出“传承家乡文化,唱响乡音黄梅!”的字幕。

论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

论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

第!7卷第12期2016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Vol. 37N o.l2Dec. 2016论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张秀丽(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些经典唱段久兴不衰,广为传唱。

本文通过对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 双双把家还》的剖析,明晰了其唱腔、语言特点、音乐风格、美学特点,进而解析了其地域文化属性;探讨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总结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型经验。

关键词:夫妻双双把家还;风格;地域文化;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2-02黄梅戏于18世纪末发源于安黴、湖北、江西三省交界 的农村,从最初萌芽时的“乡间小调”到跻身全国五大剧种 之列,只历时一百年多年,因而被称为“黄梅现象”。

今日所 说的“黄梅戏”是指以安庆怀宁为中心的黄梅戏,被称为“怀 腔”。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黄梅戏剧目《天仙配》中最脍炙人 口的唱段,由时白林作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 唱是严凤英和王少舫,之后又被韩再芬、熊成龙等戏曲名家 演唱过。

该唱段是黄梅戏戏曲唱腔专业创作的范例,因内容 贴近生活,旋律的优美,成为老少皆宜的戏曲唱段,也是 K T V节目单中点击率较高的戏曲唱段之一。

一、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一)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腔和语言特点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那家还》,唱腔清秀、优美、典雅,结构严谨有序,具有黄梅戏唱腔的“依字行腔”的特点,展现 了黄梅戏的“音韵美”,唱词的语调与音乐的旋律线具有高 度的一致性*$+。

安庆人日常讲话就像在唱黄梅戏,而《夫妻双 双 家还》中唱白的,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旋律起伏较小,近似在用安庆人的 语调在念唱,由女生来唱,唱腔甜美,有点像西方歌剧中的 宣叙调。

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创作研究——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

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创作研究——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

“ 字 行 腔 ” “ 字 行 腔 ” 中 国传 统 的作 曲方 依 ,依 是 法 。中 国的汉 语 有一个 区别 于其 他语种 的重要特 征 就是 具有音 韵美 。音 韵美 产生 的根 源就是 汉字
有 声调 , 古汉 语 的声调 是 四种 : 、 (h n ) 去 、 平 上 s6 g 、
( ) 曲音调 向、 曲式 结 构 、 奏 特 点 及 腔 节 、 位 的安 排 等 ) 节 字
统 一 性 的基 础 上 , 根据 戏 曲题材 、 节 、 物 的形 情 人
象、 性格 及感 情等 , 运用 现代音 乐创 作理 念去 创编 唱腔 , 得 唱腔 既保 留黄梅戏 剧种 的声韵 特 点 , 使 又
使词 曲结合符合声乐创作 的一般规律 , 使得 唱腔 朗朗上 口 , 大大 提 升 了黄梅 戏 剧 种 的影 响 。黄梅 戏剧种 自《 天仙配》 问世后 , 至今几乎没有类似 的
经典 唱段 问世 , 其后 的新 编剧 目, 剧本 选择是 精 对 益 求 精 的 , 意 新颖 , 立 内容 饱 满 , 为什 么 多 为昙 花
第3 2卷第 2期 2 1 4月 0 2年








V0 . 2 No. 13 2
Jun l fHu n gn r lUnvri o ra a ga gNoma iest o y
黄梅戏 《 天仙配 》 的音乐创作研 究
— —
以《 夫妻 双 双把 家还 》 为例
人; 现代 汉语 也是 四声 : ( ) 阳 ( ) 上 ( ) 去 阴 1、 2 、 3、 ( ) 声调 记法 用数 字 , 同 ) 4( 下 。在读 一 句 唱词 、 一 个 词 组 、 至一 个单 字 时 , 词语 气语 调 的变 化 , 乃 歌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使学生能够: -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 掌握黄梅戏唱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 能够理解戏曲中的人物情感与内涵; - 通过表演和演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特点–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的唱腔、音乐和表演特点。

2.唱腔演绎–教学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唱腔练习:月琴调、下江船、停葫芦、涟漪深处、找茬。

3.剧情理解和演出–介绍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剧情;–观看黄梅戏表演并进行分析;–分配角色,进行分组表演。

3. 教学方法结合黄梅戏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 情景模拟教学法; - 周易教学法; - 集体讨论、小组合作; - 视听结合、互动教学。

4. 教学重点和难点•唱腔演绎:分清唱腔的基本要素,细致描绘音律与韵律的变化。

•剧情理解和演出:理解梳理剧情,理解角色人物情感的转折,突出表演的人物特点,注意细节的表现。

二、反思在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结合了黄梅戏的特点,借助情景模拟、周易教学法、视听结合以及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掌握唱腔和提高表演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和不足:1. 教学设计过于密集和繁琐我的教学计划中包含了许多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时候会让学生感到有些疲惫和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筛选、让教学更加简洁明了。

2. 学生更加注重唱腔的表演在教学中,黑板报、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成果的评估中比重较小,而唱腔的表演在学生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追求,学生希望更多地进行唱腔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唱功和嗓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理解剧情和角色转折方面有些薄弱一些学生在理解剧情和角色转折方面有些薄弱,影响了表演的效果和流畅度。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选段简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出黄梅戏剧目中的选段,讲述了主人公陈天佑与妻子林徽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矛盾,最终通过对话,化解误会,并共同打理家庭事务。

此选段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夫妻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黄梅戏剧目;2.掌握黄梅戏吟唱的基本方法;3.通过表演,了解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4.理解家庭纠纷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法;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提问:你们了解过黄梅戏吗?你们都听过哪些黄梅戏剧目?介绍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第二步:文本分析与学生一起阅读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特点和韵律特点。

第三步:吟唱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黄梅戏的吟唱方法,包括说唱配合、声音抑扬顿挫和韵律节奏等。

第四步: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配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督促学生模仿黄梅戏演员的表演风格,并根据文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不断探索。

第五步:团队合作将角色扮演练习进行合作展示,在团队配合中真实表演角色,并通过展示优缺点和意见交流对表演进行改进。

第六步:个人总结请每个学生写下他们对表演的感受以及对黄梅戏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有序,紧凑,并能引发学生兴趣?3.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4.学生表现是否积极,是否充分参与?5.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对自己尽职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并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仙莠酥黄梅,婷婷素淑,天生丽质,千娇百媚。

她是水族之中的佼佼者,她的美丽也引来了各地求婚者的纷纷投案。

然而,莠酥黄梅只钟情于平凡的韦家族子弟文风。

文风是一个勤奋踏实的年轻人,虽然不如黄梅天仙出众,但他有一颗勤奋向上的心,准备好迎接与黄梅莠酥相伴一生的挑战。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为了夫妻。

然而,命运却千方百计地阻拦这对有情人团聚幸福的脚步。

他们的婚礼本就应该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进行,然而韦家族的宅院却遭遇火灾,几乎完全烧毁。

享受着天仙美貌的黄梅心急如焚,她没有富家之主的脾气去媚求命运,而是义无反顾地决定与文风一同面对困难。

夫妻双双,他们把家还。

火灾过后,家园的破败和失去的财富让黄梅惆怅不已,但身边的文风总是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他是这个家庭的支撑,他相信只要夫妻双双,无论遭遇什么困难,他们都有能力一起战胜。

于是,文风决定通过努力工作和自己的智慧,为黄梅重建一个美满的家园。

文风找到了一家面点铺,这是一家传承多年的老店,顾客哪怕是天涯海角远道而来,都会为了品尝这里的美食而流连忘返。

文风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努力经营这家小店。

黄梅也不甘寂寞,在家务劳动之余,她帮助文风接待顾客和烹饪美味的面点,生活中的琐碎带给了黄梅满满的成就感。

黄梅看到丈夫文风的努力和毅力,再次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

她跟随着文风的身影,一起品味每一个经过困难而成功的时刻。

时间过去,文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黄梅也变得越来越忙碌,她成为了他们小店的灵魂厨师。

家很忙碌,但是他们并未忘记家之外的世界。

文风看到身边许多无业流浪的人,他决定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

于是,黄梅与文风合力开办了一家面点培训学校,为那些想学习手艺、出人头地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个小小的培训机构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励志的夫妻组合。

黄梅和文风因为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满足。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001]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001]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教案设计课程背景本教案针对的是一个中学校园文化节活动中的戏曲表演环节。

选用的是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在学生群体中,戏曲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通过这次演出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黄梅戏的了解和传承。

教学目标•了解黄梅戏及其基本表演技巧;•学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掌握其中角色性格、故事情节和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学习和表演;•难点:对于黄梅戏不熟悉的学生来说,其奇特的声腔和表演风格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黄梅戏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2.《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中人物关系、情节及唱腔。

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老师为学生介绍黄梅戏基本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2.视听教学:老师播放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选段中的不同角色,扮相、唱腔、表演姿态均需认真准备;4.互动评价:每组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一定量的演出,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改进。

教学步骤第一步:黄梅戏基础知识讲解教师介绍黄梅戏基本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二步:视听欣赏播放一段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体验黄梅戏独特的音乐、唱腔、舞蹈、表演、戏剧和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风格。

第三步:分组表演将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不同的角色,并且要求同组之间分工合作,设计好每一个细节:扮相、化妆、唱腔、表演姿态等等。

第四步:互动评价每组学生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进行表演,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改进,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演绎传统文化作品,实现了“学以致用”。

在创设情境的教学活动环境下,学生可以克服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方面的难点,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和戏曲文化的认知。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001]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001]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及反思选段介绍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安徽黄梅县,流传于湖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被称为“南戏之花”。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一段经典剧目,以清新婉约、诙谐幽默为特色,流传广泛。

该剧情节简述如下:张家、许家两户人家将女儿订亲。

许家将聘书留在张家,张家夫妇故意将聘书弄失,想借机索要好处。

许家则借此关头,拖延提亲时间,先取回自己聘书。

但两家人都不肯将彼此聘书披露出来,经过一番周折,最后许家夫妇与张家儿子、张家夫妇达成和解,许家女儿与张家儿子喜结良缘。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情节和人物;3.掌握黄梅戏演唱和表演技巧;4.培养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情节、人物和表演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理解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讲师介绍黄梅戏并播放一段黄梅戏片段,概述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第二步、听课环节(25分钟)•播放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剧情和唱腔,并记录下其中学习到的内容。

•分析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和唱腔技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品味戏曲。

第三步、分组小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情节或者人物,进行讨论,并思考如何从演唱和表演方面展现该情节或人物的特点。

小组讨论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表演。

第四步、现场表演(30分钟)•按照学生分组好的情节和人物,各自进行表演,并由讲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针对表演的难点,讲师进行现场答疑和解析,并通过示范演唱或表演的形式进行指导。

第五步、反思(10分钟)•小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提出不足和改进之处。

•反思黄梅戏的学习过程和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的促进作用。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乐谱中几次采用了倚音,使音乐更加的活泼,欢快。唱词以上下两个七句为单位,句式简洁工整。音乐的开头是一个优美深情的笛子独奏,接着男女对唱,该曲牌在传统黄梅戏中称为“花腔对板”,旋律朴实,结构规整。结尾运用男女生二重唱的形式,为音乐增添了许多的色彩。
《夫妻双双把家还》评练习
1三次聆听歌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跟随老师提问,一点一点的了解黄梅戏,知道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学生可以准确地说出黄梅戏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生平以及她的作品。让学生对黄梅戏的发展历程有深入的了解。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传统剧目之一,大家耳熟能详,主要描写了七仙女下凡冲破阻力与勤劳善良的农民董永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段男女对唱。旋律优美抒情,歌曲朴实无华,表现了七仙女与董永获得自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之情。讲述剧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难点:运用竖笛进行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聆听歌曲《说唱脸谱》
提问导入: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它的旋律具有哪一种戏曲唱腔的风格?
(京剧,我们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剧种繁多,京剧只是其中的一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安徽,去听一听,那里的戏曲是什么样的?)
在老师范唱,随录音学唱的环节中,不断要让学生唱准,唱对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还要让学生注意感情的抒发。孩子们做的很好。
在二声部的学习中,我让学生用竖笛来熟悉旋律。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再演唱歌词,孩子很认真,唱的也很好,只是还是有一点拘谨。
(三)欣赏名家名段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感觉很欣慰,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我相信,在今后的音乐戏曲学习中,我的孩子们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汕 头 市 东 厦 中 学
许 纯
活动一下你的声音~
• yi ~ • ya ~ • ei ~
京剧
京剧行当 分行规范 详细、严格
请同学们说说 一两个地方戏曲剧种
越剧、评剧 、豫剧、黄梅戏、粤剧、潮剧……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 地方戏曲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生在湖北黄梅, 长于安徽怀宁”。
听辩:
京剧 明亮、硬朗
黄梅戏 柔和、细腻、委婉
• 请你从声音色彩、唱腔风格特点说出两段 戏曲的区别
关于黄梅戏的伴奏乐器
•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戏班多为 “三打七唱”。
• “三打七唱”指演奏打击乐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演唱 七人。
• 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 奏乐器,再辅以吹管类及打击类乐器。
演唱形式: 对唱
分别扮演的是哪个行当:
小生、花旦
黄梅戏行当: 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












上四脚












下四脚




旦行是黄梅戏的主要行当
现正旦、花旦、小旦没有细分
由于班社人少,戏内角色虽有行当规范,但 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 行当虽有分工,但很少有人专工一行。
原名“黄梅调”或“ 采茶戏”,源于湖北 黄梅地区,后流传到 安徽怀宁,并发展成 型。
思考:唱段的主要内容; 演唱形式;扮演行当分别是什么?
唱段的主要内容: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黄梅戏剧种简介
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情况,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认真听讲、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情况,掌握黄梅戏主要剧目名称(视频出示黄梅)
1.提出欣赏问题:
(1)剧中人物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2)所播唱段中运用了哪几种戏曲表现手段?
(3)你能听出该剧种运用了哪些乐器伴奏吗?
2.播放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 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
教学准备: 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着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你们听,(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二句)——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戏曲综合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
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课件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课件
七仙女下凡并冲破重重阻力,与勤劳善良的农民 董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 中的一个男女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 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
黄梅戏名家
韩 再 芬韩 再 芬

王少舫
听赏要求:注意装饰音的唱法、乐句中的弱起节奏。
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 黄梅戏的每一乐句基本为七字句,歌词的 句式结构为“二二三”,乐句为一问一答的上 下句结构。
听赏思考:这是什么音乐类型?
• 黄梅戏 唱腔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黄梅调”(又
称“采茶调”),“黄梅调”流入安徽后,与当地的 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式。 其唱腔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 唱,代表剧目有《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剧情描写了
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随伴奏演唱
男:绿水青山带笑颜
女: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男: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男: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男:夫妻恩爱苦也甜
女(男):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的艺术风格
• 语言: 生动朴实 • 曲调:丰富多彩 • 唱腔:优美流畅 • 表演:载歌载舞
谢谢观看,再见!
练一练:
• 分角色表演唱,注意咬词吐字。
• 黄梅戏是演唱和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生 角唱腔宽广有力、朴素亲切、优美动听; 旦角唱腔委婉悠扬、明白如话、亲切感人, 请大家来分角色表演吧!
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小结:
•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综合艺术 形式,全国约有三百六十个种类。比较著 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 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 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 戏等。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doc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doc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I'可,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 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 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 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屮,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口市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亳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牛•活的真情,犹如出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场而好不热闹。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故事情节,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和表演形式;2.掌握《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节奏和歌词,能够正确、流畅地演唱;3.能够结合舞蹈和小器乐演奏,完整表现《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艺术效果;4.培养学生对黄梅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节奏和歌词;2.舞蹈和小器乐的表演;3.黄梅戏的基本特点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难点1.黄梅戏音乐的欣赏和表演;2.舞蹈和小器乐的整合。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唱跳结合法、实践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教师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第一段歌词,并让学生跟唱。

2. 正式学习第一部分:故事情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剧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学生自选角色演绎情节,表演形式不限。

第二部分:曲调、节奏和歌词•教师逐句教学《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词,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意义;•教师演示歌曲的曲调、节奏和重要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跟唱和模仿演奏;•学生分组排练,练习歌曲和演奏。

第三部分:舞蹈和小器乐的表演•教师向学生介绍舞蹈和小器乐在黄梅戏中的作用和表演形式;•学生学习简单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演唱;•学生学习小器乐演奏技巧,分组练习演奏。

3. 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对黄梅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黄梅戏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能够表演简单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演唱;•学生能够学习小器乐演奏技巧,分组练习演奏;•学生能够领略黄梅戏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黄梅戏的审美水平。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梅戏的发展、特点和表演形式;2.了解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情节、角色和曲调;3.学会黄梅戏唱腔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技巧;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梅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2.学会黄梅戏唱腔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准备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频资料;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词;3.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谱;4.音乐教学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表演形式,引导学生对黄梅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学习唱腔(30分钟)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整体情况。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部分。

首先教授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曲的情节和角色。

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基本唱腔要素和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唱腔的语调、音量和节奏。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练习唱歌,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唱腔。

3. 情景表演(30分钟)分组让学生练习情景表演,让学生根据歌曲中的情节和角色,分角色再结合歌曲演唱,以形象地表现出歌曲的情境和角色的性格。

4. 听课评析(20分钟)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听课评析。

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听歌,让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唱腔和情境做出评价和总结。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表演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总结(5分钟)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对黄梅戏和音乐艺术多关注和多了解,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学会黄梅戏唱腔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戏曲音乐教案之夫妻双双把家还-1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戏曲音乐教案之夫妻双双把家还-1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
1、了解戏曲音乐一一黄梅戏,了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的经典唱段。

2、探究黄梅戏相关知识及节奏特点。

3、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体会安徽黄梅戏的地方戏曲
特点。

教学重难点:
探究黄梅戏的特点,学习黄梅戏的唱腔。

课程类型:
唱歌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黄梅戏唱段《对花》,感受黄梅戏唱腔特点(对唱、一人一句花腔对板)二、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三、新授课
1、欣赏《夫妻双双把家还》回答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传统花腔对板)
2、介绍作品:黄梅戏《天仙配》的一个唱段,又名《满工对唱》,表达到夫妻欣然回家时向往未来,憧憬幸福的喜悦心情,整个唱段的唱词简洁工整,易于上口,行腔舒展、韵味浓郁、
曲调欢快。

3、介绍黄梅戏以及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4、学唱歌曲《夫妻
双双把家还》
(1)模唱旋律(2)演唱旋律、处理节奏(3)填词(4)熟练演唱
5、巩固练习,男女生对唱四、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作者:张秀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摘要: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些经典唱段久兴不衰,广为传唱。

本文通过对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剖析,明晰了其唱腔、语言特点、音乐风格、美学特点,进而解析了其地域文化属性;探讨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总结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型经验。

关键词:夫妻双双把家还;风格;地域文化;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2-02黄梅戏于18世纪末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农村,从最初萌芽时的“乡间小调”到跻身全国五大剧种之列,只历时一百年多年,因而被称为“黄梅现象”。

今日所说的“黄梅戏”是指以安庆怀宁为中心的黄梅戏,被称为“怀腔”。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黄梅戏剧目《天仙配》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由时白林作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唱是严凤英和王少舫,之后又被韩再芬、熊成龙等戏曲名家演唱过。

该唱段是黄梅戏戏曲唱腔专业创作的范例,因内容贴近生活,旋律的优美,成为老少皆宜的戏曲唱段,也是KTV节目单中点击率较高的戏曲唱段之一。

一、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风格特点(一)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腔和语言特点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那家还》,唱腔清秀、优美、典雅,结构严谨有序,具有黄梅戏唱腔的“依字行腔”的特点,展现了黄梅戏的“音韵美”,唱词的语调与音乐的旋律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

安庆人日常讲话就像在唱黄梅戏,而《夫妻双双把家还》中就有几句既像在唱又像在念白的乐句,如第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旋律起伏较小,近似在用安庆人的语调在念唱,由女生来唱,唱腔甜美,有点像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

该唱段以现代音乐创作方法创编唱腔,使唱腔別具黄梅戏剧种的声韵特点,同时又展现声乐曲目创作的一般规律,曲调优美且易上口,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的会唱了。

黄梅戏的咬字特别讲究一个字的归韵,有点类似汉语拼音的拼读练习。

如:“绿水青山绽笑颜”中的“笑”字,要按照x-i-ao慢慢地展开,最后在“ao”字上着重归韵。

整个唱段音域跨度只有11度,几乎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来唱。

《夫妻双双把家还》富有地方戏曲的语言特征,即“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唱念都具有安庆人的说话语调”。

从唱词与旋律的“对位”上来研究,绝大多数唱词都是“一字对一音”,较少的出现“一字对多音”的情况;“一字对一音”相对于“一字对多音”唱起来要更易上口,也许这正是许多人喜欢唱的原因之一。

在唱词的咬字上,绝大多数唱词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咬字,在个别字上凸显安庆地方方言的咬字特征。

如第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中“的”在这里唱成“di”,而汉语拼音标声调应该是二声,这属于安庆地道的方言特点,在安庆方言中“的”字都是念作“di”。

第二乐句“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绿”在这里唱三声“lu”,“绿”字在安庆方言中有两种读音,分别是三声的“lu”和三声的“lou”。

第三句“随手摘下花一朵”中的“摘”字读“ze”。

第9乐句“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中的“避”字唱成“bei”[2]。

只在个别字上保留安庆地方方言的咬字特点,如“从今再不受那奴隶苦”中的“奴”字就直接唱成“奴”,而没有唱成安庆方言“nou”。

这种保留部分方言咬字的唱法既凸显了黄梅戏的风格特征,又可以脱离地域限制,让更多人都能听懂,以便有利于全国范围内传唱。

(二)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风格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调优美且简单、易学,唱段开始采用的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男女对唱的形式。

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女生唱的,只在这两句的第二小节做了一下“加经过音”旋律装饰处理,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加花处理,不仅保证了旋律的统一性,还保证了其鲜活生动性。

男生乐句第二句和第四句则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旋律重复。

就整个男女对唱部分而言,基本上是:旋律不变,通过唱词的变化或者旋律的较少变化来演唱,一字一拍,旋律简单易学。

在唱段最后的高潮部分,安排了两句复调式的男女二重唱,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对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唱段高潮的到来。

在旋律创作上,一改前面对唱部分的旋律的重复,对旋律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但在乐曲结束的最后3小节又男女旋律一样,这样就保证了唱段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配合了夫妻间的那种“齐心协力把家还”的思想感情。

全曲旋律起伏较小,只在11度音程内(小字组的b至小字二组的e),符合安庆人的语调的特点,同时也降低了传唱的难度。

在整个唱段的旋律走向和歌词语调上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如第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中的“树上”就是一个音程的下行,与“树上”这个词的基本语调基本保持一致;还有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双双”,只是一个下行的二度级进,这也正好符合词语语调的声调特点。

唱段的曲式结构方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具有雅俗共赏性的风格特征。

(三)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美学特点《夫妻双双把家还》这种黄梅戏经典唱段,不同于昆曲、越剧的的柔媚优雅,没有北方戏曲的“凜冽之美”,它是乡野农人的小夜曲,具有质朴而不失悠扬、世俗、生趣的美学风貌,具有“民间性”的美学特征。

第一,它是《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天仙配》本身就是一个民间传说,讲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间的爱情故事,其最初的唱腔是民间小调,之后又汲取“花鼓调”、“灯歌调”的营养,充分展现民间性的美学特点。

第二,它的表演富有生活气息,模仿的是现实生活。

《夫妻双双把家还》展现的是一种“田园美”,它整个唱段都在中音区,音域跨度只有11度,委婉动听,充满抒情性,如小桥流水。

另外,它的题材如同其他的黄梅戏剧目一样,以“爱情”为题材,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恩爱情深。

《夫妻双双把家还》展现的是一幅传统农耕社会“男耕女织”式的“夫唱妇随”的美好田园生活画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时至今日,人们心中还是向往着这种美好的、简单的田园生活,这也是至今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传唱它的原因之一。

二、《夫妻双双把家还》典型性意义(一)《夫妻双双把家还》不仅是对黄梅戏剧种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夫妻双双把家还》在唱腔上、语言上、美学特点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对黄梅戏基本特征的传承,同时更是一种创新。

该剧作曲家时白林先生把西洋复调的作曲技法融入黄梅戏曲调中,创作出具有新意的黄梅戏唱腔,既保留了黄梅戏曲调的特点,又进行了创新。

在该唱段的高潮结束处设计了两句复调式的男女重唱乐句,旋律简繁结合,相互呼应,行进相间,表达了夫妻间的相互扶助、恩爱有佳的情感状态。

唱段前面部分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你一句我一句的男女对唱形式,这是对传统的继承;唱段最后的男女一句二重唱的设计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夫妻双双把家还》运用了现代西方的音乐创作理念,既保留了黄梅戏剧种的声韵特点,又符合声乐创作的一般规律,极大的提升了黄梅戏剧种的影响力。

可见,传承和创新是可以同时统一地存在同一作品之中,二者不是对立的[3]。

创新要始终把握一个度,不能脱离戏曲原有的唱腔风格特点,明明是一首京剧唱段,却丝毫没有京剧的任何特点,那就得不偿失了。

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创新是为了让戏曲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都能听懂并感受到它的美,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并传承下去。

(二)《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是皖江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展现了皖江文化的地域文化属性。

皖江文化的中心和黄梅戏的发源地都是安庆,安庆曾被称为是皖江文化的核心区域,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之称。

历史上安庆曾是一个移民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解放,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创新,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就有大胆的创新,即首次运用复调的作曲手法对戏曲音乐进行创作。

皖江文化有“以农为本”的传统文化属性,是儒家文化传统的产物。

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展现的就是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它是山野农人的田园牧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如前面所述,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旋律语调、歌词咬字、唱腔等均有安庆地方的咬字、语调的地域特点,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鲜明代表。

(三)《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传承黄梅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这并不表明它不存在生存危机。

曾经有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遗产”指的是“死”,是进博物馆封存的文化状态。

其实,像《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样的经典唱段,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从黄梅戏的产生到传遍全国,表明它仍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果所有的戏曲剧种都能像这個唱段那样,那根本就不用担忧面临失传的问题。

《夫妻雙双把家还》音域窄,旋律美,乐句重复较多,易于学唱,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它将黄梅戏的音乐特征与一般歌曲创作规律性有机地结合,在全国掀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黄梅戏风”,将永载史册并为人们所传唱。

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典案例,它属于地方戏曲但却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深得百姓喜欢,这值得每位戏曲非遗传承人深思和学习。

《夫妻双双把家还》受全国听众欢迎绝非偶然,是它的风格特点使然,它具有地方戏曲的一些共性,同时又大胆地使用西洋复调的创作手法,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向,更符合声乐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通过对《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解析,希望能够给那些戏曲创作人以启示,那就是戏剧创作必须坚持雅俗共赏,易于传唱。

参考文献:〔1〕张来敏.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创作研究——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2).〔2〕江结宝.传统黄梅戏语言地方性特征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4,(01).〔3〕何峰.地方戏曲的社会认同度与审美接受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