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四章
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 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 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 善和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升华
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 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 强大的道义力量
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 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 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 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 正心、笃实以为功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 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 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 大而深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一)先进性
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是人 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 革、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人类社 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 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 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 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 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 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 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 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 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 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 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 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
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 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 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 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 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 绝对命令。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内容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 道德的起源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2.天赋论 3.情感欲望论 4.动物本能论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 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四章课件
讨论
兄弟俩的行为看似为孝,实则不孝,是对家庭、 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以犯罪的方式,去尽所谓的“孝道”,不仅亵 渎了“孝”的崇高和美好,还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也是每个爱子的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
h
24
课程导入——道德是什么?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 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 “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 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 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 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 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 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h
21
h
22
作为子女该如何尽孝?
热 点 分 析
h
2006年6月15日《青年报》07A版以《为父治病 俩“孝子”夜盗老板》为题报道:来沪打工的刘姓兄弟俩 都还不到18岁,母亲过世早,家里又穷,因苦于无钱给 父亲治病,两人于2005年12月23日晚趁老板不在家, 两次潜入其暂住处,偷得现金财物共计5万余元,两人 销赃时被抓获,被闵行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
h
16
而每当提到这样一些人的名字时…
雷 锋——为人民服务的丰碑;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孔繁森——领导干部的楷模; 郑培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 李素丽——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 徐 虎——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
h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3.()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5.()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6.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敬业奉献 D勤俭自强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 )。
A.社会关系B.政治关系C.利益关系D.伦理关系11.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12.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 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之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念C.道德习惯D.道德理念14.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作为“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乃至一切伦理关系的根本的是()。
A.诚信B.平等C.尊重D. 竞争E.互助1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 通过社会舆论、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 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 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 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和 的 总和。 总和。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道德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 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广泛、 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广泛、 更深刻、更强大。 更深刻、更强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 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 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 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 德的人, 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阶级社会中,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 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 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 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 起道德的变化。 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 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 他人、 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 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 人的自我完善、 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 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4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答:(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
(简答)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头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多选)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其二,头等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答:(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四章
你能看 最美女孩 到的没 最美司机 的美 最美老师
最美妈妈
2020/7/12
同学们认 为应该怎 样弘扬和 继承中华 传统美德 呢?
2020/7/12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2020/7/12
在西亚斯歌剧院举行的炎黄论坛上 马东先生作为主持人
2020/7/12
2020/7/12
社会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 产品的分配原
制性质
的相互关系
则
2020/7/12
你所看到的道德
2020/7/12
案例
2020/7/12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 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 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 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 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 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 山东老家。
2020/7/12
道德 的产生和发展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开始表现为各种风俗、 习惯、禁忌,到后来逐渐 获得了自己的独立表现形 式,并获得了发挥自身功 能和作用的途径。
2020/7/12
(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006年8月6日
2020/7/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4章)
2013-12-13
3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 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最高行为原 则。
2013-12-13
4
(2)维护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
2013-12-13
5
2013-12-13
2013-12-13
68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者
一、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1、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集中体现 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表现为对自己 民族的尊重和热爱是为自己民族尊 严和荣誉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 骄傲和自豪的一种道德品质。
2013-12-13
69
2、我们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要以史为鉴。
10
(4)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2013-12-13
11
(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2013-12-13
12
夸父追日
2013-12-13
13
精卫填海
2013-12-13
14
大禹治水
2013-12-13
15
愚公移山
2013-12-13
16
2013-12-13
17
2013-12-13
2013-12-13
49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2013-12-13
50
2、从思想上、 知识上充分装备 自己,为祖国的 繁荣稳定贡献力 量
侯祥麟院士的爱国情怀
2013-12-13
51
•
“说是表彰我 对中国火箭导弹技 术、航天技术和系 统工程论方面所做 的一切工作。我想 这里面‘中国’两 个字是最重要的。 ” • ——钱学森
2015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授课日期:2008、10、6/10、13 教案序号:1 课程节数:4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努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把握大学学习的科学内涵,把学做人与学做事有机结合,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向同学问好,自我介绍。
导入: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的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茂名职业技术教学院,欢迎你们。
初识大学生活有哪些体会和感受?请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开展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发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李开复(一)大学的内涵大学有大文化底蕴;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大学生;大学的使命——培养国家良才。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心理情绪的变化。
心理情绪的变化:1、茫然感。
“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又“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2、失落感。
3、怀旧心理。
4、自卑心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一、道德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道德的起源(一)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观:比较典型的有四种观点。
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性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观: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历年真题9: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答案:C解析:道德起源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四、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讲)
第二讲
明确理想目标,规划人 生航程
美国的小学生就有价值澄清的过程,进入大学虽然
价值澄清有些晚了,但毕竟还是一个末班车的机会。
二、确立理想目标的原则
一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何以确定理想目标
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其一,我们选定的目标表面上看是我们自己的目标, 实际上是社会需要的体现,是我们对社会需要的把 握。 其二,我们只能在社会需要中选择,我们生活在社 会之中,社会现实生活是我们需要的源泉。
始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就要 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航程。
第二讲
明确理想目标,规划人 生航程
《中国大学生》杂志有几段文字告诉大家:进了大
学的门以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发自内 心不受别人干扰的目标,且为之奋斗。这是一个人 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没有这样的目标,就会影响 自己的发展,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第三,幻想是不想实现的想象。幻想作为一种想象,
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不想实现的想象。
第二讲
明确理想目标,规划人 生航程
理想、空想Biblioteka 幻想的关联与发展: 幻想作为一种想象,在现实中是不想实现的,也是
在现实中不能够实现的。 但是,经验证明幻想具有两种发展趋势: 一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些符合规律的幻 想,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作为理想去追求 和实现。经过努力,以往的虚幻的想象就会变成现 实。 另一种发展趋势,永远是不能实现的空想。 这时候,幻想的两种趋势就明显起来,即或者是理 想或者是空想。
第二讲
明确理想目标,规划人 生航程
有一个很努力学习,除掉学习什么也没有做的大一
学生,每天繁忙紧张的生活,使她感到充实,但还 是有了几分失落。因为她不清楚这种繁忙的结果是 什么,自己该走向哪里!用她自己的话说,总感到 自己缺少点什么!我想,就是缺少明确的方向和目 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课件
道德观的萌芽——人们在生产实践 中认识到合作比不合作好。
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 它主要由人类活动中互相加强的心理作用逐 渐形成。
实践证明,互相帮助有助于人类社会的 发展,而互相残杀则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的环恶马境劣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属于上层建群筑体和劳意动识形态社,会必关须系而且只能行从为人准类则的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 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 级的基本原则。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 生变化。
2.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从来就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基础变化而 发展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
摩西十诫
第犹一条太:除民了上族帝,“不可不有别屈的神服。 于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
奴役,所以他们选 做什么形象仿佛世间百物。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 。
择了流浪”,摩西带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第领七八条条他::不不的可可奸偷族淫盗。。人在西奈山下祈祷,请 求上帝指一条道路。一只看不见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
恋人的的妻子手、仆在婢、峭牛驴壁,上并他刻切出所 十条戒律。
有的。
美国学者L.S.Stavrianos在《远古以来的
人类生命线》(1989)中提出: 人类组成了血族社会才是脱离动物界的
标志。在血族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已经由合 作代替了搏斗和竞争,在获得食物和配偶中 出现了不同于动物的规律,这种规律实际上 便是道德的最初形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P119※题目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题目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道德建设的新思路。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1)“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已经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都不能推理自身的民族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
它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已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在人和人的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的一切事情,我都应当自觉地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我希望达成的事情,也要允许和帮助别人能够达成。
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旬子则强调,“仁者自爱”。
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
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的精神。
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事的道德要求。
谦即自谦,虚以处已;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烙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祷于诚”。
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
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
苟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是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然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
道德需要是理想人格的追求。
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
智,也作知,即理智、智慧。
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
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离开学将一事无成。
《礼记·中庸》强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的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
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
旬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此外,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计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
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
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虚无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