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8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社会环境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 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如:被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他们不
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感 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像印度的狼孩卡玛 拉和阿玛拉,法国的阿威龙野男孩及中 国的猪孩等。
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
测量
隔离1年
接触的积极性 3.1
运动的积极性 86.0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 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 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的物质载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色体中的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 核酸( DNA )。正是这种物质决定人的遗传特征。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从大处(大环境)说,指国家制 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
从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环境)说对于儿童主要指家庭环境、托 儿所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物质条件、父母职业和文化 水平、家庭人口、社会关系等。其中家庭教育起的作用 最大。
2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第一时期——“是谁起决定作用”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第二时期——“各起多少作用”
二因素论 会合论和成熟论 第三时期——“如何起作用” 相互作用论
2021/8/2
编辑版pppt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可分为客 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 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PPT课件

25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
可编辑课件PPT
26
(三)语言开始萌芽
可编辑课件PPT
27
(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可编辑课件PPT
28
第二节 1-3岁(先学前期)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可编辑课件PPT
29
一、学会直立行走 满周岁时,孩子开始迈步,但还走不稳。
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可编辑课件PPT
32
1.5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拿小勺吃饭。
2岁以后,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 筷子吃饭。
可编辑课件PPT
33
三、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 动,是在2 岁左右形成的。
可编辑课件PPT
34
四、出现独立性
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
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 化: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情绪和 人际关系的发展。
可编辑课件PPT
21
三、半岁到周岁 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
可编辑课件PPT
22
(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编辑课件PPT
23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可编辑课件PPT
30
儿童逐渐学会: 走、爬楼梯、原地跳、跑、攀登等动作
பைடு நூலகம்
可编辑课件PPT
31
二、使用工具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
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PPT课件
17
国外几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 的划分标准: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美国心理学家柏尔曼三时 期理论
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施太 伦三阶段理论
3.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四阶段论
4.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奥地利佛洛伊德五阶段论
5.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艾利康 宁和达维多夫六阶段论
吮辨统月半)反别以的无,应前孩各到没3子,种岁有有虽后基各后,想然来本种逐从象能,颜心渐活不看只色理分动能齐对。化活,听碰全3出动.也,到孩到喜谈但的嘴子齐爱不不出唇的全、上会的现情,高人认东和绪服兴类人西最个、从特,做初性快有由6吸个只特乐的简吮月有、思征单反左愉维痛形到应右快。苦成复。才不、的2杂开愉嫉.3次始的快岁妒认序发之左、生都展别右畏,是规(才惧1从笼等律能岁。
*幼儿心理的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既是环境, 特别是教育,是幼儿心理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
8
综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顺 序和趋势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 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 体系。
9
趋势一
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两方面)
例如例:1如从.新不:生齐儿出全对生到一头齐切几全碰天到的他孩嘴子附,近不脸能颊集的中东注西意都力会,做头出几吸个
12
趋势三
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例如:3、4岁的孩子常常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 性。想起什么做什么,也很容易中断。而5、6岁的孩子常 常在活动之前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例如:很小的孩子只能注意到自己看见的东西,但 七八个月大的孩子能够注视物体藏匿的地方。 1/20秒时间,成人一般能注意到4到6个相互之间没 有联系的黑点,而幼儿只能注意到2到4个。(生理制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6
一、心理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但其 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他的理 论和学说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 域,而且影响了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伦 理学、宗教和艺术理论等几乎所有人文科 学,在20世纪人类文化的地形图上,弗洛 伊德无疑占据着一个显赫的位置。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 论观点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学习方法:
1、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认真做笔记 3、课后勤于思考并记忆 4.记忆结合理解,对于理论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查 阅相关书刊文献等。
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实例阐释各种理论,要帮助学生 真正理解知识要点。
(一)感知、注意的发展
视觉方面,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有很大提高,不仅了解和掌握 了几种基本颜色,还能较好地辨别同一色系的深浅。
注意方面,注意的稳定性和有意性较之前都有进步。这一时 期儿童注意力保持在目标事物上的时间有所延长,并开始学 着运用意志力法控制自己。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目录
Social Media
Web Design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 其主要理论观点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了解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熟悉心理学主要流派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观点,识记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 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精品PPT课件
2. 爱模仿 3. 思维靠行动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 爱 模 仿
面对小孩抢玩具,作为老师 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 思维靠行动
中班儿童(4-5岁)的年龄特征
中班(3-4岁) 年龄特征
5+3=?
长了胡子的叔叔是儿子 能吃苦(味)
大班幼儿(5-6岁)的年龄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 不平衡性
1.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 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 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 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 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 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 同的。
1.生物因素——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的生物特征
·
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发色和神经系统
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 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 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 莫扎特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 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 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标志:年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在发展的每
社会因素
心理学家曾用同卵双生子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对孪生姐妹在 18个月是分开抚养。姐姐生活在一个边远地区,仅受过两年的正 式教育,妹妹在一个物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且读完专科学校。 当他们在35岁接受测验时,妹妹的智商比姐姐高出34分之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
超我。
意识
与外界接触
前意识 超我
自我
潜意识
本我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
❖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
❖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
❖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
1.口腔期(出生-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两性期(12岁以后)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
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三、研究意义
(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发现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的反应形式,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斯金纳箱中饥饿的小白鼠 或鸽子无意中碰到按键而得到 食物,其按键行为由于得到食 物而得以强化。这种通过动物
• 斯金纳提出了两种影响的行为后果——强化 和惩罚
强化会增加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惩罚会减弱行为再次出现的可 能性。
二、格塞尔的发展原则
• 发展方向原则:表现为自上而下,由中心向边 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 发展。
• 相互交织原则: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一阶段, 由某一个方面占优势,过一个阶段又会以另一 方面占优势。通过交织,达到相互平衡,把发 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 机能不对称原则:如优势手、优势眼、听觉记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就是给予奖励, 消极强化是通过拿走令人不快的事来进行奖励。
在运用强化时,如果是紧随在某种行为之后,其效果是最明显的。如 果某种反应不再获得强化,它最后会“消退”(extinguished),也 就是说,回到原来的水平。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忽视了对正常人的研究,导致了对人的解释的片面性。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 埃里克森(Erikson)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之 一, 他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汲取了营养,完善自
己的 观点,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者之一。
• 埃里克森相信发展持续人的一生。
--埃里克森强调儿童是积极而有好奇心的探索者,在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心理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由不同意
识水平的 三个部分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园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园ppt课件)

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所以转折期
往往被人们称为“危机期”。因为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
出现“危机”。我们应该把转折期
从简单到复杂
从被动到主动
从具体到抽象
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3岁前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6岁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思
维的主要方式,5岁以后,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整个学前期内,思维的特点总
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 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如儿童
从家里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或从幼儿园升到小学
的时候,都可能出现转折期。一般认为,2~3岁、 7~9岁、12~15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
易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常常出现 各种否定性行为,可能导致儿童和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是心理发展
的敏感期。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在数概念掌握方面,5~5.5半是敏感期;在动作发 展方面,0~6岁是敏感期。
学 前 心 理 学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 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 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 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 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 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 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 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 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 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 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 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 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 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 岁才能做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 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 进行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弗洛伊德理论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欲发展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性欲表现和心理冲突,需要家长和教师适当引导和满足 儿童的性欲需求,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与外界关系
弗洛伊德强调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重要性。儿童通过与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关系来形成自我概念和价值观,而家长和教师需要提供 温暖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
口语表达
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逐渐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 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词汇和语法
学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掌握更多的 词汇和语法结构,并逐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 性。
早期阅读
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逐渐发展,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进 行简单的阅读和理解,如看绘本、听故事等。
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影响
教育机构和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教育机构提供了学习和 发展的环境,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得 到全面发展。
教育机构的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期望都 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 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案例五:学前儿童的干预与辅导策略
总结词
针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 干预和辅导策略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 一系列的干预和辅导策略。首先,提供安全、稳定和充 满爱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根据儿童的发展 阶段和兴趣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鼓励他们的 探索和学习。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反 馈和鼓励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定期与 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PPT课件

4.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奥地利佛洛伊德五阶段论
5.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艾利康 宁和达维多夫六阶段论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我国现行儿童心理年龄 的阶段划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9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主要
表现在:阶段的顺序、变化过程和速
度上。
(有三大原因)

脑和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生理 基础。遗传和成熟,特别是幼儿脑的 发展,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 提。
精选2021最新课件
6
“心理”的概念理解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 的反映。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 实是心理的源泉。
*幼儿心理的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既是环境, 特别是教育,是幼儿心理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一: 原因二:
社会条件不同 教育条件不同
精选2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新课件
21
儿童心理年龄稳定性与可变性 的辩证统一关系
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是相对的,稳定中有变化,变化又是 相对稳定中的变化。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下节课再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趋势一
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两方面)
案例:(童言无忌)
•“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
噢,它只有一条腿,两条腿才能走。
•“为什么雨停了呢?”
它累着了。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
它有时听妈妈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 饭。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境因素)起主要作用? 3. 儿童是积极参与到发展过程中去,还是被动
接受社会和生物影响? 4.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5. 发展的最显著方面是所有人类表现出来的“
共同的东西”,还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特定性 的、个体式的发展?
.
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争论
1 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发展是以逐渐的、量的变化为特征,还是突然发 生的、质的变化。
超我服从于完美原则(perfection principle)。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心,一是自我理 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 判性的部分,它要求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 者是由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所构成,是一个抽 象的东西,希望个体为之而奋斗。儿童到了 大约5岁的时候,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 我开始形成。
.
得了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其智商在20- 80分之间。如果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发现, 通过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并一直坚持到8岁 左右,可以减轻大脑神经受损伤的程度, 然后通过教育来提高个体的智力水平。
.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3.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 态的。
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不同年龄阶段,遗传和 环境的作用大小也不同。
.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 者均衡发展,即超我监控自己的行为,以 适应社会的道德规范。自我一方面应处理 好本我的本能要求,另一方面又应符合超 我提出的规范要求,以期发挥自己的功能。 如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或超我有一 方占优势,支配另一方的发展,这时就会 导致心理发展异常。一旦三者的关系完全 失调,就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reality principle)行 动。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
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PPT
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 4岁之前容易矫正。Leabharlann 3、识字的关键期:3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单, 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 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 字的兴趣
4、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4-5岁左右
•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吞咽咀嚼关键期 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爬的关键期 站走的关键期 亲子依恋关键期 口语学习关键期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儿童心
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重点 掌握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概念。
儿童期各阶段的划分
儿童期
学前期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婴儿期(乳儿期)(1个月-1岁) 先学前期(1-3岁)
学前期(狭义)
学前初期(3-4岁) 学前中期(4-5岁)学 前晚期(5-6、7岁)
• 见右图---尾随反应
发展的关键期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 征是,它只发生在 生命中一个固定的 短暂时期。如小鸭 的追随行为典型地 出现在出生后的24 小时内,超过这一 时间,“印刻”现 象就不再明显。
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1-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笼统到分化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 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3种情绪;12 个月时,快乐情绪分化出高兴和喜爱;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3岁前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6岁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思 维的主要方式,5岁以后,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整个学前期内,思维的特点总 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
(三)转折期和危机期 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般来说是渐进式变化的,但有 时候,可能会出现突然的、飞跃式的变化。在儿 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短期内心理急剧发展、 变化非常明显,心理矛盾高度激化的时间段,称 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 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如儿童 从家里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或从幼儿园升到小学 的时候,都可能出现转折期。一般认为,2~3岁、 7~9岁、12~15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特点,理解关键期 和最近发展区等概念;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 征,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 熟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论述学前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学前儿童 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积极、 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才能 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教育策略,更自觉地引导和促进学前儿 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
.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是心理发展 的敏感期。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在数概念掌握方面,5~5.5半是敏感期;在动作发 展方面,0~6岁是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对儿童心理发展许多方面的敏感期,还没有足 够的研究。
.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
从被动到主动 从零乱到成体系
(一)从简单到复杂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初生的时候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前儿童各种 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都是从无到有、从不齐全到齐全,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
(三)从被动到主动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 展并提高起来。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无意向 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 制约发展到自
主调节
.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 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很容易因情境的影 响而改变。比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 会哭得很伤心,但当妈妈的身影刚刚消失,奶 奶用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她玩,她可能会立 即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活动 会逐渐组织起来,有了整体性,有了系统性, 有了稳定的倾向性,出现了每个人特有的个性。.ຫໍສະໝຸດ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相关概念
(一)关键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劳伦兹(K. Lorenz)提出。这一概念与“印刻” 现象的发现有直接关系。 “印刻”现象首先由英国自然主义者斯波尔丁(D.A.Spalding)在刚孵出的鸡雏身上发现的,还观 察到这种反应不管所追逐的能活动的生物是否自己的同类。“印刻”现象是小动物在出生后的一个 很短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本能反应。
.
(二)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在错过特定时期之后,并非完全不 能弥补,因此关键期的概念不能普遍运用。在一般情况下,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机问题采用“敏感期”较恰当。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 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 医生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长期与儿童 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 了“敏感期”的概念,并将它运用于学前教育上。
.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 行为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 关键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 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已有研究表明,1~3 岁是人类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 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些这个时期,就难 以掌握人类的语言(如狼孩是在7岁后才开始接触 人类语言和学习口语,后来无论如何教育,始终 没有真正学会使用人类的语言)。
.
“印刻”现象是小动物在出生后的一个很短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包括:
①追随而且喜欢接近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即印刻的 对象; ②在印刻的对象消失后,发出悲鸣,当它重新出现时,会发出满意 的叫声。
所以,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是个体发育 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 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