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 诗人戴望舒 • 《萧红墓畔口占》的创作背景 • 《萧红墓畔口占》的主题与情感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赏析 • 《萧红墓畔口占》的历史地位与
影响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
目录
01
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简介
•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派诗人、翻译家等。原名戴 梦欧,笔名有戴望舒、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祖籍 江苏苏州。他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与李金发、穆木 天、冯雪峰等并称为“现代派诗人四大家”。
位与影响
在戴望舒作品中的地位
情感表达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戴望舒情感表达的代表作之一 ,展现了诗人对萧红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VS
艺术特色的体现
这首诗体现了戴望舒独特的艺术特色,以 其婉约、含蓄、细腻的表现手法,抒发了 对萧红的怀念之情。
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借鉴
这首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作品
《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分析《萧红墓畔口占》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萧红的怀念和对于逝去友人的哀悼 。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 及对于逝者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 对于萧红的回忆和对于墓地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 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
•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以现代派著称,他注重诗歌的意象和内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来传达情感。他的诗歌语言简 洁明了,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这首《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课文解析
萧红墓畔口占课文解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氛围,就像走进了一个安静又有些忧伤的世界。
你看“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这“六小时”的漫长旅途,就像一条孤独的线,把诗人的情感和萧红的墓连接起来。
诗人一个人走着,那种寂寞,就像深夜里独自赶路的旅人,周围只有自己的脚步声。
这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萧红深深的怀念,他愿意花这么长时间来,可见感情不一般。
诗里的“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红山茶就像一团火焰。
在那墓畔,周围可能是一片寂静和灰暗,而红山茶特别显眼。
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这是诗人对萧红的敬意。
就像我们去看望重要的人,会带上对方喜欢的花一样,诗人选择红山茶,肯定有他的深意,这花里包含着他对萧红才华和人格的赞美。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长夜像无尽的黑暗海洋。
诗人在墓边等待,可等待什么呢?是和萧红灵魂的对话?还是在回忆过去?这长夜的感觉,就像我们在失眠的夜晚,思绪不断,时间过得特别慢。
那种孤独和惆怅,都在这简单的语句里表现出来了,让人揪心。
萧红的墓是整首诗的核心意象,就像一座孤岛。
周围的世界在变化,但墓是安静的。
诗人来到墓畔,就像一个漂泊的人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这里有着萧红的故事,有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就像我们去扫墓,站在墓前,会想起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诗人也是如此。
诗里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简洁就像一把锋利的刀。
直接刺进读者的心。
每一个字都有力量,不像有些华丽的文章,堆砌辞藻。
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招一式都简单却致命。
诗人用这种简洁,把对萧红的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怀念。
从诗人的角度看,他的行动像是一种仪式。
走那么久的路,放花,等待。
这仪式就像古老部落的祭祀,庄重而神圣。
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萧红致敬,这不是随便的看望,而是带着灵魂的交流。
就像我们在重要的节日举行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诗人的行为有着特殊的意义。
诗中的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关键。
比如那可能存在的周围的寂静,就像宇宙中的真空,没有声音。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作者:骆子人文社科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全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全文及赏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 1944 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萧红墓畔口占”,直接点明了诗歌创作的地点和情境,即在萧红的墓旁所作。
这一题目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让读者能够迅速进入到诗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之中。
诗的开篇“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诗人用“六小时”和“寂寞的长途”,形象地描绘出了自己前往萧红墓畔的艰辛与孤独。
这漫长的路程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与萧红在精神世界上的遥远呼应。
路途的寂寞,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萧红深深的怀念。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句充满了诗意和象征意义。
红山茶鲜艳而热烈,它代表着诗人对萧红的敬重和热爱。
在墓畔献上红山茶,既是一种祭奠,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这束花仿佛是诗人与萧红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传递着他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里的“等待”蕴含着多层含义。
或许是等待萧红在另一个世界的回应,或许是等待自己内心的平静和释然。
而“长夜漫漫”则进一步烘托出等待的漫长和煎熬,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迷茫。
最后一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将萧红的安息之地与大海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卧听着海涛闲话”,仿佛萧红在死后获得了一种超脱和安宁,与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隔绝。
这种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萧红的羡慕,也流露出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它简洁而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加深。
语言上,戴望舒运用了朴素而真挚的文字,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直击人心。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简洁而富有力量。
在韵律方面,虽然这首诗没有严格遵循传统的格律要求,但读起来依然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不是通过押韵和平仄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诗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情感的自然流淌所形成的。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doc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赏析一】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学术论文
许多学者发表了关于《萧红墓畔 口占》的学术论文,对其主题、 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剖析和评价。
学术讨论
在学术界,关于《萧红墓畔口占 》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学者们就 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展
开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05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意义与 价值
诗歌的审美意义
01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课 件
• 诗人简介 • 《萧红墓畔口占》的创作背景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赏析
• 《萧红墓畔口占》的影响与评价 • 《萧红墓畔口占》的诗歌意义与价
值
01
诗人简介
戴望舒的生平
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28年在上海创办《现代 》月刊,并发表诗歌。
1938年前往法国留学, 1950年回国。
的优秀诗歌。
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广大读 者的共鸣,许多人从中找到了自己 生命中的感悟和启示。
艺术成就
当代文学界普遍认为,《萧红墓畔 口占》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是戴望舒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
学术界的研究
深入研究
学术界对《萧红墓畔口占》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从诗歌的意象、 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
诗歌风格
思想观念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如对生命 的珍视、对爱情的追求等,对后世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导人们思考生命 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影响了 后来的诗歌创作,推动了现代诗歌的 发展。
当代的评价
高度赞扬
许多当代文学评论家和读者高度 赞扬《萧红墓畔口占》,认为它 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
诗歌的社会价值
1 2 3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 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 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
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 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 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 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
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 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 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思考与练习
1. 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
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 和自勉。 2. 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 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 的地位和价值。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萧红墓畔口占 》课件PPT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时间之长
距离之远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 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心境无比孤寂悲凉,又是诗人长 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 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精读细研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 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 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 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 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 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逝世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萧红墓畔口占
20XX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翻译家。
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早期作品大都 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等作 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后期பைடு நூலகம் 作《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 趋向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岁月》等。
合作探究
回顾全诗,诗歌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探究一:因悼念而感到悲伤、寂寞。 探究二:面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 探究三: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探究四:镇静、坚守和自勉。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历 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写作特色
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沉真挚。 开头用“六小时”“长途”写出了诗人不顾路途遥远,孤身 一人来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和 缅怀之情。“一束红山茶”使诗人的感情更加深沉,既表达了对 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也代表了萧红的品性和精神,平淡 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
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什么情感
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出于心灵深处的呼喊与悲伤的情感,在他到友人墓前拜祭的时候,想到友人生前的漂泊坎坷人生,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目前的孤寂困顿的处境,不由得悲从中来。
拓展资料:
萧红墓畔口占的创作背景: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在1944年所作的对逝世友人萧红的一首悼亡诗,年仅31岁的萧红在1942年在香港因病逝世,葬于浅水湾。
诗人戴望舒在1938年去的香港,在1941年的时候香港也被日军侵陷了,戴望舒因为宣传抵抗日本人被捕入狱,还受伤致病。
在1944年的时候,戴望舒虽虽然获释出狱,但出来时候看到祖国山河依旧破碎,心情就十分的沉重,所以在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的时候就有感而发的在萧红墓前作出了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诗词原文: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通用课件
诗歌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给现代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丰富了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这首诗有助于提升现代读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历史和文学 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为现代诗歌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深化了现代诗歌的主题内涵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蕴,拓展了现代诗歌的 创作主题,使现代诗歌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价值。
对后世读者的启示
引导读者思考生命意义
这首诗以其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 感悟,启示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人生感慨
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感 慨,对生死、时间等主题 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艺术追求
诗歌中体现了戴望舒对文 学艺术的追求,对萧红的 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诗歌的意象
墓地景象
诗歌中描绘了墓地的景象 ,如“荒土”、“落花” 等,营造出凄凉、哀伤的 氛围。
自然元素
诗歌运用自然元素,如“ 风”、“水”、“鸟鸣” 等,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个人情感与公共议题
诗歌中个人情感的表达是否涉及到对公共议题的讨论,也是争议的 焦点之一。
关于诗歌技巧的批评
语言运用
部分人认为诗歌的语言运用过于 直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
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感被批评为不够鲜明, 缺乏音乐美感。
意象表达
对于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手法,有人 认为过于简单,没有深度。
关于诗歌价值的讨论
04
《萧红墓畔口占》的影响
对戴望舒的影响
深化了戴望舒的文学创作理念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闻名女诗人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理解《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4.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的主题和意境;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女诗人的了解和掌握;2. 学生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3. 学生对于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女诗人吗?你们对她们的了解有哪些?2. 播放萧红和戴望舒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对她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步:进修诗歌《萧红墓畔口占》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萧红的生平;2.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步:进修诗歌《戴望舒》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戴望舒的生平;2.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比较分析1. 让学生比较《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这两首诗歌,探讨它们的异同点;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诗歌风格和表现形式对于表达主题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奇特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的读后感,包括对于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作品,写一篇简短的介绍;3. 欣赏其他女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或分享。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萧红和戴望舒这两位闻名诗人的生平宁诗歌风格。
2. 理解《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文学修养。
二、导学内容:1. 萧红和戴望舒简介- 萧红,原名萧红,是中国摩登闻名女诗人,代表作有《沉沦》、《生死场》等。
她的诗歌充满了悲情和忧伤,展现了女性奇特的心里世界。
- 戴望舒,原名戴耀华,是中国当代闻名诗人,代表作有《夜行列车》、《漂泊》等。
他的诗歌充满了孤独和迷茫,表现了摩登人的精神困境。
2. 《萧红墓畔口占》解读- 《萧红墓畔口占》是萧红的一首遗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己的深情告别。
诗中充满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的奇特情感和境界。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营建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戴望舒》解读- 《戴望舒》是戴望舒的一首自述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奇特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照和排比,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心里世界的挣扎和追求。
意象丰富,语言简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诗歌风格,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朗诵诗歌: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萧红墓畔口占》和《戴望舒》,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分析诗歌: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文学修养。
四、导学评判:1. 参与度评判:评估学生在讨论、朗诵、分析和写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理解度评判:评估学生对萧红和戴望舒的生平宁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深深的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 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他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把我遗忘在这里,让我见见 屈辱的极度,沉痛的界限, 做个证人,做你们的耳,你们的眼, 尤其做你们的心,受苦难,磨炼, 仿佛是大地的一块,让铁蹄蹂践, 仿佛是你们的一滴血,遗在你们后面。
冢地只两步远近,我知道 安然占六尺黄土,盖六尺青草; 可是这儿也没有什么大不同,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 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 从口鼻一齐喝水,然后给踩肚子, 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 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 荡……
多少人从此就没有回来, 然而活著的却耐心地等待。
没有眼泪没有语言的等待: 生和死那么紧地相贴相捱, 而在两者间,颀长的岁月在那里挤, 结伴而走路,好像难兄难弟。
让我在这里等待, 耐心地等你们回来: 做你们的耳目,我曾经生活, 做你们的心,我永远不屈服。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八日
戴望舒日记
今天下午二时许,许地山突然去世了。 他的身体是一向很好的,我前几天也还 在路上碰到他,真是想不到!听说是心脏 病,连医生也来不及请。这样死倒也好, 比我活着受人世最大的苦好得多了。我 那包小小的药还静静地藏着,恐怕总有 那一天吧。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后几经颠沛, 情感生活屡受挫败。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
他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国。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
稍后,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
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
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
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
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
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非常冷清。
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90余首。
《戴望舒诗选》(1957)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主要内容
1. 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一、关于戴望舒
•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 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 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 小说:《债》,《卖艺童子》 和《母爱》
•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 旦大学法文班。
•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 1936年,东渡日本。
•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不久,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广州萧红之墓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 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 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 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
•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 舒是悲情的理想主义者,总是 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 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 向往,更多地是理想无法获得 的悲剧感受。
•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 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萧红墓畔口占(古诗五首2)
隐喻 写“等待”的漫长、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
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 取得胜利。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人天永隔,逝者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
课文详解
pàn
萧红墓畔口占
mò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shù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时间之长 路途之远
这是写实,更隐指 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 厚和祭奠的诚挚。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寂寞”既是诗人的
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
详与达观。
伤悼
惋惜
羡慕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 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 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时寂寞
“我” 放山茶
萧红墓畔
等待着
意味深长 长夜漫漫
口占
你 卧听闲话
对
时
代 、 人 生 的 超 然
对 友 人 的 怀 念
之
感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代表作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 《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写作背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 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 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 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 红墓时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墓畔pân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
第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 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 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 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是 诗人自己的强烈感受。“寂寞”同时也隐 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半生 遭白眼冷遇”,“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 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萧红自 述。) 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 要的感情色调。
1936年,东渡日本。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hong良在武汉结 婚。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不久,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广州萧红之墓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见面,却是一 见如故。 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戴望舒的约稿,在戴主 持的《星岛日报》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 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 拜谒萧红墓,“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
一、戴望舒生平简况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 学学习法文。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 作,加入共青团。 1928年发表《雨巷》 被称为“雨2)
吕碧城、萧红、石评 梅、张爱玲更是被 称为“民国四大才 女”
萧红的生平--飘泊岁月寂寞路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后几经颠沛, 情感生活屡受挫败。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2.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二句: “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 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 幅习惯常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 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 作者敬献的一束红山茶花,如一柄燃烧的火炬 ,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亦映照出悼者 心情的庄严与热烈,也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 抗争。
何以经典?
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 了一种诗歌的成熟。这种成熟不仅涉及 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 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 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 ,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 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 的相互协调。
3.何以经典?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 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 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 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 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
3.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三句: “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难人生的省、察 “长夜漫漫”,喻指的敌寇统治,那是 女作家贫病交加而终、诗人入狱饱受折 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 外在原因;也可指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 生长路。
4. 诗歌的意蕴分析
第四句: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 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体 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与心态。
诗的特点
语言干净、朴素、洗练,富于质感、充 满了暗示。 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 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 在对比中展开思想,结构平衡而协调(长 与短、轻与重、动与静、焦灼与安逸、 生与死)。
诗的思想内涵
家事:家庭变故、朋友情谊、内心的煎熬。 国事:外敌入侵,苦难无边,无尽的等待。 天下事:生死之辩。人的生存境遇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