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2. 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如何选择参照物?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和路程。
1.2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计算。
【作业布置】1. 思考题: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习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介绍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练习题: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学会欣赏乐音。
2. 学习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及区别。
2. 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定义及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编写,内容包括十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拓展延伸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第一章教案:运动的描述1. 学习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教学难点:速度图像的解读和应用。
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运动图像、实物道具。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道具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 理论讲解:讲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运动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练习题:分析给定的运动图像,求解相关问题。
8. 拓展延伸:研究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第二章教案:力和运动的关系四、第三章教案:物质的性质五、第四章教案:能量与转化六、第五章教案:简单机械六、第六章教案:声现象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会用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区分。
3.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测量工具等)。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声音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声源、接收器和测量工具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教案章节:第一章认识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学会使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3. 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2. 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实验器材。
2. 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物理?2. 学生分享对物理的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的科学。
2.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和推理。
3. 示例讲解:如何使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方面,仍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教案章节:第六章声音与听觉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会用耳朵和仪器来辨别不同音调和响度的声音。
3. 掌握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音调和响度的辨别。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
2. 耳朵的听觉功能和保护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实验器材。
2. 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六、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 学生分享对声音和听觉的理解。
七、新课(2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一、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 乐音与噪音1.3 声速与回声2.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2.2 反射与折射2.3 视力与眼镜3. 第三章:热现象3.1 温度与热量3.2 热胀冷缩3.3 热量传递4. 第四章:力学现象(上)4.1 力的概念与作用4.2 重力与摩擦力4.3 压力与压强5. 第五章:力学现象(下)5.1 浮力5.2 杠杆与滑轮5.3 简单机械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物理知识。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境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第六章:电与磁(上)6.1 电流的概念6.2 电压与电阻6.3 欧姆定律6.4 电流的热效应6.5 电磁铁七、第七章:电与磁(下)7.1 磁场与磁力7.2 电磁感应7.3 发电机与电动机7.4 磁悬浮技术7.5 生活中的电与磁八、第八章:力学现象(上)8.1 牛顿第一定律8.2 牛顿第二定律8.3 牛顿第三定律8.4 动量与冲量8.5 能量守恒定律九、第九章:力学现象(下)9.1 势能与机械能9.2 动能与速度9.3 圆周运动9.4 碰撞与爆炸9.5 流体力学十、第十章:现代物理初步10.1 相对论简介10.2 量子力学简介10.3 原子结构10.4 核物理10.5 现代物理技术与应用十一、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测量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牛顿第一定律第十二章:压强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2. 浮力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压强与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浮力计、压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例题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与测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压强与浮力:压强的计算、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与合成分解2. 牛顿第一定律3. 压强与浮力的计算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
论述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并对易错点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阅读拓展:推荐与力、压强、浮力相关的科普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浮力、探究压力与压强的关系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 浮力计算的实际应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配套K12】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km=103m;dm=10-1m;cm=10-2m;mm=10-3m;μm=10-6m;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K12学习】XX秋八年级物理上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
XX秋八年级物理上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科目物理课题第1.5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学案编号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本章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物态变化形式。
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重点:自然界水的循环难点: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P29-30页归纳出自然界中的雨、雪、霜、云、雾、露等的成因。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气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任务二:阅读P31页完成下列。
高压锅的构造:锅身、锅盖、、放气孔和安全阀等高压锅的原理:根据气压增大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高压锅的安全装置:安全阀、易熔片易熔片用的合金材料制成。
任务三:阅读P32页电冰箱,完成下列。
家用电冰箱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异丁烷是国际公认的冰箱制冷剂之一,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温室效应为零,热学性能也比较好。
电冰箱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汽化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些制冷剂液化热,液态的制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
任务四:阅读P32页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完成下列。
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走进实验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第一章:机械能1.1 机械能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入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机械能的存在。
2. 讲解动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和速度。
3. 讲解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和高度。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机械能的概念。
2. 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速度和高度下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1.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讲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降的物体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2. 引入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在机械能转化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出现。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中的应用。
第二章:声音2.1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内容】1. 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如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
2. 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需要介质的存在。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1.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讲解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音频设备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三个特性。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理解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第三章:光现象3.1 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 掌握光的传播速度。
【教学内容】1. 讲解光的基本性质,如电磁波的特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声音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2.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2.声音的产生(1)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举例说明:琴弦振动、鼓面振动等。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尺子拨动琴弦,观察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
3.声音的传播(1)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举例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水中传播等。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闹钟放入玻璃瓶中,观察声音在玻璃瓶中的传播。
4.声音的接收(1)讲解声音接收的原理:耳朵接收声音,经过大脑处理后,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棉花堵住耳朵,感受声音的变化。
5.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1)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
(3)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变化。
6.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1)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科技领域还有哪些应用?(2)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声音的魅力。
同时,通过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要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1.2 直线运动学习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概念。
1.3 曲线运动学习曲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学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力的计算公式,掌握力的单位。
2.2 摩擦力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摩擦力的单位。
2.3 重力学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力的计算公式,掌握重力的单位。
第三章:能量和功3.1 能量学习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3.2 功学习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学习功的作用效果,掌握功的正负表示。
3.3 机械能学习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学习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4.1 压强学习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学习压强的单位,掌握压强的换算关系。
4.2 浮力学习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的实验方法。
第五章:声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学习声速的概念,掌握声速的计算公式。
5.2 声音的特性学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影响因素。
学习声音的单位,掌握音量的换算关系。
5.3 声音的应用学习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通信、音乐等。
学习声音的记录和播放原理,掌握录音机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透镜及其应用6.1 透镜学习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学习透镜的焦距和焦点的概念,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6.2 光的折射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力和运动的概念。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力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3. 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
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解释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
3. 分析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1.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2. 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2.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
2.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因。
3. 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的概念。
2. 掌握能量的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1. 引入能量的概念。
2. 讲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教学步骤:1. 引入能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能量的守恒定律,解释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的原因。
2.2 功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教案章节: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图形表示。
3. 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图形表示。
3. 练习: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如汽车刹车时的乘客前倾等。
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力和加速度现象。
教学内容:1.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3.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踢足球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3. 练习: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力和加速度现象,如汽车加速时的推背感等。
三、重力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
2. 重力的计算方法。
3. 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苹果落地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讲解:讲解重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练习: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如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等。
四、摩擦力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定义。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滑板滑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练习: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鞋子在地面上的摩擦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学习物体运动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
(2)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
(3)学习图像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2. 第二章:力和运动(1)学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
3. 第三章:机械能(1)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3)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中的应用。
4. 第四章:声音(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学习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探讨声音的应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5. 第五章:温度和热量(1)学习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掌握热量、比热容等基本概念。
(3)探讨热量传递的规律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模拟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册内容的掌握程度。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技术学案(新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技术学案(新教科版)4声与现代科技【教师寄语】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能说出声的反射、共鸣现象。
.了解超声、次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道声的识别技术。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超声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共鸣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奇异的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这种现象就是…………………,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间隔0.1s以上。
江西弋阳的圭峰有一个山谷叫“四声谷”,天坛回音壁中央有一块石头叫“三音石”,莺莺塔前的“普救蟾声”,都属于……………………现象。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敲击乙音叉,甲音叉也会发声,这种现象称为……………………………。
泡沫小球被弹起,说明甲音叉获得了乙音叉传递过来的能量,这说明声音___________传递能量.。
如果在真空环境中,甲音叉能振动吗?……………………………。
如果甲换成与乙不同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
共鸣又称共振,当物体发生共振时,物体会承受不住剧烈地振动而解体。
次声武器就是其发出的次生与人的内脏器官发生共振致使其破裂,被称为“杀人不见血的刀”。
又如当行进的队伍通过桥梁时,尽量不要齐步前行,这是为了………………………………………………………………………………………。
目标二:超声是个多面手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超声波的特点之一是方向性好,可以传播得很远,根据这一特性制成的……………………………,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
超声波的特点之二是穿透能力强,根据这一特性制成的……………………………,可用来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超声波还有其它应用,通过自学与交流,再写出两点:①………………………………………………………………………………………………………………………………………………………;②………………………………………………………………………………………………………………………………………………………;目标三:次声本领大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
【K12学习】20XX年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20XX年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师寄语】今日含泪播种,明天笑着收获。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能叙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懂得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知道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重点是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难点是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自学时用黑色笔标出知识要点,用红色笔标出未知部分,自学时禁止交头接耳。
交流时重点交流未知部分。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力现象、光现象、声现象、热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等,通过认真观察图1-1-2:a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
2.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
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目标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4.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很多物理测量是通过仪器进行的,通过看图1-1-3,并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①长度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生活中常见的有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等。
②天平是实验室测量的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电子秤等。
③温度的测量仪器是,我们测量体温常用。
④实验室中常用秒表测量时间,和也可以测量时间。
⑤力的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常见的有。
⑥体积的测量工具是和,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其中,的刻度是均匀的。
⑦电的测量工具包括和等。
目标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5.科学探究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实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实验课题】声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仪器和器材】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支架(吊着一个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实验一:声是怎样产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
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图1.54-1),表明叉股在振动。
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
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实验二:声音怎样传播的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约30-50厘米、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
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图1.54-2),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
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
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上一个直径比量筒小1-2厘米的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1-2厘米)如图1.54-3所示。
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
【注意事项】1.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
2.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
3.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干燥处保存。
并注意防止受压变形。
4.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避免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实验课题】声音的特性【目的和要求】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齿数为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
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所示。
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
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
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下载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
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
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
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