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_傅振磊

合集下载

“现代化”和“本土化”综合视野下的农村群众体育5页

“现代化”和“本土化”综合视野下的农村群众体育5页

“现代化”和“本土化”综合视野下的农村群众体育一、绪言2005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家发展方针,全国开启了农村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模式,然而,农村体育工作还是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新农村的建设。

关于农村体育的发展研究主要是两个方向,一种是农村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一种是农村体育的本土化发展。

付振磊4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指出“农村体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推进而展开,并呈现出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的双重社会功能”。

罗湘林5通过对农村体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研究,指出农村体育应“扎根于本土的立场、倚重本土研究”。

两位专家,一个强调农村体育的现代化的路线,一个强调农村体育的本土化路线。

笔者以为,根据江西省农村的具体情况,如果太强调其中一种观点,农村的群众体育工作都会有失偏颇。

农村体育包括农村学校体育、农村的竞技体育以及农村群众体育。

本研究主要从江西省农村体育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农村体育的现代化和本土化的理论研究,详尽阐述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

二、江西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问题(一)农村群众体育意识淡薄、体育人才匮乏以及体育活动单一江西省除赣中地区,其他基本都是山区,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

江西省是我国劳务输出大省,绝大多数青壮年的劳动力都外出大沿海一带或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的留守人口老人、小孩和女人为主,人口结构极不合理。

青壮年是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最好的群体,他们应该是农村体育的中坚力量。

但是,他们常年外出打工,一般只是过节过年的时候回家,因此,在家的活动以打麻将、看电视等为主要娱乐活动。

由此看出,农村的体育基本上就是小孩、老人和妇女的体育工作。

其中,老人是受教育程度最小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意识淡薄,闲暇时间以看电视和闲聊为主。

现实农村村落中,妇女成了农村体育的骨干力量。

随着广场舞在中国的盛行,现在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村落,村里女人都扭起了广场舞。

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开 展 。 2 . 2农 村 群 众 体 育 意识 基 础 较 差
3 . 3培养和建设农村体育人 才 , 加大人才投入 力度
目前 , 我 国农 村 体 育人 才 匮 乏 , 大 部 分 人 才集 中到 大 中城
农村人们 的文化水平较低 , 相应 的体 育意识也相对较差 。 市,因此政府部 门要加强农村体育骨干和指导员的培养和建 提 高 人们 的体 育观 念 。按 照 中 国 当前 的实 际 来 看 , 体 育 人 大 多数农民认为体 育锻炼是没有必要 的,还不如省一些力气 设 , 去干活 。此外, 农 民一般从事体力 劳动 , 所以比较 劳累 , 很少 才不肯去农村主要是待遇问题 ,国家应提高农村体 育人才 的 加大资金投入 , 搭建平 台, 积极吸引实用型人才 , 切实考 再 有 人 拿 出充 足 的 时 间进 行 体 育 锻 炼 。即使 一 些 农 民有 空 余 待遇 , 各级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 , 切实深 时 间, 也 不会 把 时 间用 在 体 育 运动 上而 是 选 择 聊 天 、 打牌 、 看 虑到体 育人才的 自身需要 ; 了解 人 民群 众 的思 想 发展 状态 , 制定 切 实可 行 的 方案 , 电视 等 娱 乐 活 动 。 归根 结底 ,还 是 因 为农 民没 有 真 正 认 识 到 入 调查 ,
促 进 经济 发 展 和 社 会 稳 定 。但 是 由于 人 们 经济 水平 、思 想 意 农 村 体 育 文化 。最 后 ,组 建农 村 体 育设 施 管 理 体 系 。 要充 分 识还达不到, 因 此农 村 体 育的 发 展 还 存在 诸 多 问题 。 2我 国农 村 体 育 发展 现 状 2 . 1 农 村 体 育 场地 资 源缺 乏 利 用 体 育 设施 ,有 计 划 有 步 骤 的对 农 村 体 育 场 地 和 器材 进 行

建国以来农村体育的浮沉与变迁

建国以来农村体育的浮沉与变迁
Ab t a t s r c :Us n h it r a e e r h,t eltr t r tra a i g t eh so i l s a c c r h e au e mae il w,t e r r l p asi i a sn et e f u d n f h e eo me t u a p rsi i a。a — i l h u a o n Ch n i c h n i g o ed v l p n r rls o t n Chn s o t f o n
a y e h tr ai g wi o t e o o i c ,e o o n o i t h o s u t n o e o ils c u t sd n e h a k r u d o h e e o me t ls st e a e n t t lw i p lt s c n my a d s ce y。t e c n t ci fa n w s ca it o n r i e u d r t e b c go n f t e d v lp n l n h d f i r o y te d o e r r ls o t .T e p p rp i t u h tt e c i x o h u a p rs i a h t ,n talo u d n i n e i n d d v lp n itr e s n r n ft u a p r h s h a e on s o tt a h l ma t e r r ls o t n e c i f me o a s d e n i h rt g a e e o i g h so ls o s l f i n y atr i o u a in.T e e o h r ls o sv u b e e p re e n u d e s n st o m e l y a d c vlz d wa i ,f rt e n w u a o sr c o fe n c l t o o d v l p t e r a p r a a l x e n e a d g i e p a a t o f r h a t n iii y o l e o e r r l n tu t n o u t l i h e f f h c i f

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

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

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深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历程的简要概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限制,体育设施和资源严重不足,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度也很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体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建设了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乒乓球台等。

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开始关注农村体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体育参与度和健康水平。

进入21世纪,农村体育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体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健身、瑜伽、跆拳道等也逐渐在农村地区流行起来。

同时,一些创新的体育组织形式,如农民运动会、村级体育俱乐部等也逐渐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体育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农村体育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

线上健身、虚拟运动课程等新的体育形式逐渐在农村地区普及,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体育服务。

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农民更加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参与体育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农民的体育参与度和健康水平。

文化和传统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和习俗中包含了丰富的体育元素,如舞龙、舞狮、龙舟等。

这些文化和传统可以激发农民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策和制度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体育领域,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等。

总的来说,农村体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改革开放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历程
康。
农村学校体育 赛事逐渐增多, 如校际运动会、 区域性比赛等, 提高了学生参
与度。
农村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不断 完善,为学生 提供了更好的
运动环境。
05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章节副标题
面临的主要挑战
缺乏专业教师和设施
资金不足
传统观念影响
城乡发展不平衡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农村学校体 育设施建设,提 高体育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物 质基础。
农村教育改革: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体育师资力量:随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为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探索阶段(1986-1995年)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改革 开放政策的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的推进。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以提 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注重实 践性和趣味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从无 到有,逐渐完善,注重实效。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促进 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普及和发 展,提高了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 和健康水平。
06
总结与展望
章节副标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总结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包括体育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等方面 的改善。
农村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不完善等。
未来农村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措 施。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

村体育发展进行探析 ,但 是农村体育的发展还要在总结农村 体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利用新 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
二 、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胡锦 涛主 席提 出我 国应 由 “ 体育大 国”向 “ 体育 强国” 转变 。竞技体育 的成就 使我 国成 了 “ 体育大 国”,那么 “ 体 育强 国”应 由全 民体育 来形成。体育服务体系 的完善是我 国 全 民健身 事业 快速 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城市体育 与农村 体育 的政策倾斜 和资源配置失衡使城 乡体育差距甚大 。李建 国 提 出我 国体育 的薄弱环节就是公共服务 ,体育 公共服 务产 品 总量 不 足 、投 入 不 足 ,分 配 不 均 衡 是 当前 的主 要 问 题 。 马 永 明 以江 苏省农村服务体系 为研 究对象也提 出农村服 务体系 遇 到 的问题 ,研 究得 出:江 苏省农 村体 育缺 乏专业 指导 人 员 ,开展 的活 动缺 乏实效性 ,体育组织不 能发挥相应作 用, 体育 项 目过于传统 ,缺乏活力 ,场所有 限,经 费投 入不够 , 政府 引导不足 。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 设可 以改善农民健身环 境 ,提 高农民健身意识 ,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缩 短我国城 乡体育发展差距 。 上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的研 究以理论结合实地考察进行 研 究,具有很好 的参考价值 ,但 是对 于农 村体育服务体系是 什 么 及 所 包 含 的要 素 有 哪 些 , 学 者 们 各 抒 己见 。刘 庆 山 认 为农 村体育服务体系涵盖体 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 施 、体育信息 、体育指 导、体育 资金、体育政策法规、体育 监 督反馈和体育绩 效评 价九个结构要素 。而周 登嵩等 结合 前 人研 究将农村体育服务体 系分 为八个子系统:体育政策法 规体系、体育组织机构 体系、体育人力资源体系 、体育资金 保 障体系 、体育物质保 障体 系、体育信息服务体系、体育服 务 内 容形 式体 系和 服 务 对 象 的体 质 健 康 监 测 体 系 。

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内涵与特征研究

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内涵与特征研究
中 国农村 体 育 现代 化 内涵 与特 征研 究
S ot ce c e e rh p rS i eR s ac n
中国农村体 育现 代化 内涵 与特征研究
傅 振 磊 ,董 新 光
翦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初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
索。 农村体育现代化是指在我 国社会现代化进 程中,在处于部分连接 、未连接状 态的 乡级地域 和树级地域 以及常住人 伫不足 3 0 K或 3 0 0 0. . 00人以上非独 立的各类特殊 区域 内,群众体育和竞 技体育所发生的转型与动 态发展过程 ;或在我 国社会发展不 同历史阶段的现代化 需求 下,群众
(  ̄ S o t De at n fS z o i est ,S z o 1 0 6 Chn ) t  ̄ p r p rme t u h u Unv ri h s o y u h u 2 0 ia 5
A r c :By me 娃 f o u n n l ssa dl g cr ao i g t ea t l ic se eb sct e r f bs t t a a so c m t ay i n o i e s nn , h r ced s u s st a i h o y o d e a i h
sc dv lp n i eet i oi eid. h etrso rl p r o en 戳 o ei o ̄ e e me t1df rn hs r a pr s T e5faue f ua sot m dri inl o i f t c n l o r s z i n
d mo r tz to d l ga i a i n o g ni a i n l ma a e n ,c e c a i a i n a e lz to f or a z to a n g me t omp e e s v n s f s i u c i s n r h n i e e s o o a f n ton , c l k o  ̄d e o r c n q ed fu i n d v r i f p r cl isa d r n z t no p r t cu e . w g f p t t h iu i s , i est o o t f i t n amo iai fs o t s u tr . e s o se f o y s s a ie o s r

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途径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

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途径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

Sport年月总第期2013974投稿日期:2013-07-28作者简介:曹小芬(1982~),讲师,硕士。

研究向:教育训练、社会体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反哺农业是当前的主要趋势,而农业的发展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其整体素质的基础,在全民健身的纲要中也明显指出了提高农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能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农村体育对于优化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减少疾病、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构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以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交界地带,湖南省整体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地貌广阔,经济发展属于中等水平,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提升。

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065元,在全国范围来看处于中游。

近年来,湖南省为推动省市的体育发展,进行了体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因此研究湖南省的农村体育发展情况较具有代表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以调研湖南省88个县级下的1170个乡镇农村的农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有效回收430份,回收率为71.6%。

2 结果与分析2.1 体育设施及场地建设通过调查显示,有74.4%的受访者选择偶尔去1次体育活动场所,其中以年龄段在19~45岁的中青年为主;有84.5%的受访者把公共体育场所(公共体育场所一般是指建在小区内部或者是居住区附近的体育活动场所)作为主要的健身和活动地点。

目前,湖南省农村的公共体育场所多为小规模建设,以容纳100人以下为主。

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

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

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作者:陈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8期陈康(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重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的体育事业发展仍比较缓慢,其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农民的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场所较少,体育人才相对短缺等.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因此,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要把握机遇.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旨在促进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体育事业;机遇;路径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52-03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均有所提高,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是必要的.但目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展开分析.1 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体育意识方面,在我国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思想意识与生活方式等比较传统、保守与落后,对新生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弱,其体育意识仍不成熟,对体育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现阶段,农民对体育的了解仍集中于电视体育比赛,其自身参与到体育事业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弱.在体育场地方面,农村缺少必要的体育场地,从而影响其体育锻炼,目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房屋前后空地与马路两侧等;学校的场地相对有限,其利用率较低.农村体育场地的不足,致使农民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集中在散步、跑步与棋牌类等.在体育消费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体育方面的消费较少,据调查,在农村,有一半的农民未曾购买过体育用品.在体育管理方面,农村体育管理主要分为县、乡、村体育管理组织,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其领导干部能够实现对体育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资金、设备等,其管理的主动性欠缺.在体育人口方面,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便是体育人口,目前,我国农村体育人口的特点为两端高、中间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状况、体育场地、体育活动项目等,同时,在农村,女性要兼顾日常劳作与家务,因此,其体育锻炼的时间有限;男性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作,其参与体育的时间较少,但男性没有家务的负担,因此,男性参与的比列相对女性较多.2 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是必要的,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利于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注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十分重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要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农民的体育文化建设,通过科学的、文明的体育健身,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从而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其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受到了农村体育人才、农村经济、农村体育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要协调体育与经济的发展[1].3 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3.1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几年,党中央与国务院在众多重要会议中均阐述了“三农”问题,要将其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制定了“统筹城乡”的政策.在我国城乡的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与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一系列历史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但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列,要保证农村的体育事业,保证农民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才能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利于现代化的发展[2].3.2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中的人包括一切人,其中的全面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等,其全面发展的内容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最主要的,要逐渐缩小城乡的差距,从而实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其战略目标是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同样也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国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从而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3].3.3 国家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财政实力有所增强,在国家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体育事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增强必将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指出:在小康社会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际,要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体育硬件与软件设施,从而服务于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健身.3.4 “小城镇大战略”政策的实施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其重要途径便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这一途径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小城镇大战略”政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这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城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城镇的作用,小城镇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的连接,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体育中心的建设;小城镇集中了我国大部分农民,因此农村城镇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预计在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建设是农村城市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4].4 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路径4.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三农”问题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农民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建设,只有农村实现小康,我国才能真正实现小康,因此,要关注农民的身心健康,注重其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保证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同时也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民问题,在保证其物质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要注重其精神文明的建设,其中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农民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农民通过体育活动,将得到健康的体魄,进而保证其劳动与生产,实现国家的富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建设,其目标便是实现农民的身心健康,保证其生活质量,丰富其精神文化.农村人口在我国有着较大的比重,通过体育活动,其身心将更加健康,从而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同时,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为国家培养众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并能够促进农村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4.2 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全面发展在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这一路径的实现,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地域进行规划.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考虑农村地域特点,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同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均存在差异,因此,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要对不同地域的经济情况、人口情况与交通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根据区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规划.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设施,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修建体育馆,体育馆的修建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与时代性,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在山区要根据其地形的特点,建设科学的体育活动场所,从而提高体育场所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另一方面,要根据民族特点进行规划.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要考虑民族特色,55个少数民族拥有着不同的、传统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体育项目,不仅要包括大众的体育项目,还要包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为其建设专门的场所及设施.例如:蒙古族的赛马、射箭与博克项目,可以为其修建赛马场与博克场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具有民族特色,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利于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建设.4.3 积极利用外力,保证协同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利用外部力量,主要的外部力量有学校、企业与竞技体育项目等.在学校方面,目前,我国农村的小学中有着基本的体育设施,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小学学校的体育设施,同时,要注重小学学校体育场所与体育设施的修建与完善,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还能够适合农村村民的体育需要.让村民与学生共享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将提高其利用率.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与技术支持等,进而利于学校与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方面,主要是积极利用乡镇企业的力量,调动乡镇企业为农村体育事业提供支持,使其热爱体育,扶持体育,让企业体育成为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在资金与器材方面支持农村体育的发展.在竞技体育项目方面,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训练基地基本建在农村,进而影响着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农民对体育的热情,利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6].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同时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为促进农村、农民与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在此环境中,农业体育事业发展要把握机遇,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农村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虽然农村体育事业有着诸多的不足,但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与农民的共同努力,农村体育事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参考文献:(1)尹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策略设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10(05):22-23.(2)裴立新,周郎君,刘新光.全面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3(06):181-182.(3)唐伟,吕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1,12(08):27-28.(4)刘巍.我国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4(02):5-6.(5)刘巍,陈福宁,王洋,等.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12(02):15-16.(6)熊振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良好机遇与重大挑战[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02):84-85.。

新中国农村体育沿革综述

新中国农村体育沿革综述

新中国农村体育沿革综述作者:吴生海罗湘林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3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8亿多,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把农村放在重要位置。

由于体育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繁荣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农村和谐社会的创建离不开农村体育的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体育(1949—1956)(一)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但国家仍然面临着社会的动荡。

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

但一些国民党特务仍然潜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土匪盘踞,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整个社会依然充满不确定的因素。

(二)农村体育开展情况和形式1、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1949年提出:“提倡国民体育。

”“为劳动生产与国防服务是体育的两个最基本的任务。

”1952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4年,党中央指出:“人民体育运动是国家的一项新的事业,各级党委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发展群众体育在建国初期得到确立,并且明确提出“增强人民体质”为我国体育发展的目标。

2、建立中国农村体育的组织体系。

1952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

规定农村体育工作主要是由青年团军体部组织负责。

1956年,首次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建立县级体委,配备专职干部。

3、建立了群众体育的有关制度。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基层体育协会示范章程》的颁布,为我国农村体育提供了法律保护。

这一时期的农村体育制度和机构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开始建立起来。

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着内忧外患,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彰显了体育政治功能。

在农村广泛开展民兵体育训练,军事体育成了农村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体育(1957—1977)农村以人民公社的形式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此背景下,农村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发展。

农民体育,在希望的田野上——新中国农民体育工作综述

农民体育,在希望的田野上——新中国农民体育工作综述

农民体育,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张会全——新中国农民体育工作综述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体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纳入了国家体育工作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向前发展。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8年 9月,中央批示:在组织了人民公社的地方,体育运动应在人民公社统一安排下,结合生产劳动,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事情。

当时,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公社建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或体育领导小组,负责体育工作,包括学校体育和农民体育。

同时要承认,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优先考量的因素,农民体育的发展被边缘化,但从来没有停止努力发展的脚步。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进第6个年头,农村经济生机勃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当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及其在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同时针对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强调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争取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抓住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机遇,农民体育协会成为农民健身的引领者。

1984年9月,由国家体委、农牧渔业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民“丰收杯”篮球赛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举行。

在比赛期间,领导同志们热烈讨论和协商后决定,为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迫切需求,由农牧渔业部、国家体委有关部门开始筹备成立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工作。

1986年9月11日,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正式成立。

王任重副委员长担任名誉主席,农牧渔业部副部长肖鹏担任主席,何振梁等同志担任副主席。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探讨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探讨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探讨作者:铉令强王玮来源:《中国瓜菜》2019年第06期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是“三农”问题,同时“三农”问题也是决定党和国家整体工作的根本问题。

当广大农村落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我们就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小康。

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农民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转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且要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想要充分了解农村体育的现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意义。

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农村体育建设可以增强广大农民的体质,提高生产力,服务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和谐的村民关系,增强基层凝聚力,服务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培育先进的思想观念,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素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农村体育的发展,由于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不需要使用城市高端的体育发展路线,大众体育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

要培养新型农民,我们不能忽视农村体育的影响。

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大多数农民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要想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体育设施,良好的体育器材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我国对农村体育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导致应有的体育器材相对比较匮乏,农民的体育锻炼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对农村体育设施进行资金的投入,确保体育设施安排到位,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从而实现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2018年8月,由孙刚编写的《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体育生态化研究》一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内容。

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溯源

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溯源

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溯源
傅振磊
【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
【年(卷),期】2011(033)00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逻辑分析方法探索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起源问题.结果显示:在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通过发展乡村教育、促进乡村建设,将现代体育引入农村,并传播现代体育思想及其生活观念;共产党人将现代体育思想与我国农村社会现实相结合,传播现代体育,成立统一的体育管理组织,形成了苏区体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与苏区体育运动使我国农村体育发生深刻变化,并呈现出某些现代化特征,共同开启了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之门.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傅振磊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2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途径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 [J], 曹小芬;李泽群
2.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r——知识溯源、学术脉络与理论前景[J], 牛玉兵;王瑶
3.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途径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 [J], 曹小芬李泽

4.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途径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 [J], 曹小芬;李泽群
5.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路径探索 [J], 张庆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体育新解

农村体育新解

农村体育新解
傅振磊
【期刊名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28)5
【摘要】在农村体育研究领域对农村体育认识存在较多争议,为使农村体育更加明确、统一,运用文献资料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农村体育问题作进一步探索。

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是指在处于部分连接、未连接状态的乡级地域和村级地域以及常住人口在3 000人以下或3 000人以上非独立的各类特殊区域内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总页数】4页(P542-545)
【关键词】农村体育;争议;解释
【作者】傅振磊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1
【相关文献】
1.学生体育成绩报告单呈现方式新解--巧用Excle雷达图制作学生体育发展水平报告单 [J], 童勇进
2.基于 "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并进战略的 "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解 [J], 余戎;王雅鹏
3.基于“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并进战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解 [J], 余戎;王雅鹏;
4.“结构—功能”互适性理论:转型农村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新解释框架——基于农村社会组织的维度 [J], 李志强;王庆华
5.体育强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新解 [J], 向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锋;傅振磊
【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从村落的角度,探讨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与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结果显示:影响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包括来自社会文化活动的外源因素与来自村落传统体育本身的内生因素两个方面.男女分工、村落成因、村落宗教组织与村落历史等因素是主要的具体外源因素;村落传统体育中断、资助封赏与组织管理等因素是主要的具体内生因素.
【总页数】5页(P111-115)
【作者】陈锋;傅振磊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
【相关文献】
1.村落乡土文化资源中的传统体育研究——兼对一个侨乡村落武馆百年史的考察[J], 郭琼珠
2.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研究——基于壮、侗、苗、瑶等民族村
落的田野调查 [J], 周家金;孙庆彬;朱波涌;高会军
3.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保护发展策略制定的一种新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四个传统村落为例 [J], 杜翔;李秋香
4.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保护发展策略制定的一种新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四个传统村落为例 [J], 杜翔;李秋香
5.甘肃省村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与消弭路径研究 [J], 刘仁憨;朱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农村体育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

新中国农村体育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

新中国农村体育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
郭修金
【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7)005
【摘要】对新中国农村体育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新中国农村体育伴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历经初步探索、“跃进”与恢复、畸形“兴盛”、复苏与振兴、蓬勃发展等几个阶段,分别表现出乡土化、军事化、
革命化、组织化、民生化等特征.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郭修金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 [J], 齐立斌;李泽群
2.我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演进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J], 蒋凯;杨超;凌思远
3.我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演进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J], 蒋凯;杨超;凌思远;
4.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体育的特征 [J], 吴声光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教师政策演进历程及逻辑理路 [J], 曲铁华;龙奕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范式的转换与变迁历程

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范式的转换与变迁历程

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范式的转换与变迁历程
李斌
【期刊名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31)1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现代化理论和体育史料为佐证,从社会学视角对我国体育现代化进程各个阶段发展范式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对体育现代化发展变迁轨迹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研究认为:“西学东渐”与“本土化”改良是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萌芽;辛亥革命之后建国之前,中国体育
在移植与学习西方近代体育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之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国后,中国在经历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之后,开始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之路,而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范式在一定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我
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李斌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法律冲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范式转换 [J], 王灿
2.中国社会发展范式的转换:普遍性与特殊性 [J], 刘新刚
3.范式的转换与文艺理论的变革——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流向 [J], 刘坤媛
4.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范式转换及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模式 [J], 刘亚猛
5.教师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研究——基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中国“U-G-S”模式分析 [J], 贾国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冯健
【期刊名称】《贵州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农村体育设施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冯健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体育系,广东湛江524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社区体育设施发展建设探析 [J], 马英
2.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 [J], 岳朝晖
3.村企共建互利双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健康发展——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宋长生
4.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 [J], 岳朝晖
5.后危机时代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探析——兼论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冲击 [J], 江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学校体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陈云;傅振磊
【期刊名称】《贵州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分析。

提出了学
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应树立终身体育观,学校体育应树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体育观;学校体育应重视全面培养学生的观点。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陈云;傅振磊
【作者单位】上海体院田径系200438;上海体院研究生部2004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
【相关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J], 崔和峰
2.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J], 钟雷
3.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J], 黄新
4.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自我定位 [J], 李玉奇; 高士珍; 李佳坤
5.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J], 秦继东;平刘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傅振磊(绍兴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与我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而展开,而研究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旨在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整理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国统区的农村体育与革命根据地的农村体育具备了一种现代化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入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体育现代化也阔步前行;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组织管理、社会功能化、体育设施、体育技术传播以及体育格局等特征日臻完善,并呈现出“增强体质”与“休闲娱乐”双重社会功能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农村体育;现代化;组织管理;社会功能文章编号:1001-747Ⅹ(2012)05-0540-07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G80-051Study on 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Transi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FU Zhen-lei(Shaoxing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Shaoxing312000,China)Abstract:Both 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ere closely linked in our country,and with our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gradually promotion,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also developed accord-ingly.In order to promote our rural area sports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it would study 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Transition of the Rural Area in China.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before the founding of China,The rural area sports had the prototype of the modernization in Kuomintang area an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After the founding of China.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come in the beginning stage.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he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also stepped ahead with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21st century,management,social function,spread of sports technology,sports facilities and sports pattern in our country`s sport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area im-proved,and the dual social function situation of a building up and entertainment existed simultaneously.Key words:rural sports;modernization;management;social function农村体育现代化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而逐步推进,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意,时下又被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农村的移风易俗、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换句话说,农村体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过程,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各异。

笔者先后在《农村体育新解》《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内涵与特征研究》《农村体育现代化商榷》《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溯源》等论文中,澄清了同行们对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疑问,并明确提出了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以及起源等问题。

基于此理论观点与基本思路,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循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线索,进一步讨论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问题。

1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相关理论观点回顾当提到农村体育现代化问题时,人们首先将它与高度的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于是往往会产生农村是否存在体育现代化、现阶段提出农村体育现代化是否合适、农村体育能否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疑问。

因此,农村体育现代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结果,也就是特征属性。

然而,农村体育现代化也确实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20世纪20、30年代,陶行知、梁漱溟等部分精英知识分子推动下的“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体育运动”共同开启了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之门。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045·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第29卷第5期2012年9月Vol.29No.5Sep.2012540-546*收稿日期:2012-02-13;修回日期:2012-04-02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34ss09023);苏州大学博士论文核心部分作者简介:傅振磊(1976-),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发展理论。

步展开,农村体育现代化相应地逐步推进。

因此,农村体育现代化还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过程属性。

笔者在探索与研究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问题时全面考察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并提出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是指在处于部分连接、未连接状态的乡级地域和村级地域以及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或3 000人以上非独立的各类特殊区域内,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所发生的转型与动态发展过程。

其变迁过程历经“增强体质”与“提高生活质量”两大发展阶段,并具有组织管理民主化与法治化、社会功能世俗化与生活化、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体育设施多样化以及体育格局和谐化等5大特征。

两大发展阶段与5大特征是评判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的重要依据。

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前奏尽管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在推动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它仅是部分知识分子精英发起的民间社会运动,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即缺乏组织保证,并且以“愚、弱、穷、私”为特征的旧中国农民也难以与乡村建设运动发生共振;而且,各地乡村建设运动与国民政府当局的微妙关系也难以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复杂社会局势的影响,注定了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命运。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运动相继停办,并逐步退出了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舞台。

国民政府在推进农村体育现代化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首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体育法律法规。

1929-04-16,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国民体育法》(1942-09-02,颁布《修正国民体育法》)。

1932-10-18颁布《国民体育实施方针》,方案内容包括目标、行政措施、推行方式、分年实施计划等部分,被称为我国近代体育史上较完备的一个体育方案。

国民政府还颁布了《体育会组织法》《国民体育委员会条例》《体育节(九月九日)举行办法要点》等一系列体育法规条例[1]。

其次,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

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继续存在的同时,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训部体育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体育委员会以及三清团体育指导委员会等全国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而且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

然而,国统区体育运动的重点在城市,就如何推广与发展农村体育,国民政府却束手无策,其理由为“各地环境差异,难以一致,由各地方依据其特征选择体育活动项目”[2]。

由于中国当时政局不稳定,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机构本身也脱离社会实际,故这些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机构相继流产。

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运动才真正是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惟一的、真正的中坚力量。

不仅体现在井冈山等苏区农村体育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期,共产党和延安革命区政府也对农村体育投入了大量精力,积极推动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

一方面,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对体育的题词与倡议激发了根据地军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对推动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另一方面,成立了专门负责根据地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

1940年延安成立了“延安体育会”,并通过了《新体育学会简章》。

另外,根据地的体育活动设施也表现出了多样化。

当时的延安,人们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体操、跑步、游泳、爬山等;场地器材都是人们自己动手制作,独木柱钉块板就是篮球架,木棍架在树上就是单双杠,土砖砌成了木马,牛羊皮装着棉线就成了各种球类。

革命根据地不仅成立了专门负责根据地体育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还颁布了法律法规;“增强体质”成为农村体育的重要社会功能,而满足战争需要却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农村体育的首要任务;尽管体育设施有些朴素,但已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表明它基本上具备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雏形。

3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有革命根据地农村体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前苏联农村体育发展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开始逐步走向正轨。

3.1组织管理步入正轨首先,成立了全国体育工作管理机构。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1952-11-15,中央人民政府专门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即中央体委,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负责统一组织管理全国体育工作,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省、市、县、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

另外,新中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先后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使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建·145·第29卷傅振磊: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变迁第5期设具有了专门的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