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2015年修订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方面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能承担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本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等5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均为本一级学科的培养方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范围如下:1.化学工程研究范围: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工业结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工流体相平衡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化学工艺研究范围:西部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低阶煤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烟道气脱硫、脱碳、脱硝机理及技术研究;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模拟计算。
3.生物化工研究范围: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资源与应用技术。
4.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新型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西部地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超细化、微胶囊化应用研究;功能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理论模拟计算;内蒙古稀土资源在材料、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5.工业催化研究范围:新型催化材料(催化剂)设计、开发与应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能源与资源催化转化。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培养。
化学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专业特点化学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硕士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使其具备化工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制能力、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设计等。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习和工程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和工程能力。
二、培养目标1.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熟练掌握化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3.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科研工作;4.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化工领域的工作环境。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工程原理》、《化工设备与工艺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设计》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兴趣,可以选择《化学工程热力学》、《化学催化剂设计》、《环境化学工程》等相关课程。
同时,还需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习实践研究生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习和工程实践,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企业实习等。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撰写毕业论文。
学校需要提供相关的科研平台和导师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学生在科研项目中能够深入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同时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
四、评估方式研究生的评估主要包括科研能力评估、学术论文评价、期末考试和实习成绩等。
评估方式综合考虑学术表现、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评定研究生的学位等级。
五、师资力量学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力量,主要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六、就业方向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化工领域的工程设计、工艺开发、科研和管理工作。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技术学科。
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和工艺学科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
本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基础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
本学科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对资源的深度与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和优化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尤为关键,对支撑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并使之工业化有显著的作用。
本学科随着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基础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新工艺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不断的萌生和发展。
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要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了解并掌握化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
具备独立承担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备进行化工过程模拟、集成与优化、化工过程开发设计与改造的能力。
能够进行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置的研究、开发、放大、设计和优化。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科学作风,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胜任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化工企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身心健康,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3-6个)1、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2、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3、生物质化学与化工4、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5、高分子合成工艺6、涂料与涂装技术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特点是创新与应用并举,在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开展自己有特色的研究,努力创新;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展具有“电子”与“化学”相结合的材料、技术与工艺。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化学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高分子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方向具有长期的研究历史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涉及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学等多个学科。
本学科的交叉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测试计量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涌现。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和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和方法、以及必要的电子科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独立开展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2.材料化学与工艺3.高分子功能材料4.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5.能源材料化学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
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的掌握哲学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的高层次专门学术和技术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系统的生物化工的理论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及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基本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生物材料
2.生物能源
3.石油生物工程
4.酶与蛋白质分子工程
5.生化分离技术
6.微生物工程
三、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为5年。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与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
备注:
1.本专业未选的必修课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本科没有学习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必须选修生物化学课程。
3.对跨专业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相关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4.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标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生物化工方向)硕士学术学位标准的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一点点流淌出来。
这个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关于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我想用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呈现出来。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工程人才。
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更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工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
这三门课程是基础,也是必备。
政治课让我们了解国家政策,英语课提升我们的国际视野,数学课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
2.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这四门课程是化学工程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专业核心课: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化工设计。
这四门课程让我们掌握化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选修课:现代分析技术、绿色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业管理。
这些课程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实验是化学工程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实验课,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实习: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3.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我们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企业参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素养。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具备综合化学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1. 掌握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3.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4. 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强的跨学科交叉能力。
二、培养时间及学制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时间一般为2-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在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三、培养内容1、学术学科基础课程(1)工程数学与实验设计:介绍数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化学工程热力学:涵盖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相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热力学等内容。
(3)传质传热学:讲述传质和传热的基本原理、传质和传热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2、专业方向课程(1)化学反应工程:介绍化学反应原理、反应器设计与操作、多相反应工程、催化反应工程等内容。
(2)化学工艺工程:重点讲述化工过程设计、过程控制、化工设备与系统设计及工艺流程优化。
(3)环境化学工程: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等内容,培养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3、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1)实验课程:开设化工实验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实验、化工设计与实施等。
(2)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化工企业的实地考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活动,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3)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素养。
四、学术论文与答辩学生在培养期间应选定科研方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撰写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在学业完毕后,需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阅读至少 40 篇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
习本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及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
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答辩。普通硕士研究生 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一般实践能力 ◎
◎ ◎
专业实践能力
◎ ◎ ◎
◎
综合实践能力
◎ ◎ ◎ ◎
以上部分要求见《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
10.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行审查准入制,研究生专业课程要有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研究生课程中增加 “学科前沿专题”必修课程,该课程可由多位教授联合讲授。 其他专业课程参照课程设置方案进行。
管
、
助
实
教
践
课
高等分析化学 高等生物化学
文
公
工
学
学
学论 论
献
共
作
术
位
位文 文
综
实
技
交
论
论写 答
述
验
术
流
文
文作 辩
与 开 题 报 告
实 践
课 题 研 究
课指
题导
研 究
第 三
第 五 学 期
学
期
( (
) )
8.实践能力标准
实践能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 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须满足三个层次上的要 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所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授权时间:2010年2.学科、专业简介(400字以内)本学科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需求。
通过多年的积累,在材料结构设计和控制合成方法、精细化学品绿色制备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新型化工分离技术与装备、生物催化生物质综合利用和无机非金属矿的综合开发新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
学院坚持主动服务企业和社会,与省内外一大批化工及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50人,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几十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几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几十项,成为培养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3. 培养目标(150字以内)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担负起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高层次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4. 主要研究方向(3-5个)按二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5个。
有一级学科点的培养单位,鼓励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 6 个。
(1)化学工程(2)化学工艺(3)应用化学(4)工业催化(5)生物化工5. 学制及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6.课程地图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研发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外国语(硕士、第一学期) ◎◎◎外国语(硕士、第二学期) ◎◎◎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化工热力学(II) ◎◎高等物理化学◎◎化学反应工程(II) ◎◎分离工程(II) ◎◎英语口语◎◎公共实验◎◎论文写作◎◎微机原理软件技术基础◎现代化学化工进展◎◎◎◎波谱分析及现代测试技术◎◎◎材料合成化学◎◎◎化工设计与过程优化◎◎◎◎膜分离技术◎◎催化原理◎◎层状硅酸盐矿物研究方法◎◎环境友好化工技术◎◎固体化学◎◎高等分析化学◎◎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方法◎◎应用电化学技术◎◎有机合成化学◎◎◎高等生物化学◎◎生物质化学与工程◎◎◎药物设计与合成◎◎◎催化剂设计与表征◎◎◎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工作技术实践◎◎◎◎◎◎学术交流◎◎◎◎◎◎创新实践◎◎◎◎◎◎助管、助教◎◎◎7.课程关系图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至五学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英语口语外国语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外国语微机原理软件技术基础专业主干课(五个专业)环境友好化工技术催化剂设计与表征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方法材料合成化学膜分离技术催化原理固体化学环境友好化工技术层状硅酸盐矿物研究方法应用电化学技术生物质化学与工程药物设计与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学科主干课分离工程(II)化学反应工程(II)化工热力学(II)化工设计与过程优化学科基础课现代化学化工进展波谱分析及现代测试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物理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分析化学高等生物化学实践课助管、助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公共实验工作技术实践学术交流创新实践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指导(第三学期)论文答辩(第五学期)8.实践能力标准实践能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
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1.1 必修课程(1)化学工程导论(2)现代化工工艺(3)化工热力学(4)化工动力学(5)化工原理(6)先进分离技术(7)化工过程控制(8)化工设备与工艺(9)化工传热传质(10)化工仪表自动化(11)化学反应工程(12)化工工程实验(13)化工工程设计(14)化工环境工程(15)专业英语1.2 选修课程(1)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2)生物化工(3)化工过程优化(4)环保化工(5)清洁生产技术(6)化学工程新技术(7)石油化工(8)能源化工(9)高分子材料与技术2. 科研训练2.1 学术论文研究生在培养期内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完成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研究生在相应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
2.2 科研项目研究生在培养期内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掌握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成果交流等基本能力。
并在科研项目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习3.1 实习课程研究生在培养期内需要至少进行一次实习,以加深对化工产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培养期内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专业价值。
5. 综合素质培养5.1 实践能力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任务。
5.2 团队合作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行协作,互助学习,并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5.3 创新能力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其他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硕士学位考试,取得一定的学分,满足学位授予的条件。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领域代码: 0817一、培养目旳和规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坚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应用化学方面旳科学研究和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可以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撰写论文摘要, 具有初步旳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
二、研究方向1. 分离工程与技术2. 电化学工程3. 催化材料与分子设计4. 绿色化学工艺与清洁生产过程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脱产硕士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 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旳时间不少于一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
少数品学兼优旳学生提前完毕学业, 可申请提前毕业, 但论文工作时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也不得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
硕士在规定旳时间内至少应完毕总计31学分(其中: 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共3学分)旳学习任务。
学位选修课中旳《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为必修课。
教学实践旳完毕可以通过带本科生试验、帮导师批改课程作业等方式完毕;专业实践通过带本科生毕业论文或做导师科研课题完毕;学术活动规定学生必须做不少于1个学术汇报、听取学术汇报或参与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社会实践则规定学生做横向课题或在假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毕。
课程设置详细状况见附表2。
五、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独立完毕。
2. 学位论文工作旳一般程序为: 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汇报、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络实际, 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道谢、参照文献、附录等。
4.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旳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提出一定旳新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0817Z1材料化学工程、0817Z2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XX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拥有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
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及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拥有“光电化
学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
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
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分析测试中心”XX市重点实验室、“XX大学华烁产学
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国家和湖北省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中试及产业化示范的重要依
托基地。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5人,“楚天学者”2人,湖北省化学
化工学会理事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0余万元,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2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化学工程
(1)环境化学工程
(2)化工装备设计及制造
(3)化工过程检测及自动化
2. 化学工艺
(1)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
(2)精细化学品绿色工艺
(3)材料化学技术
3. 生物化工
(1)生物化学与应用
(2)植物细胞培养工程
(3)微生物产品与发酵工艺
4. 应用化学
(1)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
(2))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
(3)生物化学传感器研制与应用
(4)食品安全化学
(5)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5. 工业催化
(1)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2)气体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3)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
(4)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6. 材料化学工程
(1)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表面与界面化学工程
(3)光电子信息材料
(4)高强轻型合金材料制备工程
7. 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
(1)致害有机物的生物干扰效应
(2)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3)天然产物的生物效应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下的导师负责制。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研究生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
可采取灵活培养方式,研究生一般在校内培养,也可由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医院联合培养。
六、授予学位类别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七、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八、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1. 硕士研究生应完成不少于30学分的课程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不少于7学分,学位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2.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术研讨及学术报告、实践活动和体育健身等四方面内容。
硕士研究生必须广泛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提交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报告,文献阅读计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在学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其中英语研讨或报告不得少于18学时,计1学分。
实践活动的内容除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实验之外,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
研究生要提交实践活动计划,撰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践活动环节者,计2学分;未参加实践活动或参加实践活动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学术语境下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能力,主要采取倾听与速记、参加国际会议英语交流或英语研讨与交流等方式。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要求达到18学时,不计学分。
体育健身类课程主要由研究生处安排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以研究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的。
体育健身类课程不计学分。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九、课程选修说明
1. 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若表中所设课程不能满足研究方向的需要,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高校具有优势、符合我校培养要求的课程,经导师组、导师、学院和研究生院核准后,承认校外学分。
2. 选修课程一旦选定,则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考试不及格或无故缺考者,在学习期限内有一次重考机会,重考与下一届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不另行安排补考。
重考前一个月须到研究生院办理重考手续,取得考试资格。
3. 结合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意见,若需要进行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补修,则自行安排时间补修相关本科课程。
十、学位论文
1. 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2. 选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
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3. 开题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及计划、主要理论(技术)难点及拟解决方案。
4.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论文书写必须符合XX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规范。
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5. 论文内容知识产权
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工作内容、所取得成果的知识产权属XX大学。
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或联合开展学位论文的,根据合作协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
十一、个人培养计划
新生入学后,各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导师和硕士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制订好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包括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辅修课,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学位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
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学院领导签字后报研究生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