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一封奇怪的信反思
跨班授课的经历今天下午在二(5)班老师的邀请之下,我来给他们班的学生上了《一封奇怪的信》一课。
这算是我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吧,首先是不在我的实习班级上课,其次是时间选在下午。
这位老师给我的理由是让我在实习期间得到更多的锻炼,并且这一课我上午刚刚上完。
其实我对这次课没抱多大希望,只是盛情难却,就硬着头皮接下了。
或许是因为没有给自己施加负担,所以我走进教室之前我并不紧张。
刚走到教室门口,这个班的老师就给她的学生介绍起我来了,接着掌声响起。
这般热情简直让我受宠若惊啊!师生问好时,我给他们行了个九十度的大礼,他们以同样的九十度鞠躬回了我。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寄过吗?”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了,这个班的学生太配合了!“寄信时,在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封面上应该写什么?”“里面装信,外面应该写上地址、收信人、寄信人···”“可是,有一封信,信封里装的并不是信,信封上也没有收信人、寄信人,你们觉得奇怪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封奇怪的信》,去看看它奇怪在哪里?”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我慢慢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接下来我打算给他们播放课文录音,可惜刚好忘了带,只能靠自己啦,我给他们范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一边听一边把生字圈出。
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与原先上课时不变,同样也品读了“秋风吹得她直流鼻涕”突出冷及小女孩的坚强。
但有些地方我还增加了原先指导老师补充的内容,比如在讲到小女孩寄槐树籽时,讲明槐树籽对支援西北的作用,突出小女孩关心国家大事。
大概是第二次授课的缘故吧,我发现比第一次上课顺利的多,我也开始顾及到学生的差异,如有个别学生读“槐树籽”读不好,我还进行了个别指导。
一节课下来,整个课堂氛围还不错,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我想学生们的心情应该和我一样的吧。
经验是在不断的磨练与反复的思考中获得的,我相信这句话不只在教师这个行业中起作用,在其他行业也同样需要。
2011-11-4。
S版第三册语文课《一封奇怪的信》教案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是否适量、适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反思内容
教学方法运用
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示范、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反思内容
课堂氛围营造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在课堂观察、作业评估和测试 考试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 ,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
鼓励与表扬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 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和自信心。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语句,让学生进行深入分 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技 巧。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 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讨论,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 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 情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书 信写作。
情感目标
0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信中 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荣誉感 。
02
培养学生的友善情感,理解信中 所表达的友谊和关爱之情。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信件有关的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 入新课。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信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 这些信件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怪的信》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怪的信》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怪的信》活动目标:1、认识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
能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的特征。
2、进一步认识、熟悉多种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1、教具:画有蛤蟆和青蛙的信封一个、图形一张(上面画有两组图形,一组有有红圆和红的梯形)、彩色笔一支。
2、学具:幼儿用书29页、蜡笔每人一份、正方形纸若干、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1、找图形的相同点⑴教师:蛤蟆收到一封信,上面都是图形。
幼儿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图形,讲述它们的颜色和大小。
⑵教师:原来是一道智力题,青蛙让蛤蟆找一找每排中的两个图形,有几个地方是相同的,就用几条线来表示,蛤蟆觉得有点难,请小朋友来帮忙。
⑶引导幼儿观察红的小圆形和红的小梯形,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找出它们的相同引导幼儿画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表示它们有一个相同特征。
2、幼儿操作活动⑴找相同:请幼儿观察每个方框里的图形,说说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特征,比较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然后画几条线表示。
⑵变梯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梯形。
⑶按要求涂色:请幼儿看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图形并很具标记提示,给梯形涂成绿色,个长方形涂成蓝色。
3、活动评价展示幼儿找相同的操作情况,请幼儿教师每条线表示那哪个特征相同。
活动反思:考虑孩子的差异性。
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化,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材料,并且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游戏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怪的信》。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反思引言: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处于认知和成长的关键时期。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应当灵活巧妙,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有时候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案例,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
下面,我将围绕中班数学中的一次奇怪的信教案进行反思探讨。
教学内容:这次的数学教学主题是“物品的重量”。
老师准备了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例如小球、砖块、玩具等,并用天平进行称量。
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理解轻重概念,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判断大小。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物体的重量概念,并展示了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结果。
问题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情况。
有一组孩子选取了一块很小的砖块和一颗小球进行比较,结果他们称量后认为小砖块比小球要重。
这一结果让其他同学非常疑惑,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砖块比小球重,甚至产生了怀疑老师的想法。
这个情况开始引发了混乱和困惑。
问题的探讨与解决:面对这个问题,老师首先进行了回顾。
她询问孩子们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孩子们纷纷回答说需要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然后比较两端的高低。
老师通过询问,了解到这组孩子同时将小砖块和小球放在天平的同一侧,然后直接进行比较,导致了他们的错误判断。
老师明白了这是自己在教学设计上的疏忽,没有给出清晰的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再次向孩子们解释物体的重量概念,并示范正确的比较方法。
她将小砖块放在天平左端,小球放在右端,孩子们通过观察天平两端的高低判断出了正确的结果。
最后,老师总结了这次教学的重点,强调了正确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反思与启示:结论: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改进的事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保证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发生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含教学反思】事件背景在一次针对中班数学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为孩子们讲了有关神奇数学的故事。
老师讲述了怎样通过平衡和重量的分配来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们这种方法被称为“平衡法”。
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里,老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这种方法的运算,以此引导孩子们思考。
结果让人意外的是,这种运算方式被一部分学生误解为“信仰”,并开始宣扬这种“神奇”的数学运算方式。
事件影响尽管这个事件在当时被视为只是一个小小的课堂错误,但事实上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毕竟,让孩子们把数学运算和宗教信仰混淆到了一起,这是很不妥当的。
这个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想象,甚至引起了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在这个事件的影响下,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确性。
反思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需求。
当然,数学是一个抽象的科目,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而,在例子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冷静分析、精准引导和平衡教育。
其次,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确切地理解概念。
在这个事件中,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没有充分讲解这种“平衡法”的具体内容,导致一些学生将其误解为一种“信仰”。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全面性和易于理解性。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事件中,学生们的认识出现了问题,这表明我们的课程可能缺乏一些发展学生思想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样化的工具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全面和扎实的知识。
总结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虽然是一个意外的事件,但它让我们认识到了教育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以便学生能够从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奇怪的信
中班数学教案奇怪的信【教案标题:中班数学教案-奇怪的信】【引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中班数学课,主题是“奇怪的信”。
在这堂课上,学生将通过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来探索数学概念。
通过活动与游戏形式,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和关系。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奇怪的信教材(一堆奇怪的字母和数字)。
2. 数字卡片和形状卡片。
3. 游戏道具:数字骰子、形状拼图等。
4.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拿出一封奇怪的信,上面有许多奇怪的字母和数字。
引导学生猜测是什么样的信件,并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解开这个谜题。
二、奇怪的字母与数字(15分钟)1. 将奇怪的信纸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从中选出熟悉的字母与数字。
引导他们发现字母和数字之间的某些规律。
2. 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递增规律,并引导他们将字母与数字进行对应。
3. 老师以游戏方式出示字母和数字的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匹配和排序的活动。
三、形状与图案(20分钟)1. 老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形状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的特征,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形状。
2. 引导学生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小、颜色和数量上的差异。
3. 老师以游戏方式出示形状的拼图,让学生进行形状的配对和分类活动。
四、数学游戏(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学到的数字和形状概念。
2. 老师准备数学游戏,如数字骰子游戏和形状配对游戏,让学生逐步应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
3. 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数学课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数字、形状和关系。
2. 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针对性回答,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育资料】《一封奇怪的信》教案学习专用
《一封奇怪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本课内容,理解这封奇怪的信包含了怎样的童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小姑娘学习,做一个关注祖国的学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的纯真可爱。
教学准备:
槐树的图片生字卡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一封奇怪的信》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在寒冷的冬天为祖国大西北送上自己一份心意,用信封收纳了公文包一些槐树籽寄往西北,可信封上什么也没有的感人故事...一起来看看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篇一:《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首先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粉红色的信封。
信封上没写地址。
“这篇文章能寄出去吗?”接着问大家,信封上只有邮票,一个字也没有,这真是一封奇怪的复信。
正堂课围绕“奇怪”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针对学生部够理解的大西北,我同样特别收集了相关资料和截图,诱导学生倾听观察,同学们被小姑娘那份善良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愿望;“我要为祖国的西北献上一些樟树籽,希望我家门前的樟树也能在大西北长成长存。
”“我要为中华民族滨江的大西北送上一片绿地。
”“我长大蓬塔县去西北工作,让西北也能景色宜人。
”“我长大后才去西北建设,把美好西北建设成比我们这里还要美丽的城市”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后才,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表述感悟。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模仿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
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
这样入情进出境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
不足的地方:因导入的时间速度慢,所以学生课上的朗读不是充分,对词的推论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寻得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北。
篇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一封奇怪的信》写的是一个送上小姑娘在寒冷的冬天为祖国大西北送上自己的第二份心意,用信封装了东北方一些槐树籽寄往西北,纸条可信封上什么也不能的感人故事。
为了让家长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白色纸条的信封。
2019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奇怪的信》优秀教案精品教育.doc
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奇怪的信》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五、分角色演读课文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4、评价。
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奇怪的信》优秀教案
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奇怪的信》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五、分角色演读课文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4、评价。
《一封奇怪的信》教 学 设 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二年级上册)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S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热爱祖国,关心大西北建设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大西北水土流失场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大西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西北看一看。
(播放大西北水土流失的资料片段。
)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心。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
3、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3、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
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
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
(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
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4、轻声读课文,用“____”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
(相机出示人物对话。
)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奇怪的信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熟悉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颜色、大小、样子等基本特征。
能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的特征。
2、进一步熟悉、熟识多种梯形,把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3、能用语言清晰的介绍图形的相同特征。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5、对xx有深厚的爱好,喜爱生活乐于探究。
活动预备:1、教具:画有蛤蟆和青蛙的信封一个、图形一张〔上面画有两组图形,一组有有红圆和红的梯形〕、彩色笔一支。
2、学具:幼儿用书29页、蜡笔每人一份、正方形纸若干、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1、找图形的相同点⑴老师:蛤蟆收到一封信,上面都是图形。
幼儿观看并说说有哪些图形,讲解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大小。
⑵老师:原来是一道智力题,青蛙让蛤蟆找一找每排中的两个图形,有几个地方是相同的,就用几条线来表示,蛤蟆觉得有点难,请小伴侣来帮助。
⑶引导幼儿观看红的小圆形和红的小梯形,找出它们的相同引导幼儿画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表示它们有一个相同特征。
2、幼儿操作活动⑴找相同:请幼儿观看每个方框里的图形,说说图形的颜色和样子特征,比较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然后画几条线表示。
⑵变梯形:鼓舞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梯形。
⑶按要求涂色:请幼儿看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图形并很具标记提示,给梯形涂成绿色,个长方形涂成蓝色。
3、活动评价展现幼儿找相同的操作状况,请幼儿老师每条线表示那哪个特征相同。
活动反思:考虑孩子的差异性。
在材料的投放上注意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化,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材料,并且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嬉戏活动,充分表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意与胜利。
幼儿玩"分信'、 "扑克数量归类'嬉戏效果较好。
《一封奇怪的信》教 学 设 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二年级上册)_2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S版二年级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炎方乡松韶小学赵琴美教学目标:1.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的纯真可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介绍信封的书写。
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奇”“怪”两字。
(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老师范读。
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
认读生字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叔叔,……)生读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
再读句子。
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生读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
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
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
一封奇怪的信课后反思(精选4篇)
一封奇怪的信课后反思(精选4篇)一封奇怪的信课后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把握住了以下几点:(一)导入环节设计亲切而自然。
开课时,我用给女儿寄信的事情引出“信”和“信封”,并有意强调这个信封很薄以及寄信时需要写上地址和姓名。
为后文理解“信的奇怪”做铺垫,也做了个小小的暗示。
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封信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随文识字写字。
课标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并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由于生字出现在了课题中,在板书课题后,我就安排了“奇”字的写字指导环节。
以“大字不大真奇怪,‘可’字把它向上抬” 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自然地强调“大字头”在“奇”字中的特殊写法。
通过巡视观察,我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大字头“的特殊写法,真正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有梯度。
课文要求认识15个生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学习任务,怎样落实这一重点呢?我采取了语境逐渐缩小的方法,三张幻灯片出示生字词。
第一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二张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增加难度,复现词语;第三张只留下生字,难度继续增大,以此考查学生记忆生字的水平。
通过这三次有梯度的生字认读,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四)教给学生进行简单批注的读书方法,从小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
课堂上,在找出“这封信的奇怪之处”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除了贴着一张邮票外,一个字也没有。
”,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沉甸甸”、“一个字也没有”体会信的奇怪。
并结合年段特点,顺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在重点词的下面用三角符号做标记。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在文本中进行了简单批注。
三、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面对的学生是陌生的,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第三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档资料
第三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学习生字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介绍信封的书写。
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奇”“怪”两字。
(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老师范读。
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
认读生字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叔叔,……)生读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
再读句子。
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生读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
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
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
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
多种方式读。
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语文S 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一封奇怪的信》,课文讲述了作者亲眼目睹并帮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为西北地区邮寄槐树籽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西北绿化的美好品质。
整篇课文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朴实无华,饱含深情。
课后,在回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各环节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预设——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活动具有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备课时,我力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我根据逐渐缩小语境的教学理念,安排了有梯度的识字训练,并在课题中进行识字、写字。
这样安排旨在体现随文识字,让识字活动贴切而自然。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信的奇怪和对小姑娘进行评价这两个方面,运用分角色朗读,评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了年段特点,学科特点,结合文本的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繁琐的环节,板块清晰。
二、教学的生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导入环节设计亲切而自然。
开课时,我用给女儿
寄信的事情引出“信”和“信封”,并有意强调这个信封很薄以及寄信时需要写上地址和姓名。
为后文理解“信的奇怪” 做铺垫,也做了个小小的暗示。
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封信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随文识字写字。
课标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并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由于生字出现在了课题中,在板书课题后,我就安排了“奇”字的写字指导环节。
以“大字不大真奇怪,‘可'字把它向上抬” 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自然地强调“大字头”在“奇”字中的特殊写法。
通过巡视观察,我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大字头“的特殊写法,真正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有梯度。
课文要求认识15 个生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学习任务,怎样落实这一重点呢?我采取了语境逐渐缩小的方法,三张幻灯片出示生字词。
第一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带生字的词语; 第二张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增加难度,复现词语; 第三张只留下生字,难度继续增大,以此考查学生记忆生字的水平。
通过这三次有梯度的生字认读,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四)教给学生进行简单批注的读书方法,从小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
课堂上,在找出“这封信的奇
怪之处”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除了贴着一张邮票外,一个字也没有。
”,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沉甸甸”、“一个字也没有”体会信的奇怪。
并结合年段特点,顺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在重点词的下面用三角符号做标记。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在文本中进行了简单批注。
三、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面对的学生是陌生的,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
由于我对学生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没有为教学的生成留有太多余地。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学生的回答或思考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就是教学生成的好时机。
但在实际教学中,为追求教学预设的目标,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是尽可能想要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预设的轨道上来。
其一,在识字写字环节,本该在开火车读生字词时,让全班学生跟着读一读,常态课上是这样进行的。
但总担心后面的感悟课文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够,就临时省去跟读这一安
排,没有真正落实识字任务。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
其二,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把“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作为我的朗读训练目标,并安排在精读课文的第二个环节来进行。
本身这篇课文对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这一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这一环节的教学处理不理想。
朗读的形式虽体现了多样性,但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充分地还给学生,朗读指导也就显得不够到位。
教学参考上也指出,“当学生想读好但又读不出‘味'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或朗读示范,或委婉提出朗读要求。
”同时这也是对老师教学机智的一种考验。
这一点,是本节课较遗憾的地方。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它给了我一些思考与启示,也算是另一种收获。
其三,指导写“奇”字时,在巡视过程中,也评价过几个学生的字。
这时,如果我能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对个别同学的书写进行互评,就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不足之处是时间掌控不好,识字环节太仓促,精读感悟课文环节朗读指导不够到位等。
出现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课赛中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