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2)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教学准备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一、斜面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
(F1R=F2r)三、练习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 行分类,各有哪些特点。
三、提供指导
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实验探究?
使用定 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而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四、演示
按课本图12.2-4 演示。
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 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不用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内容
滑轮
学习目标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相关计算。
3、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 正确组装滑轮组。
学习分析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 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重点是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相关计算。
三、独学
看书、思 考
了解滑轮 组的构成及绕线方法。
四、对学
观察、思考、讨论
滑轮组有什么特点?Fra bibliotek如何根据省力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五、独学
看书、了解“轮轴和斜面”
六、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2. 详细内容:a.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c. 滑轮的力学性质和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识别各种滑轮;2. 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简单的滑轮组;3. 理解滑轮的力学性质,能够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的力学性质的计算;2.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的力学性质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工作原理;2. 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定义,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展示不同类型的滑轮;3. 讲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解释滑轮组的原理,展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滑轮背包等;4. 讲解滑轮的力学性质:介绍滑轮的力学性质,如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滑轮的例题,如滑轮组的计算,滑轮的使用等;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讨论其优缺点;7. 板书设计:列出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力学性质等关键概念;8. 作业设计:a. 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b.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并写出计算过程;c. 思考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a. 动滑轮b. 定滑轮2.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a. 原理: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b. 应用:吊车、滑轮背包等3. 滑轮的力学性质a.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b. 工作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2.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并写出计算过程;3. 思考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2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2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知识点】1.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3.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二、课堂导学(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书本P82)1、思考: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2、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多一些钩码来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和表格(提示:用两个以上的钩码且匀速拉动)表格一:使用定滑轮使重物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结论: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二:使用动滑轮使重物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组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2、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方案画出来,并动手组装。
3、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被几段绳子承担?弹簧测力计示数又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结论】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1. 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但是不能 ______,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但要____。
2.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使用它既可以_____,又能够 ___________。
3、学校旗杆顶端安装的是_______。
4、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为__________牛, F B为__________牛。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知道滑轮组的特点。
(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理解并能计算机械效率。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进行分类。
2. 定滑轮和动滑轮概念及作用;滑轮组的特点。
3.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关系;机械效率。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2016•遂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不变 B.变小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选C.例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解析】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组成滑轮组,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与动滑轮的个数无关.且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是奇数时,并不能达到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所以A、B错误,C正确.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滑轮组使用时,一样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即D错误.故选C.例3、如图所示,小华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共用10s,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下降了6mB.动滑轮重为1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小【解析】A、由图知,n=2,s=2h=2×2m=4m,故A错;B、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1/2(G+G轮),则动滑轮的重力G轮=2F-G=100N,故B错;C、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总功W总=Fs=250N×4m=10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总×100%=80%,故C正确.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物重变大,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故选C.(四)归纳小结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滑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和工作原理。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完成观察、测量、记录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和大组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作用三、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先让学生了解滑轮,然后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视频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而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一)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作用:省一半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作用: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与阻力的关系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课堂训练题目:1、如图1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2、如图2、3、4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分别为___N ;___N ;___N 。
物体所受重力分别为____N ;____N ;____N 。
(测力计及滑轮重不计)3、如图5、6、7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为__N ;__N ;__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__N ;__N ;__N 。
2019年春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教案:第12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2019年春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教案:第12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滑轮组,绳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滑轮?滑轮有哪些种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机械。
2. 讲解滑轮的分类: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3.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提起重物,通过改变绳子的方向,从而改变力的方向。
4. 讲解滑轮的特点:滑轮的特点是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滑轮组,一根绳子。
2. 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记录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学生通过实践,尝试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如提起重物。
四、课堂小结(5分钟)活动重难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滑轮设备,如吊灯、吊扇等,记录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滑轮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探索滑轮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我设计实践活动环节的初衷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重要,但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滑 轮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导学案新人教版【整体构思】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预习提示】1.定滑轮。
2.动滑轮。
3.滑轮组。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即F=G/n 。
二、目标定向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
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学生自学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甲、乙)并在右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甲、乙)2.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
实质_____________ 。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 。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小组合作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0.2
丙
0.98
0.2
0.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高度,比较乙和丙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 滑轮组
A.500NB.250NC.300ND.800N
第二课时
【复习与思考】
如图是小海“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
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例3〗(1)如图,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3)如图,
幕帘左右两边侧(c、d)固定,“帘门”滑环上的两根线(a和b)与上方水平牵线连结。
当控制电动机作顺时针旋转时,“帘门”向两侧分开,反之就向中间合拢。请按上
述要求,分别将a和b两个线头连接到上方水平牵线上。(4)在图中虚线框内设计
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例5〗下列机械使重力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
〖例6〗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
“绅士”重500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 简单机械 【学案】第2节 滑轮(2份)
第2节滑轮教师寄语:努力就是阳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来的影?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省力。
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5、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中心任务:探究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1、旗杆顶部有一滑轮,它的轴______________,这种滑轮叫____________。
2、还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3、如图所示,_____是定滑轮________动滑轮。
4、观察甲图有______股绳承担物体重力,乙图中有_____股绳承担物体重力,初步猜测,动滑轮可以省_____力,定滑轮______力,但可以_______。
任务二:认识滑轮组1.观察图12.2—4,甲图中国有_______股绳承担重力,乙图中有_____股绳承担重力,若钩码重为G,则甲图中F=______G,乙图中F=______G2.滑轮组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认识斜面和轮轴1.斜面和轮轴也是一种____________,也能省力2.斜面越_____越省力。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
(一)探究两种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动滑轮,以钩码作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重力G 和使用滑轮拉起重物的力F,记录下面的表格中:使用定滑轮做实验使用动滑轮做实验实验次数钩码重力G/N拉起钩码的力F/N实验次数钩码重力G/N拉起钩码的力F/N1 12 23 3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组内把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讨论解决下面问题:①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②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或移动更大距离)?③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二)探究滑轮组工作时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1、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鉴于上述情况,我启发学生说:“这节课我们用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想办法,看一看怎样组装最合理、最省时间?”
把自主权放给学生后,我就巡视观察,并强调每个实验小组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操作一下,感受一下成功的乐趣。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看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简单的滑轮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通过组织孩子们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孩子们找到了实验结果:?1、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实验课的真谛!
滑轮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5.24
课题
滑轮
计划学时
2
重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特点
课标
要求
能识别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
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课时
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法
主要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和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4、拓展延伸
轮轴和斜面
说出轮轴的组成:由轮和轴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轮轴:阀门、内门锁、自行车车把、板子方向盘等等。引导学生利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析斜面是省力还是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
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
(重难点)
【预习生成】
1.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有哪几种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_________,并可以绕_________转动的_________。
4.使用时滑轮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___,但是不能___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的杠杆。
(P87)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____,但要_________,它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新知探究】
1.解惑:
①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②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2.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1.定滑轮:_________的滑轮;动滑轮:_____________的滑轮。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表1 利用定滑轮测量值
结论一: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利用动滑轮测量值
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利用上面的两种方案中,提起同一个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定滑轮: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方向_________ 。
动滑轮: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方向_________。
G/
实质:定滑轮是一个________杠杆,动滑轮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
三、滑轮组
1.阅读课文P89思考和组合成滑轮组。
图11-3-7中,第一幅图是由两个滑轮组合在一起,这样组合的目的是第二幅图是由一个
和一个组合在一起,这样组合既能又能。
使用的滑
轮组滑轮越多,越省力,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
重的。
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
定→动,箭头
向。
动→定,箭头向。
吊车上用的是滑轮
2.按照要求组装上图C、D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⑴用G/2的力提
起重物;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组装口诀:奇动,偶定,从里向外绕。
3.分析推导平拉物体时,需要克服的是力,F= f;拉力
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是S= ,n表示
,h表示
轮组时,滑轮组用__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
体用的力就是物体重或物
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G1=G2 ,则F1一定小于F2 B.若G1=G2 ,则F1一定大于F2 C.若G1<G2 ,
则F1一定大于F2 D.若G1>G2 ,则F1一定等于
【达标检测】
4.如图C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上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 N,绳固定端拉力为 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 cm。
5.用“一动、一定”组成的滑轮组来匀速提升重物时,所需要的力与不使用滑轮组直接提升重物时相比较,最多可省()
A.1/3的力 B.1/2的力
C.2/3的力 D.3/4 的力
6.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
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
组重及摩擦,则:()
A.拉力为80牛
B.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
C.拉力为40牛
D.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
【巩固提升】
7.如图2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300牛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1)在图2甲上画出当动力F=150牛时绳子绕法;
(2)在图2乙上画出当动力F=100牛时绳子的绕法。
8.如图所示,物体重均为50N,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拉力F1=____N,F2=_____N ,F3=______N .
9.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置于水
平桌面上重100N的物体A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固
定于O点,当悬挂在滑轮下的物体B重40N时,它
恰能对匀速下降,若要使物体B匀速上升,需要在
物体A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______N的力。
(不计滑轮重)
10.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
重物G=100N,每
一个滑轮重20N。
当绳自由端拉力F竖直向上大小为30N时,重物G对地面
的压力是多少?拉力F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若重物G能
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是多少?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