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评课槁 海青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选手、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绿树成荫、你追我赶的火红季节,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

借此机会,我代表本次赛课的评委,对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平台和为本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甘溪教管中心,甘溪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老师们,本次品生、品社优质课竞赛活动是又一次成功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赛课活动。

这次赛课活动旨在“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打造卓越高效课堂。

”三天来,我们有幸见证了13位教师在讲台上的教学风采。

虽然每一节课只是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

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护,太多的心血,太多的关注。

因此,有许多风起云涌的景色可以回味,也有许多精彩纷呈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受教科所领导的安排和评委会的委托,根据本次赛课的思想,下面我对这次品生、品社赛课活动从“总的感受”、“课堂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及“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做如下发言。

我发言的题目是:转变教学行为,打造卓越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一、总的感受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

从这十三节课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更好地落实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教学流程由单一的学习到多维的转化,通过情境创设、独立探究和思考、小组合作、拓展延伸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

2.课程意识深入教师之心。

教师们已经确立了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观,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经验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3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今天有幸聆听了xx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第一次备课后是在我班试讲的,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讲,让人有一种这就是一节干巴巴的要传授些知识,要学生懂一些必须懂的道理的课堂,一方面我班的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都不足,但也从其中看出学生对于这样的平淡并且充满了一种无感情的课是缺少感触的。

或许也可以换句话说,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这样的课对于他们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怎么会有感想呢?这次试讲后,我们都发现了课件的页面太过灰暗,并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感触,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如果只是单纯的传授与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趣厌烦,而只有调动更多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也才会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老师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之中,也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

换句话说,谁说形式不重要呢?我们很多事情的失败孰不知都是因为不注重形式忽视形式的结果呢?接下来刘老师又经过了第二次备课,我们共同交流后,又在二班进行了第二次试讲,通过此次试讲,你分明就感觉到这节课因为形式的多样化分明变得更加饱满,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我想不仅仅因为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原因,因为改变,让课堂变得立体化,也让学习的内容更具研究性更具趣味性。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如果在学生书写时加上一个舒缓的古音乐,那么更能让学生有一种愿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书写优美的汉字中的感受。

经过两次试讲后,刘老师对于课堂的脉络更加清晰,她在本班上课时,你分明感受到她的那种对于课堂把握的轻松自由度,同时,你也分明感受到她们班学生的那种积极学习与交流的开放性,老师与学生分明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学生的思考透彻通透理解深入具体,你简直觉得他们就是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接。

2018-初中,思想品德,评课稿word版本 (20页)

2018-初中,思想品德,评课稿word版本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思想品德,评课稿篇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会评课稿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会评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四位老师,很用心的为我们上了四节精彩的展示课,我想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

同时也要感谢前面几位领导对这四节课深入透彻的评析。

下面我想从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四个方面谈一下感受:一、从教学的基本理念上看四位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肃南一中杜立寿老师临泽二中的田瑛老师二、从教学情景的创设上看四位教师都能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层次合理且具有一定思维容量,从而能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适时地进行交流和讨论;都能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另外,运用多媒体手段恰到好处,做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

肃南一中杜立寿老师的材料和问题的设计相当的到位,不仅设计层次合理,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容纳了教材一整页的内容。

还做到了重点突出,一个材料就解决了这部分应该解决的全部问题。

三、从内容的处理上看1.所教内容都能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肃南一中杜立寿老师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教材外的,特别是视频资料我认为要比教材上的原材料更好,更具有普遍性,这就是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了资源补充,并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2、四位老师都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生活中合理选取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达到教育价值。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联系时政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20XX年10月6日上午,我校举办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活动。

听了周浩老师《财产属于谁》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这节课的看法。

周老师的课题是《财产属于谁》,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她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评教学目标:周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

如动画《张老汉》的播放,活动“分析王某的做法”、“分析小刘的案例”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难点是“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周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周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周老师创设情境,采用歌曲《越来越好》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评课稿6篇(热门)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

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

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

品德评课稿

品德评课稿

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会赞赏别人,懂得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别人更美好;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更美丽。

同时学会随时发现别人的优点,为别人的优点或进步感到高兴,并大声说出来。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同学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优点访谈”活动。

效果不错,主要是——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此课的标准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与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体验、来实现。

我把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积极创设情境,夸夸自己的同桌,说说他有什么优点或最近有什么进步,并采访几组学生,让他们谈谈当受到同学的夸奖时,自己有什么感受;在夸奖别人时,又有什么感受等。

都说明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也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2.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去称赞别人。

如当有的学生被别人称赞唱歌棒、画画厉害的时候,老师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来称赞这个同学,这时候学生说出来的称赞话语就是发自内心的,被称赞的学生也会有一种真实的快乐;3.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后进同学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被称赞的愉悦。

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小孩子的对“棒”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学习一个方面,他们称赞的目光往往只关注几个学习最棒的学生,那些中下游学生尤其是后进的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冷落。

我在课前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事先了解班级里这些学生的相关情况,认真准备了他们的资料,引导大家来寻找这几个同学的闪光点,这样不仅使那些后进的学生从别人的称赞中获得了自信,而且也大多数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

品德评课

品德评课

全市小学品德课程优质课评比评课稿滕州市教研室齐国艳品德课程课程改革已经进行近十余年的时间了。

这期间,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中总结课改经验。

从最初的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忽视课堂教学实效;到现在,教师们慢慢沉淀积累,逐渐求真务实,回归课堂本真,中间经历了迷茫、困惑,也收获了喜悦和幸福。

在本次全市品德课程优质课评选中有很多课,应该说是课改经验积淀的缩影,是非常朴实、去伪求真的品德常态课。

学生受益很多,学生改变了很多,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共同努力的最真实的体现。

下面,我就这23节品德课作一简要评课。

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的点评和总结中,会涉及一些课例,只是为了说明相关的问题,与比赛成绩无关,正例反例也都不能说明哪节课的优劣,请涉及到的老师理解、谅解,评比不是目的,通过研讨改进、提高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感受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

这23节课,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的老师明确了品德课程的实质,能够感受到教师注重孩子能力的提升,由单一的学习到多维的转化。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

2.课程意识深入教师之心。

教师们已经确立了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观,品德课的味道浓了,本次活动中没有出现把品德课上成语文说话课、上成美术课等现象,课堂上贯穿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经验的提升。

3.信息价值深入教师之心。

课堂上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弥补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

二、亮点1、胸中有‚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多数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紧扣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教学设计思路清楚,准确把握目标,目标定实定细,追求三维目标和谐;围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转化。

比如,陈锋执教《遇到困难的时候》将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自我努力、寻求帮助等,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目标而设计实施。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20XX年10月6日上午我校举办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活动听了周浩老师《财产属于谁》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这节课的看法周老师的课题是《财产属于谁》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她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评教学目标:周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动画《张老汉》的播放活动“分析王某的做法”、“分析小刘的案例”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二、评教学重、难点: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难点是“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办”周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评教学方法:周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四、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周老师创设情境采用歌曲《越来越好》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2.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例如“连连看”、“请你当法官”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讲清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和内容;通过“小文的文曲星借给他人使用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如何维护”确认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的重要性和实现归属问题的途径尤其是通过动画《张老汉》明确财产所有权含义时,使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周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也可以随时在小范围内进行议论第三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周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以上是我认为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2.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篇二:政治课评课稿一、系统性强任务目标定位准确老师以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2、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两个问题开课让学生复习一下之后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达到了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目的接着用电脑出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去阅读教材在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逐一的谈自己对所给出的问题的看法教师再加以点拔自然的把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整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二、时代性强热点把握准确恰当的选用情境材料由四张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出问题:我们国家有多少个了族你能说出上面是个民族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问答的形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问答部分学生答不上的教师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加以适当的提示三、自主性强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把教材内容浓缩成几个问题让学生紧紧围绕这几个问题去思考去总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考复习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留时间让学生去、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有合作交流、探讨研究的时间四、教学建议:1、本节课学生的活跃度不够如果能搞一些小组竞赛式的背诵比赛就更好了2、了解一下本班的少数了族比一比看谁说的少数民族多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篇三: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我今天进行说课的内容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析:《》是人教版政治课本第册第章第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中是重点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式、小组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三、说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1、导入新课:(2—3分钟)一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要揭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有的放矢2、指导学生进行自学:(10分钟)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自主学习其中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3、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既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确那些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寻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可以通过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的方式解答重难点这样课堂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4、当课训练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有效的当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出高度紧张地学习状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布置作业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不仅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6、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第一次备课后是在我班试讲的,只是遵照教材的编排来讲,让人有一种这就是一节干巴巴的要传授些学问,要学生懂一些必需懂的道理的课堂,一方面我班的学生的沟通实力和思索深度都缺乏,但也从其中看出学生对于这样的平淡并且充溢了一种无感情的课是缺少感受的。

或许也可以换句话说,学生不喜爱这样的课,这样的课对于他们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怎么会有感想呢?这次试讲后,我们都发觉了课件的页面太过灰暗,并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假如只是单纯的传授与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趣厌烦,而只有调动更多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也才会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更情愿投入到教师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之中,也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

换句话说,谁说形式不重要呢?我们许多事情的失败孰不知都是因为不注意形式无视形式的结果呢?接下来刘教师又经过了其次次备课,我们共同沟通后,又在二班进展了其次次试讲,通过此次试讲,你清楚就感觉到这节课因为形式的多样化清楚变得更加饱满,学生的参加度也更高,我想不仅仅因为学生本身学习爱好的缘由,因为变更,让课堂变得立体化,也让学习的内容更具探究性更具趣味性。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假如在学生书写时加上一个舒缓的古音乐,那么更能让学生有一种愿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书写美丽的汉字中的感受。

经过两次试讲后,刘教师对于课堂的脉络更加清楚,她在本班上课时,你清楚感受到她的那种对于课堂把握的轻松自由度,同时,你也清楚感受到她们班学生的那种踊跃学习与沟通的开放性,教师与学生清楚到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学生的思索透彻通透理解深化详细,你简直觉得他们就是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接。

生生师生之间的这种水乳交融让你觉得你清楚就是看客,而他们的沟通是你无法深化更是无法参加的。

而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与思想的提升与深刻,我想,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追求的那种可望而不行即的一种至高境界吧!没想到道德与法治课还可以上到如此程度,更没有想到学生与教师的那种忘我的投入,你清楚感受到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灵魂在对话,你清楚感觉,当你专心做事时,你才能真正地唤起更多心灵的感应。

初中思品教研员评课稿(3篇)

初中思品教研员评课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初中思品教研活动,并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

在此,我将对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共同促进初中思品教学的发展。

一、课堂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诚信的重要性》一课中,老师们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2. 教学内容丰富老师们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案例、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关爱他人》一课中,老师们通过讲述关爱他人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多样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如在《法治观念》一课中,老师们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增强了法治观念。

4. 课堂评价多元老师们在课堂评价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在《道德与法治》一课中,老师们在课堂活动中给予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存在问题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课中,部分老师只是简单地讲解环保知识,而没有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讲解。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例如,在《关爱他人》一课中,部分老师只是通过讲述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而没有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3. 课堂评价不够全面部分老师在课堂评价中,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一课中,部分老师只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评课稿一、引言本次评课以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为主题,旨在评估学生在该学科中的研究情况,探讨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有效性,以及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学生研究情况评估1. 研究成绩评估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我们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估。

整体来看,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互相交流,并参与到各种小组活动中。

此外,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也大多数达到了预期的水平。

然而,还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某些概念和法律原则方面存在困难。

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研究障碍,提高他们的成绩。

2. 学生态度评估不仅要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还需要评估他们对待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态度。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认同。

他们在生活中努力遵守法律,积极宣传正义和公平,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惯。

这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评估1. 教学方法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学生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更好地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原则。

然而,在某些课堂中,我们可能过于强调了教师的指导和讲解,缺乏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参与。

我们需要更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

2. 教学内容评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当下社会问题和法律规范。

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法律常识、人权与公民责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研究成绩的差异,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辅导计划。

赵海青白鹭评价

赵海青白鹭评价

赵海青白鹭评价《白鹭》评课稿今天,两次聆听了师傅王老师的语文课《白鹭》,一次是我们六(4)班,一次是他们六(3)班。

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也给了不同的感受。

让我这个徒弟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

下面就说说王老师的这节示范课给我的感受:1、注重课内外的结合与延伸。

王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寻找并介绍了一句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引导学生明白美在于我们学生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美。

进而出示了两首古诗《绝句》、《鹭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古诗中的美,让学生在初步观察之后,讲述出其中的美,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美并不十分困难。

进而王老师告诉学生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许多美的地方,这样就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事实上,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这样,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认识美。

可以说,这个理念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

2、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

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例如在研读“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这两段文字时,就引导学生抓住“适宜”两个字,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让学生领略一种和谐的美、适度的美。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

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王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

对于学生的回答,王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有色指课堂氛围活泼大气,充满色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1.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XXX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研究。

XXX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研究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XXX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任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卫生惯,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new XXX "XXX," students learn to distinguish een XXX and activitie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care of both personal belongings and public property。

They also discuss how they XXX teaching。

XXX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civilized。

polite。

and caring for public property.Secondly。

XXX。

concise talks。

and compact activities。

giving as much time as possible to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hey take an active role in learning。

XXX activities。

which are the source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teacher can fully tap into students' active role by adopting us teaching methods。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
课题是八年级思品下册《自觉维护正义》对金煊老师所运用的“主体、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产生浓厚兴趣深受启发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主体、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就是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施课堂教学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突出以学为本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更多的空调实现自我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它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先学后教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把大部从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2、自主学习原则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交往互动原则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探究学习原则以总是为核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5、全面和谐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6、愉快学习原则学生学习就会愉快轻松效率高讲课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7、激励高效原则教师运用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励学生活跃思维引发学生创新思考和想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品德与社会课》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课》评课稿5月15日下午,听了江都市《品德与社会》赛课决赛的两节课。

一节是张纲小学张老师上的《父母的疼爱》,一节是进修附小卞老师上的《怎样和他联系》。

这两节课都各有千秋,我印象比较深的的是张老师上的《父母的疼爱》。

张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关心,体验父母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重。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是:一、猜猜我是谁。

先通过观看老师从小到大的照片,通过照片可以看出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疼爱。

让学生观看老师的照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能够联想到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

二、观看几组家长关心孩子的视频,这些视频都是在学校拍,有的是父母冒雨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有的送药到班级给小孩吃。

看过视频让学说说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三、老师讲讲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

这也是给下一步让学生说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作铺垫。

接着请学生闭上眼梳理出父母关心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故事。

四、老师讲舟曲泥石流中母亲保护儿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在泥石流中高举孩子十多个小时,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请学生想对儿子和父母说什么。

五、爸爸妈妈关心我们,我们也需要了解他们。

看视频了解家长最担心我们什么。

让学生了解父母,也让学生知道自己该从何做起。

六、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想对父母做的写在亲情卡上。

把写出的.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把亲情卡带回家。

七、怀着感恩的心看视频,为爸爸妈妈送上祝福。

八、总结。

张老师在教《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力求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感受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本课注重心情体验,特别是感受自己父母的关系。

课一开始,设计的是“猜猜我是谁”猜照片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拉近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联想到父母的疼爱,为进一步展开教学作好铺垫。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改变课程观念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

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

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

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

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

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

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

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

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

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

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

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评课稿
近日听了我校郑颖老师的《品德与生活》浙教版二年级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深有感触,新课标下的品德课真是学生所喜欢上的。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

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童趣、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

课堂生活化,融入生活,激活真情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

因此,郑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

融入生活——真心参与
老师学生的生活层面设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真情拥抱生活的时空,如鼓励学生收集调查温州的风景、特产等,了解家乡到底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在课堂内老师通过各种活动带领学生熟悉生活环境、体验生活情趣、感受内在价值,学生率真无忌地展露着情感、充盈着心灵、飞扬着个性——这就是生活化的课堂。

2、课件回放——激活真情
郑老师在教学最后环节“唱一唱,温州是个好地方”中借用百晓讲新闻的片尾曲唱出温州的好玩与好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多维的声像信息的回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亲临其境”般地带着唐老鸭游览家乡,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温州人的由衷自豪。

二、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郑老师组织了一连串的活动:邀请唐老鸭留下来——喝一喝温州的茶——游一游温州的风景——吃一吃温州的特色小吃——品一品温州的特色水果——唱一唱温州是个好地方。

2、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

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2006年6月20日
瓯海实验小学管海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