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B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2、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答案:D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D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与练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1.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传播方向会被反射这种被反射回来的声音被称为回声。
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0.1以上的时间回到耳边,我们就可以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当障碍物离人较近时,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起,此时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当声音传播到耳朵中,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2、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3、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6、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梳理 复习提纲
八上·物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的形式来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v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所以计算“山谷的距离和宽度、海水深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2)例题:(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
(2)甲同学在一根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头重重敲击一下,贴耳在另一头的乙同学能听见次声音。
为什么?(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4)宇航员们在飞船舱外工作时,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是因为(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5)小明向山崖大声呼喊,2s后又听到了一次声音,这是_______。
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人离山崖的距离。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振动、水;3(v固>v液>v气>v真空);A;B;回声;340m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是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3、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1)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振动的快慢、频率(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频率范围:手写注意: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答: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是780m/s.
2018/9/16 8
【例7】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 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 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 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 【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 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的传 播速度。 【已知】 v1=340m/s t=2.75s S=1000 m 【求】V2 【解】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第四单元
声现象知识结构网络
声 现 象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传播: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声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响度:振幅决定响度 特征 音调:频率决定音调 音色:发声体决定音 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2018/9/16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 工作的声 生理 危 噪音 害 心理 防止噪音产生 控 制 阻断它的传播 1 防止它进入人的耳朵
2018/9/16 6
【例5】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 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 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分析】两峭壁间的距离为旅游者到两侧峭壁间的距离之和。 【已知】 v=344米/秒 t1=2秒 t2=1秒 【求】s 【解】
2018/9/16 2
5、乐音的三要素(物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①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 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② 响度: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 与听者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③ 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 6、噪声 (1)概念(见知识网络):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 减例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2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 2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流传,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状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0m/s。
4. 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起码为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 S总1 vt总。
2 2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次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单位次/ 秒,又记作Hz。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相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自己决定。
人们依据音色能够鉴别乐器或区分人。
不一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一样,其发作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可依据音色来可判断瓷器的利害、西瓜利害、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能够利用声来流传信息和传达能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寻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 B超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凌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扰乱作用的声音。
2. 人们用分贝( dB)来区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
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分贝(dB)
3.噪音常识: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
理想的安静环境;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精神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我们正常休息和睡眠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贝.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
声.15度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声音的特性:物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音调高.物体振动的振幅大,
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6.声的利用:声作为一种波,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人们把高于
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强烈.
7.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控制噪
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着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二、重、难点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噪声的等级。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主观感觉声音强弱的等级/dB 声音的来源150 ——————火箭、导弹发射无法忍受 140 ——————喷气式飞机起飞130 ——————螺旋桨飞机起飞感到疼痛 120 ——————球磨机工作110 ——————电锯工作很吵 100 ——————拖拉机开动90 ——————很嘈杂的马路较吵 80 ——————一般车辆行驶70 ——————大声说话较静 60 ——————一般说话50 ——————办公室安静 40 ——————图书馆阅览室30 ——————卧室极静 20 ——————轻声耳语10 ——————风吹落叶沙沙声0 ——————刚刚引起听觉四、知识拓展由于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把噪声叫做“隐形杀手”。
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
家用电器、机动车等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解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声的音叉,发声也停止,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注意】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物体振动但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如发声的物体在真空中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外……)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③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2、探究“声的传播”,如图所示。
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能(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会减小,但能(填“能”或“不能”)看到闹铃振动。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会听到声音。
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
传声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形式:声波3、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阅读P30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从中我们可以获取信息:(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气体中快。
(3)同一种介质传声,温度越高,传播声音越快。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归纳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振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叫它声波。
3、声速: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称为回音。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1、乐音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的单位是。
2、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3、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用能辨别是数学老师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从而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答案:BA.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B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在真空中传播B.物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响度越大C.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答案:C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故C正确;D.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所以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定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同学们在音乐教室上声乐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琴伴奏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A.钢琴伴奏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的,故B正确;C.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增大了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提高琴声的响度,故C错误;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2)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及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回来,形成回声.【提示】回声测距:测量原理:s=v t回=v t 2【图片解读】1.如图1,敲击鼓面,鼓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用力和不用力敲鼓,鼓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的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越大.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3.如图3,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面(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面的声音,说明能够传声.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2.三种乐器【图片解读】1.如图4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这是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若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2.如图5,甲、乙、丙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由波形图可知,三者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填“相同”或“不同”)声音的利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图片解读】1.如图6分别是火山爆发、蝙蝠飞行、汽车倒车、B超检查时的情景,其中利用超声波的是图,产生次声波的是图.蝙蝠确定前方障碍物的方法叫,说明了声可以传递.2.如图7所示,发声的扬声器能使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填“信息”或“能量”).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的概念: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等级:通常用(符号)来划分噪声的等级.3.控制途径:①在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无声手枪的消音器;②在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③在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戴耳塞.【图片解读】1.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8所示,请分析: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减弱噪声;乙图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减弱噪声;丙图“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减弱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进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刻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取v=340m/s 。
什么缘故雷雨天咱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刻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 远大于声速v=340m/s ,因此咱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阻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进程中,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 7m ..时,就能够够区分原声和回声。
§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计算公式:T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刻。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
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
为;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p37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2、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
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产生声音---空气等传播声音---鼓膜的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即(1)在声源处减弱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二章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参考答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同、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
乙丙;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丙乙甲丁。
p37
第3节声的利用
3、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4、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
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 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5、右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