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6页文档资料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6页文档资料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技能人才是指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工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技工的有效途径。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必然1.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复合型、知识型高技能人才不足。

因此,只要是能够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国家一定会给予大力的支持。

2.职业院校赞同(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一支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教师都应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即教师既要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承担理论教学,又应熟悉企业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能够指导专业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容易做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即学校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和培训,参加生产锻炼,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时,积极考取并不断提高所从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学校还可以直接从企业调入既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又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或从企业选聘一批技术、技能专家骨干担任学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或兼职教师,直接承担一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行业、企业的改革,学校参与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是由职业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我是一所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谈谈职业学校的性质。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运行方向,就得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育学以致用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到目前为止,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订单”的类型学校和企业双方签署“订单”培训协议,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参加学生的“订单”的培训,并组织实施教育。

在2010年,学校与唐山市丰热力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为该公司培养员工100名,毕业后,该公司直接择优录用。

学生毕业前都要去企业实习,“车间”建在学校,将课堂与“车间”合二为一,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讲解穿插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2.“生产,教学和科研”的类型从上学期,学校数控专业实践过程中由消耗型实习向生产型实习转型,由1~2名教师领头,在每班学生中挑选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参加实习车间的生产、加工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工厂生产线的要求。

“培训”过程中,在工厂使用的原材料,我们只负责处理,使学校可以节省原材料消耗实习。

2003级机电6班学生毕俊欢,现任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安全科科长,只有21岁的他压力很大,但他没有被压力吓倒。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但取得了一些成绩,还被评选为中冶集团(省级)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2011年,学校为几家公司输送了近千名学生,推荐上岗率达90%以上,他们的业务水平受到一致好评。

三、“学工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办学,“出口”畅通,“入口”火爆,促进职业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综合素质,很多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以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本文将探讨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介绍实施该体系的关键因素和取得的成果。

一、创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将校内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术知识的同时获得实际应用经验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合作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益处:1. 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难以获得实践经验。

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2. 行业对接: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促进行业和学科之间的对接。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3. 创新思维的培养: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的:1. 强大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支持。

2. 教师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教师是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核心力量。

他们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程体系能否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亲身感受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成果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1. 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需要处理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谈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解

谈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解

谈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解
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目的是通过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实现互惠互利的目标。

工学结合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本质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创新需求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这种合作中,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而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在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的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将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促进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

希望各界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 1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运行机制方案围场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2012.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二、建设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运行的体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建设“理论+实践”的实训系统,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方案。

三、建设内容(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幼儿园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让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

(二)见习模式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学习幼儿园文化,体验幼儿园生活。

(三)顶岗实习模式通过前两年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幼儿园的需求,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

(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

(五)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聘请幼儿园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幼儿园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概念辨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

概念辨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及其相关概念(一)产教融合从词源学来看,“产”即“产业”,是指“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也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性组织”。

“教”即指“教育”,是指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产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专业化要求而产生的独立部门。

“融合”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新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宏观层面上看,“产教融合”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融合,主要涉及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看,“产教融合”是指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主要涉及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

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依据融合程度,可以将产教融合分为三种类型:“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与“虚假融合”。

从“产业”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产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帮扶,职业教育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双方各要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各自效益的最大化。

(二)工学结合从宏观育人层面上看,“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从中观教学层面上看,“工学结合”是指“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综合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微观的学生学习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把学校课堂理论知识和企业顶岗实践紧密结合”。

对于“工学结合”的概念,目前学界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是指“学校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践工作动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是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等。

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双交叉”的。

“工”与“学”的结合是“学习者的劳动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结合。

为促进这两种行为的结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是“零距离”的。

(三)产学合作与“产学合作”相类似的概念较多,如“政产学研”“产学研”“产学官”和“官产学”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充分、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理论、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在优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贡献。

一、校企合作不充分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合作等等。

然而,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只是提供实习机会,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造成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对策: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除了学生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日常活动,还应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技术转让、人才交流等多层次的合作模式。

高校还可以开展专门的协调和交流工作,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理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巧,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在一些高校中,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研究,使得学生只掌握了操作技巧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策:高校应该加强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将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经验与科学理论内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关键人物。

然而,一些导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难以培养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

对策:高校应该着重培养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织导师实地考察学习,或安排导师到企业实习,让导师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并加强导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高职院校的重要性2.目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二、产教融合1.定义与意义2.具体措施: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实践教学三、校企合作1.定义与意义2.具体措施: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四、工学结合1.定义与意义2.具体措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政策支持与宣传推广2.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3.学生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活动举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归属感六、总结与展望1.成果展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2.未来发展:持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助力高职院校发展正文: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一、引言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具体措施包括: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具体措施包括: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四、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企合作是我校的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专业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学校与国(境)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第三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五)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六)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合作第四条校企合作基本条件(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四) 相关部门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办理立项手续。

(五)由中心专业领导小组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六)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学校待领导审定通过后,由分管校领导代表学校签署后方有效。

第三章管理第五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依据学校教学需求及学生特点,安排生产岗位实习实训,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操水平和专业技能,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第六条劳动保护与安全管理。

企业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保障学生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实施办法

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实施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一、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突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特色,实现与企业进一步深层次合作,做到教学计划共订、资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编、学生共同培养。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1、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文化素质课程,然后选择一定社会工作岗位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在课堂和社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教学时间为1个学期。

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以机械加工与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依托,在校内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和校内实习工厂交替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时间为3个学期。

3、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在校内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企业交替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时间为2个学期。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1、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有利于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2、实现“双证融合”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完成“维修电工证”、“数控车工证”、“制图员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图1 “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同时,积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建设“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一)对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双师制的教学组织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制定符合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服务项目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制定5门专业课教学标准。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企合作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学习和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而工学结合则是指工科教育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通过工学结合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学结合旨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结合,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和益处。

一、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程中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也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与此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实现双方的共赢。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动,通过产学融合,能够实现教育培训目标与产业需求的一体化。

产学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促使教育与产业之间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术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习和实践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通过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并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反馈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

产学合作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赢,可以在创新和研发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的竞争力。

产学合作的形式可以包括技术转移、科研合作、实习就业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企业则可以获取高素质的人才,并从学校中获得创新的技术和知识。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都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旨在加强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成为满足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是“以实用为导向”。

其中,产教融合强调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中的问题和项目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则注重将学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知识;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则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学生培养为符合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这些概念的出现与发展得益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

当今社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变化的步伐。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要走产学研结 合的发展道路 。 校企合作是
中等职业教 育内涵建设 的基础 , 育研 究是推进 校企合作 的 教 有效 途径 , 同时 , 但 教育研 究本身也要体现校企 合作 。中等职 业 学校的教 育研 究主要不 是教育理论研 究 , 更多 的教 育研究 是与教学实 践紧密结合 的务实性研究 。因此 , 校重视教育 学 研究 中的校企合 作 ,重视组 建校 企结合 的教 育研究 团队建 设, 重视 教育教 学实践 与研究 过程 的校企 融合程 度 , 重视校
、 I 。
与企业 共 同管 理 , 同制定 培养方 案 , 业 的技 术骨 干人员 共 企 与学校 的专业教师共 同完成教学任务 , 针对 性培养适 合该企
业需求 的员工 。

“ 企业 员工委托培 养” 式 模 1 工短期 委培 : . 员 企业 选派在职 职工到学校 利用业 余时
议, 安排学 生到企 业的具 体 岗位 上工作 , 企业 可择优 录用学
生。
— —
现 。目前在 这种合作 中, 中等 职业学校是主动方 , 专业教 师是
主导 , 学生是 主体。 其基本 内涵强调学生学 习与就业 的结 合 , 在这个结 合 中首先 要改革传统 的人才培养模 式 , 建立 开放 性 的工 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 式 , 制定新 的课 程体 系与教 材 , 立 建 双师结 构教学 团队 , 搭建符合工 学结合 的校内外实验 实训 基 地, 为学 生工学结合 工作的开展创 造条件 。尤 其是学生工 学 结合 中一 年顶岗实 习 , 要引起学校 的高度重视 。学生一年 顶
情和 国家发展 的战略 高度 出发 , 借鉴 国外 的成功经 验 , 快 尽
企合作在教育研究成果 中的体现 。 学校在校企合作 的教学 团 队建设 中重视 加强教育研 究功能 , 在教 学 团队与 教学成果评

浅论高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论高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四、优势与不足
优势
1.面向企业与市场需求,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2.积极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结合,切实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推动学校与企业、产业之间进行紧密合作,打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4.打造了一批亟需的、聚焦应用型的专业和人才。
不足
5.部分高校可能会在考虑校企合作方面考虑过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二、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产业链紧密合作,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一系列合作关系。高校会根据企业或产业需求,调整和完善课程、实验室、科研等设施,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高校还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打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高校办学模式,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深圳为例,该城市通过与企业、产业链的合作,建立了很多创新型的专业学院,如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学院、深圳大学数码艺术设计学院等。这些学院不仅吸引了许多有志于相关领域的学生,同时也拥有了很强的实践和教学能力。
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高校、企业以及政府各方都需积极投入,采取配合、沟通等与谐合作方式,共同促进模式的运作和发展。
浅论高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迎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所采用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了当前国内高校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办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工学结合的定义
工学结合是指高校在建立课程体系时,以应用型、实用型为导向,注重与企业、产业链紧密结合,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还会通过与企业、行业实践交流的方式,及时调整、完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
通 车床 和 焊 机 .组 成一 个 专 供 学 生 进 行 基 本 功 训 练 的车 工 实
实习课堂搬进工厂 . 搬进生产车间 . 实现 了以学校和课堂 为中心 , 向以产教结合为中心的转变 进厂时 。 学生身着工装 .
佩 戴 胸 牌 , 实 训 老 师带 领入 厂 , 由 实行 半 军 事 化 管 理 。 学 习 环 境 、 习 氛 围 的 变 化 , 学 生 的 思 维 方 式 、 为 方 式 得 以转 变 , 学 使 行
理论教学大纲和实 习教学大纲。在课程体系上减少文化课 、 保
证专业课 、 出实践课 , 突 前两 年在学校 、 企业学习和实践 , 后一 年到企业 顶岗实 习 在前两年的时间里 . 学生每在学校学习两 周的理论 . 就到工厂 实习两周 , 工学交替 . 使理论知识 与实践 技能紧密结合 在整个教学上 .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的比例达
划有机结合起来 . 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 , 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 推行“ 双证书” 制度 . 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 重 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 动手能力 和实 际操作技能 ,办 出职业教育
的 特色 , 高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能力 。 提
这几年 . 我们将职业 资格考证培训纳入教学计划 , 职业 将 技能鉴定培训纳入实训计划 . 专业理论考试 由学校命题 . 学校 把关 : 技能考试从 命题 、 考试到批改工 件 。 由工 厂人力资源部 组织把关。同时 . 每年组织两次竞赛 , 一次在校 内组织两个专
习车 间和一个焊工实习车间:学校出资 10多万元购买的数 0
控 车床 用 于 学 生 实 习 . 生 不 用 时 可 以进 行 生 产 加 工 . 以利 学 可
用 工 厂 的数 控 切 割 机 、 数控 铣 床 、 工 中心机 床学 习操 作 。 加

技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论文]

技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论文]

初探技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做法,探讨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差异,寻找途径,探索适合我国技校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我国技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技校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这一要求,技校必须深入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技校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这种办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的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的原则,其实质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才。

学习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技校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技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经验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l.坚持立法保障,以法律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顺利完成。

美国1962年就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法国1984年颁布《高教指导法案》、德国先后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高职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

所有这些法律措施,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各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2.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并引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许多国家政府积极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合作教育顺利进行。

一是制定专门的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二是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

三是政府主导创立协调员制。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工学结合则是指工程学科与相关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功不可没。

下面就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最大推动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理论课程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需求,而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实践机会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也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双方的科研资源,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使科研成果更快速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实现创新和突破,增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这样的校企合作既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三、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也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而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学校可以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之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促使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兰州园艺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012年10月11日我校园林专业成立于1983年,是我校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之一,也是我校涉农林类的免收学费的专业。

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及相关的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花卉生产、园林工程、园林绿地维护以及果树修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园林绿化公司、园林种植基地、园林花卉销售企业、花店、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北京市花木公司、园林绿化局等。

园林专业有现代化智能温室二座,有独立的可供上百人同时操作的校内园林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职业育人教育,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园林业的迅猛发展,相应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园林专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专业。

但与此同时,竞争也逐渐加剧。

作为中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应突出职教特色,面向市场培育特色专业,创建品牌。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园林行业高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与企业合作,精心设计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加大创新力度。

随着中职院校校企合作越来越成熟,在组织管理上,我们提出“双轨制、全方位、系统化”的企业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实现了校企实体性合作,实现了企业参与模式,引入了利益驱动,大大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中职园林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合作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层次在逐步提高,教育经验日趋丰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摘要:本文针对这两年来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新问题,从企业选择、完善管理制度、过程监控、考核管理、心理监控、后续跟踪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企业选择——校企合作第一步
校企合作要顺利进行,选择合作企业就成为关键所在。

例如笔者学校选择的合作企业林森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南通汽车运输
有限公司,历经了60年的变革和发展,已成为一个集公路运输、化学危险品运输、大件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一级企业(江苏省仅两家)、综合服务型aaaa级物流企业(江苏省第二家)、2004-2009年中国百强物流企业前50名、2008-2009年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以及江苏省质量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公司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比较稳定,同时管理比较规范、培训制度比较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因此,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尽可能选择规模较大企业。

之后,笔者学校陆续和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顺丰速
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和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

与这些企业合作,出现问题后沟通的效率较高,学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在笔者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几年中,也淘汰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把实习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在出现问题后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踢皮球”现象。

所以,笔者学校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不断优中选优,确保了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和监控的依据
为了保证工学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学校在工学结合前制定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议书》《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顶岗实习学生成绩实施意见》等制度,但规定都比较简单。

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缺乏处理的依据。

比如学生到了岗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要求调岗,甚至调企业;到岗后,某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某些学生家长不支持校企合作;学生擅自离岗,顶撞领导;甚至还出现过因学生谈恋爱导致的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在校企合作中陆续出现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与企业沟通,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但这也给教师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增大了工作量,牵涉了更多精力,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去指导顶岗实习这个更重要的任务,更像一名“救火员”。

后来,笔者学校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制定了《顶岗实习制度汇编》,内容具体到组织管理、实习安排、实习纪律、过
程监控、成绩考核等各方面。

这一制度还会结合今后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完善。

只有有了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
质量。

三、过程监控——管理和监控的重点
学生顶岗实习期较长,如目前笔者学校的顶岗实习期就长达6个月。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体系,是确保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

该监控体系应该是多主体、多元化、全方位的,对过程监控应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前,大部分校内指导教师通过e-mail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

其实更多的时候学生希望教师能到企业一线进行指导,能接受企业与学院的双重管理。

企业和学校应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如果企业没有为学生指派指导老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没有人带领自己工作,产生更多的焦虑。

相反,如果两边的指导老师时时关心他们,他们就有很强的归属感,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顶岗实习老师要填写《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台账记录》及《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

这样,一方面督促指导老师要多下企业指导,另一方面也成为考核顶岗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考核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该考核评价体系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各方,考核对象包括实习学生和指导老师,考核标准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前,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一张考核表,由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带回。

事实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作用。

因此,结合学生的反馈及与企业交流中了解到的情况,笔者学校重新制定了考核方案。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考核成绩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考核成绩共同组成,总分为100分,企业指导老师考核占50%,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考核占50%。

企业主要从态度、出勤、职业能力、团队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教师则主要从实习态度、综合素质、实习质量、实习日记、实习小结、实习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制度中也规定了对诸如没有完成顶岗实习、违反实习纪律、无故旷工天数达5%以上等一些情况的处理。

这个完整、科学的考核制度的制定会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五、心理监控——顶岗实习的有力支撑
实习前,学生普通存在着兴奋、好奇、紧张、担心等负责情绪;实习中,学生容易遇到畏难、攀比实习补贴以及对角色转换、企业严格考勤管理不适应等问题;实习后,学生容易产生彷徨、逃避、不知所措等心理。

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预防、调控和疏导,帮助学生渡过心理难关,为学生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笔者学校将专职辅导员团队纳入到顶岗实习团队中,给实习同学们以专业心理辅导,及时跟踪学生心态的变化,给予专业建议,这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后续跟踪——顶岗实习的延续管理
以前,顶岗实习一结束,教师就觉得完事大吉,至于学生是继续留在顶岗实习单位还是离开顶岗实习单位与学校、老师无关了,是学生和企业的事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企业希望与学校双方共同努力,将优秀的学生留下;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听听老师的建议。

老师要根据前期管理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爱好以及对企业发展的一定了解,给出中肯的建议。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一项研究,通过对学生留在顶岗实习单位和离开顶岗实习单位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项选择的利弊,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力求为学生理性选择就业企业,为合作企业留住人才和学生得到更快发展提供帮助。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笔者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初见成效。

企业、学生、学生家长的认可度比较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明显提高。

学校还应结合这几年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物流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