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甘地被刺》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2单元8甘地被刺含解析
8 甘地被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悲恸.( ) 骚.乱( ) 享.年( )祷.告( ) 同胞.( ) 拯.救( )堆.积( ) 号啕.( ) 哀悼.( )弥.合( ) 忧心忡.忡( )【答案】 tòn ɡ sāo xiǎnɡ dǎo bāo zhěnɡ duī táo dàomí chōnɡ二、多音字刹⎩⎨⎧( ) 一刹那( ) 刹车 笼⎩⎨⎧( )鸟笼( )笼罩号⎩⎨⎧( )号称( )号啕【答案】 chà shā lóng lǒng hào háo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号táo ( )táo ( )醉táo ( )汰 ⎩⎨⎧m ó( )肩接踵mó()砺描mó( )⎩⎨⎧zh ān ( )仰shàn ( )养chán ( )蜍【答案】 啕 陶 淘 摩 磨 摹 瞻 赡 蟾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摩肩接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2)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2.理解辨析(1)会合·汇合二者都有“聚合”的意思,都是动词。
“会合”指聚集到一起,用来指除水流以外的事物,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
“汇合”指水流聚集。
汇合,用于人的时候较少,如“潺潺小河汇合成湖泽”。
补充说明:“会合”用于人时可以指人群,也可以指个人;“汇合”用于人时,必须是众多的人群,不用于少数人。
(2)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如“他心里的冰终于融化了”。
高中语文 8 甘地被刺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8 甘地被刺从容说课《甘地被刺》来自于美国的记者用新闻报道的方式生动地反映了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实景象,尤其是在甘地被刺之后印度国内局势的动荡和民众的激烈反应,真实地再现了甘地的伟人形象和在印度民众中享有的崇高威望。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间接写民众的反应来突出甘地的人物形象,具体采取的办法是,组合文章中各界群众反应片断,锻炼学生的提炼能力。
还要进一步教会学生一些普通的宗教和民族知识,使其能更深地理解甘地在印度民众的崇高地位,更细微地洞悉甘地的灵魂世界。
教学重点甘地的信仰和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印度历史和背景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
2.多角度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1.消息的多种描写方法和多种表现角度。
2.课前搜寻事件的背景知识,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历史,明确个人的价值与国家使命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甘地的一些资料。
导入新课师甘地在印度被称为“圣雄”,他领导了举世闻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甘地。
生甘地是印度的圣雄,他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青年时曾在英国学法律,1891年毕业回国后,曾先后在孟买和拉杰科担任律师。
1893年4月,他应富商达达·阿布杜拉的招聘去南非。
在南非,他居住了21年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他读了很多书,结合他幼年时期所受的宗教影响,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曾经历了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
开始的时候,他跟英政府还抱着合作的态度。
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终年79岁。
推进新课师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消息,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只需要找出一些关键信息,同学们先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研读课文:1.甘地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刺杀的?他被刺杀的时间和地点?2.甘地去世在国际国内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快速阅读)生时间是1948年1月30日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
《甘地被刺》教案
《甘地被刺》最新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印度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甘地被刺事件为背景,通过分析这一事件,让学生了解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甘地的贡献以及这一事件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甘地的生平和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掌握甘地被刺事件的基本情况。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观念,提高学生对暴力与和平、民族独立与团结的认识。
第二章:甘地的生平和印度独立运动2.1 甘地的生平2.1.1 简介让学生了解甘地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教育经历等基本信息。
2.1.2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介绍甘地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1.3 印度独立运动讲解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角色和贡献。
2.2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2.2.1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让学生了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侵略、剥削和压迫。
2.2.2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介绍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领导人。
第三章:甘地被刺事件3.1 事件经过让学生了解甘地被刺的日期、地点、凶手以及事件的具体过程。
3.2 事件原因分析甘地被刺的内外部原因,包括政治、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3.3 事件影响3.3.1 对甘地的影响讨论甘地被刺对甘本人及其事业的影响。
3.3.2 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分析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暴力与和平、民族独立与团结4.1 暴力与和平让学生探讨甘地倡导的非暴力理念与现实中的暴力冲突之间的关系。
4.2 民族独立与团结分析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和团结的贡献,以及这一目标在甘地被刺后的实现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对甘地被刺事件的认识。
5.2 反思让学生思考甘地被刺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如民族独立、团结、和平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高中语文第2单元8甘地被刺学案粤教版必修5
8 甘地被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悲恸.( ) 骚.乱( ) 享.年( ) 祷.告( ) 同胞.( ) 拯.救( ) 堆.积( ) 号啕.( ) 哀悼.( ) 弥.合( ) 忧心忡.忡( ) 【答案】 tònɡ sāo xiǎnɡ dǎo bāo zhěnɡ duī táo dào mí chōnɡ二、多音字刹⎩⎪⎨⎪⎧( ) 一刹那( ) 刹车 笼⎩⎪⎨⎪⎧( )鸟笼( )笼罩号⎩⎪⎨⎪⎧( )号称( )号啕 【答案】 chà shā lóng lǒng hào háo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号táo( )táo( )醉táo( )汰⎩⎪⎨⎪⎧m ó( )肩接踵mó( )砺描mó( )⎩⎪⎨⎪⎧zh ān ( )仰shàn( )养chán( )蜍【答案】 啕 陶 淘 摩 磨 摹 瞻 赡 蟾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摩肩接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2)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2.理解辨析(1)会合·汇合二者都有“聚合”的意思,都是动词。
“会合”指聚集到一起,用来指除水流以外的事物,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
“汇合”指水流聚集。
汇合,用于人的时候较少,如“潺潺小河汇合成湖泽”。
补充说明:“会合”用于人时可以指人群,也可以指个人;“汇合”用于人时,必须是众多的人群,不用于少数人。
(2)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如“他心里的冰终于融化了”。
《甘地被刺》教案
《甘地被刺》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甘地被刺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平、暴力与民族独立等课题。
二、教学内容1. 甘地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教育经历、家庭情况等。
2. 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角色和贡献。
3. 甘地被刺的经过及原因。
4. 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5. 针对甘地被刺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甘地的生平事迹和被刺经过。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甘地被刺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3. 研究法: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甘地的生平和贡献。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甘地被刺事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甘地生平和印度独立运动的教材或参考书。
2.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图片等。
3. 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问题时的积极性。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和评价甘地被刺事件时的思维深度。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甘地的生平简介和印度独立运动背景。
2. 第3-4课时:讲述甘地被刺的经过及原因。
3. 第5-6课时:讨论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平、暴力与民族独立等课题。
5. 第9-10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甘地的生平事迹、印度独立运动、甘地被刺的经过及原因。
2. 教学难点: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和平、暴力与民族独立等课题的思考。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甘地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甘地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甘地的生平简介和印度独立运动背景。
3. 案例分析:讲述甘地被刺的经过及原因,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细节。
高三语文上册《甘地被刺》教案
高三语文上册《甘地被刺》教案教案:高三语文上册《甘地被刺》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的生平和思想;2. 分析小说《甘地被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理解小说中所探讨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甘地的生平和思想;2. 分析小说《甘地被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探讨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4. 进行文学阅读和讨论。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活动介绍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的生平和思想,引发学生对《甘地被刺》这个题材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阅读理解安排学生阅读小说《甘地被刺》,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注意对关键事件和细节的分析和理解。
Step 3:讨论道德和伦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暴力与非暴力、个人权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
Step 4:文学鉴赏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腻、借物抒情等。
Step 5:个人思考和写作要求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写作,撰写读后感、批评文章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6:总结回顾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甘地被刺》小说文本;2. 有关甘地的资料、图片等;3. 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的指导题目。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2. 课堂讨论和文学鉴赏的深度和广度;3. 个人思考和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探讨文学创作与现实社会的关系;2. 阅读其他与印度独立运动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红旗之下》等;3. 研究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和影响。
注意事项: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2. 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3. 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8课 甘地被刺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甘地被刺本课话题——大爱一、从课本中积累“甘地当即摔倒在地。
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
”二、从历史中积累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
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
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
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
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都掉光了。
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
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
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三、从名言中积累1.爱,可以创造奇迹。
——莎士比亚2.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席勒3.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4.所有的爱都是甜蜜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
爱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他那熟悉的嗓音永远不会消沉。
——雪莱一、作者简介詹姆士·马可,美国人,主要作品是《甘地被刺》。
二、背景回放“圣雄”不会倒下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
1948年在印度的教派纠纷中,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刺死。
作者詹姆士·马可在当天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甘地被刺》。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噩.耗(è) (2)悲恸.(t òng ) (3)骚.乱(s āo ) (4)不堪.(k ān ) (5)拯.救(zh ěng ) (6)瞻.仰(zh ān ) (7)褐.色(h è) (8)弥.合(m í)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号⎩⎪⎨⎪⎧ 号.啕(h áo )称号.(h ào ) (2)血⎩⎪⎨⎪⎧ 血.迹(xu è)血.淋淋(xi ě)(3)分⎩⎪⎨⎪⎧ 分.歧(f ēn )分.量(f èn ) 2.语境辨析法(4)邢根新回忆,那一刹.(ch à)那连油门和刹.(sh ā)车都搞不清楚,加上他的制动本来就有点不太灵光,一路连撞了多辆车,最终冲进了人群。
《甘地被刺》教案
《甘地被刺》最新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甘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甘地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甘地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名字、出生时间和地点。
引导学生思考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甘地被刺的原因和影响的思考。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甘地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学资源:甘地的照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情况。
第二章:甘地的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甘地的家庭和成长环境。
2. 引导学生了解甘地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甘地的家庭背景,包括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引导学生了解甘地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和贡献。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甘地的家庭和成长环境。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学资源:甘地的照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情况。
第三章:甘地被刺的经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甘地被刺的经过和细节。
2. 引导学生思考甘地被刺的原因和背景。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甘地被刺的经过,包括时间和地点。
引导学生思考甘地被刺的原因和背景。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甘地被刺的经过。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学资源:甘地被刺的图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情况。
第四章:甘地被刺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甘地被刺对印度和世界的impact。
2. 引导学生思考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甘地被刺对印度和世界的impact,包括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甘地被刺对印度独立运动的推动和改变。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甘地被刺的影响。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学资源:甘地被刺的图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甘地被刺的重要性和影响。
2.8甘地被刺 教案2(粤教版必修五)
2.8甘地被刺教案2(粤教版必修五)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会本文消息的结构特点,找出消息各个组成部分所对应的相应段落。
2、了解外国消息的特点,感受消息语言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之上,用心感受本消息的特点,品读、发现、探究“百年好文章”“好”在何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印度国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感受甘地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消息的结构特点,找出消息各个组成要素所对应的相应段落。
2、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的的报道方法:细节描写.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消息的特点阅读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演讲(简评)。
同学们,这节课是我本学年的第一节公开课,有这么多老师莅临指导,我感到很荣幸。
来!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我表达我的荣幸之情。
好,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53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记者詹姆士·马可自印度发出的题为《甘地被刺:“巴普(父亲)死了!”的消息。
(板书标题《甘地被刺》)这篇杰出的报道,以其生动的叙述将圣雄甘地被刺身亡前后的真实情景,永载世界新闻史册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洞见“印度伟大灵魂”的人格魅力。
请大家齐读注释①,我们一起来感受“百年好文章”好在哪里?二、说一说1、甘地的主要经历。
2、消息的组成要素、特点以及消息的结构类型。
(可参见知识小短文《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p59)3、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①将这则消息压缩为一则不超过30字的简明消息。
②找出消息各个组成要素所对应的相应段落。
③这则消息采用的是那种结构类型(“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悬念式”以及“自由式”)④这篇消息的写作特点。
(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用数字标出相应段落,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句子甚至是段落划一划、轻声地读一读)明确:①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遇刺身亡,印度上下悲恸惊恐。
②第1自然段是这则消息的导语。
《甘地被刺》教案
《甘地被刺》最新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学习甘地被刺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认识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作为和平主义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2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认识甘地及其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作用掌握甘地被刺的历史事件及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甘地被刺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甘地的生平和思想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二章:甘地的生平2.1 甘地的家庭背景介绍甘地的家庭背景,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对他的成长和思想的影响。
2.2 甘地的教育经历介绍甘地在印度和英国的教育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3 甘地的早年经历介绍甘地在早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他在南非的经历,以及他期间提出的非暴力抵抗思想。
2.4 甘地与印度独立运动介绍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提出的“真理力量”和“非暴力不合作”等口号。
第三章:甘地被刺的背景3.1 印度独立运动的进展介绍甘地被刺前印度独立运动的进展情况,包括民众的抗争活动、国大党的政治斗争等。
3.2 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分析甘地与国大党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3.3 甘地被刺前的紧张局势分析甘地被刺前印度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以及这种局势对甘地的威胁。
第四章:甘地被刺事件4.1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甘地被刺的经过,包括刺客的背景、行刺的原因和过程等。
4.2 事件影响分析甘地被刺事件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包括对国大党的领导地位、民众抗争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4.3 事件后的印度独立运动介绍甘地被刺后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大党在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甘地的思想遗产5.1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深入分析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语文:《甘地被刺》学案(粤教版必修5).doc
甘地被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一甘地。
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层内涵。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
【应试练兵场】一、基础训练1、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噩耗仓晚褥dao 发生骚乱sao 悲倾欲绝tongB 、刹那cha瞻仰zhan 摩肩接蹲zhong忧心忡忡chongC . 着落(zhdo) 蛊惑(gu) 铿光瓦亮(cheng) 引吭高歌(hang)D . 骁勇(xiao) 要ft(xie) 万马齐蜜(yin) 洗洗涮涮(shuan)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赔偿娇揉造作寥廓闲情逸志B . 煦暖. 绵里藏针靓丽待价而沽C . 寒怆得鱼忘筌俾益. 正襟危坐D . 谗言死心踏地深邃黄梁美梦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B.应对创造即使/也C.应付创造尽管/但D.应对营造尽管/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高中语文必修五《8 甘地被刺》蔡厚财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甘地被刺【教学目标】1、运用新闻的读写常识对新闻进行逐一解读: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尾2、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3、从新闻特点入手把握优秀新闻的价值4、认识圣雄甘地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1、运用新闻读写常识解读消息2、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3、从新闻特点入手把握优秀新闻的价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经过了预习,用两分钟介绍甘地,教师重点补充甘地在印度宗教团结上的重要作用,以便理解消息内容。
)印巴分治之前,宗教矛盾已非常尖锐。
1946年8月16日,在加尔各答举行的穆斯林抗议活动中,酿成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大仇杀。
仇杀持续近24个小时,造成50821人死亡,2万人受伤。
在印巴分治过程中,最大最严酷的一次教派冲突,死亡100万人以上。
在印度,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挥起大刀,砍向邻近的穆斯林;在巴基斯坦,穆斯林们也对附近的印度教徒进行血腥的屠杀,掠夺他们的土地,抢劫他们的财产。
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至1948年,流落在印巴各地的难民近1000万。
甘地对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有重要的影响。
据说一次他一出现就使得双方的冲突平息。
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教派冲突,甘地呼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
他号召印度教徒都应该赎罪,并首先从自己做起,决定把饮食控制在最低限度。
作为一名印度教徒,在教派冲突之后,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走访怒火炽盛的穆斯林村镇,深入家庭,用好言劝慰穆斯林,告诫人们,人类惟一值得的复仇行动就是以善报恶。
二、一理——理清结构1、关于标题和导语(板书)标题:人物和事件(板书)导语:(1)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欲绝,孟买骚乱。
揭示主题,开门见山。
2、关于主体:(板书)主体:(2~15)甘地被刺的来龙去脉。
时间、地点、凶手具体情况的叙述和补充3、关于结尾:(板书)结尾(第16段)噩耗使印度上下惊恐不安。
深化主题,后续伏笔。
4、关于倒金字塔结构作者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消息放在最前面(第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第8-15自然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第16自然段),这体现了消息在主体部分也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高中语文必修五《8 甘地被刺》罗花明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甘地被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认识新闻的常见结构,把握新闻的“六要素”,难点是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教学过程】一、导语:历史的发展往往会伴随着流血牺牲,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而两度罢相;谭嗣同为了百日维新,而杀身成仁;小平同志为了坚持真理,而三起三落;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农奴制,而暗箭难防;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甘地为了民族独立,而惨遭毒手。
今天让我们走近甘地,了解一下这位“圣雄”被刺的真相。
二、甘地介绍:1948年1月30日,印度国大党领袖、民族解放运动著名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者,享有“圣雄”称号的甘地在德里作晚祷时,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开枪暗杀,终年79岁。
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
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甘地被刺后,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大街,悼念他们的领袖。
消息传到孟买,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
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
)三、结构分析:甘地被刺标题:点明人物及事件导语:揭示核心信息———甘地被刺及其影响(最重要)主体:详细叙述甘地被刺的来龙去脉及其社会影响(what)来龙去脉社会影响时间(when)凶手(who)地点(where)经过(how)原因(why)爆发骚乱表达哀悼恐惧担心(次重要)(一般信息)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六要素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2、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
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人物:甘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
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
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
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给哥哥钱)他始终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所犯下的过错,甘地打算把他犯下的所有罪过都写在一张纸上,愿意接受父亲的惩罚,当时甘地的爸爸刚好也在生病当中,看过之后,很难过,就病重去世了。
甘地非常伤心,发誓绝对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甘地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念书,但是念得并不顺利,所以决定到英国留学,攻读法律,后来考上了律师资格。
回故乡后,甘地的母亲已去世很久,大儿子也长大了。
之后,朋友邀他一起去南非。
后来,甘地回到印度,预备将家人接往南非,他也写成了一本「绿册子」,在一八九三年的五月,甘地领导南非印侨反抗白人压迫,也有在印度各地演说过、建造了一个修道院-真理修道院,在一九四四年,甘地的妻子卡丝蒂白因气管炎而去世。
后来尼赫鲁成立临时政府。
回教联盟却坚持自组巴基斯坦国,国内暴乱四起。
甘地四处抚慰难民受创的心。
一九四八年的一月三十日,印度副总理又带来了政府的难题来请教甘地,黄昏五点多中,甘地结束了与副总理的谈话,赶着去主持他最后一场祈祷会,但是因迟到的关系,而被枪杀,当场死亡。
甘地本性节俭,关怀千千万万受苦的众生,想到连换洗衣物都没有的农民在他的面前,一丝一缕、一口粮、一枝笔,都成了奢侈的珍宝,谨慎的节用着。
甘地抨击把知识与劳力分为两极的观念。
他鼓励劳动,不管在南非的农场、印度的修道院、英皇的监狱中,他并未减免自己清洁环境的工作。
他为修道院的孩子订制桌椅、编织草鞋、纺纱织布,同时也带领印度三亿人民争取民族自由。
劳心者不该因治理而不服务,劳动也不是专属劳工的天职。
甘地对生命充满无私的爱,他爱受苦的贱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挑战种族制度,唤起印度人公平的对待自己的同胞。
他爱敌人误入歧途的灵魂,深信人人具有善性,他要引出人心中的善性,使双方互信互爱。
他也爱纯洁的孩子,总是挪出时间和修道院里的儿童玩。
最后,甘地虽然无法拯救他的人民,他心爱的国家分裂了,他关爱的农民依旧贫穷,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甘地小时候虽然曾犯许多错误,但他勇于认错、改过自新的意志力,令人敬佩,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也很佩服甘地关怀别人的精神,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自我,都快失去“关爱”他人的心了,大部分的人一点都不懂得礼让对方,整个城市好像变成了一个“黑社会”,如果大家都很有爱心,有困难时,互相帮助,有礼貌、守规矩,那岂不是完美无缺了吗?真希望我的愿望能实现。
)
二、背景材料
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伦、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领导在南非的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
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作出了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
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
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越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
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
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
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
为抗议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
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
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
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尸体按印度传统方式进行了火化。
终年78岁。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
导语(第1自然段):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惊恐。
主体(第2---第15自然段):主要写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
结尾(第16段):甘地被刺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反应。
2、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
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人物:甘地。
时间:今天。
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
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
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
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
3、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
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8—15自然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16自然段)。
四、重点难点探究:
1、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莫罕达斯•卡拉姆吕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人们尊称他为“圣雄”。
甘地被刺后,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大街,悼念他们的领袖。
消息传到孟买,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
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
2、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
他主张印度教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
到1942年,
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的可能的出路。
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总督(韦维尔和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
但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一年轻印度教徒枪杀。
3、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义?
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
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的选择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
4、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
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
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
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
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
5、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
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
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的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五、比较阅读
试将此文与“神五”新闻进行比较阅读,品味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
1、外国记者撰写的消息报道与中国记者撰写的消息报道不尽相同。
外国记者讲究生动灵活,形式创新,不太拘泥于固有的格式和套路。
2、国内的新闻以写人为主,国外的新闻大都以写事为主。
同样是写重大事件,其表达的角度、作者的情感的投入、信息量也不尽相同。
六、小结全文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拉姆纳拉姆所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
倒叙手法,扣人心弦。
七、写作练习
学习消息的写法,就校园里新近发生的事件,写一篇新闻消息,要求消息的基本要素完整。