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教师们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首先,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而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情境,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几何问题,让他们自己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启发式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而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最后,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和枯燥。
而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提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一、引言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探索和实践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行探索和发现。
这种方法不仅注重结果,还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数学启发式教法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如开放性问题提出、角色扮演、模型建立等。
三、数学启发式教法的优势1.培养创造力:数学启发式教法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寻找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2.提升逻辑思维:通过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启发式教法鼓励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四、数学启发式教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1.开放性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分析规则中的模式并进行预测。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让他们扮演商店老板或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进行价格比较、找零等计算。
3.模型建立:引导学生使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图表、图形或模拟实验来研究某个数学概念的变化规律。
五、结论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积极采用数学启发式教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的文档内容编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启发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古代个别教学中产生。
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的今天,如何准确使用启发式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就称为"启发"或"启发式"。
从孔子的话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但也存有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
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使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
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准确答案。
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或找零。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导发现规律,培养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总结出乘法的规律。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2的乘法有什么规律?”“为什么3×4等于4×3?”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步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增强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自己的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各个房间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反馈评价,激发自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反馈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启发式教学如何正确运用
启发式教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探索和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将从设计问题、引导讨论和提供支持等方面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首先,正确的设计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他们的经验和兴趣相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程度。
此外,问题的设计还应该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应用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其次,引导讨论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点拨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倾听学生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提供支持是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协助和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互动。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能力,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改正,不要过度指导和干预。
最后,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不要过多干预和限制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总之,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农村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运用
农村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运用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问题引导: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 强调方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注重实际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农村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践1. 设计趣味性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出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家的大米用了三分之一,小明还剩下多少大米?”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探究: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非直接传授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或者个人思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出一道数学谜题:“现在有12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两个苹果,小明比小黑多三个苹果,请问小红、小明、小黑各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道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有关测量的问题:“小明家的菜园长方形,长4米,宽3米,请问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如果菜园的长和宽发生改变,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农村小学有着重要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记忆,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能力有限。
而启发式教学则强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启发式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旨在为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其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应用现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研究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还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情况,并分析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方面,启发式教学策略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启发式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开展启发式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物,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不同形状的木块,让他们通过拼凑和比较,发现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运算和推理,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然而,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选择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启发式教学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思考。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使用启发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使用启发式教学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数学?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好启发式教学,引导好学生怎样学好数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所以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行启发式教学呢?一、启发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连贯性,新知识是已知的延伸、发展或转化,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生长点,也有与相关的连接点。
另一方面,学生都有着不同水准的学习积极性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给启发提供了可能。
因而,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以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实行重新组拼,通过联想和变迁,形成新的或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
假如学生大脑中的某个部分是空白,亦即不具备相对应所需知识经验,必然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是因为,启发过程,渗透着学生的想象过程,学生的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
所以用启发式教学知识时,必须先研究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学习多位数的乘法,其基础是乘数为两位数。
因而在复习计算题(1)536×23 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推出计算题(2)536×123 的算法。
启发过程中提问的重点是:用乘法百位上的“1”去乘“6”时,所得的积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学生在已有计算题(1)的基础上,就不难做出准确的回答。
二、启发必须依据受教学对象的理解规律循序渐进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面向高层面发展的过程,低层面的活动成为高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对象;只有到高层面学习时,学生才会明白低层面活动的意义,产生新知,形成水平。
浅谈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力。 ( 2 ) 在教学观念上 ,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 教师不是在课 堂教学 上教 学 生生 搬硬 套地 学 习知识 , 而应 当通 过诱 导 、 启 发, 主要依靠学生 自 身 的主动性和意识来完成教学 目标。 师 生 之 间共 同沟通 、 和平 相 处 , 互相 讨论 、 交流 。 ( 3 ) 在教 学 手 段上 , 要 激发 小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和 兴趣 , 就应 该营 造 良好 的 学习气氛和环境 。让他们 自愿地学习, 喜欢学习, 而不是靠 生搬硬套、 题海战术 、 以时间为代价等办法来改变学生学习 成绩 。 ( 4 ) 在 教学 目 标上 , 注重学 生 各方 面发展 。 不 仅要 注重 知识 的学 习 , 还要 注重 能力 的培 养 , 把 学生 培养 成全 德 、 智、 体 全面 发展 的有 用人 才 。 2 . 掌握启发式教学方式 。 ( 1 ) 明确定位, “ 导” 而非“ 牵” 。
一
地、 牢 固快 速 地掌握 所 学 知识 。 对 启发 式教 学方 法 的认识 启 发 式教 学 , 就是 要 求教 师 引导 转化 , 把书 本上 的知识 快 速 灵 活 地转 变为 学 生 自己 的知 识 , 然后 再 把 学 生所 掌握 的知识 进 一 步转 变 为解 决具 体 问题 的 能力 。启 发式 教 学法 中, 对教 师 而 言是 “ 启” , 对 学 生 而言 是 “ 发” 。“ 启” 体 现 了教
自己的思 路 , 再启 发学 生 探索 有个 人思 想 的新方 法 。例 如 , 教师在讲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后 , 可以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 , 让 学生 得 到三 角 函数 的关 系 。 首先 说 明要达 到 的 目的 : 寻 找 各三角函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若发现学生 中途某处发 现 不 了平 方 关 系 ,教 师可 给予 引导 ,让 学 生 注 意关 系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国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发展到新兴的启发式教学。
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校尤其是小学课堂中体验到了发式教学模式。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启发式教学有什么优势。
先,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主动权是它的首要优势,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启发式教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思维实践,这将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从启发式教学当中学习到逻辑思维、分析思维、推理思维等一系列数学思维结构,他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探索数学,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更精准的结论。
其次,让我们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
- 1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己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堂上二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一分析——一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术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
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 x 8,167×28(二)试算:167 x 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
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
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t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土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思维依然形象而又简单,他们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要想让小学生把数学学好就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仍然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标签: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前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诱导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向学生讲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而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拥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教师要抓住数学这门科目的这一特点,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施行启发式教学的注意要点分析第一,启发式教学必须在全堂课的结构上造成“启发态势”。
这种态势要具有激发功能,在课堂上要能使学生产生在迫切的需要中进行学习的作用。
第二,启发式教学还需要贯彻分步原则,逐步引人入胜(前面所讲述的三步启发式就是如此),通过实施分步原则,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精化,逐步达到由浅入深、去粗存精的境界。
第三,启发式教学还必须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课堂上当学生一时不明白还要做怎样的研究、大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统一时,老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发挥。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策略一、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充满了无限的探索欲望,总是会对提出的问题,产生遐想,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提问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只需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分析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July 2019———2019·07多元智能教学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小学生 教学建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分析?杨静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需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这符合新课改后的教育方向,也适应了学生本人的自我发展需求。
然而,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现在对于启发式的应用在实际里成效并不明显,缺少正确的发展策略。
本文对此进行了策略分析,以此来让其应用更为正确科学,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帮助更大。
一、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现在的小学生往往比较自我,缺乏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而其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其来说又十分的重要。
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是奠定整个以后的基础,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与思维培养才能对其负责。
启发式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并且促进其研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
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真正去有益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而不令其创新思维走偏,在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同时,更能为社会所需,能够在未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成为时代人才。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正确应用分析(一)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很普遍的一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保证其在数学学科里的兴趣与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
数学本身比较枯燥、严肃、数理逻辑性强,学生不容易对其亲近好奇,所以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中,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影响下变得积极而充满活力,使得数学的学习变的更具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里,教师应当多加观察,发现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部分与爱好点,以此作为突破,来进行引导与鼓励。
要注重知识重点与关键点部分上对学生的指导与点拨作用,以此来启发其中的比较模糊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在这种启发的步调中变得更加主动而积极。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习惯。
最后,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一)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场景、事件等元素,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家具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模拟比赛、随机抽取等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和方法。
(三)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启发式教学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启发式教学如何正确运用
启发式教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从事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操作。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水平。
启发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对于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和提供支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其次,教师应该设计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启发式学习任务。
启发式学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困惑和好奇心,又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教师应该创造开放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深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启发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但也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启发式学习任务,创造开放和合作的学习环境,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现阶段仍然有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启发式教学的正确运用方法,本文将会简略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勤于动手的能力,知识点的传授要通过点拨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当学生特别想解决问题却没有办法时,当学生心里明白却无法正确表达时,当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举一反三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
例如:1234+2341+3412+4123=1*1111+2*1111+3*1111+4*1111=(1+2+3+4)*1111=10*1111=11110,那么124.68+324.68+524.68+724.68+924.68=?(124.68+324.68+524.68+724.68+924.68=124.68+200+124.68+400+124.68+600+124.68+800+124.68=124.68*5+200+400+600+800=124.68*5+2000=2623.4)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将启发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思维敏捷。
“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组成的。
”所以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里讲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尝试相结合,是指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所需,激发学生的潜能,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白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这样不但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享受学习带来的优越感,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给学生带来很多体验:如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启发式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启发式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可能会显得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巧妙的启发式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巧妙启发式策略。
一、情景启发法情景启发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可以通过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模拟购买商品并计算总价。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提出启发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一个正方形有几条边?一个圆形有几条边?”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并发现正方形没有弯曲的边,而圆形没有直线的边。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口算乘法题目,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乘法口诀,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四、实际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亲身体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五、启发性故事故事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情感共鸣的教学资源。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启发性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然后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分数相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共同提高。
除了以上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应用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反思总结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如游戏、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方法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引导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创新: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元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作者:邱玉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4期
摘要: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
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引导、启发、尝试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引导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焘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焘的注释,就始称为“启发”或“启发式”。
从孔子的话和朱焘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意,开而弗达。
”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端给学生。
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工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思路教学,大处导,小处启,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和尝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
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加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
不论是优生
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确”和“巧妙”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确”,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
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
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
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出示图形提问:1、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分别相等,那么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大小会怎样?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证明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是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妙”,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
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
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地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6,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
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
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
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
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
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
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
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
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以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实例,就属于探究类教学模式,经过教师的修正,结构紧密程度属于中,匹配的理性水平是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
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
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